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论文文献综述)
田清华[1](2013)在《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的实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理论分析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的限幅特点,利用实验电路测试不同输入信号下的输出的电压,并给出实验实测波形,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李皓[2](2013)在《交流电机系统的同步传动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电子的快速发展,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广泛应用,交流电机的应用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交流电机在控制精度、调速范围、性能指标等各项技术方面均不亚于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系统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油田采油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冶金化工行业等等。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工业领域使用的电动机,消耗的电量约在总发电量的3040%左右,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电机系统可以节省至少7%的电能,因此,研究交流电机的节能问题意义重大。同步传动控制技术是一个热门的、新兴的研究课题,应用同步传动控制技术的电机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机械结构简单、传动比范围宽、便于调整等诸多优点,如今,同步传动控制技术具有十分宽广的应用前景。考虑到以上两种技术的各自优点,本文将同步传动控制技术引入到交流电机变频系统,将二种技术有机结合,并对电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交流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本身是一个非线性、高阶次、多耦合的多变量控制系统。本文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将电动机的转子等效成绕线式转子,然后利用折算关系,将定子绕组匝数和转子绕组匝数折算为相同数目。再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对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简化,最终就得到了变频器—三相交流电动机系统的数学模型。本文同步传动控制算法的研究包括PID差速补偿控制器设计和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参考模型PID的差速补偿控制算法,是对电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转速差及位置差进行补偿控制,PID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调节之后,再送到每个电机的变频器输入端,最后通过调节电机频率来调节电机之间的转速及位置的差值,实现两台电机之间的转速及位置完全同步。同步传动模糊PID控制算法将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复合式模糊PID控制系统的simulink可视化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模糊PID控制的交流电机同步传动系统,具有速度响应快、无超调量、调节精度高、鲁棒性强及稳态性能好的优点。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的电机系统能够解决一些工业对象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时变性等问题。
王力涵[3](2009)在《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过程控制系统为对象,选用C8051F020单片机设计了用于实现虚拟样机和通用控制器的硬件平台,并开发相应的仿真程序和控制程序,开展了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首先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对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然后,论文分析了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硬件组成和设计预期目标,对虚拟样机和通用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进行了设计。详细介绍了存储器扩展与时钟电路模块设计、模拟量输入通道模块设计、模拟量输出通道模块设计以及电源模块设计,并给出了部分电路原理图。在完成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于两种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即双螺杆挤出机控制系统及化工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文中分别详细介绍了这两种系统的虚拟样机所需实现的功能和采用的仿真算法,以及控制系统所分别采用的控制算法。同时给出了上位机对于控制效果的监控画面:包括实时温度曲线、实时电机转速曲线、参数设计定与显示画面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虚拟双螺杆挤出机和虚拟反应釜具有反应灵敏、控制方便、可扩展能力强等优点。所给虚拟样机一个既可用于实验教学又可用于高级算法研究的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
周开利[4](2003)在《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MATLAB 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以实例阐述了建立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模拟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情况,具有较强的演示性、可视性和实用性,是学习、研究和设计通信系统强有力的工具。
梁毅雄[5](2002)在《基于DCS火电站机组全CRT仿真机协调控制系统与功频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文中指出随着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集散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以其先进性、灵活性、高可靠性和合理的性价比,在电力部门中广泛应用于电厂的运行控制。作为电厂人员培训重要手段,仿真机必然需要适应这种技术的发展。基于DCS系统的全CRT仿真机,不仅与机组实际运行方式一致,能逼真再现操作环境,而且将大大节省仿真机的造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开发基于DCS的火电厂全CRT仿真机的一部分,本文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方法,对实际控制环节进行建模,完成了仿真机中的协调控制系统和功频电液控制系统以及锅炉、汽轮机控制系统模型的开发。模型开发时使用模块化结构,分为公用模块和系统模块两大类。利用各种模块,可以灵活方便地构成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程序,在仿真机中完成各种自动控制任务。本文利用开发的控制环节模块,着重建立了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该协调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并能仿真机跟炉、炉跟机、机炉协调、手动以及定压和滑压等运行方式;开发的功频电液系统模型采用了功率控制和频率控制两个独立的控制回路,能够在机组正常运行和启停时对汽轮机进行控制。为验证模型的性能,本文在基于MAX1000 DCS系统的200MW机组仿真机上进行对建立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一系列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控制系统的每一实际组件按照一定的物理规律所建立的反映其功能特性的数学模型,正确地反映了其工作过程及信息传递过程;利用仿真模块开发的协调控制系统及功频电液控制系统模型能够根据对机组的各种负荷要求和电网的频率偏差,结合机组所能承担负荷的实际能力,正确地协调对汽轮机和锅炉的控制,并对负荷加以控制。
张麓松[6](1988)在《用演示实验讨论二极管的限幅电路》文中研究表明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在学完交流电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后的复习题中,选了一个定性分析的理论题——二极管限幅电路的题目于下: 图1是电子技术中用到的限幅电路,电池电动势都是ε,左端输入的是正弦交流电压u1的最大值为2ε。试画出右端输出的电压u2的图象,并分析说明理由。电池组的内电阻略去不计(甲种本第三册145页第7题)。该题从物理概念出发,学生是应该能够解决的。但因综合性较强,且学生感到抽象,独立完成该题普遍存在困难。在教学中先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再进行原理分析,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就容易多了。二极管限幅电路,元件经济、稳定可靠,且电路简
曾铁[7](1988)在《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文中研究表明 高中物理第三册(甲种本)145页上有一道关于二极管并联双向限幅器的习题,用实验配合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有助于学生认识限幅器及其特点,也将加深他们对晶体二极管的认识。图1 是实验装置的线路图.A、B端的
何乃忠,邝明楷,李拔强[8](1965)在《一种简便的示教仪器——电视机改装为三线示波器》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在目前已成为教改的重要环节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抽象的公式和概念与事物、现象联系起来,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讲
二、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论文提纲范文)
(1)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的实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理论分析 |
2 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实验研究 |
3 结束语 |
(2)交流电机系统的同步传动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同步传动控制系统 |
1.2.1 共轴传动系统 |
1.2.2 无轴传动系统 |
1.3 同步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频调速原理及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
2.2 变频调速原理 |
2.2.1 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
2.2.2 变频调速的理论基础 |
2.3 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
2.3.1 交流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 |
2.3.2 变频调速电机系统的简化模型 |
2.4 恒转矩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
2.4.1 变频器系统的仿真模型 |
2.4.2 仿真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电机同步传动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
3.1 PID 差速补偿器控制的多电机同步传动系统 |
3.1.1 同步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3.1.2 PID 控制系统的算法原理 |
3.1.3 PID 差速负反馈控制算法 |
3.2 同步传动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
3.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2.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同步传动模糊 PID 控制算法及仿真研究 |
4.1 模糊控制算法 |
4.1.1 模糊控制 |
4.1.2 模糊控制器 |
4.2 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 |
4.3 模糊 PID 控制器的仿真研究 |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过程控制概述 |
1.2 系统仿真概述 |
1.3 课题的提出、立题依据和指导思想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通用仿真平台的硬件电路设计 |
2.1 系统电路总体设计 |
2.2 仿真平台的硬件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虚拟双螺杆挤出机 |
3.1 双螺杆挤出机概述 |
3.2 虚拟双螺杆挤出机功能概述 |
3.3 虚拟双螺杆挤出机的实现方案 |
3.4 虚拟双螺杆挤出机仿真算法 |
3.5 虚拟双螺杆挤出机控制器 |
3.6 本章小结 |
4 虚拟化工反应釜 |
4.1 化工反应釜概述 |
4.2 虚拟反应釜功能概述 |
4.3 虚拟反应釜的实现方案 |
4.4 虚拟反应釜的仿真算法 |
4.5 虚拟反应釜控制器 |
4.6 本章小结 |
5 结束语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5)基于DCS火电站机组全CRT仿真机协调控制系统与功频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
1.2 电站计算机仿真技术 |
1.2.1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站中的应用 |
1.2.2 电站仿真机的发展 |
1.2.3 电站仿真机的分类 |
1.2.4 全CRT仿真机的产生和应用 |
1.3 集散式控制(DCS)系统概述 |
1.3.1 集散式控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
1.3.2 DCS的组成 |
1.3.3 DCS的体系结构 |
1.4 协调控制系统(CCS) |
1.4.1 协调控制系统概述 |
1.4.2 协调控制的分类 |
1.4.3 DEB的发展 |
1.5 汽轮机控制系统概述 |
1.5.1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
1.5.2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
1.5.3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重点 |
1.6.1 主要内容 |
1.6.2 本文的工作重点 |
2 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及协调控制系统 |
2.1 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 |
2.1.1 单元机组的非线形动态数学模型 |
2.1.2 参数随负荷变化的原因分析 |
2.2 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ControlSystem)基本原理 |
2.2.1 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 |
2.2.2 协调控制策略 |
3 控制系统建模 |
3.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1 模块划分的原则 |
3.1.2 主要模块数学模型简介 |
3.1.3 控制系统仿真概况 |
3.2 协调控制系统 |
3.2.1 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
3.2.2 机炉主控制系统 |
3.2.3 燃烧控制子系统 |
3.3 功频电液控制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仿真试验及分析 |
4.1 功率目标值扰动试验 |
4.1.1 实验工况 |
4.1.2 实验步骤 |
4.1.3 试验分析 |
4.2 机跟炉方式下单台送风机跳闸试验 |
4.2.1 实验工况 |
4.2.2 实验分析 |
4.3 协调控制方式下单台送风机跳闸试验 |
4.3.1 实验工况 |
4.3.2 实验分析 |
4.4 试验结论 |
5 结论及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极管串联双向限幅电路的实验分析[J]. 田清华. 电子制作, 2013(12)
- [2]交流电机系统的同步传动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D]. 李皓.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3]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D]. 王力涵.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4]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拟通信系统仿真[J]. 周开利. 信息技术, 2003(12)
- [5]基于DCS火电站机组全CRT仿真机协调控制系统与功频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D]. 梁毅雄. 重庆大学, 2002(02)
- [6]用演示实验讨论二极管的限幅电路[J]. 张麓松. 物理教学, 1988(10)
- [7]双向限幅器输出电压的演示[J]. 曾铁. 物理教师, 1988(01)
- [8]一种简便的示教仪器——电视机改装为三线示波器[J]. 何乃忠,邝明楷,李拔强. 华南工学院学报, 19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