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蔗机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庞里,陈汉,谭延新,韦秉鸿,谢兴,张继清[1](2021)在《浅谈提高糖厂甘蔗预处理能力的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糖厂甘蔗预处理设备动力的配置、撕解机蔗刀刀型的设计选择、撕解机排刀方法等结合糖厂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说明其对提高甘蔗预处理能力的影响。
施雷响[2](2021)在《国营内江糖厂研究(1953-1965)》文中提出
胥天星[3](2020)在《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产糖基地,甘蔗机制糖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西甘蔗机制糖业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设备实现了发展,但其在生产物流方面还普遍存在着生产线瓶颈影响物流畅通、生产物料配送等待时间过长、生产物流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生产物流中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论文以甘蔗机制糖业的生产物流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糖厂生产状况,分析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针对甘蔗机制糖业制糖生产线瓶颈工序的改善、生产物料配送的优化和高效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等进行研究,实现对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的优化。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在对广西大型甘蔗机制糖业企业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找出其生产物流方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生产线瓶颈影响物流畅通、生产物料配送等待时间过长、生产物流信息传递效率不高。(2)针对制糖生产线存在瓶颈影响物流畅通的问题,先利用生产节拍和工序产能识别出存在生产瓶颈的工序,再采用5W1H法对瓶颈工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最后基于生产线平衡理论对改善前后的制糖生产线平衡性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的畅通。(3)针对生产物料配送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通过分析甘蔗、絮凝剂、消泡剂、石灰及磷酸等生产物料的配送情况,综合考虑制糖生产物料属性和配送时间的要求,以配送总成本最低、配送满意度最高为目标,建立基于NSGA-Ⅱ算法的生产物料配送模型,采用迭代法求解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配送优化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4)通过分析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信息的传递过程,研究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数据的采集、传输方式,设计并开发出一套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物流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陈春华[4](2020)在《糖厂压榨车间3000t/d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制糖生产的发展状况,描述了制糖的工艺流程,通过对制糖工艺流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制糖工艺流程中的“龙头”——压榨车间,得出了压榨车间的关键指标、重点参数及控制要求;根据控制要求,结合市面上现有的传感器,深化设计了压榨车间的控制策略,将压榨车间的整个生产过程融入到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中;糖厂压榨车间自动控制系统投入到西南某3000t/d的糖厂使用后,提高了车间的安全性,确保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制糖的工艺流程主要包含压榨、澄清、蒸发、煮糖、分蜜、干燥、筛分、包装等过程,其中第一道工序是在压榨车间完成的,主要原理是对甘蔗进行压榨,从而提取甘蔗中含有的糖汁。通过对糖厂压榨车间常用的传感器及执行器的选型,着重介绍了输送带入榨控制系统的检测参数以及检测方式。对均衡入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从而实现均衡进蔗、均衡用电、均衡出蔗渣、均衡出蔗汁的要求;介绍了糖厂榨机高位槽料位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控制策略以及控制流程;对渗透水的温度流量以及液位加以控制,在保证渗透水的温度可以使糖分的抽出率最大的同时维持渗透水水箱及流量的相对稳定状态。液位变送器实时监测各座闸机的出汁状态,采用变频控制控制电机的转速使压出汁与混合汁均匀的泵送。最后,设计了一个由程序进行控制的联锁保护系统,在某一台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报警通知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查看修理。为了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设计了糖厂车间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以无线wifi网络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稳定可靠无线调度指挥系统。本系统以指挥调度室为中心,实现了工业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建立糖厂统一的生产监控和管理平台,提升了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
何云徽[5](2019)在《甘蔗糖厂压榨工段装嵌参数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榨工段是制糖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压榨抽出率和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工段的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对制糖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影响压榨过程的因素很多,压榨机装嵌技术作为影响压榨抽出率和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出现故障或者问题,会造成连续性制糖生产过程中断,降低压榨车间的榨量和抽出率,同时造成压力升高,能耗增加,影响压榨的正常生产。本课题根据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结合沧源A糖厂压榨工段压榨机存在的问题,以压榨机装嵌技术为研究对象,选取开口比、梳嘴、尾隙、下送棍开口四个主要因素,以榨量、抽出率、蔗渣水分、蔗渣转光度为衡量压榨效果的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压榨机装嵌参数最佳值。论文所作研究对压榨工段榨量、抽出率、安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和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根据生产经验值,选取正交试验4因素值:梳嘴工作开口值、工作开口比值、尾隙值、下送辊开口值,得到相关试验数据。(2)利用极差分析法,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影响因素的试验指标和、平均值、极差,分析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优水平、最优组合,得到压榨机装嵌参数的最佳值。(3)对实际生产进行湿榨试验验证,采集蔗渣、测试数据,计算出每台压榨机的抽出率、前辊和后辊产生的出汁百分比、甘蔗渣纤维的百分比以及水分含量等值,进行实时检测。(4)压榨机装嵌参数具体实施安装后,对各榨季日常生产运行记录统计分析,得到生产综合实绩,进行合理效果评价,得到优化方案。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到压榨机装嵌参数的最佳值,实现对实际生产装嵌参数的优化,为提高压榨工段生产能力及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参考。
高健翔[6](2016)在《制糖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自动化硬件的成本不断降低。相反的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不断地上升。在此形势下,自动化控制技术得以在这二三十年间,进入到以手工生产为传统的制糖行业中,逐步得到应用并不断发展。当前,在原糖及白砂糖的大规模生产中,以DCS控制系统作为制糖生产线的中控系统,对各生产环节进行集中管理以及分布式冗余控制的方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主流的趋势。一套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DCS控制系统,是糖厂提升工艺水平、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因此,对制糖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最终实现一套切实可行的中控系统,是十分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本文以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蔗7000吨的甘蔗糖厂为现实背景,对制糖生产过程中,预处理、渗出、脱水、澄清、过滤、蒸发、煮炼、干燥等各工艺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其中的监控任务,为各生产环节设计一套切实可靠的监控方案。然后根据各生产环节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行条件,完成各监控仪表及阀门的配置选型。最后,根据控制方案需求及实际的生产要求,确定DCS控制系统的架构及硬件配置,搭建出一套基于DCS架构的制糖生产控制系统,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展示。课题所设计糖厂已于2015年10月成功投产,DCS控制系统运行良好,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项目设计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何益盖[7](2014)在《甘蔗糖厂压榨机技术改进研究》文中提出在广西加快推进蔗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和引导对一些规模小和节能减排不达标的糖厂实施兼并重组的大环境下,部分小糖厂面临淘汰,而实施兼并重组后的糖厂将迫切需要小规模提升产能、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糖分收回、提高生产安全率,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如何通过压榨技术改进,以最少的投资,实现压榨机列在安全生产和达到良好抽出率的基础上提高压榨量、降低能耗,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围绕这个研究课题,广西合浦县伟恒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博白县伟恒糖业有限公司与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压榨技术改进方案,根据两个糖厂不同的实际情况,从压榨机装嵌技术改进、提高甘蔗破碎效能、改善蔗料入辘条件、控制榨机运行速度、合理使用压力、提高渗浸效能、加强排汁、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压榨机装嵌理念,通过适当缩小辊子工作开口比值(一般取值小于1.8)、科学选取安装开口修正值、合理制作和安装底梳等,促使前辊压力有所增大,顶辊起升灵活稳定,底梳高度和下降率适中,蔗料过榨顺利,整机负荷减轻,达到提高榨量、提高抽出率、降低能耗、低速安全运行的目的。在2011至2014年几个榨季的生产实践中,通过湿榨试验查定和日常生产运行记录统计分析,压榨技术改进效果显着,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提高了压榨抽出率,同等条件下可提高抽出率约0.5个百分点;二是节能降耗效果突出,实现单座压榨机吨蔗耗电1.0-1.2kW-h/t,平均降低0.6kW··h/t左右;三是提高生产安全率,过榨顺利,榨机负荷轻,运行速度降低,设备运行安全;四是低投入提高榨蔗生产能力,如白沙糖厂2011/2012榨季实现了低投入提高榨量约500t/d,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王哲,叶权圣,陈骏佳[8](2012)在《虚拟样机技术在糖厂压榨生产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阐述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从糖厂压榨车间均衡输蔗自动控制、压榨工段设备改进2个方面对压榨工段自控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压榨生产线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前景,指出压榨生产线可视化设计、压榨生产线虚拟样机2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谭志雄[9](2012)在《糖厂撕裂机破碎系统的改造及其效果》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自动卸蔗输送机卸蔗效果存在的欠缺问题,调整撕裂机动力配置,改造破碎系统,增大处理量和保证甘蔗破碎质量,提高糖分抽出率,在2010/11年榨季取得明显效果,基本实现预期改造目标。
杨普国,孙余一,王扬,李莲珍[10](2008)在《糖厂切蔗机改造设计》文中提出介绍了甘蔗糖厂原料处理车间切蔗机设备的结构特点、作用,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切蔗机入口大小、切蔗机电机功率选取给出理论计算公式及经验值,并结合生产要求对该产品进行改造设计,以提高设备处理量。
二、切蔗机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蔗机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提高糖厂甘蔗预处理能力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背景 |
1 预处理设备动力的配置 |
1.1 撕解机动力配置的理论数据 |
1.2 动力配置的实际选择情况 |
2 蔗刀的选择 |
2.1 选择蔗刀的依据 |
2.2 镶嵌合金蔗刀的特点 |
2.3 堆焊耐磨材料蔗刀的特点 |
2.4 蔗刀的最终选择 |
3 蔗刀的排列 |
3.1 排刀比的取值 |
3.2 蔗刀厚度如何准确取值 |
4 应用效果 |
5 结束语 |
(3)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产线瓶颈问题研究 |
1.2.2 生产物料配送优化研究 |
1.2.3 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研究路线和内容 |
1.4.1 研究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分析 |
2.1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及特点 |
2.1.1 生产物流概述 |
2.1.2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状况 |
2.1.3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特点 |
2.2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影响因素 |
2.3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存在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线瓶颈工序改善 |
3.1 制糖工艺及甘蔗机制糖业生产流程 |
3.1.1 制糖工艺 |
3.1.2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概述 |
3.2 相关方法和理论 |
3.2.1 生产节拍和工序产能 |
3.2.2 5W1H分析法和生产线平衡理论 |
3.3 生产线瓶颈识别与分析 |
3.3.1 广西X糖厂介绍 |
3.3.2 生产瓶颈识别 |
3.3.3 生产瓶颈分析 |
3.4 优化方案设计与评价 |
3.4.1 压榨工序改善 |
3.4.2 蒸发工序改善 |
3.4.3 改善方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料配送优化 |
4.1 多目标优化问题及NSGA-Ⅱ算法 |
4.1.1 多目标优化问题 |
4.1.2 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 |
4.2 算法设计 |
4.2.1 染色体编码和初始种群构造 |
4.2.2 路径解码和适应度函数确定 |
4.2.3 遗传算子设计 |
4.2.4 算法终止规则设计 |
4.3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料配送模型 |
4.3.1 时间窗 |
4.3.2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料配送描述 |
4.3.3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料配送模型建立 |
4.4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料配送模型实例 |
4.4.1 实例分析 |
4.4.2 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5.1 系统架构和开发技术 |
5.2 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5.2.0 生产物流信息采集分析 |
5.2.1 系统需求分析 |
5.2.2 系统功能分析 |
5.2.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5.2.4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
5.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系统管理 |
5.3.2 基本信息管理 |
5.3.3 生产作业管理 |
5.3.4 物料配送管理 |
5.3.5 仓储信息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糖厂压榨车间3000t/d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糖厂蔗糖压榨的工艺流程 |
2.1 甘蔗的压榨提汁 |
2.1.1 蔗糖的压榨 |
2.1.2 蔗糖压榨汁的渗浸 |
2.2 甘蔗的渗出提汁 |
2.2.1 蔗糖渗出提汁的基本原理 |
2.2.2 蔗糖渗出提汁的渗出方法 |
2.3 蔗糖渗出提汁后的蔗汁清净 |
2.3.1 蔗汁的基本成分及性质 |
2.3.2 蔗汁的清净方法及原理 |
2.4 压榨机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糖厂压榨的检测及传感器选型 |
3.1 压榨车间常用的传感器及检测仪表 |
3.2 输送带进榨控制系统的检测 |
3.2.1 核子称 |
3.2.2 甘蔗的水分检测 |
3.2.3 传送带速度的检测 |
3.2.4 传送带机械结构温度的检测 |
3.3 入榨控制系统的检测 |
3.3.1 常见的料位检测方式 |
3.3.2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料位传感器对比 |
3.3.3 单法兰液位变送器 |
3.4 超声波流量计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压榨车间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
4.1 引言 |
4.2 均衡入榨控制系统 |
4.2.1 入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4.2.2 系统的计量标定及控制效果 |
4.3 榨机高位槽料位控制系统 |
4.3.1 压榨机系统的控制策略 |
4.3.2 槽料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
4.4 渗透水控制系统 |
4.4.1 渗透水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4.4.2 渗透水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
4.4.3 系统自动控制的设计 |
4.5 压出汁与混合汁的匀速控制系统 |
4.5.1 压出汁与混合汁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4.5.2 系统控制策略 |
4.5.3 系统自动控制设计 |
4.6 联锁保护自动控制系统 |
4.6.1 机械联锁保护 |
4.6.2 制糖车间压榨联锁的设计 |
4.6.3 联锁系统的控制框图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糖厂车间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调度系统 |
5.1 引言 |
5.2 糖厂通信网络的总体结构设计 |
5.3 糖厂 Wi-Fi 核心网络的建设 |
5.3.1 建设原则 |
5.3.2 总体组网架构 |
5.3.3 Wi-Fi核心网VLAN规划 |
5.4 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的构建 |
5.4.1 生产调度概论 |
5.4.2 视频监控子系统的建设 |
5.4.3 语音对讲子系统的建设 |
5.4.4 工业数据通信子网的建设 |
5.4.5 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甘蔗糖厂压榨工段装嵌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立题背景 |
1.1.1 云南制糖产业发展概况 |
1.1.2 云南制糖产业发展趋势 |
1.2 甘蔗压榨技术研究现状 |
1.3 沧源A糖厂压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压榨生产线情况及存在问题 |
1.3.2 更换压榨机后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甘蔗糖厂压榨过程及影响因素 |
2.1 制糖生产流程 |
2.1.1 甘蔗提汁 |
2.1.2 亚硫酸法澄清 |
2.1.3 煮糖分蜜 |
2.2 压榨工段具体生产流程 |
2.2.1 压榨生产流程 |
2.2.2 影响因素 |
2.3 主要影响因素压榨机装嵌技术 |
2.3.1 强制入辘受力分析 |
2.3.2 底梳安装 |
2.3.3 压榨机开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正交试验在压榨工段装嵌参数上的应用 |
3.1 正交试验法的基本概念 |
3.2 极差分析法 |
3.3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改进压榨工段生产 |
3.3.1 压榨工段正交试验 |
3.3.2 压榨工段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嵌参数改进的具体实施及生产验证 |
4.1 压榨机强制入辘与开口比的确定 |
4.2 下送辊改进具体措施 |
4.2.1 下送棍存在的问题 |
4.2.2 下送棍实际改进措施 |
4.2.3 取得的效果 |
4.3 压榨机顶辊轴瓦安装参数的要求 |
4.4 压榨机组装嵌参数的具体实施 |
4.5 湿榨试验验证 |
4.5.1 计算方法 |
4.5.2 湿榨试验结果分析 |
4.6 日常生产运行记录统计分析 |
4.6.1 结果分析 |
4.6.2 榨季生产综合实绩及效果评价 |
4.7 沧源A糖厂压榨生产过程优化前后技术参数 |
4.7.1 蔗渣转光度及水分对比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优化压榨装嵌参数后效益分析 |
5.1 效益分析 |
5.1.1 经济效益 |
5.1.2 节能 |
5.1.3 安全生产效率 |
5.1.4 低投资高产能的效益 |
5.2 社会效益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制糖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课题设计及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工艺流程简述 |
2.1 甘蔗糖厂概况 |
2.1.1 原材料概况 |
2.1.2 产品概况 |
2.2 工艺流程简述 |
2.2.1 甘蔗预处理 |
2.2.2 渗出提汁 |
2.2.3 脱水工段 |
2.2.4 澄清与过滤工段 |
2.2.5 蒸发及糖浆上浮工段 |
2.2.6 煮糖及分蜜工段 |
2.2.7 干燥及装包工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糖生产控制方案 |
3.1 控制功能概述 |
3.1.1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
3.1.2 顺序控制系统(SCS) |
3.2 制糖生产控制方案 |
3.2.1 预处理工段控制方案 |
3.2.2 渗出提汁工段控制方案 |
3.2.3 脱水工段控制方案 |
3.2.4 澄清工段控制方案 |
3.2.5 过滤工段控制方案 |
3.2.6 蒸发工段控制方案 |
3.2.7 糖浆上浮工段控制方案 |
3.2.8 煮糖工段控制方案 |
3.2.9 分蜜工段控制方案 |
3.2.10 干燥及装包工段顺序控制方案 |
3.2.11 干燥工段模拟量控制方案 |
3.2.12 装包工段模拟量控制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仪表选型与设计 |
4.1 仪表选型与设计概述 |
4.1.1 仪表工程设计规范 |
4.1.2 仪表选型基本原则 |
4.1.3 仪表用电、用气 |
4.2 制糖生产线仪表选型 |
4.2.1 预处理工段仪表选型 |
4.2.2 渗出提汁工段仪表选型 |
4.2.3 脱水工段仪表选型 |
4.2.4 澄清工段仪表选型 |
4.2.5 过滤工段仪表选型 |
4.2.6 蒸发工段仪表选型 |
4.2.7 糖浆上浮工段仪表选型 |
4.2.8 煮糖工段仪表选型 |
4.2.9 分蜜工段仪表选型 |
4.2.10 干燥装包工段仪表选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CS系统方案设计 |
5.1 DCS系统概述 |
5.1.1 控制系统简介 |
5.1.2 本课题DCS系统性能要求 |
5.1.3 本课题DCS系统控制室设置 |
5.1.4 各控制室DCS系统I/O点需求 |
5.2 西门子PCS7系统简介 |
5.2.1 西门子PCS7系统概述 |
5.2.2 控制站AS417-H |
5.2.3 工程师站(ES) |
5.2.4 操作员站(OS) |
5.2.5 通讯网络 |
5.3 DCS系统方案 |
5.3.1 DCS系统方案概述 |
5.3.2 DCS系统网络架构方案 |
5.3.3 第三方系统接口方案 |
5.3.4 DCS系统主要硬件清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施效果 |
6.1 实施效果 |
6.2 DCS系统操作画面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7)甘蔗糖厂压榨机技术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广西制糖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1.2 甘蔗压榨技术研究现状 |
1.3 广西伟恒糖业有限公司压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白沙糖厂压榨生产概况及存在问题 |
1.3.2 龙潭糖厂压榨生产概况及存在问题 |
1.4 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1.4.1 立题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甘蔗糖厂压榨技术改进的原理及措施 |
2.1 压榨机装嵌技术改进 |
2.1.1 基本原理 |
2.1.2 白沙糖厂2011/2012榨季压榨机装嵌数据 |
2.1.3 白沙糖厂2013/2014榨季压榨机装嵌数据 |
2.1.4 龙潭糖厂2013/2014榨季压榨机装嵌数据 |
2.2 提高甘蔗破碎效能 |
2.3 改善蔗料入辘条件 |
2.4 控制榨机运行速度 |
2.5 合理使用压力 |
2.6 提高渗浸效能 |
2.7 加强排汁 |
2.8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
2.8.1 安全生产管理 |
2.8.2 均衡生产管理 |
2.8.3 消毒杀菌工作 |
2.8.4 出入口日常维护 |
第三章 甘蔗糖厂压榨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评价 |
3.1 白沙糖厂2011/2012榨季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评价 |
3.1.1 湿榨试验查定 |
3.1.2 日常生产运行记录统计分析 |
3.1.3 榨季生产综合实绩及效果评价 |
3.2 白沙糖厂2013/2014榨季更换压榨机后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评价 |
3.2.1 湿榨试验查定 |
3.2.2 榨季生产综合实绩及效果评价 |
3.3 龙潭糖厂2013/2014榨季技术改进应用效果评价 |
3.3.1 湿榨试验查定 |
3.3.2 榨季生产综合实绩及效果评价 |
第四章 甘蔗糖厂压榨技术改进后效益分析 |
4.1 经济效益分析 |
4.1.1 提高压榨抽出率的经济效益 |
4.1.2 节能效益 |
4.1.3 提高生产安全率的效益 |
4.1.4 低投资提高产能的效益 |
4.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虚拟样机技术在糖厂压榨生产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 |
2 糖厂压榨车间工艺流程[11] |
3 压榨工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
3.1 均衡输蔗自动控制 |
3.2 压榨工段设备改进 |
4 虚拟样机应用于压榨车间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前景 |
4.1 压榨生产线可视化设计 |
4.2 压榨生产线虚拟样机 |
5 总结与展望 |
(9)糖厂撕裂机破碎系统的改造及其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概况 |
1 改造前撕裂机的破碎系统及其存在问题 |
1.1 改造前撕裂机破碎系统 |
1.2 存在问题 |
2 撕裂机破碎系统的改造方案及其应用效果 |
2.1 改造方案 |
2.2 应用效果 |
3 经济效益 |
4 结语 |
(10)糖厂切蔗机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结构特点 |
2 存在问题 |
3 改进设计 |
4 功率选取 |
5 结构及受力分析 |
6 结 语 |
四、切蔗机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提高糖厂甘蔗预处理能力的措施[J]. 庞里,陈汉,谭延新,韦秉鸿,谢兴,张继清. 广西糖业, 2021(06)
- [2]国营内江糖厂研究(1953-1965)[D]. 施雷响. 西南大学, 2021
- [3]甘蔗机制糖业生产物流优化研究[D]. 胥天星. 广西大学, 2020(07)
- [4]糖厂压榨车间3000t/d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陈春华. 广西大学, 2020(07)
- [5]甘蔗糖厂压榨工段装嵌参数优化研究[D]. 何云徽.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制糖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D]. 高健翔.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7]甘蔗糖厂压榨机技术改进研究[D]. 何益盖. 广西大学, 2014(02)
- [8]虚拟样机技术在糖厂压榨生产线的应用研究[J]. 王哲,叶权圣,陈骏佳. 甘蔗糖业, 2012(04)
- [9]糖厂撕裂机破碎系统的改造及其效果[J]. 谭志雄. 甘蔗糖业, 2012(01)
- [10]糖厂切蔗机改造设计[J]. 杨普国,孙余一,王扬,李莲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