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朴永春[1](2017)在《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现代设计转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下,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播及交流得到空前发展,也随之导致全球文化、艺术设计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呈同化趋势,建筑的趋同式发展体现在全球的城市建筑都在以西方现代城市建设的模式下进行。东方建筑体系下的代表国家中国、日本、韩国,都在几乎同一个历史时期被迫打开国门,被动或主动地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中留下了一段本民族建筑脉络的断层,给三个国家的建筑学界带来了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通过设计转型,在顺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同时将本民族的建筑传统文化及精神传承下去。本论文将朝鲜族民族建筑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筑师作品进行整理并分析,并亲自拜访多位韩国建筑师,听取对朝鲜族民族传统建筑如何传承的不同看法。论文分析了建筑与民族性的关系、中日韩三国关于建筑民族性问题研究的历程比较、朝鲜族传统建筑的思想构成及特点。总结出时代背景下民族建筑设计的若干转型方向,即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形式的结合、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筑化、传统建筑元素的抽象化表达,及与传统生活方式寻求契合点。朝鲜族建筑文化的传承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建筑外观和形式的模仿上,而是要深入理解朝鲜族民族建筑中所包含的建筑精神,即朴素自然观、丰富的空间虚实层次及对追求舒适设计的反思,来适应现代设计视角,作为的建筑文化传承的立足点。
李莹[2](2016)在《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建筑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束缚以后,韩国的建筑开始大力建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随后在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又兴起了韩国民族形式的建筑建设,从简单的模仿传统韩国建筑,到抽取传统元素运用在现代建筑中,建筑师们逐渐意识到传承韩国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外部造型。韩国的传统空间才是建筑的核心,所以建筑师们愈加重视对于空间精神的传承。一些新晋建筑师对韩国的当代建筑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最近活跃于中韩两国的建筑师承孝相,创作了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当代建筑。承孝相认为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并且,体现某一地域的特性,这是建筑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它有义务反映这个地域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下的时代特征,它也应该延续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笔者想通过本文对这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承孝相的研究,通过他的建筑作品和思想理念可以加深对韩国当代建筑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起到一些指导作用。本文以承孝相建筑创作的本土化为探索点,论及从1990年至今二十多年间承孝相所做的建筑地域性趋向的建筑成果,因承孝相是韩国人,同时也在中国创作过很多作品,所以讨论的项目以韩国建筑为主中国建筑为辅,依据本研究提出的架构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出他所应用的设计手法,以及“本土化”发展的趋势,讨论人、环境与建筑共同参与营造的建筑方式,归结出坚持“空”的空间营造、遵从“地文”的群集设计、追寻“忆”的形态演绎三项当代本土建筑创作心得,文中并以具体代表性的案例深入说明及探讨其意涵。
洪世杓[3](2002)在《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文中指出本文在把"韩国性"这个抽象的命题建筑化的过程中,整理出能够体现传统与地域性的基本立场,并把它进行普遍化,讨论特殊性与现代化的共存问题。并且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论证。
洪世杓[4](2002)在《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文中认为本文在把“韩国性”这个抽象的命题建筑化的过程中,整理出能够体现传统与地域性的基本立场,并把它进行普遍化,讨论特殊性与现代化的共存问题。并且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论证。
二、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现代设计转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历史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2.3. 研究的难点 |
1.3. 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现状综述 |
1.3.2. 国外现状综述 |
1.4. 关键词概念解析 |
1.4.1. 民族性 |
1.4.2. 民族性建筑 |
1.4.3. 设计转型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2. 中日韩的建筑民族性探索进程及比较 |
2.1. 民族性的形成因素及其固有属性 |
2.1.1. 形成民族性的因素 |
2.1.2. 民族性的相对稳定性 |
2.1.3. 民族性与时代性 |
2.2. 中日韩三国近现代关于建筑民族性探索的比较 |
2.2.1. 中国关于民族性建筑的研究及实践 |
2.2.2. 日本关于民族性建筑的研究及实践 |
2.2.3. 韩国关于民族性建筑的研究及实践 |
2.2.4. 中日韩三国民族性建筑研究比较 |
2.3. 民族性建筑探索中的难点和争论点 |
2.3.1. 民族性建筑探索与实践中的难点 |
2.3.2. 民族性建筑探索与实践中的争论点 |
3. 朝鲜族民族建筑的构成及特点 |
3.1. 朝鲜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哲学思想 |
3.1.1. 儒家“礼”性思想 |
3.1.2. 风水思想 |
3.1.3. 道家自然主义“无为”思想 |
3.2. 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特点 |
3.2.1. 室外空间的重要性 |
3.2.2. 空间的开放性 |
3.2.3. 材料的原始性 |
3.3. 朝鲜族民族审美及性格特征 |
4. 时代背景下的朝鲜族传统建筑设计转型 |
4.1. 民族传统建筑的现代设计转型理念 |
4.1.1. 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形式的结合 |
4.1.2. 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筑化 |
4.1.3. 传统建筑元素的抽象化表达 |
4.1.4. 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契合点 |
4.2. 传统的民族性与创新的民族性 |
4.2.1. 传统的民族性建筑的概念及意义 |
4.2.2. 创新的民族性建筑的概念及存在意义 |
4.3. 现代设计视角下的朝鲜族建筑精神 |
4.3.1. 朴素自然观的现代应用 |
4.3.2. 空间虚实层次的平衡 |
4.3.3. 对追求舒适生活方式的反思 |
4.4. 相关设计案例分析 |
4.4.1. 林居堂 |
4.4.2. 空间社屋 |
4.4.3. 历届世博会代表性朝鲜/韩国馆建筑演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2)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释义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承孝相本土化建筑思想 |
2.1 韩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
2.1.1 “无为”的道家思想 |
2.1.2 以“礼”为核心的儒学思想 |
2.1.3 “谦虚节制”的基督教思想 |
2.1.4 “尊重自然”的风水地理思想 |
2.2 承孝相建筑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
2.2.1 孩提时代生活环境的影响 |
2.2.2 教育环境的影响 |
2.2.3 社会政治的影响 |
2.2.4 4.3组团的影响 |
2.3 承孝相建筑思想形成的四阶段 |
2.3.1 对韩国传统建筑的印象(1952年——1974年) |
2.3.2 金寿根消极主义思想的遵从(1974年——1989年) |
2.3.3 承孝相个人建筑理念的探索(1989年——1990年) |
2.3.4 “贫困之美”建筑思想的形成(1990年——至今) |
2.4 承孝相的建筑思想核心——“贫困之美”的建造精神 |
2.4.1 “空”的不确定性思想 |
2.4.2 崇尚自然的情节 |
2.4.3 “忆”的古老之美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崇尚“空”的空间营造 |
3.1 共享精神的空间创造 |
3.1.1 建构多功能的空院子 |
3.1.2 保留传统街巷空间的尺度 |
3.1.3 联系内外的maru空间 |
3.1.4 创造不断变化的城市立面 |
3.2 反功能性的空间布局 |
3.2.1 “不便利”的多功能房间 |
3.2.2 “静默”的穷极空间 |
3.3 层次丰富的空间营造 |
3.3.1 多样化屋顶空间的有机结合 |
3.3.2 相互渗透的室内庭院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遵从“地文”的集群设计 |
4.1 “隐藏”于自然的集群设计 |
4.1.1 巧用形态隐藏 |
4.1.2 利用材料隐藏 |
4.2 顺应自然的集群设计 |
4.2.1 不规则布局对于自然的强化 |
4.2.2 建筑细节与自然的呼应 |
4.3 分化单体建筑体量的集群设计 |
4.3.1 “微观城市”的理念 |
4.3.2 打散建筑体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追寻“忆”的形态演绎 |
5.1 传统形态元素的转译 |
5.1.1 简化的坡屋顶 |
5.1.2 窗户的延续与变异 |
5.1.3 “外露”的柱子 |
5.1.4 半高的围墙 |
5.2 时间性材质的表现 |
5.2.1 旧城记忆的灰砖 |
5.2.2 “尚白”的混凝土 |
5.2.3 天然的木材和石材 |
5.2.4 “反旧”的锈钢板 |
5.3 “微观城市”的未来回忆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承孝相个人简介 |
附录二 承孝相作品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朝鲜族传统建筑的现代设计转型与发展研究[D]. 朴永春.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2]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D]. 李莹.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3]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J]. 洪世杓. 建筑史论文集, 2002(01)
- [4]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A]. 洪世杓. 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