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建[1](2021)在《罗氏沼虾病原阴沟肠杆菌致病性及rpoS基因在其生存和毒力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效益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罗氏沼虾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中病害频发,并出现了生长缓慢现象,养殖户称为“铁壳虾”,给罗氏沼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尤其从2017年以来,扬州高邮和江都多家罗氏沼虾育苗场幼体出现暴发性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是造成罗氏沼虾幼体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并且该病原可持续反复感染。因此,本文对阴沟肠杆菌的致病性以及感染宿主后引发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探索了阴沟肠杆菌与罗氏沼虾“铁壳虾”的相关性,并以细菌适应环境和毒力调控的重要基因rpoS为切入点,探索阴沟肠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致病机制,以期为揭示阴沟肠杆菌持续反复感染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扬州高邮和江都多家罗氏沼虾育苗场的发病幼体分离到优势生长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征测定及16S rRNA和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菌株,同时通过人工回感实验、组织病理分析、毒力基因及毒力因子检测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和仔虾大量死亡的病原为阴沟肠杆菌,代表菌株XL3-1对蚤状幼体和仔虾的LD50分别为3.2×106 CFU/mL和3.5×106 CFU/mL;该分离菌感染可引起罗氏沼虾肝胰腺小管细胞排列紊乱、间隙变大、细胞空泡化严重以及肠道肌层损伤严重;该分离菌携带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铁载体外膜受体蛋白基因(fhuA)、含铁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B)、类志贺样毒素基因(sltA)、鞭毛蛋白基因(flaD)和外膜蛋白基因(ompX)等毒力相关基因;该分离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耐药,但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2.为了揭示阴沟肠杆菌感染罗氏沼虾后宿主免疫反应,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罗氏沼虾应答病原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罗氏沼虾感染阴沟肠杆菌12 h后的肝胰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9731个高质量的unigenes。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在感染后12 h后出现249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1365个基因上调,1133个基因下调,其中C型凝集素(CLEC1、LEC3)、抗脂多糖因子(ALF2)、血蓝蛋白亚基(hemocyanin1)、热休克蛋白(HSP7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免疫系统过程、对刺激的反应、生物粘附和抗氧化活性等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的类别显着富集。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吞噬体、溶酶体等免疫相关的通路显着富集。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相关基因在罗氏沼虾抗阴沟肠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转录组分析结果选择ALF2、CLEC1、LEC3、hemocyanin1、HSP70和SOD 6个显着上调的免疫基因,采用qRT-PCR分析感染阴沟肠杆菌后罗氏沼虾肝胰腺、鳃、肠道和血细胞中免疫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ALF2等免疫基因在感染6-24 h后表达显着上调,其中肝胰腺中ALF2、LEC3、hemocyanin1、SOD的表达量于12 h达到最大值,CLEC1、HSP70的表达量于24 h达到最大值;血细胞中ALF2、HSP70的表达量于6 h达到最大值,hemocyanin1、SOD的表达量于12 h达到最大值,CLEC1、LEC3的表达量于24 h达到最大值;鳃中hemocyanin1的表达量于6 h达到最大值,HSP70、SOD的表达量于12 h达到最大值,ALF2、CLEC1、LEC3的表达量于24 h达到最大值;在肠道中SOD的表达量于6h达到最大值,ALF2、CLEC1、HSP70的表达量于12 h达到最大值,LEC3的表达量于24 h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ALF2等免疫相关基因在罗氏沼虾抵御阴沟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机体健康情况的监测指标。3.罗氏沼虾“铁壳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铁壳虾”携带大量阴沟肠杆菌,同时阴沟肠杆菌也是导致罗氏沼虾幼体大量死亡的病原,因此,本研究探索了病原阴沟肠杆菌与“铁壳虾”的相关性。“铁壳虾”与健康罗氏沼虾共同养殖后,导致健康虾生长缓慢,证明了“铁壳虾”具有传染性;阴沟肠杆菌(103 CFU/mL)感染健康罗氏沼虾,可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缓慢,感染30 d和60 d后,感染组罗氏沼虾的体长、体重显着低于对照组,并且几丁质酶(CHIT3)、组织蛋白酶(Cat)、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HEH)、胰蛋白酶(TRY)、蜕皮激素受体(ECR)生长相关基因显着下调表达,同时抑制生长的蜕皮抑制激素(MIH)基因显着上调表达;另外阴沟肠杆菌感染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与在“铁壳虾”中表达一致。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阴沟肠杆菌是引起罗氏沼虾“铁壳虾”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4.为进一步揭示阴沟肠杆菌在水环境中持久存活并导致罗氏沼虾幼体疾病暴发的机制,本研究以细菌适应环境和毒力调控的重要基因rpoS为切入点,深入研究rpoS基因在阴沟肠杆菌应对环境胁迫和毒力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采用RNAi技术构建阴沟肠杆菌rpoS基因稳定沉默株,并通过qRT-PCR检测rpoS基因沉默效率,结果显示,沉默株中rpoS的表达量相对于野生株降低了 82.62%。对沉默株与野生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得到488个DEGs,包括上调基因30个,下调基因458个,其中环境应答、生物被膜形成、细菌Ⅱ型分泌系统、鞭毛蛋白、菌毛蛋白、细菌趋化性等与生存及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沉默株中显着下调。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rpoS基因能够正向调控双组分系统、ABC转运蛋白、鞭毛装配、细菌趋化性、群体感应系统等生存及毒力相关通路。研究结果表明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的生存和毒力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5.为进一步研究rpoS基因在阴沟肠杆菌逆境生存中的功能,本研究测定了 rpoS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变化,分析了沉默株与野生株在环境胁迫下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存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rpoS基因在高渗和饥饿胁迫后显着上调表达;rpoS基因沉默后显着降低阴沟肠杆菌的生长能力及在饥饿、高渗、低pH、氧化应激胁迫下的存活能力,并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也显着降低;rpoS基因能够正向调控bfr等抗胁迫和hmsh等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rpoS基因可通过调控抗胁迫基因表达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使阴沟肠杆菌在逆境生存。此外,为进一步分析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沉默株与野生株的运动能力、黏附能力、对罗氏沼虾的致病力及毒力相关基因表达。研究结果发现,rpoS基因沉默后导致阴沟肠杆菌运动能力、黏附能力以及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和定植能力显着降低;rpoS能够正向调控阴沟肠杆菌的Ⅱ型分泌系统、鞭毛蛋白、菌毛蛋白、细菌趋化性等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其运动、黏附、定植及毒力。本研究揭示了阴沟肠杆菌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以及其与“铁壳虾”发生的相关性,同时阐明了rpoS基因在阴沟肠杆菌逆境生存和毒力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预防和控制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罗氏沼虾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高强,徐洋,陈雪峰,顾志敏[2](2020)在《淡水虾质量安全状况报告》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上升,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水产品作为主要蛋白来源,产业发展快速、养殖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在质量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淡水虾类质量安全与多种因素相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为此,本研究从中国淡水虾类产业发展、质量安全总体概况、主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及应对预案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可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淡水虾类产品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5):01-06]

朱堂林[3](2020)在《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氏沼虾是一种名优特水产品,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梳理,以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为研究主要内容,依托199位罗氏沼虾养殖户的有效调查问卷和相关人员的座谈结果以及对戚伍公司的案例分析,剖析了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状况、存在问题及成因。基于此,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为目标,提出了促进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经历了试验推广、快速发展和波动调整三个阶段。基于养殖户的调查,结合与部分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经纪人的座谈,从产前的苗种繁育、产中的养殖生产和产后的加工销售等方面,分析了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并从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以及产业集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总结了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研究也表明,当前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主要存在问题包括:苗种品质退化,良种覆盖率亟待提高;养殖风险加大,尾水富营养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品种少且附加值低;价格变动频繁,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偏弱。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指导管理、科技研发能力、养殖户素质、市场机制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揭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对罗氏沼虾产业化龙头企业戚伍公司的案例剖析,总结出影响其发展的四个要素,提炼出相关经验启示。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成果,提出了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一是加快良种选育步伐,有效防范控制各类风险;二是提高养殖户素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三是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虾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强化系统指导,补齐社会化服务短板。

秦金华[4](2020)在《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对池塘生境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鉴于池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有限,高负荷的养殖方式容易对养殖环境造成内源性及外源性污染,研究生态、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具有食性广、生长快及肉质成分好等特点,是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传统养殖模式为池塘单养。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渔农种养模式,结合了原位与异位修复的特点,利用稻田的净水特性为虾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该联作系统分为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池塘与稻田两部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需要换水,为虾类的生态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对池塘生境的影响,以探讨该模式在罗氏沼虾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可行性,为这一新型生态种养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池塘生境进行研究:1.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试验塘和罗氏沼虾单养对照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该模式对池塘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期间,试验塘具有较好的水温环境,平均水温较对照塘低0.82℃;试验塘水体无机氮(NH4+-N、NO2--N、NO3--N)、活性磷(PO43--P)、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变异系数(CV)在整个养殖期间均低于对照塘,且NH4+-N、COD浓度与对照塘差异显着(P<0.05),而对照塘这些水质指标数值在养殖后期均出现大幅升高。总体来看,试验塘具有较好的水体理化环境。2. 塘田联作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试验过程中,通过对池塘养殖系统养殖前期、养殖中期及养殖后期浮游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分析,探讨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整个养殖期间进水口、试验塘与对照塘共有浮游植物17属26种,整个养殖期间以蓝藻门(Cyanophyta)种类居多。从优势种上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大颤藻(Oscillatoria maxima)等蓝藻在对照塘各时期均占据较大优势;试验塘前期以绿藻为主,中期出现硅藻种类,后期以蓝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种类较对照塘略少。试验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养殖前期低于对照塘,而养殖中、后期则高于对照池塘,且试验塘以中期浮游植物多样性最高。两池塘共有浮游动物30种,均以枝角类与桡足类种类居多。两池塘各时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差异,其中对照塘后期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占据较大优势。两池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试验塘各时期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塘,且其平均值显着低于对照塘(P<0.05)。3. 塘田联作对池塘沉积环境的影响对试验塘与对照塘底泥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塘田联作模式对池塘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池塘底泥p H相近且变化不大,氧化还原电位(ORP)在养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试验塘ORP较长时间内略高于对照塘。养殖过程中,两池塘TN呈升高趋势,试验塘TP在养殖中、后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试验塘与对照塘TN、TP的增加值分别为0.471%、0.518%与-0.024%、0.012%,试验塘TN、TP的积累量低于对照塘。此外,试验塘TC在采样期间含量水平较低。4 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池塘(MR)与罗氏沼虾单养池塘(MS)前期(1)、中期(2)、后期(3)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池塘检测出的微生物分属15个门、31个纲、82个目、123个科、160个属。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据主要优势;纲水平上带氧发光菌纲(Oxyphot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变形菌纲(Proteomyc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占据主要优势;属水平上为Planktothricoides_SR001、hgc I_clade丰度最高;各时期菌群变化为试验塘变形菌、放线菌等与水质调节有关的细菌占比逐渐降低,蓝细菌则呈升高趋势,且后期占比较高;对照塘各时期菌群占比变化相对较小。多样性分析显示,两池塘ACE指数与Chao 1指数变化一致,中期达到最大值;试验塘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表现MR2>MS3>MR1>MS1>MS2>MR3和MR2>MR1>MS1>MS3>MS2>MR3。样本相似性分析中,试验塘前期与中期微生物组成相似性较高,各时期其微生物组成差异大于对照塘。5. 塘田联作模式养殖效益分析养殖过程中,两池塘罗氏沼虾生长曲线正常,试验塘罗氏沼虾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07%·d-1、459.40%,对照塘分别为2.86%·d-1、397.44%。试验塘罗氏沼虾实测单位面积产量3825 kg·hm-2,成活率为68.8%,饵料系数为1.4;而当地水平则分别为实测单位面积产量约2250 kg·hm-2,成活率约30%,饵料系数约2.5。试验塘每亩养殖利润高于当地单养模式。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养殖效益更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段欢欢[5](2020)在《罗氏沼虾Lc3a、Gabarap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的自我消化过程,是细胞内物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自噬的发生主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自噬体的形成,二是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它包含大量的细胞代谢物,与溶酶体结合后将随着溶酶体被降解代谢。自噬是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对饥饿、细胞死亡、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病毒防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机体自身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与免疫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自噬机制对抵御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属于甲壳纲,长臂虾科,沼虾属。具有生长较快,养殖周期短,食性广偏爱肉食,肉质营养成分好不饱和脂肪酸高,是我国重点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对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的自噬发生机制研究较多,但对水生类动物虾类和贝类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较少。对于自噬机制在罗氏沼虾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进行基因克隆,首次克隆得到罗氏沼虾的Lc3a与Gabarap基因的cDNA全长,用q RT-PCR检测了Lc3a与Gabarap基因在罗氏沼虾主要组织里的表达模式;并研究了正常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两种情况下Lc3a、Gabarap和免疫基因Relish的表达情况变化,为在罗氏沼虾中研究自噬与免疫的关系提供了前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1)Lc3a基因全长653 bp,其中包含195 bp的5’-UTR,378 bp的ORF开放阅读框和80 bp的3’-UTR,共编码12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南美白对虾的Lc3a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qPCR结果显示Lc3a基因在罗氏沼虾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表达量较高,肝胰腺中表达量较少。(2)Gabara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包括完整的ORF阅读框,基因全长1156bp,其中包括113 bp的5’-UTR,360 bp的ORF和682 bp的3’-UTR,编码120个氨基酸。在poly A上游有明显的加尾信号AATTAA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cDNA序列与克氏原鳌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和红鳌鳌虾(Procambarus clarkia)Gabarap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8.3%和96.64%,与人同源性为98%。系统发育树表明罗氏沼虾与克氏原鳌虾,红鳌鳌虾等虾类无脊椎动物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大支。qPCR结果显示Gabarap基因在罗氏沼虾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表达量较少。(3)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显着影响了Lc3a与Gabarap基因在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随时间变化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Lc3a与Gabarap基因参与的自噬反应参与了免疫反应,为罗氏沼虾病害防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柳佳彤[6](2019)在《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现象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因其个体较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罗氏沼虾在我国适宜的养殖时间只有45个月,除鲜销外目前加工主要以冷冻整虾和虾仁为主,但相关企业发现在现有的速冻工艺及冻藏条件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虾肉品质会变得软烂无弹性,严重影响产品的食用价值,因此迫切需要对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开展相关的研究,为提升冻藏罗氏沼虾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罗氏沼虾为主要原料,对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现象及其机理进行研究,以明确内源酶对冻藏罗氏沼虾质构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为高品质冻藏罗氏沼虾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研究了冻藏罗氏沼虾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以质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肌原纤维表观直径(D3,2)、三氯乙酸(TCA)-溶解肽、氨基态氮、总蛋白酶活和微生物等为指标,比较分析了冻整只罗氏沼虾和冻去头罗氏沼虾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虾肉的剪切力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冻整只罗氏沼虾质构下降速率明显高于冻去头罗氏沼虾,冻整只罗氏沼虾剪切力和硬度在02周下降速率较快,26周下降速率变缓,616周质构劣化严重。冻整只罗氏沼虾持水能力在整个冻藏周期内下降较为显着,与质构变化一致。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冻整只罗氏沼虾蛋白质降解程度显着高于其他两组样品,同时微观结构的变化表明8周后冻整只罗氏沼虾肌原纤维内部结构被破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罗氏沼虾虾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降解。相关性分析表明:冻藏罗氏沼虾蛋白质的降解与质构劣化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微生物和总蛋白酶活性的分析表明,酶活的变化与质构下降速率之间保持相对一致性,相比于微生物而言蛋白酶对质构劣化的影响更显着。2.研究了内源酶对罗氏沼虾冻藏过程中质构劣变的作用。通过酶抑制和贮藏实验,以剪切力、酶活、TCA-溶解肽、氨基态氮和MFI为指标,分别研究了虾肉和虾头中内源酶对冻藏罗氏沼虾质构劣变的作用。结果表明:冻藏16周后,酶抑制处理组的剪切力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TCA-溶解肽和氨基态氮的积累以及MFI值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内源酶的作用是导致冻藏过程中罗氏沼虾蛋白质降解和质构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酶抑制处理组的肌纤维劣化程度低于空白对照组,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蛋白质条带强度低于酶抑制处理组。3.通过亚细胞结构分级的方式,考察了主要的组织蛋白酶和钙蛋白酶在虾肉各亚细胞结构中的活性变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组织蛋白酶B、L和H在溶酶体(对于组织蛋白酶D来说是溶酶体和线粒体)中的活性分别在冻藏2周后迅速下降,与之相关的是组织蛋白酶B、L、H和D在肌浆和肌原纤维蛋白中的活性分别在冻藏2周内呈现上升趋势,26周各亚细胞结构中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下降,而6周之后酶活又出现上升的趋势。肌浆中的钙激活蛋白酶的活性远低于组织蛋白酶,但变化趋势与其相类似。冻藏期间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会释放到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中,从而导致酶活性的上升进而促进蛋白质和质构劣化速率加快。

张俊功[7](2019)在《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俗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脚大虾,为个体最大的淡水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虾类,且随着在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养殖业的兴起,罗氏沼虾全球产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美味水产品。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出现不稳定的发展状况,“铁壳虾”、“老头虾”和性早熟等养殖问题已成为制约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摄食量减少、生长减缓、饵料系数低是上述现象共有的主要特征。目前虾类生长缓慢尚缺乏合适的鉴定标准和足够的参考资料,对于生长缓慢的原因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目前仅靠人为判定含较强主观性,给科研工作和养殖生产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养殖户收益降低或亏损,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研究意义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养殖周期的延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养殖区域的扩大,关于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研究愈加广泛,但截至目前仍缺乏高效可靠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除此之外,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尚缺乏确切的鉴定标准,并且人为判别主观性较强,给相关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学术上有种质、营养、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原因。其中,种质问题是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解释之一。由于人工养殖和选育的作用,部分基因或者基因型的缺失导致性状类型减少,降低了遗传多样性,并且种质问题多以地域性为主;饵料是养殖过程中虾类摄食营养的主要来源,同时添加必需氨基酸能够进一步改善养殖效果;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手段因地域而异,并需要根据气候特点、天气状况、池塘土质类型等因素适时调整;目前国内虾类病原对养殖的危害研究较为广泛,病毒和致病菌对宿主侵害的作用机制正在被揭示,对水产养殖业来说,防范病原的重要性始终大于治疗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防范病原侵害的有力保障。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和养殖生产观察发现,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现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个体性早熟,即在成体规格之前性腺就已经发育完全并能够完成交配的现象。性早熟的发生影响罗氏沼虾常规的能量代谢平衡,阻碍罗氏沼虾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物质能量积累进程。研究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水平,有利于揭示罗氏沼虾能量利用和分配机制,为解决养殖过程中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生长停滞的症状提供参考依据。2温度及雌雄配比影响罗氏沼虾能量代谢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和雌雄配比下罗氏沼虾能量代谢情况,获得了温度和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影响的结果,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利用和分配机制。结果如下:温度试验中(20、22、26和30℃,雌虾体质量13.57±1.47g,雄虾体质量17.97±1.61g),雌、雄罗氏沼虾绝对摄入能水平在30℃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87±1063J/g和7167±851J/g,其中,雌虾与其余三个较低温度下的绝对摄入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雄虾与20、22℃时的绝对摄入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雌雄虾绝对排粪能随温度依次上升,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3±417J/g和雄虾1865±825J/g,并且与其余三个较低温度下的绝对排粪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雌雄虾绝对生长能在2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2±65J/g和477±126J/g,其中,雌虾与20、22℃时的绝对生长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雄虾与其余三个温度下的绝对生长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在30℃时显着大于其余三组温度水平(P<0.05);在高温组(26、30℃)绝对生长能和绝对蜕壳能之和显着高于低温组(20、22℃)(P<0.05)。在不同雌雄配比试验中,雌、雄虾单性饲养时,性成熟雄虾绝对摄入能水平随虾尾数的上升而逐步降低,其中,1尾雄虾绝对摄入能水平显着高于2尾和3尾水平(P<0.05),绝对生长能水平和SGR与绝对摄入能变化相对一致,在1尾雄虾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4±66J/g和0.7%,且1尾雄虾绝对生长能水平显着高于2尾和3尾水平(P<0.05),绝对蜕壳能差异不显着(P>0.05),绝对呼吸能和绝对排泄能水平随雄虾尾数上升而上升,且3尾雄虾绝对呼吸能水平显着高于1尾和2尾水平(P<0.05);雌、雄虾配对后(雌雄配比1:1、1:2和1:3),性成熟罗氏沼虾的绝对摄入能随配对比例的上升而逐步降低,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绝对排粪能水平与绝对摄入能水平变化相一致,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绝对生长能和SGR均逐步降低,且雌雄配比1:1水平显着高于1:2和1:3水平(P<0.05),抱卵率和绝对蜕壳能水平上升。据此结合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罗氏沼虾在高温组(26、30℃)比低温组(20、22℃)摄食水平更高,获得了更大生长或生长可能;罗氏沼虾雌雄配比1:1时比1:2和1:3时呼吸水平更低,生长效果更佳。性成熟罗氏沼虾由于相互打斗、占区和交配等行为阻碍了物质能量积累的进程,抑制了罗氏沼虾的生长,这可能是性早熟罗氏沼虾总伴随生长缓慢现象的原因之一。3不同雌雄配比影响罗氏沼虾生长水质是影响罗氏沼虾生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试验水质指标pH介于7.5-8.5,溶氧>4.0g/L较为适和罗氏沼虾生长。本研究表明,在试验周期内(90d),罗氏沼虾雌虾体长与同期雄虾体长之比为80.9%-95.6%,雌虾体质量与同期雄虾体质量之比为46.2%-84.1%,表明罗氏沼虾雄虾个体普遍大于同期雌虾。雄虾在雌雄配比1:1水平下的肥满度增长率显着大于其他水平,说明与雌雄配比1:2和1:3水平相比,此条件下更加适合雄虾的生长;雌虾在雌雄配比1:1和1:2水平下的肥满度增长率显着大于1:3水平,说明与雌雄配比1:3水平相比,1:1和1:2水平是雌虾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基于雌、雄虾生长水平,雌雄配比1:1水平更加有利于罗氏沼虾生长发育。本研究还发现,雌雄虾配比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和能量积累,从而影响养殖效果。在试验周期内,在雄虾低密度水平下(雌雄配比1:1),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均显着大于其它试验组(雌雄配比1:2和1:3)(P<0.05);在三组雌雄配对水平下,罗氏沼虾体长增长量分别达到2.74cm、2.27cm和2.15cm,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74.5%、59.6%和54.5%;罗氏沼虾体长增长量分别达到5.52g、4.36g和3.99g,罗氏沼虾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598.6%、414.3%和358%。罗氏沼虾苗期个体在足够的空间条件下个体接触的频率相对较低,摄食水平随体质量的增长而上升,机体代谢和物质能量积累水平上升,生长速度加快。随着个体的生长,个体间抢食、占区和互相残杀等行为就会加剧,由于雄虾运动能力更强,因而争斗更加剧烈。群体中随着雄虾比例的上升,个体间,尤其是雄性之间接触、搏斗或者躲避等行为频率增加,降低了有效摄食时间和摄食水平;同时,雄虾比例的上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供给个体自卫和争斗行为,从而降低了能量积累水平。

金毅[8](2019)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及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日本沼虾养殖业发展到较高水平,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集约化程度的增高造成的病害以及污染,影响了日本沼虾的产量。在提倡绿色养殖、保护生态的大背景下,养殖技术的改进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发展方向。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符合生态理念的健康养殖技术,并且尚未应用于日本沼虾。因此,本研究以日本沼虾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生物絮团的产生情况以及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和水中的菌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日本沼虾的消化酶和抗氧酶作出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五组,分别是不添加碳源的对照组(Control)、碳氮比10组(C/N10)、碳氮比15组(C/N15)、碳氮比20组(C/N20)、碳氮比25组(C/N25)。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絮团含量C/N20>C/N25>C/N15>C/N10,C/N20生物絮团体最多,而C/N10几乎没有生物絮团产生,C/N15和C/N25有少量生物絮团,但含量低于C/N20。(2)对照组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持续升高,C/N10和C/N25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有较大波动,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有升高的趋势,C/N15和C/N20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在整个养殖期间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无剧烈波动。(3)水体的菌落结构分析显示,水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种,其中变形菌门含量 Control>C/N20>C/N15>C/N25>C/N10,放线菌门含量C/N20>C/N15>C/N10>C/N25>Control,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含量随着碳氮比的升高持续升高;从纲水平分析发现,C/N15、C/N20和C/N25的芽孢杆菌含量显着上升(P<0.05)。相比于对照组,C/N20的梭菌纲含量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维持碳氮比20能提高有益菌的含量,降低有害菌的含量,维持水体菌落结构的稳定性。2.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生长,肝胰腺抗氧化酶和肠道消化酶的影响:按照不同碳氮比10、15、20、25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对照组不添加且定期排污补水。研究结果表明:(1)增重率依次是 C/N20>C/N25>C/N15>C/N10>Control,C/N10、C/N15、C/N20、C/N25 分别比对照组高出 29.69%、50.22%、89.52%、75.98%(P<0.05);特定生长率依次是 C/N20>C/N25>C/N15>C/N10>Control,C/N10、C/N15、C/N20、C/N25分别比对照组高出 18.41%、24.6%、42.26%、33.89%(P<0.05);成活率方面,C/N20>C/N15>Control>C/N10>C/N25,对照组、C/N10 和 C/N15 无显着差异,C/N20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率显着提高(P<0.05),而C/N25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在抗氧化酶 方 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C/N25分别高出 1.70%、21.42%、43.19%、31.49%(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C/N25分别高了 19.34%、35.26%、73.35%、47.12%。(3)在消化酶方面,淀粉酶活性依次是 C/N20>C/N15>C/N25>Control>C/N10,与对照组相比,C/N15、C/N20、C/N25 分别高 出 68.09%、231.91%、42.55%(P<0.05);脂肪酶活性依次是C/N20>C/N25>C/N1 5>Control>C/N10,与对照组相比,C/N15、C/N20、C/N25 分别高出 2.86%、25.45%、23.12%(P<0.05);胰蛋 白 酶活性依次是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C/N25组分别高出 12.98%、14.52%、36.45%、24.63%(P<0.05)。本研究表明,生物絮团能有效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消化酶活性,且最佳碳氮比应保持在20。

顾雯雯[9](2019)在《罗氏沼虾病原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及对宿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淡水虾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驯养、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当年繁殖的虾苗经3-5个月养殖即可达上市规格,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内陆水产养殖中重要的经济甲壳动物,在我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养殖,我国已成为全球罗氏沼虾产业大国。随着罗氏沼虾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生产中大量死亡现象频繁发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病害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制约罗氏沼虾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2017至2018年,江苏某地区多家罗氏沼虾养殖场出现大量死亡情况,发病的罗氏沼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摄食减少、活力弱、虾体发红、空肠、空胃等症状。本研究针对发病的罗氏沼虾养殖场进行了病原分离检验、分离菌的致病性、表型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的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非01/0139群霍乱弧菌是危害罗氏沼虾重要病原之一,菌株GXFL1-4感染罗氏沼虾96 h后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5×106 CFU/mL;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菌株GXFL1-4具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卵磷脂酶活性,不具有明胶酶活性,在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对35种抗菌类药物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XFL1-4对红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等22种药物耐药;对发病罗氏沼虾的肝胰腺和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发病的罗氏沼虾出现组织细胞坏死、炎症等现象;菌株GXFL1-4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卵磷脂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明胶酶活性;菌株GXFL1-4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携带toxR、hlA、ompW、U、hap、rtxA 和rtx7 个毒力相关基因,不携带ctxA、ctxB、tcp ace和zot基因,为深入研究非01/0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布、宿主范围及病害防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进行了病原非01/0139群霍乱弧菌对宿主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不同时间点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血细胞HSP70、Crustin、Lysozyme、TRL1、ALF1、Lectin、Peroxinectin、proPO 和 SOD等 9 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感染非01/0139群霍乱弧菌6 h和12 h后肝胰腺组织和血细胞中9个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都显着上调,24 h开始下调,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研究结果为揭示病原非01/0139群霍乱弧菌和宿主罗氏沼虾的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林锋[10](2018)在《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罗氏沼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也是我国主要的养殖虾类之一,不论是活虾还是虾仁,均是常见的日常食品。关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研究,不仅与该虾养殖产业有关,而且跟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也密切相关,水产动物源病毒的存在是否具有潜在危害,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从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的致病性出发,一方面在结合现有诊断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的便捷检测方法,研制针对MrNV病毒病原的实用化高灵敏性快速诊断试剂盒;另一方面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MrNV和极小病毒(Extra small virus,XSV)的反向遗传载体,通过RNA干涉技术在细胞或活体水平上对XSV、MrNV的复制机制、致病性及XSV与MrNV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逐步阐明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致病机理、获得免疫抗原分子及药物治疗奠定基础;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和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罗氏沼虾在MrNV/XSV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进行寻找、筛查和鉴定;构建一种虾类免疫增强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和免疫效果评估技术,从动植物、真菌、细菌等中筛选适宜的抗病免疫增强剂。通过对MrNV/XSV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展开系统的研究,促进罗氏沼虾病原早期诊断和成虾上市前的病原筛查普及化,避免罗氏沼虾白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减少虾农的经济损失,同时有效地阻止携带病原的成虾流入市场,降低食用风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快速诊断技术体系的构建针对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rNV和极小病毒XSV的衣壳蛋白基因,建立了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致病因子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侧向流层析检测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技术相结合的双重RT-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对单个样品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约1.0pg,是常规RT-PCR的100倍;针对弱毒情况,根据核酸依赖性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原理建立了MrNV的NASBA反应体系,再经过筛选研究,利用生物素探针标记的核酸检测试纸来检测NASBA反应产物。MrNV-NASBA-LFD方法反应时间需要2小时左右,在时效上低于LAMP方法,但是它的灵敏度能达到1.0 fg左右,是常规RT-PCR的104倍,而且相对于LAMP方法,不易出现假阳性和二次污染,但是相比之下成本高很多,大约是LAMP方法的2倍多。同时,完成了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体外诊断试剂盒的设计和装配。依据两种检测技术研制的诊断试剂盒,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2)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和抗体的制备通过RT-PCR获得MrNV的衣壳蛋白CP43的全长基因组cDNA,再通过诱导表达与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该抗血清经过Western blot验证,特异性较强,被用于在sf9细胞中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3)MrNV与XSV在不同龄罗氏沼虾中的转录与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超薄组织切片、RNA干涉等方法分析了在细胞和活体水平上MrNV与XSV的的转录和表达情况。发现在感染早期XSV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rNV,在成虾的各个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目的基因,不过在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组织病理和超薄组织切片试验都表明病毒颗粒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对机体细胞和纤维组织造成破坏,导致病变发生。在细胞sf9中进行主病毒与卫星病毒的干涉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进行MrNV编码聚合酶基因RNA1沉默的情况下,会导致XSV复制抑制;而编码衣壳蛋白基因RNA2沉默时,XSV复制无明显影响;对XSV衣壳蛋白CP干涉时则对MrNV复制无显着性影响。(4)MrNV/XSV-chin感染罗氏沼虾苗的转录组学研究对病毒感染前后罗氏沼虾幼体进行转录组学研究,完成2两组样本,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的转录组测序,其中原始Clean Data约40.67 Gb,各样品的数据量均在6.16 Gb以上,错误率低于0.1%的碱基在92.56%及以上。通过Unigene的拼接和功能注释,Unigene一共97,770条,其中有16,990条在1 kb以上。对Unigene的功能进行注释,通过KEGG、COG、Swiss-Prot和GO等多个数据库的比对,获得了17,428条注释Unigene的结果。对Unigene数据进行基因结构分析,获得14,854个SSR标记。对各基因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表达量的差异,筛选出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161个,其中上调基因30个,下调基因131个。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注释,挑选了可能参与各种代谢和免疫途径的50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其中上调仅9个,下调基因41个,相对表达量与预测基本吻合。(5)MrNV/XSV-chin感染罗氏沼虾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传统双向电泳技术,对比感染病毒后7天有症状的罗氏沼虾幼苗和其阴性对照,筛选到显着性差异蛋白35个,挑选这些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最后成功完成鉴定蛋白点19个。将质谱图跟蛋白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可以依据氨基酸序列设计出可用引物的有13个,在NCBI蛋白数据库中比对到的这13个蛋白序列,氨基酸覆盖率都非常低,最高的为33%,最低的仅2%。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这13个基因序列,在攻毒后表达显着上调有10个,显着性下调的基因只有3个,在表达水平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6)罗氏沼虾抗病免疫增强剂的筛选与效果评估以罗氏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快速高通量筛选免疫增强剂的方法,利用罗氏沼虾血淋巴细胞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对罗氏沼虾抗病生长可能具有一定效果的免疫增强剂组合配方,再通过投喂后实际评估罗氏沼虾的生长速率、存活率等初步进行免疫增强剂的效果评估。同时,通过筛选与免疫相关的microRNA分子,完成了罗氏沼虾与免疫相关的microRNA的筛选,成功获得了3个microRNA分子(bta-mir-2478、mu-mir-3968和has-mir-7975)可以用于免疫效果的评估,从而证明了高通量筛选免疫增强剂的方法可行性。

二、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罗氏沼虾病原阴沟肠杆菌致病性及rpoS基因在其生存和毒力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
        1.1.1 罗氏沼虾养殖概况
        1.1.2 罗氏沼虾主要疾病研究概况
        1.1.2.1 细菌性疾病
        1.1.2.2 病毒性疾病
        1.1.2.3 真菌性疾病
        1.1.2.4 寄生虫疾病
        1.1.3 罗氏沼虾“铁壳虾”研究概况
        1.1.3.1 病原感染与生长缓慢相关性研究
        1.1.3.2 养殖环境与生长缓慢相关性研究
        1.1.4 罗氏沼虾疾病防治策略
        1.1.4.1 控制病原
        1.1.4.2 改善养殖环境
        1.1.4.3 增强宿主体质
    1.2 阴沟肠杆菌生物学特征及危害
        1.2.1 阴沟肠杆菌生物学特征
        1.2.2 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病学
        1.2.3 阴沟肠杆菌致病过程
        1.2.3.1 黏附和侵袭
        1.2.3.2 释放毒素
        1.2.4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
    1.3 rpoS基因研究进展
        1.3.1 rpoS基因概述
        1.3.2 rpoS基因的表达调控
        1.3.2.1 rpoS基因的转录调控
        1.3.2.2 rpoS基因翻译的调控
        1.3.2.3 rpoS基因翻译后的调控
        1.3.3 rpoS基因与细菌的逆境生存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病原阴沟肠杆菌对罗氏沼虾致病性及宿主免疫反应
    2.1 罗氏沼虾病原阴沟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实验动物
        2.1.1.2 主要试剂
        2.1.1.3 病原细菌分离
        2.1.1.4 分离菌XL3-1致病性检验
        2.1.1.5 组织病理学观察
        2.1.1.6 分离菌XL3-1的鉴定
        2.1.1.7 分离菌XL3-1毒力因子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2.1.1.8 分离菌XL3-1药物敏感性测定
        2.1.2 结果
        2.1.2.1 疾病发生情况
        2.1.2.2 分离菌XL3-1对罗氏沼虾幼体致病性
        2.1.2.3 分离菌XL3-1对罗氏沼虾的组织损伤
        2.1.2.4 分离菌XL3-1鉴定结果
        2.1.2.5 阴沟肠杆菌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1.2.6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
        2.1.3 讨论
    2.2 罗氏沼虾感染阴沟肠杆菌后免疫反应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实验动物与菌株
        2.2.1.2 主要试剂
        2.2.1.3 人工感染及样品采集
        2.2.1.4 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
        2.2.1.5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与拼接注释
        2.2.1.6 差异表达基因及富集分析
        2.2.1.7 转录组测序结果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
        2.2.1.8 免疫相关基因感染前后组织表达分布
        2.2.2 结果
        2.2.2.1 转录组序列组装拼接
        2.2.2.2 基因功能注释
        2.2.2.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2.2.2.4 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
        2.2.2.5 qRT-PCR验证结果
        2.2.2.6 免疫相关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分布规律
        2.2.2.7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2.8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血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2.9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鳃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2.10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肠道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3 讨论
第3章 罗氏沼虾“铁壳虾”与阴沟肠杆菌相关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菌株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铁壳虾”和健康虾显微组织观察
        3.1.5 “铁壳虾”传染性验证
        3.1.6 “铁壳虾”病原检测
        3.1.7 罗氏沼虾感染阴沟肠杆菌后生长指标测定
        3.1.8 生长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2 结果
        3.2.1 “铁壳虾”和健康虾组织学差异
        3.2.2 “铁壳虾”传染性验证结果
        3.2.3 “铁壳虾”病原检测结果
        3.2.4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3.2.5 “铁壳虾”与健康虾生长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情况
        3.2.6 阴沟肠杆菌感染对罗氏沼虾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rpoS基因在阴沟肠杆菌生存和毒力中的功能研究
    4.1 阴沟肠杆菌rpoS基因沉默株构建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实验菌株与质粒
        4.1.1.2 主要试剂
        4.1.1.3 shRNA寡核苷酸的设计及退火
        4.1.1.4 pCM130/tac质粒提取与线性化
        4.1.1.5 重组质粒pCM130/tac-rpoS构建及鉴定
        4.1.1.6 重组质粒pCM130/tac-rpoS转入阴沟肠杆菌
        4.1.1.7 阴沟肠杆菌rpoS基因沉默效率测定
        4.1.1.8 沉默株与野生株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4.1.1.9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1.1.10 qRT-PCR验证稳定沉默后差异表达基因
        4.1.2 结果
        4.1.2.1 阴沟肠杆菌rpoS基因的沉默效率
        4.1.2.2 沉默株与野生株转录组数据质量评估
        4.1.2.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4.1.2.4 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4.1.2.5 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4.1.2.6 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
        4.1.3 讨论
    4.2 rpoS基因在阴沟肠杆菌逆境生存中的功能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环境胁迫下rpoS基因表达量测定
        4.2.1.2 沉默株与野生株生长曲线测定
        4.2.1.3 沉默株与野生株在环境胁迫下的生长测定
        4.2.1.4 沉默株与野生株在环境胁迫下的存活能力测定
        4.2.1.5 沉默株与野生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
        4.2.1.6 qRT-PCR检测抗胁迫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4.2.2 结果
        4.2.2.1 环境胁迫下阴沟肠杆菌rpoS基因表达的变化
        4.2.2.2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环境胁迫下生长的影响
        4.2.2.3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逆境胁迫下存活能力的影响
        4.2.2.4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4.2.2.5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抗胁迫基因的调节作用
        4.2.3 讨论
    4.3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的毒力调控机制
        4.3.1 材料与方法
        4.3.1.1 沉默株与野生株运动能力测定
        4.3.1.2 沉默株与野生株黏附能力测定
        4.3.1.3 沉默株与野生株致病力测定
        4.3.1.4 细菌负载量测定
        4.3.1.5 qRT-PCR检测毒力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4.3.2 结果
        4.3.2.1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运动能力的影响
        4.3.2.2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4.3.2.3 rpoS基因对阴沟肠杆菌致病力的影响
        4.3.3 讨论
全文结论
主要创新点
文章不足及下一步应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淡水虾质量安全状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概况
    1.1 淡水虾产业总体概况
    1.2 产品质量概况
2 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分析
    2.1 罗氏沼虾、青虾和南美白对虾
    2.2 克氏原螯虾
3 对策和建议
    3.1 管理政策措施建议
        3.1.1 统筹产业链上的各管理环节的关系
        3.1.2 完善监控体系
        3.1.3 创建质量安全示范区
    3.2 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建议
        3.2.1 加强技术创新
        3.2.2 完善行业标准
    3.3 应急预案储备
    3.4 前瞻性建议
        3.4.1 追溯体系的构建
        3.4.2 引导品牌建设
        3.4.3 出台奖励办法

(3)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特色农业
        2.1.2 产业集群
        2.1.3 农业产业化经营
    2.2 基本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第3章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状况
    3.1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阶段
        3.1.1 试验推广阶段
        3.1.2 快速发展阶段
        3.1.3 波动调整阶段
    3.2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
        3.2.1 从产前的苗种繁育情况看
        3.2.2 从产中的养殖生产情况看
        3.2.3 从产后的加工销售情况看
    3.3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成效
        3.3.1 龙头企业作用凸显
        3.3.2 行业协会效用初现
        3.3.3 产业集聚雏形形成
        3.3.4 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
第4章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苗种品质退化,良种覆盖率亟待提高
        4.1.2 养殖风险加大,尾水富营养化严重
        4.1.3 产品创新不足,品种少且附加值低
        4.1.4 价格变动频繁,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
        4.1.5 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偏弱
    4.2 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指导管理缺位
        4.2.2 科技研发能力不强
        4.2.3 养殖户素质不高
        4.2.4 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4.2.5 社会化服务不到位
第5章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案例分析
    5.1 戚伍公司基本情况
    5.2 戚伍公司发展效益
        5.2.1 经济效益
        5.2.2 社会效益
        5.2.3 生态效益
    5.3 戚伍公司发展要素
        5.3.1 资源和区位要素
        5.3.2 政策要素
        5.3.3 技术创新要素
        5.3.4 人力和领导要素
    5.4 戚伍公司案例启示
        5.4.1 注重龙头企业带动
        5.4.2 注重产品品质提升
        5.4.3 注重销售渠道拓展
        5.4.4 注重企业品牌建设
第6章 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对策
    6.1 加快良种选育步伐,‘有效防范控制各类风险
        6.1.1 完善苗种繁育体系
        6.1.2 科学规避各类风险
    6.2 提高养殖户素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养殖
        6.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6.2.2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6.2.3 加大尾水治理力度
    6.3 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6.3.1 深化罗氏沼虾加工
        6.3.2 创新流通服务方式
        6.3.3 重视品牌开发保护
    6.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虾业产业化水平
        6.4.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6.4.2 提高组织化程度
        6.4.3 拓展休闲观光功能
    6.5 强化系统指导,补齐社会化服务短板
        6.5.1 注重科学规划引导
        6.5.2 规范经纪人行为
        6.5.3 加大金融保险支持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4)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对池塘生境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态养殖模式概况
        1.1.1 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概况
        1.1.2 池塘异位生态养殖模式基本情况
        1.1.3 池塘原位生态养殖模式基本情况
    1.2 池塘渔-稻生态养殖模式
        1.2.1 池塘渔-稻共作模式
        1.2.2 池塘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池塘
        2.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3 指标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虾池表观指标动态变化
        2.2.2 虾池主要水化指标
        2.2.3 虾池水体颗粒物指标的变化
    2.3 讨论
        2.3.1 塘田联作对养殖水体温度的影响
        2.3.2 塘田联作对养殖水体环境的影响
        2.3.3 塘田联作对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2.3.4 塘田联作对虾池颗粒物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塘田联作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池塘
        3.1.2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3 浮游生物样品的鉴定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3.2.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3.2.3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3.2.4 浮游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
    3.3 讨论
        3.3.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3.3.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塘田联作池塘沉积环境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池塘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3 指标的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pH与ORP的变化
        4.2.2 池塘TN的变化
        4.2.3 池塘TP的变化
        4.2.4 池塘TC的变化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池塘
        5.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5.1.3 DNA提取
        5.1.4 PCR扩增及文库构建
        5.1.5 高通量测序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两池塘样品测序的复杂度
        5.2.2 不同分类水平上不同时期各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
        5.2.3 微生物多样性
        5.2.4 样本相似性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塘田联作模式养殖效益分析
    6.1 分析方法
    6.2 罗氏沼虾养殖情况
        6.2.1 产业概况
        6.2.2 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模式
    6.3 养殖效益
        6.3.1 不同模式罗氏沼虾生长状况
        6.3.2 养殖效益分析
    6.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罗氏沼虾Lc3a、Gabarap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罗氏沼虾的发展现状及常见的病害问题
        1.1.1 罗氏沼虾
        1.1.2 罗氏沼虾的养殖现状与病害管理
    1.2 自噬的概念与发展
        1.2.1 自噬类型
        1.2.2 自噬过程及分子机制
    1.3 Lc3a和 Gabarap在自噬过程的表达
        1.3.1 Lc3a和 Gabarap在疾病中的作用
    1.4 自噬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罗氏沼虾Lc3a基因的克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组织取样
        2.2.2 提取总RNA
        2.2.3 RNA反转录成cDNA
        2.2.4 PCR引物设计
        2.2.5 PCR扩增
        2.2.6 PCR产物的分离、回收和纯化
        2.2.7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
        2.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2.2.9 目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2.2.10 Lc3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1 Lc3a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部分PCR产物电泳图
        2.3.2 罗氏沼虾Lc3a基因cDNA序列分析
        2.3.3 罗氏沼虾Lc3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2.3.4 罗氏沼虾Lc3a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2.4 讨论
        2.4.1 罗氏沼虾Lc3a基因全长克隆
        2.4.2 罗氏沼虾Lc3a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第三章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克隆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对象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3 实验试剂
        3.1.4 RNA提取
        3.1.5 RNA反转录成cDNA
        3.1.6 mRNA全长克隆
        3.1.7 DNA提取
        3.1.8 DNA全长克隆
        3.1.9 PCR产物回收
        3.1.10 连接及转化
        3.1.11 目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3.1.12 Gabara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3 Gabarap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部分PCR产物电泳图
        3.2.2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cDNA序列分析与DNA全长
        3.2.3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同源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3.2.4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3.3 讨论
        3.3.1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全长克隆
        3.3.2 罗氏沼虾Gabarap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第四章 副溶血弧菌胁迫下Lc3a和 Gabarap基因的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用水
        4.1.3 实验菌株
        4.1.4 主要仪器
        4.1.5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副溶血弧菌感染实验
        4.2.2 Lc3a和 Gabarap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结果
        4.3.1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Lc3a基因表达的影响
        4.3.2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Gabarap基因表达的影响
        4.3.3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Relish基因表达的影响
        4.3.4 副溶血弧菌对罗氏沼虾的累积死亡率的影响
    4.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现象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冻藏对水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2.2 水产品在冻藏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及机理研究进展
        1.2.3 罗氏沼虾的资源概况及低温保鲜相关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及贮藏实验方案
    2.3 分析方法
        2.3.1 质构及剪切力测定
        2.3.2 蒸煮损失测定
        2.3.3 解冻汁液流失测定
        2.3.4 TCA-溶解肽测定
        2.3.5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测定
        2.3.6 肌原纤维表观直径测定
        2.3.7 氨基态氮测定
        2.3.8 虾肉和虾头中总蛋白酶活测定
        2.3.9 微生物测定
        2.3.10 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分析
        2.3.11 肌浆蛋白SDS-PAGE分析
        2.3.12 微观结构观察
        2.3.13 罗氏沼虾虾肉亚细胞结构分级
        2.3.14 内源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冻藏过程中虾肉的品质变化情况
        3.1.1 冻藏过程中虾肉的质构和理化特性变化研究
        3.1.2 冻藏过程中虾肉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3.1.3 冻藏过程中虾肉微生物和蛋白酶活变化
    3.2 内源蛋白酶对冻藏罗氏沼虾质构劣变的影响研究
        3.2.1 不同前处理方案的确定
        3.2.2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TCA-溶解肽的影响
        3.2.4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氨基态氮的影响
        3.2.5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影响
        3.2.6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剪切力的影响
        3.2.7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的影响
        3.2.8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冻藏罗氏沼虾微观结构的影响
    3.3 基于品质劣变的内源蛋白酶活性及分布变化研究
        3.3.1 冻藏罗氏沼虾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组织蛋白酶活B活性变化
        3.3.2 冻藏罗氏沼虾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组织蛋白酶活H活性变化
        3.3.3 冻藏罗氏沼虾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组织蛋白酶活L活性变化
        3.3.4 冻藏罗氏沼虾不同亚细胞结构中的组织蛋白酶活D活性变化
        3.3.5 冻藏罗氏沼虾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变化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虾蟹养殖生长缓慢的现状
    2 虾蟹生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2.1 种质
        2.2 营养
        2.3 管理
        2.4 病原
        2.5 性早熟行为的耗能
    3 展望
    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虾
        1.2 试验水槽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管理
        1.5 样品收集和处理
        1.6 能值测定与计算
        1.7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罗氏沼虾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和生长差异
        2.2 罗氏沼虾性成熟雌、雄虾和不同配比条件下的能量收支和差异
        2.2.1 单性饲养下罗氏沼虾性成熟雌、雄能量收支和生长差异
        2.2.2 性成熟罗氏沼虾不同雌雄配比条件下能量收支和生长差异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罗氏沼虾不同雌雄配比条件下生长对比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虾
        1.2 罗氏沼虾育苗和暂养
        1.2.1 亲虾交配和产卵
        1.2.2 育苗
        1.2.3 虾苗暂养
        1.3 试验水槽
        1.4 试验设计
        1.5 试验管理
        1.6 数据计算
        1.7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罗氏沼虾三组配比水平下水质指标测定
        2.2 罗氏沼虾三组雌雄配比水平下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和肥满度增长率结果
        2.2.1 罗氏沼虾三组雌雄配比水平下平均体长增长率
        2.2.2 罗氏沼虾三组雌雄配比水平下平均体质量增长率
        2.2.3 罗氏沼虾三组雌雄配比水平下肥满度增长率
        2.3 罗氏沼虾三组配比水平下特定生长率差异
    3.讨论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1.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
    2.罗氏沼虾幼虾不同雌雄配比对生长的影响
    3.研究不足之处
    4.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8)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及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 生物絮团的发展过程
    2 生物絮团的影响因素
        2.1 碳源与碳氮比
        2.2 曝气供氧
        2.3 温度和pH
    3 生物絮团的功能
        3.1 净化水体
        3.2 营养循环
        3.3 生物防治
    4 展望
    5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水体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碳源的选择与添加
        1.2 实验用虾和养殖方法
        1.3 DNA提取和Illumina PE250测序分析
        1.4 16SrRNAV3-V4可变区的PCR扩增
        1.5 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测定
        1.6 生物絮团指标测定
        1.7 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的影响
        2.2 不同碳氮比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的影响
        2.3 不同碳氮比对水体菌落多样性的影响
        2.4 不同碳氮比对水体菌落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以及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的影响
        3.2 不同碳氮比对水体菌落的影响
第三章 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碳源的选择与添加
        1.2 实验用虾和养殖方法
        1.3 指标测定
        1.4 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氮比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碳氮比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影响
        2.3 不同碳氮比对日本沼虾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3 讨论
        3.1 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影响
        3.3 生物絮团对日本沼虾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已发表或已接的收论文

(9)罗氏沼虾病原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及对宿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罗氏沼虾产业现状
    1.2 罗氏沼虾常见疾病
    1.3 霍乱弧菌
        1.3.1 霍乱弧菌生物学特征
        1.3.2 霍乱弧菌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4 水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4.1 抗菌药物防治
        1.4.2 微生态制剂防治
        1.4.3 中草药防治
        1.4.4 免疫防治
        1.4.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罗氏沼虾病原非O1/O139霍乱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特征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被检病(死)罗氏沼虾
        2.1.2 健康养殖的罗氏沼虾
        2.1.3 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病原细菌分离
        2.2.2 分离菌致病作用检验
        2.2.3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2.2.4 分离菌透射电镜观察
        2.2.5 分离菌理化特性测定
        2.2.6 分离菌分子鉴定
        2.2.7 分离菌胞外产物活性测定
        2.2.8 分离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
        2.2.9 分离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2.3 结果
        2.3.1 患病罗氏沼虾临床症状
        2.3.2 分离菌致病性分析结果
        2.3.3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2.3.4 分离菌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
        2.3.5 分离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2.3.6 分离菌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
        2.3.7 分离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2.3.8 分离菌对3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致病性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菌株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人工感染实验
        3.2.2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3 结果
        3.3.1 感染后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3.3.2 感染后血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研究进展
    1.3 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3.2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3.3 侧向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水产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1.4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1.5 与免疫相关的MicroRNA的研究进展
        1.5.1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其作用机制
        1.5.2 MicroRNA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1.6 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水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6.1 转录组学在水产科学上的应用
        1.6.2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
    1.7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本研究的立题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2.1 引言
    2.2 MrNV/XSV双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构建
        2.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MrNV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的构建
        2.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3.2 试验方法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快速高灵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4.1 病毒核酸的提取
        2.4.2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快速检测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
    3.1 引言
    3.2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
        3.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3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3.1 目的蛋白的纯化与抗体制备
        3.3.2 抗体免疫印迹分析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MrNV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3.4.2 MrNV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与纯化
        3.4.3 MrNV衣壳蛋白抗体的制备和检测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r NV/XSV在罗氏沼虾中的转录表达与相互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4.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2.1 病毒悬液的制备
        4.2.2.2 病毒感染试验
        4.2.2.3 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3.1 罗氏沼虾感染病毒情况
        4.2.3.2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在sf9 细胞中的增殖情况
    4.3 罗氏沼虾白尾病的显微病理观察
        4.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2 试验方法
        4.3.2.1 罗氏沼虾白尾病的显微病理观察
        4.3.2.2 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超微病理观察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1 罗氏沼虾白尾病显微病理
        4.3.3.2 罗氏沼虾白尾病亚显微病理
    4.4 基于RNAi试验的MrNV与 XSV相互作用研究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试验方法
        4.4.2.1 干涉靶序列的筛选与siRNA引物合成
        4.4.2.2 siRNA转染细胞干涉靶病毒
        4.4.2.3 荧光定量PCR验证
        4.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r NV/XSV感染罗氏沼虾苗的转录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仪器
        5.2.2 罗氏沼虾样品总RNA的提取
        5.2.3 罗氏沼虾样本转录组测序
        5.2.4 序列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5.2.6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5.3.2 组装结果统计
        5.3.3 样本重复相关性评估
        5.3.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5.3.5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5.3.6 样品组间差异表达基因COG分类统计
        5.3.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注释分析
        5.3.8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5.3.9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r NV/XSV感染罗氏沼虾苗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6.1 引言
    6.2 MrNV/XSV感染罗氏沼虾苗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
        6.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罗氏沼虾抗病免疫增强剂的筛选与效果评估
    7.1 引言
    7.2 虾类免疫增强剂体外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7.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7.2.2 试验方法
        7.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3 罗氏沼虾免疫相关microRNA的筛选
        7.3.1 免疫前后罗氏沼虾组织总RNA的提取和高通量测序
        7.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7.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利用与免疫相关的microRNA进行免疫效果评估
        7.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7.4.2 试验方法
        7.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四、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罗氏沼虾病原阴沟肠杆菌致病性及rpoS基因在其生存和毒力中的功能研究[D]. 高晓建. 扬州大学, 2021
  • [2]淡水虾质量安全状况报告[J]. 高强,徐洋,陈雪峰,顾志敏.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05)
  • [3]高邮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朱堂林. 扬州大学, 2020(05)
  • [4]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对池塘生境影响的初步研究[D]. 秦金华.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罗氏沼虾Lc3a、Gabarap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D]. 段欢欢.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6]冻藏罗氏沼虾品质劣变现象及其机理研究[D]. 柳佳彤. 江南大学, 2019(12)
  • [7]温度及雌雄配比对罗氏沼虾能量代谢和生长的影响[D]. 张俊功.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及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D]. 金毅.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罗氏沼虾病原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鉴定及对宿主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顾雯雯. 扬州大学, 2019(02)
  • [10]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林锋. 江苏大学, 2018(10)

标签:;  ;  ;  

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