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实验台流量、速度、测速仪的改进

水力实验台流量、速度、测速仪的改进

一、液压实验台流量转速速度计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季献铖[1](2019)在《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设备可靠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对液压系统进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液压系统的应用场景复杂,特别是在高频领域的应用中,系统的状态信号通常受多种因素干扰,呈现非平稳性,采集值会偏离真实值,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状态监测。另一方面,液压系统是结构复杂多样的机、电、液的综合系统,其故障具有发生点隐蔽、因果关系交错、差异性大等特点。往往一种故障模式将对应多个信号特征,难以获取通用的理论故障特征,现有的诊断方法难以有效的检测液压系统故障。因此,发展针对液压系统有效的状态监测与识别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高通滤波增强集合经验模式分解的状态监测方法用于液压系统状态监测;此外,提出一种基于DSm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成功诊断出液压阀中的12类故障类型及其发生位置。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针对液压系统状态信号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呈现非平稳特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通滤波增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液压系统状态监测方法。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试制了一款高频液压振动台用于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首先,利用高通滤波除去一些可知的噪声成分,再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一步分解获得抗干扰的状态反馈信号。针对液压系统中故障机理不明确,难以获得故障理论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m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能通过数据自动学习故障特征,克服了需要先验故障知识的不足。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液压阀故障试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种液压阀的故障分类正确率约为98.1%,远优于其它方法。

赵志强,黄连忠,余培文,孙毅[2](2017)在《翼帆回转液压系统非线性补偿控制实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翼帆回转液压系统工作应具备稳定性,在所搭建的翼帆回转液压实验台上,翼帆回转可以通过对该液压系统中的比例调速阀缓慢开启、关闭动作进行缓慢起动、制动,在对比例调速阀非线性补偿控制的基础上,将不同类型的起动、制动控制信号分别施加于比例调速阀,以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评价标准,最终确定最佳控制信号,为翼帆回转实验台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为翼帆回转系统设计和实船应用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尚欣欣[3](2016)在《共振式波能发电系统仿真分析及其提能装置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不对称分布,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利于就近解决负荷中心的用电量需求。我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是对于海洋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宝库尚缺乏有效地大规模利用。主要技术瓶颈在于难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高效性。传统的波浪发电装置多是利用-个自由度上的运动,共振式波能发电装置理论上可利用垂荡和纵摇两个方向的能量,进行更为高效地捕能,从而提高波能的利用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波浪能发电装置发展现状以及液压传动技术在该领域已有的实际应用,接着根据我国南海波浪能流密度情况和共振式波能发电装置适合的工作海域,选定微振幅波浪理论描述波浪发电装置在涌浪区的波况,同时分析了共振式波能发电装置工作原理并描述了其动力学方程,然后应用CFD水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得到了在设定波况下发电浮体和水平横摆的运动时程曲线。从仿真计算结果可以得知:1.发电浮体振荡幅度越大,说明波浪能传递到浮体上的速度和能量就越大,因为浮体辐射的能量和波能装置运动有关,所以发电浮体兴波辐射能量也随之增大。2.在波激力的驱动下,发电浮体的垂荡运动幅度较小,而水平横摆的振幅较大,因此装置对流体域的辐射能量很小。通过波激力与水平横摆的共振,该波能发电装置可将吸收的波浪能有效地转换为水平横摆的动能。根据对样机进行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本文进一步地针对样机轻载、低速、和功率较小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阀控液压提能装置,该装置由液压部分和电气监控部分组成,其特点在于它是共振捕能系统的一部分,在共振波能发电系统中起阻尼作用,通过对比例调速阀和比例减压阀开度的调节实现对提取能量的控制。最后结合数值仿真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装置中液压泵、比例调速阀、三位四通换向阀以及相关电气控制元件的控制,近似模拟在涌浪区规则波作用下,发电浮体与水平横摆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液压缸位移,进而对液压提能装置进行了测试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蓄能器可以在换向过程中起到稳压补油作用,不过蓄能器充压过高且在液压缸换向时有可能会使管路内产生短时的负压,其原因在于液压油在管路内流动具有惯性,在换向短时间内会继续推动液压马达旋转,此时液压马达会将管路内的液压油泵至另一端单杆活塞液压缸的无杆腔内,同时由于蓄能器内充压过高补油不足,导致管路液压油流速不一致从而产生负压并引起管路颤振,可通过适当降低蓄能器充气压力和采取有压补油的方式消除影响;2.在对装置的整体性能实验中,该套装置开机时能迅速建立管路工作压力并在稳定运行时具有良好的静态稳定性。调节比例调速阀开度,装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达到新平衡状态,液压装置工作时负载的压力一般需高于减压阀设定的压力值,进而可维持比例调速阀进口压力不变,通过对比例调速阀和减压阀开度的调节可实现对输出功率的控制;3.当输入功率稳定,负载波动不大时,可以较为准确地控制提取的能量。若负载突然减小,将导致转速急剧上升。在突然间甩负荷时,液压马达转速上升迅速,此时需要对比例调速阀开度进行节流控制,降低管路内流量。实验证明了根据共振式波能发电装置特点所设计的液压提能装置满足了原理以及设计要求。

臧发业[4](2016)在《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系统新型能量转换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具有能量回收和重新利用的功能,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次调节系统在恒压网络工作时,压力基本恒定,蓄能器的压力变化范围较小,能量的回收、转换储存和重新利用受到了限制。所以,研究人员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让二次调节系统在非恒压网络中工作,从而增大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范围;另一个是在液压系统中采用液压变压器对工作压力进行无级调节。本文针对恒压网络中压力变化小,限制了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等问题,在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基础上,提出了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研究了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主要对叶片式二次元件与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参数、性能,新型蓄释能装置的结构方案与主要技术参数,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及非恒压网络中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与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异同,基于流量耦联的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适用于单个负载或并联相同工况的多个负载工况,而基于压力耦联的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则更适合于并联多个不同工况负载。研究了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节能原理和节能特点。本文对单、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与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参数、性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变量控制方法和变量机构方案,并设计了单、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与液压变压器的几种变量装置,研制了单、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并对其转速转矩特性和流量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针对非恒压网络中静液传动系统能量回收与再利用受负载变化影响大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能量蓄存与释放的控制方法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研究了蓄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设计了新型蓄释能装置,该装置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蓄能回路构成,每个蓄能回路都是可控的。分析了蓄释能装置的储能总容积、最高与最低压力,及各蓄能控制回路的压力分配等。本文针对叶片式二次元件与液压变压器不同负载工况下,可控性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大及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时滞、时变、非线性等不确定因素,根据实时控制的要求,设计了两种控制器:一种是基于Hamiltonian泛函法的H∞控制器,用于公交客车并联式二次调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与挖掘机挖斗二次调节举升装置性能的仿真研究;另一种是充分利用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和专家控制算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复合智能控制算法,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性能的试验研究。根据静液传动系统智能协调控制的要求,复合智能控制是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最大误差和最小误差的阈值及其变化率的阈值,并与反馈控制信号的误差及其变化量进行比较,发出不同的指令信号,对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基于Hamiltonian泛函法的构建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Hamiltonian形式,设计了基于Hamiltonian泛函法的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H∞控制器。通过Hamiltonian泛函法,系统的动态特性明显得到了改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鲁棒性,系统无超调,响应速度快,静态误差小。本文将上述研究的关键技术应用到公交客车中,设计开发了公交客车并联式二次调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研究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系统主要元件及参数匹配;建立了传动系统各元件的数学建模及系统的开环模型、闭环模型;对公交客车并联式二次调节混合动力性能进行了转速控制、扭矩控制、功率控制的性能仿真分析。探索了公交客车制动能量回收、转换储存和再利用规律。扭矩控制惯性能回收效率最大,制动时间最短;转速控制惯性能回收效率次之,制动时间次之;功率控制惯性能回收效率最小,制动时间最长。还将上述研究的关键技术应用到挖掘机中,设计了挖掘机挖斗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的结构,分析了其工作过程,探讨了其节能机理,建立了液压举升装置举升和下降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性能实验平台上,对公交客车并联式二次调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转速控制、扭矩控制、功率控制性能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还在长江牌CJ6920G4C10H客车底盘的基础上,研制了并联式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样车,并进行了实车实验,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的油耗和节油率。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非恒压网络中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节能特性,探索了能量回收、转换储存与再利用规律,初步建立起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叶片式二次元件、液压变压器及其产业化,和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张俊辉[5](2014)在《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盾构机是一种集机、电、液、控制、信息等多种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大型隧道掘进设备,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推进系统是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承担着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顶进任务。对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系统的特点和整体性能,并为国内盾构机的设计、制造和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该论文提出利用电液比例减压阀控制推进液压缸的压力和比例变量泵控制推进液压缸的速度,来实现对推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量的控制以及盾构机姿态的调整,使其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并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液压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实际验证证明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论述了盾构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简要地介绍电液比例技术,并着重说明电液比例技术在盾构机上的应用。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的设计,包括液压原理方法、控制方式的设计和系统的计算选型。在控制方案设计中采用分组联合控制技术及电液比例技术,简化了系统结构,实现了高效节能。并采用比例减压阀和比例变量泵实现对系统的推进压力和推进速度的控制。(3)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推进系统及负载的仿真模型,对推进系统进行了开环、PID闭环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所设计的推进液压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适应性。(4)对推进系统进行实际验证分析,利用沈阳重型集团正在调试的盾构设备,对挖掘过程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表明,系统的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一致,所设计的推进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郑洪波[6](2012)在《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及其节能机理研究》文中指出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技术是一种新型传动技术,具有节能、高效、宽调速范围、高可靠性、低噪音、易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成形加工装备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在的应用。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属于容积调速,且包含了驱动器和电机环节,使得整个系统存在响应慢、控制特性差等难点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技术的节能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主要参数对于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性能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开环阶跃响应实验研究;对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和进口节流阀调速系统进行了能耗分析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了可拓控制、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等智能控制策略在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节能机理,设计了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并对其动态性能和能耗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研究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驱动技术在传统压铸机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节能机理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电液伺服系统快速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存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模态可拓控制方法,根据提取的系统特征信息,建立特征状态可拓关联函数,由关联度来划分测度模式选择不同的控制模态,在不同控制论域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通过多模态可拓控制切换器实现分段控制,使每一种控制策略在其能够有效控制的范围内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从而兼顾系统快速性、稳定性和精确性的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并能实现高精度控制,为电液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2)针对传统控制策略的滞后性和液压系统强非线性、参数时变等特点,将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应用于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中,提出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设计了控制系统结构并进行了仿真研究,该系统能实现在线自学习,比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和控制性能。(3)建立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能耗分析仿真方法,对该系统的响应速度、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提高其动态性能的措施;研究了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节能机理。与切削加工不同,成形加工呈现出周期尖峰的负载特性,为适应这一特性,普通液压驱动系统无论是容积调速还是节流调速,均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损失;而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依靠伺服电机的速度、扭矩控制,主动适应变化的负载特性,可实现最大限度节能。(4)设计了2000kN多功能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液压系统,开发了首台样机。结合一种具体的金属板材拉深工艺,对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的工作性能和节能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其主要节能环节在于保压减少溢流和待机时电机停转。研究表明,该液压机可实现位移(速度)或压力的双闭环控制,可优化工艺程序;较同型号普通液压机节能20%以上,数值模拟与实验结论较好地吻合。(5)设计了8000kN压铸机伺服直驱泵控改造方案并付诸实施。对该系统的节能机理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改造后的压铸机节能达46.3%,提高生产效率5%,数值模拟与实验结论较好地吻合。其节能的主要环节在于伺服直驱泵控液压驱动技术解决了动力源和变负载的匹配问题,减少了节流损耗和溢流损耗;而生产率的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蓄能器补液阶段和空行程阶段电机加速。鉴于国内目前尚无商品化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和压铸机产品,本文的研究为该类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姚永明[7](2011)在《基于液压变压器的装载机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载机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机种,其工作特点就是重载、低速、油耗高。为了实现节能目的,本文基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在液压恒压网络平台上选取新的二次调节元件液压变压器,构建出了装载机的新的液压系统,在作业时减少液压系统的节流损失以降低油耗,对此节能思路展开的具体工作如下:1.液压变压器结构改进液压变压器的效率是影响装载机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目前新型液压变压器(IHT)的不足,提出一种双端面配流结构液压变压器(DPPHT),并对其内部主要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此结构的变压器能有效解决配流盘径向力分布不均及缸体振动等问题,可提高变压器的效率。2.液压变压器功率键合图分析功率键合图理论比较成熟,能以图形化和功率流的方式完成系统建模,能简单地处理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进而贴近实际地表述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此理论对液压变压器的内部功率流动进行分析,得出其键合图模型后用MTALAB/Simulink仿真得到变压器出口压力随流量变化的响应曲线。3.新液压系统构建与主要元件建模由上述理论构建出装载机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液压系统,与现行液压系统比较分析后得出新系统省去了大部分的液压阀,可降低油液流动过程中的节流损失。建立新系统中液压泵、蓄能器、溢流阀等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为下一步仿真做好准备。4.装载机动作仿真与节能分析针对装载机铲斗翻转物料、动臂举升物料与铲斗空载下降工况,在AMESim软件中建立液压变压器的模型,把其封装后建立新液压系统与现行液压系统的模型。仿真后得出前二种工况下液压变压器B口的流量、压力曲线与系统消耗的功率曲线,结果显示新液压系统可降低功率消耗27%左右。铲斗空载下降工况,蓄能器可回收铲斗下降势能60%左右5.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液压系统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为实现工程上精确控制与快速响应,提出基于负载压力的控制策略,并使用神经网络增量PID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对给定的方波、阶跃、正弦三种输入信号,对比神经网络增量PID控制算法与增量PID控制算法的响应,得出前者更加适用于非线性的液压系统。6.台架试验与展望在液压恒压网络试验台上,测试出液压变压器的压力、流量、变压比、效率等性能,并针对变压器驱动液压缸的工况测试了液压变压器的动态特性和节能效果,证实了新液压系统节能的实际可行性。随后指出实车试验与全液压系统驱动装载机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总之,本文为装载机的节能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做出了前期工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许兴东[8](2009)在《液压马达试验台的研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液压马达试验台系统及计算机测控技术在该试验台控制系统上的具体应用。通过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采用电液比例技术来提高试验台的静态和动态的性能。论文以流体力学和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电液比例溢流阀、压马达和比例变量泵控液压马达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深入的研究。结合电液比例技术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的应用,改善了液压马达试验台的综合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当前工程上对液压马达试验的要求。通过使用电液比例溢流阀来调定系统的压力,即泵的出口压力。使用比例变量泵调定流量,来满足不同型号和类型的液压马达对于试验中压力和流量的要求。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对泵控液压马达系统进行仿真,了解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的性能。通过使用工控机和PLC对液压马达试验台进行智能控制,使得试验台实现电气化控制,并使用VB语言为液压马达试验台控制系统编写程序。使试验台在工作状态下实现智能化和模块化,从而减少人为的干预,进一步的提高液压马达试验的精度和可信度。对液压马达试验台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液压马达的试验方法,并对液压马达CAT系统进行了方案分析,构建了CAT系统的基本框架,为实际研究做好准备。本文在理论上完成了对电液比例变量泵控制液压马达系统和电液比例溢流阀模型的分析与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对液压马达试验装置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鹃[9](2009)在《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能源危机日益加剧,液压系统不仅要满足控制性能的要求,而且还要充分考虑能源的有效利用。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不但具有系统效率高、可控性好的优点,而且可以实现对负载制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回收和再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将二次调节技术应用于负载质量大或频繁启停的惯性负载系统中,能够节约大量的能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二次调节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分析了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的节能原理。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分别对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的斜盘变量油缸系统、二次元件和能量回收环节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模型进行了辨识研究,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基于Matlab/Simulink?工具箱,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对负载转动惯量、制动加速度、设定转速、系统压力和蓄能器初始状态等影响因素的仿真分析,得到各因素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和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二次调节惯性负载实验台,采用dSPACE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影响系统能量回收效率的各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并采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为二次调节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张寒蕾[10](2008)在《FESTO比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性能的仿真分析》文中提出电液比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最近几年,液压设备的年增长率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许多机械设备的传动形式已逐渐被液压传动所取代。由于液压系统易于实现位置控制、载荷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集中控制、遥控及程序控制。故在水利水电、煤炭、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电液比例阀的位置控制是电液控制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即使在控制其它物理量的系统中,如压力、流量、金属液面、温度等控制系统中,也常有位置控制小回路作为大回路中的一个环节。位置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系统能快速平稳而准确地到达给定位置,即要求定位精度高,时间短,超调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传统的控制技术虽也能满足上述要求,但系统往往结构复杂,成本高。设计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分析比较不同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基于电液比例阀的控制系统工作特性,同时,本课题所作的研究将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工程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研究过程中,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本研究的需要设计比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2)在对本课题涉及的电液比例阀及其他系统元件性能进行分析后,通过对系统各元件建立数学方程及其运动学、动力学方程进而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3)运用MATLAB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4)对系统运用PID控制改善系统性能。(5)总结全文的主要结论,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二、液压实验台流量转速速度计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压实验台流量转速速度计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其趋势
        1.2.1 主观经验判断
        1.2.2 基于模型的方法
        1.2.3 基于信号分析的方法
        1.2.4 智能诊断方法与信息融合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通滤波增强EEMD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2.1 背景理论与所提方法
        2.1.1 背景理论
        2.1.2 高通滤波增强EEMD方法
    2.2 高频液压系统
        2.2.1 改进的二维转阀
        2.2.2 系统数学描述
    2.3 实验研究
        2.3.1 实验系统
        2.3.2 状态监测与结果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Sm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3.1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3.1.1 模式识别方法
        3.1.2 信息融合—DSm理论
    3.2 基于DSm理论的混合智能识别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Sm理论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实验研究
    4.1 实验阀与故障描述
    4.2 实验系统设计
    4.3 信号采集与分析
        4.3.1 信号采集
        4.3.2 信号分析
    4.4 实验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翼帆回转液压系统非线性补偿控制实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翼帆回转实验台非线性补偿控制
    1.1 翼帆回转液压实验台工作原理
    1.2 非线性补偿控制分析
2 翼帆回转液压系统实验特性
    2.1 起动阶段实验特性实验研究
    2.2 制动阶段实验特性实验研究
3 结论

(3)共振式波能发电系统仿真分析及其提能装置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现状及进展
    1.4 液压技术发展及在现有波力发电中的应用
        1.4.1 液压技术发展
        1.4.2 波力发电装置液压技术应用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各章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共振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原理
    2.1 海浪波况的分类
    2.2 波浪理论的适用性
        2.2.1 微振幅波理论
        2.2.2 浮体在波浪中动力学方程
    2.3 共振式波能发电装置的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发电浮体在波浪中的数值模拟
    3.1 黏性不可压缩流体的数学模型
    3.2 有限元数值计算
        3.2.1 计算域的离散
        3.2.2 压力修正法
        3.2.3 动网格技术
    3.3 数值波浪水槽的构建
        3.3.1 波浪数值模拟
        3.3.2 数值消波
        3.3.3 流固耦合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共振式波力发电液压提能装置设计
    4.1 设计思路及方案
    4.2 液压提能装置设计
        4.2.1 液压提能系统工作原理
        4.2.2 液压提能系统设计计算
    4.3 关键液压元件选择
    4.4 PLC数据采集与监测
        4.4.1 监控对象
        4.4.2 PLC选型及I/O分配
    4.5 上位机监测系统开发
        4.5.1 上位机整体框架
        4.5.2 上位机功能模块
    4.6 本章小结
5 液压提能装置实验分析
    5.1 液压实验平台
        5.1.1 液压泵站
        5.1.2 电气测控单元
        5.1.3 实验传感器性能参数
    5.2 捕能装置运动的液压模拟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蓄能器稳压补油实验
        5.3.2 开—停机实验
        5.3.3 变开度实验
        5.3.4 变负载实验
        5.3.5 稳压提能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创新工作及主要结论
        6.1.1 创新工作
        6.1.2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致谢

(4)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系统新型能量转换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概述
        1.2.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2.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特点
    1.3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1.3.1 能量转换技术(元件)研究现状
        1.3.2 能量储存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能量转换储存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4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应用性能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非恒压网络传动系统结构及节能机理
    2.1 引言
    2.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结构
        2.2.1 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结构
        2.2.2 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结构
        2.2.3 恒压网络与非恒压网络传动系统的比较
    2.3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节能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能量转换储存关键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新型能量转换技术
        3.2.1 叶片式液压泵/马达与液压变压器
        3.2.2 变量变压装置
        3.2.3 叶片式液压泵/马达性能研究
    3.3 新型能量储存技术(蓄释能装置)
        3.3.1 蓄释能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3.2 蓄释能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3.3.3 蓄释能装置性能研究
    3.4 新型能量转换储存控制技术
        3.4.1 控制方法的选择
        3.4.2 复合智能控制
        3.4.3 Hamiltonian泛函法的H_∞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恒压网络传动系统建模与性能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公交客车并联式二次调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
    4.3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
    4.4 主要元件与参数匹配选择
        4.4.1 液压泵/马达匹配选择
        4.4.2 液压蓄能器匹配选择
        4.4.3 扭矩耦合器匹配选择
        4.4.4 离合器匹配选择
    4.5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建模
        4.5.1 变量机构数学模型
        4.5.2 液压泵/马达
        4.5.3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4.5.4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开环模型
        4.5.5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闭环模型
        4.5.6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能量回收效率数学模型
    4.6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性能仿真
        4.6.1 转速控制性能仿真
        4.6.2 扭矩控制性能仿真
        4.6.3 功率控制性能仿真
        4.6.4 仿真结果分析
    4.7 挖掘机挖斗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的性能研究
        4.7.1 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7.2 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建模
        4.7.3 二次调节液压举升装置性能仿真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性能实验
    5.1 引言
    5.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模拟实验
        5.2.1 实验系统的组成
        5.2.2 实验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2.3 传动系统性能试验
        5.2.4 试验结果分析
    5.3 二次调节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样车实验
        5.3.1 样车的结构组成与主要技术参数
        5.3.2 样车的试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发表的英文论文
附件

(5)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盾构机概述
    1.2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1.3 盾构机的分类
    1.4 盾构机发展历史及现状
        1.4.1 国外发展概况
        1.4.2 国内发展概况
        1.4.3 国内盾构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液压系统发展介绍
    1.6 电液比例技术简介
        1.6.1 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概况
        1.6.2 性能特点
        1.6.3 系统的特点
        1.6.4 电液比例技术在盾构机上的应用
    1.7 盾构机推进系统
        1.7.1 功能介绍
        1.7.2 工作模式
    1.8 研究现状
    1.9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9.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9.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10 本章小结
第2章 盾构机推进系统设计
    2.1 推进系统的液压原理图设计
        2.1.1 原理简介
        2.1.2 推进系统分组联合控制理论
        2.1.3 控制技术
        2.1.4 比例变量泵技术
    2.2 推进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2.3 推进系统的计算选型
    2.4 液压缸的强度校核
    2.5 液压缸的推进速度校核
    2.6 液压缸回退速度校核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MESIM的推进液压系统仿真
    3.1 仿真软件AMESIM介绍
        3.1.1 AMESim的工作空间
        3.1.2 AMESim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3.2 推进系统模型建立
        3.2.1 比例变量泵
        3.2.2 比例减压阀
        3.2.3 液压缸的模型
    3.3 推进系统的开环仿真
    3.4 推进系统的单组闭环仿真
    3.5 推进系统的同步控制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际验证分析
    4.1 实际系统介绍
    4.2 实际验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及其节能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写一览表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交流调速技术概述
        1.1.1 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1.1.2 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的类型
        1.1.3 交流永磁伺服调速系统
    1.2 智能控制策略概述
        1.2.1 智能控制的含义
        1.2.2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技术研究概况
        1.3.1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技术课题研究背景
        1.3.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驱动技术发展及研究概况
        1.3.3 DDVC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4 本课题研究概况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意义
        1.4.3 难点问题及研究目的
        1.4.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和阀控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液压综合实验系统
        2.2.1 液压回路部分
        2.2.2 电机及伺服驱动器部分
        2.2.3 检测元件及控制系统
    2.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实验台传递函数模型
        2.3.1 交流调速部分数学模型
        2.3.2 泵控动力机构部分数学模型
        2.3.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模型
    2.4 进口节流阀控系统数学模型
        2.4.1 电磁阀数学模型
        2.4.2 阀控缸数学模型
    2.5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SVPWM模型
        2.5.1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技术的基本原理
        2.5.2 MATLAB/Simulink SVPWM仿真模型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性能分析与节能机理
    3.1 引言
    3.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动态性能仿真
        3.2.1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3.2.2 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3.2.3 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综合分析
    3.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动态性能实验
        3.3.1 负载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的实验
        3.3.2 液压缸移动部分质量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实验
    3.4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与阀控液压系统动态响应比较及提高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动态响应的措施
        3.4.1 仿真和实验对比
        3.4.2 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3.5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节能机理
        3.5.1 成形加工负载特性分析
        3.5.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节能机理
        3.5.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耗仿真研究
        3.5.4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保压
        3.5.5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耗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多模态可拓控制
        4.2.1 可拓理论与可拓控制
        4.2.2 多模态可拓控制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
    4.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4.3.1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原理和结构
        4.3.2 神经网络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4.3.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及其节能机理
    5.1 引言
    5.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
        5.2.1 性能要求
        5.2.2 液压系统设计
        5.2.3 液压系统原理
        5.2.4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系统设计计算
        5.2.5 主要元件选型
    5.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动态性能仿真及实验
        5.3.1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数学模型
        5.3.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动态性能
    5.4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能耗仿真及实验研究
        5.4.1 拉深加工实例及工艺要求
        5.4.2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能耗仿真
        5.4.3 伺服直驱泵控液压机能耗实验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伺服直驱泵控压铸机改造及节能机理
    6.1 引言
    6.2 压铸机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
        6.2.1 压铸机简介
        6.2.2 DCC800压铸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6.3 伺服直驱泵控改造方案设计
        6.3.1 DCC800压铸机能耗分析
        6.3.2 改造方案
    6.4 伺服直驱泵控压铸机能耗
        6.4.1 伺服直驱泵控压铸机能耗仿真模型
        6.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6.4.3 伺服直驱泵控压铸机能耗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致谢

(7)基于液压变压器的装载机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装载机概况
        1.2.1 装载机介绍
        1.2.2 装载机液压系统
        1.2.3 装载机工作装置
    1.3 节能系统提出背景
        1.3.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
        1.3.2 液压恒压网络
    1.4 液压变压器概况
        1.4.1 液压变压器的提出
        1.4.2 液压变压器工作原理
        1.4.3 液压变压器研究概况
    1.5 装载机节能研究概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变压器研究
    2.1 引言
    2.2 液压变压器的改进
        2.2.1 IHT 不足
        2.2.2 结构改进思路
        2.2.3 双配流盘液压变压器的设计
        2.2.4 液压变压器的结构与受力
    2.3 液压变压器特性
        2.3.1 转矩特性
        2.3.2 噪声特性
        2.3.3 控制特性
        2.3.4 管道动态特性
    2.4 液压变压器功率键合图模型与仿真
        2.4.1 功率键合图的应用
        2.4.2 键合图模型
        2.4.3 键合图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系统节能研究
    3.1 引言
    3.2 新液压系统
        3.2.1 新液压系统的结构
        3.2.2 新液压系统的节能优势
    3.3 新液压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
        3.3.1 发动机数学模型
        3.3.2 蓄能器数学模型
        3.3.3 液压泵数学模型
        3.3.4 液压缸数学模型
        3.3.5 液压阀数学模型
        3.3.6 管路数学模型
    3.4 仿真研究
        3.4.1 系统仿真的意义
        3.4.2 AMESim 软件介绍
        3.4.3 仿真模型
        3.4.4 仿真结果
        3.4.5 节能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控制策略与算法
        4.2.1 控制策略
        4.2.2 算法
    4.3 控制器设计
    4.4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台设计
        5.2.1 设计要求
        5.2.2 试验台原理及组成
        5.2.3 测试系统设计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基本性能测试
        5.3.2 特性试验
        5.3.3 工作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文章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液压马达试验台的研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液压马达试验台的研究概况
        1.2.1 液压马达的发展与应用
        1.2.2 液压马达测试技术的现状
        1.2.3 液压马达测试及试验标准
        1.2.4 液压马达试验台性能测试及研究状况
    1.3 电液比例技术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的应用研究
        1.3.1 电液比例技术概述
        1.3.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
        1.3.3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应用的优势
第二章 液压马达试验台方案的确定
    2.1 液压马达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2.1.1 液压马达试验台工作原理概述
        2.1.2 液压马达试验台液压部分
        2.1.3 液压马达试验台加载部分
    2.2 电液比例流量控制技术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的应用
        2.2.1 电液比例变量泵控马达系统
        2.2.2 泵控马达系统的组成
    2.3 电液比例压力控制技术在液压马达试验台上的应用
        2.3.1 电液比例压力控制及比例溢流阀的特性分析
        2.3.2 电液比例阀控液压马达系同的工作原理
        2.3.3 电液比例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的组成
第三章 液压马达试验台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比例溢流阀及液压马达的数学模型
        3.1.1 电液比例溢流阀的数学模型
        3.1.2 液压马达机构模型的建立
    3.2 比例变量泵控液压马达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比例变量泵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比例变量泵控马达模型的建立
        3.2.3 转速转矩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3.2.4 比例放大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3.2.5 泵控液压马达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3.3 液压马达试验台系统模型的仿真
        3.3.1 数学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3.3.2 电液比例变量泵控液压马达系统的仿真
第四章 试验台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4.1 液压马达试验台的控制系统
        4.1.1 液压马达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的组成
        4.1.2 液压马达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4.1.3 控制系统的操作方式
    4.2 计算机技术在液压马达试验台控制系统上的应用研究
        4.2.1 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
        4.2.2 系统的采样研究
        4.2.3 系统的数字滤波
        4.2.4 零点补偿
    4.3 试验台系统的PLC 控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发展概况
        1.1.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提出
        1.1.2 国外研究成果
        1.1.3 国内研究成果
    1.2 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特点
        1.3.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优点
        1.3.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的缺点
    1.4 二次调节技术在惯性负载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1.5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二次调节系统原理与理论模型研究
    2.1 二次调节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1 二次调节系统的组成
        2.1.2 二次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的节能原理
    2.3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数字控制器环节
        2.3.2 伺服阀数学模型的建立
        2.3.3 阀控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2.3.4 二次元件斜盘倾角数学模型的建立
    2.4 能量回收环节数学模型的建立
        2.4.1 蓄能器的力平衡方程
        2.4.2 蓄能器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2.4.3 气体状态方程
        2.4.4 蓄能器模型的整理
        2.4.5 改进型管道集中参数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仿真模型
        3.2.1 液压缸流量位移仿真子模型
        3.2.2 二次调节转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3.2.3 能量回收环节仿真模型
        3.2.4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仿真模型
    3.3 仿真参数的确定
    3.4 节能特性的计算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负载转动惯量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5.2 启动制动加速度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5.3 设定转速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5.4 系统压力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5.5 蓄能器容积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5.6 蓄能器充气压力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实验台简介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系统的组成
    4.3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实验
        4.3.1 实验系统控制方案
        4.3.2 实验步骤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不同负载的节能实验
        4.4.2 不同启动制动加速度的节能实验
        4.4.3 不同设定转速的节能实验
        4.4.4 不同系统压力的节能实验
        4.4.5 不同蓄能器参数的节能实验
    4.5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模型辨识
        4.5.1 基于ARX 模型的最小二乘法辨识原理
        4.5.2 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模型辨识的实现
    4.6 实验出现的问题及进一步设想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FESTO比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性能的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相关技术概述
        1.2.1 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简述
        1.2.2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1.2.3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小结
第2章 比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1 位置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 系统主要元件性能分析
        2.2.1 电液比例阀的性能
        2.2.2 液压缸的性能
        2.2.3 液压泵
        2.2.4 位移传感器
    2.3 小结
第3章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建模研究
    3.1 阀控液压缸的基本方程
        3.1.1 滑阀的流量压力方程
        3.1.2 液压缸连续性方程
        3.1.3 液压缸负载流量方程
        3.1.4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3.2 比例放大器的数学模型
    3.3 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4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3.5 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性能的仿真分析
    4.1 稳定性分析
        4.1.1 代数稳定判据
        4.1.2 Bode图稳定判据
    4.2 稳态误差分析
    4.3 系统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4.3.1 速度增益
        4.3.2 液压固有频率
        4.3.3 液压阻尼比
    4.4 小结
第五章 PID控制研究
    5.1 系统仿真
        5.1.1 PID控制原理
        5.1.2 PID控制器的设计
    5.2 PID控制的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液压实验台流量转速速度计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季献铖. 温州大学, 2019
  • [2]翼帆回转液压系统非线性补偿控制实验特性研究[J]. 赵志强,黄连忠,余培文,孙毅.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7(04)
  • [3]共振式波能发电系统仿真分析及其提能装置实验研究[D]. 尚欣欣. 武汉大学, 2016(06)
  • [4]非恒压网络二次调节系统新型能量转换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D]. 臧发业. 山东大学, 2016(03)
  • [5]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分析[D]. 张俊辉. 沈阳理工大学, 2014(03)
  • [6]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及其节能机理研究[D]. 郑洪波.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7]基于液压变压器的装载机节能研究[D]. 姚永明. 吉林大学, 2011(05)
  • [8]液压马达试验台的研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D]. 许兴东. 沈阳工业大学, 2009(S2)
  • [9]二次调节惯性负载系统节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刘鹃. 燕山大学, 2009(07)
  • [10]FESTO比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性能的仿真分析[D]. 张寒蕾. 贵州大学, 2008(S1)

标签:;  ;  ;  ;  ;  

水力实验台流量、速度、测速仪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