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慧慧[1](2020)在《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全球70%-90%的GDP由家族企业创造,它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影响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家族涉入常被看作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着特征,关于家族涉入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也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对其中间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使得研究中存在黑箱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情感财富和行为理论的发展,家族企业追求非经济效益的慈善捐赠行为愈加受到关注。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慈善捐赠数额超过450亿,约占企业捐赠总额的51%,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也表现出超高积极性,获得了财富和慈善事业的双赢。因此,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我国家族涉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从慈善捐赠角度指出其中间传导机制,以及制度环境带来的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区域性差异。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助于各地企业合理调整治理结构和行为抉择,进而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及其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家族企业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管家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充分结合我国家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卓越表现,着重分析了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接着,阐述了我国家族企业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绩效表现,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入本文实证分析部分,经过对家族企业的界定和样本数据的筛选,最终选取2009-2018年10年间我国上市A股共计1204家家族企业研究样本,选择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得出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外,鉴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等外部环境的差异,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东部与非东部地区样本企业在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的异同,并研究了区域制度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全样本研究表明:(1)家族所有权涉入能够显着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家族管理权涉入与企业绩效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2)家族涉入能够显着促进企业慈善捐赠数额的增加;(3)慈善捐赠具有显着的绩效提升效果,且慈善捐赠在家族涉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以上研究结论存在区域差异。(4)区域制度环境在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缩小制度环境的区域差异,加快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和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家族所有权涉入水平,控制管理权涉入水平,将慈善捐赠行为上升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行为选择高度,尤其在区域制度环境不佳时,更应充分发挥慈善捐赠的绩效提升效果。
隋晨光[2](2020)在《JG集团破产原因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在过去的四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紧跟历史潮流,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少民营企业遭受严重冲击,经营不善或过度扩张,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民营企业的破产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对国家或者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产生重要影响。JG集团是一家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多年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9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JG集团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宣告破产。本文选取JG集团破产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本文可能涉及的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融资管理理论,多元化经营理论和家族化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简单介绍了其基本经营情况和破产过程。随后本文通过对JG集团的管理模式以及2016年-2018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人员深度访谈的内容,对导致JG集团破产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整理。JG集团到期债券无力偿还,发生财务危机,导致破产,既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JG集团在它过去的几十年经营过程中,不断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行多元化发展,购入了大量的金融股权,投资房地产,并设立高达数百个关联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JG集团从融资规模高达257.5亿,高成本的短期融资支撑起JG集团超500亿的商业帝国。而随着金融市场去杠杆力度的加大,到期无法再发行的债券,打破了JG集团“以贷还贷”的平衡,引爆JG集团的债务危机。而深究其背后原因,盲目多元化,盈利能力差和家族式管理模式下的决策失误,是JG集团破产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以JG集团的破产原因分析为指导,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对策。从管理上,应规范用人制度,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从筹资风险上来看,应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杠杆并积极拓展多远融资渠道。从投资风险上,应谨慎多元化,规范投资流程。从营运风险上来,应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最后还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JG集团的破产危机,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偶然不可抗拒因素。JG集团案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有着我国民营企业风险的共性。尤其是高负债、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存在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提供借鉴作用,能有效促进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防范区域系统性财务危机。
杨志甫[3](2019)在《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兴盛靠管理,而管理的竞争焦点在文化。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使家族企业持续稳定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适应、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发掘出蕴藏在企业内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功能入手,阐述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采用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适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融合度、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奥康企业文化的使命、适应性、参与性、一致性进行深入剖析,对奥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估,揭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冲突的特性,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诊断与评估提供借鉴,并就如何建设家族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策略分析。从奥康企业的丹尼森文化模型的评估与诊断中启示我们,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平衡和协调,避免内部矛盾的发生和持续恶化。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及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中的相关特性进行强化或弱化,或采取有效的策略使之相互促进和影响,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持久生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奥康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调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家族企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奥康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中同样我们看到了奥康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领导力文化创新、管理文化创新、人本文化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的强大能量,它启示我们只有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并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企业员工只有将企业视为家,企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攀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助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郑迪松,王河森[4](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梳理国内家族企业领域研究状况,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4年间国内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1043篇文献为样本,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Ⅲ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机构和作者合作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费孝通、储小平、陈凌、李新春等学者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管理世界》、Family Business Review、《经济研究》等期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家族控制与家族治理、家族企业治理与代理、家族企业制度安排、产权与家族化管理、家族企业继承与成长等问题是家族企业研究热点。
王芋岩[5](2015)在《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变化,已发展壮大,并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有些企业员工目无法纪、以企谋私、员工跳楼等一系列有损民营企业形象,阻碍其发展的事件频发。经分析民营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是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受阻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强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是民营企业一致探讨的核心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并以此来加强民营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而促进民营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出发,通过实地考察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现状,深入追究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详细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职业道德的对策。文章主要通过对民营企业、职业道德、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相关论述,通过对各自的含义、特点以及特殊性等方面的概述,理清民营企业中员工的职业道德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不可忽视性;通过论述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以此引出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据此提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金世辉[6](2014)在《金字塔控制、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 ——基于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控制权和管理权上,家族企业常常具有金字塔控制与家族化管理两个典型特征,进而导致其特殊的“双重三层”代理问题。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家族企业经理人面临代理人和管家两种角色选择,而代理人行为倾向与管家行为倾向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与以往研究“重视决策结果而忽视决策过程”不同,本文将“家族控制权特征——家族管理权特征——决策行为”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从财务政策角度,对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的影响,以及金字塔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展开实证研究,以求打开企业决策的“黑箱”。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一是家族化管理是否影响财务决策过程,以及怎样影响财务政策?二是金字塔控制是否对两者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以及具有怎样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1)家族经理人倾向于采用低负债、高长期投资、高现金持有和高股利分配政策;(2)金字塔控制对家族经理人低负债和高现金持有政策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高长期投资和高股利分配政策没有显着影响。研究表明:(1)出于家族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家族经理人具有明显的控制权偏好、风险规避以及“利益侵占”动机和行为,充当着家族的“管家”;(2)家族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在决策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而金字塔控制对家族经理人的决策行为具有调节作用;(3)家族经理人低负债、高现金持有、高股利分配倾向可能是降低家族企业公司价值或公司绩效的原因与内在机制。在未来的发展中,家族企业应进一步明晰家族产权关系、健全家族治理结构、完善家族信息披露、加强外部投资者保护、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等,以提高公司价值。
陈至发[7](2013)在《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的表现、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行为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泛家族化机制,将与自己有学缘、业缘和地缘等关系的"外人"逐步内化为"自家人",并根据需要委以重任,从而实现泛家族化管理行为。这有助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行为理论。
俞翔[8](2013)在《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亟待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自然需要科技的自主创新,但更需要发展思维、经营模式和管理结构的深刻转换。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促进组织绩效提升和实现企业战略有着重大作用。本文首先在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上虞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上虞市民营企业特点,系统的对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发现存在与员工沟通较少、考核随意性强、结果运用单一、对问题的反馈很少以及缺乏绩效改进计划等问题。随后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结果运用和绩效改进这五个维度对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不同职位、不同职级和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中,其绩效管理方式差距较大。最后,在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为案例,全面剖析了该公司绩效管理的实际运作状况,从企业内部运作角度研究了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并结合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从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结果应用和绩效改进这五个方面系统的提出了完善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管理的对策。展望未来,本人将进一步探索研究:不同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征对优化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征、内部管理特征来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
余传辉[9](2012)在《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民营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会遇到管理权责高度集中、经营观念守旧、内部运营和管理随意性大、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企业人才培养和晋升受限等问题。民营企业应转变经营观念,变革思维模式,创新管理组织结构,促进形成合理的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
杨威,周磊,王甘[10](2012)在《我国家族企业管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族化管理模式适应家族企业早期发展需要,成为家族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家族化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决策机制落后、人治色彩过多、利益协调机制缺乏和代际传承危机等发展困境,阻碍了家族企业有效整合吸收管理资源,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持续成长,我国家族企业必须优化治理模式,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决策机制,推动民主、科学决策;推动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变,建立现代管理模式;健全家族企业利益协调机制,处理家族内部矛盾;完善代际传承方式,推进家族企业基业常青。
二、试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家族涉入与企业绩效 |
1.2.2 家族涉入与慈善捐赠 |
1.2.3 慈善捐赠的动机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1.2.4 区域制度环境的外部影响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机理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家族企业 |
2.1.2 家族涉入 |
2.1.3 制度和区域制度环境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管家理论 |
2.2.3 资源基础理论 |
2.2.4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
2.3 相关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2.3.1 家族涉入与企业绩效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2.3.2 慈善捐赠中介效应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2.3.3 区域制度环境调节作用的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家族企业、慈善事业及绩效表现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 |
3.1.1 家族企业发展历程 |
3.1.2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
3.2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
3.2.1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
3.2.2 家族企业在我国慈善事业中的卓越表现 |
3.3 我国家族企业的绩效表现现状 |
3.4 我国家族企业、慈善事业及绩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选取与指标构建 |
4.2.1 变量选取 |
4.2.2 企业综合绩效指标的构建 |
4.3 实证模型构建 |
4.3.1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
4.3.2 引入中介效应的模型构建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4.4.2 实证结果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 变量选择和说明 |
5.3 实证模型构建 |
5.3.1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及检验方法 |
5.3.2 区域制度环境直接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及模型构建 |
5.3.3 区域制度环境间接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及模型构建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1 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区域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
5.4.2 区域制度环境的直接调节效应回归结果与分析 |
5.4.3 区域制度环境的间接调节效应回归结果与分析 |
5.5 稳健性检验 |
5.5.1 改变区域制度环境缺失数据获取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
5.5.2 改变家族控制权限定的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对政府的建议 |
6.2.2 对企业的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JG集团破产原因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案例分析设计 |
1.3.1 案例的选择 |
1.3.2 数据收集和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案例内容与结构 |
1.3.4 案例的理论基础 |
1.3.4.1 家族式管理理论 |
1.3.4.2 多元化经营理论 |
1.3.4.3 企业融资理论 |
1.3.4.4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1.4 文献综述 |
2 案例介绍 |
2.1 企业背景介绍 |
2.1.1 JG集团的简介 |
2.1.2 JG集团的历史沿革 |
2.2 JG集团的破产过程 |
2.2.1 危机出现 |
2.2.2 违约潮爆发 |
2.2.3 破产重整 |
3 案例分析 |
3.1 JG集团管理分析 |
3.1.1 所有权分析 |
3.1.2 决策权分析 |
3.1.3 经营权分析 |
3.2 JG集团财务风险分析 |
3.2.1 融资风险分析 |
3.2.2 投资风险分析 |
3.2.3 营运风险分析 |
3.2.4 盈利风险分析 |
4 破产的主要原因分析 |
4.1 家族化管理模式,决策机制不科学 |
4.1.1 家族化管理模式 |
4.1.2 决策机制不科学 |
4.2 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 |
4.2.1 激进的融资策略 |
4.2.2 融资结构不合理 |
4.3 投资战略激进,资产流动性差 |
4.3.1 盲目多元化投资 |
4.3.2 投资资产变现能力差 |
4.4 营运效率低下,财务风险管理不完善 |
4.5 整体盈利能力差,副业拖累主业 |
5 案例启示及建议 |
5.1 企业管理层面的建议 |
5.1.1 规范用人制度 |
5.1.2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
5.2 融资风险的建议 |
5.2.1 优化资本结构 |
5.2.2 制定合理融资规模 |
5.2.3 拓展多元融资渠道 |
5.3 投资风险的建议 |
5.3.1 谨慎多元化 |
5.3.2 规范投资流程 |
5.4 营运风险的建议 |
5.4.1 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
5.4.2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
5.5 盈利风险的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实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结合 |
1.4.3 案例研究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研究思路 |
1.7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家族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族企业概念的界定 |
2.1.2 我国企业家族化程度 |
2.2 企业文化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2.2.2 企业文化基本理论概览 |
2.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
2.2.4 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 |
2.3 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
2.3.1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2.3.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
2.3.3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
2.3.4 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 |
第3章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
3.1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战略的匹配 |
3.2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
3.3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制度的融合度 |
3.4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奥康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4.1 奥康企业状况 |
4.2 基于丹尼森文化模型的奥康企业文化分析 |
4.2.1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使命 |
4.2.2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适应性 |
4.2.3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参与性 |
4.2.4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一致性 |
4.3 奥康企业的文化发展分析 |
4.3.1 奥康企业文化阶段性模型分析 |
4.3.2 奥康企业文化发展分析总结 |
4.4 奥康企业文化塑造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启示 |
第5章 塑造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
5.1 建设与国家主流文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 提炼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1 企业家精神 |
5.2.2 企业家精神的概括和提炼 |
5.3 完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1 精准定位、创企业动力之源 |
5.4.2 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
5.4.3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5.5 坚持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工具和数据来源 |
1. 研究工具 |
2. 数据来源 |
二、结果与分析 |
1. 文献的时间分布分析 |
2. 主要机构和作者分析 |
3. 作者共被引分析 |
4. 文献共被引分析 |
5. 期刊共被引分析 |
6. 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分析 |
7. 研究趋势分析 |
三、结语 |
(5)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2 民营企业、职业道德与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相关论述 |
2.1 民营企业的含义、特点及特殊性 |
2.1.1 民营企业的含义 |
2.1.2 民营企业的特点 |
2.1.3 民营企业的特殊性 |
2.2 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 |
2.2.1 职业道德的含义 |
2.2.2 职业道德的内容 |
2.2.3 职业道德的特点 |
2.3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 |
2.3.1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含义 |
2.3.2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内容 |
2.3.3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特点 |
2.4 民营企业与员工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
3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现状 |
3.1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整体状况 |
3.1.1 以员工为企业之本 |
3.1.2 充分发挥员工榜样的力量 |
3.1.3 员工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
3.2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3.2.1 缺乏道德信念 |
3.2.2 缺乏人文关怀 |
3.2.3 缺乏规则意识 |
3.2.4 缺乏主人翁意识 |
4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企业疏于教育员工价值选择错位 |
4.2 企业忽视人性化管理员工缺乏倾诉渠道 |
4.3 企业制度欠缺员工规则意识淡薄 |
4.4 企业忽视教育员工主人翁意识缺乏 |
4.5 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有效形式 |
5 加强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对策 |
5.1 加强教育引导强化道德信念 |
5.1.1 坚持利益导向强化奉献精神 |
5.1.2 注重自我约束强化道德信念 |
5.2 重视人性化管理拓宽倾诉渠道 |
5.2.1 树立员工本位思想 |
5.2.2 重视民营企业员工诉求 |
5.3 完善企业制度树立规则意识 |
5.3.1 制定完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5.3.2 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 |
5.4 加强人本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
5.4.1 转变民营企业家的思想观念 |
5.4.2 重树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
5.5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奉献精神 |
5.5.1 树立企业员工服务理念 |
5.5.2 强化企业员工奉献意识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金字塔控制、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 ——基于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
1.4 相关文献回顾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家族企业治理特征与代理问题 |
2.1 家族企业的界定 |
2.2 家族企业治理特征 |
2.2.1 家族企业金字塔控制 |
2.2.2 家族企业家族化管理 |
2.3 家族企业代理问题 |
2.3.1 家族企业第一类代理问题 |
2.3.2 家族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 |
2.3.3 家族企业“双重三层”代理问题 |
第3章 家族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与行为选择 |
3.1 家族企业中的“多重角色” |
3.2 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 |
3.3 家族企业经理人角色选择的影响因素 |
3.4 家族企业经理人的行为选择 |
第4章 金字塔控制、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1.1 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 |
4.1.2 金字塔控制、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2 变量的定义及度量 |
4.2.3 回归模型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回归结果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表现 |
(一) 把朋友、同学、同事、同乡等关系人泛化为“自家人” |
(二) 把无关系的外人逐步泛化为“自家人” |
二、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特征 |
(一)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程度越高 |
(二)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获得的授权越多 |
(三)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承担的经营责任越大 |
(四)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在企业内晋升的机会越多 |
(五)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受到民营企业主家族的监控越多 |
(六)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在工作安排上的灵活性越高 |
(七)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与民营企业主之间的信任沟通越通畅 |
(八)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与民营企业主之间的关系越和谐 |
(九) 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间信任水平越高, 职业经理与民营企业主之间的合作越协调 |
三、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一) 职业经理的个人因素 |
(二) 民营企业主自身的因素 |
1. 家族价值倾向。 |
2. 民主管理意识。 |
3. 诚信。 |
(三) 企业组织因素 |
四、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机制 |
(一) 初始关系与信任的关系 |
(二) 企业主因素和职业经理因素与信任的关系 |
(三) 信任与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
(四) 合作行为与信任的关系 |
(8)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目标管理理论 |
2.2 关键绩效指标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4 360 度绩效考核理论 |
第三章 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分析 |
3.1 上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
3.1.1 外向型经营特征 |
3.1.2 劳动密集型特征 |
3.1.3 家族化管理特征 |
3.1.4 集体主义和“人治”的企业文化特征 |
3.2 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特征 |
3.2.1 绩效目标维度 |
3.2.2 绩效考核维度 |
3.2.3 绩效反馈维度 |
3.2.4 绩效结果应用维度 |
3.2.5 绩效改进维度 |
3.3 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模式分析 |
3.3.1 绩效目标的制定 |
3.3.2 绩效考核的实施 |
3.3.3 绩效反馈与沟通 |
3.3.4 绩效结果的运用 |
3.3.5 绩效改进 |
3.4 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 |
第四章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管理分析 |
4.1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4.2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分析 |
4.2.1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计划的制定 |
4.2.2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的实施 |
4.2.3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结果的运用 |
4.3 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缺乏绩效管理思想 |
4.3.2 绩效考核指标科学性有待改进 |
4.3.3 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
4.3.4 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绩效反馈 |
4.4 完善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议 |
4.4.1 提高绩效目标的科学化水平 |
4.4.2 加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
4.4.3 完善绩效反馈过程 |
4.4.4 扩展绩效结果的应用范围 |
4.4.5 完善绩效改进过程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展望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已发表的小论文 |
附录 B 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调查问卷 |
(9)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
1. 民营企业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
2. 民营企业转型是企业自身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二、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中遇到的问题 |
1. 管理权责高度集中化, 管理结构层次少 |
2. 经营观念守旧, 难以适应市场发展 |
3. 内部运营和管理随意性大 |
4. 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淡薄 |
5. 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晋升受限 |
三、如何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转型中管理模式变革 |
1. 创新管理组织结构, 向科学化管理方式转变 |
2. 转变经营观念, 以提高服务为核心 |
3. 变革思维模式, 降低经营风险 |
4. 促进形成合理的企业文化 |
5. 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 给企业注入活力 |
四、结束语 |
(10)我国家族企业管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族化管理模式的特征及优势 |
1、组织优势 |
2、效率优势 |
3、成本优势 |
4、风险优势 |
5、效用优势 |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困境 |
1、家族化管理破坏心理契约, 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
(1) 迷信经验, 忽视人才。 |
(2) 任人唯亲, 排斥人才。 |
(3) 缺乏信任, 拒绝人才。 |
(4) 缺失激励, 留不住人才。 |
2、家族企业决策机制落后, 压抑人才发挥空间 |
3、家族企业人治色彩过浓, 内部劳动力竞争机制低效 |
4、利益协调机制缺乏, 家族人力资源配置失效 |
5、继承人选择范围过窄, 家族企业面临代际传承危机 |
三、我国家族企业应对管理困境的对策与思考 |
1、优化内部治理模式,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重构心理契约 |
(1) 构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模式。 |
(2) 建立家族企业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2、改革决策机制, 推进民主、科学决策, 扩大人才参与发挥空间 |
(1) 优化决策理念。 |
(2) 构建决策框架。 |
(3) 完善决策程序。 |
(4) 更新决策方法。 |
3、推动人治向法治转变、促进关系与契约治理相结合, 健全内部劳动力竞争机制 |
4、完善家族组织和章程,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有效配置家族内部人力资源 |
(1) 建立家族委员会等组织。 |
(2) 由家族委员会制订家族约束章程, 完善利益协调工具。 |
(3) 建立家族成员培训机制和退出机制。 |
5、扩展接班人选择范围, 完善传承方式, 实现企业家资源的稳定供给 |
(1) 扩展接班人选择范围。 |
(2) 未雨绸缪, 尽早制定家族企业继承计划。 |
(3) 加强对接班人的培育和帮扶。 |
(4) 推进家族企业文化创新。 |
四、试论浙江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家族涉入、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韩慧慧. 江南大学, 2020(01)
- [2]JG集团破产原因案例分析[D]. 隋晨光. 西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D]. 杨志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4]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 郑迪松,王河森. 工业经济论坛, 2016(01)
- [5]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 王芋岩.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6]金字塔控制、家族化管理与财务政策选择 ——基于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D]. 金世辉. 吉林大学, 2014(09)
- [7]浙江民营企业泛家族化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J]. 陈至发. 嘉兴学院学报, 2013(05)
- [8]上虞市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 俞翔. 长沙理工大学, 2013(12)
- [9]对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管理模式变革的思考[J]. 余传辉. 商业经济, 2012(12)
- [10]我国家族企业管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 杨威,周磊,王甘.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