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

一、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嵩[1](2021)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1.1探究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炎症因子的临床疗效;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于CAG患者应用的安全性。1.2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CAG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潜在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2.方法:2.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将116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AG健康教育。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同时接受半夏泻心汤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8周。以胃功能血清学指标(PGⅠ、PGⅡ、PGR、G-17)、中医症状(胃脘痛、胃脘痞满、胃中嘈杂、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焦虑状态(SAS)、抑郁状态(SDS)、睡眠质量(PSQI)、炎症因子(IL-6、IL-17、TNF-α)以及安全性指标为评价指标,评价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采集本研究临床部分半夏泻心汤组15例用药前后空腹血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使用TRIzo来提取血液的总RNA。利用Illumina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非链特异性RNA测序。测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组装后,进行了差异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DEGse软件分析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半夏泻心汤组治疗前后显着变化的基因使用了 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并进行相关基因距离富集并可视化。使用Metacore软件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聚类分析,绘制差异表达基因功能GO生物过程和通路的聚类图,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3、结果:3.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疗,剔除3例病例,脱落1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113例。对照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54.93±7.85)岁,平均病程(49.00±48.16)月;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15±8.78)平均病程(46.29±55.04)月。两组年性别、年龄、病程、胃癌家族史、萎缩情况、肠化生情况、中医证型、BMI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基础病情特征均具有可比性。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状态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蛋白酶原I(PGI)、胃泌素-17(G-17)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脘痛、胃脘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半夏泻心汤组总有效率达到84.48%,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29.09%,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辛开苦降法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剂治疗,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月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头痛、腹泻、肝功异常)。其他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在研究过程中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CAG模型组(治疗前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228个基因发生高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66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时,CAG模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554个基因发生低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34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根据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的结果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神经调控等方面。根据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辛开苦降法治疗CAG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5条信号通路,分别是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以发挥多通路、多靶点发挥作用。4、结论:4.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连续8周治疗后,半夏泻组心汤较安慰剂组显着改善CAG患者血清学胃功能(PGI、G-17)状态,减轻CAG患者胃脘痛、胃中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半夏泻心汤是治疗CAG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为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4.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利用差异基因的表达比较、GO功能富集、通路富集、PPI网络的技术,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机制涉及多靶点、多过程、多通路,可能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抗肿瘤、神经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调控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

郭健[2](2021)在《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相关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评价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并与三联疗法比较,探讨火针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穴:至阳、胃俞(双侧)、肝俞(双侧)、上脘、中脘、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太冲(双侧)。以上腧穴,均使用师氏单头细火针(0.5*50mm),刺法选用速刺法。疗程为3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一日1次,餐前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次,一日3次,餐后口服;克拉霉素0.5g/次,一日2次,餐后口服。2周为1疗程,共1个疗程。治疗结束一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C14呼气实验结果、脾胃PRO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9.66%和93.10%,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清除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清除Hp的有效率分别为62.07%和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的清除率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清除Hp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别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4.PRO量表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疾病PRO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肠道疾病PRO量表评分,差别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5.对两组成功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提示,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1.火针疗法和西药疗法对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具备镇痛效果,对消化不良、吞酸、痞满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2.针对Hp感染,口服西药对Hp清除疗效更佳。

岑淑娟[3](2021)在《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运用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中成药制剂三九胃泰颗粒进行对比,验证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为日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次病例来源于2019年01月至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肝脾胃病专家门诊,共入组72例,均符合入组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36例,对照组(三九胃泰颗粒)36例。试验过程中共脱落7例,前者32例完成研究,后者33例完成研究。治疗疗程均为4周。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电子胃镜检查差异情况,最终分析、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比胃脘胀痛、口黏或苦、大便黏滞不爽、脘腹灼热、呕恶、身重、困倦单项症状积分,结果表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6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红斑、糜烂、胆汁反流(P<0.01)、出血(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胃黏膜积分比较,在胆汁反流方面的积分比较为0.002(P<0.01)。3.安全性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且两组患者未副作用反应或出现不良。结论:研究证实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可以有效改善胃镜下胃黏膜红斑、胆汁反流等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慧娟[4](2021)在《疏肝治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周毅教授自拟疏肝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关于中医症候、内镜下胃粘膜改善、病理表现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起效机理、用药依据,为治疗肝胃气滞型萎缩性胃炎提供方法思路。探讨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及辨证论治方法,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分级,治疗方案等。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脾胃病科住院部及周毅主任专家门诊2019.5-2020.10共66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证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受试者。对照组予以摩罗丹治疗,服用方法:8粒/次,3次/日,分别于早餐、中餐、晚餐半小时后服用;治疗组予以辨证中药组方疏肝治萎汤,水煎服200ml,早晚各一次,饭后1小时温服。总疗程3个月,每位受试者治疗前后各行胃镜检查1次,取活检,行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分析、心电图检查,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疗效、胃镜下黏膜炎症程度疗效、病理积分变化、病理疗效等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对试验安全性进行检验。结果:治疗过程中共脱落4例病例,最终治疗组31例观察对象,对照组31例观察对象。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所得两组受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构成比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别对比治疗前两组主要中医证候(胃痛、腹胀、胁痛)、次要证候积分(嘈杂、嗳气、反酸)、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自身对比,除反酸(P>0.05)外,其他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胃痛、腹胀、胁痛积分下降程度相当(P>0.05),比较嘈杂、嗳气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具有较为显着差异(P<0.05或P<0.01)。对中医证候总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黏膜炎症程度疗效: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内镜下黏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自身对比,胃黏膜炎症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胃黏膜炎症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积分及疗效:对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萎缩及肠化积分分别进行对比,两者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自身对比,萎缩积分下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萎缩积分下降程度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自身对比,肠化积分下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理疗效组间对比及病理疗效自身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周师疏肝治萎汤辨证论治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能有效缓解CAG临床症状,其中对嘈杂、嗳气等症状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摩罗丹,对胃痛、腹胀、胁痛缓解效果与摩罗丹相当,但对反酸无明显效果;对于内镜下胃黏膜炎症程度的改善及萎缩病理分级的逆转均具有明显作用,与摩罗丹效果相当,但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对肠上皮化生有逆转作用。

林稼樱[5](2021)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称作胃癌前状态,目前,经由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逐步进展的肠型胃癌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能够在该病理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当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集中于去除病因以及对症治疗,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在此前提下,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状态甚至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够延缓、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理气活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疗效确切,进一步探索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但由于中药靶点众多,因此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基于此,本课题拟通过分析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病理及生物学指标,来明确理气活血解毒法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涉及的30例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符合肝胃郁热、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给予理气活血解毒法进行干预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像改变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胃黏膜中HIF-1α,VEGF,mTOR,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探索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纳入的30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为68岁,年龄最小者为37岁,平均年龄53.87±7.51岁,不同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本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46.67%),其后依次为秋季(33.33%)和无明显季节性(33.33%);在精神因素上焦虑忧虑(60.00%)、急躁易怒(53.55%)与本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患者的饮食偏嗜多为油腻(53.33%)、甜食(43.33%)、辛辣(40.00%);在烟酒史方面,本病患者吸烟比例较高,达50.00%。(2)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在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67%,显效3例,占10.00%,有效23例,占7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将症状积分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可见,胃脘痞塞、胃中嘈杂、心烦易怒、反酸、烧心、口苦、口干、嗳气、身重倦怠、精神疲乏、纳差、气短、大便溏薄在治疗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胃脘疼痛的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懒言、大便干结的改善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将病理组织学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纳入的患者病理组织总积分下降,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肠化、异型增生病理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mTOR、NF-κB、HIF-1α、VEGF表达及阳性率差异:比较疗前疗后各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面积阳性率方面mTOR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0.0%),治疗后以轻度比例较高(70.0%);NF-κB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中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80.0%,治疗后为70%;HIF-1α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3.33%),治疗后则以中度(60.0%)和轻度(36.67%)比例较高;VEGF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轻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73.33%,治疗后为46.67%。结论(1)纳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年龄多在45-65岁之间,且患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在情志因素方面焦虑忧虑、急躁易怒与本病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油腻、甜食等饮食偏嗜也可能是诱发本病的相关因素。(2)通过纳入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可见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患者疗效可靠。(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较疗前下降,而VEGF的表达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

巴图巴雅尔·乌云毕力格(Oyunbileg.B)[6](2021)在《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证素与舌荅菌群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由理论研究、临床部分和实验部分三部分组成。1理论研究撰写综述三篇,第一篇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重点介绍有关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管理和治疗的全面信息,为防控等;第二篇总结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等;第三篇总结了中医舌诊和舌苔菌群与脾胃相关性、重点介绍脾胃病与舌苔菌群关联。2 临床研究目的:望舌是为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辨证分型的重要手段,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痛苦,且对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国和蒙古国不同种族CAG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与不同CAG中医证候以及不同病理阶段的舌苔菌群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诊疗,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揭示舌苔变化的科学内涵,丰富中医学舌诊的内容。方法:本研究收集100例中国和100例蒙古国,共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一般资料、四诊信息入手,主要运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性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索性研究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结果:1、中蒙两国CAG患者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发现,中国18~44岁年龄区间人数显着高于蒙古国该区间人数。3、对两国BMI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发现蒙古国CAG患者异常体重人数较多,超过本国受试者总体数量一半,中国CAG患者的BMI则集中分布在正常体重范围。蒙古国肥胖的人数较中国更多,中国CAG患者正常体重人数多于蒙古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烟酒史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两国Hp感染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国CAG患者Hp感染明显高于中国。6、对两国无诱发因素和有诱发因素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onferroni校正,蒙古国无明显诱因患者较中国患者多,而中国饮食因素、情志因素、气候变化等诱发因素较蒙古国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对两国胃镜下伴随诊断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8、对200例中蒙两国CAG患者因子分析,得出蒙古国CAG病位在胃、脾、肝,病性为湿、气滞、热、血瘀、阳虚、气虚和阴虚,证候类型有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肝胃郁热证;中国CAG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为热、气滞、湿、气虚,证候类型有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9、对两国不同病理阶段(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证候分布上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病理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型增生病理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蒙两国的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脾胃虚弱证,中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未出现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血证,主要以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为主,无明显的脾胃湿热及脾胃虚弱证的表现。3实验研究目的: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的结构分布和多样性。方法:分别选取中蒙两国CAG患者18例(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各6例)作为病例组,中蒙两国健康人群各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舌苔菌群,统计分析舌苔菌群的结构分布和多样性。结果:(1)从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属水平分布发现,萎缩和异型增生病理阶段蒙古国的物种总数及特有物种总数均高于中国,但健康人和化生阶段中国的物种总数及特有物种总数均高于蒙古国;中国异型增组的Neisseria(奈瑟菌属)丰度明显高于中蒙两国正常组、蒙古国异型增生组丰度,中蒙两国异型增生组的Leptorichia(纤毛菌属)丰度高于两国正常组(P<0.05)。(2)门水平舌苔菌群分布中,优势菌群主要为 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和 Patescibacteria细菌,中国健康组和异型增生组的Fusobacteria(梭杆菌门)丰度明显高于蒙古国的健康组和异型增生组(P<0.05)。(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水平上,中国健康组舌苔菌群群落中含OTU数目指数高于蒙古国健康组(P<0.05),但CAG不同病理阶段在菌群种类的数量以及菌群的复杂程度上并无差异(P>0.05)。结论:中蒙两国CAG患者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存在结构差异,舌苔菌群与CAG有密切关联。

张葳[7](2021)在《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理表现特点为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根据公认的Correa胃癌的发展模式,将胃粘膜萎缩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称为癌前状态,故临床上目前如何有效干预肠上皮化生对防治胃癌发生、发展,阻断胃癌发展路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西医学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尚缺乏明确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学的临床实践中不单能有效的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情,还可以延缓、阻断肠上皮化生发展,具有显着的优势。本课题通过前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证候学研究结果与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采用理气活血解毒法进行干预,临床实践中该法对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异型增生均具有明确疗效。长期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炎癌转化”的相关性已被公认,NLRP3炎症小体是近年来医学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NLRP3炎症小体被过度活化与其所诱导的一系列级联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在炎症反应的调控中,炎性信号转导途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炎症的启动激活、放大及反应等“多米诺效应”反应链密切相关,然而理气活血解毒法是否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达到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链”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确切。基于此,本课题拟采取网络药理学及免疫组化技术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法通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本课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文献综述、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免疫组化实验研究。文献综述部分总结撰写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网络药理学研究部分,初步探索理气活血解毒法方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效应特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依据。免疫组化实验研究部分,采用理气活血解毒法对30例肝胃郁热、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干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组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NLRP3、caspase-1、IL-1β、IL-18、GSDMD的变化,尝试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分子机制。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理气活血解毒法方药参白颗粒中的92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38个靶基因达到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效用,其中来源于中药莪术与柴胡的新莪术二酮、莪术二酮、胡薄荷酮、诺卡酮、香芹酮等为主要药效成分;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参白颗粒可通过白介素-12信号通路、CD4+T细胞的TCR信号通路、白介素-23信号通路、白介素-1信号通路、白介素-2信号通路、CD8+T细胞的TCR信号通路、NF-κβ经典通路、干扰素γ信号通路等10多条通路,经由代谢调控、能量通路、免疫反应、抗细胞凋亡等10个生物学过程,发挥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2)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组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关键分子得出,治疗前后NLRP3、Caspase1、IL-1β、IL-18、GSDMD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理气活血解毒法方药参白颗粒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的协同效应特点,通过靶基因功能富集发现其多条信号通路,与NLRP3炎症小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2)理气活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LRP3、caspase-1、IL-1β、IL-18、GSDMD分子具有调控作用,发现理气活血解毒法可下调NLRP3、caspase-1、IL-1β、IL-18、GSDMD分子的表达水平,故该法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达到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变进展。

郭妍男[8](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病机演变思路进行论述,并基于现代文献研究探索其用药规律及差异,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对临床辨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对三个病理阶段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脾胃虚弱为三个病理阶段的发病之本。萎缩阶段以气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的重要环节,热毒为病进之助,胃络瘀阻贯穿始终。肠上皮化生阶段为热毒是推进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气滞与瘀血次之。上皮内瘤变阶段以热毒与瘀血为重,气滞次之。2.文献研究:(1)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99篇,涉及中药134味,累计频次1116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7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2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6个核心处方。(2)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符合要求的文献有57篇,涉及中药141味,累计频次705次;按功效划分可分为18类,排在前6位的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4,置信度设置为0.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28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3)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符合要求的的文献有32篇,涉及中药108味,累计频次436次,排在前5位的为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0.8,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得到33个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挖掘出3个核心处方。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三个病理阶段均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2.气滞、热毒、瘀血等病理因素对疾病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三个阶段的治疗主要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化湿药、化痰药为主,每个阶段的用药各有侧重。萎缩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肠上皮化生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上皮内瘤变阶段以补虚药为主,配伍以清热药、活血药。

张家恺[9](2021)在《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比较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清化湿热汤治疗前后症状及血清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明确清化湿热汤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清化湿热汤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肝胆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纳入标准选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给予清化湿热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血清胃功能改善情况等,及安全性评价。设计病例观察表,建立数据资料表,应用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p感染情况及病理分级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对血清胃功能PGI、PGR、G-17及抑郁症状的改善,组内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以上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PGI的改善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3.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湿热汤在改善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孙跃华[10](2020)在《电针联合推拿整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疾病,是一种以胃黏膜炎性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由于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的针灸推拿等外治方法对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调理脾胃,而且对防止该病的反复发作和提高患者的整体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澳洲的整脊治疗也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无药物治疗方法,对于许多内脏疾病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因此本研究在采取多种无药物干预的治疗方法中,探索多种方法联用是否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中医古籍和现代中医文献,对相关论述进行文献梳理,综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病体在胃,同时受肝脾的影响,在胃腑功能失调的病理基础上,夹杂痰湿、血瘀、气滞、气虚等多种复杂因素,形成虚实夹杂的多种病变证型。治疗方法有中药的内服、外用;中医的外治方法等。其中针灸推拿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医外治方法,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对于现代西医的认识主要通过文献收集,综述了现代医学在内镜技术和病理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了本病的认识,也即胃黏膜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并可能伴有糜烂、胆汁反流的慢性炎症改变,在致病因素中,近些年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和本病高度相关,因此治疗方法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同时有针对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联合铋剂和质子泵抑制进行治疗。临床研究部分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电针治疗、推拿整脊治疗和电针联合推拿整脊治疗三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治疗前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三组分别给予为期4周的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分别从治疗前14.00±3.48、14.00±3.32、18.00±3.21下降到治疗后4.07±3.95、5.53±4.48、2.80±3.34;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在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中,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好转;组间比较显示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比单纯推拿整脊治疗在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方面,三组的积分分别从治疗前31.47±8.45、31.00±7.64、31.87±8.19下降到治疗后14.13±4.10、16.47±3.95、11.73±4.35;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的积分下降最明显,表明其疗效在三组当中最佳(P<0.05)。在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比较方面,三组的积分分别从16.70±4.35、16.07±4.01、15.83±4.33下降至7.50±2.15、8.00±2.94、5.70±1.99,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法在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比较中均有较好的疗效。组间比较显示,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的治疗效果最佳(P<0.05)。在抑郁和焦虑状况的比较中,三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从治疗前15.37±6.07、15.50±5.89、16.03±5.80下降到治疗后6.73±2.36、7.40±2.71、6.17±2.32,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表明三组在改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方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疗效相当(P>0.05)。三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从治疗前13.67±5.76、13.87±5.65、13.83±5.90下降到6.00±1.97、7.07±2.15、6.13±2.11,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表明三组在改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方法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方面疗效相当(P>0.05)。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电针组经治疗后,临床治愈人数4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恶化1例,显效率为60%;推拿整脊组经治疗后,临床治愈人数2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恶化2例,显效率为40%;电针联合推拿整脊组经治疗后,临床治愈人数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恶化1例,显效率为80%。三组显效率资料经卡方检验示,P<0.05,表明三组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其中电针联合推拿整脊组效果最佳。结论:1.电针组、推拿整脊组、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在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均有治疗作用。2.电针组、推拿整脊组、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在改善抑郁、焦虑状态方面均有治疗作用。3.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观察指标方面,电针组联合推拿整脊组疗效最佳。4.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次要观察指标方面,三组疗效相当。综上所述,电针结合推拿整脊方法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在主要观察指标方面,显示最佳疗效差异(P<0.05),且进一步比较分析中,电针结合推拿整脊方法显示较单纯推拿整脊方法疗效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电针组和推拿整脊组以及电针结合推拿整脊组之间无差异,说明电针在几项积分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当加以重视。在次要观察指标中三组疗效相当,其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CAG与胃癌前疾病的定义
        2. CAG的临床研究进展
        3. CAG的基础研究进展
        4. 小结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辨证治疗
        2. 成方治疗
        3. 自拟方治疗
        4.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
        5. 中成药治疗
        6. 外治法
    综述三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1. 转录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2. 转录组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展望
    综述四 魏玮教授治疗CAG相关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1. 辛开苦降,善用经方
        2. 益气活血,消症化瘕
        3. 调畅情志,和解少阳
        4. 调枢通胃,总揽全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与数据管理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疗效评价指标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半夏泻心汤可以减轻CAG患者中医症状
        4.2 半夏泻心汤可以调节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水平
        4.3 半夏泻心汤可以改善CAG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4.4 半夏泻心汤可以提高CAG患者睡眠质量
        4.5 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CAG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来源
        1.2 受试者与血样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软件及数据库
        1.5 样本准备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结果
        2.1 测序基本情况
        2.2 差异表达筛选结果
        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4 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2.5 PPI网络分析
    3、讨论
        3.1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抑制炎症
        3.2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免疫调节
        3.3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抗肿瘤
        3.4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神经调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致谢
附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CNAG 主要症状评分量化分级表
    附录 C 慢性胃肠疾病 PRO 测量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名及历史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2 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
        2.1 脾胃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2.2 脾胃湿热证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程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入选病例
        3.2 病例基线数据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与分析
        3.4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治疗CNAG的优势
    2 立法思想
    3 组方来源
    4 组方分析
    5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疏肝治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
    2.研究方法
    3.观察项目
        3.1 症状积分及疗效
        3.2 胃镜疗效
        3.3 病理积分及疗效
        3.4 安全性观察
    4.统计学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的比较
        5.2 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3 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4 治疗后各内镜下炎症程度疗效比较
        5.5 治疗前后病理积分比较
        5.6 治疗前后各病理疗效比较
    6.安全性观察
讨论
    1.西医对CAG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CAG的诊断
        1.3 CAG的治疗
    2.中医对CAG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辨证论治
        2.4 中医药治疗
    3.导师对CAG的认识
    4.所用方方义
        4.1 方义分析
        4.2 单药分析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代医学中西医联合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2 主要症状分级量表
    附表3 次要症状分级量表
    附录4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学认识
        1 中医病名认识
        2 古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 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特点
        5 辨病专方治疗
        6 中成药治疗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8 理气活血解毒法
        9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病因
        2 HIF-1α信号通路在CAG伴IM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3 VEGF、mTOR、NF-κB在HIF-1α信号通路及CAG伴IM中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病例标准
        1.6 安全性指标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疗效研究
        2.2 免疫组化实验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3.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
        3.4 各免疫组化指标治疗前后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率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分析
        5.3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5.4 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证素与舌荅菌群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1 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
        2 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3 诊断
        4 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管理策略
        5 一般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舌诊及舌苔菌群与脾胃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1 舌诊的发展概括
        2 舌诊在脾胃病的临床意义
        3 正常舌苔形成机制
        4 舌苔微生态与脾胃病的关系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报告表的制定
        4 研究内容
        5 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
        2 一般资料
        3 四诊信息对比特点
        4 因子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国家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纳入标准
        3 病例排除标准
        4 16SrRNA实验过程
        5 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
        1 临床一般情况
        2 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与舌苔菌群的分布
        3 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的分布
        4 中蒙两国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Alpha多样性及丰富度指数组间差异检验
        5 中蒙两国健康组与异型增生组对比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舌苔菌群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卫生部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范畴与历史沿革
        2 中医病因病机
        3 治疗
        4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研究
        5 理气活血解毒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简介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
        4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研究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气活血解毒法方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理气活血解毒法方药对CAG伴IM患者胃组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的探讨
    1 萎缩阶段
    2 肠上皮化生阶段
    3 上皮内瘤变阶段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的用药规律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治疗方案
    3.药物制备
        3.1 清化湿热汤
        3.2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3.3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4.安全性评价
    5.签署知情同意书
    6.疗效评价标准
        6.1 症状分级标准
        6.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3 血清胃功能
    7.统计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比较
        1.1 基本资料比较
        1.2 治疗前基本病情比较
    2.血清胃功能比较
        2.1 组间比较
        2.2 组内比较
    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1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4.2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4.3 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5.安全性评价
讨论
    1.湿热证与CAG
        1.1 湿热证文献研究
        1.2 湿热证为CAG主要证型
    2.血清胃功能检测在CAG中的应用
        2.1 血清胃功能检测的价值和意义
        2.2 血清胃功能检测的原理和机制
    3.对照组药物介绍
        3.1 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
        3.2 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
    4.清化湿热汤分析
        4.1 清化湿热汤立方依据
        4.2 清化湿热汤药物分析
    5.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5.1 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5.2 血清胃功能结果比较分析
        5.4 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分析
        5.5 安全性评价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10)电针联合推拿整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1.1 中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胃腑与肝脾关系的认识
        1.1.3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4 中医治疗之概述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2.1 胃炎
        1.2.2 慢性胃炎
        1.2.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样本量选择
        2.1.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中止病例标准
        2.1.7 脱落剔除标准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
        2.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案选择
        3.1.1 电针治疗方案的选择
        3.1.2 推拿整脊方案的选择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三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3.2.3 三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3.2.4 三组患者次要观察指标比较
        3.2.5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电针结合推拿整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四、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D]. 国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火针治疗Hp阳性肝气犯胃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 郭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小陷胸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岑淑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疏肝治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肝胃气滞证临床观察[D]. 刘慧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林稼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蒙两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证素与舌荅菌群的对比研究[D]. 巴图巴雅尔·乌云毕力格(Oyunbileg.B).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机制[D]. 张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病机演变思路探讨及用药规律研究[D]. 郭妍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D]. 张家恺.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电针联合推拿整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孙跃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