一、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5例(论文文献综述)
钟锡锋[1](2021)在《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脊柱骨科住院部住院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研究的患者一共5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2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内镜组);B组患者2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全部由科室同一组医师团队操作完成,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责任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切口方面比较,内镜组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发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相互的作用对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术后第1天、第14天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术后第1天、第14天的ODI评分要优于开放减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内镜组优良率为92%;开放组优良率为88%,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脊柱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均有良效。(2)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脊柱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微创性及可行性。
贾忠雄[2](2021)在《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8年5月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我科接受TESSYS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5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39.89±10.49岁,随访时间37.22±7.40月。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w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第一年、第二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对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SSYS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1年、第2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为优和良的人数为:41人,差和可的人数为12人,优良率:77.36%。单因素分析显示体力劳动强度为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佩戴支具,体力劳动强度和突出类型均是导致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欠佳的高危因素。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确切,但应建议患者术后佩戴腰部支具并从事低等级体力劳动。
崔冠宇,舒雄,刘亚军,孙宇庆,何达,刘波,田伟[3](2021)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文中提出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A组31例为侧方入路的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3例为后方椎板间入路的伴有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组35例为侧方入路的非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痛程度,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A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均显着长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2)A组和C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显着多于B组(P﹤0.05);A组的透视次数多于C组,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4)按照Mac Nab标准术后2年随访时,A、B、C组的优良率均为97%;(5)提示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后方入路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非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无统计学差异;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后方入路有一定优势,同时要综合考虑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陈辉煌[4](2021)在《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小通道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小通道MSLD手术和MED手术。小通道MSLD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85岁,平均45.44±14.41岁,手术节段:L3/4:3例,L4/5:23例,L5/S1:24例;MED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9~86岁,平均51.34±15.57岁,手术节段:L3/4:3例,L4/5:22例,L5/S1:10例。记录两组手术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腰腿痛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Macnab疗效评分及术后复发情况。统计方法:本研究中计量资料类的数据以((?)±s)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类的数据以%表示。统计学检验方法有独立及配对的t检验和X2检验。以P值<0.05表示资料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责任椎间隙、突出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通道MSLD组较MED组术中出血量少约3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通道MSLD组较MED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组内腰腿痛VAS评分、ODI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组间比较,术后1周,小通道MSLD组的腰腿痛VAS评分、ODI功能评分比ME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Macnab疗效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通道MSLD组与MED组术后均有1例复发,均行二次手术,两组手术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通道MSLD手术与MED手术在治疗LDH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手术安全性。与MED手术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在短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邹根发[5](2020)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各相关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96.36%,虽高于对照组的92.7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虽低于对照组的9.0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切口更小,手术时长更短以及卧床恢复时间更短的优点。
黄伟恩[6](2020)在《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被重视,身心健康是现代医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本研究采用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患者治疗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76例,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干预组运用中医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运用中医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隔天一次,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在第1次治疗前应用调查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志状况、疼痛程度、相关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然后分别在治疗第3次、第7次后再次对相关项目进行评分,疗程结束后1个月,再次行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调查表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与临床症状体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字疼痛评分表、JOA下腰痛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观察完成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两组的治疗结果;最后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关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数字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第3次后两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7次后及疗程结束1个月后的数字疼痛评分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3次后和治疗第7次后的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患者的S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的SAS评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对比亦有显着差异(P<0.01),干预组的S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3次后和治疗第7次后的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患者的SD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对比中,干预组的SD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4.在治疗第7次后对两组患者再行JOA下腰痛评分,计算治疗改善率,结果显示:干预组中改善率≥60%的12人,改善率≥25%的22人,改善率<25%的3人;对照组改善率≥60%的4人,改善率≥25%的25人,改善率<25%的9人;两组改善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对两组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组内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与单纯旋转复位手法都能够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下腰部功能,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单纯旋转复位法。2.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的焦虑、抑郁状态。3.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效果优于单纯的旋转复位手法治疗。4.心理干预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熊邓[7](2020)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与指标的变化,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患者的临床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在临床当中运用较少,更多的运用其他如独活寄生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来缓解术后疼痛,本文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来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确切疗效,使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江西省中医院做完腰椎开放手术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症状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告知患者试验的注意事项,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某一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分别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以及病变节段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评分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差异性。在治疗组的治疗过程当中,患者卧床休息并行术后常规治疗,并且每天进行行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进行治疗,方剂采用本院中药房抓取的中药,本院煎药房煎制成的汤药包,一次半袋,早晚各1次,15天为1疗程,服用2个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进行随症加减,不能拘泥于一方用到底。对照组患者也在术后行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服用甲钴胺片,每天1片,每天3次,15天为1疗程,服用2个月。其余治疗过程两组完全一致。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等。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麻木VAS评分、肌力评分以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1)麻木VAS评分分析:患者进行两组治疗后,其麻木VAS评分均降低,但在治疗1周、2周内,试验组的评分下降更明显并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2个月后,两组评分下降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下肢肌力评分分析:患者进行两组治疗后,其肌力评分均升高,但在治疗治疗1周、2周内,试验组的评分升高的更明显并且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1个月、2个月后,两组评分下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胫神经传导速度分析比较:患者进行两组治疗后,其胫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但在治疗2周前,试验组的加快的更明显并且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2周后,两组评分下降情况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都进行随访,对照组有效率及显效率为90.0%、73.3%,试验组有效率及显效率为93.3%、80.0%,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是一种良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方药;(2)与甲钴胺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近期疗效要好,而远期疗效与甲钴胺并无明显差异。
胡伟雄[8](2020)在《健腰通络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陈博来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总结其治痹经验。2.观察健腰通络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探寻安全有效、可行性强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1.收集陈博来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门诊处方,通过SPSS Statistics 22.0描述性分析、复杂聚类分析及SPSS Modeler14.1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2.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腰通络方,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联合甲钴胺片,两组均给予针灸及红外线激光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中医症候评分量表,以量表积分的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次要评价指标: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三个访视点进行评测,随时记录试验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双人录入和管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治疗过程中重复测量的中医症候评分量表、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取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112个门诊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涉及药物76味,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牛膝、白芍、茯苓、川芎等16味;常用的药对有当归-白芍、杜仲-牛膝、白芍-川芎等,聚类分析以桑寄生、独活、川芎、牛膝、白芍、全蝎、桂枝、茯苓此八味药最为重点。2.基线比较:最终纳入本研究的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分布、病程、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具有可比性。3.疗效比较: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无治愈病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他评价指标:治疗2周、治疗4周分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中医症候、VAS评分、JOA评分、0DI评分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改善下肢痹痛、肢体麻木、冷痛沉重等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比较:试验过程中,两者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陈博来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药为桑寄生、独活、川芎、牛膝、白芍、全蝎、桂枝、茯苓,此乃陈博来教授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健腰通络方加减化裁。2.健腰通络方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短期临床疗效,在缓解疼痛情况、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与依托考昔片联合甲钴胺片疗效相当。3.健腰通络方在改善下肢痹痛、肢体麻木、冷痛沉重等中医症候方面的临床效果优于依托考昔片联合甲钴胺片。4.健腰通络方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于晨晓[9](2020)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新设计的”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MED)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方法:纳入实验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7月5日至2017年3月8日之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共计80例。按照是否进行纤维环缝合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n=40例)和实验组(B组n=40例)。记录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进行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比较差异;随访期间内记录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2年时间点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评分(ODI)以及视觉模糊评分(VAS)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指标如年龄、性别、手术节段、术前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6岁(18-62岁)。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2.4±24.3分钟,失血量为44.8±10.8 mL,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23.2分钟,失血量分45.3±11.5mL。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A组ODI评分由术前73.69±10.56改善至9.43±2.35,JOA由7.4±1.9提高至26.9±2.2,JOA改善率优29例,良11例。B组ODI评分由术前 73.52±10.18 改善至(9.62±2.21),JOA 从(7.2±2.2)改善至(27.1±2.3),JOA改善率优31例,良9例。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A组(7.1±2.3)分、B 组(7.2±2.1)分,术后 2 年为(0.54±0.47)分、B 组(0.52±0.43)分。两组在手术后术后1月和术后两年时间点的ODI、JOA和VAS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出现一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A组患者有2例患者、B组有4例患者出现相关神经支配区域异常感觉,经过营养神经、激素和脱水治疗后症状改善小时,考虑症状出现有术中局部刺激有关。结论:这项研究表明,“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可在手术中安全操作。考虑到纤环形修复的功效,“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治疗LDH的预防复发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
刘海文[10](2020)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两组:A组:小于4周41例。B组:大于4周35例。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强刺激推拿组与针刺组。所有患者均治疗4疗程:1次/2d,1周/疗程。A、B两组组内分别于治疗前及4周后进行评价,疗效评定量表采用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组内强刺激推拿组和针刺组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果显示:(1)A组根据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得出: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根据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得出: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以后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强刺激推拿组(P<0.05)。(3)在治疗4周内推拿组总有效率95.24%,针刺组总有效率95.00%;大于4周推拿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94.12%。结论:1.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显着疗效。2.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小于4周,处于炎症阶段时,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3.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超过4周,处于慢性黏连时,针刺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强刺激推拿组。
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文献研究 |
1.1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病因 |
1.3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 |
1.4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辅助检查 |
1.4.1 X线片检查 |
1.4.2 CT扫描检查 |
1.4.3 MRI检查 |
1.5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分型以及鉴别诊断 |
1.5.1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诊断 |
1.5.2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分型 |
1.5.3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鉴别诊断 |
1.6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 |
1.6.1 保守治疗 |
1.6.2 手术治疗 |
1.7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样本来源 |
2.3 临床资料 |
2.3.1 样本纳入标准 |
2.3.2 样本排除标准 |
2.3.3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诊断标准 |
2.3.4 知情同意 |
2.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4.1 一般资料 |
2.4.2 术前准备 |
2.4.3 手术方法 |
2.4.4 术后处理 |
2.4.5 观察指标 |
2.4.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手术情况比较 |
3.3 两组患者腰部VAS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腿部VAS评分的比较 |
3.5 患者腰部ODI评分的比较 |
3.6 患者手术疗效的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可行性 |
4.2 两种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比较 |
4.3 微创手术在围术期方面更具有优势,为治疗提供更多可能 |
5 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外科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3)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5.1 A组手术方法 |
1.5.2 B组手术方法 |
1.5.3 C组手术方法 |
1.5.4 术后处理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试验流程图 |
2.3 基线资料比较 |
2.4 各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治疗效果的比较 |
2.5 不良事件 |
3 讨论Discussion |
(4)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1.3 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 |
1.4 研究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 手术过程 |
2.4 术后处理 |
2.5 临床疗效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手术情况比较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术后复发情况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的选择 |
1.2 诊断、评价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 |
2 调查量表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与数据收集 |
3.2 中医旋转复位手法操作 |
3.3 心理干预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调查结果 |
1.1 前期调查结果 |
1.2 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 |
1.3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 |
1.4 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
1.5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
2 治疗的效果 |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数字疼痛评分比较 |
2.2 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比较 |
2.3 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比较 |
2.4 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 |
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治疗 |
3 中医对焦虑、抑郁症的认识 |
3.1 焦虑、抑郁症与脏躁症的关系 |
3.2 焦虑、抑郁与中医郁证的关系 |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焦虑、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
4.1 现代医学对焦虑、抑郁症的认识 |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现状 |
5 对旋转复位法的认识 |
5.1 旋转复位法的历史与发展 |
5.2 旋转复位法的相关临床应用 |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
6.1 正念疗法的认识及应用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7.2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7.3 治疗的结果分析 |
8 手法与心理干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机理分析 |
8.1 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
8.2 正念疗法的作用机制 |
8.3 中医对旋转复位法配合正念心理干预机制的探讨 |
9 总结 |
10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变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一、中医治疗 |
二、西医治疗(西药治疗)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研究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7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及设计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观察 |
2.4 医学伦理原则 |
3 数据统计 |
4 注意事项 |
5 结果 |
5.1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病变节段比较 |
5.2 治疗前各评分比较 |
5.3 治疗后各项评分的比较 |
5.4 疗效比较分析 |
5.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西医对LDH开放手术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认识 |
1.1 西医对LDH的认识 |
1.2 西医对LDH的治疗 |
1.3 西医对LDH开放手术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认识 |
2 中医对LDH开放手术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认识 |
2.1 中医对LDH的认识 |
2.2 中医对LDH的治疗 |
2.3 中医对LDH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认识 |
3 甲钴胺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 |
4 黄芪桂枝五物汤分析 |
4.1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伍分析 |
4.2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4.3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探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健腰通络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认识 |
二、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因素的认识 |
二、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 |
三、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数据挖掘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人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中药使用频次 |
三、关联规则处方分析 |
四、高频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 |
五、小结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人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脱落、中止病例标准及其资料处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治疗方法 |
二、治疗疗程及药物的发放 |
三、疗效评定 |
四、安全性评定 |
五、研究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
六、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二、基线比较 |
三、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比较 |
五、小结 |
第五节 讨论 |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课题的选取 |
二、导师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三、健腰通络方的由来及组方分析 |
四、健腰通络方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与防治 |
六、创新点 |
七、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3. 符号说明 |
4. 前言 |
5. 资料与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8. 结论 |
9. 附图表 |
10.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钟锡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贾忠雄.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J]. 崔冠宇,舒雄,刘亚军,孙宇庆,何达,刘波,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27)
- [4]显微镜下小通道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陈辉煌.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J]. 邹根发.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0)
- [6]旋转复位手法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D]. 黄伟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疗效观察[D]. 熊邓.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8]健腰通络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胡伟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流引线”纤维环缝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D]. 于晨晓. 山东大学, 2020(09)
- [10]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D]. 刘海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