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华,孙小倩[1](2021)在《基于信息化的美育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审美需要的满足,教师自身也存在审美教育意识和审美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在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师生教学活动等环节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穿插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无意甚至有意被架空。本课题的实验目标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思想,遵循审美规则和内容,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最终达成同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与审美水平。
李彬[2](2020)在《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欲将三个层次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逐步融入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帮助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于颖[3](202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浪潮后,新文科教育改革也应运而生。当前文科专业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的文科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审美观念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英语语言的特点,多途径体现英语的美感。
曹丽华[4](2020)在《信息化背景下理工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美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大学英语实施审美教育是新时代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的客观存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需要。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高等教育等客观存在,针对理科院校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理科院校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十分必要。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胡佳洁[6](201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学与艺术载体,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大学正好是发展更高层次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那些思想发育基本成熟、已经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审美教育,注重教材选编的美育原则,提高教师的美学修养,重视形成大学英语美育教学的微环境,以便帮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感悟中发展学习兴趣、增强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运用,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杨春耘[7](2019)在《大学英语修辞格审美介入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一次英语修辞格审美诠释教学反思、一次问卷调查,对大学英语修辞格审美介入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英语修辞格知识薄弱,但有修辞格审美需求;修辞格审美诠释教学能够兼顾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衔接中学英语和前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蒋丽霞[8](2018)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完成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优势,在听、说、读、写、译、赏五个环节,从语言、结构、意蕴三个层面开展审美教育,把大学英语课堂变成一个生动、丰富、多元的审美教育课堂。
陈红美[9](2018)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肩负着英语语言知识及各项技能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育人"这一根本职责,而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本文中,为了能有效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阐述了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杨雪[10](2017)在《走向“世界公民” ——论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外语教育》文中研究表明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命运关乎每个人的发展。“寰球同此凉热”,建设一个“大同世界”,不仅是传统中华文化中“天下”情怀的诗意表达,更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问题作出了强有力的积极回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教育的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同时,培养其“国际理解”素养。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也提出“全球化创造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新型经济、社会和文化空间,正在促成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新的身份认同和动员模式”。所以,培养“世界公民”成为了各国教育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对世界公民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更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助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公民”,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情怀,同时还必须能够尊重和包容世界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本土及全球事务并努力促进世界的正义与美好。基于这样的“世界公民”的本质要求,世界公民教育要以观念培养、道德型塑以及发展技能为手段,来培养既对民族国家负责又对世界负责的合格公民。世界公民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的社会交往依赖语言。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不同,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言兼具工具与本体功能,“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语言的工具性,也要重视起人文性、文化性。正是由于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得外语教育成为了世界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狭隘的工具主义倾向,使外语教育过分注重对人的培养的实用性,片面强调“语言”的优先性,导致了外语教育人文性的失落,丧失了其对世界公民培养的价值意义。因此,要想实现外语教育对“世界公民”培养的价值,首先必须要转变外语教育狭隘的工具主义的观念,使外语教育从工具主义的困境中走出来。其次,外语教育要积极树立全球眼光,实现教育变革,在“立足本土”与“走向世界”的动力中,实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与构建。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息化的美育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基于信息化的美育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
1. 符合信息化时代学习主体的审美需求。 |
2. 符合信息化时代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
3. 符合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创新要求。 |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建构 |
1. 课题设计目标。 |
2. 课题研究方法。 |
3. 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审美模式的建构。 |
4. 课题的实施。 |
四、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审美教育实践的研究结果 |
1. 实验结果。 |
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3. 结果讨论。 |
五、结语 |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英语审美能力培养的概念 |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
(一)仪容仪表,自然大方 |
(二)语音纯正,语言优美 |
(三)板书规范,课件精彩 |
(四)合理利用课外资源 |
1. 利用英语影视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
2. 利用英语歌曲提升审美能力 |
3. 利用英语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
结语 |
(4)信息化背景下理工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科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存在 |
(二)理科院校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 |
(三)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
二、理科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现实依据 |
(一)基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 |
(二)基于大学英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三)促进理科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三、结论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三、对策与建议 |
四、结语 |
(7)大学英语修辞格审美介入教学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二、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对象 |
(三) 数据收集和整理 |
1.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文本。 |
2. 开展问卷调查。 |
3. 梳理现用教材中的修辞格运用。 |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
(8)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体验英语的语言美 |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文章的结构美 |
(三)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析文章的意蕴美 |
四、结语 |
(9)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审美教育的定义和功能 |
2.融入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
2.1符合学习主体的审美需求。 |
2.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
2.3审美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互为促进关系。 |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
3.1课前挖掘发现美 |
3.2课中体验欣赏美 |
3.3课后延伸创造美 |
4.结束语 |
(10)走向“世界公民” ——论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外语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全球化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
(二)世界公民理论的兴起及启示 |
(三)突破外语教育的困境与狭隘眼光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有关世界公民、世界公民教育内涵的研究 |
(二)有关外语教育现实困境与实践变革的研究 |
(三)有关公民培养与外语教育价值关联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价 |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与目标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说明 |
(一)论文立论的思路 |
(二)论文框架的说明 |
第一章 “世界性”:世界公民教育的理论阐释 |
一、何谓世界公民:产生、概念与特征 |
(一)“公民”概念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
(二)公民性与“世界公民”观念的产生 |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世界公民”概念 |
(四)世界公民的本质规定性与主要特征 |
二、观念的实践: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 |
(一)萌芽:从“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的教育观念 |
(二)确立:世界公民教育的正式提出与组织化运作 |
(三)发展: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推进的世界公民教育运动 |
(四)勃兴:当代技术革命与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公民教育 |
三、世界公民教育的时代内涵及其使命性课题 |
(一)合理性前提:学校何以造就人的“世界性” |
(二)本体内涵:“世界公民”素养的培育与转化 |
(三)使命性的课题:建构一个公正而美好的世界 |
四、世界公民教育的价值理念与精神气质 |
(一)“温和”与“激进”:世界公民教育教育实践的两种取向 |
(二)“独立”抑或“整体”:世界公民教育课程模式选择 |
(三)“开放”和“主动”:“启发式”的世界公民培养方法 |
第二章 内涵与核心议题: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外语教育 |
一、外语教育及其“世界性”的特征 |
(一)外语教育本质概念澄清 |
(二)外语教育的“世界性” |
(三)基于“语言”的世界性——外语教育的特征 |
二、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外语教育内涵 |
(一)想象“公民”:外语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合法性 |
(二)为“本土”亦为“世界”:外语教育的双重面相 |
(三)培育“世界的”公民:外语教育的内生性目的 |
三、基于世界公民培养的外语教育的理论资源 |
(一)多元文化教育 |
(二)国际理解教育 |
(三)和平教育 |
(四)环境教育 |
(五)公民道德教育 |
四、外语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一)塑造全球意识 |
(二)增进文化互动 |
(三)实现国际理解 |
第三章 从“语言”到“育人”:外语教育的公民培养价值 |
一、基于“语言”及其文化的再生产:外语教育的本体价值 |
(一)语言的结构与规律 |
(二)文化的传播与再生产 |
(三)语言之美与人文精神 |
二、“语言”何以育“人”:外语教育对培养世界公民的价值 |
(一)知识、情感方面:有利于传播各国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
(二)行为、能力方面:通过语言及其他素质培养,助于“变革”世界 |
(三)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建构合作、包容与共生的世界整体观 |
三、世界公民培养与“输出中国”:外语教育的拓展性价值 |
(一)“理解西方”:中国外语教育的传统目标 |
(二)“输出中国”:培养语言人才,使世界了解中国 |
(三)“世界—中国”的联通:外语教育的整体价值彰显 |
第四章 狭隘的工具主义:外语教育的价值异化及后果 |
一、世界整体性的威胁:一个文化与教育的维度 |
(一)对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保护主义的反思 |
(二)“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样?”——对全球化未来的预判 |
二、人文性与价值深度的缺失:当前外语教育的狭隘工具主义 |
(一)在教育目标上,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
(二)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语言”的优先性 |
(三)在教育过程上,无法实现“美”的价值体验 |
(四)在教育方法上,以“技术分割”代替人文性 |
三、后果:“人·教育”的双重异化及对世界公民培养的影响 |
(一)工具主义所直接导致的“人”的异化 |
(二)外语教育的功能失位以及价值的削弱 |
(三)世界公民培养的艰难与共同体的幻灭 |
第五章 走向“世界公民”:外语教育的全球眼光与实践变革 |
一、外语教育目标定位:转向“全球共同利益”的核心关切 |
(一)教育作为一项关涉“全球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 |
(二)外语教育的公共属性与人类知识互联的联结可能 |
(三)外语教育何以培养关切“全球共同利益”的公民 |
二、外语教育内容融合思路:超越“本土”与“世界”之争 |
(一)“走向世界”与“立足本土”:全球化的两种动力学脉络 |
(二)立足本土的外语教育:中国意识与中国风格的内容选择 |
(三)面向世界的外语教育:凸显国际文化理解与互动的内容 |
(四)超越“本土”和“世界”: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包容性 |
三、外语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重申“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 |
(一)重申“人文主义”:关注人及人的精神进化和整体素质 |
(二)超越“语言工具主义”:外语教育人文精神的重建 |
四、重塑“完整”的公民 |
(一)坚持教育的整体性思维与整体性影响 |
(二)在其他教育形式中融入世界公民培养 |
(三)外语教育中的德、智、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四、大学英语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息化的美育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 曹丽华,孙小倩. 校园英语, 2021(28)
- [2]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李彬. 外语教育, 2020(00)
-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于颖. 中国文艺家, 2021(05)
- [4]信息化背景下理工院校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J]. 曹丽华.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3)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J]. 胡佳洁. 长江丛刊, 2019(15)
- [7]大学英语修辞格审美介入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 杨春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 [8]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探析[J]. 蒋丽霞. 美与时代(下), 2018(11)
- [9]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J]. 陈红美. 文学教育(下), 2018(11)
- [10]走向“世界公民” ——论作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外语教育[D]. 杨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英语论文; 世界公民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