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晁代强[1](2015)在《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原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采期,导致三相分离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垢下腐蚀现象,分离器本体腐蚀穿孔频发,大大降低了分离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目前,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原因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尚不系统全面。因此开展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为监测并控制分离器垢下腐蚀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分离器结垢部位和垢样XRD、SEM分析、实验室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和腐蚀特性试验、缓蚀阻垢剂优选评价试验和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试验,得到了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实施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油田正在使用的51台分离器后发现:在分离器内部构件直管段、变径处、转弯处以及分离器筒体的中下部容易集结成垢,发生垢下腐蚀。XRD分析显示垢样主要成分为CaCO3、SiO2和少量CaSO4、BaSO4、SrSO4,垢下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2O3、FeCO3、FeS等。(2)确定CO2电化学腐蚀、Cl-导致的点蚀和SRB细菌腐蚀是造成分离器垢下腐蚀的主要原因。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分离器工矿环境,研究了温度、CO2分压、Cl-含量、流速、SRB五个因素对垢下腐蚀速率的影响特性。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五个因素对分离器本体垢下腐蚀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SRB含量>CO2分压>Cl-浓度>工作介质温度>工作介质流速。(3)通过常压静态初选试验、高温高压动态评价试验、模拟分离器工况环境动态评价试验,从12种缓蚀阻垢剂中优选出了ZY-7、ZY-10两种缓蚀阻垢剂,投加浓度为200mg/L时缓蚀阻垢率均超过80%,可以应用于中原油田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现场;通过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试验,优选出Al-Zn-In三元铝合金作为分离器牺牲阳极保护材料,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其平均保护度达到94.76%,现场试验结果达到防腐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油田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措施实施方案。
李永权[2](2013)在《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达30.7亿吨以上。该地区的油藏普遍属于低渗透油藏,油层原始压力大于原油饱和压力,原始溶解油气比为20~120m3/t;生产油气比60~100m3/t,如果仅按照60m3/t生产油气比进行计算,按年产2400万吨原油计,则每年可产伴生气约14.4×108m3。目前长庆油田对伴生气的利用仅局限于轻烃回收装置,对其研究不多。然而石油伴生气同石油或天然气一样,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也不可再生的优质资源,如果就这样白白排放到大气或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不但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研究伴生气资源综合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伴生气现场测试、伴生气的组分、储量和分布规律及其综合利用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了长庆油田目前伴生气油气性质和开采特征。以西峰油田为例,在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伴生气产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编制程序。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橇装轻烃回收和燃气发电两项工艺,并对其效益做了初步分析,认为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施推广价值。
李德选[3](2011)在《小断块油田地面集输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断块油田属于低产零散油藏区块,具有产能低、油气比小、稳产期短等特点。根据小断块油田的地理位置和具体特点,可分为扩边区块、边远区块和孤立区块3种类型;不同的区块应采用适合不同开发条件的地面工艺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适应于小断块油田不同区块的单管串联集输、多相混输泵集输、多井拉油集输工艺和多功能集液装置、小型撬装化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对于地面集输系统降本增效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同类型小断块油田地面建设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连波[4](2008)在《20CrMo抽油杆腐蚀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抽油杆的服役环境越来越恶劣,抽油杆的断裂事故不断发生。失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腐蚀疲劳破坏。抽油杆腐蚀疲劳实验的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所以目前对抽油杆失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疲劳寿命上,对腐蚀研究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用厂家提供的抽油杆作为基材,在疲劳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电化学实验和静态挂片腐蚀实验,研究腐蚀速率、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本文首先根据疲劳实验机和抽油杆的配合要求,自行设计了一套抽油杆疲劳实验专用夹具。根据疲劳实验结果从厂家提供的五种抽油杆中选出抗疲劳性能最好的在3.5%的NaCl溶液中,不同的温度和pH值下,分别做饱和二氧化碳腐蚀及溶解氧腐蚀的电化学实验和静态挂片实验。通过电化学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及不同腐蚀液等条件下的自腐蚀电位Ecorr-t曲线和Tafel曲线。结果表明在开放体系的腐蚀液中,抽油杆的自腐蚀电位会随温度的升高或pH值减小而负移,腐蚀倾向增大。在二氧化碳溶液中,自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到70℃时出现极大值。温度再升高,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下降。在溶解氧的溶液中,自腐蚀电流以及腐蚀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或pH值减小而增大。通过静态挂片腐蚀实验,利用失重法测量了各种条件下的腐蚀速率,观察了不同腐蚀液下挂片的腐蚀形貌,分析了腐蚀产物。二氧化碳腐蚀形貌为孔蚀,腐蚀产物为FeCO3和FeO(OH),而溶解氧的腐蚀呈现溃疡状的腐蚀特征,腐蚀产物为Fe3O4和FeO(OH)。为进行对比实验,也进行了带有钨合金镀层的抽油杆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带有钨合金镀层的抽油杆在两种腐蚀液中都不会发生腐蚀,这说明镀层保护可有效提高抽油杆的抗腐蚀性能。
李仁科[5](2005)在《提高轻烃回收率工艺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从天然气的作用及其良好发展前景出发,说明轻烃回收的目的和意义,进而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仍是以冷凝分离法为主,重在节能降耗、提高轻烃回收率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最终达到提高轻烃回收装置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次,经过对BWRS状态方程与参数计算,汽-液平衡过程计算和轻烃回收工艺单元计算的理论与数学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及其算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轻烃回收参数及工艺计算程序》软件,该程序可在Windows98、Windows2000和WinXP平台下安装运行。程序共由9个功能部分组成,可计算由18种组分混合而成的天然气。程序的人机界面友好,用户可通过程序界面输入计算所需的数据,运行程序后,直接输出计算结果到界面上。同时为便于用户理解工艺过程,其中一部分工艺单元和流程计算,还设计有流程示意图。该软件经工程实例计算考核证明,其运行可靠、计算结果准确,能够满足用低温分离法进行轻烃回收工艺选择时计算的需要。 然后,根据我国天然气分布和组成的特点,利用《轻烃回收参数及工艺计算程序》分别对我国四种典型天然气和我国主要油气田天然气的轻烃液化率进行计算,并利用程序绘制了相应的轻烃液化率与温度、压力关系曲线图。通过对液化率计算结果和其曲线图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天然气随组成、温度和压力变化时,轻烃液化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轻烃液化率的方法和正确选择轻烃回收工艺的方法与原则。同时根据我国主要油气田天然气轻烃液化率变化规律,为我国油田伴生气、凝析气田气和气田气的轻烃回收工艺制定了合理的工艺选择方案。 最后,本文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指出研究成果的同时,还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与思路。
马晓芳,朱康玲[6](2001)在《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宝浪油田属中小型低孔、低渗透特珠轻质油藏类型油田,针时其特点及所处区域环境现状,配套采用了油气全密闭集输,确定了以中压浅冷(丙烷制冷方式)的轻烃回收工艺;干气用于燃气发电、生产用燃气锅炉及生活用气等。该工艺实现了油气全密闭集输处理,保证了油气损耗率不大于0.3%,综合利用方案满足了高效开发西部地区油田的生产需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易成高,潘玉琦,李迎伟[7](1999)在《宝浪油田地面工艺配套技术》文中指出宝浪油田属低孔低渗透特殊轻质油藏类型油田。该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单管不加热集输,一段热化学脱水净化处理技术和正压闪蒸方式的原油稳定工艺,保证油气损耗率≤0.3%。确立了以建一套 20×104m3/d的轻烃回收装置和一座规划规模为20MW的燃气发电站为主的天然气综合利用方案。另外,针对宝浪油田特殊的区域、环境特点等,采用了密闭除油二级过滤技术的污水处理流程和污泥次处理流程以及单管多井配水的注水工艺,实现了污水处理率、利用率、污泥处理率均为100%。采取了切合实际的配套工艺技术和相关的设计措施。生产运行表明,各项参数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生产需要。
二、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垢下腐蚀的概念 |
1.2.2 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现状 |
1.2.3 垢下腐蚀防护措施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2 分离器结垢调查及结垢分析 |
2.1 分离器简介 |
2.1.1 分离器工作原理 |
2.1.2 分离器结构 |
2.2 分离器结垢调查 |
2.3 分离器结垢分析 |
2.3.1 分离器垢样 XRD 分析 |
2.3.2 分离器垢样 SEM 分析 |
2.3.3 分离器常见垢物类型及影响因素 |
2.3.4 分离器无机盐垢结垢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分离器垢下腐蚀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性试验 |
3.1 分离器工作介质水质全分析 |
3.1.1 试验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1.3 分析结果 |
3.2 分离器垢下腐蚀影响因素特性试验 |
3.2.1 试验材料与制备 |
3.2.2 试验装置 |
3.2.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3.2.4 温度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5 CO_2分压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6 流速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7 氯离子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2.8 SRB 对垢下腐蚀的影响特性 |
3.3 正交试验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3.3.2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措施 |
4.1 缓蚀阻垢剂优选评价 |
4.1.1 缓蚀阻垢剂配方静态初选 |
4.1.2 缓蚀阻垢剂高温高压动态评价 |
4.1.3 模拟分离器工矿环境动态评价 |
4.2 牺牲阳极保护 |
4.2.1 阳极材料选择 |
4.2.2 牺牲阳极材料优选评价 |
4.3 防腐措施现场试验 |
4.3.1 缓蚀阻垢剂现场应用试验 |
4.3.2 牺牲阳极现场应用试验 |
4.4 分离器垢下腐蚀防护实施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分离器工作介质水样分析表 |
附录B:正交试验数据结果 |
附录C:缓蚀阻垢剂静态评价试验结果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2)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 |
1.3.2 边远离散井回收与利用工艺技术 |
1.4 本文的构思和主要工作任务 |
第二章 伴生气现场测试及储量状况 |
2.1 伴生气现场测试 |
2.1.1 测试与取样工具 |
2.1.2 测试工作量 |
2.1.3 选井原则 |
2.1.4 测试、取样原则及结果 |
2.2 分油田伴生气储量现状 |
2.2.1 安塞长 6 |
2.2.2 西峰长 8 |
2.2.3 靖安长 6 |
2.2.4 绥靖长 6、长 4+5 |
2.2.5 姬塬长 4+5 |
2.2.6 白豹长 6 |
2.3 小结 |
第三章 套管气测试数据的处理 |
3.1 油套气分离计算公式 |
3.2 处理步骤与程序 |
3.3 生产气油比处理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伴生气生产特征分析 |
4.1 油气性质 |
4.1.1 脱气特征 |
4.1.2 伴生气组分 |
4.2 开采特征 |
4.2.1 井底脱气严重,生产气油比一般是原始气油比的 1~3.5 倍 |
4.2.2 高压井生产气油比普遍比低压井低 |
4.2.3 套气产量比重大 |
4.2.4 含水超过 70%以后,产气量少或不产气 |
4.2.5 气产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
4.2.6 研究阶段的划分 |
4.3 小结 |
第五章 伴生气采收率分析 |
5.1 物质平衡方程通式 |
5.2 弹性采收率 |
5.3 溶解气驱采收率 |
5.4 伴生气采收率评估 |
5.5 小结 |
第六章 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研究 |
6.1 低含水阶段 |
6.1.1 气油比变化与地层压力水平的关系 |
6.1.2 生产气油比与井底流压的变化关系 |
6.2 中含水期 |
6.2.1 生产气油比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
6.3 小结 |
第七章 伴生气产量预测方法 |
7.1 低含水阶段产气量预测 |
7.1.1 向井流方程 |
7.1.2 瞬时气油比方程 |
7.2 中含水期阶段产气量预测 |
7.2.1 油气水两三相向井流动态方程(IPR 方程) |
7.2.2 生产气油比的校正公式 |
7.2.3 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 |
7.2.4 预测方法 |
7.3 西峰油田伴生气产量动态预测 |
7.3.1 低含水期动态预测 |
7.3.2 中含水期动态预测 |
7.4 小结 |
第八章 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 |
8.1 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 |
8.2 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 |
8.2.1 国内情况 |
8.2.2 国外情况 |
8.3 边远离散井回收与利用工艺技术 |
8.3.1 国内情况 |
8.3.2 国外情况 |
8.4 小结 |
第九章 适应性分析及建议 |
9.1 华北油田经验 |
9.1.1 定压放气阀回收工艺 |
9.1.2 高效三相分离工艺 |
9.1.3 大罐抽气装置工艺 |
9.1.4 安装瓦斯发动机工艺 |
9.2 适应性分析及建议 |
9.2.1 橇装轻烃回收工艺的特点: |
9.2.2 燃气发电工艺特点 |
9.3 经济效益分析 |
9.3.1 撬装轻烃回收工艺 |
9.3.2 燃气发电工艺的经济效益分析: |
9.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4)20CrMo抽油杆腐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抽油杆的重要性 |
1.2 抽油杆的腐蚀疲劳 |
1.3 抽油杆的腐蚀形式 |
1.3.1 二氧化碳腐蚀 |
1.3.2 溶解氧腐蚀 |
1.3.3 硫化氢腐蚀 |
1.3.4 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 |
1.4 抽油杆腐蚀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抽油杆耐蚀性实验及疲劳实验 |
2.1 引言 |
2.2 抽油杆疲劳试验夹具设计 |
2.3 抽油杆耐蚀性与疲劳性能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设备 |
3.4 实验步骤 |
3.4.1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实验 |
3.4.2 静态挂片腐蚀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腐蚀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电化学实验 |
4.1.1 引言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4.2 静态挂片实验 |
4.2.1 实验原理 |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提高轻烃回收率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气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
1.2 天然气轻烃回收的目的 |
1.3 提高轻烃回收率工艺参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轻烃回收工艺 |
1.4.1 吸附法 |
1.4.2 油吸收法 |
1.4.3 冷凝分离法 |
1.4.3.1 外加冷源制冷法 |
1.4.3.2 直接膨胀制冷法 |
1.4.3.3 混合制冷法 |
1.5 轻烃回收工艺方法进展 |
1.5.1 国内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1.5.2 国外轻烃回收工艺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1.5.2.1 油吸收法工艺的发展 |
1.5.2.2 膨胀机制冷法工艺的发展 |
1.5.2.2.1 气体过冷工艺(GSP)和液体过冷工艺(LSP) |
1.5.2.2.2 直接换热(DHX)工艺 |
1.5.2.2.3 涡流管技术的应用 |
1.5.2.3 冷剂制冷法工艺的发展 |
1.5.2.3.1 冷剂制冷工艺的改进 |
1.5.2.3.2 混合冷剂的研究与开发 |
1.5.3 国内外轻烃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4 国内外轻烃回收工艺差距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轻烃回收工艺计算 |
2.1 BWRS状态方程与参数计算 |
2.1.1 BWRS状态方程 |
2.1.2 参数计算 |
2.1.2.1 BWRS状态方程密度根的求解 |
2.1.2.2 天然气中i组分的逸度计算 |
2.1.2.3 天然气压缩系数Z的计算 |
2.1.2.4 天然气的焓值计算 |
2.1.2.5 天然气的熵值计算 |
2.1.2.6 天然气的比热容和比热比计算 |
2.1.2.7 焦耳-汤姆逊系数计算 |
2.2 平衡过程计算 |
2.2.1 部分汽化与冷凝计算 |
2.2.2 泡点计算 |
2.2.3 露点计算 |
2.3 轻烃回收工艺单元的计算 |
2.3.1 原料气分离单元工艺计算 |
2.3.2 原料气增压单元工艺计算 |
2.3.3 原料气干燥单元工艺计算 |
2.3.4 天然气冷凝单元的工艺计算 |
2.3.4.1 外加冷源制冷法工艺计算 |
2.3.4.2 节流制冷工艺计算 |
2.3.4.3 膨胀制冷工艺计算 |
2.3.5 精馏塔工艺计算 |
2.3.6 换热单元工艺计算 |
第三章 程序的开发与功能 |
3.1 程序的开发 |
3.2 程序的功能 |
3.2.1 气体计算 |
3.2.2 液体计算 |
3.2.3 闪蒸计算 |
3.2.3.1 等温闪蒸计算 |
3.2.3.2 绝热闪蒸计算 |
3.2.4 温度计算 |
3.2.4.1 泡点计算 |
3.2.4.2 露点计算 |
3.2.5 压降计算 |
3.2.6 膨胀计算 |
3.2.6.1 膨胀机等熵膨胀计算 |
3.2.6.2 节流阀等焓膨胀计算 |
3.2.7 绘制轻烃液化率曲线图 |
3.2.8 精馏塔计算 |
3.2.9 轻烃回收工艺摸拟计算 |
第四章 轻烃回收工艺参数与工艺选择研究 |
4.1 轻烃回收工艺参数研究 |
4.1.1 影响轻烃回收工艺的因素 |
4.1.2 天然气的分类、组成和特点 |
4.1.2.1 天然气的分类 |
4.1.2.2 天然气的组成和特点 |
4.1.3 天然气轻烃液化规律分析与研究 |
4.1.3.1 原料气的选取 |
4.1.3.2 天然气轻烃液化率计算结果与图表 |
4.1.3.3 天然气轻烃液化规律分析研究 |
4.1.4 不同气源天然气轻烃液化规律研究 |
4.1.4.1 油田伴生气轻烃液化规律研究 |
4.1.4.2 气田气轻烃液化规律研究 |
4.1.4.3 凝析气田气轻烃液化规律研究 |
4.1.5 液化率的影响因素 |
4.1.6 提高轻烃回收率的方法 |
4.1.6.1 优化操作条件,提高液化率 |
4.1.6.2 利用先进的轻烃回收工艺新技术 |
4.1.6.3 利用高精度仪表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
4.2 轻烃回收工艺选择 |
4.2.1 选择轻烃回收工艺方法的一般原则 |
4.2.2 我国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方法的研究 |
4.2.2.1 油田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2.2.2 气田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2.2.3 凝析气田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2.2.4 原油稳定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2.2.5 高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2.2.6 高含硫化氢的天然气轻烃回收工艺选择的研究 |
4.3 轻烃回收工程实例计算 |
4.3.1 已知条件 |
4.3.2 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
4.3.2.1 计算C_2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的液化率 |
4.3.2.2 绘制液化率与温度压力关系曲线图 |
4.3.2.3 初选压力与温度 |
4.3.3 轻烃回收工艺计算 |
4.3.3.1 冷凝分离器计算 |
4.3.3.2 膨胀机计算 |
4.3.3.3 分馏塔计算 |
4.3.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原油田三相分离器垢下腐蚀行为及防护措施研究[D]. 晁代强. 重庆科技学院, 2015(07)
- [2]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 李永权.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5)
- [3]小断块油田地面集输配套工艺技术研究[J]. 李德选. 科技传播, 2011(21)
- [4]20CrMo抽油杆腐蚀机理研究[D]. 李连波.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5]提高轻烃回收率工艺参数研究[D]. 李仁科. 西南石油学院, 2005(04)
- [6]宝浪油田伴生气的综合利用[J]. 马晓芳,朱康玲. 河南化工, 2001(12)
- [7]宝浪油田地面工艺配套技术[J]. 易成高,潘玉琦,李迎伟.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