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和军[1](2021)在《牛磺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人和动物机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牛磺酸对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已被开发成颇具潜力的抗运动性疲劳的营养补充剂,同时在医药、卫生、保健等领域里也具有广泛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在介绍牛磺酸的代谢过程及生理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补充牛磺酸与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梳理牛磺酸在抗运动性疲劳、改善运动耐力、促进骨骼肌的收缩特性、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有助于运动恢复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牛磺酸未来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刘书亮[2](2021)在《复合营养剂抗缺氧、抗疲劳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前期对新黄芪茯苓抗缺氧药物(XHF)的研究基础,结合XHF的抗缺氧作用与牛磺酸、辅酶Q10(Coenzyme Q10,Co Q10)等具有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的营养剂,制作具有抗缺氧、抗疲劳作用的复合营养剂。通过对复合营养剂抗缺氧、抗疲劳作用进行验证,依据小鼠血清或组织中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明确复合营养剂的抗缺氧和抗疲劳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复合营养剂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通过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为空白对照,XHF为阳性对照,通过灌胃处理,观察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对小鼠体重和密闭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并检测小鼠血清中的T-AOC、CAT、SOD、GSH-PX活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ATP酶活性。2.小鼠常压常氧负重游泳实验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以0.5%CMC水溶液为空白对照,XHF为阳性对照,通过灌胃处理,观察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并检测小鼠HG、MG和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BUN、LA、MDA含量以及LDH、SOD活力。结果:1.复合营养剂的抗缺氧作用研究(1)复合营养剂对小鼠体重和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XHF组、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复合营养剂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XHF组和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缺氧存活时间比空白组显着延长(P<0.01),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的缺氧存活时间比XHF组明显延长(P<0.05)。(2)复合营养剂对小鼠血清中氧化指标的影响:(1)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AOC能力比XHF组显着提高(P<0.01)。(2)XHF组、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CAT活力比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且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组与XHF组相比仍显着增强(P<0.01)。(3)XHF组、复合营养剂低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SOD活力比空白组明显增强(P<0.05),复合营养剂中剂量组SOD活力比XHF组明显增强(P<0.05)。(4)复合营养剂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力比XHF组明显增强(P<0.05),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比XHF组显着增强(P<0.01)。(5)复合营养剂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比空白组显着减少(P<0.01),复合营养剂中剂量组比XHF组明显减少(P<0.05)。(3)复合营养剂对密闭缺氧小鼠脑组织中ATP酶活力的影响:(1)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缺氧小鼠脑组织的Na+K+-ATP酶活力比空白组显着增强(P<0.01),与XH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脑组织Ca2+Mg2+-ATP酶活力比空白组显着增强(P<0.01),比XHF组明显增强(P<0.05)。2.复合营养剂的抗疲劳作用研究(1)复合营养剂对负重游泳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XHF组小鼠游泳时间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比空白组显着延长(P<0.01)。(2)复合营养剂对负重游泳小鼠血清中各指标的影响:(1)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LDH活力比XHF组显着升高(P<0.01)。(2)XHF组小鼠血清中LA含量明显降低(P<0.05),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比XHF组显着降低(P<0.01)。(3)XHF组小鼠血清中BUN含量比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比XHF组显着降低(P<0.01)。(3)复合营养剂对负重游泳小鼠肝脏和骨骼肌组织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1)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负重游泳小鼠肝脏组织中SOD的活性比空白组显着增强(P<0.01),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OD的活性比XHF组显着增强(P<0.01);(2)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负重游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SOD的活性比空白组显着提高(P<0.01),复合营养剂各剂量组与XHF组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3)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缺氧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比空白组显着减少(P<0.01),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比XHF组显着减少(P<0.01);(4)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负重游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MDA的含量比空白组显着减少(P<0.01),复合营养剂各剂量组与XHF组组间无显着差异。(4)复合营养剂对小鼠HG和MG储备量的影响:XHF组HG和MG储存量比空白组明显增加(P<0.05),复合营养剂中、高剂量组比XHF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复合营养剂高剂量组的MG含量与XHF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结论:(1)复合营养剂可延长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具有抗缺氧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缓解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缺氧诱发的氧化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提高常压缺氧小鼠脑组织ATP酶活性,缺氧状态下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复合营养剂可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可以提升小鼠的HG、MG的储备能力,降低小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的LA、BUN以及MDA含量,提升小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的LDH、SOD的活力,减轻肌肉损伤,增强小鼠的抗疲劳能力。(3)复合营养剂在XHF的基础上添加牛磺酸和Co Q10之后,整体的抗缺氧和抗疲劳效果均优于XHF原方,表现出了很好的协同作用。

崔竞文[3](2021)在《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的抗疲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众所周知,运动因其对健康的诸多益处而受欢迎。体育锻炼对减少和管理一系列慢性疾病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剧烈运动和过度运动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引起氧化损伤和能量耗竭,以及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身体疲劳。如今,疲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目前亟需开发既能提高运动能力、缓解疲劳又没有副作用的功能性食品。发酵是最古老和最自然的生产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发酵能够提高食品的风味和生理功能。大豆(Glycine max)是一种公认的植物蛋白,具有广泛的功能成分,大豆已成功地被转化为低成本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来源于大豆的大豆肽具有抗疲劳的作用,但其抗疲劳的机制尚未阐明。鹿血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鹿血肽是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鹿血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增强免疫力、补血镇静神经等多种生理功能。多年来,鹿血在亚洲被用作鹿血酒和鹿血粉产品。然而,利用益生菌发酵鹿血来富集多肽,提高其抗氧化和抗疲劳活性的研究却很少,而且益生菌转化鹿血产品缓解疲劳的机制尚不清楚。另外,目前还没有研究对比分析植物源和动物源益生菌转化产物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本课题组前期已经确定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的工艺。在体外对发酵大豆(FSF)和发酵鹿血(FDB)进行了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表征。在本研究中,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在添加或不添加FSF和FDB(30、150和750mg/kg/d)的情况下进行跑步运动持续3周,探究FSF和FDB的抗疲劳作用及作用机制。利用多种手段分析运动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功能、抗氧化水平、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组、宿主和肠道代谢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FSF和FDB调节了能量代谢减弱、抗氧化系统和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调等方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规疲劳相关指标的结果表明,FSF和FDB处理降低了高强度运动引起的尿素氮和乳酸累积以及LDH的升高,逆转了血糖和糖原的变化,FSF和FDB可以有效地改善代谢废物累积和能量存储,从而缓解运动小鼠疲劳,FDB150中剂量的效果最明显。FSF和FDB干预提高了小鼠的终体重、日摄食量和跑步距离,降低肝重,并且降低了ALT和AST水平,FSF和FDB显着改善了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小鼠食欲不振,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能力,缓解了肝脏的损伤。2.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FSF和FDB干预提高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力以及降低了MDA水平,恢复了疲劳小鼠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进而缓解疲劳。分子机制上FSF和FDB干预明显逆转了Nrf2/ARE信号途径相关因子(Nrf2,NQO1,GCLC和GCLM)的表达水平下降,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其中FSF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抗氧化因子的表达,FDB30和FDB150随着剂量提高其表达水平也增加,而FDB750高剂量组的效果不如FDB30和FDB150组。3.肠道微生态分析结果表明,FSF和FDB干预提高了肠道屏障因子基因(ZO-1、Muc2、Occludin和Claundin 1)的表达,FDB摄入显着改善了回肠组织的炎症,上调了Reg3γ的表达。FSF和FDB提高了小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FSF和FDB调节小肠肠道微生态紊乱,通过降低病原菌Enterococcus和Enterobacter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未能培养的f_Muribaculaceae、f_Lachnospiraceae和f_Ruminococcaceae以及Ruminococcaceae_UCG-014和Roseburia。高强度运动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肠道微生物的扰动较小,FSF和FDB干预降低了未能培养的f_Muribaculaceae和f_Erysipelotrichaceae、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ulum和Candidatus_Saccharimonas,提高益生菌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同时我们发现FSF和FDB摄入能调节肠道中乳酸和短链脂肪酸的变化。4.宿主和肠道代谢产物的分析结果发现,FSF和FDB干预逆转了异常变化的代谢物水平。FSF和FDB干预显着升高了尿液中丙酮酸代谢途径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丙酮酸),柠檬酸循环途径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丙酮酸、2-酮戊二酸、柠檬酸、乳酸、乙酸),调节了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FSF和FDB干预降低了小肠内容物中多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甲硫氨酸)、乙酸和乳酸水平,升高了牛磺酸、胆碱、β-葡萄糖和甜菜碱水平,其中FSF30、FSF150和FDB150表现出强烈的调节作用。盲肠内容物代谢相关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运动对盲肠内容物代谢物影响较小,高强度运动疲劳引起了乙醇的水平减少,乙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琥珀酸水平的增加,而FSF和FDB处理降低了乙酸和赖氨酸水平。将高强度运动疲劳引起显着变化的微生物与尿液、小肠和盲肠内容物中改变的代谢物相关联,发现小肠和盲肠内容物中变化的微生物与涉及丙酮酸代谢、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途径的代谢物密切相关。5.FSF和FDB比较分析发现,FSF和FDB均能缓解运动性疲劳通过以下途径,包括降低代谢物累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改善抗氧化系统失衡,调节小肠盲肠菌群失调和宿主及肠道代谢紊乱。但是FSF和FDB的作用存在差异,在肠道屏障功能方面,与FSF相比,FDB还可以显着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和提高抗菌肽的表达水平,而且同等剂量下(低中剂量)FDB的调节作用更强,但不具有剂量依赖性;在小肠菌群方面,FDB显着调节的小肠微生物种类更多,尤其是能显着调节与小鼠生理指标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在肠道代谢方面,FDB30低剂量干预就能显着影响差异代谢物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益生菌转化的方式生产富含多肽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发酵大豆和发酵鹿血。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不同程度地调节了代谢产物累积、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宿主和肠道代谢,从而缓解运动性疲劳。其中益生菌转化鹿血比益生菌转化大豆更有效地改善肠道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结构,尤其是显着调节与小鼠生理指标相关的小肠微生物。

魏睿元[4](2020)在《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文中指出马匹耐力赛是历史悠久的人和动物合作的运动娱乐项目,蒙古马是我国本土特有马种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草原上以半饲牧半野放方式选育,因此蒙古马具有优良的抗受力和耐力。本文对6匹蒙古马、6匹杂交马进行了两个月,各单次15km和30km负荷耐力运动训练后的代谢组进行了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后和休息45min三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在训练前后采集肌肉样本,利用1H-NMR技术对血浆、肌肉样本代谢物进行检测,使用Chenomx NMR suit软件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归属分类,通过PLS-DA和一维方差对代谢模式和显着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分析筛选,再进行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找到训练前后发生显着变化的代谢通路及相关代谢物,得到训练前后差异代谢物的互作网络关系图,分析耐力运动期间及休息恢复中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方式以及潜在的代谢异常风险。经过实验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蒙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机体脂肪供能增加。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脂肪有氧代谢的方式供能,但糖异生的过程也加强,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物质,如肉碱、泛酸、甜菜碱的消耗都显着增加,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提示,脂肪储备,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蒙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糖酵解依然持续供能。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糖酵解和脂肪有氧代谢混合的方式为机体供能,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两次耐力负荷期间糖酵解途径均比较活跃,且运动后杂交马机体表现出迅速的清除乳酸的能力。提示,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杂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3.比较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差异。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前杂交马糖代谢表现的更活跃,而蒙古马组脂肪酸的代谢供能的占比更多。运动中蒙古马脂肪动员的能力更显着,对于耐力运动来说具有更大的优势,爆发力也更有潜质,但是杂交马表现出更好的乳酸耐受和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的比赛或许更有优势。提示,以蒙古马为基础培育耐力赛马是可行的。4.代谢通路和病症富集的分析。结果显示,15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18条、肌肉样本6条,杂交马组血浆样本5条、肌肉样本15条。30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9条、肌肉样本19条,杂交马血浆样本7条、肌肉样本13条。其中主要涉及糖酵解或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盐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牛磺酸和牛磺酸的代谢、甲烷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途径。运动后两组马都有发生机体物质代谢异常、机体氧化应激、各种不适症、炎症性疾病、肌肉溶解、神经紊乱症、线粒体-脑病-乳酸-中风、厌氧症、心脏衰竭、心肌梗塞、心肌损伤、窒息、严重惊厥或心源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症的可能,提示,运动后物质补充和机体调整是必要的。

王嘉佳[5](2020)在《抗疲劳功能因子的评价与核桃功能饮料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疲劳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疲劳活性成分,设计与开发抗疲劳产品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对人类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核桃乳为基料,通过对抗疲劳功能性因子的筛选及抗疲劳性的评价,旨在开发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抗疲劳核桃功能饮料,通过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和评价抗疲劳效果,体外运用抗氧化作为判断抗疲劳效果的依据,体内通过运动试验建立动物疲劳模型,进而开展相应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期获得有良好抗疲劳效果的核桃功能饮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采用单因素、正交及响应面试验对基础核桃乳的制备工艺配方及复合稳定剂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核桃乳感官评价为指标,以料液比、蔗糖添量、磨浆时间、均质时间为实验因素,利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核桃乳最优制备工艺及配方为:料液比为1:20,蔗糖添量为6%,磨浆时间为20min,均质时间为15min,在该试验条件下的核桃乳口感细腻爽滑,甜度适中,体系稳定。接着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乳化剂和稳定剂对核桃乳平均粒径、乳化稳定性及沉淀率的影响,以核桃乳稳定性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核桃乳复配稳定剂的配方为:单甘脂添加量为0.12%,蔗糖酯添加量为0.15%,黄原胶添加量为0.05%,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05%,使用该复合稳定剂制备的核桃乳平均粒径小,乳化稳定性、沉淀率整体水平低,体系稳定。其次,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对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核桃蛋白及五种外源性功能性因子进行了筛选。研究通过碱溶酸沉法从核桃粕中提取出核桃蛋白;通过酶解法制备核桃多肽,利用透析袋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核桃多肽,并通过HPLC法测定了氨基酸组成;通过对ABTS+·、DPPH·、·OH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的测定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多种功能性因子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核桃多肽均含有18种氨基酸,但各氨基酸含量不尽相同,其中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是主要组成氨基酸;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及核桃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并且与剂量成依赖关系,其中01000Da核桃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清除ABTS+·、DPPH·、·OH及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632mg/mL,0.340mg/mL,0.490mg/mL,3.51mg/mL;五种外源性功能因子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茶多酚最强,牛磺酸次之,对清除ABTS+·、DPPH·、·OH及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094mg/mL和0.290mg/mL,0.251mg/mL和0.684mg/mL,0.393mg/mL和1.142mg/mL,0.838mg/mL和0.652mg/mL。第三,通过构建小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空场实验及血清、骨骼肌和肝脏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多种功能性因子进行了抗疲劳性评价。研究通过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负重游泳实验等运动性实验及空场实验评价了多种功能因子对小鼠运动耐量及疲劳表现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肝脏或骨骼肌中乳酸、肝糖原、肌糖原、尿素氮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评价多种功能因子的抗疲劳效果;通过测定血清、骨骼肌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GSH-PX)、过氧化氢酶活力(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多种功能因子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多肽、核桃蛋白、大豆肽及五种外源性抗疲劳因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其中核桃多肽、L-肉碱及牛磺酸的效果更为显着。空场实验结果表明,几种抗疲劳因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对陌生环境的探索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及适应能力,缓解焦躁紧张情绪,其中核桃多肽、L-肉碱及牛磺酸的效果更为显着。疲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几种抗疲劳因子均能增强乳酸的有氧代谢活动,降低血清和骨骼肌中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有效清除血清尿素氮的累积,其中核桃多肽、L-肉碱及牛磺酸的效果更为显着,抗疲劳效果更好。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核桃蛋白,核桃多肽,大豆多肽均可降低小鼠剧烈运动后血清及脏器中MDA的含量,加速MDA的及时清除,避免机体产生氧化损伤。血清,骨骼肌与肝脏中WEP、WPP、SP各试验组与NC组比均有较强的GSH-PX酶活力,CAT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其中WPP组抗氧化酶活力最强,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抗氧化效果最好。最后,将以上筛选出的抗氧化、抗疲劳效果较好的牛磺酸、L-肉碱及01000Da核桃多肽三种功能因子进行复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抗疲劳核桃功能饮料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牛磺酸:L-肉碱:核桃多肽为1:1:2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楚效果最好,IC50为38.68μg/mL。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筛选优化了牛磺酸、L-肉碱及核桃多肽复合抗疲劳核桃乳的制备工艺,得到抗疲劳核桃乳的配方为:料液比为1:20,蔗糖添量为6%,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3%,抗疲劳因子的添加量为6g/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核桃乳,口感细腻,香气浓郁,有较好的抗疲劳功效。

郭波[6](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及穴位刺激调节的可能机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关于中长跑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但大多基于传统生理生化方法预设一些常规大分子物质进行研究,很难全面反映运动训练和竞赛对运动员代谢产生的整体性、系统性影响,所以,迫切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中长跑训练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穴位刺激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改善机体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以往的穴位刺激研究往往专注于某一物质或某几个物质的变化,很难体现穴位刺激对人体调节的整体作用。代谢组学通过“全景式”地扫描代谢物的变化,可对所获得的高通量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是揭示大负荷训练对机体代谢影响和穴位刺激调节强有力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和探讨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寻找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代谢通路变化的关键代谢物,构建代谢组学图谱;研究长期穴位刺激干预对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代谢模式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尝试从代谢的角度解释穴位刺激在运动员机能状态恢复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校中长跑队男子运动员18名,均身体健康,分成实验组(LTA,9名):穴位刺激组,对照组(LTR,9名):自然恢复组。选取“足三里”(双腿)、“委中”(双腿)、“肾俞”和“关元”穴,对实验组(LTA)运动员进行电针刺激,每天治疗30分钟,持续时间4周。采集三次尿样的时间分别为:训练阶段开始的早晨(周一);训练中期(两周之后)的周一早晨;训练阶段结束(四周之后)的周一早晨。使用预饱和压水峰的NoesyPr1d脉冲[RD-90-t1-90-tm-90-ACQ]采集一维NOESY谱图。所有谱图均在25℃条件下使用带有超低温探头的Bruker(Karlsruhe,Germany)Avance III600 MHz谱仪进行采集。使用MestReNova软件进行FID数据的处理(版本12.0,Mestrelab Research S.L.)。使用0.3 Hz的线宽因子进行FID的傅里叶变换来提高谱图的信噪比,然后对谱图进行相位矫正,基线调整,谱峰对齐,将TSP的甲基峰定标为0.00 ppm。将每个不重叠的谱峰进行归属后代谢物取其峰高度作为谱峰的定量结果,然后进行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UV标度化后在SIMCA-P+14(Umetrics AB,Ume?,Sweden)软件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法-监督分析(PLS-DA),潜在结构的正交投影-监督分析(OPLS-DA)。研究结果:(1)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尿液中牛磺酸、抗坏血酸、N-乙酰基糖蛋白、2-氨基已二酸、葡萄糖、2-羟基异丁酸的含量显着下降;谷氨酰胺、酪氨酸、丙二醇、乳酸、二甲基甘氨酸、缬氨酸、甲基烟酰胺、α-酮戊二酸、丙氨酸和甲酸含量显着上升,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的变化。(2)穴位刺激以后,运动员尿液中N-乙酰基糖蛋白、苯乙酰甘氨酸含量上升;谷氨酰胺、柠檬酸、乳酸、α-酮戊二酸、酪氨酸、3-氨基异丁酸、甘氨酸、甲酸的含量下降。穴位刺激对运动员产生影响的代谢通路主要有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结论:(1)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训练开始、结束时尿液样本的NMR代谢图谱存在显着差异,能够从代谢组学分析中筛选出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代谢通路变化的关键代谢物。(2)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为:有氧氧化代谢发挥最大作用;糖酵解占有很大比重,乳酸大量堆积;氨基酸代谢活跃,多数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强;氧化应激水平较高。(3)穴位刺激能对大负荷训练阶段中长跑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肠道菌群代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4)穴位刺激具有靶向性,其可能机制是穴位刺激能够增强或抑制相应代谢通路上酶的活性;穴位刺激的“双向调节”作用,客观而言是对机体固有的调节功能进行激活。

阮英朝[7](2019)在《补充虾青素对递增负荷致疲劳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特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时间耐力运动常伴有疲劳的发生,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运动能力。虾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强抗氧化剂,在猝灭自由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作为机体的代谢器官,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从肝脏小分子代谢物方面分析虾青素抗疲劳的机制。目的:采用核磁共振1H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天然虾青素对大鼠疲劳运动前后肝脏小分子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C组)、给药组(M组)、运动组(E组)、给药运动后即刻组(EMj组)、给药运动后12h后组(EM12h组)和给药运动后24h组(EM24h组)每组10只,给药大鼠连续21天灌胃6.6mg/kg虾青素,运动大鼠连续三周递增负荷游泳致疲劳运动。运动后即刻、12h、24h处死大鼠并迅速取出肝脏冷冻保存,对肝脏样品进行匀浆、离心等处理放入核磁管做NMR数据采集和处理,采用MestReNova软件SIMCA-P11.0和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合P值和VIP值,采用单因素方差Levene同质性测试其显着性找出代谢差异物。结果:(1)E组与C组相比大鼠肝脏中亮氨酸、缬氨酸、醋酸、谷氨酸、谷氨酰胺、氧化型谷胱甘肽(P<0.01)、丙氨酸(P<0.05)浓度显着上升,甜菜碱(P<0.05)和牛磺酸(P<0.01)浓度显着下降。(2)EMj组与M组相比大鼠肝脏中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氧化型谷胱甘肽、琥珀酸(P<0.01)、3-羟基丁酸、黄嘌呤和谷氨酸(P<0.05)浓度显着上升,肌酸、甘油磷脂胆碱/磷脂胆碱(GPC)、牛磺酸、二磷酸腺苷(P<0.01)浓度显着下降。(3)EMj组与E组相比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和二磷酸腺苷(P<0.05)浓度上升,琥珀酸(P<0.05)和富马酸(P<0.01)浓度显着下降。(4)EM12组与EMj组相比大鼠肝脏中亮氨酸、缬氨酸、醋酸(P<0.01)、谷氨酸(P<0.05)浓度显着下降。(5)EM24组与EM12组相比大鼠肝脏中氧化型谷胱甘肽(P<0.01)浓度显着上升,尿苷二磷酸(P<0.01)浓度显着下降。(6)EM24组与EMj组相比大鼠肝脏中亮氨酸、缬氨酸、醋酸(P<0.01)浓度显着下降,氧化型谷胱甘肽、牛磺酸(P<0.01)浓度显着上升。结论:(1)疲劳运动使大鼠肝脏中脂肪和氨基酸代谢分解加快,同时造成肝脏损伤。(2)补充虾青素减少了机体肝脏中三羧酸循坏的利用率,促进脂肪分解供能,从而提高机体运动能力。(3)补充虾青素大鼠运动后12h肝脏中支链氨基酸代谢减弱,24h后机体基本处于完全恢复状态。

齐浩铭[8](2019)在《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众所周知,牛磺酸在抗衰老、调节渗透压、氧化应激、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过去通常以体外注射给药或口服喂食的方式对牛磺酸进行相关研究,稳定性较差。本研究采用神经特异性启动子PDGF,构建在神经系统特异性表达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TauT转基因大鼠,并进行繁殖、鉴定,初步探讨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相关功能的变化及可能机制。为研究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1、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将编码牛磺酸转运体基因(Slc6a6)的CDs扩增后插入质粒p PDGF4(+)的Nhe I和Xba I之间,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DGF4(+)-Slc6a6。载体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入SD大鼠受精卵内,经短暂体外培养,筛检存活胚胎,移植入假孕受体大鼠输卵管,常规饲育。2、TauT转基因大鼠的鉴定:将得到的F0代TauT转基因大鼠与野生型大鼠1:1配笼繁殖,PCR法鉴定F1代大鼠基因型,RT-PCR检测TauT+/-大鼠大脑组织Slc6a6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TauT+/-大鼠大脑、心、肝组织中TauT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TauT+/-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TauT蛋白的分布情况及细胞形态。3、TauT转基因大鼠的繁殖和一般情况观察:每2个月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重、繁育次数、阳性率、平均产仔数等数据。4、TauT转基因大鼠核磁共振检测:采用快速平面自旋回波(FSE)和自旋回波(SE)核磁序列对大鼠行T2WI、T1WI扫描,点分辨波谱序列(point-resolved surface coil spectroscopy,PRESS)对所选择的感兴趣区(ROI)扫描,波谱软件自动计算出各代谢物包括乙酰门冬酰胺(NAA)、胆碱(Cho)、肌酐(Cr)、牛磺酸(Tau)、乳酸(Lac)的值。5、取5月龄TauT+/-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大脑、心、肺、肝、肾、脾、胰、骨骼肌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和脏脑系数。6、TauT转基因大鼠的生理检查:大鼠禁食并麻醉后心尖取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常规指标30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生化指标23项(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7、取5月龄TauT+/-大鼠,麻醉处死后提取脑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态3、态4呼吸速率、线粒体膜电位,并计算线粒体RCR、P/O比。结果:1.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成功构建p DGF-Slc6a6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入假孕大鼠输卵管内待产,经DNA鉴定后得到3只TauT转基因大鼠作为F0代首建鼠。2.TauT转基因大鼠鉴定:将F0代TauT+/-大鼠与野生型大鼠1:1交配得到F1代TauT+/-大鼠,PCR法鉴定基因型,TauT+/-大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625bp,TauT-/-大鼠及野生型大鼠没有扩增产物。RT-PCR结果显示TauT+/-大鼠大脑组织Slc6a6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WB结果显示TauT+/-大鼠大脑组织TauT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TauT+/-大鼠大脑、心、肝组织中TauT蛋白与TauT-/-大鼠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显示TauT+/-大鼠与TauT-/-大鼠没有显着差异。3.TauT转基因大鼠可连续繁殖,共繁育20窝174只大鼠,其中阳性63只,阴性111只,阳性率为36%,平均每窝产仔率8.7;F0代繁育6窝81只,阳性26只,阴性55只,阳性率为32%,平均每窝产仔率13.5;F1代繁育14窝93只,阳性37只,阴性56只,阳性率为39.78%,平均每窝产仔率6.64。4.对TauT转基因大鼠进行核磁检测,TauT+/-大鼠脑部未出现水肿或肿瘤等明显病变,波谱分析显示TauT+/-大鼠在ROI区的牛磺酸水平无明显变化。5.TauT+/-大鼠体重略高于TauT-/-大鼠且在外形特征上与阴性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TauT+/-大鼠和TauT-/-大鼠比较,TauT+/-大鼠的肝体、肾体系数显着下降,各脏器的脏脑比均无显着性差异。6.TauT+/-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成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P<0.05),大型血小板比率显着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间接胆固醇及肌酸激酶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7.TauT+/-大鼠脑组织线粒体RCR值、线粒体膜电位、P/O比略高于TauT-/-大鼠,且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成功构建p DGF4(+)-Slc6a6真核表达载体,繁育出生的大鼠经PCR鉴定,得到3只F0代TauT+/-大鼠,经DNA鉴定、配种繁殖得到实验所需要的TauT+/-大鼠。2、TauT转基因大鼠可连续繁殖,p DGF-Slc6a6基因片段的转入并未改变大鼠体重、脏器重量等生理状态,并未对大鼠脑部造成器质性病变,没有造成大鼠的生理代谢异常。3、初步结果显示,TauT+/-大鼠体内p DGF-Slc6a6基因片段的转入并未使线粒体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具体机制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黎宁,张连富[9](2018)在《抗疲劳功能饮料配方用量及其功效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小鼠试验探讨不同用量组合的配方功能饮料抗疲劳的作用。方法:160只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溶剂对照组、配方饮料组1、配方饮料组2和阳性对照组。以经口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各组蒸馏水、两个不同剂量受试样品以及某西洋参保健口服液,每日1次,连续30d。而后各组进行负重游泳试验以及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两个剂量受试样品组均能够显着增加小鼠负重游泳的时间(P<0.01)、显着降低小鼠游泳后体内血清尿素的含量水平(P<0.01)、显着降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P<0.01),配方饮料组1还能显着提高小鼠肝糖原含量水平(P<0.01)。结论:该配方功能饮料具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其作用效果与牛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水平相关。

王艳[10](2018)在《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一些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多肽不断地被发现与鉴定,对多肽的热议已成为生物化学中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多肽类对运动能力的研究大多研究集中在抗氧化能力及抗疲劳作用等方面。低成本的驼血中富含白蛋白,经酶解技术提取的驼血多肽富含氨基酸及支链氨基酸,其组成符合高品质蛋白的要求,其补充与运动能力的提高及抗运动性疲劳有关,可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营养补剂。本文通过对大鼠灌胃驼血多肽结合有氧训练,通过测定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相关指标,探讨驼血多肽及有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及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为开拓驼血多肽的产业化、科学补充运动营养提供科学依据,为运动员训练监控、运动营养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第一部分不同剂量补充驼血多肽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实验方法:健康雄性2月龄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驼血多肽中剂量组(Z组),驼血多肽高剂量组(H组),阳性对照牛磺酸组(T组),灌胃4周后检测定大鼠体重、力竭运动时间、血清中的乳酸(LA)、尿素氮(BUN)、丙二醛(MDA)的含量、腓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以探究驼血多肽抗疲劳的最佳补充剂量。实验结果:(1)4周灌胃后大鼠体重出现增加不同程度的增长,与对照组(C组)比较,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增长趋势最小。(2)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和牛磺酸对照组(T组)均存在延长大鼠力竭时间的趋势,其中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趋势最大。(3)与对照组(C组)比较,牛磺酸(T组)显着降低力竭运功后的血清乳酸含量(P﹤0.05)。驼血多肽各组也存在降低趋势,各组排序Z组﹤H组﹤L组。(4)与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力竭后血清MDA含量均存在降低趋势,按均值排序L组﹤T组﹤H组﹤Z组﹤C组,其中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降低趋势最大。(5)与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大鼠力竭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均存在降低趋势,按均值排序L组﹤H组﹤Z组﹤T组﹤C组,其中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降低趋势最大。(6)与对照组(C组)和阳性对照牛磺酸组(T组)比较,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能极显着提高力竭运动后的腓肠肌肌糖原含量(P﹤0.01)。(7)与对照组(C组),各组大鼠力竭后肝糖原均存在上升趋势,按均值排序L组>Z组>H组>T组>C组,其中驼血多肽低剂量组(L组)上升趋势最大。第二部分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实验方法:健康雄性2月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组),驼血多肽补充组(P组),训练组(E组),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阳性对照牛磺酸补充组(T组),牛磺酸+训练组(TE组),6周后测定大鼠体重;血红蛋白、血氨、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水平;腓肠肌线粒体柠檬酸合酶(CS)、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活性,呼吸链复合体Ⅰ、Ⅳ、Ⅴ活性;腓肠肌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MDA含量及ROS含量。实验结果:(1)6周后大鼠体重出现增加不同程度的增长,与对照组(C组)比较,驼血多肽及牛磺酸的灌胃补充和运动训练均使体重出现降低趋势,各组体重排序TE组﹤PE组﹤P组﹤E组﹤T组﹤C组,其中牛磺酸+运动组(TE组)显着降低。(2)与对照组(C组)相比,除牛磺酸补充组(T组)HB含量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各组均有增加趋势,各组HB含量排序E组>TE组>PE组>P组>C组>T组,其中运动训练组(E组)增加趋势最大。(3)与对照组(C组)比较,驼血多肽组(P组)、牛磺酸补充组(T组)和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的血氨有降低趋势,其余两组均有所升高。各组血氨T组﹤TE组﹤P组﹤C组﹤E组﹤PE组。(4)与对照组(C组)相比,各组大鼠血尿素氮均有降低趋势,各组排序TE组﹤P组﹤T组﹤E组﹤PE组﹤C组,其中牛磺酸+运动组(TE组)降低趋势最大。(5)与对照组(C组)相比,牛磺酸补充组(T组)和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的血清乳酸有降低趋势,其余各组均有所升高,各组血清乳酸TE组﹤T组﹤C组﹤P组﹤E组﹤PE组,其中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降低趋势最大。(6)与对照组(C组)比较,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除驼血多肽补充组(P组)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各组均使大鼠腓肠肌线粒体的CS活性有所升高。(7)与对照组(C组)相比,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各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的α-KGDHC活性均有升高趋势。(8)与对照组(C组),训练组(E组)、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复合体Ⅰ的活性均有所升高。(9)与对照组(C组)相比,训练组(E组)、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牛磺酸补充组(T组)和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驼血多肽补充组(P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复合体Ⅳ的活性均有所升高。(10)与对照组(C组)相比,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E组比较,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P组比较,牛磺酸补充组(T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PE组比较,牛磺酸补充+训练组(TE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除驼血多肽补充组(P组)有所减低,其余各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复合体Ⅴ的活性均有所升高。(11)与对照组(C组)相比,驼血多肽补充+训练(P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腓肠肌SOD活性均有所提高。(12)与对照组(C组)相比,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牛磺酸补充(T组)和牛磺酸补充+训练(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E组比较,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P组比较,牛磺酸补充组(T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腓肠肌GSH-Px活性均有所提高。(13)与对照组(C组)相比,驼血多肽补充+训练组(P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除驼血多肽补充(P组)有所减低之外,其余各组大鼠腓肠肌CAT活性均有所提高。(14)与对照组(C组)相比,驼血多肽补充(P组)、驼血多肽补充+训练(PE组)和牛磺酸补充(T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腓肠肌MDA含量均有所降低。(15)与对照组(C组)相比,驼血多肽补充组(P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牛磺酸补充组(T组)、驼血多肽补充+运动组(PE组)和牛磺酸补充+运动组(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E组比较,驼血多肽补充+运动组(PE组)和牛磺酸补充+运动组(TE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P组比较,牛磺酸补充组(T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腓肠肌ROS含量均有所降低。结论:(1)驼血多肽补充能增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减少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在抗运动性疲劳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以低剂量26.79mg/kg体重为抗疲劳的最佳补充剂量。(2)驼血多肽补充结合有氧运动能有效增进骨骼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功能,促进运动中骨骼肌的抗氧化功能,在缓解运动性疲劳上存在显着功效。(3)有氧运动训练过程中,相比补充牛磺酸,补充驼血多肽能更有效减少骨骼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二、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牛磺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牛磺酸的分布、代谢过程与生理作用
2 牛磺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1 牛磺酸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2.1.1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2.1.2 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和渗透压的调节作用
        2.1.3 调节物质代谢
    2.2 牛磺酸对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
        2.2.1 改善运动耐力
        2.2.2 对骨骼肌的作用
    2.3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2.4 参与脂肪组织代谢
    2.5 牛磺酸与运动恢复
        2.5.1 牛磺酸与骨骼肌恢复
        2.5.2 牛磺酸与运动后心率恢复
        2.5.3 牛磺酸与运动后红细胞的恢复
        2.5.4 其他恢复
3 牛磺酸的安全性及副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2)复合营养剂抗缺氧、抗疲劳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高原缺氧与运动疲劳
        1.2.2 高原抗缺氧、疲劳药物以及功能食品的研究现状
        1.2.3 CoQ10概述
        1.2.4 牛磺酸概述
        1.2.5 动物实验—缺氧模型和疲劳模型的建立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3.1 复合营养剂抗缺氧作用研究
    3.2 复合营养剂常压常氧抗疲劳作用研究
    3.3 血清或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4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实验法
        4.2.3 数据统计法
5 实验结果
    5.1 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
        5.1.1 复合营养剂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5.1.2 复合营养剂对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5.1.3 复合营养剂对缺氧小鼠血清氧化抗氧化指标变化情况
        5.1.4 复合营养剂对小鼠脑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5.2 常压常氧负重游泳实验
        5.2.1 复合营养剂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5.2.2 复合营养剂对负重游泳小鼠血清中疲劳指标的影响
        5.2.3 复合营养剂对负重游泳小鼠肝脏、骨骼肌中氧化指标的影响
        5.2.4 复合营养剂对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6 讨论
    6.1 复合营养剂的抗缺氧作用
    6.2 复合营养剂提升缺氧小鼠脑组织ATP酶活力
    6.3 复合营养剂抗疲劳作用
    6.4 复合营养剂的抗氧化作用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的抗疲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疲劳的定义
    1.2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
        1.2.1 能量耗竭理论
        1.2.2 代谢产物堆积理论
        1.2.3 自由基理论
        1.2.4 其他产生机制
    1.3 运动疲劳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
        1.3.1 肠道微生物
        1.3.2 运动疲劳与肠道微生物
    1.4 抗疲劳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4.1 多糖类
        1.4.2 多酚和类黄酮
        1.4.3 益生菌
        1.4.4 肽和蛋白质
    1.5 生物转化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对高强度运动小鼠的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材料
        2.2.4 微生物转化工艺流程
        2.2.5 动物实验设计
        2.2.6 小鼠高强度运动方案
        2.2.7 生化指标分析
        2.2.8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2.9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FSF和FDB的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表征
        2.3.2 FSF和FDB对高强度运动小鼠体征指标的影响
        2.3.3 FSF和FDB对高强度运动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
        2.3.4 FSF和FDB对高强度运动小鼠疲劳相关指标的影响
        2.3.5 FSF和FDB对高强度运动小鼠抗氧化酶的影响
        2.3.6 FSF和FDB对高强度运动小鼠Nrf2/ARE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对高强度运动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和设备
        3.2.2 主要试剂
        3.2.3 回肠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2.4 高通量测序
        3.2.5 肠道内容物中有机酸水平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FSF和FDB对回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2 FSF和FDB对回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3.3.3 FSF和FDB对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3.3.4 FSF和FDB对小肠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
        3.3.5 高强度运动改变的小肠微生物与宿主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
        3.3.6 FSF和FDB对盲肠微生物多样和组成的影响
        3.3.7 高强度运动改变的盲肠微生物与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
        3.3.8 FSF和FDB对肠道内容物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对高强度运动小鼠宿主和肠道代谢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仪器和设备
        4.2.2 主要试剂
        4.2.3 NMR代谢物分析
        4.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尿液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
        4.3.2 小肠内容物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
        4.3.3 盲肠内容物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4.3.4 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马术耐力赛概述
        1.1.1 国际马术联合会(FEI)简述
        1.1.2 耐力赛(Endurance)简述
        1.1.3 国内外耐力赛展况
    1.2 耐力赛用马
        1.2.1 国外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2.2 国内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3 代谢组学应用
        1.3.1 代谢组学概述
        1.3.2 运动代谢组学的研究应用
        1.3.3 马运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4 马运动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一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2.1.3 试验地区概况
        2.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2.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2.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2.1.7 1H-NMR谱图采集
        2.1.8 数据处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蒙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2.2.2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2.2.3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2.2.4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2.3 讨论
        2.3.1 耐力负荷对蒙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2.3.2 蒙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2.3.3 蒙古马糖代谢的变化
        2.3.4 蒙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2.3.5 蒙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2.3.6 蒙古马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2.3.7 蒙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2.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二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3.1.3 试验地区概况
        3.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3.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3.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3.1.7 1H-NMR谱图采集
        3.1.8 数据处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3.2.2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3.2.3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3.2.4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3.3 讨论
        3.3.1 耐力负荷对杂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3.3.2 杂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3.3.3 杂交马糖代谢的变化
        3.3.4 杂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3.3.5 杂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3.3.6 杂交马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3.3.7 杂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3.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三 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的差异比较分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4.1.3 试验地区概况
        4.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4.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4.1.6 核磁检测样品处理
        4.1.7 1H-NMR谱图采集
        4.1.8 数据处理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蒙古马与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4.2.2 两组马耐力运动训练血浆和肌肉代谢核磁图谱比较
        4.2.3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的比较分析
        4.2.4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比较分析
    4.3 讨论
        4.3.1 耐力负荷对两组马心率及呼吸影响的比较
        4.3.2 两组马磷酸原系统代谢的比较
        4.3.3 两组马无氧供能系统代谢变化的比较
        4.3.4 两组马有氧供能系统代谢的比较
        4.3.5 两组马氨基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6 两组马嘌呤核苷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7 两组马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比较
        4.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四 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生物信息学及关联性分析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及分析
        5.1.2 分析用网站数据库
        5.1.3 分析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蒙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2 杂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3 差异代谢物间的关联性分析
    5.3 讨论
6 结论
7 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抗疲劳功能因子的评价与核桃功能饮料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现状
        1.1.1 疲劳与抗疲劳功能因子概述
        1.1.2 生物活性多肽概述
    1.2 核桃功能饮料研究现状
    1.3 抗疲劳性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核桃乳制备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核桃乳制备工艺流程
        2.3.2 操作要点
        2.3.3 核桃乳制备工艺配方优化试验
        2.3.4 核桃乳稳定剂复配试验
        2.3.5 组织稳定性的测定
        2.3.6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核桃乳制备单因素试验结果
        2.4.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2.4.3 稳定剂筛选单因素试验结果
        2.4.4 稳定剂复配的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及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及多种外源性功能因子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分离纯化
        3.3.3 HPLC法测定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氨基酸组成
        3.3.4 清除ABTS+·的能力
        3.3.5 清除DPPH·的能力
        3.3.6 清除·OH的能力
        3.3.7 还原力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分离纯化结果分析
        3.4.2 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3.4.3 不同分子量核桃多肽抗氧化性分析
        3.4.4 外源性功能因子抗氧化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桃多肽、核桃蛋白及大豆肽对小鼠抗疲劳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动物分组处理
        4.3.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测定
        4.3.3耐力实验
        4.3.4空场实验
        4.3.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4.3.6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
        4.4.2耐力实验
        4.4.3空场实验
        4.4.4 疲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4.4.5 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源性功能因子对小鼠抗疲劳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动物分组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
        5.4.2耐力实验
        5.4.3空场实验
        5.4.4 疲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牛磺酸、L-肉碱及核桃多肽复合抗疲劳核桃乳制备工艺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单因素试验
        6.3.2响应面实验
        6.3.3 统计学分析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抗疲劳因子复配比例的筛选
        6.4.2 单因素试验结果
        6.4.3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及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代谢组学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及穴位刺激调节的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决定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
        1.1.2 机能恢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保障
        1.1.3 穴位刺激:促进身体机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1.1.4 代谢组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新工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中长跑项目的供能特点
        2.1.1 中长跑的项目特征
        2.1.2 中长跑项目的供能特点
        2.1.3 小结
    2.2 代谢组学概述
        2.2.1 “代谢组学”概念
        2.2.2 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
        2.2.3 NMR代谢组学研究
        2.2.4 小结
    2.3 代谢组学应用于运动人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2.3.1 运动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2.3.2 代谢组学应用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2.3.3 小结
    2.4 代谢组学在穴位刺激领域的研究进展
        2.4.1 效应机制研究
        2.4.2 处方配伍的研究
        2.4.3 比较针刺研究
        2.4.4 小结
    2.5 穴位刺激与运动后人体机能恢复相关研究
        2.5.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产生的主要机制研究
        2.5.2 穴位刺激促进运动后人体机能恢复的研究
        2.5.3 小结
    参考文献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实验法
        3.3.1 实验对象
        3.3.2 实验方案
        3.3.3 饮食控制
        3.3.4 穴位刺激方案
        3.3.5 NMR代谢组学
    3.4 数理统计法
4 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
    4.1 结果
        4.1.1 本训练阶段负荷安排
        4.1.2 尿液中代谢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
        4.1.3 尿液中代谢物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4.1.4 运动员尿液中的差异化代谢物
        4.1.5 代谢物归属及所涉及的代谢通路
    4.2 分析与讨论
        4.2.1 本训练阶段负荷安排
        4.2.2 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
        4.2.3 尿液是研究中长跑代谢特征的有效体液
        4.2.4 代谢特征对中长跑训练的指导意义
    4.3 结论
5 穴位刺激对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调节及可能机制
    5.1 结果
        5.1.1 穴位刺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尿液多变量统计
        5.1.2 穴位刺激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尿液一维核磁共振氢谱
        5.1.3 穴位刺激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尿液的多变量统计
        5.1.4 代谢物归属及代谢途径分析
    5.2 分析与讨论
        5.2.1 穴位刺激对能量代谢和身体机能的影响
        5.2.2 穴位刺激对中长跑运动员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5.2.3 穴位刺激调节的靶向性与双向调节作用
    5.3 结论
全文总结
    总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主要学习经历及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7)补充虾青素对递增负荷致疲劳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特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虾青素概述
        2.1.1 虾青素与运动
        2.1.2 虾青素与炎症
        2.1.3 虾青素与抗皮肤老化
        2.1.4 虾青素与心血管疾病
        2.1.5 虾青素与糖尿病
        2.1.6 虾青素与免疫
        2.1.7 虾青素的安全性
        2.1.8 小结
    2.2 代谢组学
        2.2.1 代谢组学概述
        2.2.2 代谢组学与癌症
        2.2.3 代谢组学与心血管疾病
        2.2.4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
        2.2.5 代谢组学与药物开发
        2.2.6 代谢组学与运动
        2.2.7 小结
    2.3 运动疲劳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实验法
        3.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3.2.2 药物、试剂与仪器
        3.2.3 运动方案
        3.2.4 虾青素灌服方案
        3.2.5 样本收集、保存与处理
    3.3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的~1H-NMR代谢图谱的指认
    4.2 不同时期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差异物
        4.2.1 给药前后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差异物
        4.2.2 疲劳运动前后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差异物
        4.2.3 给药前后疲劳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差异物
        4.2.4 给药后疲劳大鼠恢复期肝脏小分子代谢差异物
5 讨论与分析
    5.1 给药前后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5.2 疲劳运动前后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5.3 M组与EMj组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5.4 补充虾青素对疲劳运动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分析
    5.5 吃药运动后12h恢复期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5.6 EM24组与EMj组大鼠肝脏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鉴定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
        1.2.2 TauT转基因大鼠DNA鉴定结果
        1.2.3 TauT转基因大鼠大脑组织Slc6a6 RT-PCR鉴定结果
        1.2.4 TauT转基因大鼠脑/心/肝TauT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1.2.5 TauT转基因大鼠大脑组织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结果
    1.3 讨论
        1.3.1 转基因动物简介
        1.3.2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3.3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大脑学习能力的影响
        1.3.4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钙离子稳态的影响
        1.3.5 TauT转基因大鼠研究现状
    1.4 小结
二、TauT转基因大鼠的繁育及一般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TauT转基因大鼠繁育结果
        2.2.2 TauT转基因大鼠的一般表观情况
        2.2.3 TauT转基因大鼠2-8月体重检测结果
        2.2.4 TauT转基因大鼠脏器比/脏脑比结果
        2.2.5 TauT转基因大鼠核磁共振检测结果
        2.2.6 TauT转基因大鼠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
    2.3 讨论
        2.3.1 SD大鼠简介
        2.3.2 TauT转基因大鼠对大鼠繁殖生育的影响
        2.3.3 TauT转基因大鼠对大鼠一般表观情况的影响
        2.3.4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体重的影响
        2.3.5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脏器比/脏脑比的影响
        2.3.6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血常规、血生化的影响
    2.4 小结
三、TauT转基因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
        3.2.2 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3.3 讨论
        3.3.1 线粒体概述
        3.3.2 牛磺酸对线粒体的影响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抗疲劳功能饮料配方用量及其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样品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3 材料与试剂
    1.4 仪器与设备
    1.5 试验剂量及分组
    1.6 方法
        1.6.1 负重游泳试验
        1.6.2 血清尿素测定试验
        1.6.3 血乳酸测定试验
        1.6.4 肝糖原测定试验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方饮料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2.2 配方饮料对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的影响
    2.3 配方饮料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
    2.4 配方饮料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3 结论

(10)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多肽的概述
        2.1.1 多肽的结构
        2.1.2 多肽的吸收部位
        2.1.3 多肽的生理功能
    2.2 氨基酸的概述
        2.2.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2.2 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2.2.3 20种氨基酸对人体的作用
    2.3 氨基酸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2.3.1 氨基酸与三羧酸循环
        2.3.2 氨基酸与线粒体呼吸链
        2.3.3 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
        2.3.4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疲劳
    2.4 驼血多肽的氨基酸组成与功效
    2.5 多肽与能量代谢
    2.6 多肽与自由基代谢
3 实验部分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补充驼血多肽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3.1 实验对象及适应性训练
        3.2 实验动物分组及驼血多肽补充方法
        3.3 力竭时间的测定
        3.4 动物取材
        3.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5.1 血清乳酸的测定
        3.5.2 丙二醛(MDA)的测定
        3.5.3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3.5.4 腓肠肌肌糖元的测定
        3.5.5 肝糖元的测定
        3.6 实验试剂及仪器
        3.6.1 试剂
        3.6.2 仪器
        3.7 数据统计
        3.8 实验结果
        3.8.1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3.8.2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运动力竭时间的影响
        3.8.3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乳酸含量的影响
        3.8.4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3.8.5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尿素氮的影响
        3.8.6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腓肠肌肌糖原的影响
        3.8.7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肝糖原的影响
        3.9 讨论
        3.9.1 补充不同剂量驼血多肽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3.9.2 驼血多肽对大鼠力竭时间的影响
        3.9.3 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乳酸含量的影响
        3.9.4 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3.9.5 驼血多肽对大鼠血清尿素氮的影响
        3.9.6 驼血多肽对大鼠腓肠肌肌糖原的影响
        3.9.7 驼血多肽对大鼠肝糖原的影响
        3.9.8 小结
    第二部分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3.1 实验对象及适应性训练
        3.2 动物分组及驼血多肽补充方法
        3.3 训练方案
        3.4 实验标本的制备及线粒体的提取
        3.4.1 动物的处死及取材
        3.4.2 腓肠肌线粒体的制备
        3.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5.1 血液指标的测定
        3.5.2 腓肠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限速酶活性的测定
        3.5.3 腓肠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的测定
        3.5.4 腓肠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
        3.6 实验试剂及仪器
        3.6.1 主要生化试剂及实验药品
        3.6.2 实验仪器
        3.7 数据处理
        3.8 实验结果
        3.8.1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3.8.2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3.8.3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限速酶活性的影响
        3.8.4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的影响
        3.8.5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57
        3.9 讨论
        3.9.1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3.9.2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3.9.3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线粒体三羧酸循环限速酶活性的影响
        3.9.4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的影响
        3.9.5 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9.6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牛磺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 刘和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2)
  • [2]复合营养剂抗缺氧、抗疲劳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 刘书亮.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3]益生菌转化大豆和鹿血的抗疲劳机制研究[D]. 崔竞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4]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D]. 魏睿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5]抗疲劳功能因子的评价与核桃功能饮料的开发[D]. 王嘉佳.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6]基于代谢组学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阶段的代谢特征及穴位刺激调节的可能机制[D]. 郭波.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1)
  • [7]补充虾青素对递增负荷致疲劳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特征影响的研究[D]. 阮英朝. 山西大学, 2019(01)
  • [8]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D]. 齐浩铭.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6)
  • [9]抗疲劳功能饮料配方用量及其功效研究[J]. 黎宁,张连富. 饮料工业, 2018(04)
  • [10]补充驼血多肽及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D]. 王艳.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牛磺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