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3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紫熙,徐俊,丁敏,李喜文,张靖航,王鹏华[1](2022)在《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外敷糖尿病足溃疡创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变化》文中提出背景:胶原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血管、神经、骨及软骨组织等领域中,但胶原蛋白海绵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的应用鲜有研究。目的:分析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糖尿病足溃疡伤口肉芽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病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类随机法分2组治疗,对照组换药清创,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创面填充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记录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取创面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分析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已通过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愈合率增加,试验组治疗后3,7,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沉积减少,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少于对照组(P <0.05);(3)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中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减少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有助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创面愈合率。
朱鑫[2](2021)在《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依据糖尿病足0级诊断标准,收集60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通络汤(由本院煎药机煎药300毫升,分早晚两次饭后分服),治疗周期为8周;对照组予以胰激肽原酶(2片/次,3次/日),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血粘度高切、踝肱比、趾肱比、浅感觉、深感觉、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9.31%,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主要临床指标:糖代谢指标、踝肱比、趾肱比、全血粘度高切、浅感觉、深感觉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满足P<0.05,具有显着差异;安全性上两组在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差别,安全性评价为1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可以改善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
牛胜男[3](2021)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辨证多种权威文献和学术界辨证论治文献的全面交叉比较,揭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问题的复杂表现形式和基本成因,提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规范的对策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搜集当今各主管部门颁布且常用的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等14部权威文献的辨证资料。2.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中文期刊正式发表的糖尿病足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文献。3.比较糖尿病足辨证权威文献之间、临床糖尿病足辨证论治文献之间和两种文献之间,糖尿病足辨证、症状、病辖症状和证辖症状的差异性,借以全面揭示本病辨证失范的问题、成因和重新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结果:1.对14种权威文献中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进行整理分析,各权威文献糖尿病足辨证数量3-5种不等,辨证总数多达19种,严重超出糖尿病足辨证诊断实际承载的范围;19证之间存在同证异名(血脉瘀阻证与脉络血瘀证、血瘀证、瘀血阻络证;寒湿阻络证与寒湿证;脉络热毒证与热毒证、热毒炽盛证;湿热瘀阻证与湿热瘀滞)、上下位证(血脉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凝证)、程度差异证(脉络热毒证与热毒伤阴证)等多种问题,缺乏辨证规范和标准的基本条件。2.分析权威文献各证所属症状发现,同证异名的证在不同版本权威文献中的所属症状互有参差,患足疼痛及颜色的文字描述多种多样、局部症状体征描述不全面、存在与糖尿病足无关的症状;还存在证与所辖症状不全吻合,不同证之间主要症状相同而界限不清等诸多问题。3.对学术界64篇文献中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进行归纳整理,合并同证异名的证后,共得出33个证,其中权威文献中除阴血两虚证外其余证在学术界均有应用,故权威文献中的辨证问题(同证异名、上下位证、程度差异证)在学术界同样存在,此外,学术界扩充的15个证中,疾病定位除权威文献中出现的脾、肾外,还增加了肝、胆、胃、肺,不同的病位论治导致了学术界辨证数量过多,离散程度较大。4.学术界对糖尿病足辨证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完全依据权威文献的辨证标准,证的名称及其所属症状均与权威文献一致;第二类是在权威文献辨证基础上适当变化而来,这类辨证与权威文献比较多是证的名称上存在差异,症状表现多为相似,属于证名的失范;第三类是脱离权威文献,自拟辨证,这类辨证无论是证的名称还是各证所属症状均与权威文献存在较大差异,属于辨证的失范;第四类是将两种证名合并作为一个证,这类辨证多为临床医家根据自身经验,将两种证合并,这类证的所属症状则更加繁杂,属于症状的失范;以上四种情况导致学术界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数量过多,名称各异,共同造成了学术界糖尿病足中医辨证的混乱情况。5.学术界糖尿病足各证所属症状及症状描述缺乏统一标准;各证之间全身症状、局部的肢体颜色、创面情况,舌脉均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症状过多,其中包含部分与该证不符的症状,以及仅为了辨证存在而非疾病本身的症状。结论:1.各权威文献之间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数量、名称及所属症状不统一,造成了辨证的差异性,出现同证异名、上下位证、程度差异证等问题,不同文献之间、同类文献不同版本之间,均各有异同,因此导致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没有统一的标准。2.糖尿病足权威文献中医辨证的差异性,导致学术界没有可以统一执行的辨证标准,再加上临床随意更改证名及症状,灵活辨证,导致糖尿病足临床辨证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及多样性的问题。3.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各证所属症状数量过多,交叉重叠现象严重;糖尿病足所属症状与糖尿病足诸证所属症状差异甚大,用于辨证的全身症状或与疾病无关,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临床辨证差异较大,并推出众多证名,降低了糖尿病足临床辨证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和临床经验的推广。4.糖尿病足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证名、症状称谓和构成的规范;解决糖尿病足所属症状与病辖诸证所属症状的矛盾问题,剔除来历不明与疾病无关的症状,进而将症状和证的数量切合实际地大幅降下来,还可以将糖尿病足从脱疽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辨证或将糖尿病足分三期进行辨证,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足中医辨证的失范问题。
陈晓静[4](2020)在《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EGF、TNF-α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干预作用,探索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解毒洗药组(观察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和生理盐水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检测负压封闭引流术手术前后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记录创面资料,观察两组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创面的色泽、面积、渗液的含量变化,进而探讨其促愈的作用机制。结果:(1)VSD术后第7天,观察组创面愈合速度、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VSD术后(去除护创材料)即刻,观察组在创面肉芽组织量、腐肉量评分和创面证候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7天,两组在创面色泽、创面渗液量、创周肿势方面评分上升,与VSD术后(去除护创材料)即刻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4)两组VSD术后(去除护创材料)即刻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5)创面证候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患足出现剧烈疼痛,降低负压数值后疼痛可缓解。部分病例拆除负压装置后出现新发溃疡,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效果优于生理盐水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创面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有关。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效且安全的新方法。
刘雪琴[5](2020)在《MEBT/MEBO促进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创面组织AGEs、RAGE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愈合作用,初步探讨MEBT/MEBO对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愈合过程中AGEs-RAGE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为临床MEBT/MEBO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50~70岁糖尿病足Wagner 3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脂,扩血管、营养神经、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MEBT/MEBO进行创面处理,对照组采用贝复济进行创面处理,换药次数1~2次/日。在治疗前、治疗两周、治疗四周分别对患者创面情况及症状情况(包括渗液、腐肉、肉芽、上皮量、创面面积及深浅、周围皮色、肿胀、疼痛)进行记录,并依照症状积分量表进行比较。于治疗前、治疗两周、治疗四周分别取部分创面组织,匀浆取上清液采用ELASA法测定AGEs、RAGE表达水平。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糖尿病足Wagner 3级患者,分为治疗组(MEBO组)36例和对照组(贝复济组)30例。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年龄、餐后血糖、肱踝指数、创面面积)、症状积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与贝复济组比较,MEBO组的腐肉、肉芽积分降低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MEBO组的渗液、腐肉、肉芽、上皮量、创面、创周情况积分较贝复济组下降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两周、治疗四周,两组创面组织AGEs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与贝复济组比较,MEBO组AGEs表达量下降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BO组在治疗两周、治疗四周RAGE表达量明显下降,与贝复济组比较,两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四周治疗后,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63.89%;贝复济组治愈0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3%,显效率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BO组疗效优于贝复济组。结论:(1)MEBT/MEBO可通过改善创面渗液、腐肉、肉芽、上皮量、创面及周围情况,促进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的修复,临床疗效确切。(2)MEBT/MEBO可显着降低AGEs、RAGE在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GEs-RAGE信号通路有关。
曲鹏[6](2019)在《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建立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模型上应用一效膏进行治疗并观察,初步探讨其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修复、愈合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效膏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提供相关基础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将28只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皮肤溃疡造模组21只、正常组7只,造模组在成功造模后,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3组分别以一效膏;康复新液;生理盐水每日创面处换药,连续换药14天。每日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态,并密切关注创面大小,渗出多少及新生肉芽情况。第14d以薄膜法测量各小鼠创面面积,记录创面缩小面积及计算愈合率,并于创面处取材,分别应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数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过适应性喂养,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换药前造模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换药期间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小鼠均出现消瘦,精神萎靡,皮毛欠光泽,反应略迟钝,饮食、水量均明显增加,尿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的表现;换药14天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正常组和造模组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2.经治疗,一效膏组创面缩小面积及愈合率优于康复新液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创面基底组织HE染色显示一效膏组切片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偶见炎性细胞;康复新液组切片可见部分新生毛细血管,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生理盐水组切片见新生毛细血管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未见新生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情况IGF-IR及PCNA表达:IGF-1R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PCNA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的表达在一效膏组均高于康复新液组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1.一效膏能够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2一效膏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是上调组织中PCNA及IGF-IR的表达水平。
杨欣怡[7](2019)在《糖足颗粒浴足对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证)红外热像图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糖足颗粒浴足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症状及红外热像图的影响,评估糖足颗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合络病理论对导师治疗糖尿病高危足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符合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因剔除、脱落等原因,实际入组病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维持基础治疗方案不变,试验组采用糖足颗粒浴足,对照组予温水浴足,时间均为30分钟,每日1次,干预时间为3个月,同时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其足部护理、情绪调节、健康饮食等。干预前1天及结束后第1天,评估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指标(包括红外热像检查、血常规等)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2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红外热像检查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双下肢(足正位、足后位、小腿前位、小腿后位、足底)皮肤温度与干预前相比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皮肤温度与干预前相比有所上升,足正位及足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后位、小腿前位、小腿后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双下肢(足正位、足后位、小腿前位、小腿后位、足底)皮肤温度,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糖尿病高危足属于消渴络病。气虚血瘀,络脉失和为根本病机,益气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2)糖足颗粒浴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症状及局部温度,对治疗糖尿病高危足,预防足溃疡有积极意义;(3)糖足颗粒治疗糖尿病高危足的疗效可能与中药的配伍、炮制以及温热理化作用有关;(4)糖足颗粒治疗糖尿病高危足安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李利青[8](2019)在《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简称“慢创”)愈合的药效作用。2.观察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病理形态学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全层皮肤愈合过程中,其真皮再生模式及与表皮层、基底膜层再生的关系。3.探究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蛋白质合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修复机制。4.探讨MEBT/MEBO作用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血管生成促进慢创修复的机制。方法:1.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4只、对照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34只和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102只,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全层皮肤缺损+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34只、贝复新组(阳性对照组)34只和MEBT/MEBO组34只。并同时于第3、7、14 d取创面组织。各组分别干预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固定焦距拍照创面计算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PAS染色法观察创面基底膜层的生长情况。提取第3、7、14 d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和蛋白转录及表达水平。2.1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1只、对照组31只和慢创组93只,慢创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贝复新组和MEBT/MEBO组各31只,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取创面组织。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观察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真皮全层再生过程。提取第3 d、7 d和14 d创面组织,分离上清液,ELISA法检测IGF-1含量;提取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MEBT/MEBO组显着缩短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2.造模及干预治疗14 d后,MEBT/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形态学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3.MEBT/MEBO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见不成熟的表皮层与真皮浅层的生长,第14 d,表皮细胞及乳头层真皮更趋成熟、完整;而模型组的生长比MEBT/MEBO组晚、同时段比较无MEBT/MEBO组理想。两组PAS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时尚未见PAS阳性带的出现,及至第14 d,可见一条较明显的断续的基底膜层附着于表皮之下、乳头层之上;模型组第14 d仍未见故基底膜层生长或生长很不连续。两组SEM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MEBT/MEBO组真皮乳头层、网状层先后再生,MEBT/MEBO组第7 d开始见乳头层纤维组织生长,第14 d时见网状层纤维组织生长;慢性组同时段均无MEBT/MEBO组理想。4.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第7 d天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结果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VEGFR2逐渐递增、第14 d最高),第7 d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有较显着的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的药效学作用。2.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组织病理形态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新生、皮肤附属器,创面真皮全层生长,基底膜层生长等二维及三维形态学改变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3.创面组织真皮的乳头层、网状层有着不同的再生模式。真皮乳头层的再生与表皮的再生密切关联。基底膜的生发可能是表皮层同浅层真皮相互作用的终结果。创面愈合中,表皮最先爬覆,真皮乳头层随后生长,网状层生长较乳头层慢,基底膜的形成是在表皮层同浅层真皮均形成之后开始的。MEBT/MEBO组能较理想地促进创面愈合中皮肤全层的生长。4.MEBT/MEBO可较显着促进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MEBT/MEBO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大量与愈合相关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加快大鼠慢创的愈合。5.MEBT/MEBO促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新生血管生成、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有关。
刘欣[9](2018)在《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病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足病患者寻求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促进糖尿病足病的康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全部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非中医治疗的方法,并进行控制血糖、调脂抗凝、改善循环等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自拟的中药足浴方剂(通经活络洗剂)进行相关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进行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研究患者80例,其中每组分别40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DF病史时间、BMI值、Wagner分级以及合并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2.通过观察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两组间差异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对其血脂相关指标无明显的影响。3.症状分级评价,畏寒肢冷: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13±0.34分,治疗后为治疗后为1.61±0.18分,而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3.06±0.33分,治疗后为0.77±0.09分,腰膝酸软: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2.96±0.32分,治疗后为1.55±0.17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2.93±0.33分,治疗后为0.64±0.08分,肢体麻木: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09±0.32分,治疗后为1.63±0.18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3.05±0.32分,治疗后为0.75±0.09分,肢体疼痛: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04±0.32分,治疗后为1.60±0.19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3.01±0.33分,治疗后为0.72±0.08分,两组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指标评分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指标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踝肱指数ABI比较可以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ABI分别为0.76±0.09和0.78±0.0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ABI均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分别为0.90±0.11和1.12±0.12,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中的COX-2和MCP-1水平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显着减少(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数值,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2.5%,而观察组治愈6例,好转1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即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40.0±4.7天,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35.1±4.0天;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安全性分析:对照组肝功能异常有2例(5.0%),血尿常规异常有4例(10.0%),其他情况有2例(5.0%),而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有1例(2.5%),血尿常规异常有3例(7.5%),其他情况有3例(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经活络洗剂熏洗联合常规西医措施治疗糖尿病足既可以实现全身整体的用药,也可以实现局部病灶的用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症状;通经活络洗剂治疗DF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疗效明显,且下调患者体内的COX-2和MCP-1水平的作用更显着。
王龙娜[10](2013)在《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近些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据统计,由此导致截肢的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并且有30%的患者可因对侧肢体感染和坏疽而行再次截肢术;除糖尿病症状外,临床还可表现为局部肢体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组织感染3方面[2]。因此治疗糖尿病足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要改善肢体供血,提高神经营养状况,控制组织感染等。笔者将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外敷糖尿病足溃疡创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5.1 全身治疗 |
1.5.2 局部治疗 |
1.5.3分组治疗 |
1.5.4标本获取 |
1.5.5 计算创面愈合率 |
1.5.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5.7 Western blot检测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试验流程图 |
2.3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4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 |
2.5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 |
2.6 两组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 |
2.7 两组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
2.8 材料生物相容性 |
3 讨论Discussion |
(2)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1.1.1 对病名的认识 |
1.1.2 病因病机 |
1.1.3 治疗及预后 |
1.2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治疗 |
1.2.3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
1.3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
1.3.1 糖尿病足的定义 |
1.3.2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病理认识 |
1.3.3 糖尿病足诊断、分级和分期 |
1.3.4 糖尿病足的西医治疗 |
1.3.5 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标准 |
2.1.6 终止标准 |
2.1.7 一般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疗效评定标准 |
2.2.5 统计学方法 |
2.2.6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立题依据 |
3.2 关于糖尿病足0 级立法的确立 |
3.3 方剂及药物分析 |
3.3.1 方义分析 |
3.3.2 单味中药的药理分析 |
3.4 结果分析 |
3.4.1 踝肱比、趾肱比测定意义 |
3.4.2 血液流变学意义 |
3.4.3 感觉检查的意义 |
3.5 不足与展望 |
3.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浅谈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论治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3)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EGF、TNF-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2.2 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1.1 药剂制备 |
2.1.2 实施VSD |
2.1.3 创面灌注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1 一般指标 |
2.2.2 疗效指标 |
2.2.3 安全性指标 |
2.2.4 不良事件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3.1 创面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基线数据比较 |
3.1.1 性别 |
3.1.2 年龄 |
3.1.3 糖尿病病程 |
3.1.4 糖尿病足溃疡病程 |
3.1.5 Wagner分级 |
3.1.6 糖化血红蛋白 |
3.1.7 踝肱指数 |
3.2 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
3.2.1 疗效性指标 |
3.2.2 表皮生长因子 |
3.2.3 肿瘤坏死因子-α |
3.2.4 安全性指标 |
3.2.5 不良事件 |
3.3 疗效评价 |
4 讨论 |
4.1 中医对DFU的认识 |
4.1.1 病因病机 |
4.1.2 外用中药治疗DFU |
4.2 解毒洗药 |
4.3 创口负压治疗术 |
4.3.1 负压封闭引流 |
4.3.2 负压创面灌注治疗 |
4.4 表皮生长因子 |
4.5 肿瘤坏死因子-α |
4.6 对临床观察结果的分析 |
4.7 此次研究的不足 |
4.8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外用中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5)MEBT/MEBO促进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创面组织AGEs、RAGE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糖尿病足溃疡流行病学情况 |
1.2 AGEs-RAGE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关系 |
1.3 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认识 |
1.4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的研究进展 |
2.资料及方法 |
2.1 临床观察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及分级 |
2.1.3 病例标准 |
2.1.4 治疗及分组 |
2.1.5 观察指标 |
2.1.6 疗效评价 |
2.1.7 伦理学处理 |
2.1.8 质量控制 |
2.1.9 统计学方法 |
2.2 实验观察 |
2.2.1 实验标本采集 |
2.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2.2.3 实验仪器 |
2.2.4 实验检测方法及原理 |
2.2.5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临床结果 |
3.2.1 治疗前两组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3.2.2 治疗两周两组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3.2.3 治疗四周两组症状疗效积分比较 |
3.2.4 临床疗效评定 |
3.2.5 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3.3 实验结果 |
3.3.1 AGEs表达水平的比较 |
3.3.2 RAGE表达水平的比较 |
3.4 MEBO组病例的创面恢复情况 |
4.讨论 |
4.1 关于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的机制研究 |
4.2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机制 |
4.3 AGEs-RAGE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足溃疡关系 |
4.4 溃疡外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
4.5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概述 |
4.6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
4.7 MEBT/MEBO对 AGEs、RAGE的干预作用 |
4.8 MEBT/MEBO对创面渗液、肉芽的影响 |
4.9 MEBT/MEBO对创面腐肉的影响 |
4.10 MEBT/MEBO对创面疼痛的影响 |
4.11 MEBT/MEBO对创面上皮量的影响 |
4.12 糖尿病足溃疡预防胜于治疗 |
5. 结论 |
6.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综述 糖尿病足溃疡中西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研究情况 |
(6)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糖足颗粒浴足对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证)红外热像图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2.2.2 2型糖尿病分型诊断 |
2.2.3 糖尿病高危足诊断标准 |
2.2.4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样本估算及分组设计 |
3.2 技术路线 |
3.3 治疗方案 |
3.3.1 常规治疗 |
3.3.2 试验组治疗方案 |
3.3.3 对照组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 |
3.4.1 一般性指标 |
3.4.2 疗效性指标 |
3.4.3 安全性指标 |
3.5 疗效判定标准 |
3.5.1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3.5.2 双下肢红外热像疗效判定标准 |
3.6 检查仪器及测量要求 |
3.7 不良事件观察 |
3.7.1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 |
3.7.2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报告 |
3.8 统计方法 |
4.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1.1 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比较 |
4.1.2 评价指标基线比较 |
4.2 干预效果评价 |
4.2.1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4.2.2 疗效比较 |
4.2.3 双下肢红外热像比较 |
4.3 安全性分析 |
5.讨论 |
5.1 研究结果分析 |
5.1.1 一般资料分析 |
5.1.2 疗效性指标分析 |
5.1.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5.2 络脉理论溯源 |
5.2.1 络脉释义及理论沿革 |
5.2.2 络脉的生理病理 |
5.2.3 络病的治则治法 |
5.3 浅析消渴络病及糖尿病足 |
5.3.1 消渴络病 |
5.3.2 消渴络病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
5.3.3 治疗经验探讨 |
5.3.4 糖足颗粒对糖尿病高危足的作用机理探讨 |
5.4 红外热像技术的运用 |
5.4.1 简述红外热像技术 |
5.4.2 红外热像技术的临床运用 |
5.4.3 红外热像技术早期诊断糖尿病高危足的价值 |
6.结论 |
7.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认识及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
一、糖尿病足西医认识及治疗 |
二、糖尿病足中医认识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源流 |
1.1.1 中医学对“脱疽”病的认识 |
1.1.2 中医学对“臁疮”病的认识 |
1.1.3 中医学对“褥疮”病的认识 |
1.1.4 当代医家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认识与界定 |
1.2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古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2 当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 |
1.3.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原则 |
1.3.2 现代中医名家论治的独特经验 |
1.3.3 现代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治法的应用 |
1.3.4 中医药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外治体表慢性皮肤溃疡 |
1.3.5 中医学的其他特色疗法 |
2.西医学对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认识 |
2.1 定义 |
2.2 流行病学 |
2.3 病因 |
2.4 疾病分类 |
2.5 西医学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 |
2.5.1 基础治疗 |
2.5.2 一般治疗 |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 |
3.1 西医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
3.2 西医非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
4.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动物来源 |
1.2 饲养条件 |
1.3 主要药物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造模 |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Ⅰ 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药效作用研究 |
1.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创面的一般情况,愈合时间,愈合率) |
2.结果 |
2.1 肉眼观察各组大鼠体表创面愈合的一般情况 |
2.2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讨论 |
Ⅱ MEBT/MEBO改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二维形态学改变的作用研究 |
A.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B.糖原染色法(PeriodicAcid-Schiffstain,PAS)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底膜生长情况改变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Ⅲ 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其他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 |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m RNA表达情况 |
3.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情况 |
4.讨论 |
(二)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动物来源 |
1.2 饲养条件 |
1.3 主要药物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造模 |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Ⅰ 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镜(scanelectronicmicroscopy,SEM)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真皮全层生长模式的三维形态学改变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其他耗材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Ⅱ MEBT/MEBO干预IGF-1/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其他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ELISA检测大鼠创面肉芽组织IGF-1含量表达 |
2.2 Realtime-PCR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mRNA表达 |
2.3 WB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
3.结果 |
3.1 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IGF-1水平比较 |
3.2 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 |
3.3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p-Akt、p-eNOS、VEGFR2蛋白表达情况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成果与局限性 |
全文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9)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1.2 糖尿病足 DF 诊断标准 |
1.2 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观察 |
3.2 疗效观察 |
4.评价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比较 |
3.两组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评分比较 |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比较 |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中COX-2和MCP-1 水平比较分析 |
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7.两组患者治疗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8.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外敷糖尿病足溃疡创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变化[J]. 赵紫熙,徐俊,丁敏,李喜文,张靖航,王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10)
- [2]自拟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0级(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鑫.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牛胜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4]解毒洗药灌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EGF、TNF-α的临床研究[D]. 陈晓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MEBT/MEBO促进糖尿病足Wagner 3级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创面组织AGEs、RAGE表达的影响[D]. 刘雪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D]. 曲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糖足颗粒浴足对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证)红外热像图影响的临床观察[D]. 杨欣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8]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利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D]. 刘欣. 青岛大学, 2018(02)
- [10]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龙娜. 湖南中医杂志, 2013(08)
标签:糖尿病足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足溃疡论文; 皮肤溃疡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