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亢小玉[1](2015)在《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文中指出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文理综合→自然综合→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结论认为: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着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斯琴格日乐[2](2009)在《天水地区5个品种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针对起源于美国、2004年3月12日引自河南郑州的美国杏李五个品种味帝、风味皇后、风味玫瑰、味厚、恐龙蛋进行调查,测量各品种生长指标及土壤含水量状况数据,利用Excel和sa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5个品种美国杏李的生长进程近似,属全年生长型品种。各品种造林保存率较高,能正常生长发育,适应研究地的自然条件。⑵味帝、味厚果实成熟早,风味皇后、风味玫瑰居中,恐龙蛋最晚,成熟期相差10~15d,构成早、中、晚熟系列。⑶栽培模式1、2、3的林地平均土壤含水量较高,栽培模式4、5的林地平均土壤含水量较低;5~10月林地土壤含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栽培模式2、3、5在7月又较大降幅。⑷经多因素综合分析,第一、二主成分分别为生长发育因子和水量与发枝因子,5个品种分为{味帝}、{风味皇后、风味玫瑰、味厚}、{恐龙蛋}三类。⑸在研究地,栽培模式1的生长量大、结实量高,平均土壤含水量小,7月耗水较多,适合在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2、3的生长量、结实量适中,土壤含水量小,适合在立地条件尚好的地区应用;栽培模式5生长量小、结实量适中且晚熟,土壤含水量大,适合在土壤水分条件尚好的地区控制应用。
郭国满[3](2000)在《安康市水果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文中认为
李勇革[4](2000)在《美国布朗(李)新品系》文中认为
李勇革[5](2000)在《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美国布朗李是当今世界先进国家果树生产中常采用的品种之一。现介绍几个最新的美国布朗(李)新品系。 (一)早琥珀 是从美国布朗紫琥珀中精选出的一个优秀的早熟品种,6月中旬成熟,比美国布朗紫琥珀早成熟半个月上市,价高易销。该品种果面紫黑色,外观
李勇革[6](1999)在《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文中研究说明 美国布朗(李)是当今世界先进国家果树生产中采用的出口品种和推广品种。现介绍几个最新的高效益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一)早琥珀。是从美国布朗紫琥珀中精选出的一个优秀的早熟品种,其成熟季
孙其宝[7](2005)在《高温多雨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档果品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市场对鲜食葡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高温多雨地区,由于葡萄生长季节的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真菌病害严重,果实品质差,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限制了优质葡萄在该地区的发展。本文通过补钙处理、无核化处理、避雨栽培技术等方法,研究和探讨了高温多雨地区提高葡萄品质的有效途径,为该地区生产者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1.不同补钙方法对葡萄果实养分和黑痘病抗性的效应:通过叶面喷施、土施、土施结合叶面喷施等补钙措施,研究钙含量的变化对葡萄果实养分和黑痘病抗性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补钙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果实钙的含量,其中单项叶面补钙措施1.00%Ca(NO3)2处理和叶面复合补钙1.25%Ca(NO3)2加1.00%CaCl2处理效果较好。葡萄果实钙含量的变化对其他营养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实中钙的含量与葡萄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呈负相关,氮钙比值与葡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即葡萄果实中钙含量的增加,能有效地增强葡萄对黑痘病的抗性。 2.不同气候条件下花期GA3处理对巨峰葡萄无核化的效应:本文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葡萄花期采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对巨峰葡萄无核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无核化处理时,GA3的每个处理都不同程度提高了葡萄的无核率,降低了果实平均核粒数和单果籽粒数,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前了果实成熟期;但也出现了降低单果重和座果率,增加了果实小青果数的负面效应。文章探讨了气候条件对花期葡萄无核化处理的效应,不同气候条件下GA3无核化处理最佳浓度的选择:正常年份,GA3浓度以25.0-37.5 mg/L为好;在气温偏低、日照偏少,降水量偏多的年份,浓度以37.5-50.0 mg/L为好。 3.葡萄优质高效避雨栽培技术:根据安徽省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在理论指导和试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成本核算,效益分析,研究和设计改良型葡萄避雨设施,并且总结出一套葡萄优质高效避雨栽培技术:品种的选择,棚膜管理温度、湿度和光照调节,花期管理,保花保果,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葡萄整形修剪,土、肥和水的综合管理等技术。
二、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872—1914) |
2.1 西方数学的启蒙——《中西闻见录》 |
2.1.1 《中西闻见录》的创办 |
2.1.2 《中西闻见录》主要编者 |
2.1.3 《中西闻见录》的办刊宗旨 |
2.1.4 《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内容 |
2.1.5 小结 |
2.2 私人最早创办的算学杂志——《算学报》 |
2.2.1 黄庆澄与《算学报》 |
2.2.2 朱宪章等与《算学报》 |
2.2.3 傅樵村与《算学报》 |
2.2.4 小结 |
2.3 国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 |
2.3.1 主办者 |
2.3.2 办刊宗旨 |
2.3.3 数学内容 |
2.3.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积累时期(1915—1929) |
3.1 社团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肇始——《科学》 |
3.1.1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创办 |
3.1.2 编辑特色 |
3.1.3 《科学》的数学研究 |
3.1.4 小结 |
3.1.5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
3.2 高校理科综合期刊的起源——《数理杂志》 |
3.2.1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的创立 |
3.2.2 《数理杂志》的创办 |
3.2.3 《数理杂志》与数学人才培养 |
3.2.4 数学研究内容 |
3.2.5 小结 |
3.3 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启蒙——《北京大学月刊》 |
3.3.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 |
3.3.2 《北京大学月刊》数学文章核心作者 |
3.3.3 《北京大学月刊》的数学研究 |
3.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时期(1930—1935) |
4.1 高校创办的第一份数学专业杂志——《数学季刊》 |
4.1.1 《数学季刊》的创办 |
4.1.2 《数学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4.1.3 《数学季刊》的办刊理念 |
4.1.4 小结 |
4.2 我国自然科学学报的典型——武汉大学之《理科季刊》 |
4.2.1 《理科季刊》的创办 |
4.2.2 《理科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
4.2.3 《理科季刊》的数学作者群体 |
4.2.4 《理科季刊》的数学研究 |
4.2.5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渐趋成熟时期(1936—1949) |
5.1 中国数学会的英文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
5.1.1 高校的学术支持 |
5.1.2 学术团体基础 |
5.1.3 中国数学会的成立 |
5.1.4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创办 |
5.1.5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作者群 |
5.1.6 《中国数学会学报》发表的论文 |
5.1.7 小结 |
5.2 中国数学会中文会刊——《数学杂志》 |
5.2.1 《数学杂志》的创办 |
5.2.2 《数学杂志》的主要编辑、作者群 |
5.2.3 《数学杂志》数学思想传播 |
5.2.4 《数学杂志》中的专题性研究 |
5.2.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学术活动 |
致谢 |
(2)天水地区5个品种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美国杏李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国外研究状况 |
1.1.2 国内研究状况 |
1.2 可供借鉴的林木生长研究 |
1.3 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研究 |
1.3.1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
1.3.2 土壤水分时空相关性研究 |
1.4 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1.5 研究地概况 |
2 研究内容、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引种栽培模式设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 |
3.2 保存率 |
3.3 生长发育 |
3.3.1 树高生长 |
3.3.2 地径生长 |
3.3.3 树冠生长 |
3.3.4 枝条生长 |
3.3.5 结实 |
3.3.6 施肥对味厚生长的影响 |
3.4 不同栽培模式对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3.4.1 土壤含水量动态 |
3.4.2 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
3.5 综合评价 |
3.5.1 不同模式之间年平均生长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分析 |
3.5.2 不同品种美国杏李聚类分析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安康市水果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康市水果生产现状 |
1.1 气候 |
1.2 果树品种结构 |
1.3 果树种苗生产 |
2 问题浅析 |
2.1 水果生产带有一定盲目性 |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 |
3 对策建议 |
3.1 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管理 |
3.2 发展名优特水果规模种植, 推动安康水果产业化发展 |
3.3 安康市应发展的名优特水果品种 |
(7)高温多雨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葡萄钙素营养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
1 葡萄缺钙症状及原因 |
1.1 葡萄缺钙症状 |
1.2 葡萄缺钙的原因 |
2 葡萄对钙的吸收、运输和分布 |
2.1 钙的吸收 |
2.2 钙的运输 |
2.3 钙的分布 |
3 钙的生理功能 |
4 钙防治果实生理病害的作用机制 |
5 钙与果实耐贮性 |
6 葡萄补钙措施研究 |
6.1 补钙的时间 |
6.2 补钙的方法 |
6.3 补钙对葡萄果实品质、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
7 展望 |
第二章 葡萄无核化研究进展 |
1 葡萄无核化机理 |
2 无核化处理常用的调节剂 |
2.1 赤霉素(Gibberellin,GA) |
2.2 促生灵(防落素) |
2.3 6-苄基氨基嘌呤(BA) |
2.4 CPPU |
2.5 抗生素类 |
3 葡萄无核化处理时期 |
4 葡萄有核品种无核化处理方法 |
4.1 巨峰 |
4.2 藤稔 |
4.3 红富士 |
4.4 京亚 |
4.5 玫瑰露 |
4.6 蜜汁 |
4.7 紫珍香 |
4.8 其它 |
5 赤霉素处理对葡萄贮运保鲜质量的影响 |
6 赤霉素处理葡萄后存在的问题 |
6.1 赤霉素处理引起的穗轴、果梗硬化问题 |
6.2 赤霉素处理产生的药害问题 |
7 讨论 |
第三章 葡萄避雨栽培研究进展 |
1 葡萄设施栽培的意义 |
2 葡萄设施栽培分类 |
3 我国葡萄设施栽培发展历史 |
4 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
5 葡萄避雨栽培配套技术措施 |
5.1 避雨栽培材料选择 |
5.2 棚架结构 |
5.3 南方葡萄设施栽培的品种 |
5.4 设施栽培方式 |
5.5 盖膜与揭膜 |
5.6 提高品质措施 |
5.7 病虫害防治 |
6 展望和建议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一章 不同补钙方法对葡萄果实养分和黑痘病抗性的效应 |
1.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试验处理 |
1.3 测定方法 |
1.4 葡萄病害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补钙措施对葡萄果实Ca及其它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的钙营养水平与其它营养元素的相关性 |
2.3 不同补钙措施对葡萄果实Ca含量效应 |
2.4 不同补钙措施对葡萄果实N/Ca比的效应 |
2.5 不同补钙措施对葡萄果实发病率的效应 |
2.6 不同补钙措施对葡萄果实病情指数的效应 |
2.7 Ca、N/Ca比与发病率、病情指数的相关性 |
3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气候条件下花期GA_3处理对巨峰葡萄无核化的效应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自然条件和试验园区的基本概况 |
1.3 新梢管理 |
1.4 花序管理 |
1.5 试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年份GA_3处理对葡萄无核率的效应 |
2.2 GA_3处理对葡萄座果率的效应 |
2.3 GA_3处理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应 |
2.4 GA_3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期的影响 |
2.5 不同花期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葡萄青果数的效应 |
2.6 2003年不同花期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葡萄种子数的影响 |
2.7 2003年不同花期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葡萄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花期气候条件对葡萄无核化处理的影响 |
3.2 无核化处理对座果率的影响 |
3.3 葡萄无核率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熟期和单果重的影响 |
3.4 GA_3处理对葡萄青果数的影响 |
第三章 葡萄优质高效避雨栽培技术研究 |
1.效益分析 |
1.1 常规设施大棚 |
1.2 改良型葡萄避雨设施 |
2 改良型葡萄避雨栽培模式 |
2.1 改良型葡萄避雨连栋大棚结构设计 |
2.2 架面设计 |
2.3 栽培模式 |
2.4 栽培方式 |
3 品种的选择 |
4 改良型避雨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 |
4.1 棚膜管理 |
4.2 温度、湿度和光照调节 |
4.3 花期管理 |
4.4 保花保果 |
4.5 果实套袋 |
4.6 病虫害综合防治 |
4.7 避雨条件下葡萄主要生理病害的防治 |
4.8 避雨设施条件下葡萄整形修剪 |
4.9 土、肥和水的综合管理 |
5 讨论 |
5.1 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的比较 |
5.2 不同避雨设施的比较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D]. 亢小玉. 西北大学, 2015(05)
- [2]天水地区5个品种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研究[D]. 斯琴格日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
- [3]安康市水果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J]. 郭国满. 中国南方果树, 2000(06)
- [4]美国布朗(李)新品系[J]. 李勇革. 云南农业, 2000(03)
- [5]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J]. 李勇革. 农技服务, 2000(01)
- [6]美国布朗(李)新品系介绍[J]. 李勇革. 专业户, 1999(11)
- [7]高温多雨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D]. 孙其宝.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