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

让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

一、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博[1](2021)在《习近平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青年培育的重视程度更加得到凸显。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与建设目标,诸如“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目标,这些重要战略部署的实现载体主要在青年群体。新时代中国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主力军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因此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剖析了习近平青年观,且提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建议,这对加强与推动青年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实际意义。习近平青年观,其形成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教育思想理论,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弘扬,其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发展的思想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习近平立足我国现阶段青年成长成才的新实践和新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思考,逐步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它在内容上揭示了青年的历史地位、成才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目标;在特征上表现出内容上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方法上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形式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目标上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观正是这一根本遵循的具体理论形态。习近平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认识,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构成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青年观本身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备实践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青年培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对当今中国的青年培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是世界青年成长成才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基于这样的现实历史背景,本文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系统研究,全面阐释了其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以期能够精准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精神实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培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共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选择研究习近平青年观这一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方法和思路,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创新点等。第2章,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主要从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现状、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等三个方面阐述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此外,还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资源作了细致梳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论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发展思想等。第3章,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3章论述了习近平如何看待青年的使命担当问题,进而针对习近平青年观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作出明确界定和分析,使得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呈现。第4章,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科学的理论指导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形式和目标上都应当具有辩证性的特征,习近平青年观便是这样一种关于青年培育和发展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它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讲求科学又强调实践,既兼顾特殊与普遍,又能统筹现实与理想。第5章,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育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又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既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导向,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第6章,习近平青年观的践行路径。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的检验标准。习近平青年观最终要落脚到践行,在践行的路径上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增强青年自身的使命担当意识。通过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培育和发展的要求和精髓,明确青年培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使青年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循规而行。这要求我们务必给予青年培养以更多的重视,使当代青年能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人,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充分保障。习近平针对青年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与措施,有效维护了青年在工作、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的权益,为青年发展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

邱霞[2](2021)在《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云是党的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力主"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并做了大量实际推动工作。回顾他的"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对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强调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原则标准;三是对成立相关职能部门、干部提拔"台阶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等具体工作方法的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统一党内认识、推进相关实践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对党忠诚"的选拔标准以及加强干部的组织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徐瑞矫[3](2020)在《时代新人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未来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就“培养什么人”问题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和行动部署。此后,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反复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时代新人”内涵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界定,只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才能是“时代新人”,指明了“时代新人”是我国新历史阶段发展的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主体。“时代新人”这一概念包含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长期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因而,深刻剖析和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命题的思想内涵、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审慎思考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怎样为党和国家培养好青年一代,怎样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时代新人培养这一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文献分析、多学科交叉、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分析如下五个基本命题:一是分析“时代新人是什么”问题。重在厘清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即新时代要培养的时代新人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历史使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标识,以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基本素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青年群体。二是解析“为什么培养时代新人及其历史必然性”问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育新人”历史进程的梳理,重点把握各历史时期党关于新人培养的思想发展、实践内容,进而总结与把握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经验。三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现状”问题。结合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本文于2018年实证调查获取的1401份有效样本中,利用spss25.0软件分析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政治观与政治行为、价值观与价值选择、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生态观与环保行为、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五方面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时代新人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四是剖析“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问题。时代新人培养除了受青年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外部宏观层面的社会现实环境、社会虚拟环境、社会思潮,微观层面的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应明确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即时代新人培养应把握“三有”基本要求,将“六个下功夫”作为努力方向,同时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五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如何科学实现”的问题,本文从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与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阐述了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在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层面,提出应着力从唤起青年的自我意识、满足青年发展需求、增强青年主体性能动力、培育青年精神物化能力四方面入手,实现青年对于自身“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这一历史使命的坚信坚守。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升育人效果,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此外,还应通过推进马克思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三方面为时代新人培养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使新时代育人目标提出有声、落地有根、生长有规。

梁智亮[4](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开展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现实境遇、主要成果和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青年干部的概念范围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两方面研究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新时代青年干部“个体化”、“国际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并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现象,围绕“认知、选用、培育、监管”四个方面进行观点提取,剖析研究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进一步挖掘和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与关键点。第四部分,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青年干部:“肯定作用”、“重视特点”、“加大投入”的认知态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标准,完善创新机制的选用举措;强化政治站位、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纪律作风,成就“心中四有”的培育路径;整合新旧机构、制定党纪党规、实施软硬兼顾的多重监管手段。该部分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与关键要点。第五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论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意义。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逻辑紧密、环环相扣的党政组织建设工程。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对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科学指导,为广大青年干部顺利成长为“政治牢靠、作风过硬、能力出色”的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华清君[5](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杨燕英[6](2019)在《对于官员辞职无需大惊小怪》文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公务员离职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为"辞职潮"。对此,国家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强调,我国公务员总数在编制范围内总体上仍然是保持稳定的,虽然辞职的数量有所增长,但比例还在正常范围内,公务员队伍总体是基本稳定的。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各领域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需要大量有能力、有经验、年富力强的干部冲锋在第一线,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谋划、兢兢业业实干。保持干部队伍稳定,对圆满完成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稳定干部队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李敬[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经验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是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也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强化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在渐进改革、稳步推进中走法治化的发展道路,必须在基本方针和根本标准中全面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及时总结这些经验,可为干部选拔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该制度独特的功能与优势、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借鉴。

王宏庆[8](2019)在《明代考察“八法”考论》文中指出明代考察“八法”,从制度层面看,不重虚文而简明务实;从运行层面看,易于操作且注重实效。因而,“八法”在惩治官邪、树立符合传统居官伦理的官德官风和吐故纳新、建构符合官僚政治原则的行政体系两方面,其功能都不可或缺。所谓“八法”,从制度层面界定其内涵,即“年老、有疾者,致仕;罢软无为、素行不谨者,冠带闲住;贪、酷并在逃者,为民;浮躁、才力不及者,斟酌对品改调”。“八法”以区区40余字的制度性内容在明代职官管理机制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其中之缘由若要探究清楚,必须对“八法”进行全面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解读,还要从运行层面加以分析;不仅要以《明会典》《明史》等典籍记载的制度性内容为基础,更要以《明实录》、明清笔记等文献所载之考事、考语、奏疏、诏敕为文本进行考据;不仅要领会“八法”本身的“法中意”,还应悟得“八法”体现的“法外意”。“八法”所依托的明代考察这一考课形式中,除京察为明代所独创之外,朝觐考察是对秦汉“上计”之承袭,巡按考察是借鉴了汉代刺史巡行与御史覆勘制度,而各衙门掌印官对属官的日常考察也是对之前历代官府长官对本府属官掾吏定期考课制度的延续。“八法”之内容的源头,可溯及《周礼》之“六事”,之后,秦有“五善”“五失”,汉有“六条问事”,魏晋形成“清”“慎”“勤”的励官之道,唐宋之“四善”更是“八法”标准的直接渊源。明代中期,朝觐考察、京察与外官不时考察三种方式基本发展完善,“八法”作为所有考察方式统一的制度性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根据明代考察的相关考事、考语、奏疏、诏敕等行政运行资料,可以考据研究“八法”的制度性内容所不能完全展现的运行实际及相关延展性问题:“年老”的界定并不完全以年龄为标准,其履职状态是否因年老而“昏怠”才是更为重要的考注依据。其实际处分方式包括无待遇致仕、附待遇致仕、罢归和留用。“有疾”包括官员“因年老而有疾”和“年未老而有疾”,英宗朝之后,才对致仕察例进行有效遵循,对于“年未老而有疾”者的处分则为冠带闲住。其制度之外的处分方式还包括留任、病愈起复、皇帝给予遣医调治、免朝参或继续给予俸禄等优待。官员有被考“年老”而通过种种手段求得起复的情况,亦有出于某些政治考量,假托“有疾”以求休致的情形。“贪”“酷”例在考注依据、处分方式及考察程序三方面具有刑事性特征,律例所规定的罪名和刑罚,是其最主要的考注依据;察例“为民”,不仅是单纯的行政处分,在一定情况下兼具刑事性;考注之后,缉拿问罪、追赃具奏等刑事性程序即被引入行政性的考察程序之中。“贪”例之实际处分方式包括为民、赃物入官、充军、追夺诰敕和纳赎,皇帝有时也根据政治形势或主观意愿对贪贿官员灵活处分。风宪官若考定为“贪”,其处分更重;官员在任期间无贪墨之举,则当因其他过犯而获罪时,会被酌情宽宥。“酷”例之实际处分方式包括为民、死刑、降调、充军和论赎,皇帝常会根据其酷虐程度而灵活处置。朝廷为体现“刑不上大夫”的精神,在多次京察中暂时取消以“贪”“酷”例注考。厂卫参与考察,在“贪”“酷”“不谨”例的运行中体现尤为明显,概因这三项均具有刑事性特征之故。“罢软”侧重于评价官员履职态度,一般根据职官职掌来具体判断其履职态度与能力,因其界定灵活,注考时常有误断。冠带闲住在宪宗朝成为其处分定例,此前的实际处分方式有黜降、戍边、致仕、为民等。孝宗朝曾因人才难得与历官久任,对履职未满任期而被考“罢软”者加以留用。“罢软”例在世宗朝曾被用来作为刑罚的减轻处分。“不谨”例之考察内容包括在任官员“职事不谨”或“修身不谨”,以及官员因病居乡、丁忧居乡情形下违背礼法的行为。其处分方式除察例冠带闲住之外,还包括降调、留用及致仕。“不谨”具有刑事性评价的特征,是朝廷对职官有犯行为的一种评价,惩处方式多是宽宥或非刑罚性处分,即使处以刑罚,也较为轻缓。神宗朝时,对此类职官有犯行为,直接依“不谨”例冠带闲住。明代中后期,“不谨”例曾被用作“贪”例之减轻适用。宪宗朝时,出于缓和严法以爱惜人才之意,设“不及”为“罢软”之次等,设“浮躁”为“不谨”之次等,并定察例为“降一级,调外任”。注考官员需根据职官职掌来分析其才能是否“不及”。“浮躁”与“不谨”都是对官员言行的品评,其区分主要在于过错大小、程度轻重。吏部一般视官员“浮躁”情节轻重来拟定其处分,并不局限于降一级,实际有降二级、降三级乃至降四级的情况。“不及”例在设立之初的处分为对品调简僻衙门,在孝宗朝改为降一级、调简僻衙门,后发展为量材酌情调用。“八法”的运行实效直接影响考满制度,也影响到选任等其他行政制度。受明代中后期政局的影响,“八法”在运行中常被朋党之争所利用,这有悖于其立法之初衷。从纵向发展来看,“八法”因其立法简明易行及良好的运行实效,为清代考课制度所延续。清代考课形式分京察和大计,考课内容定“四格”“八法”。清代“八法”对明代“八法”的延续性十分明显,后因“贪”“酷”例之过犯最为严重且具有刑事性特征而将其排除,“八法”演变为“六法”。从横向延展来看,“八法”在内容上延展出“不协人望”这一考察标准。因官员职事不同则履职责任也有差别,一般根据官员个人能力和履职情况而注考。明代史料记载有11件相关考事,其处分方式包括降调、对品调用、留用和罢归,综合分析,其处分察例应为降调。“八法”以传统居官为政伦理为宗旨。分析“八法”结构,标准的设置体现出“廉洁奉公”“仁义恤民”“神清体健”“克己辞让”“敬慎端肃”“正己修身”“勤政不怠”“才堪职任”之居官理念,同时,也反映了政治运行对行政资质的要求。处分察例之等第反映出明代居官以德为重,尤其注重廉洁与仁义。“八法”功能可归纳为:劝惩教化,以整肃官德官风;裁汰不职,以提高行政效率;量材调用,以使能与职相宜;有效行政,以实现为政目标。可见,明代治国为政依然以“天下为公”为理想境界,遵循“民为邦本”,践行“重民爱民”“富民利民”“教民用民”之理念;遵循“为政以德”,践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廉敬奉公,勤信爱民”“德刑并用,礼法结合”之理念;遵循“尚贤使能”,以培养贤能为基础,以职官选任为关键,以“贤”与“能”为考课标准,并以考课来保障“尚贤使能”理念的实现。现代中国对于传统居官为政伦理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是扬弃地传承。现代“民为邦本”的内涵为:“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政以德”的内涵为:党和国家机关公务人员要讲“政德”,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尚贤使能”的内涵包括:人才选拔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用要注重“人事相宜”,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为主的考核机制,依法实施监察,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对传统居官伦理、为政原则和法律文化的扬弃传承,目的是为现代人事行政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在原则、内容上对传统居官伦理与为政原则加以扬弃传承;同时,在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对古代职官立法中的合理性因素也加以借鉴。此乃研究“八法”而悟得的法外之意。

陶春霞[9](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选人用人,关涉到一个国家的兴与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对我党在选人用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因此,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对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也采取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事例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研究为逻辑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为基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原则、标准、方法及特点进行系统梳理与诠释,并对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由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构成;第二部分为文章主体部分共计三章,第一章为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马克思主义选人用人观、中国历史上选人用人观、我们党历史上选人用人观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理论渊源;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以及习近平个人的成长阅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现实背景。第二章主要从新时代选人用人原则、标准、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特征四个方面概述了习近平选人用人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第三章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选题新,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有关选人用人重要讲话而研究之。另外,研究视角新,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处的时代环境、七年知青岁月一路走来的成长阅历以及新近发表的有关选人用人方面的重要讲话相结合为历史与现实逻辑。与此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上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选人用人观的承继关系为理论逻辑,以期系统诠释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

刘海飞[10](2019)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的核心要义,可以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如下几个论断进行概括: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好其核心要义,对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资源
    2.1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现状
        2.1.2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2.1.3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
    2.2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资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论述
        2.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2.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年发展思想
第3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3.1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培养目标
        3.1.1 立德树人是青年培养的根本目标
        3.1.2 提升实践能力是青年培养的重中之重
        3.1.3 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是青年成才的关键
        3.1.4 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
    3.2 习近平论青年的使命担当
        3.2.1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2.2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3.2.3 青年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
        3.2.4 青年是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
    3.3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内容
        3.3.1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3.4 法治观念教育
    3.4 习近平论青年教育形式
        3.4.1 读书学习的自我教育
        3.4.2 行胜于言的实践教育
        3.4.3 榜样示范的塑造教育
        3.4.4 文化熏陶的感化教育
        3.4.5 家庭内部的亲子教育
    3.5 习近平论青年成长成才
        3.5.1 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5.2 练就过硬本领:学如弓弩,才如箭簇
        3.5.3 勇于创新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5.4 矢志艰苦奋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5.5 锤炼高尚品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4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
    4.1 目标上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
        4.1.1 习近平青年观以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为目标
        4.1.2 习近平青年发展目标的宏观愿景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
    4.2 内容上兼具继承性与创新性
        4.2.1 习近平青年观与中国共产党已有的青年观一脉相承
        4.2.2 习近平青年观是对中国共产党青年发展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4.3 方法上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
        4.3.1 习近平青年观的方法彰显科学性
        4.3.2 习近平青年观的方法重视实践性
    4.4 形式上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
        4.4.1 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形式具有普遍性
        4.4.2 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形式具有特殊性
第5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5.1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5.1.1 拓宽了青年教育的内容
        5.1.2 完善了青年培养的体系
        5.1.3 凸显了青年成才的目标
    5.2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思想
        5.2.1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5.2.2 丰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
    5.3 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导向
        5.3.1 坚定青年矢志奋斗的信念
        5.3.2 指明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
        5.3.3 提供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5.4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5.4.1 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5.4.2 保障青年成长成才
第6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践行路径
    6.1 坚持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
        6.1.1 加强党对青年的引领和服务
        6.1.2 强化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和凝聚
    6.2 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
        6.2.1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
        6.2.2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6.3 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6.3.1 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6.3.2 深化优良家风的熏染
    6.4 增强青年自身的使命担当意识
        6.4.1 树立国际视野
        6.4.2 确立鸿鹄之志
        6.4.3 涵养自身修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2)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
    (一)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形势严峻
    (二)对提拔中青年干部有争论不利于党的事业
    (三)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二、原则和标准:“提拔中青年干部必须注意德”
    (一)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
    (二)我们要提拔的是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
    (三)严把政治关,闹派性的骨干分子、打砸抢分子,一个也不能提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工作方法和实践成效:“经过反复考察,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同志,被选进了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班子”
    (一)成立相关职能部门,设立辅助工作机构、辅助人员
    (二)干部提拔“台阶论”和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是必要的
    (三)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现实
四、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切实增强发现培养选拔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

(3)时代新人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时代新人培养的战略地位
        1.1.2 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困境
    1.2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
        2.1.1 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1.2 精神标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3 基本素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2 时代新人的主体定位及基本特征
        2.2.1 青年是时代新人的主体
        2.2.2 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特征
    2.3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新人观
        2.3.3 习近平对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
3 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进程
    3.1 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19-1949)
        3.1.1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思想发展
        3.1.2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历史实践
        3.1.3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主要经验
    3.2 以培养“‘又红又专’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49-1978)
        3.2.1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思想发展
        3.2.2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历史实践
        3.2.3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主要经验
    3.3 以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78—2012)
        3.3.1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发展
        3.3.2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实践
        3.3.3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经验
    3.4 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核心的时期(2012—今)
        3.4.1 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发展
        3.4.2 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实践
        3.4.3 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经验
4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证调查与现状分析
    4.1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调研情况说明
        4.1.1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4.2 时代新人培养调研数据研究
        4.2.1 政治观与政治行为
        4.2.2 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4.2.3 学习观与学习状况
        4.2.4 生态观与环保行为
        4.2.5 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
    4.3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分析
        4.3.1 时代新人培养的总体情况
        4.3.2 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
    5.1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
        5.1.1 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影响因素
        5.1.2 时代新人培养的外在影响因素
        5.1.3 影响时代新人培养的矛盾因素
    5.2 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
        5.2.1 时代新人应具备“三有”基本要求
        5.2.2 时代新人培养“六个下功夫”的工作方向
        5.2.3 时代新人培养应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
6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
    6.1 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
        6.1.1 唤起青年自我意识
        6.1.2 满足青年发展需求
        6.1.3 提升青年主体性能动力
        6.1.4 培养青年精神物化能力
    6.2 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
        6.2.1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高育人效果
        6.2.2 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
        6.2.3 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
    6.3 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
        6.3.1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增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
        6.3.2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领
        6.3.3 在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中培养青年的理论自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时代新人培养状况调查问卷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干部的定义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内涵
    三、研究综述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梳理研究
        (二)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三)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容研究
        (四)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关于青年干部队伍教育途径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背景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演变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实践经验总结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人的青年成长经历
第二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境遇
    一、当前青年干部自身特性及其影响分析
        (一)个体化意识凸显
        (二)国际化视野开阔
        (三)创新化追求提升
        (四)信息化氛围盛行
    二、当前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
        (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四)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地位与作用
        (一)肯定青年干部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作用
        (二)重视青年干部的特点及成长规律
        (三)加强青年干部工作的投入力度
    二、新时代青年干部选拔与使用机制建设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标准
        (三)创新完善选用机制
    三、新时代青年干部培养与教育机制建设
        (一)心中有党: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站位
        (二)心中有民:增强青年干部的使命意识
        (三)心中有责:激发青年干部的担当精神
        (四)心中有戒:提升青年干部的纪律作风
    四、新时代青年干部监督与管理机制建设
        (一)整合新旧机构合力监管
        (二)制定党规党纪兜底监管
        (三)实施软硬兼顾导向监管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二)传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学说
        (三)拓宽与升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理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密切联系新时代青年干部群体的后备力量与亲密盟友
        (二)提升新时代青年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三)顺应与丰富新时代青年干部工作的标准要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7)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必须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中强化党管干部的原则
    (一)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1. 加强对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宏观管理。
        2.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3. 对干部实施分类管理。
        4. 进一步理顺干部人事管理体制。
        5. 创新干部选拔方法。
        6.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1.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经济建设服务。
        2.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引领, 把建设民主政治的要求贯彻其中。
二、必须在渐进改革、稳步推进中走法治化的发展道路
    (一)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二)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渐进改革、稳步推进
三、必须在基本方针和根本标准中全面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一)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基本方针
        1. 坚持民主原则是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
        2. 坚持公开原则是实现和扩大民主的前提条件。
        3. 坚持竞争原则是选拔任用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4. 坚持择优原则是干部选拔工作的直接目的。
    (二) 干部公开选拔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和注重实绩的根本标准
        1. 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根本标准。
        2. 坚持注重实绩的根本标准。
    (三) 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机制。
        2.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4.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价值取向。

(8)明代考察“八法”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八法”考论选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介绍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八法”之溯源与内涵界说
    一、明代考察“八法”之溯源
        (一)考察形式溯源
        (二)考察内容溯源
    二、明代考察“八法”之内涵界说
        (一)“八法”之内涵界定
        (二)“八法”所依托之考察形式的形成与演变
    小结
第二章 明代“八法”之“年老、有疾者致仕”
    一、“年老”例考
        (一)“年老”例之考注标准界定
        (二)“年老”例之处分方式
        (三)“年老”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二、“有疾”例考
        (一)“有疾”例之处分方式
        (二)“有疾”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明代“八法”之“贪、酷者为民”
    一、“贪”“酷”例之刑事性特征
        (一)考注依据的刑事性特征
        (二)处分方式的刑事性特征
        (三)考察程序的刑事性特征
    二、“贪”例考
        (一)“贪”例之处分方式
        (二)“贪”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三、“酷”例考
        (一)“酷”例之处分方式
        (二)“酷”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小结
第四章 明代“八法”之“罢软、不谨者冠带闲住”
    一、“罢软”例考
        (一)“罢软”例之渊源追溯
        (二)“罢软”例之处分方式
        (三)“罢软”例之履职表现
        (四)“罢软”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二、“不谨”例考
        (一)“不谨”之刑事性评价特征
        (二)“不谨”例之处分方式及行为表现
        (三)“不谨”例在运行中的延展问题
    小结
第五章 明代“八法”之“浮躁、不及者降调”
    一、“浮躁”例考
        (一)“浮躁”例之设置初衷
        (二)“浮躁”例之处分方式
        (三)“浮躁”例为政敌倾轧之利器
    二、“不及”例考
        (一)“不及”例之设置初衷
        (二)“不及”例之处分方式
        (三)“不及”例之履职表现
    小结
第六章 明代“八法”:时间的延续与内容的延展
    一、明代“八法”之时间的延续
        (一)形式上的延续
        (二)内容上的延续
    二、明代“八法”之内容的延展
        (一)“八法”标准的使用与“不协人望”之考注
        (二)“不协人望”之处分方式
    小结
第七章 明代“八法”所体现的伦理观及其价值传承
    一、“八法”所体现的传统伦理观念
        (一)“八法”之结构所体现的居官伦理
        (二)“八法”之功能所体现的为政理念
    二、“八法”伦理观的价值传承
        (一)传统居官为政伦理的现代价值
        (二)现代人事行政立法对传统的借鉴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9)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
    1.1 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1.1.1 马克思主义选人用人观
        1.1.2 中国历史上选人用人观
        1.1.3 党历史上的选人用人观
    1.2 现实背景
        1.2.1 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挑战
        1.2.2 习近平个人的成长阅历的积淀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1 关于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原则
        2.1.1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2.1.2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1.3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2.1.4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2.2 关于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标准
        2.2.1 培养选拔信念坚定的干部
        2.2.2 培养选拔为民服务的干部
        2.2.3 培养选拔勤政务实的干部
        2.2.4 培养选拔敢于担当的干部
        2.2.5 培养选拔清正廉洁的干部
    2.3 关于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方法
        2.3.1 着力培育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2.3.2 正确选人用人首先在于知人察人
        2.3.3 正确选人用人关键在于用人得当
    2.4 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的特点
        2.4.1 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发展性相结合
        2.4.2 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导向相结合
        2.4.3 公正客观评价与担当作为相结合
        2.4.4 着眼岗位职责与个人专长相结合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1 理论价值
        3.1.1 深化了对我们党的选人用人规律的认识
        3.1.2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选人用人思想
        3.1.3 为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
    3.2 现实意义
        3.2.1 有助于党顺利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3.2.2 有助于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2.3 有助于党在应对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人民主心骨
        3.2.4 有助于党在推进伟大事业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三、“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四、“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六、“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四、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 李文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2]陈云“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思想论析[J]. 邱霞.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01)
  • [3]时代新人培养研究[D]. 徐瑞矫.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梁智亮. 暨南大学, 2020(04)
  •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6]对于官员辞职无需大惊小怪[J]. 杨燕英. 人民论坛, 2019(S1)
  • [7]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经验启示[J]. 李敬.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3)
  • [8]明代考察“八法”考论[D]. 王宏庆. 吉林大学, 2019(10)
  • [9]习近平新时代选人用人观研究[D]. 陶春霞.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10]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J]. 刘海飞. 党的文献, 2019(01)

标签:;  ;  ;  ;  ;  

让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