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1](2021)在《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及物理教材批判性思维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发展,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将批判性思维视为未来社会的核心技能和必备能力。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批判性思维写入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需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根据据费希纳双维结构理论模型(思维倾向+思维要素),调查研究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梳理分析高中教材中批判性思维要素呈现情况。研究可以为后续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学生和教材方面的第一手材料。本研究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适合高中物理学科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模型,厘清了批判性思维的几个关系,阐述了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等。第二部分:选取沿海地区(山东平度)和内陆地区(四川江油、云南大姚)三所学校的高一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的现状,并针对几个不同情况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三部分:对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栏目所呈现的批判性思维要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了高中物理教材栏目中批判性思维要素的体现与应用,并且借助spss24.0统计工具进行差异性研究;针对教材文本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研究结果:(1)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水平普遍不高。(2)教材内容梳理及分析表明,批判性思维要素呈现也极为不均衡;六个批判性思维要素中评估和自我调整两个要素尤其缺乏,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此,需我国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吴斌[2](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王旭[3](2020)在《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实践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探索物理知识、寻求物理规律的兴趣。新时期,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很多高校也陆续发布了强基计划,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培养好学生答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作为新时代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多尝试利用自制教具改进物理实验,并尽可能在物理课堂上多做演示实验,多让学生参与到物理规律探究的全过程中。本篇论文是对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首先笔者根据自己这六年的教学经历和新时期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然后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是比较重视自制教具,但是仅仅停留在开展相关的自制教具比赛等活动,而国外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尤其是热衷于制作自制教具。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调查我校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并分析相关数据,同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总结了自制教具初中物理教学的六大促进作用,以此来说明教师开展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能够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了让读者或刚入职的同行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笔者又结合自身的经历介绍了教具制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如自制教具的基本要求、自制教具的设计要求、自制教具的选材来源、自制教具的基本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分析了自制教具的现状一原因。最后笔者通过例举自己曾经自制过的一些教具,如声音振动演示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演示仪、小孔成像演示仪、水火箭等给读者自制教具提供一些思路,一些思想,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让读者也能够自己动手开展自制教具。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根据学情结合教师课堂实际情况,自制教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工作的热爱。笔者希望通过此文,给一些对自制教具感兴趣的同行一些启迪,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让自制教具出现在物理课堂成为一种常态。
牛金慧[4](2020)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4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本运用教育学原理讲述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的书,在21世纪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社会各层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快乐教育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而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情感因素,所以情感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在中学物理课堂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如何呢?如何更好地利用情感因素,使物理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呢?这就是本论文致力于研究的内容。本研究从中学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环节——课堂教学入手,对情感教育内涵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首先,本论文以情感这一概念为起点,探究了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进行整理总结,并对研究方法、思路和可能创新点作了简单说明。其次,通过文献法,对情感教育实施的意义作了总结;并通过问卷、访谈、课堂实录等方法进行调查,较为客观地找出了目前本校物理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并分析了制约情感教育发展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对成绩的过分关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学校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制约;学生原生家庭的影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消极信息对学生和老师的冲击。最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关于情感因素、关于对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关于对教师成长的研究等内容对情感教学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杨再花[5](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注重学业能力的提升的观念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要求学生向“全面发展型”“合作型”学生转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学生转型的步伐,许多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组织形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自从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各种优质课上更是屡见不鲜,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普遍描述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等。为了了解C市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状况,本文以办学水平不同的三类共六所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通过一年的实习,及与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多次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太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尚不具备合作学习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建议。首先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等。另外,学生也应加强合作学习基础能力的锻炼,如学生应注重养成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学生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等。
姜学伟[6](2020)在《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鉴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良好高中物理成绩却一落千丈;初中对学习物理有着浓厚的情感,高中却出现了厌学甚至是讨厌物理;初中想要更加深入学习物理,高中却因为避免接触物理而选择文科等等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尽力去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引导帮助学生从初中阶段更好的过渡到高中阶段,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不仅仅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还会为我国储备更加优秀的创新型物理人才以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涵盖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以及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分析。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对教学衔接进行概念界定。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四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喜好、教师的教学过程这四方面来了解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真实情况。第四部分为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可以将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归纳为?高中难度大要求高?高中课程进度快学生不适应?高一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欠缺(4)高一学生学习方法没有及时改变(5)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五大方面。第五部分为对策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建议?课堂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的增加?放慢课程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消化知识?做好物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4)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5)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第六部分为教学案例:基于上述的研究原因和对策,设计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案例。
钟晓霞[7](2020)在《为成功智力而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道德与法治》课对增强学生道德法治意识,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习得,这种教学对帮助学生获得道德知识,增进对道德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力无疑是好处的。然而,这种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道德知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却并无多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斯腾伯格的界定,所谓“成功智力”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平衡使用分析、创造与实践能力,来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然而,现实中的教学却倾向于不断强化和鼓励学生的分析能力,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弊端,斯腾伯格号召教师“为成功智力而教”。笔者以为,斯腾伯格提出的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道德本质上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并学会将课本中的道德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加以应用,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建构新的道德知识,而这正是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所倡导的。论文采用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思路,试图回答两个核心问题:将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应用于初中道法课教学的必要性何在?如何有效地将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应用于初中道法课教学?针对第一个问题,论文第二章简要陈述和介绍了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蕴;第三章从生活德育理论与初中道法课的关联、初中道法课课标分析、初中道法课新教师教学视频分析、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访谈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将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应用于初中道法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将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应用于初中道法课教学改革,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前者意指,作为初中道法课理论基础的生活德育理论,与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具有高度的兼容性与一致性。后者意指,不论是针对初中道法课课标和新教师教学视频的分析,还是针对专家学者或一线教师的采访,均表明目前初中道法课教材或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存在明显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分析性学习机会较多,实践性学习机会次之,创造性学习机会最为稀缺。这意味着,现有的初中道法课教学对偏重分析思维的学生最为有利,对偏重实践思维或创造思维的学生较为不利。如何克服和纠正上述倾向,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论文第四章明确提出了“为成功智力而教”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重点阐述了“长善救失”的教学思路,即道法课教学既要为学生提供与其优势智力或思维风格相匹配的学习机会,也要通过人际交往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基于上述理念与思路,论文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过程设计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探讨了如何将成功智力理论融入初中道法课教学设计的路径与方略。接下来,论文第五章选取本市某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作为教学改革试验的对象,在现有《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指导,设计并实施了为期四课时的教学改革试验,以期检验第四章有关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否可行。实证研究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大量“为成功智力而教”的学习机会,但这种机会的把握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成功智力理论的要旨与精义,在尊重《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性质与特点的前提下,去寻求二者有机的结合点。其次,根据成功智力理论的理念与基本原理,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某些主题单元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产生了两方面的实践效果:一是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生活本质,从而增强道德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二是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包括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上述两点均可以从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提交的随堂反馈表得到印证。
王晶莹,宋倩茹,高守宝[8](2020)在《我国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文中认为为建构我国百年中学物理学科能力,本文对31份课程标准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文本分析。第一阶段对目标文本开展高频词共现和特征词权重分析,结合分学段三维权重计量,阐明百年来物理课程四个发展阶段的内在演进与学科能力变革特征。第二阶段对目标文本实施主题分析、评估分析和建构分析的质性文本研究,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认识论、创造性思维五个维度建构百年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研究发现,百年课程发展史彰显物理学科能力的变革,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始终处于首要地位,问题解决能力日益凸显多元与协作,认识论能力由外而内地走向平衡与多元。研究审思了我国中学物理学科能力从单一分离到多元融合、学生主体性与学科实践性的发展并重、体现可持续发展观、不同历史时期价值取向迥异的四大特征,并提出了物理课程标准需要循证地体现学科能力的不同层次和跨学科性,关切静态知识、动态学科实践到情商养成的多元路径,显化可持续发展观,促进初高中物理学科能力的接续贯通,以及优化人的价值观等五方面的建议。
潘建平[9](2020)在《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内外因的关系来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外在因素,其通过智力这一内在因素的作用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何静[10](2019)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新课改倡导教学中要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研究教师的教学特质与学生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初中物理学科为背景,研究了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学生参与现状和不同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总结出初中物理教师存在民主宽松型、严肃务实型、渊博智能型和热情技巧型四种教学风格。通过自编的《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了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其中行为参与最高,认知参与次之,情感参与最低。(2)三个维度整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单个成分分析发现,只有成功感存在性别差异。(3)学生参与度与学生学习成绩显着相关。(4)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有影响,而对学生的认知参与影响不明显。在学生的行为参与中,学生的听讲情况与互动情况受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听讲情况中,教师的热情会促进学生的听讲,教师过于宽松会降低学生听讲水平;互动情况中,教师的积极情绪能提高学生互动水平,而课堂气氛严肃、语言平淡的教师会降低学生互动参与水平。在学生的情感参与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均有影响。乐趣感中,民主、教学形式多样、善于运用幽默技巧的教师,学生的乐趣感会更高;成功感中,教师具有一定竞争意识、注重技巧与策略指导能提高学生成功感;焦虑感中,教师忽略学习技巧的指导、对学生缺少鼓励会导致学生焦虑感较高;厌倦感中,教师教学幽默风趣、注重与实际联系能降低学生厌倦感。教师教学过于严肃、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拖堂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情感的参与水平相对较低,消极情绪偏高。这些研究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及物理教材批判性思维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国际教育改革运动的倡导 |
二、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育现实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研究法 |
四、教育测量与统计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框架图 |
第二章 相关基本问题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二、物理科学思维 |
三、批判性思维 |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三节 几个关系的厘清 |
一、批判性思维与智力因素 |
二、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 |
三、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 |
四、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思维 |
五、批判性思维与物理思维 |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
一、寻求本质的功能 |
二、历练思维的功能 |
三、创新创造的功能 |
四、解决问题的功能 |
五、独立思维的功能 |
第三章 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抽样调查的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及方法 |
一、研究的工具 |
二、评分标准及数据处理 |
第四节 调查数据及分析 |
一、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数据差异分析 |
二、高一学生不同性别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对比 |
三、三省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均值对比 |
四、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分值段对比 |
第五节 影响我国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中批判性思维要素的梳理分析 |
第一节 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情况 |
第二节 教材必修系列的批判性思维要素划分标准 |
第三节 必修系列各个栏目的批判性思维要素梳理分析 |
一、“问题”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二、“实验”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三、“演示”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四、“思考与讨论”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五、“做一做”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六、“科学方法”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七、“拓展学习”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八、“STSE”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九、“科学漫步”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十、“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十一、“复习与提高”栏目中的批判性思维要素 |
第四节 必修系列11 个栏目的批判性思维要素汇总分析 |
一、11 个栏目的批判性思维要素分布汇总 |
二、栏目汇总的差异性分析 |
三、栏目汇总的多维度比较研究 |
第五节 对我国人教版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思考与建议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3)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实践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
2.5 研究问题的方法 |
3.自制教具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
3.1 自制教具能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3.2 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物理的兴趣 |
3.3 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3.4 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3.5 自制教具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
3.6 自制教具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演示实验仪器的不足 |
4.教具制作的几个基本问题 |
4.1 自制教具的现状 |
4.2 原因分析 |
4.3 自制教具的基本要求 |
4.4 自制教具的设计 |
4.5 自制教具的选材来源 |
4.6 制作自制教具的方法 |
4.7 自制教具的具体步骤 |
5.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案例 |
5.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演示仪器 |
5.2 小孔成像演示仪 |
5.3 水火箭的设计制作 |
5.4 布朗运动自制教具 |
5.5 静摩擦力演示仪 |
5.6 演示电源在电路中的功能自制教具 |
5.7 利用手机软件自制教具 |
6.自制教具融入课堂教学的案例 |
6.1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 |
7.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由 |
1.研究缘起 |
2.问题提出 |
(二)物理情感教学的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我国关于情感教育、情感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
2.国内外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几种教育模式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情感与物理情感 |
2.情感教育 |
(五)研究方法、思路与可能的创新点 |
⒈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与可能创新点 |
一、物理情感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
(一)物理情感教学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
(二)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三)物理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四)物理情感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助力作用,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
(五)物理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
1.中学生生理发展明显 |
2.心理成长的滞后 |
二、情感教学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 |
(一)教师方面:传统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关注 |
1.“铁一般的课堂纪律是效率的保证” |
2.“讲授法依然是保证课堂效率的惯用手段” |
3.“课程知识是神圣的、不容置疑的” |
(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制约 |
1.班级授课制的产生背景 |
2.班级授课制下的我校班级情况 |
(三)传统评价机制中的不合理之处 |
1.传统教育评价机制的目标导向作用压倒一切 |
2.考试是传统评价机制的主要依据 |
3.传统评价机制下,老师们为追求分数的“不择手段” |
(四)学生原生家庭的消极影响不容易被克服 |
(五)网络上极端的师生冲突案例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
三、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
(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在教学中要有情感的共鸣 |
(三)发现物理学科本身的美,将物理学史融入情感教学的课堂 |
(四)教会学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
1.了解并清楚学生的需要,以期满足学生的需要 |
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待学生的需求 |
3.情感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
(五)发挥物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
(六)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进,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
(七)将情感因素纳入学生评价机制,与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 |
(八)其它方式并用,在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中反哺物理课堂 |
1.充分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以期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 |
2.利用情景陶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3.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自我效能感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致谢 |
(5)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及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方案 |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
一、问题的明确 |
二、考察对象及调查对象的选定 |
三、研究方法的具体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
一、访谈的实施 |
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
一、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 |
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困境的原因 |
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要义认识模糊 |
二、学校尚未形成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
三、学生已形成的综合素质较难适应“合作学习” |
第四章 化解小组合作学习困境之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 |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 |
一、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 |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 |
第三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 |
一、培养学生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 |
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教学衔接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衔接概念界定 |
2.1.2 教学衔接概念界定 |
2.2 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衔接概念界定 |
2.2.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
2.2.2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
2.2.3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区别 |
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4 元认知理论 |
2.5 多元智能理论 |
2.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问卷调查 |
3.1 乌鲁木齐市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时间 |
3.1.4 问卷设计 |
3.1.5 问卷回收 |
3.1.6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师访谈 |
4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高中物理难度大、要求高 |
4.2 高中课程进度较快学生很难适应 |
4.3 高一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欠缺 |
4.4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时改变 |
4.5 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
5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对策研究 |
5.1 课堂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的增加 |
5.2 放慢课程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消化知识 |
5.3 做好物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
5.3.1 物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
5.3.2 物理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
5.4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
5.4.1 课前预科、课后复习 |
5.4.2 培养正确的听课习惯 |
5.4.3 合理利用错题本 |
5.4.4 独立思考与网络工具相结合 |
5.4.5 规范做题格式与文字书写 |
5.4.6 养成记忆公式的好习惯 |
5.5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 |
5.5.1 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
5.5.2 不忘初心、重视实验教学 |
5.5.3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
5.5.4 课堂中加入物理学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6 改善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教学案例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为成功智力而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的假设、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假设 |
(二)研究的思路 |
(三)研究的方法 |
三、相关研究述评 |
(一)成功智力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二)成功智力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三)成功智力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成功智力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
一、成功智力的提出 |
二、成功智力的内涵及构成 |
三、成功智力相对于传统智力的特征 |
(一)综合性 |
(二)相对独立性 |
(三)可塑性 |
(四)情境性 |
四、成功智力理论的教育意蕴 |
(一)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 |
(二)改革的方向:为成功智力而教 |
第三章 从成功智力理论看初中《道德与法治》 |
一、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来看 |
(一)作为道法课理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 |
(二)生活德育论与成功智力的契合 |
二、从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分析来看 |
(一)课标中的“课程目标” |
(二)课标中的“课程内容” |
(三)课标中的“活动建议” |
(四)课标的总体倾向 |
三、从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视频的分析来看 |
(一)教学视频来源及内容 |
(二)教学过程及评析 |
(三)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 |
四、从对专家学者或一线教师的调查访谈来看 |
(一)受访者对成功智力理论的了解与认可程度 |
(二)受访者对道法课运用成功智力机会的判断 |
(三)受访者对道法课运用成功智力困难的判断 |
第四章 为成功智力而教的教学设计 |
一、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
(一)设计理念 |
(二)设计思路 |
二、设计的前期准备 |
(一)课标解读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三、成功智力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路径 |
(一)教学目标的融入 |
(二)教学内容的融入 |
(三)教学过程的融入 |
(四)教学评价的融入 |
第五章 为成功智力而教的实践探索 |
一、前期调研及相关准备 |
(一)试验教学单元研读与分析 |
(二)试验班学情分析与诊断 |
二、教案的设计、实施与反思 |
(一)第一课时的情况 |
(二)第二课时的情况 |
(三)第三课时的情况 |
(四)第四课时的情况 |
研究总结:主要结论与发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父母和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教学实录 |
附件2 为成功智力而教的现状调研访谈提纲 |
附件3 成功智力偏向调查问卷 |
附件4 学生课后简易反馈调查表 |
附件5 初中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验单元 |
致谢 |
(8)我国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 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背景和对象 |
(二) 物理学科能力研究和分类框架 |
(三) 研究过程 |
二、 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
(一) 百年课程发展史彰显物理学科能力的变革 |
(二)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始终处于首要地位 |
(三) 问题解决能力日益凸显多元与协作 |
(四) 认识论由外而内地走向平衡与多元 |
三、 百年中学物理学科能力建构的审思 |
(一) 物理学科能力从单一分离到多元融合 |
(二) 学生主体性与学科实践性的发展并重 |
(三) 物理学科能力反映了可持续发展观 |
(四) 不同历史时期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迥异 |
(五) 我国物理学科能力的研究展望 |
(9)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一)创新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兴趣 |
(三)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四)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兴趣 |
(五)用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兴趣 |
二、寓情感于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
(10)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关于教学风格和学生参与的文献综述 |
2.1 教师教学风格 |
2.2 学生参与 |
第三章 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 |
3.1 目的 |
3.2 方法 |
3.3 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问卷的编制 |
4.1 初步问卷的编制 |
4.2 问卷的试测和再修改 |
4.3 正式问卷的结构 |
第五章 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 |
5.1 目的 |
5.2 方法 |
5.3 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5.4 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6.1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6.2 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下学生参与情况的分析 |
6.3 教师对学生参与影响的学生观点统计 |
6.4 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相关建议 |
7.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及物理教材批判性思维要素研究[D]. 马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3]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实践案例研究[D]. 王旭. 西南大学, 2020(05)
- [4]初中物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D]. 牛金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5]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D]. 杨再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姜学伟.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7]为成功智力而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初探[D]. 钟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我国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J]. 王晶莹,宋倩茹,高守宝.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2)
- [9]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潘建平. 学周刊, 2020(04)
- [10]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D]. 何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