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中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一、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格,黄凤鸰[1](2020)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动物类谚语中的女性形象》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英汉动物类谚语所折射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两者的异同。研究发现,在社会地位方面,英汉女性都处于受压迫的附庸地位。汉语中多以家禽、马来强调女性任劳任怨,英语则以宠物猫狗凸显女性派生地位。在婚嫁家庭方面,英汉女性都是家庭的工具,无话语权。汉语强调贤惠忠贞,英语侧重附庸派生,女性心智性情都表现为愚昧多舌。汉语多以蛇蝎体现女性的狠毒,英文则以猫羊表现女性的邪恶。女性产生负面形象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分工、文化传统和心理因素三方面。

冷月[2](2020)在《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谚语是语言中最为源远流长且内容丰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谚语反映汉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承载着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中有关两性的谚语进行分析,来探究汉民族独有的性别习俗、两性心理文化观念和汉语谚语中有关性别的谚语表达中的修辞化特征。主要综合运用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文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汉语谚语中所体现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习俗和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分工习俗。第二部分讨论了汉语谚语中男婚女嫁的婚嫁礼仪习俗以及其他节日关于两性的禁忌习俗等。第三部分为汉民族两性心理文化特征在谚语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两性的审美观念、择偶观念、情感观念以及品行观念。最后,从汉语谚语中有关性别的谚语的艺术特色上概括了谚语是怎样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表现其丰富且富有意蕴的审美的,主要从汉语谚语中有关性别文化的谚语中运用的修辞化表达方式出发,对此类汉语谚语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汉民族在两性谚语创作中的思考模式和审美情趣。以上对于拓宽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意义,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摒弃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促进两性平等观念的进步,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陈春红[3](2016)在《俄语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语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的迅猛崛起和西方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性别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语言和性别问题成为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悉心研究的重要命题。早期的社会性别语言研究十分重视男女两性不同的话语风格、修辞特点、话题控制和非口头交际等方面的差异,也就是“男女使用的语言”的差异。为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社会性别定型”概念:传统哲学二元对立促成了“男女有别”、“男强女弱”等社会性别模式的形成,导致在任何国家和文化当中,人们对男女两性的行为举止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社会期望,构成了相应的社会性别定型。作为一种心智模式,社会性别定型对人的言语和语言都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导致男女两性在言语行为中具有不同的语用特征;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反映,这种定型被语言完整地记录下来,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关于男女的语言”,这就促使我们对语言中社会性别定型具体内容的揭示。社会性别定型是社会建构范畴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语言中的反映,它被记录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并且同情感评价表述及其语用意向密切相关,在俄语表女成语中表现尤甚。在俄语中,定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套语,不仅包括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而且包括广义的成语,即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谚语、俗语、格言警句等。因此,社会性别定型可以通过对语言中的成语性单位的分析得以阐释。表女成语是一定的语言文化群体历史形成的观念的表征,最能充分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性别定型系统。俄语表女成语与社会性别定型的关系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内容层面,即心智定型层面:成语是社会性别定型的来源和内容呈现,通过成语定型可以被一一计算出来;二是形式层面,即语言定型层面:具有社会性别所指的成语可以用于特定的交际场合,成为一定交际语境中的“固定表征”。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性别定型的语言表征机制。俄语表女成语的语用潜力主要是通过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性质实现的。表女成语不仅表达理性意义,还表达情感意义和评价意义。正是这种主观情态意义成为以言行事之力的负荷者,具备言语行为的功能,赋予表女成语述谓性和交际意向,这让俄语表女成语的语用分析成为可能。从价值观角度分析俄语表女成语所蕴含的评价成分,可以划分出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情感评价,由此形成俄语表女成语的情感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对于客体的肯定或否定的主观态度,在此基础上表达言语交际意向。表女成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和社会性别定型,也是群体价值观的反映,其情感评价色彩具有权威性,从而强化了言语行为的语势。通过表女成语的情感评价,可以发掘言语行为所表达的赞美、提醒、建议、拒绝、斥责、讥讽、自嘲等语用意向,从而显现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双重评价定型标准。语用分析结果显示,作为语言世界图景的组成部分,俄语成语中的女性形象评价以否定为主。之所以形成语言中的“褒男贬女”现象,是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所谓的“阳性”被作为人的生命延续,这是人类在争取自身生存的斗争中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语言中所谓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作为参照,以语用学为方法论,以俄语表女成语为研究对象,阐释社会性别定型的哲学渊源及认知内涵,揭示俄语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借助于部分汉语成语分析作为社会性别定型的俄语表女成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言语交际意向,探索女性社会性别定型发挥功能的语用机制,希冀对俄语表女成语的语用潜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传统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有更透彻的认识,以期为以后的俄汉成语和语言定型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

陈赟[4](2015)在《俄语谚语中女性家庭角色的定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谚语是各民族世界图景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世界观。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谚语的内容、形式等,在语言文化学中,学者将谚语同文化结合起来,探究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含义。而谚语中的女性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俄语谚语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俄罗斯女性,了解各种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将以语言定型理论为基础,对俄语谚语中的女性家庭角色定型进行分析,并探究形成女性家庭角色定型的民族文化基础,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俄罗斯不同女性家庭角色形象。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总结了中俄学者对女性相关谚语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阐述了语言文化学中的定型概念、语言定型的概念、结构、民族文化基础以及作为语言定型的谚语特点。第四部分:总结出16—20世纪俄罗斯家庭中的十类女性家庭角色,并分析俄语谚语中该十类女性角色定型。第五部分:探究俄语谚语中女性家庭角色形象形成的民族文化基础。第六部分:结语。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国俊好[5](2014)在《浅析维吾尔谚语中的传统妇女观》文中研究说明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用最简单通俗的话来表达深刻道理的现成语言材料。谚语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谚语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语言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法,从维吾尔谚语中抽选出与女性有关的54个谚语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对妇女的贬抑和赞美两个大方面来阐述,比较全面地总结并提出了社会对妇女的价值判断和地位确认。在文章最后,笔者还简单地阐述了相关谚语的使用现状。

蔡卓[6](2012)在《从中日谚语看中日女性形象》文中研究表明谚语作为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在日语中被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是人们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时,我们从了解这个国家的谚语开始学习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它反映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以及看法。所以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中日女性文化的时候,我们从中日女性有关的谚语出发来进行学习。本研究在先行研究的成果之上,通过大量的搜集女性谚语,对比女性文化,我们还有其创新的内容。本研究首先以【日本常用谚辞典】和【中国谚语词典】为主体,将涉及女性的词条按照女性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类。主要以婆媳关系,女性道德行为,女性价值评判,女性束缚,女性的容貌这五个特点来对中日女性谚语进行分类,分别对比中日不同的女性文化以及谚语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如下几个结论:第一,在婆媳、亲属关系上,中日两国谚语都有着许多描述婆媳,媳妇与小姑之间矛盾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国文化中长辈对子女的权力以及婚后两辈人生活的无法割裂所造成的。但汉语当中还有许多描述婆婆对媳妇管教的谚语,日语中则有描述对媳妇虐待的谚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研究化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遵从程度要较弱,而且更强调对父母权威的绝对服从。第二,女性德行上,中日谚语中都有许多描述女性善于嫉妒、头脑不理性、多嘴多舌、情绪善变、知识面窄等特征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出现并非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因素所导致,而是有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上的原因。但日语当中还存在许多从负面角度来描述女性坚韧、有耐性的谚语。这是由于日本岛国民族意识塑造了日本女性超强的隐忍能力,因此在日语中出现相关谚语。第三,对女性的约束上,汉语中谚语主要是对女性婚嫁的约束上,而日语的谚语除了对婚嫁的约束之外,还有对礼节、操守上的约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女性受歧视,被物化的程度要高于中国,更强调女性的附属品地位,而在中国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管理工作,因此更强调德行方面。第四,对女性价值的评判上,中日谚语中大量存在男尊女卑的谚语。但汉语谚语中更多的是通过赞美男性的方式来体现女性的低下,而日语谚语中更多的是直接来贬低女性地位和作用。这一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女性在日本被物化的程度要远高于中国。而两国女性被物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盛行,导致女性失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逐渐沦为男性的玩物和繁育后代的工具。第五,女性外貌上,中日谚语中都有许多从正面来评价女性容貌的谚语。但两国谚语在审美观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倾向于接受装扮过后的女性和育龄内的女性,而日本研究化则倾向于接受女性最直接、最显着的美丽特质。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化更看重女性的生育功能,而日本研究化除了看重生育功能外,还非常看重女性的装饰作用,即能给男性带来面子。

刘佳[7](2012)在《浅析中国传统婚姻观在谚语中的体现》文中研究表明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园圃中的一枝奇葩。谚语作为语汇的一部分,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了精彩的人文世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传统婚姻观和择偶观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对配偶以及婚姻生活的选择。本文以谚语为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择偶婚姻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马晓玲,阿依努尔·艾合买提[8](2011)在《从维英谚语看女性形象及其成因》文中认为谚语是一种熟语,是语言的精粹,智慧的火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积累和升华。谚语有许多是反映女性生活的,这些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本文旨在展示维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因。

郑燕[9](2012)在《汉英熟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熟语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熟语作为语言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元素之一,其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遵从汉英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立足于比较对照的视角,将汉语熟语与英语熟语进行对比研究。从各自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的目的意义入手,开始探求异同;并分析汉英熟语的概念界定、结构、语义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特点。着重对汉英熟语进行结构形式、熟语变体的构成方式、语义与文化理据的关系以及语义的演变发展史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并且对熟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所涉及,力求通过研究学习达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对全面完善汉语语法学、修辞学、翻译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及综述部分,阐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重点在于从对比中寻求规律规则。第二部分主要探究汉英熟语的结构形式和熟语变体,运用语法学理论对汉英熟语的结构形式进行历时考察和分析,从语义结构、句法结构以及语用条件三个角度对汉英熟语作出详尽的阐述。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汉英熟语的语义特点以及语义的发展演变过程,深入挖掘汉英熟语语义差异的文化理据,并给出其语义差异的相关背景知识。第四部分着重对汉英熟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作出论述,强调了汉英熟语在二外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留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给出一些建议。第五部分结论总结全文。

王显志[10](2010)在《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近三十年来,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性别歧视存在于构词、词序、甚至名称及称谓中。然而,这些研究均建立在典型实例分析上,被Wardhaugh称为“小数据,大立论”。依据语料库,穷尽式采集相关语料的研究还不多见。再者,性别歧视研究往往对汉语关注不足,甚至中国学者也偏爱研究英语。另外,以往研究大多只针对一种语言,少见跨语言对比研究。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二者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并选择不同的文字系统。两种语言文字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语言的本质特征,揭示东西文化的深层结构。全面系统地研究英汉语言文字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对比英汉语言文化的异同,可以为认识语言、文化、思维和民族心理提供参考资料,提高对语言与文化的认识。此外,语言与性别研究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了解语言中的性别现象,有助于两性之间的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语言与性别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制定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和语言政策(language policy)。例如,建国初期,我国语言文字改革的一些内容就是出于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考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妇”替换为“妇”。国外,特别是美国,更是每年定期制定防性别歧视指南,用于规范媒体及公共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语言与性别研究成果还可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规范的语言使用标准,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减少两性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误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传统的研究方式很难发掘出二者的本质关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浑沌学以直观、以整体为基点来研究浑沌状态、浑沌运动的复杂规则性,适合于研究事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随机性。因此,本文以浑沌学为理论依据,对英汉语造字构词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围绕以上问题,本文依据自建的英语和汉语语料库,展开实证研究。本研究的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库的全部数据主要来自《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同时参考了《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和《英汉大词典》等其他英语工具书;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库的数据主要来自《说文解字》,同时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新词语词典》等其他汉语工具书。《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共收英语词条57,100个,《说文解字》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现代汉语词典》共收56,000多个条目。这些工具书收词丰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保证本研究采集的语料具有代表性。本文用对比法(共时与历时对比,跨语言对比)首先将两个语料库的数据分别进行分类,分析英汉文字反映的性别歧视,然后结合新词语进行历时与共时的比较,最后对英汉语造字构词上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证实男尊女卑在中西文化中具有共性,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字构词层面均存在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男性”字词往往有褒义色彩,而“女性”字词往往带有贬义甚至色情语义。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汉语中有不同的表现:汉语中有大量描绘女性美貌、表现女性在家族中地位的字,以间接的方式反映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歧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更直接,有许多直接标明对女性歧视的词语。这些差异与汉文化重视社会等级、重家族关系,西方文化重个人权利有关。本文只是尝试性研究,而且以字词层面反映出的性别歧视为研究对象,其结论仅适用于此范围。

二、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动物类谚语中的女性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相关研究及本文研究方法
    2.1 相关研究
    2.2 研究方法
3 英汉动物类谚语所折射的女性形象
    3.1 有关女子社会地位
    3.2 有关女性婚嫁家庭
    3.3 女性的心智性情
4 英汉动物类谚语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5 英汉女性负面形象原因分析
6 结语

(2)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汉语两性谚语中的家庭角色习俗和生产生活习俗
    (一)家庭角色分工习俗
    (二)生产生活分工习俗
二、汉语两性谚语中的婚姻礼仪习俗和节日禁忌习俗
    (一)婚姻礼仪习俗
    (二)节日禁忌习俗
三、汉语两性谚语中的心理文化观念
    (一)两性谚语中的审美观
    (二)两性谚语中的择偶观
    (三)两性谚语中的情感观
    (四)两性谚语中的品行观
四、汉语两性谚语的修辞化表达特征
    (一)表达上力求形象
    (二)语音上讲究韵律
    (三)用词上注意精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俄语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Реферат
绪论
第一章 国内外社会性别定型研究综述
    1.1 定型和社会性别定型
        1.1.1 定型的基本类型
        1.1.2 定型的语言学解释
        1.1.3 社会性别定型释义
    1.2 俄罗斯语言学界的社会性别定型研究
        1.2.1 社会性别定型的概念厘定
        1.2.2 俄语成语的社会性别定型研究
    1.3 国内语言学界的社会性别定型研究
        1.3.1 国内俄语学界的社会性别定型研究
        1.3.2 国内汉英语学界的社会性别定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性别定型的哲学渊源与语言学释义
    2.1 社会性别研究的哲学基础
        2.1.1 古代欧洲哲学中的社会性别历史
        2.1.2 启蒙运动以来的性别哲学
        2.1.3 俄罗斯哲学的社会性别研究
        2.1.4 中国哲学对社会性别的研究
        2.1.5 对女性的“解释”的转折
    2.2 早期女性主义语言研究及 гендер 概念的提出
    2.3 社会性别定型的内涵
        2.3.1“定型”观念的产生
        2.3.2 社会性别定型的内容
        2.3.3 社会性别定型的功能
        2.3.4 语言与社会性别定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性别定型的认知阐释
    3.1 社会性别定型的一般会话含义
    3.2 社会性别的隐喻分析
        3.2.1 社会性别隐喻
        3.2.2 社会性别定型与词汇的性属范畴
    3.3 社会性别定型的转喻认知阐释
        3.3.1 特性转指范畴
        3.3.2 范畴转指特性
    3.4 认知转喻与社会性别新词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语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
    4.1 成语与社会性别定型
        4.1.1 成语定义
        4.1.2 作为社会性别定型的载体的成语
    4.2 成语中的 женщина(女性)观念
        4.2.1 狭义成语中的 женщина(女性)观念
        4.2.2 广义成语中的 женщина(女性)观念
    4.3 俄语表女成语的形象和语义特点
        4.3.1 表女成语的形象性
        4.3.2 俄汉表女成语形象语义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为社会性别定型的俄语表女成语语用分析
    5.1 俄语表女成语语用分析的理论基础
        5.1.1 指向交际意向的言语行为理论
        5.1.2 指向情感评价的俄语主观情态理论
    5.2 成语的情感评价意义及交际意向
    5.3 俄语表女成语的交际意向类型及其意义
        5.3.1 具有肯定性情感评价色彩的表女成语的交际意向
        5.3.2 具有否定性情感评价色彩的表女成语的交际意向
    5.4 俄语表女成语交际意向的真值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俄语谚语中女性家庭角色的定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女性相关谚语研究综述
    一、中国对女性相关谚语的研究
    二、俄罗斯对女性相关谚语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言文化学视阈下的定型理论
    一、定型
    二、语言定型
        (一)概念
        (二)结构
        (三)民族文化基础
    三、谚语—语言定型
        (一)谚语定义
        (二)谚语的内容定型
        (三)谚语的形式定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语谚语中女性家庭角色定型分析
    一、俄罗斯家庭与女性家庭角色类别
        (一)俄罗斯家庭类型
        (二)俄罗斯女性家庭角色类别
    二、女性家庭角色定型
        (一)妻子与寡妇定型
        (二)婆婆、媳妇与岳母定型
        (三)母亲、女儿与姐妹定型
        (四)(外)祖母、(外)孙女定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女性家庭角色定型形成的文化基础
    一、物质文化
        (一)饮食文化
        (二)生产生活文化
        (三)服饰建筑文化
    二、精神文化
        (一)家庭伦理
        (二)训诫文学
        (三)宗教
        (四)民族性格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浅析维吾尔谚语中的传统妇女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2.谚语及其特点
    2.1 谚语的界定
    2.2 谚语的特点
3.谚语中所反映的传统妇女观
    3.1 对妇女的贬抑
    3.2 对妇女的赞美
4.相关谚语的使用现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有关女性的维吾尔谚语
《浪涛河流》下册
附录《?》原文
后记

(6)从中日谚语看中日女性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1 はじめに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の提出
    1.3 研究方法
    1.4 予期结论
    1.5 研究のイノベーションポイント
    1.6 本章のまとめ
2 先行研究
    2.1 中日文化の比较研究
    2.2 谚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3 女性イメージ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4 性差别に関する研究
    2.5 まとめ
3 谚から反映した女性文化
    3.1 姑嫁関系
        3.1.1 中国の谚
        3.1.2 日本の谚
        3.1.3 両国谚の异同及び背後の文化要因の探索
    3.2 女性の道徳と行为
        3.2.1 中国の谚
        3.2.2 日本の谚
        3.2.3 両国谚の异同及び背後の文化要因の探索
    3.3 女性の束缚
        3.3.1 中国の谚
        3.3.2 日本の谚
        3.3.3 両国谚の异同及び背後の文化要因の探索
    3.4 女性の価値评価
        3.4.1 中国の谚
        3.4.2 日本の谚
        3.4.3 両国谚の异同及び背後の文化要因の探索
    3.5 女性の容貌
        3.5.1 中国の谚
        3.5.2 日本の谚
        3.5.3 両国谚の异同及び背後の文化要因の探索
4 终わりに
    4.1 结论
    4.2 イノベーションポイント
    4.3 不足な所及び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7)浅析中国传统婚姻观在谚语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婚恋中的男尊女卑意识
2 男女择偶观
    2.1 门第准则
    2.2 品行准则
    2.3 注重感情
    2.4 忠贞准则
    2.5 年龄准则
3 结语

(8)从维英谚语看女性形象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二、维英谚语中女性形象及其地位的社会分析
    (一) 宗教的影响
    (二) 社会的影响
    (三) 女性的心理特征影响
三、新时期维英谚语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四、结语

(9)汉英熟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汉英熟语研究综述
    1.1 汉英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
        1.1.1 汉语学界对熟语的界定和分类
        1.1.2 英语学界对熟语的界定和分类
        1.1.3 汉英熟语的分类及对应关系
    1.2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汉英熟语对比研究现状综述
        1.3.1 成语
        1.3.2 谚语
        1.3.3 惯用语
        1.3.4 歇后语
第二章 熟语的结构分析
    2.1 汉英熟语的格式类型
        2.1.1 词组型熟语
        2.1.2 句子型熟语
        2.1.3 汉英熟语的特殊类型
    2.2 汉英语言中的熟语变体
        2.2.1 汉英熟语的变体类型
        2.2.2 汉英熟语变体的构成方式
第三章 熟语的语义与文化理据研究
    3.1 熟语的语义特点
        3.1.1 熟语语义的表层意义
        3.1.2 熟语语义的内在意义
    3.2 熟语语义的演变考察
        3.2.1 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3.2.2 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3.2.3 同一语境中多维语义共存
        3.2.4 随着行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3.3 熟语语义文化
        3.3.1 汉英熟语的语义重合
        3.3.2 汉英熟语的语义差异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
    4.1 熟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4.1.1 熟语教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4.1.2 熟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4.2 熟语的认知理解机制和偏误原因分析
        4.2.1 熟语的认知理解机制
        4.2.2 熟语学习的偏误原因分析
    4.3 留学生使用汉语熟语偏误及教学对策
        4.3.1 利用语境设置提高学生习得熟语效率
        4.3.2 通过追根溯源来提高学生习得熟语效率
        4.3.3 通过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习得熟语效率
        4.3.4 探索学生习得规律,改进教材编写和《大纲》设定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本文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本研究依据的理论——浑沌学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整体结构
第一章 语言与性别研究概述
    第一节 女性主义简述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语言问题
    第三节 关于"性别歧视"
    第四节 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
        一、简要介绍
        二、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一) 英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二) 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三) 有关语言与性别差异原因的研究
        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一)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二)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三) 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原因研究
        四、语言中性别歧视研究重要成果评介
        (一) 《女性改变语言》背景简介
        (二) 《女性改变语言》内容介绍
        (三) 《女性改变语言》评述
        五、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第一节 英语词法概述
    第二节 相关语料的收集
    第三节 对语料的分类
        一、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类别一:词形男女对应词
        二、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类别二:显男隐女非对称词
        三、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类别三:显女隐男非对称词
        四、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类别四:性别歧视标识词
        五、英语性别歧视词汇语料类别五:物质词
    第四节 对语料的分析
        一、分析发现1
        二、分析发现2
        三、分析发现3
    第五节 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的理论解释
        一、传统理论解释
        (一) 形式标记上的非对称表现出性别歧视
        (二) 语义标记上的非对称反映出性别歧视
        (三) 分布标记的非对称反映出性别歧视
        二、浑沌学理论解释
        (一) 奇异吸引子理论
        (二) 平衡破缺理论
        (三) 非线性理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汉字中的性别歧视研究
    第一节 汉语文字系统概述
        一、汉字的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
    第二节 相关语料的收集
    第三节 对语料的分类
        一、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一:姓氏类
        二、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二:地名类
        三、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三:名字类
        四、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四:婚姻类
        五、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五:容貌外表类
        六、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六:女性地位类
        七、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七:贬义类
        八、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八:亲属关系类
        九、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九:女性相关活动类
        十、汉语性别歧视字词语料类别十:心理活动、主观评价类
    第四节 对语料的分析
        一、分析发现1
        二、分析发现2
        三、分析发现3
        四、分析发现4
    第五节 汉字中性别歧视的传统理论解释
        一、讨论一:哲学角度
        二、讨论二:社会经济学角度
        三、讨论三:中国性别歧视的转变
    第六节 汉字中性别歧视的浑沌学理论解释
        一、吸引子理论
        二、平衡破缺理论
    第七节 小结
余论
    第一节 语言·社会·文化
        一、语言和社会
        (一) 语言及社会的定义
        (二)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二、语言和文化
        (一) 文化的定义
        (二)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结论
        一、英汉语性别歧视的相同之处
        二、英汉语性别歧视的不同之处
    第三节 研究前景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国内语言与性别研究成果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四、汉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动物类谚语中的女性形象[J]. 李金格,黄凤鸰. 英语广场, 2020(30)
  • [2]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文化研究[D]. 冷月.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3]俄语成语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定型语用研究[D]. 陈春红. 苏州大学, 2016(08)
  • [4]俄语谚语中女性家庭角色的定型研究[D]. 陈赟.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5]浅析维吾尔谚语中的传统妇女观[D]. 国俊好. 新疆师范大学, 2014(03)
  • [6]从中日谚语看中日女性形象[D]. 蔡卓.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06)
  • [7]浅析中国传统婚姻观在谚语中的体现[J]. 刘佳.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5)
  • [8]从维英谚语看女性形象及其成因[J]. 马晓玲,阿依努尔·艾合买提.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1(06)
  • [9]汉英熟语对比研究[D]. 郑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10]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 王显志.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中英谚语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