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心城区”的理解

对“中心城区”的理解

一、关于“中心镇”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叶倩[1](2020)在《徐州市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丰县是江苏省典型的农业大县,在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定位为限制性开发区域,主要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供给。丰县湖西片区位于丰县中心城区以北,微山湖以西,历史文化深厚,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等因素限制,村庄面貌相对落后,区域经济载体功能较弱,是江苏省“十三五”农村六大规划扶贫片区之一。本文将村镇空间结构的理论知识作为理论支撑,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现状特征。旨在通过统筹城乡空间,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对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指导。(1)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通过追溯丰县历史、历版总体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提取丰县湖西片区“节点”、“线网”、“域面”三要素,梳理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归纳出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受到自然环境、政策规划、交通条件、社会发展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2)村镇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从城镇角度出发,在“点”的维度,运用熵值法对各城镇的中心性进行分析;在“线”的维度,通过综合引力模型对镇与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在“面”的维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各镇形成的凝聚子群进行分析。从村域角度出发,对村庄的分布形态、空间集聚特征和规模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村庄建设用地的理论整理潜力和现实整理潜力研究,对丰县湖西片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进行说明。最后从城镇、村域两个角度总结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现状特征:中心镇不突出、城镇职能定位趋同、空间联系不均衡、行政村数量偏多、土地利用率低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在遵循城乡统筹、区域协调、集约紧凑及生态维护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理论支撑、提出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培育“点”、完善“线”、重构“面”的优化思路,并通过村镇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发展副级中心、细化城镇职能、村庄布局整合等策略指导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论文有图43副,表41个,参考文献88篇。

黄晓意[2](2020)在《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一些乡镇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停留在落后的乡镇政府的层面上,社会管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反过来制约了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发达镇进行强镇扩权,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从2010年起,戴南镇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遵循《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在创新管理体制、深化人事改革、实行综合执法、建立便民中心、破除体制束缚、建立目录清单、强化监督服务等七个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使戴南镇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政府效能得到提高,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产城一体发展。但是由于强镇扩权的改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戴南镇的改革还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区域扩展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问题,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部门设置、人员编制与实现高效服务职能的问题,下放的权力和戴南镇政府的承受力及需求有偏差的问题,土地需求与用地瓶颈制约之间的问题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注重对戴南镇强镇扩权的成效、问题作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总结不同地区改革的经验,针对法律、制度、各方关系、权力监督、职能转变、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戴南镇强镇扩权成效的对策。

王圆圆,郝世绵[3](2019)在《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体系,对中心镇提高治理效率,实现人民富裕有着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对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中心镇和要素聚集力的文献参考,建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权重排序结果分析,提出有利于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谢颖盈[4](2018)在《基于景观格局的浙江省武义县小城镇水生态网络的评估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水生态网络是小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也是协调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关键景观元素。本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作为研究主体,将武义县主、副两个中心镇区的水生态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景观格局与景观连接度指数的综合分析评估,进而提出宏观层面的优化策略;并结合图论方法,针对研究区的关键景观样地,提出局部水生态网络优化的方向。综合上述方法,本研究得到武义县两个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评估结果和优化方向,以期为小城镇水生态网络研究及其在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具体得出以下结论:(1)景观格局方面。两镇区水域斑块的面积百分比都不高。武义县中心镇区的景观格局整体呈现出多样性高、异质性强、破碎化程度高的特征,可能与其过度城镇化有关,其中水域斑块类型的破碎化严重,斑块聚集程度不高。副中心镇区相较于中心镇区,水域斑块总面积虽小,但破碎化程度明显较低,连通性更为优质,水域斑块形状更为自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更低,保持了更为良好的生态空间。(2)景观连接度方面。中心镇区的水生态网络受到了更大的破坏,其水生态网络呈现出单一简单的网络结构,景观连接度指数普遍较低,水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较差。副中心镇区的水生态网络结构则呈现较为复杂的网状结构,环状回路数量较多,水生态网络走势自然,人工改造的痕迹较弱,有着较为良好的生态效益。(3)基于主、副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以及景观连接度指数分析,在宏观层面,从水生态网络的景观连接度提高、水生态网络污染治理、与水生态网络接壤用地的规划以及高新水生态技术的应用这四个方面为两镇区提出相关水生态网络优化策略。(4)基于图论理论的局部水生态网络优化。从两镇区关键景观样地中存在较多的河流廊道阻隔性“细胞图样型”网络模式着手,同为河流的交叉廊道形成的优质“细胞图样型”较少,同时较为稳定且适宜物质能量交流的网络模型较少,优化提升空间较大,并存在一定管理难度。(5)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与景观连接度指数分析以及图论分析三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可以为小城镇水生态网络规划管理的技术支持,能够较为有效地识别出小城镇水生态网络各方面的重要信息,进而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宏观优化意见以及细节管理措施。

彭婕[5](2016)在《益阳地区中心镇发展评价与功能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小城镇建设已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心镇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联系城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小城镇集约化发展的首要突破口。本文对益阳市中心镇发展的分析研究,既有利于促进益阳市中心镇的发展,推进益阳市城市化进程,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也有利于为其他地区中心镇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结合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和益阳市中心镇建设的需要,基于“发展极”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县域经济“亚核心”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资料收集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在介绍益阳市中心镇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群组AHP法对各指标赋权,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益阳市15个中心镇综合评价结果,并结合各中心镇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益阳市中心镇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并以益阳马迹塘镇的建设作为实证研究,总结和探寻益阳市中心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吴家玮[6](2016)在《江西省典型中心镇中心镇区排水系统的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落实中心镇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环境保护想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心镇经济发展迅速,致使中心镇污水激增,但是中心镇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必要的排水及处理设施,大量生活污水及雨水都是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就排放,严重污染当地的境,对我国社会的建设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心镇排水系统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中心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做好中心镇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江西省典型中心镇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现场调研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分析其自然地理、水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情况,并对江西省部分典型中心镇中心镇区进行实地调研,对中心镇的污水现状、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各个中心镇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中心镇的排水体制大多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少部分中心镇没有排水系统,雨污水直接通过地面散乱流至自然水体。(2)雨污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的规划改造研究。对于合流制、分流制和混流制的排水体系进行了比较,对各种排水体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体化氧化沟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污水土壤处理系统三种适用于中心镇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并且对于文中提出的典型中心镇提出了参考方案一一对应。(3)对石镇镇当先的管网系统进行改造设计。确定石镇镇直排式合流制改造为截流式排水系统,截流倍数经过比选后取2,新老城区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的连接方式。并确定当地的污水量,建议建设3000t/d的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厂。

何利松[7](2015)在《杭州市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心镇是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心镇作为比一般乡镇集聚功能相对较强、辐射范围相对较广的城镇,是向上联结城市和县城、向下辐射周边乡镇和农村的战略节点,对于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带动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都把培育发展中心镇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加以实践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中心镇发展中,也面临着部分中心镇发展质量不高、综合功能提升慢、辐射带动作用弱等突出问题。而提升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正是体现中心镇培育价值、发挥“中心作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和有效提升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价值。本文从厘清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小城镇与中心镇等概念入手,对中心镇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指出培育发展中心镇应以提升集聚和辐射功能为核心;运用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等理论,对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提升路径进行了理论研究;以中心镇培育实践的典型地区杭州市为例,回顾了中心镇演变发展历程,总结了杭州市中心镇特征和培育发展成效,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并对提升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出了具体举措建议。推动中心镇自身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镇在城乡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要对不同类型中心镇采取适当的培育发展模式;中心镇的集聚功能与辐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的,要围绕优化城镇规划体系、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服务机制等重点方面,从中心镇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自身发展两个层面,来有效推进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实现中心镇的快速发展。

李陈,靳相木[8](2016)在《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文中认为根据中心镇之间经济社会要素空间流动特征,对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进行改进与整合,形成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金华市25个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和空间引力范围的定量测度。结果显示:1金华市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组团化空间格局,中心镇发展可进行"两轴线、四组团"的空间整合;2市域中心镇空间联系强度具有显着的空间分异规律,需采取差别化的措施促进中心镇协同发展;3金华市中心镇空间引力范围差异较大,中部中心镇组团空间引力范围最大,东南部、西部组团次之,北部组团最小;4中心镇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可作为判断中心镇组团内核心中心镇及关键节点中心镇的重要依据。

胡杭杭[9](2014)在《宁波市中心镇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心镇发展成为了研究热点。中心镇作为“城之尾,乡之首”,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但这同时也是其建设发展的难点所在。宁波市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其中心镇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宁波市中心镇发展的分析研究,既有利于促进宁波市中心镇的发展,也有利于为其它区域的中心镇建设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花园城市、集聚扩散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二手资料收集法、比较分析法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法,在介绍宁波市中心镇发展概况和对中心镇试点镇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宁波市中心镇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宁波市中心镇发展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功能不完善、资源要素短缺、农民市民化动力不足、改造创新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剖析,提出了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发展速度;着力强化要素集聚集约,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创新城镇化推进机制,增加发展动力等三方面九条具体对策。

李薇[10](2014)在《中心镇发展路径探究 ——以宁乡县流沙河镇为例》文中认为中心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介于中心小城市与一般小城镇之间,区位较优、发展较快、综合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点建制镇。因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所以,抓住中心镇建设这个环节,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心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以宁乡县流沙河镇作为中心镇建设的案例,探讨了中心镇发展的一般路径;在对一般发展路径的各影响因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标准和指标体系,然后针对流沙河镇的发展现状,参照相关指标体系,用比较分析法对流沙河作为中心镇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了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镇的一般发展路径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较好的经济基础、合理的用地、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一定水平的就业率。本研究通过归纳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中心镇建设的各要素指标,并构建了发展路径图。(2)在总结中心镇按一般路径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流沙河镇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同时运用比较法,分析了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其优势是:人口规模合理、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地方特色产业丰富。其劣势是:经济总量低、社会事业整体发展层次低、就业不足、地方方言制约性大。(3)从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中总结其发展的新路径,既坚持中心镇的一般发展路径,同时还要规避发展中的劣势,使发展优势充分表现出来,使发展劣势逐渐得到弥补与更替,从而得出流沙河中心镇的特殊发展路径。(4)当前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特殊路径为:利用区位优势,即“3+5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物流、旅游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利用流沙河花猪和油茶林产业,进一步打造特色名镇;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乡一体化。(5)中心镇建设要符合建发展的总体要求,要达到国家对中心镇发展所作的具体规定,同时要根据本土特色发展,要设计出适合本镇发展的现实发展路径。

二、关于“中心镇”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心镇”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徐州市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丰县湖西片区概况
    3.1 研究区域划定
    3.2 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经济条件
    3.3 人文历史特色及村庄建设风貌
    3.4 本章小结
4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4.1 丰县湖西片区节点要素分析
    4.2 丰县湖西片区线网要素分析
    4.3 丰县湖西片区面域要素分析
    4.4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5.1 丰县湖西片区城镇空间结构分析
    5.2 丰县湖西片区村域空间结构分析
    5.3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现状特征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6.1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原则与思路
    6.2 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关于强镇扩权定义的研究
        (二) 关于强镇扩权动因的研究
        (三) 关于强镇扩权取得成效的研究
        (四) 关于强镇扩权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主要内容
    五、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强镇扩权
    二、政府治理与分权理论
    三、组织扁平化理论
第二章 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的基本实践
    一、戴南镇强镇扩权的背景
    二、戴南镇强镇扩权的基本做法
        (一) 创新管理体制
        (二) 深化人事改革
        (三) 实行综合执法
        (四) 建立便民中心
        (五) 破除体制束缚
        (六) 建立目录清单
        (七) 强化监督服务
    三、戴南镇强镇扩权取得的成效
        (一) 政府职能得到转变
        (二) 政府效能得到提高
        (三) 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四) 实现产城一体发展
第三章 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区域扩展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问题
        (二) 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 部门设置、人员编制与实现高效服务职能的问题
        (四) 下放的权力和戴南镇政府的承受力以及需求有偏差的问题
        (五) 土地需求与用地瓶颈制约之间的问题
    二、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法律因素
        (二) 利益因素
        (三) 意识因素
        (四) 体制因素
第四章 我国强镇扩权几种模式的探索及启示
    一、广东模式
    二、浙江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有效推进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二、强化制度建设
    三、理顺各方关系
    四、加强多元监督
    五、转变政府职能
    六、提升队伍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研究综述
2 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体系原则
        2.1.1 系统整体性原则
        2.1.2 实用性原则
        2.1.3 动态发展性原则
    2.2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2.3 中心镇聚集力核心价值评价内容说明
        2.3.1 产业兴旺
        2.3.2 生态宜居
        2.3.3 乡风文明
        2.3.4 治理有效
        2.3.5 生活富裕
    2.4 中心镇聚集力评价方法及步骤
        2.4.1 中心镇聚集力的评价方法选择
        2.4.2 确定评价权重的步骤
3 结果及建议
    3.1 培育中心镇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繁荣
    3.2 引进金融机构,实现生活富裕
    3.3 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生态宜居”工程
    3.4 完善治理,改善乡风

(4)基于景观格局的浙江省武义县小城镇水生态网络的评估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
        1.1.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水生态网络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2.1 景观格局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景观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武义县概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社会经济
        2.1.3 自然资源
        2.1.4 人文历史
    2.2 研究镇区选择
        2.2.1 概念理论引导
        2.2.2 上位规划引导
        2.2.3 专项规划引导
        2.2.4 主、副中心镇区的选择
    2.3 主、副中心镇区概况
        2.3.1 中心镇区概况
        2.3.2 副中心镇区概况
3 研究数据与方法
    3.1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2 景观格局指数选择
    3.2 景观连接度分析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2 分析方法及指数选择
    3.3 基于图论的水生态网络优化
        3.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2 图论理论
4 主、副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评估
    4.1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两镇区水域斑块格局分析
        4.1.1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4.1.2 景观水平指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景观连接度指数的两镇区水生态网络分析
        4.2.1 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结果和分析
        4.2.2 多城市景观连接度的特征指数对比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4.3.1 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综合评估
        4.3.2 副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综合评估
5 主、副中心镇区水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
    5.1 宏观层面的两镇区水生态网络优化策略
        5.1.1 提高水生态网络的景观连接度
        5.1.2 加强水生态网络的污染治理
        5.1.3 合理规划与水系接壤的用地
        5.1.4 重视高新技术在水生态网络中的应用
    5.2 基于图论理论的两镇区水生态网络优化策略
        5.2.1 两镇区水生态网络关键景观样地识别
        5.2.2 两镇区景观样地图示分析与优化策略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本研究创新之处
        6.2.2 本研究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益阳地区中心镇发展评价与功能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课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中心镇的概念
        2.1.2 中心镇的特征
        2.1.3 中心镇的功能
    2.2 中心镇建设的相关理论
        2.2.1 “发展极”理论
        2.2.2 空间经济学理论
        2.2.3 县域经济“亚核心”理论
第三章 益阳地区中心镇的发展现状
    3.1 中心镇规模结构特征
    3.2 中心镇城镇化水平
    3.3 中心镇经济发展水平
    3.4 中心镇财政收支水平
    3.5 中心镇企业发展水平
    3.6 中心镇居民收入水平
第四章 益阳中心镇规划的总体评价及功能定位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4.3 测度方法介绍
    4.4 测度结果及其分析
        4.4.1 中心镇发展潜力评价
        4.4.2 中心镇经济实力评价
        4.4.3 中心镇公共服务评价
        4.4.4 中心镇城乡统筹评价
    4.5 益阳中心镇建设的功能实现评价
        4.5.1 总体功能处于较强水平的中心镇
        4.5.2 总体功能处于一般水平的中心镇
        4.5.3 总体功能处于较弱水平的中心镇
    4.6 益阳中心镇建设的功能定位
第五章 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小城镇建设实践探索及启示
        5.1.1 美国的小城镇建设
        5.1.2 英国的小城镇建设
        5.1.3 德国的小城镇建设
        5.1.4 日本的小城镇建设
    5.2 国内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5.2.1 徐州市的中心镇建设
        5.2.2 广州市的中心镇建设
第六章 益阳中心镇功能的实现路径
    6.1 益阳市中心镇建设总体战略
        6.1.1 益阳市中心镇建设的指导思想
        6.1.2 益阳市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6.2 益阳中心镇建设的实现路径
        6.2.1 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6.2.2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6.2.3 优化中心镇发展环境
        6.2.4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6.2.5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6.3 益阳马迹塘镇建设实证研究
        6.3.1 马迹塘镇建设概况
        6.3.2 马迹塘镇建设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6.3.3 马迹塘镇发展建设的问题审思
        6.3.4 进一步推进马迹塘镇中心镇培育的若干思考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益阳市中心城镇发展调查表
附录B 益阳市中心镇调查细节补充表

(6)江西省典型中心镇中心镇区排水系统的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心镇发展现状
        1.1.2 中心镇水环境现状
        1.1.3 中心镇排水系统现状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城镇排水系统的研究
        1.3.2 国内城镇排水系统的研究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江西省典型中心镇排水系统现状
    2.1 万年县石镇镇现状
        2.1.1 石镇镇简介
        2.1.2 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2.1.3 石镇镇排水系统现状
    2.2 信丰县大塘埠镇现状
        2.2.1 大塘埠镇简介
        2.2.2 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2.2.3 大塘埠镇排水系统现状
    2.3 鄱阳县田畈街镇现状
        2.3.1 田畈街镇简介
        2.3.2 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
        2.3.3 田畈街镇排水系统现状
    2.4 贵溪市塘湾镇现状
        2.4.1 塘湾镇简介
        2.4.2 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
        2.4.3 塘湾镇排水系统现状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各种排水体制及改造方案的适应性分析
    3.1 各种排水体制的适应性分析
        3.1.1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适应性
        3.1.2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适应性
        3.1.3 混合制排水系统的适应性
        3.1.4 各种排水体制的比较
    3.2 各种改造方案的适应性分析
        3.2.1 中心镇排水系统的改造原则
        3.2.2 中心镇排水系统改造的措施及其适应性
    3.3 江西省典型中心镇排水体制改造建议
        3.3.1 万年县石镇镇排水体制改造方案
        3.3.2 信丰县大塘埠镇排水体制改造方案
        3.3.3 鄱阳县田畈街镇排水体制改造方案
        3.3.4 贵溪市塘湾镇排水体制改造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心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4.1 中心镇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4.2 处理工艺的概况
        4.2.1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技术的概况
        4.2.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概况
        4.2.3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概况
    4.3 各处理技术的综合比较分析和适应性
        4.3.1 处理效果比较分析
        4.3.2 建设和运行费用的比较
        4.3.3 运行管理难易程度的比较
        4.3.4 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适应性
    4.4 江西省典型中心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选择
        4.4.1 万年县石镇镇污水处理系统选择
        4.4.2 信丰县大塘埠镇污水处理系统选择
        4.4.3 鄱阳县田畈街镇污水处理系统选择
        4.4.4 贵溪市塘湾镇污水处理系统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
    5.1 石镇镇基本情况
    5.2 排水现状
    5.3 水量计算及水质确定
        5.3.1 用水量(平均日)的计算
        5.3.2 污水水量(平均日)的计算
        5.3.3 雨水水量计算
        5.3.4 污水水质的确定
    5.4 管道定线
        5.4.1 管网布置原则
        5.4.2 管道定线布置
    5.5 污水处理厂设计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规模
        5.5.3 厂址选择
    5.6 截流倍数的比选
        5.6.1 不同截流倍数污染负荷的估算
        5.6.2 不同截流倍数的投资及运行费用估算
        5.6.3 截流倍数的比选
    5.7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杭州市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视角的选择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界定
    2.2 文献综述
    2.3 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动力机制
    2.4 城市经济发展理论
    2.5 述评和小结
3 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特征研究
    3.1 城市(城镇)基本功能
    3.2 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内涵及作用机制
    3.3 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特征
4 杭州市中心镇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
    4.1 浙江省中心镇培育发展历程
    4.2 杭州市中心镇发展过程和基本情况
    4.3 杭州市中心镇培育发展成效
5 杭州市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中心镇发展定位的不确定性
    5.2 中心镇人口集聚程度差别较大
    5.3 中心镇产业结构和创新动力尚待提升
    5.4 中心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未实现
    5.5 城镇功能与小城市功能差距较大
    5.6 中心镇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6 杭州市中心镇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提升的路径
    6.1 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6.2 发展模式选择
    6.3 主要举措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宁波市中心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小城镇的内容及其发展研究
        1.2.2 中心镇建设与发展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小城镇
        2.1.3 中心镇
    2.2 新城理论
    2.3 集聚扩散理论
3 宁波市中心镇发展概况
    3.1 宁波市城镇化概况
    3.2 宁波市中心镇建设情况
    3.3 中心镇培育试点镇情况
4 宁波中心镇发展模式分析
    4.1 旅游休闲型——溪口镇
        4.1.1 溪口镇基本情况
        4.1.2 发展旅游休闲型中心镇的优势
        4.1.3 发展旅游休闲型中心镇的经验
        4.1.4 发展旅游休闲型中心镇存在的问题
        4.1.5 发展旅游休闲型中心镇的借鉴意义和适用条件
    4.2 综合服务型——泗门镇
        4.2.1 泗门镇基本情况
        4.2.2 发展综合服务型中心镇的优势
        4.2.3 发展综合服务型中心镇的经验做法
        4.2.4 发展综合服务型中心镇存在的问题
        4.2.5 发展综合服务型中心镇的借鉴意义和适用条件
    4.3 都市卫星城型——集仕港镇
        4.3.1 集仕港镇基本情况
        4.3.2 发展卫星城型中心镇的优势
        4.3.3 发展卫星城型中心镇的经验做法
        4.3.4 发展卫星城型中心镇存在的问题
        4.3.5 发展卫星城型中心镇的借鉴意义和适用条件
5 宁波市中心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空间布局不合理
    5.2 服务功能不完善
    5.3 资源要素短缺
    5.4 农民市民化的动力不足
    5.5 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
6 宁波市中心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发展速度
        6.1.1 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
        6.1.2 建立片区统筹协调机制
        6.1.3 完善城市管理和考核体制
    6.2 着力强化要素集聚集约,提升发展质量
        6.2.1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6.2.2 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6.2.3 创新可持续投融资体制机制
    6.3 着力创新城镇化推进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6.3.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6.3.2 推进户籍及公共服务配套改革
        6.3.3 完善城乡基层治理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心镇发展路径探究 ——以宁乡县流沙河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1.1 城市化研究
        3.1.2 “城乡融合”研究
        3.1.3 “中心地”理论研究
        3.2 国内研究现状
        3.2.1 城市化研究
        3.2.2 中心镇的内涵和类型研究
        3.2.3 中心镇人口规模及建设规划研究
        3.2.4 中心镇发展问题研究
    4 研究方法
    5 研究内容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借鉴
    1 相关概念阐释
        1.1 中心镇概念及特征
        1.2 中心镇类型及位置选择
        1.3 中心镇功能
    2 中心镇形成与发展历程
        2.1 中心镇发展初级阶段
        2.2 中心镇发展新阶段
    3 中心镇发展理论借鉴
        3.1 城市—区域理论
        3.2 城镇体系理论
        3.3 牵引空间理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心镇发展路径及流沙河镇发展现状探析
    1 资料来源
        1.1 文献资料来源
        1.2 数据来源
    2 中心镇发展的一般路径剖析
    3 影响中心镇发展关键要素解析
        3.1 人口规模
        3.2 用地标准
        3.3 经济指标
        3.4 基础设施配备
        3.5 就业能力
    4 中心镇建设的关键指标
    5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比较分析
        5.1 宁乡县流沙河镇的基本情况
        5.2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发展的比较分析
        5.2.1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的发展优势
        5.2.2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的发展劣势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发展路径探析与优化
    1 宁乡县流沙河中心镇发展路径探析
        1.1 区域协调发展
        1.2 优化产业结构
        1.3 发展特色产业
        1.4 完善设施配套
        1.5 实现城乡一体化
    2 流沙河中心镇发展路径优化
        2.1 一般路径发展
        2.1.1 配合区域发展,优化用地规划
        2.1.2 升级产业结构,做大特色产业
        2.1.3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一体化建设纲领
        2.2 规避发展劣势
        2.2.1 落实规划内容
        2.2.2 优化产业发展,提升就业率
        2.2.3 完善教育,纠正乡音,走文化大众化之路
        2.2.4 继续发展经济,推动几大产业共同发展
    3 流沙河中心镇具体发展路径
    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关于“中心镇”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丰县湖西片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叶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泰州市戴南镇强镇扩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晓意. 苏州大学, 2020(03)
  • [3]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J]. 王圆圆,郝世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4]基于景观格局的浙江省武义县小城镇水生态网络的评估与优化[D]. 谢颖盈. 浙江大学, 2018(06)
  • [5]益阳地区中心镇发展评价与功能实现研究[D]. 彭婕.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2)
  • [6]江西省典型中心镇中心镇区排水系统的改造方案研究[D]. 吴家玮. 南昌大学, 2016(03)
  • [7]杭州市中心镇集聚和辐射功能研究[D]. 何利松.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8)
  • [8]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心镇空间联系测度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25个中心镇为例[J]. 李陈,靳相木. 地理科学, 2016(05)
  • [9]宁波市中心镇发展研究[D]. 胡杭杭.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7)
  • [10]中心镇发展路径探究 ——以宁乡县流沙河镇为例[D]. 李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标签:;  ;  ;  

对“中心城区”的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