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件共享安全指南(论文文献综述)
周澔頔[1](2021)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但社会现状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不同导致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课程大纲》)的差异。本研究通过使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法对比《指南》与《课程大纲》的文本与相关文件,旨在分析《指南》与《课程大纲》的发布背景、文件结构、内容、支持系统以及两岸教育政策发展轨迹及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因素的异同,发掘两份文件的共性和各自的优点,寻找两岸学前教育政策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可能。《指南》和《课程大纲》都强调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的主体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指南》相对而言更为明确易懂、结构清晰且使用对象更广泛,重视幼儿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养成,且突出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课程大纲》支持系统更为完善,在幼儿与社会的关系上,《课程大纲》兼顾了幼儿发展与社会文化。在部分内容上,《课程大纲》呈现了“小学化”的倾向。两岸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前教育发展也呈现着相似的脉络,朝向了公平且有质量的方向发展。两岸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的状况不同,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也有差异。两岸人口特征的差异导致大陆更强调优质学前教育的普及,而台湾地区更强调学前教育的卓越发展。《指南》与《课程大纲》的相同与差异之处的产生,来源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社会经济、人口因素等各个方面的交互影响。
苏静[2](2021)在《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重要一页。地处西北偏僻之隅的秦人,不断奋斗东进而逐步统一中国,开启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新纪元。近几十年来在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不断发现,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考古呈现出序列化、体系化的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展示依然处于分散化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其遗产价值的释放。本文以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其整体性保护与展示方法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比类似的文化遗产概念,分析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集群特征,将其称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并基于其历史、考古研究的系列成果,运用文化遗产“关联性”概念,揭示其集群空间格局与整体关联机制。其次,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维度,凝炼其整体价值内涵,并以此架构其价值体系。再次,针对其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运用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基于其整体关联性和整体价值研究,在阐释整体价值目标下,初步建构其保护和展示体系。本文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论,首先揭示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遗址片区-遗址整体”层级构成及其“功能性关联”、“文化性关联”和“历史性关联”机制。其次,凝炼出其“见证统一国家创立过程”、“形成古代国家发展完整实物链”、“反映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构建中华文明标识秦文化核心”四项整体价值内涵。再次,初步建构了以“建立遗址体系信息库和管理平台”、“构建保护规划体系”为保护程序,遗址体系的“价值体系认知方法”、“完整性认知及评估方法”、“保护区划划定方法”为保护方法,“遗址点纳入制度”、“保护总体规划制度”、“联合管理制度”等为保护制度,并以“精准补充、注重关联和勘察环景”考古研究建议、“国-省-市/县”分级保护、“特区-分区-园区”分类保护、整体立法保护为保护建议的整体性保护体系。最后,建构了以“制度之始”、“国家之成”、“民族之基”为阐释主题,以“点-面-线”多层主题叙事结构为阐释框架,并以“建立阐释与展示总体规划制度、统一视觉识别系统、融媒体平台”为整体连贯强化措施的整体性展示体系。本文研究的创新体现在运用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针对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建立了其整体保护策略集成框架,构建了其多层级主题叙事型阐释框架,实现了秦崛起及统一历史进程的完整阐释。同时,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文化遗址类型及地区,以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从碎片化、分散化状态,走向整体化、系统化的成熟阶段。
蔡捷[3](2021)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幼儿体育的开展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积聚基础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不足、幼儿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幼儿体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幼儿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幼儿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问题,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水平,成为幼儿体育政策制定部门和幼儿体育教育人员、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幼儿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演化出现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对幼儿体育的研究分析中,将焦点聚焦于幼儿园体育或家庭幼儿体育,这固然是幼儿体育中两个重要要素,但从幼儿体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幼儿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突出,多重要素综合影响幼儿体育效果。发展幼儿体育的效果体现在幼儿身体活动和幼儿身心健康,这是幼儿体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幼儿体育成为新的研究议题之后,幼儿体育要素对幼儿体育效果的作用关系路径等,也理应受到重视。生态系统理论为幼儿体育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生态系统是处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生命有机体和外部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交换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幼儿体育也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多种幼儿体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能组成一定的结构,实现幼儿体育效果,这与生态系统存在一定共性。生态系统理论中关于系统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演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幼儿体育的要素、结构、功能、发展、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基于此,可以提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而借助生态理论进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筛选并建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作用等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在系统实现阶段,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进行了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体育系统与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鉴于此,将幼儿体育要素构成的系统界定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理论中有关系统要素构成、关系分析、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搭建了包含要素筛选、结构构建、要素关系分析、演化仿真和实现路径等环节在内的研究框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包括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五大要素。每个要素内部由多个因子组成,其中,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由政策完善和政策落实组成;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由社区幼儿体育场地设施和社区幼儿体育组织活动组成;幼儿园体育种群由幼儿体育课程、幼儿园场地设施和幼儿体育师资组成;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由服务专业程度和机构硬件设施组成;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由家长心理支持和家长行为支持组成。环境与种群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与幼儿体育效果之间等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完整结构。第三,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具有提高幼儿体育效果的功能。在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内部,其组成因子大多对幼儿体育效果组成因子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社区幼儿体育种群、幼儿园体育种群、幼体机构体育种群和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等要素均能够对幼儿体育效果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幼儿体育政策环境与种群之间、各种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特别是家庭幼儿体育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强化整个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带来的幼儿体育效果。第四,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在不同仿真时期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整体看,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呈现萌芽、生长、成熟、衰退等曲线状态。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各要素的演化均能够带来幼儿体育效果的提高,其中社区幼儿体育种群演化带来的提升效果最大。据此可以为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的提出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对于幼儿体育效果的促进功能。第五,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休戚相关、彼此赋能、合作共生、协同共进的生态系统,其实现路径是:明确目标,以幼儿体育政策为引导、以社区幼儿体育为重点、以幼儿园体育为核心、以家庭幼儿体育为关键、以幼体机构体育为补充,实现多元化发展;坚持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共育,共同实现幼儿体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刘琨[4](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王颢燃[5](2021)在《中英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研数据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下催生的产物,对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早在上个世纪,国外就开始了对科研数据的研究与管理,并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科研资助机构,还是高校等研究机构,都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或具体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相比而言,我国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大量的、完善的政策体系做支撑。虽然国务院已经颁布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作为国家层面的指导政策,但短时间内无法积累大量经验,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满足实际需求。高校是重要的科研机构,只有少数几所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大多数高校没有意识到科研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进行有关举措。总体上来看,没有统一的政策进行约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合理发挥科研数据的最大价值。从某种程度来说,这阻碍了高校科研事业,甚至是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科研数据管理事业的进程,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据的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中英两国7个政策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国家、科研资助机构以及高校的政策。对政策内容逐条进行分析,按照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利益相关者中的不同利益方,罗列出具体的政策内容。然后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将政策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相异之处,以及我国目前在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英国成熟的管理体系以及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指导。
张轩瑜[6](2021)在《中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得数据资源成为企业运营中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数据的不合理使用,正在使企业不断陷入数据使用违规的危机。2018年5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规定了对违规使用数据行为的严厉处罚。其罚款范围是1000万到2000万欧元,或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2%到4%。2020年10月,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亮相,其中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可见,数据合规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命脉,研究中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之间的异同,对于企业规避数据合规风险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标准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国内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隐私影响评估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各国在评估标准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总结现有研究中从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势,从中总结经验,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对中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各国在评估标准及流程在总体上较为相似但也有所差异。西方各国的隐私影响评估标准建立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完善和成熟,在当前的由本国PIA手册为核心的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本国现实情况进行完善。而我国隐私影响评估标准还处于早期阶段,隐私影响评估尚未健全,评估相关的标准较少且不够详尽,已有标准也存在些许不足,在对我国评估标准的不足与隐私影响评估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存在例如可操作性不强、遵循国际标准的发展路径也正是隐私影响评估发展的未来趋势。
李美玲[7](2021)在《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探究美国面向多语人口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以及政府在提供恰当语言服务中的治理模式。尽管美国促进人口多样性、提倡社会融入与人人平等,英语能力不足的人口常常无法参与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活动中。因此,美国政府执行了一项语言服务政策来支持英语能力有限人口。本研究以公共管理与语言学研究中的治理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与深度访谈的范式对美国语言服务政策及实践进行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美国的语言人口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语言服务需求?(2)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是什么?(3)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和实施情况是怎样的?与研究问题相对应,本研究发现:(1)多语人口的语种多样性与区域差异性特征要求动态的语言服务政策。(2)政策理念是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目标与机会均等、消除语言障碍、建立高效政府有关。(3)根据关键事件,美国“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为达到该政策目标,语言服务政策在内容上有六个特点,分别是(1)司法与行政结合进行有限管制;(2)政府与群众共同参与治理;(3)政策一贯性实现资源共享;(4)供需结合的语言服务商业思维;(5)可选择的动态模式;(6)公开透明互助共治。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阶段包括(1)缺位语言服务;(2)补位语言服务;(3)系统语言服务;(4)全面语言服务。政策的实施形成评估需求与资源、制定政策、发布通知、接受监督与反馈、更新语言服务以合规的闭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语言服务与语言治理在当代多语社会的重要性进行学术讨论,试图促进社会语言学,特别是语言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张媛杰[8](2021)在《制约我国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法律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秦顺[9](2020)在《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文中提出数据资源是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则是实现数据的最大化价值,推动开放科学、数据科学的发展,助力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和一流高校建设等前沿议题的关键性业务,业已受到各国际组织、国家和科研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从《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到《科研数据北京宣言》等科研数据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数据的价值和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正处于统一管理下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但是,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政策、内涵、方式、人员队伍、评估与监管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鉴于既有研究较少直面一流高校建设需求,对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动力及其服务分工,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二维视角下的服务过程和格局重塑等鲜有涉及,未能深刻意识到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之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因此,及时进行国内外实践的动态、经验及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进化信息论、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选取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42所“双一流”高校和30所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针对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愿景、政策、内容、形式、人员、培训与监管等方面展开调研,从多维度深入探究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各自特点、优势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二维视角提出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其一,从宏观政策战略布局上,应制定和完善关联多元利益相关者、覆盖全数据生命周期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一方面是确保服务质量可控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另一方面是赋能管理与服务流程的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其二,从中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进行前瞻和设想,即以“权责与动力”为支撑,调整与完善管理、服务分工;以“人文与技术”为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以“需求与创新”为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其三,从微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进行整体构建和实现,重点在于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拓展服务途径,强化技术工具的研发应用;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服务监管,推动服务质量的规范评估与服务效能提升。据此引领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向科学的、一流的体系化道路建设和发展,以回应“双一流”战略要求。
张美霞[10](2020)在《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文中指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正处于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积极快速发展的阶段。开放政府数据的实施路径由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为试点,逐渐形成国家层面的数据开放。自2015年国务院下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一系列关于信息公开、便民服务、资源共享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凸显出开放政府数据正在成为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4月贵阳市发布《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至2019年12月,我国已有9个省级政府发布专项数据开放管理政策(含试运行政策)。与国外部分国家相比,开放政府数据政策体系呈现出起步晚、分散性强的特点。国内学者对开放政府数据政策以国外经验性研究、国内政策环境、政策现状以及具体主题政策研究为主,对政策内容的体系化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文章以开放政府数据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为依据,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发布的政策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通过对同主题下国外政策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系统地对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政策环境、政策举措以及政策发展做进一步的研究。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以公共政策理论、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为参考,从整体视角构建了开放政府数据的政策分析框架;二是借助分析框架,以政策内容分析的视角挖掘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建设历程,从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开放管理、数据开放保障细致化分析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政策发展及政策核心主题内容建设;三是将多个重视开放政府数据发展的国外政府并列起来,从这些国家开放政府数据启动到制定发布相关政策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同我国在政策建设体系、政策核心内容、政策实施经验的异同,借鉴完善我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建设。
二、文件共享安全指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件共享安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指南》与《课程大纲》对幼儿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1.2 《指南》和《课程大纲》二者具有可比性 |
1.1.3 《指南》与《课程大纲》可相互借鉴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指南》的研究 |
1.2.2 关于《课程大纲》的研究 |
1.2.3 关于两岸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资料分析的对象 |
1.5.2 资料分析的方法 |
2 《指南》与《课程大纲》的颁布背景与研制过程的比较 |
2.1 《指南》和《课程大纲》颁布背景的比较 |
2.1.1 共同点 |
2.1.2 不同点 |
2.2 《指南》和《课程大纲》研制过程的比较 |
2.2.1 共同点 |
2.2.2 不同点 |
3 《指南》与《课程大纲》基本理念的比较 |
3.1 儿童观 |
3.1.1 共同点 |
3.1.2 不同点 |
3.2 学习观 |
3.2.1 共同点 |
3.2.2 不同点 |
3.3 教师观 |
3.3.1 共同点 |
3.3.2 不同点 |
4 《指南》与《课程大纲》内容与结构的比较 |
4.1 《指南》和《课程大纲》的编排表述 |
4.1.1 《指南》和《课程大纲》的基本框架 |
4.1.2 《指南》和《课程大纲》的表述形式 |
4.2 《指南》和《课程大纲》的年龄段划分 |
4.3 《指南》与《课程大纲》各领域对比 |
4.3.1 《指南》的健康领域和《课程大纲》的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 |
4.3.2 《指南》的语言领域和《课程大纲》的语文领域 |
4.3.3 《指南》的社会领域和《课程大纲》的社会领域 |
4.3.4 《指南》的科学领域和《课程大纲》的认知领域 |
4.3.5 《指南》的艺术领域和《课程大纲》的美感领域 |
4.3.6 《课程大纲》的情绪领域与《指南》中对应的内容 |
5 《指南》与《课程大纲》支持系统的比较 |
5.1 共同点 |
5.2 不同点 |
6 《指南》与《课程大纲》的异同总结 |
6.1 《指南》与《课程大纲》相同点 |
6.1.1 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
6.1.2 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的经验建构过程 |
6.2 《指南》和《课程大纲》的差异 |
6.2.1 《指南》以幼儿为中心,《课程大纲》兼顾幼儿与社会文化 |
6.2.2 《指南》重视学习品质,《课程大纲》突出核心素养 |
6.2.3 《指南》简明易操作,《课程大纲》系统专业化 |
6.2.5 《指南》重视幼儿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培养 |
6.2.6 《课程大纲》部分内容稍显“小学化” |
7 讨论 |
7.1 两岸在文化上有共同的传承 |
7.1.1 两岸都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
7.1.2 《课程大纲》的理念受到了西方教育理论的影响 |
7.1.3 《课程大纲》受到了西方哲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
7.2 两岸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相似的脉络 |
7.2.1 “以幼儿为本”在实践上的偏离与回归 |
7.2.2 “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政策上的突显 |
7.3 两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了不同的状况 |
7.3.1 大陆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失衡与教育发展不均衡 |
7.3.2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疲弱与对核心素养的强调 |
7.4 人口特征的不同产生了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差异 |
7.4.1 大陆的人口特征增加了普及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
7.4.2 台湾地区生育率下降与学前教育追求卓越 |
7.4.3 台湾地区人口结构变化与《课程大纲》突显多元文化 |
8 研究建议 |
8.1 对大陆学前教育的建议 |
8.1.1 为《指南》构建更加完善的支持系统 |
8.1.2 为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
8.1.3 考虑大陆幼儿园课程中应有的议题 |
8.2 对台湾地区学前教育的建议 |
8.2.1 避免《课程大纲》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涩难懂 |
8.2.2 应重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
8.2.3 考虑如何避免《课程大纲》的“小学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的历史 |
1.1.2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
1.2 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保存、保护、展示现状和问题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研究对象的保存、保护与展示现状 |
1.2.3 研究对象保护与展示存在的问题及缺失 |
1.3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意义 |
1.3.1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4.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考古研究 |
1.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历史研究 |
1.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 |
1.4.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研究 |
1.4.5 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体系及相关研究 |
1.4.6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1 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
1.5.2 文献梳理与实地调查法 |
1.5.3 问题史学方法 |
1.5.4 类比、归纳和演绎研究法 |
1.5.5 研究框架 |
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构成研究 |
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概念的提出 |
2.1.1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的概念发展 |
2.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概念 |
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组成型遗址与关联型遗址 |
2.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都邑 |
2.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秦公、王、帝陵 |
2.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离宫别馆与苑囿 |
2.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祭祀处所 |
2.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关联型遗址——道路 |
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关联机制 |
2.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关联机制 |
2.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关联机制 |
2.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 |
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空间格局 |
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环景(Setting) |
2.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环景 |
2.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片区的环景 |
2.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环景 |
2.6 本章小结 |
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研究 |
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认知 |
3.1.1 国内外文化遗产的价值类型及定义 |
3.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逻辑 |
3.2 相关价值研究综述 |
3.2.1 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研究 |
3.2.2 秦统一的历史观照 |
3.2.3 相关秦文化遗址的价值研究 |
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价值 |
3.3.1 历史价值:秦崛起与统一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大一统制度、统一国家的创立过程 |
3.3.2 科学、艺术价值:古代中国国家形成的完整经历——形成了古代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完整实物链 |
3.3.3 文化价值: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映射——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
3.3.4 社会价值: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秦文化核心 |
3.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价值 |
3.4.1 西垂片区的价值分析 |
3.4.2 雍城片区的价值分析 |
3.4.3 咸阳片区的价值分析 |
3.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价值 |
3.5.1 大堡子山遗址的价值分析 |
3.5.2 雍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
3.5.3 咸阳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
3.5.4 秦始皇陵的价值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认识 |
4.1 文化遗产“完整性(Integrity)”的概念发展 |
4.1.1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发展脉络 |
4.1.2 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衡量标准 |
4.1.3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定义层面 |
4.1.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完整性”讨论 |
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认知 |
4.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级 |
4.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面 |
4.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评估框架 |
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评估 |
4.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完整性评估 |
4.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整体层级的完整性说明 |
4.4 本章小结 |
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建构 |
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存、保护和管理现状及缺失 |
5.1.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存现状 |
5.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护管理现状 |
5.1.3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管理的缺失 |
5.2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的保护经验 |
5.2.1 系列遗产(Serial Properties)的保护方略 |
5.2.2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的保护方略 |
5.2.3 美国国家遗产区域(National Heritage Areas)的保护方略 |
5.2.4 系列遗产、文化线路与美国国家遗产区域保护管理方式的异同 |
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构成逻辑 |
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程序 |
5.4.1 建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信息库和管理平台 |
5.4.2 构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护规划体系 |
5.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方法 |
5.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的认知方法 |
5.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和评估方法 |
5.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 |
5.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制度 |
5.6.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遗址点纳入制度 |
5.6.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总体规划制度 |
5.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联合管理制度 |
5.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建议 |
5.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考古研究建议 |
5.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级保护建议 |
5.7.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类保护建议 |
5.7.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整体立法保护建议 |
5.8 本章小结 |
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建构 |
6.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概念、原则和内容 |
6.1.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定义与辨析 |
6.1.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原则 |
6.1.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内容 |
6.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方法 |
6.2.1 文化遗产阐释规划的编制 |
6.2.2 文化遗产主题阐释框架的构建 |
6.2.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方法、方式的其他探索 |
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展示利用现状及缺失 |
6.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展示利用现状 |
6.3.2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利用的缺失 |
6.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组成内容 |
6.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框架 |
6.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主题 |
6.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垂直建构(主题/价值—分解) |
6.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水平建构(主题—叙事线索) |
6.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遗址展示点的甄选 |
6.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叙事结构 |
6.6.1 整体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
6.6.2 片区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
6.6.3 单点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
6.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展示方式 |
6.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节点展示方式 |
6.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整体展示方式 |
6.8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图录 |
表录 |
附录论文中相关评估及综述表录 |
致谢 |
(3)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幼儿体育中文文献 |
2.1.1 幼儿体育的概念 |
2.1.2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1.3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2 幼儿体育外文文献 |
2.2.1 幼儿体育要素研究 |
2.2.2 幼儿体育效果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 |
3.1 幼儿体育的现实困境 |
3.1.1 幼儿体育的困境审视 |
3.1.2 幼儿体育的困境归因 |
3.2 生态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
3.2.1 生态系统理论 |
3.2.2 生态系统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
3.2.3 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到幼儿体育系统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3 其他相关理论 |
3.3.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 |
3.3.2 社会认知理论 |
3.3.3 生命历程理论 |
3.4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述 |
3.4.1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3.4.2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特征 |
3.4.3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
4.1 构成要素筛选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选择 |
4.1.2 研究过程 |
4.1.3 资料收集与处理 |
4.2 构成要素确定与关系构建 |
4.2.1 基于开放性编码的要素提炼 |
4.2.2 基于关联性编码的主范畴确定 |
4.2.3 构成要素内涵 |
4.2.4 基于选择性编码的要素关系构建 |
4.2.5 要素信效度检验 |
4.3 构成要素权重排序 |
4.3.1 专家确定与数据收集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要素权重确定 |
4.4 结构模型与系统功能 |
4.4.1 要素层次结构 |
4.4.2 与自然生态系统要素的比较分析 |
4.4.3 结构模型 |
4.4.4 系统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要素间关系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1.1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假设 |
5.1.2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
5.2 问卷设计基本情况 |
5.3 问卷题目设计 |
5.3.1 社会人口学的测量 |
5.3.2 变量的测量 |
5.4 预调查及问卷修改 |
5.4.1 预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5.4.2 预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5.5 正式调查 |
5.5.1 描述性统计及信效度检验 |
5.5.2 各变量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检验 |
5.5.3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 |
5.6 分析讨论 |
5.6.1 幼儿体育政策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2 社区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3 幼儿园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4 幼体机构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6.5 家庭幼儿体育对幼儿体育效果的影响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演化仿真分析 |
6.1 因果关系分析 |
6.1.1 基本前提假设 |
6.1.2 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6.1.3 整体因果关系分析 |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 |
6.2.1 系统流图设计 |
6.2.2 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 |
6.3 模型检测 |
6.3.1 模型直观检测 |
6.3.2 模型运行检测 |
6.3.3 模型历史检测 |
6.3.4 模型灵敏度检测 |
6.4 演化仿真分析 |
6.4.1 幼儿体育政策环境的演化仿真 |
6.4.2 社区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3 幼儿园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4 幼体机构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4.5 家庭幼儿体育种群的演化仿真 |
6.5 演化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幼儿体育生态系统实现路径 |
7.1 目标定位 |
7.2 多元化发展 |
7.2.1 健全完善幼儿体育政策 |
7.2.2 培育壮大社区幼儿体育 |
7.2.3 巩固与完善幼儿园体育 |
7.2.4 促进支持家庭幼儿体育 |
7.2.5 鼓励扶持幼体机构体育 |
7.3 资源共享 |
7.3.1 人力资源共享 |
7.3.2 场所资源共享 |
7.3.3 信息资源共享 |
7.4 协同共育 |
7.4.1 构建支撑平台 |
7.4.2 推动一体化发展 |
7.5 实现路径图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中英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科研数据与科学数据 |
2.科研数据管理 |
3.科研数据管理政策 |
(二)理论与方法 |
1.生命周期理论 |
2.科研数据生命周期 |
3.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三、中英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概述 |
(一)中国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的现状 |
1.政府制定的政策 |
2.科研资助机构制定的政策 |
3.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 |
(二)英国科研数据管理政策的现状 |
1.政府制定的政策 |
2.科研资助机构制定的政策 |
3.高校制定的政策 |
(三)存在问题 |
1.科研数据管理政策起步晚、更新周期长 |
2.没有统一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标准 |
3.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权利归属不明确 |
4.缺少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 |
5.机构缺乏政策制定的意识 |
6.有效的配套设施不完备 |
四、中英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比较 |
(一)基于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的政策比较 |
1.收集创建数据 |
2.组织加工数据 |
3.存储保护数据 |
4.共享利用数据 |
5.处理更新数据 |
6.总结 |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比较 |
1.内部利益相关者 |
2.外部利益相关者 |
3.远端利益相关者 |
4.总结 |
五、我国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制定的建议 |
(一)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 |
(二)规范科研数据管理要素和流程 |
(三)平衡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四)加大基础设施保障及技术支持 |
(五)构建科研数据管理政策评价与反馈体系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现状 |
1.2.2 中外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隐私 |
2.1.2 影响评估 |
2.1.3 隐私影响评估 |
2.1.4 隐私影响评估标准及相关文件 |
2.2 相关理论 |
2.2.1 信息的生命周期理论 |
2.2.2 隐私影响评估与数据合规的关系 |
第三章 隐私影响评估标准的发展研究 |
3.1 萌芽阶段 |
3.2 建立阶段 |
3.3 健全完善阶段 |
第四章 各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隐私影响评估标准比较 |
4.1 PIA界定与作用的异同 |
4.2 进行PIA时机的异同 |
4.3 进行PIA目的的异同 |
4.4 PIA流程及内容的异同 |
4.4.1 阈值评估 |
4.4.2 评估准备工作 |
4.4.3 合规性评估 |
4.4.4 利益相关者协商 |
4.4.5 隐私保护原则 |
4.4.6 PIA报告 |
4.5 审核及问责制度的异同 |
4.5.1 审核制度 |
4.5.2 问责制度 |
4.6 小结 |
4.6.1 各国隐私影响评估标准的共性 |
4.6.2 各国隐私影响评估标准的差异 |
第五章 典型案例分析 |
5.1 Facebook公司与剑桥分析公司侵权赔偿案 |
5.1.1 案例简介 |
5.1.2 案件相关主体分析 |
5.1.3 案件焦点问题 |
5.2 案例解析 |
5.2.1 Facebook对 PIA标准的执行力度问题 |
5.2.2 各国PIA标准存在缺失内容及权责不统一的问题 |
第六章 结论与发展趋势 |
6.1 结论 |
6.1.1 各国发展特点 |
6.1.2 对我国的启示 |
6.1.3 建议 |
6.2 总体发展趋势 |
6.2.1 国际标准框架下各国PIA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
6.2.2 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为必然 |
6.2.3 各国PIA标准的可操作性将进一步加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 |
(7)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核心概念 |
1.2.1 多语社会(Multilingual Society) |
1.2.2 语言治理(Language Governance) |
1.2.3 语言服务(Language Access) |
1.3 文献综述 |
1.3.1 多语治理研究 |
1.3.2 语言服务研究 |
1.4 研究问题 |
第2章 理论与方法 |
2.1 理论依据:语言治理理论 |
2.1.1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治理理论 |
2.1.2 语言学研究中的治理理论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2.2.2 数据标注与分析 |
2.3 研究思路 |
第3章 语言国情与语言服务需求 |
3.1 美国的人口与语言调查 |
3.2 移民出生地语言特征历时分析 |
3.3 移民目的地语言特征共时分析 |
3.4 小结:美国的语言服务需求 |
第4章 “语言服务政策”的发展 |
4.1 缺位语言服务阶段(1964 年—1974 年) |
4.2 补位语言服务阶段(1974 年—2000 年) |
4.3 系统语言服务阶段(2000 年—2011 年) |
4.4 全面语言服务阶段(2011 年之后) |
4.5 小结:语言服务政策的酝酿与发展 |
第5章 语言服务政策的内容 |
5.1 管制依据 |
5.2 管制主体 |
5.3 管制目标 |
5.4 管制程序及内容 |
5.4.1 评估语言服务范围与资源 |
5.4.2 制定语言服务政策 |
5.4.3 发布语言服务通知 |
5.4.4 接受监督与反馈 |
5.4.5 更新语言服务政策以合规 |
5.5 “远程口译”初体验 |
5.6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
6.1 美国语言服务:现状和特点 |
6.2 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启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指南》中语言服务内容 |
附录2:语言服务政策类目 |
附录3:语言服务可用通知 |
附录4:为华盛顿州劳动和工业部(L&I)的方案和活动所服务的英语能力有限(LEP)的客户所提供的信息 |
附录5:对北卡罗莱纳州法院管理办公室的调查 |
附录6:公立教育局(OSPI)家中语言调查 |
附录7:部分访谈内容 |
致谢 |
(9)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科研数据管理及其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关系辨析 |
2.1.1 科学数据与科研数据的关系辨析 |
2.1.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
2.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理论依据 |
2.2.1 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2.2.2 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服务愿景 |
3.2.2 服务政策 |
3.2.3 服务内容 |
3.2.4 服务形式 |
3.2.5 服务人员 |
3.2.6 服务培训与监管 |
第4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
4.1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 |
4.1.1 法治环境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渐趋多元 |
4.1.2 技术引领数据赋能,服务形式新颖多样 |
4.1.3 人员队伍配置科学,服务权责划分合理 |
4.1.4 多措并举培育素养,多管齐下力行监管 |
4.2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问题 |
4.2.1 政策与服务部分脱节,利益相关者核心定位不明显 |
4.2.2 技术应用存在片面性,个性化与标准化关系待厘清 |
4.2.3 人员量与质仍未达标,队伍配置与服务需求存错位 |
4.2.4 培训与监管机制落后,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亟需健全 |
第5章 二维视角下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 |
5.1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制定与完善 |
5.1.1 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确保服务质量可控 |
5.1.2 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赋能管理服务流程 |
5.2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设想与前瞻 |
5.2.1 “动力与权责”支撑,调整与完善服务分工 |
5.2.2 “人文与技术”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 |
5.2.3 “需求与创新”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 |
5.3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整体构建与实现 |
5.3.1 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 |
5.3.2 拓展服务途径,强化的技术工具研发应用 |
5.3.3 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广度深度 |
5.3.4 加强服务监管,推动规范评估与效能提升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研究 |
1.2.2 国内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开放政府数据政策 |
2.1.2 开放政府、开放数据与开放政府数据 |
2.1.3 政府信息公开与开放政府数据 |
2.1.4 大数据与开放政府数据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2.2.2 政府数据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
3.1 政策文本形式特征 |
3.2 开放政府数据主题内容 |
3.2.1 国际性评估项目主题内容元素 |
3.2.2 国内外文献主题内容元素 |
3.3 政策文本分析结构组成 |
第四章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 |
4.1 政策来源 |
4.2 国家级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 |
4.2.1 国家级政策发展 |
4.2.2 国家级政策核心内容分析 |
4.3 省级政府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 |
4.3.1 省级政府政策发展 |
4.3.2 省级政府政策核心内容分析 |
4.4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结果的讨论 |
4.4.1 国家级与省级政府政策比较 |
4.4.2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表现 |
第五章 国外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 |
5.1 样本选择及政策来源 |
5.1.1 样本选择与原则 |
5.1.2 政策筛选过程与原则 |
5.2 英、美、澳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 |
5.2.1 英、美、澳政策发展 |
5.2.2 英、美、澳政策核心内容分析 |
5.3 英、美、澳政策文本分析结果讨论 |
第六章 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
6.1 国内外政策比较分析 |
6.1.1 政策战略体系比较 |
6.1.2 政策内容比较 |
6.1.3 政策执行环境比较 |
6.2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建设借鉴 |
6.2.1 制定和完善相关基础性法律制度 |
6.2.2 注重开放数据关联问题政策引导 |
6.2.3 综合协调相关机构的职能 |
6.2.4 搭建良好的开放政府数据生态系统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我国政府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内容编码表 |
附录二 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汇总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文件共享安全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的比较研究[D]. 周澔頔.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D]. 苏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幼儿体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 蔡捷. 山东大学, 2021(11)
- [4]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5]中英科研数据管理政策比较研究[D]. 王颢燃.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中外隐私影响评估标准比较研究[D]. 张轩瑜. 山西大学, 2021(12)
- [7]多语社会的语言治理 ——以美国“语言服务政策”为例[D]. 李美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8]制约我国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法律因素及对策研究[D]. 张媛杰.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9]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D]. 秦顺. 湘潭大学, 2020(02)
- [10]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分析[D]. 张美霞. 河北大学, 2020(07)
标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论文; 幼儿英语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 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