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论文文献综述)

彭冬冬,陈相池,夏伟,刘学武,王菲[1](2021)在《大鼠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为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支持。方法 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每组12只。各组麻醉后,模型对照组、红霉素组气管滴入1×108 CFU/mL混合菌液,每只0.5 mL,空白对照组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 h后进行口鼻吸入给药,每天3次,每次10 min,每次间隔4 h,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造模第3、7天检查大鼠肺功能,测定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NF-α、IL-6显着增大,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200/FVC)、潮气容积(VT)显着减小,大鼠肺泡结构被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红霉素组体温、WBC、Neu%、TNF-α、IL-6显着下降,FVC、FEV200/FVC、VT显着上升,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肺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本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细菌,经气管滴入大鼠肺建立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成功,可用来进行药效作用的评价。

于文凯,梁志强,李仁哲,周帅,郑康[2](2021)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肺炎患儿痰培养物中细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提供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依据。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肺炎患儿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小儿肺炎病原菌在临床上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痰液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其中多重细菌感染患儿16例,共培养出199株细菌(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8株(64.32%),革兰阳性菌71株(35.68%)。主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19.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8%)、卡他莫拉菌(13.57%)、肺炎克雷伯菌(11.06%)和大肠埃希菌(10.05%)。多重细菌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为主(共5例,31.25%)。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绝对敏感。卡他莫拉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米诺环素等绝对敏感。肠杆菌科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相似,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替坦敏感率在95%~1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5%~10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大于9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不够敏感,但中敏率达到75%以上。结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本地肺炎患儿痰液中常见菌,抗生素耐药状况比较严重,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的效果较好,利奈唑胺对阳性菌效果较好;左氧氟沙星可用于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混合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针对性和用药时间,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尽可能维护正常菌群的平衡。

荆世松[3](2021)在《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可以引起心内膜炎、骨髓炎和坏死性筋膜炎等多种疾病。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身的进化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不断涌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致病性非常强的临床常见菌株,并且其中90%以上都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因而导致较高感染率和死亡率。目前,MRSA的传播和流行已经构成了极为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研发基于新的药物靶标、既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又能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药物具有重大的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对于其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宿主细胞、组织的粘附和侵袭,还能够帮助其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其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愈加明确毒力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力和致病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抗毒力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抗毒力策略是对细菌关键的毒力因子进行抑制,降低其致病力,利用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病菌。由于这种策略不会杀死细菌,因此不会对细菌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酪蛋白水解酶ClpP是一种高度保守且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作为新型的抗菌靶点而被广泛研究。ClpP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参与到其粘附过程。另外,敲除clpP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能力大大下降。由于ClpP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筛选ClpP蛋白酶抑制剂和探究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ClpP的特异性荧光底物Suc-LY-AMC构建ClpP抑制剂筛选体系,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对实验室现有的500多种中药单体进行筛选,发现杨梅素能够在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生长的情况下有效抑制其ClpP的活性,并且几乎不存在细胞毒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有效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ewman中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ewman的溶血能力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热漂移检测(thermal shift assay,TSA)和细胞热转变分析(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表明杨梅素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够与ClpP结合并降低其热稳定性;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技术测定杨梅素和ClpP的解离常数为6.356×10-4 M,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结合;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二者的作用模式和相互作用位点,通过氨基酸点突变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验证对接结果,确定杨梅素通过Gln-47和Met-31与ClpP结合而相互作用。最后构建小鼠MRSA感染肺炎模型,证明杨梅素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以及小鼠肺部的载菌量,显着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小鼠肺部的感染和病理变化。综上所述,杨梅素能够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的活性从而显着消减MRSA的毒力,有效保护小鼠免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肺炎感染,证明杨梅素有望成为控制MRSA感染创新药物开发的候选化合物。

倪丽慧[4](2021)在《一种治疗糖尿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药物组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金葡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且糖尿病等患者更易被感染。金葡菌分泌的多种毒力因子中α-溶血素的毒力更强,以其为靶标进行干预细菌而不易产生耐药性。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在高糖环境的病理状态下中,由于体内免疫力下降以及肺功能损伤,高血糖本身也有利于体内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糖尿病者比血糖正常者被金葡菌感染的风险增加。目前,糖尿病在家养动物中越来越普遍,由于患病动物免疫力低下和呼吸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出现感染的几率显着提高,故糖尿病合并金葡菌肺炎的病例也在增加。金葡菌侵入机体时,肺泡巨噬细胞在肺部进行抗金葡菌等病原体,TLR2、MAPKs和NLRP3炎性小体家族是主要参与者。在本研究中,为了探讨高糖、金葡菌及α-溶血素的体内外药效学,也考虑将该病机制相关的TLR2、MAPKs和NLRP3通路进行探索,我们将携带α-溶血素(8325-4)与α-溶血素缺失(DU1090)的金葡菌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为糖尿病肺炎的降糖、抗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的药物组合发现奠定基础。抗毒力因子治疗是通过抑制金葡菌α-溶血素活性的一种炎症治疗途径,已有报道表明,在治疗糖尿病者肺部细菌感染时采用抗菌药联合降糖药治疗,效果更佳。胰岛素(Insulin,INS)是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治疗并可作用于肺部,故本研究首选胰岛素作为降糖药物。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革兰氏阳性细菌药,对多重耐药金葡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体外诱导时也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具有较高组织穿透力,可在肺泡上皮衬液、肺间质液内发挥药效,现广泛地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故本研究选择利奈唑胺为抗菌药物。本研究通过体内外试验以及初步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药物组合(胰岛素+利奈唑胺)对与高血糖、金葡菌及α-溶血素相关的糖尿病并发金葡菌肺炎的体内外模型以及临床病例的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以及治疗效果。首先,为了考查药物组合(胰岛素+利奈唑胺)降糖、抗金葡菌和抑制α-溶血素的体外药效学研究,我们从药物作用于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生长曲线以及其α-溶血素活性,药物在体内外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确定药物组合抗金葡菌的MIC值为0.5 mg/kg;利奈唑胺在亚抑制浓度(1/2 MIC)时可有效抑制金葡菌的生长;1/2 MIC利奈唑胺可以完全抑制α-溶血素活性且药物组合还可以完全抑菌;CCK-8测出药物组合可有效降低高糖引起的细胞损伤。故后续试验以1/2 MIC利奈唑胺(0.25μg/mL)和胰岛素(50 nmol/L)进行研究。以上结果表明,药物组合可以降糖、抗金葡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且在体外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且提供细胞存活率。通过构建体外高糖、金葡菌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炎症模型,进一步考查药物组合抑制相关炎症通路的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药物组合对8325-4菌株诱导MH-S细胞中TLR2、MAPKs、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高糖、金葡菌及α-溶血素可激活TLR2、MAPKs、NLRP3炎性小体通路并显着上调蛋白的表达水平,利奈唑胺和药物组合均可显着下调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药物组合较利奈唑胺单独使用时抑制效果更显着,胰岛素单独使用抑制这些蛋白的效果不明显。综上所述,药物组合通过降糖、抗金葡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可显着下调并抑制TLR2、MAPKs、NLRP3炎症通路激活,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次,为验证药物组合在体内的降糖、抗金葡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能力,我们对药物组合(胰岛素+利奈唑胺)在糖尿病小鼠合并金葡菌肺炎的体内药效学进行考察。首先,进行毒性试验评估体内安全性,利奈唑胺给药浓度为25mg/kg、80 mg/kg和160 mg/kg及胰岛素为(1 U/kg)时没有引起小鼠死亡,即未检测出其半数致死量(LD50),使用最大剂量(Cmax160 mg/kg,Vmax0.4 mL)进行灌胃也无死亡现象。其次,构建糖尿病小鼠金葡菌(8325-4菌株)感染肺炎模型,通过7 d给药【胰岛素(1 U/kg/12h)+利奈唑胺(25 mg/kg/12h)、胰岛素(1U/kg/12h)+利奈唑胺(80 mg/kg/12h)、胰岛素(1 U/kg/12h)+利奈唑胺(160mg/kg/12h)】并结合建模及给药前后的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水平以及肺内CFUs和肺H.E,确定药物组合的体内最适给药浓度为胰岛素1 U/kg/12h、利奈唑胺80 mg/kg/12h并进行相关试验。为进一步考查药物在体内对高糖金葡菌和α-溶血素感染所致糖尿病小鼠金葡菌(8325-4菌株、DU1090菌株)感染性肺炎的保护情况。通过7 d给药,结合建模及给药前后的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水平、肺内CFUs、肺脏W/D、肺脏H.E以及ELISA等方面,进行分析药物组合在体内通过降糖、抗金葡菌、α-溶血素活性治疗糖尿病小鼠金葡菌肺炎的效果。结果表明,药物组合在体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8325-4菌株引起的炎症反应较DU1090强,持续高血糖和金葡菌感染逐渐减轻体重;胰岛素单独使用可显着降低高血糖水平,减缓糖尿病肺炎小鼠的体重下降,对糖尿病小鼠其他指标没有明显作用;利奈唑胺单独使用不能降低血糖水平,但对糖尿病小鼠金葡菌感染的肺部CFUs和病变情况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如TNF-α、IL-1β、IL-10和IL-18)具有明显的抗金葡菌和抗炎作用;药物组合在体内针对糖尿病小鼠肺炎的血糖和体重有良好的治疗和恢复效果,可显着减少糖尿病小鼠肺炎模型组中金葡菌感染的菌落数,也能降低炎症病理变化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其治疗效果优于利奈唑胺单独使用。综上结果表明,药物组合对糖尿病小鼠金葡菌感染所致的肺炎且右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对来自动物医院的5只已确诊患有糖尿病合并金葡菌肺炎病例的犬进行病例分析以及药物组合(胰岛素+利奈唑胺)的临床治疗。首先对病犬进行常规检查、血液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犬糖尿病并发金葡菌肺炎。其次我们在增加病犬抵抗力的同时,采用本研究前期体外研究开发的药物组合【注射短效胰岛素(0.3 U/kg~0.5 U/kg,每天2次)+长效胰岛素(0.4 U/kg,每天2次)+利奈唑胺(50 mg/kg)】进行治疗,通过14 d治疗,与病犬治疗前后的常规检查、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发现病犬白细胞数由下降到正常水平,尿液中的葡萄糖和酮体含量均回归隐性,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基本消失,X光检查肺部炎症消失,病情好转。病犬糖尿病金葡菌肺炎症状明显改善,并恢复肺功能。综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药物组合(胰岛素·+利奈唑胺)对犬糖尿病金葡菌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总之,本研究不仅开发了一种在体内外、临床实践中均对具有良好效果的糖尿病合并金葡菌肺炎药物组方(胰岛素+利奈唑胺),而且阐明了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糖、抗金葡菌和抑制α-溶血素的表达来抑制TLR2、MAPKs、NLRP3炎性通路的激活,这为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金葡菌肺炎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基础理论。

周永林[5](2021)在《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形成已成恶性循环,同时诱导和加速多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和流行,导致抗生素治疗日趋无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兽医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可导致乳房炎和肺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分泌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性,舒巴坦等竞争性酶抑制剂对B类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差,而MRSA如USA300携带多种金属β-内酰胺酶,这使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控难度加大。此外,在NDM-1耐药酶未报道之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直被用于治疗临床上严重耐药肠杆菌的感染。然而,随着NDMs和KPCs等碳青霉烯酶的出现和广泛传播,导致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感染后治疗无效。而且临床上已经出现同时携带ndm和mcr基因的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协同抗菌药物以控制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细菌性溶血素是细菌在致病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类重要毒力蛋白,常见的细菌性溶血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李斯特菌溶血素LLO、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和猪链球菌溶血素SLY等。细菌性溶血素可裂解组织细胞和协助细菌逃避机体免疫攻击和获取营养,在细菌感染建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敲除菌株在细菌性肺炎、乳房炎和肾炎等模型中毒力显着减弱,甚至缺失。因此,以细菌性溶血素为药物靶点进行抑制剂筛选是抑制细菌致病性的一种有效策略。综上,筛选获得一种可同时抑制耐药酶和毒力因子的天然化合物,这将可能极大的提高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开发药物的成本。本研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活性的抑制剂。经筛选发现,齐墩果酸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活性,同时对主要碳青霉烯酶如NDM-1、KPC-2和VIM-1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头孢菌素酶Amp 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不显着。此外,加入不同金属离子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发现,齐墩果酸仅在锌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对NDM-1的抑制作用受到影响,在其它金属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无显着影响,提示齐墩果酸并非特异性金属离子螯合剂。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和细菌染色试验等验证了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可显着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霉烯酶阳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FIC≤0.33±0.07),而舒巴坦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着的协同效果,而与美罗培南联合对NDM-1阳性大肠杆菌无显着的协同效果。齐墩果酸在远大于32μg/m L浓度条件下对受试菌株的生长无显着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单独使用不会诱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DM-1阳性大肠杆菌ZJ487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压力下可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为确定齐墩果酸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模型,通过小鼠存活率、肺组织菌落定殖、肺组织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靶器官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等指标评价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与单独青霉素G钠治疗相比,齐墩果酸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提高50.0%,而舒巴坦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的存活率提高37.5%,略差于齐墩果酸联合组。此外,单独齐墩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提示齐墩果酸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还具有其它药理学作用,我们推测其可能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相关毒力因子。为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和细胞保护试验等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在4μg/m L浓度条件下可显着抑制多种不同的细菌性溶血素的溶红细胞活性,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MH-S细胞和A549细胞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介导的损伤。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齐墩果酸单独使用可降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子动力学模拟、氨基酸定点突变和荧光淬灭等试验确定了齐墩果酸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蛋白的分泌和表达,而是与NDM-1蛋白和Hla蛋白通过范德华力直接结合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对突变子蛋白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和突变子菌株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验确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作为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双靶标抑制剂,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由细菌性溶血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和显着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为基于抑制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双靶标抗耐药致病菌感染新药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前期试验基础和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方超策[6](2021)在《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NICU内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分布、构成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临床新生儿的管理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NICU内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住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三年中各类标本(包括血液、痰液、脑脊液、粪便、尿液及各类分泌物等)分离的病原菌情况,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同时应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共5645份,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培养阳性率5.79%,按相应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研究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共166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1.51:1,共分离菌株共218株,其中仅1人未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率达99.4%;对比这三年病原菌检出在性别、出生体重及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与患儿胎龄相关,2019年早产儿病原菌检出量明显升高(P(27)0.05)。(2)革兰氏阴性菌为NICU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从2017年至2019年,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数量及占比呈上升趋势(P(27)0.05)。主要革兰氏阴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阴沟肠杆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9株;检出的真菌种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及都柏林假丝酵母菌;(3)病原菌标本构成:检出量占首位的为痰培养,其他依次为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4)早产儿中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检出率较足月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正常出生体重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败血症及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高;(5)耐药性分析:对NICU病房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1.1%,同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率均在1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结论:NICU内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检出菌株数量与相应比例呈上升趋势,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多数耐药率在6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耐药率多数在1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NICU检出的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其对青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分析了本地区NICU内病原菌分布、构成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针对新生儿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重症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张静[7](2021)在《TLR2、TLR4及NLR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炎症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常见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是定植在人类皮肤和黏膜表面的常见菌,同时也是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如菌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和坏死性肺炎等。S.aureus感染后诱导宿主的炎症反应强度,通常与炎性介质表达和脏器损伤均存在紧密关联。天然免疫作为宿主的第一道防线,在S.aureus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毒力因子脂蛋白(BLP)通过识别TLR2、TLR4及NLRP3受体进而感染诱导宿主发生炎症反应。研究发现,TLR2受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但其在宿主炎症反应不同阶段发挥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天然免疫受体TLR2、TLR4及NLRP3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诱导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C57BL/6J、TLR2-/-、TLR4-/-及NLRP3-/-小鼠以及分离的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ELISA、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了小鼠血清、肺脏以及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RANTES及IL-10)、天然免疫受体(TLR2、TLR4及NLRP3)以及损伤因子(HMGB1和HABP2)的表达,分析了p38、JNK、ERK和p6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观察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57BL/6J、TLR2-/-、TLR4-/-及NLRP3-/-小鼠致死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能够促进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TNF-α、IL-1β、RANTES及IL-10的表达,提高TLR2、TLR4及NLRP3基因的表达,增强p38、JNK、ERK和p65的磷酸化水平。野生型金葡菌感染9h后,与C57BL/6J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相比,TLR2-/-、TLR4-/-及NLRP3-/-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RANTES及IL-10的水平显着下调(P<0.05)。TLR2-/-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诱导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C57BL/6J小鼠。当野生型金葡菌感染24h后,与C57BL/6J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相比,TLR2-/-、TLR4-/-及NLRP3-/-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RANTES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小鼠致死率试验结果显示,与C57BL/6J、TLR4-/-及NLRP3-/-小鼠相比较,TLR2-/-小鼠的死亡速度最快,并且在48h内全部死亡。野生型金葡菌感染3h和6h后,与C57BL/6J小鼠相比,TLR2-/-、TLR4-/-及NLRP3-/-小鼠血清和肺脏中TNF-α、IL-1β、RANTES及IL-10的分泌量显着降低(P<0.05)。TLR2-/-小鼠肺脏中HMGB1和HABP2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当野生型金葡菌感染24h后,与C57BL/6J小鼠相比,TLR2-/-小鼠血清和肺脏中TNF-α、RANTES及IL-10分泌量显着降低(P<0.05),且显着抑制(P<0.05)HMGB1和HAB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金葡菌脂蛋白是诱导小鼠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激活天然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当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时,TLR2在炎症反应早期,主要作用是对金葡菌进行识别,因此当TLR2缺失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i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转录因子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发生下调,进而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水平发生下调,两者共同作用进而下调肺脏组织肺损伤。研究表明,当宿主被金葡菌感染较长时间时,机体可建立一种耐受现象,进而对炎症反应进行调控。上述研究与本研究获得的结果综合分析,本课题组得出结论是当TLR2缺失后,小鼠不具备建立这种耐受现象的条件,不能对炎症反应强度进行合理调控,导致细胞因子爆增,从而导致小鼠肺脏损伤和死亡率增加。

崔玉梅[8](2021)在《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后一般表现出发病快和病程短等急性感染症状。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其已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程度更深和范围更广。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在畜禽体内及其相关环境中较高,如在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和泌尿系统相关致病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针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在防控细菌感染过程中,掌握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同样至关重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期或其进入生长后期主要表达如成孔毒素、超抗原外毒素和细胞毒性酶等破坏宿主细胞获取营养物质或干扰宿主免疫细胞功能的分泌型毒力因子。针对细菌主要毒力因子Hla进行有效抑制可有效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机体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这一抗毒力策略已得到科研人员广泛认可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筛选发现丹参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Hla的生物学活性。因此,本研究首先针对丹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通过超声提取法、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提取工艺,即用2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通过对丹参中隐丹参酮提取工艺的摸索和优化,初步得到了丹参提取物,其主要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0.33%、0.05%、0.44%和9.02%。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等确定了丹参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与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等多种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丹参提取物与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吩钠和硫酸多黏菌素B等联合对典型MRSA菌株USA300的协同指数FIC均小于0.5,表明丹参提取物与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性。进一步研究确定隐丹参酮或丹酚酸B与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具有显着的协同抗菌作用(FIC<0.5),丹参酮Ⅰ或丹参酮ⅡA与硫酸庆大霉素仅有相加作用或无效。丹参提取物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生长无显着影响,与单独药物处理相比,1/4×MIC的硫酸庆大霉素和丹参提取物联合后10 h之内可将处理孔中的受试菌全部杀死。通过溶血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毒性检测等试验确定了丹参提取物可有效抑制Hla的溶血活性和保护细胞损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浓度为8μg/m L及以上时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上清中Hla和原核表达的重组Hla的溶血活性作用。其主要成分隐丹参酮浓度在2μg/m L时可显着抑制Hla的溶血活性。活死细胞染色试验和LDH试验结果显示当丹参提取物浓度达到128μ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介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在对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全面分析和对主要辅料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参考上市的类似产品的处方组成制备了丹参提取物注射液,最终确定以丹参提取物为主成分,亚硫酸钠为抗氧化剂,苯甲醇为抑菌剂,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成功制成了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并对丹参提取物注射液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考察。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后治疗效果更佳,可显着缓解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肺组织中的菌落定殖以及改善肺组织的炎症程度。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注射给予小鼠腹腔注射5400 mg/kg仍未出现任何动物死亡,处死小鼠并解剖未发现明显的眼观病理变化,说明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进一步通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蛋雏鸡人工感染模型,对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中剂量(0.4 m L/kg)和高剂量(0.8 m L/kg)可显着提高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蛋雏鸡的治疗效果。为后续开展扩大临床试验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奠定前期试验基础。综上所述,丹参提取物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显着提高主要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同时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初步获得的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且毒性低。

邱金娣[9](2021)在《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抑菌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畜牧业的细菌疾病治疗。但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小,溶出慢,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应用中剂量大,易造成氟苯尼考在体内残留及环境的污染,故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对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氟苯尼考,极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氟苯尼考与具有抑菌作用的天然植物联合应用可望提高氟苯尼考的药效,减少给药剂量。乌榄叶,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树的叶片,资源丰富,富含多酚、黄酮类等物质,研究其抑菌作用及与其氟苯尼考联用抑菌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课题采用纳米晶技术以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与乌榄叶总黄酮联合应用的体外抑菌、体内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增强抑菌效果、减少氟苯尼考的用药量。主要研究内容的方法及结果如下:1.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了氟苯尼考纳米晶,对工艺过程添加的稳定剂种类及组合、药物的比例、研磨转速、研磨时间、研磨锆珠的直径及用量比例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对氟苯尼考纳米结晶的理化性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纳米晶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2.01±0.13)mg·m L-1,比原料药提高了1.7倍;平均粒径分布在203.70~209.10nm之间,Zeta电位为-(22.80±2.31)m V。氟苯尼考纳米晶为质地疏松、色泽均匀的白色粉末,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呈针状形态。2.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乌榄叶总黄酮,并对其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与其化学成分鉴定分析。富集后的乌榄叶总黄酮含量为(665.49±16.89)mg·g-1,是粗提物的1.8倍,达到了较好的纯化效果。对乌榄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指认出11个多酚化合物和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绿原酸、山奈酚、槲皮素、二氢杨梅素、木犀草苷等化合物属于常用的抑菌活性成分,为乌榄叶抑菌活性及其与氟苯尼考联用抑菌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信息。3.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实验评价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晶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纳米晶对实验细菌的MIC均小于氟苯尼考原料药,抑菌作用增强。采用抑菌圈、MIC、MBC初步探究乌榄叶总黄酮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乌榄叶总黄酮MIC范围为4.16~12.50mg·m L-1,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棋盘法检测氟苯尼考纳米晶与乌榄叶总黄酮联合抑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两者联合给药对实验细菌的FICI指数在0.31~0.63之间,呈协同、相加的抑菌作用。联用时氟苯尼考纳米晶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的MIC是单用氟苯尼考纳米晶时的1/4倍,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单用氟苯尼考纳米晶时的1/2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与乌榄叶总黄酮联用有抑菌增效作用,减少氟苯尼考的用量。4.采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方法研究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晶的药动学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纳米晶AUC 0-∞、Cmax、t1/2α分别为(36.08±6.85)mg·h·L-1、(11.15±2.62)mg·L-1、(1.95±0.33)h分别是原料药的3.0、1.5、1.8倍,表明氟苯尼考纳米晶有促进吸收作用,有更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氟苯尼考联用乌榄叶总黄酮的AUC 0-∞、Cmax参数表现均为氟苯尼考纳米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氟苯尼考纳米晶>氟苯尼考原料药联用乌榄叶总黄酮>氟苯尼考原料药,表明乌榄叶总黄酮可促进氟苯尼考纳米晶、氟苯尼考原料药在体内的吸收,提高它们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氟苯尼考纳米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的AUC0-∞、Cmax分别是单用氟苯尼考原料药的2.6、2.0倍,表明把氟苯尼考制备成药物纳米晶,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可显着提高氟苯尼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制备氟苯尼考纳米晶提高了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初步研究其体外与乌榄叶总黄酮联用可增强抑菌效果,减少氟苯尼考的用药量,体内联用乌榄叶总黄酮可促进氟苯尼考的吸收。为减少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奠定了基础,为乌榄叶资源抑菌作用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江经正,陈冰灵[10](2021)在《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CRP、TNF-α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效果显着。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病原微生物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造模与给药
        1.2.2 观察指标
        (1)一般观察:
        (2)体温测定:
        (3)肺功能检查:
        (4)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eu)含量测定:
        (5)BALF中IL-6、TNF-α含量测定:
        (6)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7)肺组织细菌培养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态
    2.2 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2.3 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各组大鼠BALF中WBC与Neu%比较
    2.5 各组大鼠BALF中IL-6、TNF-α比较
    2.6 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2.7 肺组织细菌培养计数
3 讨论
4 结论

(2)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3 质控菌株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细菌构成
    2.2 药敏试验
        2.2.1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2.2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2.3 对革兰阴、阳性菌均有效的抗生素筛选
3 讨 论
    3.1 小儿细菌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2 推荐指导用药
    3.3 存在不足与展望

(3)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毒力策略的兴起
        1.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1.2.1 群体感应系统Agr
        1.2.2 转肽酶(sortase)
        1.2.3 MgrA
        1.2.4 金黄色色素
        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其他毒力因子
    第二章 金黄色葡萄球ClpP的研究进展
        2.1 ClpP的结构与功能机制
        2.2 ClpP的调节剂
        2.2.1 ClpP激活剂
        2.2.1.1 ADEP及其衍生物
        2.2.1.2 ACP系列化合物
        2.2.2 ClpP抑制剂
        2.2.2.1 β内脂类和苯脂类
        2.2.2.2 其他抑制剂
        2.2.3 靶向ClpP伴侣蛋白的调节剂
    总结与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抑制剂的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质粒和细胞
        1.1.2 实验所用试剂
        1.1.3 实验所用仪器
        1.1.4 实验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重组质粒pET28a-clpP的构建
        1.2.1.1 引物设计
        1.2.1.2 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基因组提取
        1.2.1.3 目的基因的获取
        1.2.1.4 表达载体与目的片段的双酶切
        1.2.1.5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
        1.2.1.6 连接产物转化
        1.2.1.7 PCR鉴定
        1.2.2 ClpP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1.2.2.1 pET28a-clpP表达载体的转化
        1.2.2.2 ClpP蛋白的诱导表达
        1.2.2.3 SDS-PAGE 电泳检测
        1.2.2.4 ClpP蛋白的纯化
        1.2.3 ClpP抑制剂的筛选
        1.2.3.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初步筛选ClpP的抑制剂
        1.2.3.2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 结果
        2.1 ClpP目的基因的获取
        2.2 pET28a-clpP重组质粒PCR鉴定
        2.3 pET28a-clpP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2.4 ClpP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的体外抑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实验所用试剂
        1.1.3 实验所用仪器
        1.1.4 实验所用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生长曲线的影响
        1.2.2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多种毒力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1.2.3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USA300 和 Newman 菌株溶血素的抑制作用
        1.2.4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USA300 和 Newman 菌株溶血能力的影响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杨梅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的生长曲线
        2.2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 多种毒力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2.3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USA300 和 Newman 中溶血素的抑制作用
        2.4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USA300 和 Newman 菌株溶血能力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作用的机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实验所用试剂
        1.1.3 实验所用仪器
        1.2 方法
        1.2.1 热漂移检测(TSA)
        1.2.2 细胞热转移分析(CETSA)
        1.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1.2.4 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2.4.1 分子对接
        1.2.4.2 分子动力学模拟
        1.2.4.3 点突变验证
        1.2.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细胞外杨梅素使ClpP蛋白热稳定性降低
        2.2 细胞内杨梅素使ClpP蛋白热稳定性降低
        2.3 杨梅素与ClpP结合力的测定
        2.4 杨梅素与ClpP相互作用模式的预测
        2.5 杨梅素与ClpP结合位点的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肺炎的治疗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实验所用动物
        1.1.3 实验所用仪器
        1.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1.2 方法
        1.2.1 菌悬液的制备
        1.2.2 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的建立
        1.2.3 致死率实验
        1.2.4 病理学组织检查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杨梅素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死亡率的影响
        2.2 杨梅素对小鼠肺部组织病理学特征和肺部菌落数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一种治疗糖尿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药物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糖尿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概述
        1.2 病原概述
        1.3 防治措施
    第二章 联合用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胰岛素的概述
        2.2 利奈唑胺的概述
    第三章 肺泡巨噬细胞与炎症通路概述
        3.1 肺泡巨噬细胞的概述
        3.2 炎症通路概述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药物组合对高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α-溶血素活性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药物组合对血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α-溶血素活性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药物组合对血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α-溶血素活性的临床药效学研究
        3.1 材料
        3.2 病例分析治疗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3 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研究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磷霉素耐药性研究
        2.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研究
        2.7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9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第3章 细菌性溶血素研究进展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3.2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
        3.3 肺炎球菌溶血素(PLY)
        3.4 猪链球菌溶血素(SLY)
        3.5 产气荚膜梭菌溶血素(PFO)
        3.6 大肠杆菌溶血素
    第4章 主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4.1 齐墩果酸
        4.2 熊果酸
        4.3 山楂酸
        4.4 科罗索酸
        4.5 其它五环三萜化合物
    第5章 新型抗耐药菌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5.1 现有抗生素的改造和联合使用研究
        5.2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5.3 天然化合物在抗耐药菌感染中的替代策略研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筛选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协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齐墩果酸抑制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的发现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机制的确证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6)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原菌分布
    2.3 病原菌标本分布
    2.4 感染部位分布
    2.5 主要病原菌变迁
    2.6 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
    3.3 病原菌标本构成与感染部位分析
    3.4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5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3.6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大医院NICU个案调查表
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毒力、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7)TLR2、TLR4及NLR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炎症损伤中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害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宿主的免疫应答
    1.2 巨噬细胞概述
        1.2.1 巨噬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2.2 骨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
    1.3 TLR和 NLR概述
        1.3.1 TLR种类、结构及其配体
        1.3.2 NLR种类、结构及其配体
        1.3.3 TLR2、TLR4和NLRP3 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试验材料
    3.1 试验菌株和试验动物
    3.2 主要试剂
    3.3 主要仪器
4 试验方法
    4.1 菌种的制备
    4.2 小鼠原代骨髓源巨噬细胞的培养及诱导
    4.3 流式细胞术对原代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的鉴定
    4.4 TLR2、TLR4及NLRP3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4.4.1 分组及感染
        4.4.2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TNF-α、IL-10、RANTES及 IL-1β的释放
        4.4.3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TLR2、TLR4 及细胞内NLR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4.4.4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NF-κB、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4.4.5 脂蛋白参对 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
    4.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57BL/6J、TLR2~(-/-)、TLR4~(-/-)及NLRP3~(-/-)小鼠致死率的影响
    4.6 TLR2、TLR4及NLRP3 在金葡菌感染小鼠诱导炎性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4.6.1 攻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的制备
        4.6.2 分组与感染
        4.6.3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血清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6.4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6.5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HABP2 表达
        4.6.6 数据处理
5 试验结果
    5.1 TLR2、TLR4及NLRP3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5.1.1 流式细胞术对原代M1 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的鉴定
        5.1.2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TNF-α、IL-10、RANTES及 IL-1β的表达的影响
        5.1.3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TLR2、TLR4 及细胞内NLR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5.1.4 金葡菌感染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NF-κB、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
        5.1.5 脂蛋白参与对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
        5.1.6 金葡菌感染对WT、TLR2~(-/-)、TLR4~(-/-)及NLRP3~(-/-)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
        5.1.7 金葡菌感染对WT、TLR2~(-/-)、TLR4~(-/-)及NLRP3~(-/-)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的影响
        5.1.8 金葡菌感染对WT、TLR2~(-/-)、TLR4~(-/-)及NLRP3~(-/-)M1 型骨髓源巨噬细胞JNK、p38 磷酸化的影响
    5.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57BL/6J、TLR2~(-/-)、TLR4~(-/-)及NLRP3~(-/-)小鼠致死率的影响
    5.3 TLR2、TLR4及NLRP3 在金葡菌感染小鼠诱导炎性损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5.3.1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释放影响
        5.3.2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释放影响
        5.3.3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5.3.4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5.3.5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HABP2 表达的影响
        5.3.6 TLR2、TLR4及NLRP3 对金葡菌感染小鼠肺脏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HABP2 表达的影响
6 讨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研究概况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毒素研究概况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抗原外毒素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乙酰基转移酶A(Oat A)
    第3章 丹参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3.1 丹参提取物主要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
        3.2 丹参提取物主要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
        3.3 丹参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丹参提取物与不同抗生素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丹参提取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的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联用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丹参提取物注射液对雏鸡人工感染耐甲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试验研究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9)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抑菌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术语表
前言
    1 氟苯尼考的研究进展
        1.1 氟苯尼考的概述
        1.2 氟苯尼考制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氟苯尼考联用天然药物抑菌的研究进展
        1.4 天然药物对氟苯尼考的药动学影响研究
    2 药物纳米晶的概述
    3 乌榄叶的研究进展
        3.1 乌榄叶的概述
        3.2 乌榄叶的化学成分
        3.2.1 多酚类
        3.2.2 黄酮类
        3.2.3 萜类与其他
    4.天然药物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5.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评价
    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1 实验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工艺
        2.1.1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与评价指标
        2.1.2 单因素考察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处方及工艺
        2.1.3 优化制备工艺
        2.1.4 验证实验
        2.1.5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固化
        2.2 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2.2.1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
        2.2.2 供试品溶液与辅料溶液的配制
        2.2.3 HPLC色谱条件
        2.2.4 专属性试验
        2.2.5 线性关系试验
        2.2.6 精密度试验
        2.2.7 回收率试验
        2.2.8 摇瓶法测定饱和溶解度
        2.3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理化性质评价
        2.3.1 外观、性状
        2.3.2 粒径、电位
    3.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乌榄叶总黄酮的制备及其成分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乌榄叶总黄酮提取液与提取物的制备
        2.1.1 乌榄叶总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2.1.2 乌榄叶总黄酮的制备
        2.2 建立乌榄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UV方法
        2.2.1 供试液的配制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3 线性关系试验
        2.2.4 重复性试验
        2.2.5 稳定性试验
        2.2.6 回收率试验
        2.3 乌榄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4 基于UPLC-Q-TOF-MS的乌榄叶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2.4.1 供试品溶液配制
        2.4.2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4.3 数据处理
        2.4.4 检测结果与分析
    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体外氟苯尼考联用乌榄叶总黄酮的抑菌作用评价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试剂与耗材
        1.2 细菌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培养基与菌液的配制
        2.1.1 固体培养基、营养肉汤的配制
        2.1.2 菌株的复苏与菌液的配制
        2.2 氟苯尼考纳米晶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2.2.1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2.2 氟苯尼考纳米晶的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2.3 乌榄叶总黄酮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2.3.1 乌榄叶总黄酮供试液的配制
        2.3.2 乌榄叶总黄酮抑菌圈测定
        2.3.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3.4 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2.4 联合抑菌作用评价
        2.4.1 FICI计算公式与评价标准
        2.4.2 联合药敏实验
    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氟苯尼考纳米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的药动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方案
        2.3 血样采集与样品处理
        2.4 血浆样品中氟苯尼考的含量测定
        2.4.1 HPLC色谱条件
        2.4.2 专属性试验
        2.4.3 线性关系试验
        2.4.4 回收率试验
        2.5 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
        2.6 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3 本章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0)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混合细菌感染性肺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彭冬冬,陈相池,夏伟,刘学武,王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1(06)
  • [2]小儿细菌性肺炎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 于文凯,梁志强,李仁哲,周帅,郑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1(08)
  • [3]杨梅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lpP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D]. 荆世松.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一种治疗糖尿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药物组合研究[D]. 倪丽慧. 吉林大学, 2021(01)
  • [5]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周永林. 吉林大学, 2021(01)
  • [6]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方超策. 湖北民族大学, 2021(02)
  • [7]TLR2、TLR4及NLR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小鼠炎症损伤中的调控作用[D]. 张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8]丹参提取物在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应用[D]. 崔玉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9]氟苯尼考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联用乌榄叶总黄酮抑菌的初步研究[D]. 邱金娣.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10]万古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有效性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 江经正,陈冰灵.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4)

标签:;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