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述

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述

一、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田书平[1](2019)在《QHL公司“五合一”管理体系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社会环境下,市场竞争越发残酷。企业需要在商业竞争当中获取对自身有利的处境,因此陆续的进行各种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例如ISO9001、ISO14001、ISO 45001、IATF16949、ISO/TS 22163等管理体系是很多制造业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多个管理体系的整合已成为评价一个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非常关键的标志。怎样建立一套既符合现行版本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同时又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多体系整合型管理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任务。本论文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做了研究:1、阐述整合型管理体系作为近20年衡量企业持续创造力和企业管理发展的标准。分别介绍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ATF 16949:2016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22163:2017轨道交通业质量管理体系等五个管理标准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适用领域等。阐述了五个管理体系的特点,分别研究了不同体系之间的条款规定和相互对应关系,同时整合出各个管理体系于条款规定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为五个管理体系的整合奠定理论基础。2、探讨“五合一”管理体系是否能具有整合的可实践性。假设不同体系能够进行单独运营、推行,那么就会形成五种不同的程序文件,及五种内容不同的手册。这意味着产生了五种体系,需要对其进行五次管理评审、十次内部审核。多次相同的审核工作将会造成资源浪费,人力浪费。如果及时构建”五合一”管理体系,就能够实现完善组织管理结构、充分调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统一化等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同时,由于新版的五个管理体系标准均采用了相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标准结构完全一致、部分条款相同。所以,对这五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就成为了一个必然,3、阐述了“五合一”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的要点在于整合体系文件。当文件能够被及时有效的整合时就能够实现五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的信息媒体,它可以达到沟通意图和统一行动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基础。4、根据研究管理体系整合的方法要点和根本原理,总结出有关五体系整合的操作方法和理论依据。通过借鉴一般体系整合的方法要点和实践思路,进一步完善整合型体系的方法要点和实践思路,为企业建立一个”五合一”管理体系提供可行性研究、框架,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本论文以QHL公司为案例,通过如何将QHL公司已经整合的2015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16版IATF16949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二合一”体系与2015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2018版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17版ISO/TS 22163轨道交通业质量体系进行融合。对体系在整合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点和“疑难杂症”进行“解剖”、分析,最终提出一套既符合最新版本的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又符合QHL公司实际情况的具有创新思维的整合型管理体系的系统框架、基本思路、方法等。本文虽然对QHL公司管理体系进行“五合一”整合,但是期望为业界的管理体系整合提供参考思路和有益借鉴。

贾爱娟,任婉莹[2](2018)在《英国标准化协会管理体系类标准国际化战略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ISO9000、ISO14000、ISO27000等管理体系类标准的起因、发展和国际化路径的研究,总结英国标准化协会在推动标准国际化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包括聚焦热点提前部署、巩固国际地位、争做国际引领者、持续更新升级等,以期为我国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借鉴。

郑妍妍,李磊,庄媛媛[3](2015)在《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分析》文中认为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章使用回归方法和PSM方法分析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具有显着影响,拥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增加企业出口的概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也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将扩大出口企业的销售规模。进一步用PSM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华振楠,杨润飞[4](2014)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浅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详细介绍了已在我国水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施行的各种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将这些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各自特点及不足,提出了我国应融合各种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优点,根据现状建立适合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控制体系。

杨家珍[5](2012)在《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文中指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1987年颁布第一个通用管理体系标准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又陆续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国际管理标准,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各类组织的认可。1992年我国等同采用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二十多年的认证实践显示,通过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证使组织转变了经营理念,提高了管理水平,为组织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组织获得了认证证书但对国际管理标准的内涵不甚理解,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但运行效果较差,使得国际管理标准与组织实际经营相脱离,“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国际管理标准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西方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思想、理论、方法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实施必然会有许多不适应。表面上看是中西方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冲突,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如何将国际管理标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如何让认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成为实施国际管理标准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国际管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剖析导致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探讨克服这些障碍促进管理标准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首先开展了问卷调查,针对组织高层管理者和中基层管理者设计了两种问卷,分别调查了不同类型的167家通过认证的组织。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存在五个方面的障碍,在对这些障碍进行初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特别从知识学习规律的角度剖析了国际管理标准必然出现的问题。最后,引入知识发酵理论,建立了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从知识发酵的环境优化、知识母体的选择、发酵技术的引入与系统化、知识酶的形成与完善、知识繁育发酵吧的构建和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国际管理标准知识在我国的顺利传播,促进认证组织对标准知识的消化吸收,促进国际管理标准与组织实际运营以及中西文化的有效融合。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通过对组织高层和中基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系统归纳出国际管理标准在我国实施的主要障碍;第二,从管理模式、人员素质、中西文化差异对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构建了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可为认证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可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马凌远[6](2011)在《ISO9000是一种新形式的保护主义吗?——基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ISO9000系列标准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ISO9000的内生性后,贸易伙伴国的ISO9000认证水平对于我国出口具有显着消极的影响,其出口弹性为-0.19;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ISO9000认证水平的相互作用对我国出口具有积极的"共同语言"效应,其出口弹性值为0.02;我国ISO9000认证水平对于出口的影响不显着。综合上述影响,认为ISO9000系列标准这种理论上的非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的出口起到实际的贸易壁垒的作用。

彭倩[7](2009)在《冷冻鸡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整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生产、销售中肆意造假、有害污染等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地向社会、向食品生产者敲响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市场秩序和进出口贸易,甚至还影响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当前时期,食品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将最基本的着眼点放在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取得最大的收益。基于此,很多的食品企业同时开展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在企业中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另一方面,太多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认证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实施而实施,两层皮的现象也在出现和蔓延。针对这些情况,有必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简化工作,发挥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作用,提高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食品能力的稳定性。本文从ISO22000管理体系和HACCP的原理入手,将四大管理体系、GMP、SSOP实现有机整合,试图为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提供一些实用的借鉴。

魏占魁[8](2007)在《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发展至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已是各行各业健康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国内和国际贸易的不断长足而快速发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及其团体组织管理水平、生产一致性控制能力、产品符合规范的主要证实,乃至成为其形象和信誉、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表征,成为贸易中供需双方公认的共同接受的准则。汽车行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由于汽车产品开发、生产、消耗,以及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各方面利益,因此,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对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尤其三位一体的认证在整个社会中发挥越练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结合我们认证公司认证的某一企业对实施三位一体(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进行了分析,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可能性和必要性、管理文件编写、实施实践及其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行业及认证行业的发展,实施三位一体认证是大势所趋,必将给社会、组织及个人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三位一体认证健康、有效的发展。

隋丽辉[9](2007)在《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在内涵上意味着经济发展对环境和健康是友好的,在时间上意味着未来不比现在差。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世界经济发展朝向更加绿色的方向前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质量管理自20世纪产生以来,经过质量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已日趋完善。然而,质量管理理论和其他经济管理理论一样,认为可以无限地索取自然资源,并且忽略环境保护,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求,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化角度对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融入质量管理之中,在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基础上,将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企业的质量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是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构建绿色质量管理的内涵、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绿色质量集成管理与控制,采用科学方法对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文首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观,在传统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概念,分析绿色质量管理的特征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阐述绿色质量管理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对比分析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以及与环境质量管理的关系。为了企业有效的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必须构建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基于ISO9000的过程方法原理,在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兼顾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构建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注重对质量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管理。绿色质量集成管理是对绿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的集成质量管理作为绿色质量集成管理与控制的基础,绿色的质量理念贯穿于纵向集成的管理层,节约、环保、和谐的绿色方法融入横向集成的物流循环层,通过质量信息决策系统,将纵向与横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对绿色质量体系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通过管理评审和网络分析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管理评审是企业通用的一种体系评价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评价,在创新的绿色质量指标体系下,在管理评审定性评价基础上,综合运用网络分析定量的评价手段,实现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评价。本文最后以一家公司为案例,运用绿色质量管理理论分析该公司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销售的特征,在运用网络分析法评价其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提出公司的的发展对策。

田淑云[10](2006)在《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国际化,打着“中国制造”的产品逐步进入世界舞台。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于它的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它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保证度低等因素,使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遭遇瓶颈。特别是现在日益受到重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成为我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的瓶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外贸易中因为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占总体比重为69%,这种情况对于规模小、技术条件差、市场进入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对质量认证的要求日益严格,质量认证对企业的意义也更加重要。所以,以质量认证为手段,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把通过质量认证资格看作是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主要手段,千方百计收集资金,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认证工作。在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研究工作中,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工作一定会在新时期得到更多的重视。虽然目前相关方面研究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多,但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国内外有关专家,例如:安?马尔汉尼等的“应用ISO9000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进步”和迈尔思等的“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了ISO9000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等。从这些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质量认证和科学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就有许多商品因未能达到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对质量认证标准的要求,而无法出口或早予退货,因此以科技兴贸为纲,通过质量认证为具体措施来提高我国商品的技术含量,是突破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由之路。当然,质量认证体系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技术法规制定和实施,加速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质量认证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存在不利影响。对只追求通过质量认证得到产品出口权的中小企业,他们会受到国际化标准和达标论证式标准的限制,缺少了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产品改革和创新的意识。所以质量认证系列标准向特殊化、个性化标准发展,从达标论证式标准向顾客满意标准方向发展,以此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所以,质量认证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QHL公司“五合一”管理体系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对管理体系及其整合的文献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描述
    (四)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管理体系标准发展回顾及相关整合理论
    (一)管理体系标准发展历程
        1.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3.ISO45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IATF16949 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5.ISO/TS22163 轨道交通业质量管理体系
    (二)管理体系整合相关理论
        1.整合型管理体系概念
        2.整合型管理体系的意义
三、QHL公司多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QHL公司多标准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1.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
        2.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
        3.I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
        4.ISO/TS22163:2017 轨道交通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
        5.IATF16949:2016 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四、QHL公司多标准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QHL公司多标准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公司经营战略支持力度不够
        2.体系文件执行不到位
        3.文件修改不及时
        4.资源浪费
        5.认证机构重复审核
    (二)QHL公司多标准管理体系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公司经营战略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
        2.流程执行不到位的原因
        3.文件变更不及时的原因
        4.资源浪费的原因
        5.认证机构重复审核原因
五、QHL公司”五合一”管理体系的整合
    (一)QHL公司管理标准体系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整合的必要性
        2.整合的可行性
    (二)”五合一”管理体系构建的策划
    (三)整合模式的确定
        1.先单独建立、再整合
        2.将新体系融合到现有体系中
        3.系统工程的方法
    (四)“五合一”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步骤
        1.管理体系整合准备工作
        2.项目启动会议
        3.建立整合型体系方针、目标
        4.组织架构、部门职责/权限、资源的整合
        5.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五)整合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1.五个标准与内部运营管理的接口问题
        2.五个标准相同条款的冲突问题
        3.过程分析方法的冲突问题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三、计量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PSM 方法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4)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1.1 HACCP体系
        1.1.1 进行危害分析
        1.1.2 确定关键控制点
        1.1.3 设定关键限值
        1.1.4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1.1.5 纠正措施
        1.1.6 保持记录
        1.1.7 建立验证程序
    1.2 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
    1.3 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1.4 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5 GAP、GMP和GVP管理规范体系
    1.6 SSOP
    1.7 CSA
    1.8 输美产品适用的美国“水产品危害及控制指南”
2 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比较分析
结语

(5)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范围、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1 国际管理标准的发展及在中国实施现状
        2.1.1 国际管理标准的发展及全球认证情况
        2.1.2 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的实施状况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1 我国对国际管理标准研究的现状
        2.2.2 对各种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2.3 各种国际管理标准实施有效性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1 国外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现状
        2.3.2 国外关于其他国际管理标准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知识传播理论概述
    3.1 知识传播相关概念
        3.1.1 知识及其分类
        3.1.2 知识传播及其分类
        3.1.3 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扩散
        3.1.4 知识管理
        3.1.5 知识吸收能力
    3.2 知识传播过程
        3.2.1 传播与信息传播过程
        3.2.2 知识传播过程
    3.3 知识转化的基本原理
        3.3.1 知识创造的SECI 螺旋模型
        3.3.2 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3.4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3.5 知识发酵理论概述
        3.5.1 知识的生物活性特征
        3.5.2 知识发酵机理
        3.5.3 知识发酵模型
        3.5.4 知识发酵的形式
第四章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现状调查分析
    4.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
    4.2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A 卷)
        4.2.1 组织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
        4.2.2 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作用的评价
        4.2.3 高层对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的看法
        4.2.4 组织需要外部机构的哪些帮助
        4.2.5 对国际管理标准应用前景的看法
    4.3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B 卷)
        4.3.1 对管理标准了解程度及途径
        4.3.2 国际管理标准的作用发挥情况
        4.3.3 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障碍及其原因
        4.3.4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中的培训问题
        4.3.5 相关因素对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影响程度
        4.3.6 国际管理标准的实施前景
        4.3.7 开放式问题统计分析
    4.4 A、B 调查问卷对比分析
        4.4.1 获取国际管理标准途径比较
        4.4.2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比较
        4.4.3 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的认识比较
        4.4.4 各因素影响管理标准实施的程度评价汇总
        4.4.5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前景比较
    4.5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模型分析
        4.5.1 各障碍因素影响程度描述性统计
        4.5.2 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计量
        4.5.3 实证研究
    4.6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结论
        4.6.1 将近一半组织通过两个以上国际管理标准认证
        4.6.2 我国大部分组织认证动机更加明确
        4.6.3 管理者对国际管理标准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
        4.6.4 管理体系的作用受到认证组织的广泛认可
        4.6.5 大部分组织认为国际管理标准比较适合本组织
        4.6.6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中普遍存在一定障碍
        4.6.7 大部分组织对国际管理标准的培训不到位
        4.6.8 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对管理标准实施效果影响最大
        4.6.9 国际管理标准在我国实施前景广阔
        4.6.10 认证组织在管理体系运行中需要相关机构的指导
第五章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理论分析
    5.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概述
        5.1.1 国际管理标准的知识特征
        5.1.2 实施国际管理标准障碍分类
    5.2 管理模式与方法障碍分析
        5.2.1 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征
        5.2.2 中国式管理模式的障碍及成因
    5.3 员工素质与行为障碍分析
        5.3.1 组织中员工素质与行为的界定
        5.3.2 员工素质与行为对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影响
        5.3.3 员工素质与行为障碍的成因分析
    5.4 中西文化差异障碍分析
        5.4.1 中国实施国际管理标准的主要文化障碍
        5.4.2 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
        5.4.3 中西方行为方式比较
    5.5 对国际管理标准的认识障碍分析
    5.6 组织培训障碍分析
    5.7 组织外部障碍分析
    5.8 国际管理标准传播障碍的整体分析
第六章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
    6.1 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内涵和知识繁育模型
        6.1.1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内涵
        6.1.2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学习过程的交互
        6.1.3 国际管理标准实施的知识繁育模型
    6.2 标准实施的融知--发酵环境的优化
        6.2.1 提升认证机构的认证风险
        6.2.2 加强对管理咨询机构的监管
        6.2.3 加强对认证从业人员的监管
        6.2.4 提高认证行业进入条件,建立认证机构的能力评估体制
    6.3 融知-发酵知识母体的选择与优化
        6.3.1 国际管理标准知识的选择与优化
        6.3.2 组织成员相关背景分析与人员选择
        6.3.3 方案实施人员的选择与优化
    6.4 融知-发酵知识酶的形成与完善
        6.4.1 领导与规划
        6.4.2 组织协调
        6.4.3 激励与约束机制
        6.4.4 培训机制
    6.5 融知-发酵技术知识的引入与系统化
        6.5.1 领导垂范和榜样激励
        6.5.2 焦点事件
        6.5.3 知识地图
        6.5.4 学习型组织
        6.5.5 人际沟通与人际网络
        6.5.6 知识管理信息支持系统
    6.6 知识繁育发酵吧的构建与完善
        6.6.1 创意吧的构建与完善
        6.6.2 贯标吧的构建与完善
        6.6.3 系统化吧的构建与完善
        6.6.4 演练与验证吧的构建与完善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参加科研情况
    三、科研获奖情况
附录
    附件一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A 卷)
    附件二国际管理标准在中国实施情况调查问卷(B 卷)
致谢

(7)冷冻鸡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分析
    2.1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态
    2.2 国外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态
        2.2.1 欧美国家法规标准体系完善
        2.2.2 监管理念不断更新
        2.2.3 食品安全管理协调性强
    2.3 我国肉鸡行业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2.3.1 我国肉鸡行业发展状况
        2.3.2 我国肉鸡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2.3.3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肉鸡行业的实施前景
第三章 冷冻鸡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管理体系
        3.1.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3.1.2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3.1.3 OHSAS 18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1.4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4.4.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3.1.4.2 良好操作规范(GMP)
        3.1.4.3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3.1.4.4 HACCP、GMP、SSOP 的关系
    3.2 无公害食品认证
    3.3 供方审核
    3.4 多体系的融合
        3.4.1 研究进展
        3.4.2 融合的基础
        3.4.3 本论文确定的以 ISO22000 为核心的体系融合思路
        3.4.4 整合过程
第四章 整合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六和集团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的实践
    4.1 整合型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总体结构
        4.1.1 成立食品质量安全小组
        4.1.2 食品质量安全小组结构图
        4.1.3 食品质量安全小组职责权限
    4.2 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4.2.1 前提方案的策划
    4.3 肉鸡企业的终产品描述
    4.4 预期用途
    4.5 绘制并确认流程图
    4.6 危害和风险分析
    4.7 危害和风险识别
    4.8 危害和风险评估
        4.8.1 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依据
        4.8.2 环境和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
        4.8.3 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的显着危害和风险
    4.9 确定控制措施
    4.10 CCP 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4.10.1 CCP 点
        4.10.2 重要环境因素
        4.10.3 重大危险源
    4.11 建立关键限值和目标指标
    4.12 建立监控程序和控制方案
    4.13 建立纠偏程序
    4.14 建立验证程序
    4.15 建立文件控制与记录保持程序
    4.16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管理
    4.17 应急预案
第五章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实施效果验证
    5.1 工序卫生质量控制得到加强
        5.1.1 检测材料、设备、方法
        5.1.2 检测结果
    5.2 烟尘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5.2.1 检测材料、设备、方法
        5.2.2 检测结果
    5.3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排放物得到有效利用
        5.3.1 检测材料、设备、方法
        5.3.2 检测结果
    5.4 能源资源消耗达到预期目标
    5.5 整合体系沟通环节对比
        5.5.1 其他肉鸡企业
        5.5.2 六和肉鸡企业
    5.6 认证申请费用节省对比
    5.7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8)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行业管理体系认证现状
    1.2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管理体系认证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2.1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族、ISO/TS16949)标准
        2.1.1 ISO9000 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2.1.2 ISO/TS16949 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2.2 ISO14001 标准
    2.3 OHSAS18000 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 章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论基础
    3.1 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3.2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3.2.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2.2 领导作用
        3.2.3 全员参与
        3.2.4 过程方法
        3.2.5 管理的系统方法
        3.2.6 持续改进
        3.2.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3.2.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1 基本概念
    4.2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4.3 现有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4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4.5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思路
    5.1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5.1.1 初始管理评审
        5.1.2 资源保证
        5.1.3 体系文件
        5.1.4 实施文件
        5.1.5 实施监控活动
        5.1.6 管理评审
    5.2 建立、实施、保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条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施实践
    6.1 公司简介
    6.2 质量手册
        6.2.1 管理体系
        6.2.2 管理职责
        6.2.3 资源管理
        6.2.4 产品实现和运行控制
        6.2.5 测量、分析和改进
    6.3 程序文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果分析
    7.1 一体化管理体系取得的成绩
    7.2 一体化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绿色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1.2.1 绿色质量管理的概念
        1.2.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
        1.2.3 绿色质量集成控制
        1.2.4 绿色质量体系评价
        1.2.5 绿色质量管理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
    2.1 绿色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绿色及绿色质量管理的涵义
        2.1.2 绿色质量管理的内容
        2.1.3 绿色质量管理的特征
        2.1.4 绿色质量管理的原则
    2.2 绿色质量管理形成的外部环境分析
        2.2.1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政策
        2.2.2 基于环境伦理的绿色质量文化
        2.2.3 基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创新
        2.2.4 面向国际绿色壁垒的绿色竞争
    2.3 绿色质量管理形成的内部机制
        2.3.1 传统质量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
        2.3.2 面向环境保护的质量管理原则
        2.3.3 基于线型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环型生命周期
    2.4 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的关系
        2.4.1 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2.4.2 绿色质量管理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体系构建
    3.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理论
        3.1.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
        3.1.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3.1.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基于过程方法的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3.2.1 体系策划的过程方法原理
        3.2.2 基于过程方法体系策划的必要性
        3.2.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原则
    3.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想模式
        3.3.1 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3.3.2 绿色管理过程模式
        3.3.3 绿色支持过程模式
        3.3.4 绿色物流过程模式
        3.3.5 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模式
    3.4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及特征
        3.4.1 绿色过程影响要素分析
        3.4.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3.4.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集成控制
    4.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集成控制系统
        4.1.1 绿色质量集成控制的特点与作用
        4.1.2 绿色质量集成控制的方式
    4.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集成空间与控制模式
        4.2.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集成空间
        4.2.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集成控制模式
        4.2.3 绿色质量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4.3 绿色质量体系的过程集成控制
        4.3.1 绿色供应商管理与绿色采购
        4.3.2 绿色生产过程控制
        4.3.3 绿色包装与运输
        4.3.4 绿色逆向物流资源循环系统
    4.4 基于绿色QFD的过程集成控制方法
        4.4.1 QFD、LCA、LCC研究内容
        4.4.2 基于绿色QFD方法的绿色设计
        4.4.3 基于绿色QFD与SPC的绿色过程集成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5.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管理评审
        5.1.1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5.1.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过程
        5.1.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改进
    5.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
        5.2.1 绿色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5.2.2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和指标涵义
    5.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分析评价
        5.3.1 网络分析评价的基本理论
        5.3.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分析评价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A公司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6.1 A公司简介
    6.2 A公司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6.2.1 绿色供应商评定与采购物流流程
        6.2.2 绿色设计制造与测量监测流程
        6.2.3 绿色销售服务流程
    6.3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
        6.3.1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6.3.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分析评价
        6.3.3 提高绿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现状研究
        1.2.1 国外中小企业的质量认证研究现状
        1.2.2 我国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质量认证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 中小企业在ISO9000 标准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
    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1.1 中小企业界定
        2.1.2 技术创新介绍
    2.2 质量认证相关研究
        2.2.1 质量认证综述
        2.2.2 质量体系认证发展和前景
        2.2.3 质量认证的国际互认
        2.2.4 质量认证系列标准的各国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3.1 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
        3.1.1 质量认证系列标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3.1.2 质量认证推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发展
        3.1.3 质量审核及监督体系保证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3.1.4 质量认证提高企业信誉和顾客满意度
        3.1.5 质量认证使中小企业走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创新之路
        3.1.6 质量认证对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等的规定规范产品创新过程
        3.1.7 质量保证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发展
    3.2 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
        3.2.1 质量认证标准化和达标论证方式的弊端
        3.2.2 多家质量认证引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出现混乱局面
        3.2.3 质量认证中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差距问题
        3.2.4 质量认证收费较高和认证复杂等问题加重企业负担
        3.2.5 执法力度和有效度阻碍中小企业认证和技术创新
    3.3 ISO9000 和ISO14000 系列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3.1 ISO9000 质量体系系列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3.2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认证体系实证研究—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4.1 公司概况
    4.2 认证过程
    4.3 质量认证对华为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
        4.3.1 质量保证体系促进生产和服务流程的优化
        4.3.2 质量认证提高企业生产活力和创新的发展
        4.3.3 质量认证统一全球电讯业的质量体系标准
        4.3.4 质量认证使企业获得国际贸易绿色通行证
    4.4 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认证体系构建
    4.5 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认证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5.2 评价步骤
    4.6 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认证体系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4.6.1 问卷设计
        4.6.2 评价方法
        4.6.3 评价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质量认证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5.1 宏观层面的对策研究
        5.1.1 减轻中小企业的质量认证负担
        5.1.2 加强各国政府标准制定的国际合作
        5.1.3 健全质量认证的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
        5.1.4 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动权
    5.2 微观层面的对策研究
        5.2.1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权的保护力度
        5.2.2 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
        5.2.3 保证国内外市场安全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5.2.4 技术创新向个性化和特殊化的创新管理方向发展
        5.2.5 提高环境效益和倡导绿色工艺创新
        5.2.6 促进中小企业流程管理的建设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QHL公司“五合一”管理体系整合研究[D]. 田书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2]英国标准化协会管理体系类标准国际化战略路径研究[J]. 贾爱娟,任婉莹. 中国标准化, 2018(21)
  • [3]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经验分析[J]. 郑妍妍,李磊,庄媛媛.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7)
  • [4]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浅析[A]. 华振楠,杨润飞.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 [5]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国际管理标准实施障碍研究[D]. 杨家珍. 天津大学, 2012(07)
  • [6]ISO9000是一种新形式的保护主义吗?——基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 马凌远. 当代经济管理, 2011(03)
  • [7]冷冻鸡肉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整合研究[D]. 彭倩.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2)
  • [8]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D]. 魏占魁. 吉林大学, 2007(06)
  • [9]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D]. 隋丽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5)
  • [10]质量认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田淑云.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1)

标签:;  ;  ;  ;  ;  

加拿大实施ISO9000、ISO14000和QS-9000标准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