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大跨度平板隧道施工技术

山区大跨度平板隧道施工技术

一、山岭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谭常喜[1](2020)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文中提出以昆楚高速勤丰三车道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V级围岩段隧道开挖跨度大、形状扁坦及围岩稳定性差的特点,在对比分析了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CD法和CRD法四种工法适应性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三台阶法施工。隧道三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变形及支护受力的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法施工能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变形及支护受力的现场监测结果也验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朱雪健[2](2020)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建设过程中常使用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等施工方法,施工中常因断面分块较多导致施工空间狭小、工序繁琐等问题给隧道施工安全、施工效率带来诸多挑战,为了解决施工方法存在的以上问题,有必要对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的优化进一步研究。目前的优化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调整施工块数、调整临时支撑形式、调整施工顺序、调整支护结构的参数,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随着施工机械及设备技术的进步,现采用台阶法+超前预加固的施工方法代替传统施工方法,采用文献查阅、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研究方法,对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超前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破坏模式研究;(2)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围岩稳定性研究;(3)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超前管棚施工台阶法不同设计参数、管棚加固长度和管棚加固角度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4)将台阶法+超前管棚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应用,进行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施工功效分析。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得出台阶法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存在超前破坏和后破坏两种破坏模式,针对超前破坏模式进行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分析提出了施加超前管棚的预加固措施,并对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超前管棚施工台阶设计参数、管棚加固长度和管棚加固角度的取值提出建议。通过施工监测数据显示该施工方法可以满足施工安全控制要求,该施工方法较传统施工方法更利于控制围岩的变形;虽然施工增加了超前管棚的施工工序、增加了时间和材料的投入,但施加超前管棚有利于围岩的稳定性,同时管棚的施加增大了台阶法施工设计参数的取值空间,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和加快施工进度。

张俊儒,吴洁,严丛文,苟新茗,叶伦,冯冀蒙[3](2020)在《中国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通行要求,新建、扩建的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频频出现,但却几乎没有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做出系统的归纳总结,诸多研究在类比引用时忽略工程案例更为细致的类别而存在些许不合理。基于此,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依据成因和特征将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分成3类:常规新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和分岔四车道及以上公路隧道;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分析了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形状、施工工法、施工力学和支护参数等的技术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断面形状的研究上,实际工程采用的扁平率波动范围较大,并且大于目前理论研究得到的扁平率和国外大部分隧道采用的扁平率,更为合理的扁平率需要深入研究;在施工工法的研究上,有逐渐减少开挖分部,扩大施工空间,增强机械化施工的趋势,与之配套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施工机械急需研发;在施工力学的研究上,对围岩的荷载释放和渐进性破坏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对深埋段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仍没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计算理论;在支护参数的研究上,不同的工程呈现较大的差异,需对超大扁平隧道的支护参数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为完善相应的指南或规范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建造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结构轻型化等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内容。

宋晓龙[4](2018)在《大断面双层明挖隧道装配现浇组合式衬砌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系统的延展,不仅多山地区的公路铁路修建面临深挖高填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大断面明挖隧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明挖隧道的修建向着大断面、大埋深、复杂结构、复杂工况的方向发展,给设计及施工带来很大的挑战,大断面明挖隧道与盾构隧道等地下结构相比,其受力特点有很大不同,因此已有的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不能直接用于现阶段大断面明挖隧道的设计,复杂荷载条件下的明挖隧道选型及其结构动力特性研究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建立了单拱双层、双拱双层、箱型双层三种断面类型的明挖隧道,首先分析了不同断面类型的现浇整体式隧道在静力及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点,结构损伤的发展规律以及地层的变化特点。通过设置不同厚度的埋深,研究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受力特点;此外还通过建立有配筋模型及无配筋模型,研究了钢筋对于结构损伤发展的抑制作用,认为钢筋的存在对于降低结构的受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在地下结构动力分析中,建模过程中考虑钢筋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已有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采用Python语言编制了模型后处理程序,结合隧道结构采用的塑性损伤本构,实现了对地震作用不同时间的损伤结果进行图像识别处理的功能,克服了以往只能定性描述结构损伤的缺点,程序能够统计损伤区域及未损伤区域面积,绘制结构损伤面积比随时间变化曲线,对结构进行损伤评估,为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分析提供辅助。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模型探索了单拱隧道及双拱隧道进行装配化的分块方式;研究了装配现浇组合式明挖隧道静力条件下的受力性能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总结了不同覆土厚度下不同构件的应力变化特点;对比分析了装配现浇组合式明挖隧道与现浇整体式隧道的抗震性能,认为合理的装配化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进一步验证了采用结构损伤发展曲线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补充的合理性。

房倩,粟威,张顶立,于富才[5](2016)在《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隧道变形是衡量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科学、及时、可靠、便捷地反映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在收集、整理我国103座山岭隧道836个拱顶沉降数据、806个水平收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围岩变形量、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级别、隧道开挖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围岩变形数据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中高值区间数据较少但分布范围较广,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值增大,数据集中区间增大,变形分布区间增大;隧道断面面积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随着隧道断面面积的增大,变形值增大;实测数据表明,隧道围岩变形与隧道埋深并没有明显的联系;隧道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低值区间,高值区间的数据相对较少,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稳定时间增大,分布区间增大。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变形的建议控制值以及变形稳定时间参考值。

贡少瑞[6](2013)在《某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塌方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以促进区域发展。隧道工程是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塌方成为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特别在山岭隧道建设过程中,故有效地对山岭隧道进行稳定性分析及塌方预测,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顺利的进行。通过调研及整理资料,分析了典型的塌方事故,归纳了隧道塌方的各种类型,总结了隧道塌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隧道稳定性的判断依据。结合某隧道工程右线出口段YK197+040段实例,选用ABAQUS有限元分析模拟软件,结合该隧道CD法实际开挖情况,建立隧道的三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该隧道YK197+040断面的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等进行模拟研究,从而分析判断周边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并将沉降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而指导现场施工。结合某隧道左线ZK196+980ZK197+030段,选取岩体结构类型、围岩等级、不良地质、开挖跨度、隧道埋深、结构偏压、施工管理水平等7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三角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山岭隧道穿越特殊地段情况下的施工塌方风险的预测模型,通过现场监控测量验证表明,其能够较好的反映依托工程的塌方风险程度,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同类工程风险评估,且可靠性较好。应用应力传递思想、灰色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对某隧道出洞口围岩塌方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山岭隧道出洞口塌方事故时空预测的新方法,其中包括塌方事故发生的位置预测和发生时间的预测两方面。

王拓新[7](2012)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外修建的大跨度隧道越来越多。由于大跨度黄土隧道开挖扰动后变形较大,加之形状扁坦,故其建设难度不言而喻。本文依托墩梁隧道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对比,对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对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中隔壁法(CD法)五种大跨度黄土隧道常用施工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2)墩梁隧道洞身段实际采用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优势明显,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作业,施工工效高、进度快、成本低,双侧壁导坑法虽有效地控制了沉降,但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3)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洞身段,拱部下沉最终值大于净空收敛最终值,因此,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中控制拱部下沉非常重要;在围岩级别等各种施工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有效的控制了隧道的下沉值与净空收敛值,而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下沉值与净空收敛值较大。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墩梁黄土公路隧道的工程建设,并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雷军军[8](2011)在《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在建的汝郴高速公路望垄江隧道为依托,结合该工程隧道信息化施工的科研项目,针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展开分析,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试验等研究方法,进行相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望垄江隧道工程实践情况,详细介绍了监控量测断面测点的布置方法、量测数据的采集方法等,对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2)结合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过程和以往隧道施工检测中采取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各种量测信息的处理技术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入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3)常用的回归分析函数有以下三种: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双曲线函数。对于某个断面的位移—时间曲线而言,这三种函数的回归曲线不一定都合适,此时应对该位移—时间曲线进行三种函数的回归分析,选择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回归曲线作为该断面位移—时间曲线的趋势线。(4)灰色分析能够预测围岩位移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实践中,按照三种基本回归函数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灰色分析,通过相关系数,选择合适的预测曲线。并且可以通过预测曲线预测围岩未来几天的总位移量以及围岩位移的变化趋势,进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围岩的初期支护是否能有效的约束围岩的变形。(5)以望垄江隧道工程实践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分析及其在施工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受力、初喷砼内应力等信息的分析,重点讨论了如何把各种量测信息分析结果用以修正支护参数和支护形式,使隧道施工始终处于合理、科学的动态管理之下,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之目的。实践证明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与处理后所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是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措施。

吕峰[9](2010)在《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山岭隧道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或交通条件的要求,大断面、大跨度形式的隧道,尤其是3、4车道的公路山岭隧道越来越多。由于隧道断面的增大,导致了施工难度的增加,使得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一系列的惨痛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现有的施工条件下,对于大断面隧道施工,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意识,没有清晰的风险管理预警概念造成的代价有多么沉痛,因此,对于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预警系统研究迫在眉睫,这是隧道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尚未成熟的现状,将风险管理理论和预警理论应用于实际隧道施工中,提出了建立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首先,论述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风险特点、断面结构、施工方法和技术,以及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影响大断面隧道施工不确定性风险进行辨识、评价,从而实现对隧道施工风险的科学管理和控制。其次,根据构建原则筛选建立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指出了构建预警模型的原则、主要方法、运行流程,并根据此运用了BP神经网络建立了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模型。并确立了预警阀值和划分了预警信号,通过定量计算各指标值,当预警监控指标突破预警阀值时,系统将发出预警信号,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论证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实用性。目前,我国山岭地区大断面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和国际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施工过程对潜伏的风险缺少前瞻性、推测、判断,项目风险处理手段单一落后,风险事故给业主和施工单位造成的巨大损失将不可估计。而预警系统的研究可以在损失发生前预测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改变了传统的风险事后控制,大大减少了由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因此,预警系统的研究对于减少隧道安全风险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结合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其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课题进行。

朱泽兵[10](2010)在《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重庆轻轨较新线大坪车站隧道暗挖段最大开挖跨度26.3m,拱部结构扁平,最大开挖面积430m2,最大开挖高度20.6m,最小埋深4.0m,为Ⅲ类泥岩,洞跨比为0.15~0.5。本工程地处繁华市区,行经地段地表人文情况复杂,多为抗震性能差的楼房或交通干道公路路面,对爆破振动和沉降要求非常严格。本文以重庆市大坪轻轨车站隧道为依托对复杂条件下对特大断面、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开挖方法、开挖参数、预支护方法、爆破参数的选择和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控制地表沉降和爆破振动速度,同时也实现了隧道快速掘进,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从施工方法的选择到相关技术的开发运用都体现了现代隧道工程理念和创新性,丰富和完善了浅埋暗挖城市隧道施工技术,为今后复杂条件下特大断面、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施工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①结合浅埋大跨隧道特点,分析了大跨浅埋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分布基本特征。以重庆轻轨大坪车站隧道为依托工程,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特点的5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在地铁和城市轻轨工程施工中提出了“上半断面侧壁导坑法,下断面先中槽后侧墙开挖、先拱后墙衬砌”的隧道施工新方法。②对优选开挖方案根据工程类比,初选一些重要的施工参数,采用以数值模拟仿真为先导,进行三维模拟仿真,选择合理的分步开挖尺寸、相互错开距离、预支护方法等施工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目前大跨超浅埋城市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具体施工参数选择提供一种有效方法。③运用FLAC3D模拟隧道爆破,将爆破动荷载施加在开挖边界,研究数值模拟得到的爆破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与实测爆破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致性;运用FLAC3D对大坪车站隧道不同爆破开挖方法地表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地表下沉位移、振动速度以及锚杆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在设计爆破药量下和采用优选开挖方案进行爆破施工对隧道围岩和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从爆破角度论证在地铁和城市轻轨工程施工中采用“上半断面侧壁导坑法,下断面先中槽后侧墙开挖、先拱后墙衬砌”的隧道开挖新方法可行性;运用FLAC3D模拟大坪车站隧道左导洞爆破开挖对右导洞已有支护的影响,对振动速度及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在相同设计爆破药量下爆破开挖对左导洞的影响较小,说明采用的施工参数和爆破药量是可行的,从而为复杂条件下的大跨城市隧道施工参数和爆破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④根据大跨超浅埋隧道的特点,提出了特大跨超浅埋城市地铁隧道的测点布设、量测方法,根据实测结果分析研究隧道开挖围岩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开挖方法对隧道围岩和结构稳定性影响程度。⑤通过现场各种量测项目实测分析,发现常规变形量测每次变形量绝对值小,很容易忽视,提出浅埋特大跨隧道施工除须进行常规项目量测外,提出必须选择一些能直观反映围岩变化情况、变形绝对值大的量测项目(如初期支护拱架应力量测)作为常规量测项目,对指导隧道施工、预防险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山岭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岭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软弱围岩大跨隧道安全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隧道施工方案选择
    2.1 隧道设计参数
    2.2 隧道施工方案比选
3 隧道施工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3.1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3.2 模拟施工步骤
    3.3 计算结果分析
        3.3.1 变形分析
        3.3.2 初期支护受力分析
        3.3.3 围岩塑性区
4 隧道施工监测
    4.1 测点布置
    4.2 拱顶沉降
    4.3 围岩压力
    4.4 钢架应力
5 结束语

(2)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主要存在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破坏模式研究
    2.1 软弱围岩及隧道断面划分介绍
        2.1.1 软弱围岩
        2.1.2 隧道断面划分
    2.2 隧道开挖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分析
    2.3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2.3.1 计算研究方案
        2.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围岩稳定性研究
    3.1 超前破坏模式下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3.1.1 掌子面挤出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3.1.2 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3.1.3 开挖对围岩变形规律影响分析
    3.2 台阶法设计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3.2.1 计算工况
        3.2.2 计算模型
        3.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3.3.1 存在的不足
        3.3.2 改进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4.1 超前管棚支护技术
    4.2 台阶法+超前管棚施工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4.2.1 研究方案
        4.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2.3 与台阶法施工对比分析
    4.3 台阶法设计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分析
        4.3.1 循环进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3.2 台阶长度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4.3.3 台阶高度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4.4 管棚设计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4.4.1 管棚加固范围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4.2 管棚加固长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阶法+超前管棚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应用
    5.1 工程介绍
        5.1.1 工程概况
        5.1.2 地质概况
    5.2 施工方案介绍
    5.3 监测结果与分析
    5.4 施工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历程
2 技术发展现状
    2.1 超大扁平隧道断面形状研究
    2.2 施工工法研究
        2.2.1 常规新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工法
        (1)基于传统分部开挖的施工工法研究
        (2)基于传统分部开挖的改进工法研究
        2.2.2 原位扩建隧道施工工法
        2.2.3 分岔隧道施工工法
        (1)桥隧连接处的分岔山岭隧道
        (2)城市地下立交分岔隧道和水下分岔隧道
    2.3 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研究
        2.3.1 围岩荷载释放研究
        2.3.2 围岩渐进性破坏研究
        2.3.3 围岩压力计算研究
    2.4 超大断面隧道支护参数和支护工艺研究
        2.4.1 支护参数
        2.4.2 支护工艺
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 展望

(4)大断面双层明挖隧道装配现浇组合式衬砌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关于深埋超大断面隧道受力特点研究
        1.2.2 装配式隧道衬砌结构研究现状
        1.2.3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下结构动力分析基本理论及后处理程序编制
    2.1 动力有限元理论及计算方法
        2.1.1 动力有限元理论概述
        2.1.2 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2.1.3 质量矩阵
        2.1.4 阻尼矩阵
        2.1.5 刚度矩阵
        2.1.6 动力平衡方程求解方法
    2.2 基于Python3.6编制后处理程序
        2.2.7 基于ABAQUS二次开发自动输出模拟结果
        2.2.8 基于Python3.6编写后处理程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塑性损伤理论的整体式明挖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3.1 明挖隧道选型
    3.2 有限元模型
        3.2.1 模型本构
        3.2.2 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3.3 静力荷载条件下明挖隧道计算结果分析
        3.3.1 双拱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3.3.2 单拱隧道计算结果分析
        3.3.3 箱型隧道结构结算结果
        3.3.4 不同断面类型明挖隧道结构底板受力分析
        3.3.5 不同覆土厚度下无配筋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3.3.6 不同覆土厚度下有配筋明挖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3.4 不同断面隧道抗震性能分析
        3.4.1 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3.4.2 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损伤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现浇组合式隧道分块方式研究
    4.1 引言
    4.2 明挖隧道结构分块研究
        4.2.1 接头形式选择
        4.2.2 双拱隧道分块
        4.2.3 单拱隧道分块
    4.3 装配式双拱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4.3.1 不同覆土厚度下装配式双拱隧道构件应力分布
        4.3.2 装配式双拱隧道与现浇整体式双拱隧道受力分析
    4.4 装配式单拱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4.4.1 不同覆土厚度下单拱隧道受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现浇组合式隧道抗震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装配式单拱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5.2.1 装配式单拱隧道拱顶分块动力响应分析
        5.2.2 不同覆土厚度条件下拱顶分块动力响应分析
    5.3 装配式双拱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5.3.1 装配式双拱隧道中部连接块动力响应分析
        5.3.2 不同覆土厚度条件下拱顶分块动力响应分析
    5.4 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隧道结构损伤分析
        5.4.1 装配式单拱隧道与现浇整体式单拱隧道结构动力损伤对比
        5.4.2 装配式双拱隧道与现浇整体式双拱隧道动力损伤对比
        5.4.3 装配式隧道损伤形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某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塌方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围岩稳定性
        1.2.2 隧道塌方预测
        1.2.3 存在的局限性
    1.3 背景工程
        1.3.1 工程概况
        1.3.2 施工工艺
    1.4 研究主要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岭隧道围岩破坏成因及判据分析
    2.1 隧道塌方的类型
    2.2 山岭隧道塌方统计分析
        2.2.1 隧道塌方典型事故
        2.2.2 隧道塌方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2.3 山岭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分析
        2.3.1 隧道失稳判据研究面临的困难
        2.3.2 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
    2.4 小结
3 某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3.1 选用模拟工具及简要介绍
        3.1.1 有限元法简介
        3.1.2 计算软件简介
        3.1.3 隧道施工过程的有限元软件模拟
    3.2 有限元的建立
        3.2.1 工程概况
        3.2.2 模型的基本假定
        3.2.3 模拟基本说明
        3.2.4 计算模型参数
        3.2.5 开挖方案
        3.2.6 模拟结果与分析
    3.3 隧道监测
        3.3.1 监测点布置
        3.3.2 监测数据分析
    3.4 模拟值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某隧道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评估与分析
    4.1 隧道塌方事故统计及塌方预测模型建立
        4.1.1 隧道塌方事故统计与影响因素分析
        4.1.2 隧道塌方风险预测体系
    4.2 京新高速某隧道塌方风险综合评估
        4.2.1 工程概况
        4.2.2 隧道塌方风险评估
    4.3 隧道风险处理及监控
        4.3.1 现场状况
        4.3.2 处理方案
        4.3.3 监控测量
    4.4 小结
5 某隧道洞口塌方时空效应的应用分析
    5.1 隧道洞口塌方空间位置预测
        5.1.1 简化模型
        5.1.2 塌方判断依据
        5.1.3 工程验证
    5.2 灰色-协同理论的塌方时间预测
        5.2.1 灰色-协同理论
        5.2.2 工程验证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7)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大跨度隧道的基本力学特性
    1.3 国内外大跨度隧道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2.1 施工原则
    2.2 黄土隧道工程特性
        2.2.1 新黄土隧道
        2.2.2 老黄土隧道
    2.3 黄土地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4 开挖方法
        2.4.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2.4.2 单侧壁导坑法(CD 法)
        2.4.3 交叉中隔壁法(CRD 法)
        2.4.4 双侧壁导坑法
        2.4.5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2.5 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墩梁隧道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3.1 依托工程概况
        3.1.1 隧址区的地形与地貌
        3.1.2 隧址区气侯与水文条件
        3.1.3 工程地质条件
    3.2 墩梁隧道Ⅴ级围岩深埋段的施工方案
        3.2.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3.2.2 双侧壁导坑法
        3.2.3 墩梁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3.2.4 墩梁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与双侧壁导坑法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方法及其 MIDAS/GTS 实现
        4.1.1 有限元基本原理
        4.1.2 模拟计算方法选取
        4.1.3 隧道施工过程模拟的原理
        4.1.4 隧道施工过程的 MIDAS/GTS 实现
    4.2 计算假定及参数
        4.2.1 计算假定
        4.2.2 计算模型参数
    4.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模拟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三台阶法施工过程实现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模拟
        4.4.1 模型的建立
        4.4.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实现
        4.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施工技术现状
        1.2.2 监控量测技术发展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2.1 概述
    2.2 监控量测工作目的
    2.3 监控量测主要内容和方法
        2.3.1 监控量测内容
        2.3.2 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和量测方法
        2.3.3 数据采集频率
    2.4 量测数据处理和分析
        2.4.1 智能算法(Intelligence Algorithms)
        2.4.2 非线性回归分析法
        2.4.3 时间序列分析
        2.4.4 望垄江隧道工程实践实际应用
    2.5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
        2.5.1 根据内空变位移速度修改设计
        2.5.2 根据最终变位量修改开挖面尺寸
        2.5.3 提高围岩类别、节约投资
        2.5.4 降低围岩类别、加强支护确保工程质量
    2.6 小结
第三章 望垄江隧道工程概况及其监测方案
    3.1 工程概况
        3.1.1 隧址区自然条件
        3.1.2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3.2 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3.2.1 监控量测的内容及测点布设依据
        3.2.2 隧道围岩级别鉴定
        3.2.3 隧道监控量测的流程
        3.2.4 隧道监控量测的手段和方法
        3.2.5 隧道量测数据综合分析与量测管理
        3.2.6 隧道监控量测竣工资料
        3.2.7 小结
第四章 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处理
    4.1 监控量测数据整理
        4.1.1 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分析
        4.1.2 周边位移量测数据分析
        4.1.3 地表下沉量测数据分析
        4.1.4 混凝土应力量测数据分析
        4.1.5 围岩压力量测数据分析
        4.1.6 锚杆轴力量测数据分析
    4.2 围岩稳定性判断
        4.2.1 根据最大位移值(极限位移值)进行判断
        4.2.2 根据位移速率判断
        4.2.3 根据位移—时间曲线判断
    4.3 回归分析
        4.3.1 回归分析法常用函数
        4.3.2 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法
        4.3.3 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法
        4.3.4 利用双曲线进行回归分析法
    4.4 灰色预测分析
        4.4.1 灰色预测分析的研究
        4.4.2 灰色预测分析的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本文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隧道风险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2 预警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难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分析
    2.1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分析
        2.1.1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的特点
        2.1.2 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形式
        2.1.3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2.2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分析
        2.2.1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定义
        2.2.2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影响因素辨识和分析
        2.2.3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
        2.2.4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应对
    2.3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理论
        2.3.1 预警管理理论基础
        2.3.2 预警系统基本组成要素
第三章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3.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概述
    3.2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筛选原则
    3.4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3.5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测算
第四章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预警
    4.1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系统概念
    4.2 预警研究方法
    4.3 预警基本流程
    4.4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警限和警级的确立
    4.5 风险预警管理的功能
第五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理论的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模型
    5.1 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5.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5.2.1 神经元模型
        5.2.2 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5.2.3 神经网络的分类
    5.3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5.3.1 BP 算法
        5.3.2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BP 神经网络模型推导
        5.3.3 BP 神经网络改进算法
        5.3.4 初值选取原则及隐层节点个数的确定
第六章 案例分析与计算机程序设计
    6.1 计算机程序设计
        6.1.1 MATLAB 概述
        6.1.2 MATLAB 特点
        6.1.3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
        6.1.4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系统实现
        6.1.5 基于Simulink 仿真工具的系统实现
    6.2 案例分析
        6.2.1 工程概况
        6.2.2 基于BP 神经网络在围岩等级判别中的预警
        6.2.3 基于 BP 神经网络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工程概况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大跨浅埋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1 大跨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1.2.2 隧道开挖围岩动态变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方法分析研究
    2.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方案选择原则
        2.1.1 大跨浅埋隧道划分
        2.1.2 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开挖方案选择原则
    2.2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施工过程模拟与方案优选
        2.2.1 车站隧道开挖方案比选
        2.2.2 车站隧道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2.2.3 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施工过程数值模拟方案
        2.2.4 不同开挖方案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随开挖步变化特征
        2.2.5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2.2.6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2.2.7 车站隧道开挖方案优选
    2.3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合理开挖参数和预支护方法分析
        2.3.1 问题的提出
        2.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3.3 车站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应力分布特征
        2.3.4 车站隧道管棚预支护作用力学机理分析
        2.3.5 车站隧道开挖空间效应分析
        2.3.6 车站隧道预支护方案和开挖参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震动分析研究
    3.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现场测试
        3.1.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现场测试方法
        3.1.2 车站隧道地表测试数据分析
    3.2 车站隧道质点振动动力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FLAC 动力计算步骤
        3.2.2 FLAC 本构模型
        3.2.3 爆破地震波施加区域的确定
        3.2.4 爆破荷载的确定与简化
        3.2.5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3.3 爆破开挖条件下车站隧道围岩动力响应分析
        3.3.1 地表质点振速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分析
        3.3.2 爆破开挖条件下车站隧道围岩位移变化特征
        3.3.3 不同埋深条件下不同爆破开挖步地表质点震动规律
        3.3.4 不同爆破开挖步对车站隧道锚杆受力影响分析
    3.4 爆破开挖对相互邻近导洞支护结构影响分析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应力响应
        3.4.3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位移响应
        3.4.4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动力响应
    3.5 本章小结
4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动态量测及安全控制
    4.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方法
        4.1.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意义
        4.1.2 车站隧道动态量测研究内容和测点布置
    4.2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位移变化规律
        4.2.1 车站隧道开挖净空收敛变化规律
        4.2.2 车站隧道开挖地表下沉变化规律
        4.2.3 车站隧道开挖拱部下沉变化规律
    4.3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4.3.1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应力变化特征
        4.3.2 车站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间接触压力变化规律
        4.3.3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内应力变化特征
        4.3.4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锚杆轴力变化特征
        4.3.5 车站隧道二次衬砌钢筋应力变化特征
        4.3.6 车站隧道二次衬砌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应力
    4.4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应力突变与安全控制分析
        4.4.1 基于现场量测结果对围岩应力突变原因分析
        4.4.2 安全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4.5 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指导施工
    4.6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四、山岭大跨度扁坦隧道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弱围岩大跨隧道安全施工技术[J]. 谭常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0(05)
  • [2]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优化研究[D]. 朱雪健.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3)
  • [3]中国四车道及以上超大断面公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J]. 张俊儒,吴洁,严丛文,苟新茗,叶伦,冯冀蒙. 中国公路学报, 2020(01)
  • [4]大断面双层明挖隧道装配现浇组合式衬砌抗震性能分析[D]. 宋晓龙. 天津大学, 2018(06)
  • [5]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J]. 房倩,粟威,张顶立,于富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9)
  • [6]某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塌方预测研究[D]. 贡少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7]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方法研究[D]. 王拓新. 长安大学, 2012(07)
  • [8]望垄江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研究[D]. 雷军军. 中南大学, 2011(01)
  • [9]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D]. 吕峰. 重庆交通大学, 2010(12)
  • [10]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 朱泽兵. 重庆大学, 2010(12)

标签:;  

山区大跨度平板隧道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