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汉译解析

《天色》汉译解析

一、The Colour of The Sky的中文翻译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余芬[1](2021)在《术语学视阈下陶瓷典籍中“青”的英译研究》文中指出

孙明欣[2](2021)在《“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我国门户逐渐开放,传教士来华活动再次活跃起来。他们本着传教的目的融入中国社会,学习中华文化,而促进宗教本土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就是掌握汉语。为学好汉语并为后来来华传教士提供高效便利的学习工具,传教士们编纂了多部汉语学习辞书,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及其相关词语,其中还涉及中国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内容的阐释,为来华西人学习汉语提供了巨大帮助。通过梳理这一时期传教士编纂的双语辞书,从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度出发,窥探其汉语学习的过程,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天”字文化内涵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对传教士来说既是其学习汉语的基础词汇,也是将基督教义和中华传统信仰相结合的纽带,因此本文选取“天”及其词语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分析法和描写对比法,建立辞书语料信息库,从传教士角度,梳理“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发展轨迹,理清其古今演变过程,进而探讨出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辞书编纂对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的影响,挖掘其对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价值。论文主体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现状、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语料来源;第一章基于辞书信息库,对“天”字释义进行分类描写和对比分析,探索其释义发展过程;第二章以信息库中“天”的相关词语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辞书中检索到的词语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天”字词语在辞书中的演变特点;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阐述传教士辞书对汉语语文辞书和外向型汉语辞书编纂的影响和借鉴价值及传教士汉语学习的经验启示;结语部分总结前文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传教士辞书研究的意义。本文从传教士视角出发,以辞书为载体,以“天”及其词语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对当代汉语国际教育的现实意义,希望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所帮助,为更多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提供新的学习途径。

陈津晶[3](2020)在《《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景观与园林规划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能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重塑自然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本翻译实践项目来源于An 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and Garden Design一书,是作家James Blake于2015年出版的园林景观类专业书籍。由于原书内容较多,译者选择了书中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七至二十二章等部分作为翻译实践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前期绘图方法、原理、工具、设备及图纸呈现效果、版面布局等方面。通过对该项目内容进行翻译,可为景观、园林设计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为其从业者在实践操作方面提供指导。根据专业的园林景观知识,在保护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同时进行有效利用,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根据项目内容可知,该文本为说明文文体,偏向于信息传递,旨在向读者详细介绍园林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正式,含有大量专业性表达。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顺应其文本类型、语言结构和语境特点,在追求忠实性的同时,也应注重源语言信息传达效果,力求表达专业,并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所以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时采用了词性转换、增减译、调整句式结构以及注重语篇衔接等多种翻译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从词汇、语句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日后的翻译工作积累经验。

童窈[4](2020)在《《湘潭故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提升也势在必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的译出对于文化软实力提升大有裨益,小小说作为文学中的一种新型题材,其文学价值举足轻重,因此,笔者选择小小说作为翻译文本,旨在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本翻译实践项目原文材料是小小说,题为《湘潭故事》,由聂鑫森编写,201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笔者翻译的五个小故事分别为“秋疯子”、“釉下彩”、“剪婆婆”、“脸谱”、“归隐录”,每个故事均简短精悍,却充满智慧哲理,每个故事都具特色,有的关于中国古典哲学,有的则关于中国民俗艺术和文化,如脸谱艺术、修书艺术、陶瓷艺术、剪纸艺术等,作者通过其行云流水的文笔,将国学智慧体现得十分精妙,通过脸谱、修书、陶瓷、剪纸这些技术者的故事,将技艺人的精湛技术、工匠精神描绘得细致入微。这些故事均发生在清朝末期的湘潭古城,此书虽对于国学和民俗艺术只是有所涉猎,但由于其故事幽默、短小精悍、涉及的中国文化经典内容难度较小,对外国读者不失为一部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好作品。笔者采用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使湘潭地区文化习俗得到传播,同时为外国读者更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一座桥梁。本文涉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如何将文化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成为了重点和难点,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仅运用直译的策略无法使所有原文和译文一一对等,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理论中强调读者能否接受到准确的知识,强调的是读者的反应,解决了中英文不对等问题。因此,笔者选择此理论作为指导理论。笔者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转换、释义、增译、分译、合译等方法对文章中的姓名、四字格、诗词、无主句等进行翻译,旨在为中国优质小小说对外输出做一份贡献。

李晶晶[5](2020)在《术语学视角下陶瓷釉色词翻译 ——以红色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陶瓷是中国文化瑰宝,是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当前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好好运用陶瓷(China)这样一个独特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势必会事半功倍。翻译是让文化符号文化成果走出去的必经之路。作为科技翻译的一种,陶瓷翻译涉及很多专业术语的翻译,而专业术语在科技翻译中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说要做好陶瓷翻译首先要做好陶瓷术语的翻译。陶瓷术语翻译之所以难,一是因为术语本身具有专业性,让译者不容易懂;二是因为陶瓷术语源远流长,术语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让译者分不清彼此。这两个难题很容易让译者对陶瓷术语望而却步。然而,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学科能进行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以语言学为基础对术语进行研究的术语学理论。术语学理论对“概念”与“概念系统”的重视,可以帮助译者将第一个问题“化难为易”,将第二个问题“化繁为简”。红釉器作为陶瓷史上的奇葩,历朝君王、文人都对其尤为偏爱,是陶瓷术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红釉术语层出不穷,这些术语不仅极具专业性(“所指”蕴涵概念复杂),而且术语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可以说红釉词的翻译是很具有挑战性的。红釉词系统可以说是陶瓷科技术语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陶瓷术语中的重点、热点,也是陶瓷术语中的难点。这让其成为陶瓷术语翻译研究、釉色词翻译研究的不二对象。本文将以术语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红釉术语进行历史溯源,列出所有红釉术语、厘清整个红釉术语概念系统及单个红釉术语概念,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红釉术语概念系统树状图。再运用穷举法尽可能的对概念系统中的每一个子概念进行已有翻译成果的搜索;再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已有翻译成果,运用术语质量评判的准则、术语的定名原则、术语分类及术语确定策略等术语学理论原则对各版本英译术语进行评价,选取或修改已有翻译成果或新创造的术语,最终共同形成红釉术语词汇参考英译表。

曹艳霞[6](2020)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想……》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该小说采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创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拉尔夫的思维实验和海伦的日记展现了人物真实的意识活动,揭示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冲突与对话。值得一提的是,《想……》在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上体现出意识流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包含大量的审美信息。为了再现源文本的审美信息,本文以《想……》的汉译为基础,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分析了审美客体在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审美信息,并通过具体实例讨论了“模仿”、“改写”和“增补”等策略在忠实再现源文本审美信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认为,翻译美学理论对《想……》及其他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和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月龙[7](2020)在《《少尉》(第四章)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项目材料选自澳大利亚作家凯特·格伦维尔的殖民历史小说《少尉》,小说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的是1788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英国殖民者与土着居民之间发生的故事。笔者选择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旨在论证该理论在殖民历史小说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价值。本次翻译实践项目不仅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也可以为殖民历史小说的翻译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选择。本次翻译项目文本选自该小说的第四章“误入歧途”。由于本章涉及大量专有名词、习语、特殊语境下的普通名词和形容词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长难句的翻译,还有大段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翻译,故而具有词汇难度大、句型复杂和描写手法多样等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对原文本理解不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文本内涵表达不准确和人物内心情感传达有误等问题。笔者研究各种翻译理论后,发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注重原文内涵和表达效果的传达,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以及增词、减词、分译和调整语序等翻译技巧。最终,笔者不仅准确还原了原文的故事情节,还成功地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传递给了读者。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在殖民历史小说的翻译中,当原文本中的语句结构及内涵符合目的语的语句结构及内涵时,宜采用语义翻译。比如一些简单的短句翻译,译者需要保留原文本的语句结构来体现小说的文学风格。而当原文本的语句结构及内涵和目的语的语句结构及内涵有所冲突时,宜采用交际翻译。比如一些习语和长难句的翻译,译者需要选择适合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表达,以克服文化间差异造成的理解困难,给予目标读者和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应结合这两种翻译策略进行灵活翻译。

赵宁宁[8](2020)在《《在沼泽地上:荒凉又潮湿的一年》(节选)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项目报告。本篇项目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英国作家西蒙·巴恩斯(Simon Barnes)所着的《在沼泽地上:荒凉又潮湿的一年》(On the Marsh:A Year Surrounded by Wildness and Wet)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分主要讲述了由于作者买的房子的花园背靠一片沼泽地,作者担心这片沼泽地被开发或者被集约农业所取代就买下了这片沼泽地,并且把这片沼泽地作为一个保护区来管理,同时还与野生动物信托基金会合作,确保这片沼泽地能够吸引尽可能多的物种。在本次翻译项目中,笔者选取了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在翻译过程中,笔者认识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差异,如果翻译时太过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势必会译出不符合汉语表达的句子。因此,笔者希望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词义引申、词性转换、调整语序、直译与意译及句子的整合与拆分等翻译方法译出使汉语读者能获得和英语读者同样感受的译文。通过对项目原文中具体译例的分析,笔者认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有效避免译文“翻译腔”的出现。同时,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不仅加深了对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还提高了自身的翻译水平。

阮静雯[9](2020)在《多模态视角下图文交互关系翻译研究 ——以《画如人生、生活如画:卡罗·弗里达的画语人生》译文为例》文中提出Martinec&Salway的多模态图文交际理论以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言论为基础,又结合Barthes对社会符号学的补充,明确提出把语言结构以及其他文化符号结构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之内,以及吸收Kress&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的精华,对图文关系的地位和语义有了更细致系统的描述。《画如人生、生活如画:卡罗?弗里达的画语人生》一书内含数百张图片与画作,以及丰富的文字解释,因而笔者这里结合视觉和语言的多模态交互理论来说明《画如人生、生活如画:卡罗?弗里达的画语人生》使用的多种翻译方法,并通过若干典型示例和Martinec&Salway的图文交际理论框架(2005)进行详细分析,试图为涉及图文关系的翻译实践提供优化的翻译策略,如增译,改写,以及文末加注等。

陈依静[10](2019)在《《贡多林的陨落》(节选)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报告是根据笔者对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所着《贡多林的陨落》中的序、引言及第一章节选英译汉实践而写成。贡多林的故事是托尔金笔下中洲世界的起源篇之一,故事发生在中洲第二纪元时期:人类图尔寻找到“隐秘之城”贡多林向精灵们传达神谕,警告城民们小心魔苟斯,但精灵之城贡多林最终还是在内忧外患中走向覆灭。作为奇幻文学,《贡多林的陨落》(节选)在翻译时主要有几个难点:首先,此前托尔金的小说及改编电影早已风靡国内,而本书中出现的部分专有名词早已为人熟知,且存在不同版本的中文译名;其次,身为牛津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托尔金生前热衷为中洲世界的不同种族创造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本书中有一些自创语,同一个人名在不同语系中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再者,由于本书故事较《霍比特人》、《魔戒》等第三纪元的故事而言时间更早,托尔金采用了一些古英语的用法及复古式文体,书中还附上了他曾为贡多林居民的精灵祖先们创作的诗歌。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翻译任务描述;第二章,翻译过程描述;第三章是案例分析,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不同翻译策略从几个角度展开研究:首先是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译者采用直译与音译对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与自创语进行翻译,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采用了大量中文四字格来实现词汇层面的对等;其次是句法层面的功能对等,译者借助句式重构、顺句操作等技巧进行翻译;再次是语篇层面的功能对等,译者分析了原文本中诗歌的韵律,借助排比与重复、尾韵与对仗等技巧进行翻译;最后是文体层面的功能对等,译者采用文言风格来重现原文中神祗对话的古英语文风。最后是结论部分,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升了对经典奇幻文学翻译的认知。

二、The Colour of The Sky的中文翻译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Colour of The Sky的中文翻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传教士辞书中“天”字释义研究
    第一节 辞书中“天”字义项收录情况
    第二节 辞书中“天”字义项演变分析
    第三节 传教士辞书在“天”字义项演变中的作用
第二章 传教士辞书中“天”字词语研究
    第一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情况
    第二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情况分析
    第三节 辞书中“天”字词语收录特点
第三章 传教士辞书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传教士辞书对汉语语文辞书的影响
    第二节 外向型汉语辞书对传教士辞书的借鉴
    第三节 传教士辞书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天”字义项分类信息库
    附录2 .“天”字词语信息库
    附录3 .“天”字词语分类信息库
致谢

(3)《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项目描述
    1.1 翻译项目介绍
        1.1.1 翻译项目概况
        1.1.2 翻译项目目的及意义
    1.2 翻译项目分析
        1.2.1 文本分析
        1.2.2 客户需求分析
        1.2.3 目标客户分析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译中环节
        2.2.1 总体翻译原则
        2.2.2 翻译进度安排
    2.3 译后审校
3 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翻译策略
        3.1.1 专业术语的处理
        3.1.2 词性转换
        3.1.3 结合语境选择词义
    3.2 语句层面翻译策略
        3.2.1 调整语序
        3.2.2 调整句式结构
        3.2.3 增补适当成分
    3.3 语篇层面翻译策略
        3.3.1 语篇衔接
        3.3.2 逻辑关联
4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经验总结
    4.2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术语表
附录B 原文与译文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湘潭故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意义
    1.3 理论指导
第二章 原文文本分析
    2.1 原文文本内容
    2.2 原文文本特点
        2.2.1 四字格多
        2.2.2 引经据典多
        2.2.3 中文特色句式多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翻译过程
    3.3 译后事项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
        4.1.1 特色姓名的翻译
        4.1.2 特殊用词的翻译
        4.1.3 四字格的翻译
    4.2 句子层面
        4.2.1 汉语表达特色句子的翻译
        4.2.2 汉语文化特色的句子翻译
        4.2.3 含修辞手法的句子翻译
    4.3 篇章层面
        4.3.1 口语化的篇章翻译
        4.3.2 逻辑不外显的篇章翻译
第五章 结论
    5.1 翻译启示
    5.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翻译任务的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四字格
附录4 平行文本

(5)术语学视角下陶瓷釉色词翻译 ——以红色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预期成果及学术价值
        1.2.1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1.2.2 预期成果
        1.2.3 学术价值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
    1.5 文章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陶瓷典籍翻译及相关研究
        2.1.1 主要典籍翻译
        2.1.2 陶瓷典籍翻译研究
    2.2 、继陶瓷典籍翻译之后的其他陶瓷翻译和陶瓷翻译研究
    2.3 、陶瓷术语翻译文献
    2.4 小结
第三章 术语学理论及和术语学理论与红釉术语翻译的结合
    3.1 术语学理论
        3.1.1 术语学概论
        3.1.2 术语学与翻译
        3.1.3 术语学对陶瓷釉色术语翻译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术语学视角下红釉术语
    4.1 红釉术语历史溯源
        4.1.1 钧红釉
        4.1.2 朱红釉
        4.1.3 鲜红釉
        4.1.4 低温铁红釉
        4.1.5 郎窑红
        4.1.6 豇豆红
        4.1.7 金红
        4.1.8 窑变红釉
    4.2 红釉术语概念系统
第五章 术语学视角下的红釉术语翻译实践
    5.1 、选词及语料匹配
    5.2 、已有成果分析
    5.3 、术语取舍及翻译
        5.3.1 第一层级术语取舍及翻译
        5.3.2 第二层级术语及第三层级术语术语取舍及翻译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Research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1.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1.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1.2.1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outside China
        1.2.2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n China
    1.3 Aesthetic Constituent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1.3.1 Aesthetic Object
        1.3.2 Aesthetic Subject
        1.3.3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Chapter Two Features of Thinks…
    2.1 Introduction to David Lodge and Thinks…
        2.1.1 David Lodge and his Aesthetic Thoughts
        2.1.2 Introduction to Thinks…
    2.2 Features of the Text
        2.2.1 Phonetic Feature
        2.2.2 Lexical Feature
        2.2.3 Syntactic Feature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3.1 Strategies of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3.2 Imitation
        3.2.1 SL-oriented Imitation
        3.2.2 TL-oriented Imitation
    3.3 Rewriting
        3.3.1 Rewriting Phrase
        3.3.2 Rewriting Sentence Structure
    3.4 Amplification
    3.5 Summary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7)《少尉》(第四章)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介绍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意义
    1.3 项目分析
        1.3.1 作者简介
        1.3.2 文本简介
    1.4 项目结构
第二章 任务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处理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翻译的重难点问题
    3.2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3.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应用
        3.3.1 词汇翻译
        3.3.1.1 专有名词翻译
        3.3.1.2 习语翻译
        3.3.1.3 特殊语境下的普通名词翻译
        3.3.1.4 特殊语境下的形容词翻译
        3.3.2 句型翻译
        3.3.2.1 省略句的翻译
        3.3.2.2 被动句的翻译
        3.3.2.3 长难句的翻译
        3.3.3 语篇翻译
        3.3.3.1 大段语言描写类的语篇翻译
        3.3.3.2 大段心理描写类的语篇翻译
第四章 实践结论
    4.1 翻译启示
    4.2 翻译教训
    4.3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致谢

(8)《在沼泽地上:荒凉又潮湿的一年》(节选)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项目介绍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意义
    1.3 项目分析
        1.3.1 作者简介
        1.3.2 原文版本
        1.3.3 原文简介
    1.4 项目报告结构
第二章 任务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处理
第三章 质量监控
    3.1 翻译的重难点问题
    3.2 翻译理论阐释
    3.3 理论方法的应用及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3.3.1 词汇的翻译
        3.3.2 短语的翻译
        3.3.3 句子的翻译
第四章 实践结论
    4.1 翻译心得与启示
    4.2 翻译教训
    4.3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
附录二 译文
致谢

(9)多模态视角下图文交互关系翻译研究 ——以《画如人生、生活如画:卡罗·弗里达的画语人生》译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原文及译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原文及作者介绍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国内发展情况
    2.3 Martinec & Salway 的多模态图文交际理论
3、译例分析
    3.1 详述类图文关系
    3.2 增强类图文关系
    3.3 图文相互关照下对译文的改写
4、结语
参考文献

(10)《贡多林的陨落》(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The Translation Task
        1.1.1 The Author J.R.R.Tolkien
        1.1.2 The Source Text The Fall of Gondolin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1.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Fall of Gondolin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The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2 While-translating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he Lexical Level
        3.2.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3.2.2 Adoption of Four-character Chinese Words
    3.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3.1 Reinventing Sentence Structure
        3.3.2 Following the Original Syntactic Order
    3.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he Textual Level
        3.4.1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3.4.2 Antithesis and Tonal Pattern Changes
    3.5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he Stylistic Level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One
Appendix Two

四、The Colour of The Sky的中文翻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术语学视阈下陶瓷典籍中“青”的英译研究[D]. 余芬.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2]“天”及其词语在传教士辞书中的变迁与启示[D]. 孙明欣.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景观与园林设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陈津晶.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4]《湘潭故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童窈. 湘潭大学, 2020(02)
  • [5]术语学视角下陶瓷釉色词翻译 ——以红色系为例[D]. 李晶晶.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6]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曹艳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7]《少尉》(第四章)翻译项目报告[D]. 李月龙. 安徽大学, 2020(08)
  • [8]《在沼泽地上:荒凉又潮湿的一年》(节选)翻译项目报告[D]. 赵宁宁. 安徽大学, 2020(08)
  • [9]多模态视角下图文交互关系翻译研究 ——以《画如人生、生活如画:卡罗·弗里达的画语人生》译文为例[D]. 阮静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贡多林的陨落》(节选)翻译报告[D]. 陈依静. 暨南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天色》汉译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