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法中的类型标本

植物命名法中的类型标本

一、植物命名中的模式标本(论文文献综述)

辛子兵,符龙飞,黎舒,温放[1](2019)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最新系统分类已经基本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该科植物的自然演化。此外,近年来该科新分类群的大量发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苦苣苔科的物种多样性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自2011年以来涉及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一级水平的修订进行归纳和整理,详尽解释介绍亚科水平上的系统新框架,修订前后属一级水平上的拆解、归并、迁移和撤销。专着《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对我国2005年之前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针对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14年内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比2005年报道的520种(含种下等级)新增194种(含种下等级,含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量已达714种(含种下等级)。

盘波,邹伶俐,张睿鹂,康明,温放[2](2017)在《华南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散序小花苣苔》文中研究指明该文报道了华南地区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散序小花苣苔(Primulina effusa F.Wen&B.Pan),并对该新分类群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在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可暂定为"极危"之级别。

钱长江,杜勇,张红艳,韩宝银,张广萍,陈志萍,姜金仲[3](2017)在《贵州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经查阅文献,搜集并整理得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蕨类植物19科、46属、126种。模式产地涉及除六盘水地区外的贵州各地区,黔南地区51种>安顺地区18种>贵阳地区17种>黔西南地区7种、铜仁地区7种、遵义地区7种>毕节地区4种>黔东南地区1种,产地不祥的14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鳞毛蕨科40种>金星蕨科16种>蹄盖蕨科15种>水龙骨科10种。种数较多的属是耳蕨属11种,其次是贯众属10种。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生长种数较多的生境依次是林下生长种类94种>石上或石隙生长种类62种>溪沟边生长种类41种>阴湿环境生长种类30种>河谷或峡谷生长种类23种。

钱长江,杜勇,张华海,罗金秀,任翠娟,姜金仲,徐建[4](2017)在《贵州木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查阅文献,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木本种子植物有71科178属396种,黔南108种>黔西南59种>安顺42种>贵阳39种>黔东南33种>遵义25种>铜仁23种>毕节20种>六盘水6种,产地不详细的41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山茶科35种>禾本科33种>杜鹃科28种>蔷薇科23种,种数最多的属是山茶属25种,其次是杜鹃属13种。

钱长江,杜勇,任翠娟,李玉和,张红艳,袁斓方,李从瑞[5](2016)在《贵州草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查阅文献,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省的草本种子植物有43科153属306种,黔南州70种﹥黔西南州49种﹥安顺市37种﹥贵阳市29种﹥铜仁市25种﹥遵义市18种﹥毕节市16种﹥黔东南州13种﹥六盘水市4种,产地不详的44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苦苣苔科33种﹥菊科28种﹥爵床科22种﹥报春花科21种,种数最多的属是凤仙花属15种,其次是秋海棠属13种。

林静,何云松,张玉武,龙汉武,张珍明[6](2015)在《贵州榕属植物的命名特点与园林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查阅标本,揭示了贵州榕属植物的命名,具有表现叶、果、枝干特征为主的特点,同时具有与国内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同步的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对榕属植物在园林应用前景方面进行了评价。

杨国斌[7](2014)在《大理苍山模式标本植物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理苍山是我国着名的高山、亚高山植物模式标本产地之一。通过访问调查和资料分析,共录得模式标本产自苍山或苍山附近的种子植物共计289种,隶属于61科156属,其中有21种为苍山特有种。模式标本植物中杜鹃属植物20种,占已知苍山杜鹃属植物59种的33.9%;报春属植物12种,占已知苍山报春属植物25种的48.0%;龙胆属植物7种,占已知苍山龙胆属植物29种的24.1%;兰科植物的多种稀有种的模式也产于苍山。

吴望辉[8](2011)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相关文献资料整理、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室内标本鉴定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性质以及特有现象;对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统计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的保护对策。本研究结果如下:1.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25种隶属于183科799属(包括种下等级),其中栽培植物64种,隶属于37科59属;归化植物22种,隶属于16科21属;野生维管束植物1639种,隶属于175科753属。2.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46种,隶属于29科49属,以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凤尾蕨科、铁角蕨科、叉蕨科和卷柏科等为优势科,这几个科共含有92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63.01%。本区蕨类植物的优势属有凤尾蕨属、毛蕨属、卷柏属、石韦属、铁角蕨属、铁线蕨属、三叉蕨属、线蕨属、鳞盖蕨属和星蕨属,共含有80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4.79%。本区蕨类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性质成分占优势。3.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裸子植物种类较为贫乏,仅有8种,隶属于4科5属,占本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2.29%、0.66%、0.49%。4.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被子植物共有1485种,隶属于142科699属,以大戟科、茜草科、蝶形花科、禾本科、菊科、兰科、桑科、樟科、荨麻科、爵床科、百合科、萝藦科、芸香科、鼠李科、葡萄科、苦苣苔科、马鞭草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蔷薇科、葫芦科、苏木科、木犀科和唇形科占优势,这些科所含有的属、种分别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6.11%,总种数的59.47%。占优势的属为榕属、素馨属、秋海棠属、爵床属、楼梯草属、铁线莲属、悬钩子属、唇柱苣苔属、山柑属、花椒属、野桐属、沿阶草属、紫金牛属、崖爬藤属、薹草属、木姜子属等。本区种子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5.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成分最多。在蕨类植物中,除世界分布科外其余全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种分别占本区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73.47%、52.05%,与属、种温带分布成分的比例分别为9.00:1、2.92:1。在种子植物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87科561属,分别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科、属总数的59.59%、79.69%,与科、属温带分布成分的比例分别为5.44:1、6.10:1。6.本区多数科、属种类较为贫乏,以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为主。蕨类植物单种科和寡种科(2-4种)共有20科,占蕨类植物总科数的68.97%;单种属和寡种属(2-4种)共有39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79.59%。种子植物单种科和寡种科(2-10种)共有102科,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的69.86%;单种属和寡种属(2-5种)共有662属,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94.03%。7.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中发现新分类群8个,即近林下凤尾蕨、弄岗毛蕨、宁明唇柱苣苔、中越唇柱苣苔、弄岗细筒苣苔、弄岗虾脊兰、岩生沿阶草、弄岗秋海棠:中国新记录种1种,即中越鹤顶兰;广西新记录属1属,即密花藤属;广西新记录种10种。8.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植物较为丰富。本区东亚特有的科有猕猴桃科;种子植物中国特有的属有异裂菊属、异裂苣苔属、青檀属、栾树属、瘿椒树属、细筒苣苔属、石山苣苔属、箬竹属等8属;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有41种,隶属于14科23属,分别占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总数的48.28%、46.94%、28.08%;本区所分布的种子植物广西特有种共有91种,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10%,占广西特有种总数的10.34%。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众多的石灰岩特有植物,表明了本区具有明显的岩溶区系性质。9.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31种,隶属于24科2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5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有23种。被198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修订的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Ⅰ)收录的有21种,被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有19种(国家一级保护3种)。对本区的31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他维管植物进行了初步的IUCN评估,建议将本区分布的171种植物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

王玉泉[9](2011)在《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1984年陈山研究员首次提出和提倡内蒙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植物学研究所”的成立使这门新兴交叉学科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中心在内蒙古乃至整个蒙古高原地区传播和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族植物学已成为研究内蒙古植物资源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色学科,为内蒙古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陈山研究员和哈斯巴根教授等亲历者的采访以及通过对学术成果的整理分析,总结了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发展历史,旨在发掘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内蒙古是国内提出、倡导和研究民族植物学学科最早的地区之一;对本学科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历史贡献。其中,在内蒙古首次提出和倡导民族植物学学科的陈山研究员是代表性人物。从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1)内蒙古师范大学目前仍然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中心。(2)具有本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蒙古族植物学工作者是内蒙古民族植物学学术团队的骨干,他们的文化本位研究具有显着优势。(3)内蒙古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紧密结合了本地区自然环境、植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地区与民族特色。(4)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用蒙、汉、英三种语言文字发表或出版,学术交流具有面向全区、全国和世界的特点。(5)学术论文被同行广泛引用,研究成果被学术界的公认程度较高。(6)重视人才培养,努力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植物学研究所”等学术平台。(7)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发展潜力很大,应尽早进入应用阶段的研究。(8)各民族民间传统植物学知识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要求保护和合理应用的内容,建议这些领域找出切入点进行综合研究。(9)建议不断扩大研究地区范围,需要在国内开展新疆、青海、甘肃等有蒙古族人口分布的地区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研究。

鲜晓丽[10](2010)在《巴蜀方志植物名命名理据》文中研究指明巴蜀方志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名称,为我们保留了丰富的资料,这些植物名的命名理据分为以下四种:特征理据、相似理据、功能理据和文化理据。

二、植物命名中的模式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命名中的模式标本(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中文专着中苦苣苔科、属的变化情况
    2.2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记录发表情况分析
3讨论
    3.1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属一级水平上的界定已经基本解决
    3.2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方面的展望

(3)贵州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种类组成
    2.2 生境特征与海拔
3 结论及讨论

(4)贵州木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3 小结

(5)贵州草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贵州模式草本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及受威胁现状
    3.2 贵州模式草本种子植物在相关文献记载中名字不同

(6)贵州榕属植物的命名特点与园林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2 贵州榕属植物的命名特点
    2. 1 以叶的特征命名
    2. 2 以果实特征命名
    2. 3 以枝条的特点命名
    2. 4 以地名命名
    2. 5 其它方式命名
3 园林应用前景评价
    3. 1 观赏价值
    3. 2 生态价值
    3. 3 经济价值
4 小结

(7)大理苍山模式标本植物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概况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苍山模式标本植物种类
    3.2苍山模式标本植物的主要科属种
    3.3苍山模式标本植物中的特有种较多
    3.4个别模式标本没有馆藏标本
4结语

(8)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与方法
    1.1 文献综述
        1.1.1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1.1.2 国内外石灰岩地区植物研究概况
        1.1.3 广西石灰岩地区植物研究概况
        1.1.4 研究地的现代采集史
        1.1.5 研究地的植物模式标本
    1.2 本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和自然植被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2 地质与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类型
    2.5 植被概况
第三章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点与性质
    3.1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与性质
        3.1.1 科的分析
        3.1.2 属的分析
        3.1.3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3.2 种子植物区系特点与性质
        3.2.1 种子植物的数量特征
        3.2.2 科的组成特点
        3.2.3 属的大小统计
        3.2.4 区系性质分析
    3.3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新资料
        3.3.1 新种
        3.3.2 新记录植物
第四章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中特有现象的研究
    4.1 特有科、特有属的统计分析
    4.2 特有种的统计分析
        4.2.1 蕨类植物特有种
        4.2.2 种子植物特有种
    4.3 植物岩溶特有性分析
第五章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5.1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
    5.2 建议列入保护植物名单的种类
    5.3 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和保护策略
        5.3.1 致危原因
        5.3.2 保护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本研究亮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
撰写及发表主要论文
致谢

(9)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民族植物学与民族植物学学科发展史
        1.1.1 民族植物学的历史背景
        1.1.2 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状况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前人的主要工作及本文研究方法
2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建立和发展
    2.1 内蒙古地区民族植物学建立之前的基础工作
    2.2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建立
    2.3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
        2.3.1 内蒙古民族植物学研究范围的拓展
        2.3.2 内蒙古民族植物学主要研究方法
        2.3.3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植物学研究所的成立及开展的工作
3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主要成就
    3.1 民族植物学及其研究价值方面
    3.2 蒙古族民间传统植物命名与分类
    3.3 蒙古族民族植物科学史
    3.4 药用民族植物学
    3.5 蒙古族民间传统食用植物
    3.6 饲用植物的传统命名、分类及利用
    3.7 野生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综合研究
    3.8 蒙古文化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 结束语
    4.1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展望
    4.2 存在问题
    4.3 本文没有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10)巴蜀方志植物名命名理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征理据
    (一) 外形特征
        【扁豆】
        【方竹】
    (二) 颜色特征
        【赤豆】
        【紫竹】
    (三) 习性特征
        【三白草】
        【还魂草】
    (四) 声音特征
        【谜谜响】
    (五) 气味特征
        【七里香】
        【臭椿】
    (六) 味道特征
        【苦菜】
        【酸枣】
二、相似理据
    【棋盘花】
    【白头翁】
三、功能理据
    【见肿消】
    【骨碎补】
四、文化理据
    【文林郎果】

四、植物命名中的模式标本(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J]. 辛子兵,符龙飞,黎舒,温放. 广西科学, 2019(01)
  • [2]华南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散序小花苣苔[J]. 盘波,邹伶俐,张睿鹂,康明,温放. 广西植物, 2017(10)
  • [3]贵州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J]. 钱长江,杜勇,张红艳,韩宝银,张广萍,陈志萍,姜金仲. 种子, 2017(08)
  • [4]贵州木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J]. 钱长江,杜勇,张华海,罗金秀,任翠娟,姜金仲,徐建. 种子, 2017(02)
  • [5]贵州草本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J]. 钱长江,杜勇,任翠娟,李玉和,张红艳,袁斓方,李从瑞. 种子, 2016(07)
  • [6]贵州榕属植物的命名特点与园林应用评价[J]. 林静,何云松,张玉武,龙汉武,张珍明. 贵州科学, 2015(05)
  • [7]大理苍山模式标本植物调查研究[J]. 杨国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14(03)
  • [8]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D]. 吴望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9]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D]. 王玉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0)
  • [10]巴蜀方志植物名命名理据[J]. 鲜晓丽.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标签:;  ;  ;  ;  ;  

植物命名法中的类型标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