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事业单位职工血糖、血脂、载脂蛋白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奔[1](2021)在《体育运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时认知功能的相关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与首次发病前体育运动(Physical Exercise)的关联性在国内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前体育运动情况与其在出院时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以及探究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8.07~2020.12在蚌医一附院神经内科就诊、首次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卒中前体育运动和生活习惯、血液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出院时采用改良版蒙特利尔量表(Mo 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26分划分认知功能是否损伤。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5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入院患者,其中发病前有运动史组137人,无运动史组375人。分析两组研究变量之间的差异性;以出院时认知功能为因变量,控制相关协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育运动相关效应;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中最近邻1:1匹配,对已知的混杂变量进行匹配后,分析体育运动与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最后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血液检测指标在卒中前运动史对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作用中可能的中介效应。结果(1)出院时认知功能是否损伤间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饮酒史以及舒张压、C反应蛋白(CRP)、SOD还有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前是否运动、运动年限、周运动次数、日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流汗强度和运动自感心率变化各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调整月收入、文化程度、年龄、饮酒史等变量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病前运动(OR=0.61,95%CI:0.38~0.98)、每天运动一次(OR=0.55,95%CI:0.31~0.96)、运动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OR=0.33,95%CI:0.13~0.85)和运动时大量出汗(OR=0.38,95%CI:0.16~0.94)对于出院时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在加入收缩压、舒张压、SOD等变量后发现只有运动时间不低于90分钟(OR=0.33,95%CI:0.12~0.95)对出院时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卒中前是否参加运动基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效果良好。进行分析发现每日运动一次(OR=0.53,95%CI:0.30~0.95)、运动时间不低于90分钟(OR=0.38,95%CI:0.15~0.99)、运动心率无加快(OR=0.52,95%CI:0.28~0.99)以及运动大量流汗(OR=0.36,95%CI:0.16~0.81)对于出院时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加入中介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只有运动时大量流汗(OR=0.42,95%CI:0.17~0.99)才具有保护作用。(4)SOD在首次卒中前是否运动、运动年限、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自感心率的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在运动年限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在是否运动、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自感心率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前体育运动情况能够影响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出汗与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状态具有因果关系,血清SOD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
彭浩[2](2020)在《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脂质物质在肝细胞中过度蓄积的一种肝脏病变,目前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临床证实,导致脂肪肝的常见病因有酗酒、肥胖(高脂饮食)、营养不良、糖尿病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肉类及肉制品、油炸食品等高脂食品在日常饮食中比例不断增加,导致肥胖症、脂肪肝、高血脂症等疾病发病率激增,且日益趋向低龄化,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肝脏是机体重要能量代谢器官,是脂类合成与分解代谢的中心器官。正常情况下,脂肪在肠道被酶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肝脏可摄取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并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释放至血液,脂肪并不会在肝脏储存。当人体饥饿或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组织储存的脂肪可被动员至肝脏供能。但机体长期过量摄入高脂肪食品后,可打破肝脏脂代谢平衡,使脂质在肝脏过量蓄积,形成脂肪肝,长期可诱发肝脏系列炎症反应,造成肝损伤。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部分药物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均限制了西药的应用。复方甘枣宁颗粒为上海市长海医院凌昌全教授开发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该制剂处方由大枣、山药、山楂、佛手、荷叶、玉米须组成,具健脾疏肝功效,临床应用发现其对脂肪肝、肝硬化等肝病具良好疗效。处方中所有药材均为药食同源,适宜长期服用。研究目的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观察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结果,了解本方的疗效,为后期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实验研究则通过观察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干预效果,探讨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予3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服用甘枣宁颗粒6个月,通过对比用药前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腹围、中医症状评价、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等变化情况,观察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部分,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分为实验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甘枣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取不同给药方法后观察相应药物对大鼠肝功能、血脂、肝指数、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并检测用药前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以及大鼠肝组织中SREBP-1c、LXRα、ACC1、FAS、PGC-1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AMPKα、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结果显示,经甘枣宁颗粒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无显着性差异,而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的中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3.29%。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病人的腹部B超检测结果以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有252例(63.80%),治疗后以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有311例(78.73%)。实验研究部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饲喂高脂饲料6周后,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显着高于空白组;血清中TC、TG、AST、ALT含量显着增加,HDL-C含量水平显着降低,TNF-α、IL-6、IL-1β含量水平显着升高。上述数据说明长期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脂质代谢异常,脂肪在肝脏沉积,并呈现一定炎症反应。通过对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可见明显弥漫性大泡脂肪变,肝小叶具明显炎症,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多数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呈现气球样变,进一步直观显示了长期高脂饮食造成大鼠肝脏脂肪变、慢性炎症至肝损伤的过程,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同时RT-PCR结果显示与脂质积累相关的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 m RNA相对表达上调;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的PGC-1α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肝脏中与脂质积累相关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AMPKα、PGC-1α、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在脂质代谢等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与空白组存在着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甘枣宁颗粒各剂量组在不同程度上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G、TC、AST、ALT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显着降低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含量;镜检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甘枣宁颗粒均可显着减轻肝组织脂肪和炎症反应,使肝小叶和中央静脉基本恢复正常。RT-PCR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甘枣宁颗粒可促使与脂质积累相关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 m RNA表达水平下调。且甘枣宁颗粒可促使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GC-1αm RNA表达水平上调。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不同剂量甘枣宁颗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SREBP-1c、LXRα、ACC1和FAS等蛋白的表达。且甘枣宁颗粒可提高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AMPKα、PGC-1α、p-NF-κB等蛋白的表达。结论: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以下相关途径得以实现:一、激活AMPK/PGC-1α通路,并通过降低脂质代谢相关蛋白LXRα、SREBP-1c、ACC1和FAS等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提高HDL-C含量,从而改善脂类代谢状况,减轻脂类在肝脏沉积。二、激活AMPK/NF-κB通路,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李济民[3](2020)在《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安顺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和物质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健康意识也随之增长,自身健康问题也成了人民最关注的焦点,而定期体检作为了民众关注自身健康问题的渠道,通过体检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方式也普遍被人们认可及关注,定期的体检有助于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健康体检服务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健康体检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尽管如此,在高速发展的健康体检行业背后,存在着诸多因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的问题,大量外资、民营企业的进入,面对更大的竞争,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作为一家专业的体检机构,如何在竞争中突围,确保在当地市场中占据龙头位置,保障企业稳定而高速的发展,分析建立良好的服务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市场营销相关理论,从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地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及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的市场现状,通过对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的SWOT分析,结合内外的优势及劣势,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并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数据整理,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企业找准目标市场,通过分析企业STP战略等多种方式,探讨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7Ps服务营销策略来改善并优化目前企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安顺市场第一体检企业品牌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本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抬高行业进入门槛,而且可以为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成为贵州健康体检行业标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企业细分市场,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市场调研,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找出了本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指明发展方向,使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在体检这项业务上提高服务和营销能力,这将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孙睿旋[4](2019)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索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身体活动与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风险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作用,为MS的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源于2010-2013年“南京市城乡居民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出生日期、职业等基本情况;吸烟、饮酒等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情况;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基线特征。根据纳入与剔除标准以及MS诊断标准,共筛选出226名符合条件的MS患者进入病例组,183名健康人进入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采用试剂盒提取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的基因型。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MS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3)用代谢当量(METs)对身体活动进行赋值,对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和身体活动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总身体活动情况与MS患病风险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4)用加法模型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南京市成年居民中存在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45T/G位点基因型(χ2=0.994,P=0.608)与等位基因频率(χ2=0.859,P=0.608)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共显性、显性、隐性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与MS存在关联(P>0.05)。未发现+45T/G位点不同基因型与MS相关指标之间存在关联。(3)+276G/T位点基因型(χ2=6.766,P=0.03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5.935,P=0.015)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发现这种差异仅存在于男性中(P<0.05),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人群中发现TT基因型(OR=0.42,95%CI:0.19-0.91)是南京市居民MS的保护因素,GG基因型(OR=1.57,95%CI:1.04-2.37)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危险因素。性别分层后,仅发现GT(OR=0.47,95%CI:0.23-0.96)和TT(OR=0.31,95%CI:0.10-0.96)基因型是南京市男性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GG基因型为男性MS的危险因素(OR=2.26,95%CI:1.13-4.52)。未发现+276G/T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女性MS存在关联(P>0.05)。+276T/G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之间均存在关联。(4)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职业性、交通性、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均与MS无关(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OR=0.47,95%CI:0.24-0.95)。(5)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总身体活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等水平(ORa=0.33,95%CI:0.13-0.81;ORb=0.32,95%CI:0.12-0.82)和高水平(ORa=0.38,95%CI:0.17-0.87;ORb=0.34,95%CI:0.14-0.83)的总身体活动均为MS的保护性因素。总身体活动水平与MS相关临床指标的分析发现,中、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腰围、HDL-C的保护性因素,中等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FPG的保护性因素,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是TG、收缩压的保护性因素(P<0.05)。(6)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居民MS风险无关,+276G/T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易感性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但这种关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另外,+276G/T多态性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均存在关联。(2)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与MS风险无关,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是MS的保护性因素;不同水平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均与MS患病风险无关;静态行为与MS风险无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并且与腰围、TG、HDL-C、FPG、收缩压水平相关。(3)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周慧敏[5](2019)在《贵阳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贵阳市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情况,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与各类型血脂异常的关系;为医疗管理部门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膳食摄入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颈围的测量;血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尿酸水平(UA);不同特征调查对象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结果:1.本次研究中共收集体检人群资料1838份,男性986人,女性852人,血清TC、TG、HDL-C、LDL-C平均水平分别为4.85mmol/L、1.31mmol/L、1.41mmol/L、2.91mmol/L。2.总体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1.9%,其中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5%,女性为16.8%;高TC血症检出率为7.5%,高TG血症检出率为19.5%,低HDL-C血症检出率为16.5%,高LDL-C血症检出率为8.2%。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C血症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是否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腰臀比和腰身比是否正常、BMI、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食用动物内脏频率、饮食口味是否偏甜、食用早餐频率、是否经常饮茶、静坐时间、被动吸烟情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高TC血症与谷薯类、肉类及制品和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841,p<0.001)和肉类及肉制品摄入量(OR=2.038,p<0.001)增加是高TC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经常饮茶(OR=0.639,p=0.026)、食用早餐的频率(OR=0.764,p=0.001)和谷薯类摄入量(OR=0.791,p<0.001)是高TC血症的可能保护因素。4.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G血症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血脂异常家族史、颈围、腰围、腰臀比、腰身比是否正常、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食用动物内脏频率、进食速度是否较快、吃饭是否过饱、不同饮食口味(是否偏甜,是否偏油腻)、食用早餐频率、是否吸烟和饮酒、是否经常饮茶、被动吸烟情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高TG血症与谷薯类、奶类及奶制品和水果摄入量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配偶者(OR=1.648,p=0.011)、高尿酸血症(OR=2.052,p<0.001)、糖尿病(OR=4.127,p<0.001)、饮食口味偏甜(OR=1.545,p=0.011)、吸烟(OR=1.839,p<0.001)、血脂异常家族史(OR=2.26,p<0.001)、高BMI(OR=1.842,p<0.001)及被动吸烟(OR=1.128,P=0.029)是高TG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食用早餐频率增加(OR=0.791,p<0.001)是高TG血症的可能保护因素。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HDL-C血症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颈围、腰围、腰臀比和腰身比是否正常、BMI、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食用动物内脏的频率、进食速度是否较快、吃饭是否过饱、饮食口味是否偏油腻、食用早餐的频率、是否吸烟和饮酒、是否经常饮茶、被动吸烟情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低HDL-C血症与谷薯类、奶类及奶制品和水果摄入量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BMI(OR=2.019,p<0.001)、糖尿病(OR=4.251,p<0.001)、高尿酸血症(OR=2.011,p<0.001)、吸烟(OR=1.743,p<0.001)、被动吸烟(OR=1.125,P=0.029)是低HDL-C的可能危险因素,食用早餐频率增加(OR=0.803,p<0.001)是低HDL-C的可能保护因素。6.单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类型、颈围、腰围、腰臀比和腰身比是否正常、BMI、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饮食口味是否偏甜、食用早餐频率、是否经常饮茶、静坐时间和被动吸烟情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与肉类及肉制品摄入量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有配偶者(OR=1.43,p=0.009)、高BMI(OR=1.788,p<0.001)、糖尿病(OR=2.342,p<0.001)、高尿酸血症(OR=2.342,p<0.001)、饮食口味偏甜(OR=1.491,p=0.015)、被动吸烟(OR=1.189,P=0.001)是高LDL-C的可能危险因素,食用早餐频率(OR=0.783,p<0.001)是高LDL-C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1.贵阳市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本次研究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为主。2.BMI(>24kg/m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与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具有相关性,是其可能危险因素。3年龄、有配偶者、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者、饮食口味偏甜、吸烟、进食速度较快、被动吸烟情况和肉类及肉制品摄入量分别是各类型血脂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经常饮茶和谷薯类摄入量是高TC血症的可能保护因素,食用早餐频率较高是各类型血脂异常的可能保护因素。4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多种因素有关,在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过程中,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糖和尿酸水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膳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
薛庆[6](2018)在《空腹血糖受损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也是导致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IFG)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常同时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等疾病,合并此类传统危险因素能否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尚没有定论。而且,多个危险因素聚集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产生多大影响,又有多少患病可以归因于各种危险因素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的人群调查探讨以上问题,为今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2016年3-4月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州市高新区抽取42个监测点(社区),并在每个社区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约1/20的楼栋,对楼栋中所有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所有的参与者均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并签名,调查过程符合伦理学要求。2.调查内容和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访谈,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疾病医疗史和生活方式等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另外,对所有研究对象,隔夜空腹8小时采静脉血5ml,现场低温离心,从全血中分离出血浆和血清,低温运输至实验室-80℃保存,用于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3.统计分析:本研究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进行双人对比录入并核对。结果采用SAS9.4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计算OR值及其95%CI,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进行分层,分别计算不同血压、血脂及不同腰围组的IFG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G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或中心性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关系,并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来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聚集数目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空腹血糖受损和空腹血糖(连续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ear under curve,AUC)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检验各个单独的因素是否具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能力。通过计算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DI)来评估在传统危险因素基础上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和空腹血糖(连续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另外,我们尝试找出哪几种危险因素与空腹血糖受损聚集更具有预测价值,将空腹血糖受损和三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任一种和任意两种组合各得到三个聚集组,计算其AUC及95%CI,进行相互比较。最后,本研究计算了多因素调整后的各危险因素(IFG、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PAR%),并分别在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人群中,采用直接法计算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合并PAR%。研究结果:1.本次纳入分析为非糖尿病患者,共计8538人,年龄中位水平为56.96岁;男性3499人(40.8%),女性5069人(59.2%)。所有研究对象中,血糖正常者7771人(90.70%),IFG者797例(9.30%)。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患病率3.3%(标化患病率为2.7%),其中单独患冠心病者158例,单独患脑卒中者105例,而有17人同时患有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4%(1.51%)、1.23%(0.97%)和0.20%(0.17%)。2.IFG、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各个危险因素的O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多个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它们的OR及95%CI分别为1.62(1.18-2.22)和2.37(1.77-3.19)。此外,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压在调整多个因素后均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它们的OR及95%CI分别为2.09(1.44-3.02)和1.81(1.26-2.58)。但是在分析与脑卒中的关系中,只有高血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患脑卒中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者的3.13(1.95-5.01)倍。3.亚组分析显示,不论在高血压(OR=1.51,95%CI:1.06-2.17)还是非高血压人群(OR=1.99,95%CI:1.04-3.80)中,IF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脂异常组中,IFG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血糖正常者的1.78倍;在血脂正常组中,调整后的OR值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中心性肥胖组中,IFG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血糖正常者的1.72倍;但是在正常腰围组中,多因素调整后的OR值并无统计学意义。4.无IFG且无危险因素、单纯IFG以及IFG合并1、2、3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0.87%、2.25%、4.37%、8.13%和9.89%。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的结果显示,随危险因素项数的增多,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P<0.0001)。在之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IFG聚集1、2和3项危险因素的组合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性,OR及95%CI分别为2.51(1.09-5.80)、4.86(2.57-9.17)和5.73(2.85-11.52)。5.空腹血糖受损对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572和0.554。而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在0.05的检验水准下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计算NRI和IDI以检验其预测价值,可以看出,空腹血糖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模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6.IFG合并任一种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均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P值均小于0.0001),其中IFG+高血压组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最好,AUC及95%CI为0.7132(0.6860-0.7404),显着高于另外两组(P<0.0001)。IFG合并任两种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同样具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P值均小于0.0001),其中IFG+高血压+血脂异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最好,AUC及95%CI为0.7229(0.6954-0.7503)。不过,IFG+高血压+血脂异常和IFG+高血压+中心性肥胖两组间的AUC并无统计学差异(P=0.7909)。7.IFG和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调整后的PAR%及95%CI分别为7.67%(2.15%-13.19%)和42.88%(31.00%-54.77%)。而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作用的PAR%,在总人群中为56.83%,男性中是58.98%,女性中是54.10%。结论:1.空腹血糖受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主要与冠心病具有密切关联。2.空腹血糖受损合并多种传统危险因素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且危险因素聚集数目越多,危险性越高。3.空腹血糖受损能够在传统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增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各种危险因素组合中,空腹血糖+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4.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有7.67%可以归因于空腹血糖受损。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在进展到糖尿病前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减轻约8%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
王育珊[7](2018)在《脑卒中银杏注射液疗效的系统评价、早期风险因素评估和预防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后果,脑卒中的发生会导致终生残疾、自主性下降、认知障碍、抑郁和死亡,因此,加强脑卒中的防治是减轻疾病负担和降低发病率的必然手段。目的:通过Meta分析以探讨银杏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乌鲁木齐市大样本量的脑卒中高危个体筛查与评估,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基础现况及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完成对2000例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干预对照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效果的可行性。方法:1.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银杏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的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计算主要结局的合并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95%CI),并应用GRADE PRO软件进行证据效力评价。2.通过问卷筛查2015年9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院及社区的人群中选择20000名自愿接受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体检人群,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基线调研情况,分别从基本信息、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指标、脑卒中危险因素、脑血管功能基线检测五个维度,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基本现状。3.对2000例高危个体的建档干预管理,持续1年以上,探讨干预组和对照组脑血管功能指标、生化指标、高危因素有效控制程度及生活方式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1.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1760病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相比较,银杏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RR(95%CI)分别为1.16[1.12,1.20]和1.51[1.31,1.75],NILSS合并SMD(95%CI)分别为-1.70[-1.88,-1.5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合并SMD(95%CI)分别为2.41[-2.68,-2.15]、3.02[-3.28,-2.75]、7.54[-8.11,-6.97]、3.37[-4.86,-1.88],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与民族、年龄相关,检出率较高,运动缺乏、血脂异常是各年龄段的主要脑卒中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不同风险人群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健康生活方式方面,以运动缺乏、吸烟和经常大量饮酒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中脉搏波速度、血流最小速度、外周阻力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既往TIA、TC、既往脑卒中史、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运动缺乏、吸烟、饮酒是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728、2.665、2.382、2.344、2.085、1.678、1.501、1.520、1.292、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组在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效识别、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饮酒、心理、危险因素控制水平、脑血流动力学脉搏波速度(L、R)、最小流速(L、R)、外周阻力(L、R)、脑功能积分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是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在进行脑卒中危险评估后的高危人群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不按时服药、受重大意外困扰等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均为显着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更为明显。结论:1.与阿司匹林治疗方法相比较,银杏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可能会取得更好疗效,但其确切疗效还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银杏注射液在脑卒中的三级预防中通过联合治疗促进效果明显,应用在脑卒中一级预防策略中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适应症后进行推荐和使用。2.不同性别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运动缺乏等危险因素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超重/肥胖、运动缺乏、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其中肥胖、运动缺乏和吸烟、高血压是高危人群检出率前四位的危险因素。吸烟、经常大量饮酒、缺乏运动是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不健康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既往脑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指标采用ROC曲线法对概率预测模型进行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与机会线下的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卒中发病风险。3.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效识别、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饮酒、心理、危险因素控制水平、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综合干预对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
贾俊[8](2018)在《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调查与收集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行为活动方式、饮食习惯、体质数据以及血液检测等数据,在了解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血脂水平分布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被调查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流行特征,探讨影响本地区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本地居民健康水平,采取针对性的血脂异常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人群: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该区7个街道46个居委会按照人口数等间距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11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10个居民小区,在被每个抽中的居民小区内,按照整群系统随机抽取108户居民户,在被每个抽中的居民户内,按照KISH表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本地居住6个月以上居民1人作为调查样本户。2.调查方法:对抽中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等测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问卷内容涵盖人口学特征,行为习惯,慢病危险因素及自身疾病状况等信息。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血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3.数据分析:应用Epidata3.0软件数据双录入,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血脂各个指标均数及标准化均数采用t检验,各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并分析各个因素与血脂异常之间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血脂水平:该地区人群TC、TG、HDL-C、LDL-C平均水平分别为(4.86±1.01)mmol/L、(1.60±1.39)mmol/L、(1.36±0.43)mmol/L、(2.89±0.80)mmol/L。TG 总体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总体水平男性低于女性,TC、LDL-C平均水平男女无明显差异。男性与女性体内的TC、TG、LDL-C水平均与年龄增长呈正向关系,除了 55-59岁及70岁以上人群,其余各年龄组男性TG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总体水平男性低于女性,各年龄组男女HDL-C水平差异不明显,TC与LDL-C水平两者无差异。2.血脂异常患病率:人群总患病率为57.0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77%,女性患病率为53.91%,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TC、TG、HDL-C和LDL-C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4.54%、30.20%、26.38%、23.94%;男女血脂异常患病类型不同,男性以高TG为主,女性以高TC为主,LDL-C异常无性别差异。3.影响因素:该地区人群血脂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增长(OR=1.014)、女性性别(OR=0.901)、吸烟(OR=1.157)、食盐摄入过量(OR=1.255)、收缩压升高(OR=1.007)、舒张压升高(OR=1.013)、血糖异常(OR=1.633)、中心性肥胖(OR=1.314)、BMI指数(OR=1.540);TC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增长(OR=1.019)、女性性别(OR=1.424)、食盐摄入过量(OR=1.112)、收缩压升高(OR=1.004)、舒张压升高(OR=1.016)、血糖异常(OR=1.364)、BMI指数(OR=1.038);TG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性别(OR=0.777)、吸烟(OR=1.238)、收缩压升高(OR=1.008)、舒张压升高(OR=1.012)、血糖异常(OR=1.754)、BMI 指数(OR=1.131)、中心性肥胖(OR=1.193);HDL-C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性别(OR=0.409)、饮酒(OR=0.777)、吸烟(OR=1.206)、食盐摄入过量(OR=1.016)、每周运动次数增加(OR=1.016)、血糖异常(OR=1.451)、BMI指数(OR=1.103)、中心性肥胖(OR=1.416)、蔬果摄入不足(OR=0.831)、红肉摄入过量(OR=0.674);LDL-C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增长(OR=1.015)、收缩压升高(OR=1.008)、BMI 指数(OR=1.055)。结论: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以高TC、TG患者为主,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防控形势严峻。分析显示人群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分布具有差异。年龄、吸烟、食盐摄入量、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值、BMI指数、中心性肥胖是该地区血脂异常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该地区血脂异常患病率水平。
徐超楠,黄玲,张洪波,李格,杨兴华[9](2018)在《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中心受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38月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体检人员1 016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包括问卷、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脂异常316例,患病率31.10%。血脂异常患病危险因素是性别[OR(95%CI):0.153(0.0760.310)];血脂异常家族史[OR(95%CI):23.922(2.705211.551)]和空腹血糖升高[OR(95%CI):2.205(1.1244.326)]。结论该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最高。血脂异常患病与有血脂异常家族史、收缩压升高、空腹血糖值升高相关,建议相关人群定期进行血脂监测。
张曾亮[10](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现代辨体论治痰湿体质及相关疾病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文献研究方法,数据挖据方法,复杂网络预测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辨体论治痰湿体质研究文献使用中药进行整理和数据挖掘,总结目前临床辨体论治痰湿体质用药特点;从药物作用靶标和通路角度分析并预测药物作用网络靶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痰湿体质的特异性位点;对痰湿相关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使用中医药的效果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总结中药在健康管理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以文献学研究为主,整理分析辨体论治痰湿体质文献中的药物使用情况,通过数据挖据,总结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规律和用药特点,采用可视化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对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2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进行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构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药物共同作用靶标进行Pathway、GO、OMIM、TTD富集分析,预测辨体论治痰湿体质药物的作用通路、途径。3对健康管理中使用中药干预痰湿性慢性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纳入研究文献42篇,痰湿体质的辨体论治采用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有28篇,中药处方以自拟方为主,使用药物99种;对常用中药(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53条药物关联规则,对关联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种药物组合中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是核心药物。使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处理。2对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构建的网络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GO分析,OMIM、TTD疾病富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的δ型阿片受体(O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N3RC1),也作用于Ca2+通路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四种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酸降解途径、糖异生/糖酵解途径。四种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与神经内分泌关系密切,富集在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相关基因。3 GO分析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富集于体液循环,细胞间信号,衰老,脂代谢,氧化还原活动,细胞增殖、凋亡、移动、细胞膜蛋白变化等过程。主要作用于与细胞膜相关的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小分子的代谢,细胞膜封装、跨膜蛋白转运等。4疾病富集显示四种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病、疼痛、哮喘、应激障碍、前列腺增生、心率不齐等疾病有关。5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有ANXA1、AR、PGR、CD34、FGFR2、MED1、NR3C1、OPRK1、PGR、TNF、TRIM24、TRPA1、TRPV3。其中具有抗炎、抗肿瘤、细胞周期调控有关靶点是ANXA1、TNF,与内分泌代谢相关靶点是TRIM24、AR、PGR、PGR、NR3C1、OPRK1,与感受化学物理刺激有关的TRPA1、TRPV3。6荟萃分析纳入的38篇研究涉及3241名患者,用于评估在慢性病治疗中使用中药的疗效区别。结果显示,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提示:各结局指标的两种比较类型均显示,使用中药的疗效要优于不使用中药,不论是单纯的健康管理还是健康管理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再加上中药的效果更好。在这38项研究中,处方中使用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的研究有21项,其中13项使用了此四种药,8项研究使用了四种中的3种。结论:1在辨体论治痰湿体质慢性病中,采用中医体质指导生活方式结合辨体论治的方式作为主要方法,疾病病种主要是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为核心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体质辨体论治可以做到对疾病的有效防治。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治法不离健脾祛湿、化痰泄浊,目前临床使用中医处方以自拟方为主;从药物功效来看,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依次为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偏寒、偏热药物使用较少。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肝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确定茯苓、白术、半夏、陈皮为治疗痰湿体质的药物核心,采用可视化复杂网络分析,形成对药、角药和方元的方药组合规律;对药之间的关系表明这四味药可能也是对药的主要节点;角药的网络关系可以看出,以四味药为核心的角药关系;综合以上药物组合规律,可以认为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四味药产生的组合形成治疗痰湿体质处方的方元。在中医体质学指导下的临床辨体论治痰湿体质发展了中药组合,可能形成了新的对药、角药,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方元,可以从方剂配伍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2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富集于体液循环,细胞间信号,衰老,脂代谢,氧化还原活动,细胞增殖、凋亡、移动、细胞膜蛋白变化等过程。主要作用于与细胞膜相关的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小分子的代谢,细胞膜封装、跨膜蛋白转运等。四种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病、疼痛、哮喘、应激障碍、前列腺增生、心率不齐等疾病有关。四种药物共同作用靶点是钙离子通路上的乙酰胆碱受体M1型和α7型,神经受体配体激活通路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分析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生物靶点,痰湿体质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TRP家族蛋白具有相关性。3对于痰湿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使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使用中药对各项指标的效果均要优于不使用,建议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的联合使用。
二、企事业单位职工血糖、血脂、载脂蛋白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事业单位职工血糖、血脂、载脂蛋白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运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时认知功能的相关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资料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人群特征情况描述 |
3.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基本人群特征分析结果 |
3.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检测分析结果 |
3.4 出院时认知功能与体育运动史之间关联性分析结果 |
3.5 出院时认知功能与体育运动史的回归分析结果 |
3.6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组分析结果 |
3.7 匹配后体育运动史对出院时认知功能的回归分析结果 |
3.8 体育运动史对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首次卒中前体育运动与出院时认知功能关联性讨论 |
4.2 首次卒中前体育运动对出院时认知功能效应讨论 |
4.3 匹配后体育运动史对于出院时认知功能的相关效应讨论 |
4.4 卒中前体育运动对出院时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讨论 |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1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A-2 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专业实践报告 |
附录 C 文献综述 体育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D 个人简介 |
(2)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研究类型 |
2.研究对象 |
3.伦理学要求 |
4.干预方法 |
5.疗效指标 |
6.安全性指标 |
7.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1.一般情况 |
2.主要疗效指标 |
3.次要疗效指标 |
4.安全性评价 |
四、讨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实验二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实验三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实验四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脂质积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实验五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综述 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安顺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营销管理和健康体检营销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 |
2.1.1 市场细分 |
2.1.2 目标市场选择 |
2.1.3 市场定位 |
2.2 服务营销策略(7P’S) |
2.3 健康体检营销理论和方法 |
2.3.1 健康体检理论 |
2.3.2 健康体检营销方法 |
2.4 国内外健康体检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贵州安顺健康体检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
3.1 健康体检简介 |
3.2 贵州安顺健康体检市场现状 |
3.3 贵州安顺健康体检市场发展趋势 |
第四章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服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及其服务项目简介 |
4.2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服务营销现状 |
4.2.1 产品策略现状 |
4.2.2 价格策略现状 |
4.2.3 渠道策略现状 |
4.2.4 促销策略现状 |
4.2.5 服务策略现状 |
4.3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2 在服务营销策略(7P’s)方面存在的问题 |
4.4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客户需求分析 |
第五章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营销环境分析 |
5.1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营销环境分析 |
5.1.1 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 |
5.1.2 内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
5.1.3 外部环境的机会分析 |
5.1.4 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
5.1.5 SWOT战略矩阵 |
5.2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
第六章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营销策略改善对策 |
6.1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目标营销战略(STP)制定 |
6.1.1 市场细分 |
6.1.2 目标市场选择 |
6.1.3 市场定位 |
6.2 贵州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服务营销策略(7P’S)选择 |
6.2.1 产品策略 |
6.2.2 价格策略 |
6.2.3 渠道策略 |
6.2.4 促销策略 |
6.2.5 人员策略 |
6.2.6 有形展示策略 |
6.2.7 过程策略 |
第七章 结束语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文的不足和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客户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2 :安顺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体检项目及套餐表 |
(4)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检测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apM1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
3.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3.4 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联性分析 |
3.5 +45T/G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问卷收集 |
2.2 数据处理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身体活动基本情况 |
3.2 身体活动情况与MS的关系 |
3.3 总身体活动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强度对MS的交互作用 |
3.2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水平对MS的交互作用 |
3.3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的交互作用 |
3.4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相关临床指标的交互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瘦素 |
2 脂联素 |
3 抵抗素 |
4 内脂素 |
5 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贵阳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略缩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空腹血糖受损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1.技术路线 |
2.调查内容及方法 |
三、诊断标准 |
四、质量控制 |
五、统计分析 |
结果 |
一、基线人群的一般特征 |
二、空腹血糖及传统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1.研究人群中空腹血糖与其他相关变量的相关程度 |
2.空腹血糖受损及传统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3.IFG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分层分析 |
三、危险因素聚集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1.IFG合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2.IFG合并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3.IFG合并中心性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4.各危险因素聚集组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 |
5.IFG及危险因素聚集数量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关系 |
四、IFG及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 |
1.IFG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 |
2.IFG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危险性预测增加价值分析(NRI及IDI分析) |
3.IFG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及中心性肥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 |
五、IFG及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
讨论 |
一、IFG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二、IFG及聚集多种传统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
三、空腹血糖受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作用 |
四、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归因于IFG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 |
五、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致谢 |
(7)脑卒中银杏注射液疗效的系统评价、早期风险因素评估和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银杏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卒中META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危险因素评估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策略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伦理道德问题 |
1.6 技术路线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2.1 建邺区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建邺区人群血脂水平特征 |
2.3 建邺区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布特征 |
2.4 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
三、讨论 |
3.1 血脂水平分布及特点 |
3.2 血脂异常患病率特点及差异 |
3.3 血脂异常影响因素 |
3.4 本研究局限性 |
四、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血脂异常患病率 |
2.3 血脂异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复杂网络与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检索策略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数据提取和录入 |
2.5 数据术语规范化处理 |
2.6 质量控制 |
3 文献筛选结果 |
3.1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基本信息 |
3.2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干预措施情况 |
3.3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疾病分布 |
3.4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方剂相关统计 |
3.5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药物分布 |
4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药物关联性分析 |
4.1 关联分析规则 |
4.2 数据挖掘结果 |
5 四种药物的药理学分析 |
5.1 药物成分检索 |
5.2 药物有效成分对应靶标检索结果 |
5.3 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 |
6 小结 |
7 讨论 |
7.1 辨体论治与健康管理 |
7.2 数据挖据结果的中医分析 |
7.3 数据挖掘结果中的药物分析 |
7.4 药物与方剂关系 |
7.5 痰湿体质与痰湿证用药分析 |
第二部分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常用药物的复杂网络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内容 |
2.1 检索途径 |
2.2 检索方法 |
2.3 基于化合物信息预测得到其靶标基因 |
2.4 结果可视化的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茯苓 |
3.2 白术 |
3.3 半夏 |
3.4 陈皮 |
3.5 四种药物入血成分共同作用的潜在的靶标 |
3.6 四种药物作用富集分析汇总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5.1 KEGG富集结果与痰湿体质 |
5.2 基因分析与痰湿体质 |
5.3 疾病富集结果分析 |
5.4 图论与中医体质学研究 |
第三部分 中药干预痰湿性慢性病的系统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方法 |
2.1 纳入/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 |
2.3 文献筛选 |
2.4 资料提取 |
2.5 质量评价 |
2.6 结局指标 |
2.7 资料分析 |
2.8 发表偏倚的测量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
3.2 纳入文献特征 |
3.3 文献质量评价 |
3.4 统计分析结果 |
3.5 发表偏倚 |
4 讨论与结论 |
4.1 主要发现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以及研究的意义 |
4.4 研究中使用药物情况 |
结语 |
1 结论总结 |
2 创新点 |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企事业单位职工血糖、血脂、载脂蛋白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运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时认知功能的相关效应研究[D]. 蔡奔.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D]. 彭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3]鸿源大健康体检中心安顺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济民.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D]. 孙睿旋. 东南大学, 2019(05)
- [5]贵阳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周慧敏. 贵州医科大学, 2019(12)
- [6]空腹血糖受损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D]. 薛庆. 苏州大学, 2018(01)
- [7]脑卒中银杏注射液疗效的系统评价、早期风险因素评估和预防策略[D]. 王育珊.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2)
- [8]南京市建邺区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贾俊. 东南大学, 2018(12)
- [9]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 徐超楠,黄玲,张洪波,李格,杨兴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8(02)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D]. 张曾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