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年果蔬产后损失750亿元(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东[1](2021)在《苹果清洗损伤特性研究及无损清洗设备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果蔬产后处理主要包括清洗、杀菌、保鲜、打蜡、烘干、分级与包装等工序,清洗作为果蔬产后处理的第一环节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其清洗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果蔬表面品质。清洗可以去除果蔬表面污物及病虫卵等杂质,为后续苹果深加工处理及食用提供优质产品。随我国果蔬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出高性能果蔬清洗设备迫在眉睫。本文针对目前果蔬清洗设备对苹果、梨等类球形脆皮水果洗净率较低、损伤率高的问题,采用毛刷辊差速原理,设计一种集浸泡、喷洗、刷洗和集果为一体的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阐述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苹果生物力学特性及深加工过程中易造成损伤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并对苹果清洗机进行性能试验与适应性验证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苹果生物力学特性研究选用新鲜山东红富士苹果为试验对象,对苹果生物力学特性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摩擦系数等参数进行试验研究,测定其参数范围;并对苹果产后加工处理过程的碰撞损伤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深入分析跌落高度、果实质量、碰撞材料等试验因素对苹果碰撞损伤体积的影响,同时通过苹果跌落试验和整果压缩试验,确定了苹果与不同碰撞材料的损伤临界跌落高度,为苹果产后加工处理相关设备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结构设计对苹果清洗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苹果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变化情况及运动情况,分析了影响苹果运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整机结构方案,对浸泡装置、刷洗装置、喷淋装置、集果装置和机架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毛刷辊、水泵、电动机、变频器、喷嘴和过滤器等关键部件参数进行了计算与选型。3.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性能试验研制了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并进行了性能试验。为达到良好的清洗机清洗效果,确定清洗机清洗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回归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洗净率与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奇数排毛刷辊转速、偶数排毛刷辊转速和浸泡时间等3个因素对洗净率和损伤率的影响,确定因素取值范围;采用3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进行试验,获取最优参数组合。为验证最优参数的可靠性对苹果进行适应性验证试验。
高艳蕾[2](2020)在《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成为了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价值的增长点,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加工业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消费结构和方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方便、快捷、安全、营养、健康、特色的加工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新变化都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应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和技术大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一直引领世界潮流,但目前在加工领域对于中美农产品的比较分析还比较少。通过文献分析法找到中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的重点在于技术的比较,选取不同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通过纵向比较分别得到中美两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横向对比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找出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技术上存在的差距。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处于成长转型期,在技术研发上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缺少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以常规方式为主,高新技术应用少,接下来加工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关键。结合美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联合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如基于小农户生产现状的产地初加工技术的改良和推广,精深加工技术的优化,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尤其是加强特色传统工艺现代化技术的研发。研发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加工的因素,尤其是传统饮食习惯对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美国发展经验,中国要加大政策补助和资金投入,逐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推广,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适应中国消费习惯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完善农产品加工检测标准体系。
丁玉先[3](2020)在《采后果蔬热处理传热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热水处理可有效提升采后果蔬贮藏品质及货架期寿命,该方法的本质是热量由高温处理介质转移至低温果蔬组织的传热过程,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仅从热处理对果蔬生物学层面的影响展开,从传热角度研究热处理影响生物保鲜的内在机理较少,且大部分研究仅针对连续热处理进行探讨。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理论模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分析验证了热处理产生保鲜效果的传热因素,并为探索更多区别于常规连续的热处理方案提供了理论参考。全文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归纳整理了6种果蔬(“民乐”苹果梨、“小台农”芒果、赣南脐橙、“永丰”草莓、“矢富罗莎”葡萄和“Dasher3”黄瓜)的热水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对其热水处理过程进行CFD二维非稳态传热模拟。该工作从传热学角度探索了热处理产生保鲜效果和热伤害的主要原因,对预测其他果蔬品种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不同果蔬热处理条件范围应尽量根据其品种特征(生理、物理特性等)以及热处理过程传热特性共同得出。以采后樱桃为试材,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连续及间歇热水处理,选择性测试贮藏期失重率、褐变指数、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硬度和细胞微观结构等贮藏指标,并得到两种热处理过程的传热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间歇热水处理可有效提升樱桃贮藏品质,贮藏结束时,间歇处理组使得失重率、褐变指数和呼吸强度最高分别降低了16.6%、37.3%和28.8%,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分别为13.8%和1.71%,硬度为对照组的1.89倍,且维持了良好的细胞结构形态。该工作从传热学层面分析了间歇热水处理提升采后樱桃贮藏品质的内在原因,即热处理过程中适宜的回温处理可阻断热应力积累、避免热损伤,同时温度变化所对应的热量传递诱导了樱桃的应激生理变化。以采后南丰蜜橘为试材,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连续及变温热水处理,选择性测试贮藏期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酸量、咀嚼性、弹性、感官品质和表皮结构等贮藏指标,并得到两种热处理过程的传热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变温热水处理可有效提升采后南丰蜜桔贮藏品,贮藏结束时,变温处理组腐烂率和失重率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6.6%和79.7%,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分别为16.45%、1.3g/100mL。且表皮结构光滑、平整饱满,提升了整体可接受度。从传热学角度分析,变温热水处理显着提升了南丰蜜橘的采后贮藏品质,可能与变温处理的阶跃升温导致处理后期果实中心传热速率较高,有效增强了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关。
左豪[4](2020)在《XDWL集团供应链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因顺应供给侧结构改革浪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为促进行业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冷链方面的诸多政策,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但行业整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仍很突出。分析贵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产地“预冷”意识缺乏、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这些问题反映出贵州省的冷链物流行业还属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整合战略发展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发展壮大贵州省冷链物流产业成为XDWL集团助力贵州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方面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整个过程中相互衔接产生的问题,以加快推进贵州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大力推动贵州农业农村产业纵向发展,通过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搭建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预冷、冷藏运输,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打通农产品供应链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从而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通过企业战略有关的理论作为本文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撑,战略分析方法使用了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PEST分析法)环境和微观(行业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企业能力分析进行研究。战略制定与选择的工具上使用SWOT分析法,详细剖析XDWL集团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挑战)具体的四个方面发展冷链物流的四种战略组合,得出SO扩张战略组合较为适合XDWL集团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采用供应链型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理顺了思路。以供应链型冷链物流带动相关各个产业板块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及运输业态的改变,同时实现“商贸与智慧物流”是XDWL集团冷链物流必由之路。依据发展战略确定了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通过确定发展的时间和方向,更加清晰了战略路线和布局。本文对于国有企业推动贵州农业发展及相关产业板块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促进农民提高生产率增加更多的收益,帮助贵州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伟大中国梦均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供应链型冷链物流在发展中所需的各种保障机制,针对国内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梳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
肖潇[5](2020)在《鲜切甘蓝生产工艺优化及年产一千万盒鲜切甘蓝工厂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蓝为我国常见种植蔬菜之一,其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赋予了它广阔的加工利用前景,而鲜切甘蓝因其加工程度小,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所含各类成分,有望成为新时代的主流产品。本文从前处理、热处理、臭氧杀菌、离心脱水四个工艺环节对采后甘蓝进行研究,优化了鲜切甘蓝的生产工艺,并建立了贮藏期间鲜切甘蓝动力学模型以预测鲜切甘蓝货架期,同时根据优化后的各项工艺参数,设计了年产一千万盒的鲜切甘蓝工厂。主要结果如下:1.以呼吸强度、PPO酶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菌菌落总数、失重率等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预冷时间、不同切割强度、超声波水洗对甘蓝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得出最佳前处理工艺为:将采后甘蓝进行10 h冷库预冷(4℃),自来水清洗后使用消毒的刀具切割成3 cm左右宽的长条;2.以a值和硬度为响应值,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Ca Cl2溶液浓度(w/w)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热处理温度71.5℃、处理时间62 s、Ca Cl2溶液浓度1.4‰,在此优化工艺下,鲜切甘蓝a值为-28.36,硬度为1004.1 g;3.测定了实验室制备的臭氧水浓度及稳定性;通过测定不同臭氧水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下贮藏期间甘蓝细菌菌落总数、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含量、色差值的变化,确定最佳杀菌工艺为使用1.0 mg/L臭氧水处理10 min;将此最佳臭氧杀菌工艺处理后的甘蓝与使用100 ppm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甘蓝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消毒剂具有同等杀菌效果,但是使用后者进行杀菌处理将使甘蓝品质下降更快;4.以失重率和硬度为响应值,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物料质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离心脱水工艺参数为离心转速为1000 r/min,离心时间为80 s,离心物料质量与容器体积比为1:1,在此优化工艺下,鲜切甘蓝失重率为8.12%,硬度为937.3 g;5.结合优化后的工艺在4℃、25℃和37℃下进行了货架期加速实验,得出鲜切甘蓝在冷链期间以褐变度和细菌菌落总数为变量的阿伦尼乌斯方程;在3℃和5℃下对鲜切甘蓝进行了细菌菌落总数动力学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为3℃和5℃时预测货架期分别为13.58 d和13.50 d,实际货架期为14 d,相对误差值分别为3.10%和3.70%,预测模型可靠;6.依据优化过后的工艺完成了年产一千万盒鲜切甘蓝工厂的初步设计,包括选址、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经济核算和安全环保等内容,根据生产方案绘制了总平面布置图、生产车间布置图和管路图等。
郝明贤[6](2020)在《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山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地块小、不集中,不平整,坡地面积占86%。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州市建立37个农业园区,11个设施蔬菜种植园区。为全面了解林州市设施蔬菜现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对林州市11个蔬菜种植园区及4个蔬菜种植大户进行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研,发现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林州市坡地面积大,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结构滞后;蔬菜品种单一,以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常见蔬菜为主,缺少林州市特色蔬菜品种;蔬菜产品营销方式陈旧,品牌意识缺乏;以人工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推广技术服务落后;病虫害防治形式单一,肥水管理不科学。2改进措施和发展对策。根据山坡地区的特点进行集约化蔬菜种植;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结合设施保温、采光、市场需求,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林州特色菜;运用“互联网+”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意识;减少用工,积极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招聘蔬菜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扩充农技人员,对农民及园区管理者进行“充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预防为主,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引进设有电子器及电磁阀的滴灌和施肥系统,根据蔬菜需肥量和利用率进行配方施肥。本研究结合林州实际情况,分析了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活力,保障林州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李鸿雁[7](2018)在《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金华市自然环境优越,水果种植面积广,品种多,产量高,是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产业,多种优质果品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具有一定知名度。随着金华地区水果产业发展,集中上市造成的“卖果难”现象时常出现,水果腐烂损失严重、异地销售能力弱,农民增收缓慢等因素导致全面提高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运用比较法和调研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入手,剖析金华地区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探讨提高处理能力的对策,以促进水果产后增值,提高水果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首先,通过对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在国内外运用现状的阐述,总结出优质果品要拓宽市场,水果业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商品化处理的道路。其次,对我国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全国普遍存在的水果商品化处理意识差和处理技术低的现状。第三,通过在金华市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培训、技术支持、问卷调查,对金华市62家果业产销机构的商品化处理现状进行广泛、长期的调研,并结合所参与的科研项目与金东区希望果业合作社合作,协助推广商品化处理技术,并在该企业建立两条水果商品化处理流水线。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本文从技术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对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为: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低、研究成果少,农户意识差,供销形式松散,消费能力低导致了处理效益差,未建立现代化供销基地,缺少政策指导。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重视水果种植过程中的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商品化处理是大幅提高水果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导致水果投入市场时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做到优质高价的销售,影响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鉴于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对水果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水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发展的建议: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水果处理技术;创新培训手段,更新果农生产意识;建立龙头企业,推行水果地方标准;树立品牌战略,提升水果商品价值;加大政策扶持,实现水果产业化经营;整合产销信息,发展水果中介组织;统一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展销基地;紧跟市场需求,拓展多种销售渠道。
杨勇[8](2015)在《补上最薄弱的一环》文中指出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单个设施最高补助建造成本的30%。"先建后补"的方式,让这些农民群众急需的产地初加工设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田间地头。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正在以数倍的杠杆之力,加快提升全国13个试点省(区)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激活这一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杨勇[9](2015)在《补上农业产业链最薄弱的一环》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单个设施最高补助建造成本的30%。"先建后补"的方式,让这些农民群众急需的产地初加工设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田间地头。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正在以数倍的杠杆之力,加快提升全国13个试点省(区)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激活这一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刘晓军[10](2012)在《农产品产后减损是实现保供给增效益的重要抓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既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的需要,也是保护农民经济利益和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是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上市期,均衡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最有效方法,是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最为快捷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二、每年果蔬产后损失750亿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每年果蔬产后损失750亿元(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清洗损伤特性研究及无损清洗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清洗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果蔬碰撞损伤研究现状 |
1.2.2 清洗机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苹果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
2.1 苹果物理力学特性测定 |
2.1.1 苹果密度测定 |
2.1.2 苹果摩擦系数测定 |
2.1.3 苹果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 |
2.2 苹果碰撞损伤现象 |
2.3 苹果碰撞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正交试验 |
2.3.3 苹果碰撞损伤临界跌落值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结构设计 |
3.1 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3.1.1 清洗机结构 |
3.1.2 清洗机工作原理 |
3.2 苹果清洗过程理论分析 |
3.3 清洗机关键部件设计 |
3.3.1 浸泡装置设计 |
3.3.2 刷洗装置设计 |
3.3.3 喷淋装置设计 |
3.3.4 集果装置设计 |
3.4 电控系统设计 |
3.4.1 电动机选型 |
3.4.2 变频器选型 |
3.4.3 水泵选型 |
3.4.4 传动系统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速毛刷辊式苹果清洗机性能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设备 |
4.3 评价指标 |
4.4 单因素试验 |
4.4.1 试验设计 |
4.4.2 试验结果分析 |
4.5 回归正交试验 |
4.5.1 试验设计 |
4.5.2 试验结果分析 |
4.6 适应性验证试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2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变化 |
2.1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史与变化 |
2.2 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分领域技术成果 |
3.1 粮油加工业 |
3.2 果蔬加工业 |
3.3 肉类加工业 |
3.4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
3.5 小结 |
第四章 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 |
4.1 产地初加工技术 |
4.2 精深加工技术 |
4.3 新兴食品加工技术 |
4.3.1 生物技术 |
4.3.2 高静压技术 |
4.3.3 纳米技术 |
4.4 小结 |
第五章 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趋势 |
5.1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 |
5.2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
5.2.1 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5.2.2 技术进步引领加工业转型升级 |
5.2.3 加工业呈现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
5.2.4 加工产业聚集明显,企业规模扩大 |
5.2.5 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企业实现标准化安全生产 |
5.3 美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
5.3.1 研发功能营养产品的相关技术 |
5.3.2 工艺技术改良,实现资源高效可持续发展 |
5.3.3 多学科合作,发展联合技术研究 |
5.4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
5.4.1 特色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有机融合 |
5.4.2 农产品产后分级、贮藏保鲜技术 |
5.4.3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发展,开发新产品 |
5.4.4 建立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
6.1 资金投入和政策补贴 |
6.2 技术成果研发、转化、保护与推广 |
6.3 农产品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 |
6.4 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化加工体系的碰撞 |
6.5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政策建议 |
7.1 加大政策补助和资金投入 |
7.2 完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快技术研发、产权保护和推广 |
7.3 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 |
7.4 大力发展适应中国消费习惯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
7.5 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采后果蔬热处理传热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果蔬热处理研究进展 |
1.2.2 果蔬传热模拟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FLUENT基本理论及应用 |
2.1 FLUENT基本应用 |
2.2 FLUENT软件的组成 |
2.3 FLUENT计算流程及步骤 |
2.3.1 FLUENT程序结构 |
2.4 FLUENT网格的划分 |
2.4.1 网格类型 |
2.4.2 网格的选择 |
2.4.3 网格质量 |
2.5 FLUENT边界条件的设置 |
2.6 FLUENT控制方程 |
2.6.1 质量守恒方程 |
2.6.2 动量守恒方程 |
2.6.3 能量方程 |
2.7 湍流模型 |
2.7.1 单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 |
2.7.2 标准k-ε模型 |
2.7.3 重整化群k-ε模型 |
2.7.4 可实现(Realizable)k-ε模型 |
2.7.5 雷诺应力模型(RSM)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果蔬热处理保鲜效果的传热特性分析 |
3.1 果蔬模型建立 |
3.1.1 果蔬物理模型简化 |
3.1.2 果蔬数学模型建立 |
3.1.3 果蔬热处理条件、模型尺寸及热物性参数 |
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3 模型精度验证 |
3.4 果蔬热激传热特性与保鲜效果的关系研究 |
3.4.1 中心温度传热速率υ模拟分析 |
3.4.2 果蔬品种与传热特性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
3.4.3 传热特性与热伤害分析 |
3.5 结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樱桃间歇热处理贮藏品质与传热特性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实验试材 |
4.1.2 处理和贮藏 |
4.2 实验测试指标 |
4.2.1 失重率 |
4.2.2 内部褐变指数 |
4.2.3 呼吸强度 |
4.2.4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 |
4.2.5 硬度、脆度和咀嚼度 |
4.2.6 细胞微观结构 |
4.2.7 温度传热分析 |
4.2.8 统计分析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樱桃失重率 |
4.3.2 樱桃内部褐变指数 |
4.3.3 樱桃呼吸强度 |
4.3.4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 |
4.3.5 樱桃硬度、脆度及咀嚼度 |
4.3.6 细胞超微结构 |
4.3.7 传热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丰蜜桔变温热处理贮藏品质与传热特性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材 |
5.1.2 处理和贮藏 |
5.2 实验指标测试 |
5.2.1 失重率 |
5.2.2 腐烂率 |
5.2.3 凝聚性、弹性和咀嚼性 |
5.2.4 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酸量 |
5.2.5 感官品质 |
5.2.6 表皮结构 |
5.2.7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失重率 |
5.3.2 腐烂率 |
5.3.3 凝聚性、弹性和咀嚼性 |
5.3.4 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酸量 |
5.3.5 感官品质 |
5.3.6 表面结构 |
5.3.7 传热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XDWL集团供应链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 |
1.2.2 冷链物流技术 |
1.2.3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 |
1.2.4 冷链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
1.2.5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冷链物流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
2.1.2 冷链物流特点 |
2.2 供应链相关理论基础 |
2.3 联合经营战略理论 |
2.3.1 一体化战略 |
2.3.2 企业集团战略 |
2.3.3 企业人才战略 |
2.4 战略管理相关方法 |
2.4.1 PEST分析法 |
2.4.2 SWOT分析法 |
第3章 XDWL集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2 公司主要经营业务 |
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社会环境 |
3.3 行业及市场环境分析 |
3.3.1 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
3.3.2 省内整体环境 |
3.3.3 现状分析 |
3.4 内部环境分析 |
3.4.1 企业资源分析 |
3.4.2 企业文化分析 |
3.4.3 企业能力分析 |
3.5 SWOT分析法 |
3.5.1 优势(strength) |
3.5.2 劣势(weakness) |
3.5.3 机遇(opportunity) |
3.5.4 威胁与挑战(threat) |
3.5.5 SWOT分析矩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供应链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 |
4.1 战略定位和目标 |
4.1.1 战略定位 |
4.1.2 战略目标 |
4.2 战略布局 |
4.2.1 区域冷链网格化 |
4.2.2 网状冷链物流体系 |
4.2.3 产地共配体系 |
4.2.4 冷链设施合理配置 |
4.3 战略选择 |
4.3.1 纵向一体化战略 |
4.3.2 差异化路线 |
4.4 战略规划实施要点 |
4.4.1 打造冷链物流综合体 |
4.4.2 组建冷链车队 |
4.4.3 不断深化冷链加工环节 |
4.4.4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
4.4.5 构建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 |
第5章 供应链型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融合专业化保障 |
5.2 整体标准化保障 |
5.2.1 整体运作标准化 |
5.2.2 差异化即标准化 |
5.3 信息技术保障 |
5.4 重视人才关心人才 |
5.4.1 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 |
5.4.2 留住人才方面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鲜切甘蓝生产工艺优化及年产一千万盒鲜切甘蓝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甘蓝概述 |
1.2 鲜切果蔬保鲜研究进展 |
1.3 鲜切甘蓝行业加工进展 |
1.4 鲜切甘蓝工厂设计简介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创新性 |
2 前处理对鲜切甘蓝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甘蓝热处理工艺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臭氧杀菌处理对鲜切甘蓝品质影响及工艺优化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甘蓝离心脱水工艺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鲜切甘蓝冷链货架期预测 |
6.1 实验材料 |
6.2 实验方法 |
6.3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6.4 结果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年产一千万盒鲜切甘蓝工厂设计 |
7.1 产品方案和工艺流程 |
7.2 工艺技术方案 |
7.3 原辅料、燃料及公用系统的供应 |
7.4 建设地点及总平面设计 |
7.5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
7.6 管路设计与布置 |
7.7 辅助设施设计 |
7.8 安全卫生及防火要求 |
7.9 环境保护与节能 |
7.10 综合经济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附图1 全厂总平面图 |
附图2 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 |
附图3 洁净区平面图 |
附图4 生产车间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
附图5 纯水管道平面布置图 |
附图6 空调系统流程图 |
附图7 排水管道系统图 |
附图8 给水管道系统图 |
附图9 办公楼平面布置图(1层) |
附图10 办公楼平面布置图(2层) |
附图11 办公楼平面布置图(3层) |
附图12 办公楼平面布置图(4层) |
附图13 办公楼给排水平面布置图(1层) |
附图14 办公楼给排水平面布置图(3层)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2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1.3 河南省设施蔬菜发展状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查阅 |
2.2.2 实地调查 |
2.2.3 问卷调查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条件 |
第三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概况 |
3.1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自然气候条件 |
3.1.2 地理位置 |
3.1.3 水资源 |
3.1.4 劳动力资源 |
3.1.5 市场需求 |
3.2 林州市设施蔬菜园区及种植大户生产现状 |
3.2.1 西赵无公害果蔬种植精品园 |
3.2.2 梅平现代农业精品园 |
3.2.3 林州丰乐农业生态园 |
3.2.4 林州市土楼果蔬农业示范园 |
3.2.5 五龙镇城峪村种植合作社 |
3.2.6 原康镇李家村 |
3.2.7 田壮壮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
3.2.8 安阳市京亿鑫源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3.2.9 刘家街方家庄 |
3.2.10 原康镇岸下村 |
第四章 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
4.1 坡地制约设施蔬菜发展 |
4.2 设施规模不均衡、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
4.3 设施蔬菜种类单一、品种结构有待调整 |
4.4 营销策略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 |
4.5 徒手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下 |
4.6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推广服务滞后 |
4.7 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不规范 |
第五章 加快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
5.1 根据坡地蔬菜种植特点进行集约化种植 |
5.2 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基础设施 |
5.3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形成区域特色蔬菜 |
5.4 建设信息网络、提高品牌意识 |
5.5 减少用工、提高蔬菜设施机械化水平 |
5.6 引进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
5.7 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规范化 |
5.7.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5.7.2 科学浇水、平衡施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E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难点 |
1.7 研究必要性 |
2 水果商品化处理的发展现状 |
2.1 水果商品化处理概述 |
2.2 水果商品化处理方法 |
2.2.1 水果的挑选 |
2.2.2 水果的分级 |
2.2.3 水果清洗打蜡 |
2.2.4 水果的预冷 |
2.2.5 水果的包装 |
2.2.6 水果的储藏 |
2.2.7 水果的运输 |
2.3 水果商品化处理涉及的利益体 |
2.3.1 水果的生产者 |
2.3.2 加工处理企业 |
2.3.3 水果运输和销售企业 |
2.4 国内外水果商品化处理发展现状分析 |
2.4.1 国外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 |
2.4.2 中国水果种植及商品化处理现状 |
3 金华市水果生产及商品化处理现状 |
3.1 金华市基本情况 |
3.2 金华市水果产业概况 |
3.3 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现状 |
3.3.1 调研目的和方法 |
3.3.2 调研提纲 |
3.3.3 需采集的数据 |
3.3.4 调研取得的数据 |
3.4 金华市水果生产的主管部门和政策支持 |
3.5 金华市果品销售现状 |
4 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技术层面 |
4.1.1 商品化处理技术低 |
4.1.2 缺乏配套的储藏设施 |
4.1.3 水果采后损失率高 |
4.1.4 农户科技能力低 |
4.2 市场层面 |
4.2.1 消费者的需求不足 |
4.2.2 商品化处理的效益低 |
4.2.3 农村电商发展迟缓 |
4.3 政策层面 |
4.3.1 对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的投入少 |
4.3.2 缺少水果商品化处理标准 |
4.3.3 水果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落后 |
5 提高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
5.1 对策及建议 |
5.1.1 技术层面 |
5.1.2 市场层面 |
5.1.3 政策层面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农产品产后减损是实现保供给增效益的重要抓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产品产后减损在保供给增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
1.1 农产品损失率远大于增收率,减损是最高效的增产增供方式 |
1.2 农产品产后经济损失高达2 500亿元,减损是最直接的增收增效途径 |
1.3 农产品霉变腐烂存在巨大隐患,减损是最有效的提质保安全路径 |
1.4 损失掉的农产品也是花费大量的农业投入换来的,减损是最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
2 实现农产品产后减损的主要措施 |
2.1 增强农民产后减损意识 |
2.2 改善农民初加工设施条件 |
2.3 不断研发高效、低成本、便捷的初加工设施与配套技术 |
3 推进农产品产后减损的政策建议 |
3.1 尽快开展农产品产后减损科普知识宣传 |
3.2 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力度 |
3.3 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研发体系建设工作 |
四、每年果蔬产后损失750亿元(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清洗损伤特性研究及无损清洗设备研制[D]. 何晓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中美农产品加工技术比较分析[D]. 高艳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采后果蔬热处理传热分析与试验研究[D]. 丁玉先.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XDWL集团供应链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左豪. 湘潭大学, 2020(02)
- [5]鲜切甘蓝生产工艺优化及年产一千万盒鲜切甘蓝工厂设计[D]. 肖潇. 暨南大学, 2020(07)
- [6]林州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 郝明贤.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7]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D]. 李鸿雁.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8]补上最薄弱的一环[J]. 杨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20)
- [9]补上农业产业链最薄弱的一环[J]. 杨勇. 农村工作通讯, 2015(10)
- [10]农产品产后减损是实现保供给增效益的重要抓手[J]. 刘晓军. 中国农业信息, 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