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应用马里兰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短期应用马里兰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一、短期应用马利兰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1](2021)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取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组(n=50)采取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及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认知、认知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缩短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使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着。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2](2021)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研究中药物进行了综述。方法应用检索Pudmed、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BCRABL"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20-10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75篇,英文文献121篇,最后纳入分析196篇文献。结果 TKI作为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或干扰素α、或高三尖杉酯碱等有助于提高细胞遗传学缓解率。长期治疗产生耐药性,以及骨髓抑制、基础疾病患者引起的心肺毒性和肾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仍是亟待关注的问题。结论精准诊断、合理用药、开发更具靶向性的小分子药物和筛选基于信号通路进行候选药物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南利静[3](2021)在《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为0.639-0.99/10万人,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国内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男性多于女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基因阳性是其诊断依据。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伊马替尼问世以来,疗效显着,但因其昂贵的价格致使很多病人不能承受,而国产伊马替尼具有更低的价格,但目前对于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在疗效上是否具有差异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观察Ph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或昕维)和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最佳疗效反应、转换治疗的比例及不良反应,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71例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该171例患者均为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且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其中服用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46例,服用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患者125例,根据Sokal评分对收集到的两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根据治疗3、6、12个月后的血液学缓解率、最佳反应疗效、分子学缓解率及对两组伊马替尼转换二代TKI或其他药物的比例来评价二者的初期疗效,根据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后是否维持原疗效来评估两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根据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等指标评估两组数据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依据NCI/NIH常见毒性标准3.0版本进行分级记录并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中位发病年龄48岁,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2.国产伊马替尼组与进口伊马替尼组在连续治疗3个月(P=0.337x2=0.923)、6个月(P=0.700 x2=0.148)、12个月(P=0.734 x2=0.116)后最佳反应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国产组与进口组在3个月(P=0.747)、6个月(P=0.564)、12个月(P=0.492)后达到MR3.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P=0.767)、6个月(P=0.804)、12个月(P=0.526)达到MR4.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国产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10例,占21.7%。原研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33例,占26.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后续追踪中,原研伊马替尼组共有32例患者转换成国产伊马替尼,其中1例患者在3月时达到MR3.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6个月后达到MR4.0,并一直维持此疗效,其余31人均在至少1年后达到MR4.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均能维持原疗效,无病情进展。6.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水肿24%vs33.6%(P=0.225),肌肉疼痛13.0%vs12.0%(P=0.854),皮疹8.7%vs10.4%(P=0.966),恶心呕吐19.6%vs17.6%(P=0.767),骨关节痛占10.9%vs8.0%(P=0.777),腹泻6.5%vs5.6%(P=1.0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为17.4%vs19.2%(P=0.788),贫血13.0%vs11.2%(P=0.729),血小板减少为8.7%vs5.6%(P=0.704),无严重III-IV级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死亡率。结论:1.本中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较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较低。2.国产伊马替尼对初治慢粒患者可以获得和格列卫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然而国产伊马替尼的价格便宜,患者经济负担较小,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3.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存在相似的耐药性。

范丹丹[4](2020)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诊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诊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经骨髓细胞学及分子学确诊的初诊CML-CP患者64例,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均完整,收集性别、年龄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数据。确诊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IM)作为初始治疗,并随访至少3个月。对照组64例源于本院健康体检者,均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对纳入病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31日。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RDW对CML-CP是否有辅助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用于对OS、PFS、EFS的预后估计,比较两组生存率时,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64例初诊CML-CP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男:女=1.37:1,中位年龄47岁(23岁-71岁)。64例健康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男:女=1.56:1,中位年龄48岁(24岁-70岁)。两组性别及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4例初诊CML-CP患者中,白细胞增高64例,占100%,其中超过100×109/L的患者40例,占62.5%。血小板增高及正常各有35例(54.69%)和29例(45.31%)。红细胞正常及减少各有24例(37.5%)和40例(62.5%)。(3)初诊CML-CP患者的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8.46±3.24与13.39±0.87),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CML-CP组与健康对照组MCV、MCH和MCHC比较分别为(91.50±4.06与92.66±3.95;29.73±1.39与30.25±1.68;334.98±10.89与338.25±7.98),以上三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CP组H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1.84±9.79与128.47±8.8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RDW对CML-CP具有辅助诊断价值。(5)初诊CML-CP患者的RDW与性别、较高WBC计数、较低HB计数、较高MCH、MCHC、脾大及EUTOS评分相关(P<0.05);而与年龄、MCV、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Sokal评分及Hasford评分无关(P>0.05)。(6)64例初诊CML-CP患者中,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RDW值均低于最初诊断时RDW值(15.93±2.11与18.46±3.24;13.93±1.06与18.46±3.24;13.44±0.90与18.46±3.24)。三者均P<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7)64例初诊CML-CP患者,高RDW组相比低RDW组患者,对IM治疗反应较差,尤其是与3个月及6个治疗反应相关(P<0.05),但与12个月时治疗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中位随访期38.5个月(范围=3-72月)。高RDW组和低RDW组5年OS分别为69.3%和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高RDW组和低RDW组5年PFS分别为64.8%和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高RDW组和低RDW组5年EFS分别为和53.5%和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1)RDW对CML-CP具有辅助诊断价值。(2)初诊CML-CP患者RDW值可以预测IM治疗反应,RDW值越高,IM治疗反应越差,尤其与早期治疗反应相关。(3)初诊CML-CP患者RDW值可以预测预后,RDW值越高,5年OS、PFS、EFS越差。

刘存[5](2019)在《青黄散联合羟基脲干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JAK2V617F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青黄散联合羟基脲干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JAK2V617F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潍坊市中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30例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30例,分别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V实验组和PV对照组,ET实验组和ET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病种对照组均予以羟基脲联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两病种实验组在各自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黄散治疗。青黄散胶囊含青黛0.24g、雄黄0.16g,每日晚饭后服用,各组均连续给药3个月。分别观察同病种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疗效、血象变化、毒副反应等,并主要检测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最终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和ET两病种在血常规方面,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降低PLT的疗效方面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两病种治疗前后在临床缓解率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实验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均显着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这表明两实验组均拥有更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在JAK2V617F突变方面,两病种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突变负荷没有改变,而两实验组经治疗后JAK2V617F突变负荷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相比于各自对照组治疗后来讲,两病种实验组治疗后的JAK2V617F突变负荷的降低也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并发症方面,两病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青黄散联合羟基脲在改善骨髓增殖性肿瘤PV和ET临床检验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有明确疗效。此外,青黄散存在降低JAK2V617F突变负荷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更有效地干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机制。

杨碧熙[6](2017)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进口药格列卫与国产药昕维的安全性及疗效差异。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在2012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例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1周至2017年3月,观察治疗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等情况,参照NCCN制定的慢性期治疗反应的定义及中国伊马替尼疗效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回顾并比较两组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格列卫组和昕维组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的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1.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均为慢性期,男女比率为1.4:1,诊断及开始治疗的中位年龄为6岁。2.12例患儿在伊马替尼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血常规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3例患儿在治疗后3个月骨髓细胞形态学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8例患儿在3个月-17个月间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标准,1例患儿未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3.4例患儿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1例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学反应,6例患儿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1例患儿外周血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标准。4.随访中发现患儿有头晕、恶心、鼻衄、关节疼痛症状;治疗过程中12例患儿均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表现。5.12例患儿中有6例口服格列卫,6例口服昕维,以SPSS 21.0对两组进行比较,年龄(P=0.907)、用药剂量(起始量P=0.193;维持量P=0.949)、外周血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标准的时间(P=0.936)无统计差异,骨髓细胞形态学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标准的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昕维组较格列卫组能更快达到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结论:1.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治疗慢性期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2.格列卫与昕维对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着差异。

刘素晓,王幼平,崔琳[7](2016)在《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以粒系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多能干细胞疾病。Ph染色体出现在95%的CML患者中,该染色体上表达的BCR-ABL融合蛋白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不断磷酸化和活化下游底物,使细胞不断增殖和迁移,导致CML的发生。近年,人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治疗CML,包括开发化学药物,中药提取物,以及针对BCR-ABL酪氨酸激酶设计合成的抑制剂等。经临床验证,这些药物已经取得显着的疗效。本文即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廖俊尧[8](2013)在《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概述:骨髓增殖性肿瘤(tn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指分化相对成熟的-组造血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表现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克隆性增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属于BCR/ABL阴性的MPN,分别以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和骨髓纤维化为特征,病程中的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计数异常、血栓栓塞、出血、肝脾肿大,晚期IMF患者还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各病间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目前西医学对于PV、ET和IMF治疗主要有采用羟基脲、马利兰等化疗抑制骨髓增生,但长期使用可促进骨髓纤维化、并导致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干扰素用于治疗MPN无致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作用,但其治疗后常会出现发热、肌肉关节痛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停药。脾切除常可减轻患者的机械压迫症状,但脾切除的相关死亡率高,可加速肝大和极度的血小板增多。静脉放血是治疗PV的基本方法,但可引起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的反跳性升高,并能诱发或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寻找高效低毒、能够长期控制病情并延缓病情发展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本着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则,我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益气养血活血法协定方作为基本治疗方案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具有无毒副作用,能够长期控制病情的优点。目的:总结分析益气养血活血法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5例具有6个月以上完整治疗资料记录的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患者,将其分为三组: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5例;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24例;③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16例。中医治疗均给予我科益气养血活血协定方为主,所有患者病情严重时辅以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为:我科益气养血活血法协定方,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持续服用,汤药服用一月后改为相同处方制成中药蜜丸药,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象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三组病人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及三组之间进行疗效对比。结果:PV组治疗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而白细胞、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ET组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数较前明显下降,经统计有显着差异,而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IMF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较前明显上升,经统计有显着性差异,而白细胞、血小板数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均有显着差异。疗效方面:PV组患者显效者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ET组患者显效者15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IMF组患者显效者5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有效率ET组>PV组>IMF组,三组之间疗效进行两两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结论:①运用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检验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三组临床疗效比较,ET组疗效优于PV组和IMF组,PV组优于IM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与疾病自身特点有关。②中药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能够达到改善症状,长期控制病情,副作用小的效果。

段勇,李鸽[9](2012)在《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2例,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结果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学的总有效率,两种治疗方案无显着性差异(P=0.634)。对于遗传学疗效,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的总缓解率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28),因此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疗效要优于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组。结论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应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刘丽娟[10](2012)在《加味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临床观察和体外实验两部分的研究,探讨分析加味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慢粒提供一定的临床疗效支持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临床观察和体外实验两部分。临床观察主要是观察实验组(加味大黄蟅虫丸加干扰素、羟基脲)与对照组(干扰素加羟基脲)治疗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血液学缓解率、Ph染色体阳性率、中医证侯积分、缩脾效果、骨髓增生度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味大黄蟅虫丸加干扰素、羟基脲治疗CML不仅能提高患者血液学缓解率,而且对细胞遗传学缓解亦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明显改善慢粒慢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体外实验分别通过MTT法、TUNEL法检测加味大黄蟅虫丸含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表明加味大黄蟅虫丸含药血清不仅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而且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加味大黄蟅虫丸经过初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可能是治疗CML的良药,能够提高CML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短期应用马利兰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期应用马利兰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2.3 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对比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3 讨论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ML发病机制
    1.1 细胞水平
    1.2 信号通路水平
        1.2.1 JAK2/STAT信号通路
        1.2.2 RAS-MAPK通路
        1.2.3 PI3K/AKT信号通路
        1.2.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1.2.5 其他信号通路
2 临床药物
    2.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图5)
    2.2 烷化剂
    2.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2.4 阿糖胞苷
    2.5 干扰素α
    2.6 中药单体
        2.6.1 砷剂
        2.6.2 高三尖杉酯碱
        2.6.3 靛玉红
        2.6.4 姜黄素
3 临床研究中药物
    3.1 MEK抑制剂
    3.2 Aurora激酶抑制剂
    3.3 新型ABL激酶抑制剂
4 结论

(3)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诊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病例标准
        1.1.2 排除病例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1.2.2 临床资料收集
        1.2.3 病例分组
        1.2.4 药物治疗
        1.2.5 随访日期
    1.3 诊断分期及治疗反应标准
        1.3.1 CML诊断标准
        1.3.2 CML分期标准
        1.3.3 CML治疗反应定义
        1.3.4 一线TKI治疗CML-CP患者治疗反应评价标准
        1.3.5 TKI治疗反应监测推荐
        1.3.6 安全性评估
        1.3.7 CML-CP三种预后评分系统的公式表达及危险度分层
        1.3.8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初诊CML-CP患者的WBC、RBC、PLT特点
    2.3 初诊CML-CP患者RDW、MCV、MCH、MCHC、HB的特点
    2.4 RDW的 ROC曲线分析
    2.5 不同组RDW值与初诊CML-CP患者各临床指标、实验室结果之间的比较
    2.6 IM治疗前后RDW值的变化情况
    2.7 初诊CML-CP患者RDW值与IM治疗反应的关系
    2.8 不同RDW组远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4 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停止TKI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青黄散联合羟基脲干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JAK2V617F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2 相关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
    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PV患者组研究结果
        1.1 血象变化
        1.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3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1.4 西医临床疗效对比
        1.5 分子生物学疗效比较
        1.6 并发症和安全性问题观察结果
    2 ET患者组研究结果
        2.1 血象变化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2.4 西医临床疗效对比
        2.5 分子生物学疗效比较
        2.6 并发症和安全性问题观察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MPN治疗现状及不足
    2 中医学对MPN的认知
    3 青黄散的古今研究
    4 临床疗效解读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中西医诊疗探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疗效、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7)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化疗药物
    1.1 白消安
    1.2 羟基脲
    1.3 干扰素
2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2.1 伊马替尼
    2.2 尼洛替尼
    2.3 达沙替尼
    2.4 达鲁舍替
    2.5 普纳替尼
3 中药提取物
    3.1 三氧化二砷
    3.2 高三尖杉酯碱
    3.3 甲异靛
    3.4 姜黄素
4 中医药组方
5 结语

(8)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1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1.1 红细胞生成素(EPO)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1.2 巨核祖细胞对血小板生成素的敏感性
        1.3 基因突变
        1.4 染色体异常
        2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传统治疗
        2.1 化学药物治疗
        2.2 α-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
        2.3 血细胞去除术
        2.4 抗血小板治疗
        2.5 放疗
        2.6 改善贫血的治疗
        2.7 脾切除
        2.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3.1 治则治法
        3.2 专药专方治疗经验
        3.3 中西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病例标准
        1.3 排除病例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1.6 治疗方法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疗效标准
        2.3 中医症候计分标准
        2.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3 结果
        3.1 血象的变化
        3.2 各组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
        3.3 组间疗效对比
        3.4 并发症的发生率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治疗现状及不足
        4.2 益气养血活血协定方治疗MPN的组方依据
        4.3 临床疗效分析
        4.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加味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病例选择
        (二) 一般资料
    二、 实验方法
        (一) 实验用药
        (二) 治疗方法
        (三) 支持治疗
    三、 观测指标
        (一) 安全性观察
        (二) 疗效性观察
        (三) 中医症状分级及积分量化标准
        (四) 统计学分析
    四、 疗效判定
        (一) 判定 CML 的治疗标准
        (二) 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 血液学缓解情况
        (二) 治疗前后 Ph 染色体及 bcr-abl 融合基因表达情况
        (三) 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及疗效
        (四) 治疗前后外周血血象比较
        (五) 治疗前后体征改变比较
        (六) 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度比较
        (七) 安全性观察
实验研究
    一、 加味大黄蟅虫丸对 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 统计学分析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
    二、 加味大黄蟅虫丸对 K562 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 统计学分析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认识
    二、 细胞凋亡理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三、 中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况
    四、 方药组成及功用分析
        (一) 药物组成
        (二) 功效
        (三) 方解及用药特色
        (四) 药物功效溯源
        (五)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科研任务书
详细摘要

四、短期应用马利兰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9)
  •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09)
  • [3]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南利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诊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D]. 范丹丹.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5]青黄散联合羟基脲干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JAK2V617F的影响[D]. 刘存.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杨碧熙.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7]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 刘素晓,王幼平,崔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08)
  • [8]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D]. 廖俊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 段勇,李鸽. 海峡药学, 2012(05)
  • [10]加味大黄蟅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刘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短期应用马里兰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