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创新世界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创新世界

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论文文献综述)

孙丹丹[1](2021)在《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该研究是一项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实证研究,关注数学史研修对在职初中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的影响。为此,研究者设计实施了一项旨在发展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的基于数学史的网络研修项目,共持续一年,包含九个主题的数学史学习及教学研讨,研究致力于分析:参与研修项目的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是否有转变?如果有:(1a)教师数学观内容有何转变?(1b)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2a)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有何转变?(2b)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3)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转变有何联系?这些转变与数学史有怎样的联系?研究收集了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李克特问卷、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开放性问卷、9个研修主题的反思单及若干教师的反思单追踪访谈、个案教师教学设计、个案教师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综合教师总体与教师个案两个层面来分析问题1教师数学观的变化及问题2教师数学教学观的变化,总体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观念转变趋势,个体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转变细节,问题3数学史、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转变关系的探索依赖于具体情境,因此仅在个案层面回答。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分析教师总体观念转变,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教师个体观念转变。研究发现,教师数学观表现出更支持柏拉图主义和问题解决观、更否定工具主义观的趋势,教师数学教学观表现出更支持强调理解及学生中心、更否定强调表现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师数学观内容的转变体现在:持有更加动态的数学观;倾向认为数学思维的应用也是一种数学应用;否定数学是不相关的事实规则集合。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阐释性、例证性、论证性、一致性的增强。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转变体现在:深化“双基”目标;重视情意及观念目标的培养;尊重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思考;补充调整教科书。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例示性、论证性、执行性及联结性增强,冲突性减弱。研究从数学史(横向枚举史、纵向演进史)和HPM课例实施及观摩两方面阐述了数学史网络研修对数学教师观念的影响路径。本研究理论创新在于综合信念内容及信念持有方式两个视角来探索数学史对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影响,关注了已有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较少关注的数学教学信念,同时讨论了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之间的联系。实践创新在于设计了可推广的指向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借助网络研修拓广了以数学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辐射面,为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原型。

储冬生[2](2020)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H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提出,就是着力将上述理念真正落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积极的尝试。本文以H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结果,描述了该校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成因。调研发现:(1)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淡漠,能力仍然有缺陷;(2)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匮乏,解题习惯有待培养;(3)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创新意识有待加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分析认为,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现有问题的主要成因:(1)学校层面对数学教学育人目标的认识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取向,有待进一步校准;(2)教师层面对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的把握存在短板,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路径,有待进一步升级;(3)学生层面对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存在误区,耽误了自己数学学习的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认为引入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策略,重点阐述了教学实施策略。将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从实施过程出发分为四个阶段,建构起针对性策略:(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制造冲突;(2)问题探究:强化过程、多元评价;(3)问题应用:举一反三、查漏补缺;(4)问题总结:提纲挈领、适度开放。基于上述建构,进行了两轮,约一学期的实践,效果显示:(1)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进阶;(2)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等方面有增强;(3)学生整体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有提升。通过研究,形成以下结论:(1)“激发兴趣,制造冲突”是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2)“强化过程,多元评价”是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举措;(3)“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是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保障;(4)“提纲挈领,适度开放”是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要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2)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系统;(3)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要明确其风险,做好风险防控;(4)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建构适切的教学模式,将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王素彦[3](2020)在《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作为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推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蔡玉书老师作为数学名师研究对象,进行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蔡玉书老师名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或启示.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包涵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基于研究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梳理已有研究结果.其次笔者利用见习之便,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蔡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科研和竞赛等工作.然后围绕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通过对蔡老师的访谈深入了解蔡老师名师专业发展之路.最后对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蔡老师的名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影响数学名师蔡玉书老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①具有崇高的教育理念;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③具有坚定的科研信念;④坚持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2)对青年教师有三点启示:①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②学会科研、合理科研;③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张钰冰[4](2020)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获取“双基”的过程。而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架构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并且成为了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不可或缺的“抓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进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等,通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人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学思想尤其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内容编排,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的渗透情况是否很好地体现了课标及教材中的要求。并辅以问卷、访谈以及课例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小学高年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不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方式单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时机把握不当;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向课下延伸不够;忽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面对学生的积极评价;缺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课后反思。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优化数形结合思想学习条件,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多样化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式;深刻研读课标教材内容,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时机;增加数形结合练习设计,拓宽向课下延伸的思维;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增加积极与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研究兴趣,课后注重对数学思想的反思。通过以上建议旨在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为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萌[5](2020)在《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数学之实,百般皆属文化。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实为文化的教育。自数学文化产生并逐渐发展,其独有的价值与活力吸引了学术界与教育界的无数目光。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数学的文化价值,适当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并将“体现数学的文化性”作为基本理念加以追溯。至此以后,数学文化正式纳入高中课程体系,并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阐扬增华。这足以见得,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之大。然而,实践与理论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真实的高中教学中,数学文化得以渗透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有效性还有待商榷。过往研究表明,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地渗透数学文化,汇文化价值于数学学习本身,实现积极情感体验的有效积累,才能使数学“活”起来。基于此,本文围绕现行高中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情况展开深入探讨,全面分析其成因及对策,这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人文发展与素质落实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教育理论的应用探析,建立与文化教学设计的联通点,并以教材、高考试题的排布情况为依据,阐明本文的研究价值与逻辑根基。为了强化研究的实践性与参照性,笔者深入教学一线,一改以往单一的调查维度,以教师问卷为主,测知当前的教学实践情况;再以学生问卷为辅,借其反馈说明当前的文化渗透现状,并总结结论成因。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打破“只问教师”的思维局限,从多层影响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实践性地提出在高中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本研究试图为相关部门和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及教学参考,从而促进数学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真实推进。

于金霞[6](2020)在《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数学科普可以向广大群众普及数学知识与技能、传播数学方法与思想、弘扬数学精神与文化。中国近代数学科普发展壮大于民国时期,自五四运动后陆续有优秀的数学科普着作问世,一时间些颇有洛阳纸贵的味道。现代数学科普作品浩如烟海,一些民国时期出版的优秀作品渐渐湮没无闻,缺乏统计整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将搜集到的91册民国时期翻译引入的与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从时间、内容、适合学段、出版社、再版次数、作者与译者生平简介等多个维度上进行统计,完善史料梳理,既保护并传承了史料也为现代读者提供阅读索引。并从中发现:民国37年中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数量最多;这些着作主要面向具有中学水平的读者,并注重其教学辅助作用;再版数量可观,三分之一翻译引入的着作有过再版、四分之一的国人自编着作有过再版;多数作者都有过中小学教学经历,且译者来自各行各业。为更加精细地探究民国数学科普着作的教育意义,采用个案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对该时期在中国流传的英国的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美国的Riddles in Mathematics和日本数学家林鹤一的着作进行个案分析,详细论述其特点及影响;对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古算趣味》与《数学游戏大观》进行个案分析,详细论述其特点、历史地位、教育意义及对当今的教育启示。发现民国时期的数学科普着作不仅为“科学救国”贡献了力量,也注重对读者学习兴趣的提升、数学思维的改善和数学文化的熏陶,还提倡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应用数学科普知识,且民国数学科普作家们秉承皓首穷经、兢兢业业并兼顾弘扬国粹与吸收西方新知的中庸之道,这都是值得现代教育工作者继承发扬的精神。

徐瑶[7](2020)在《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如是说,体现了动态思维的观点。动态思维是与静态思维相对的,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思维程序和思维方向,从而达到优化思维目标的思维活动过程,而数学动态思维是反映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和数学对象间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具有流动性、择优性、建构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是良好数学思维方式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更好地锻炼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应把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态思维,是教育研究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数学动态思维的研究较少,在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不同课型中探讨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更是相对匮乏,而由于不良学习习惯和固化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思维模式僵化也体现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以动态的视角指导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揭示数学对象不断变化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寓静于动,循循诱导,能够促使高中生以动态的认知,开放的思维,不断迸发的灵感,去劣存优的判断力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形成高效、动态的学习模式。因此,本研究对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首次提出在三种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下探究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动态思维培养的现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本文首先明确数学动态思维这一概念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学科背景,在此背景之下确定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数学思维和数学动态思维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数学动态思维是以数学中动态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反映数学概念、定理等对象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辩证关系的思维方法,数学动态思维对知识的动态生成,开放、动态、高效数学课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进一步通过文献分析,对数学思维和数学动态思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基础。第三部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进行了理论建构,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动态思维和数学动态思维、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现状、数学动态思维的影响因素、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下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方式。第四部分: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式对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进行了解和调查,对不同类型的原始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进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图表,最后根据数据统计的相关知识,借助图表分析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由调查分析的情况可知,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主要受学生学习习惯、学生性格特点、教师教学行为、家庭氛围、社会环境五大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就从这五大影响因素出发,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动态思维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以高中“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为载体,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动态思维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为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第六部分:根据第五部分提出的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本文对不同数学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分别设计体现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本文通过不同课型中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策略的探究,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种参考方案,具体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生源情况综合选用教学方法。本次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对于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还需长时间的考证。

兰晨曦[8](2020)在《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贯切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活动的首位。数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教书和育人同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调查高中生关于“德”相关水平以及高中数学教学环节某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学科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融入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提出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在理论与实际教学中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立德树人构成要素的划分;第三章对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做一个阐述,其中包括德、立德树人、教学策略和数学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并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作介绍;第四章是对高一数学教学与德相关的调查分析,从中了解高中生的德育现状。除积极进步的部分外,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感缺乏、学习态度不够严谨、自信心不足;教学环节发现高中数学作业形式单一、作业设计时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识不够。第五章是通过调查反映的教学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提炼出在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隐性德育元素,本章分别就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提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评价四个环节提出在高中数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力求能在这些策略中做具体性的研究;第六章则是在第五章提出的教学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支撑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本研究通过对教材中显性德育知识开发和隐性德育知识提炼的揭示,将道德信念、人文素养、思想品质等德育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有益的途径。

王薇,陈菊,庞怡,余波,罗君,岑兰,郭燕飞,杨琴[9](2017)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龙正兵,邓玉德,莫大庄,张义兵,潘政华,石晓莉[10](2017)在《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实背景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师对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主动开展数学应用教学的意识淡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中考、高考制度之下,数学教学无法回避"应试"的要求,不能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基础教育的数学教

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背景
        1.1.1 数学史教育价值呼吁实证研究的验证
        1.1.2 教育改革落实亟需教师观念的调整
        1.1.3 信息技术发展强力支撑教师网络研修的推行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概览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教师观念
        2.1.1 国内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1.2 国外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2 数学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3章 概念框架
    3.1 理论的作用
    3.2 研究问题中的理论要素
    3.3 观念及信念系统
        3.3.1 信念内涵:信念和知识
        3.3.2 信念结构:信念系统
    3.4 教师的数学观
        3.4.1 三种概观和判断
        3.4.2 三种数学观
        3.4.3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观
    3.5 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3.5.1 三种数学教学观
        3.5.2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教学观
    3.6 理论视角的联系
    3.7 研究问题的细化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项目背景
        4.1.1 主题选择
        4.1.2 项目组织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收集
    4.4 研究工具
    4.5 数据分析
    4.6 信效度分析
第5章 教师观念变化趋势
    5.1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2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2.1 数学演进
        5.2.2 数学应用
        5.2.3 数学本质
    5.3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4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4.1 教学目标
        5.4.2 教学过程及师生角色
        5.4.3 学生学习
        5.4.4 教学资源
第6章 教师观念转变案例研究
    6.1 个案 1:孙老师
        6.1.1 孙老师的数学观
        6.1.2 孙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1.3 孙老师案例小结
    6.2 个案 2:侯老师
        6.2.1 侯老师的数学观
        6.2.2 侯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2.3 侯老师案例小结
    6.3 个案 3:李老师
        6.3.1 李老师的数学观
        6.3.2 李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3.3 李老师案例小结
    6.4 跨案例分析
        6.4.1 数学观
        6.4.2 数学教学观
        6.4.3 发展机制
第7章 结论
第8章 讨论
    8.1 与已有研究的联系
    8.2 可能回答的问题
    8.3 回顾理论与方法论
    8.4 回顾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
    8.5 启示、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修主题示例
    附录2 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开放问卷(研修前后)
    附录3 函数主题反思单示例
    附录4 个案教师访谈提纲(研修后)
    附录5 《中学数学教师数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6 a《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初测问卷
    附录6 b《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波利亚的“发现法”
    2.3 “再创造”的数学教学观
    2.4 PBL教学模式
第三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调研结果
    3.4 导致H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现有问题的主要成因
    3.5 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主要问题及成因的总结分析
第四章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建构
    4.1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设计
    4.2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问题引入策略
    4.3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问题探究策略
    4.4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问题应用策略
    4.5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问题总结策略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
    5.1 研究目标的制定
    5.2 研究的设计
    5.3 实施的前期准备
    5.4 第一阶段的实践与反思
    5.5 第二阶段的实践——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
    5.6 第二阶段实践的效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3)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
    1.2 课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师专业发展
        2.1.2 名师教师
        2.1.3 正高级教师
        2.1.4 特级教师
        2.1.5 数学名师——蔡玉书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2.2 名师相关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框架
    3.3 研究问题
    3.4 研究重点和难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第4章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1 数学教育理念
        4.1.1 数学观
        4.1.2 数学教学观
    4.2 数学教学工作
        4.2.1 专业基础
        4.2.2 教学能力
        4.2.3 教学设计
        4.2.4 教学特色
    4.3 科研工作
        4.3.1 论文与专着
        4.3.2 课题与项目
        4.3.3 名师工作室
    4.4 竞赛工作
        4.4.1 教练工作
        4.4.2 学生成绩
    4.5 小结
        4.5.1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4.5.2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第5章 访谈结果及分析
    5.1 访谈目的及提纲
    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5.2.1 访谈结果
        5.2.2 归纳与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1.1 崇高的教育理念
        6.1.2 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
        6.1.3 坚定的科研信念
        6.1.4 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
    6.2 对青年教师的启示
        6.2.1 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
        6.2.2 学会科研,合理科研
        6.2.3 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蔡玉书老师大事记
附录B 蔡玉书老师的科研论着汇总
致谢

(4)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课标及数学学习的需要
        1.1.3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数学思想
        1.3.2 数形结合思想
        1.3.3 小学高年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文本分析
    2.1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要求
    2.2 人教版高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内容分析
        2.2.1 五年级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分析
        2.2.2 六年级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分析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与访谈内容设计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教师问卷分析
        3.4.2 教师访谈分析
        3.4.3 学生问卷分析
        3.4.4 小学高年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相关课例分析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不足
    4.2 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方式单一
    4.3 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时机把握不当
    4.4 教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向课下延伸不够
    4.5 教师忽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面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4.6 教师缺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课后反思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意识
        5.1.1 教师缺少自主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时间
        5.1.2 教师缺乏数形结合思想的更新和渗透意识
    5.2 教师偏重于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
        5.2.1 教师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讲授
        5.2.2 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直接体验
    5.3 教师对课标及教材研究不透彻,数与形内在关联性把控不清
        5.3.1 教师对课标教材内容以及编者意图理解不透彻
        5.3.2 教师对数与形的内在的关联性把控不清
    5.4 教师不重视课后练习设计,欠缺向课下的延伸思维
        5.4.1 教师不重视渗透数形结合的课后练习设计
        5.4.2 教师欠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向课下延伸的思维
    5.5 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淡化学生的发展过程
        5.5.1 教师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过程性评价不足
        5.5.2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差异性关注不够
    5.6 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课后反思中对数学思想不重视
        5.6.1 教师不注重教育教学研究
        5.6.2 教师课后反思时不重视数学思想的内容
第六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建议
    6.1 优化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条件,提升自我认识水平
        6.1.1 学校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优化教师的学习条件
        6.1.2 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意识
    6.2 更新教学观念,多样化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
        6.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多样化教学方式
        6.2.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直接体验
    6.3 深刻研读课标教材内容,把控数形结合的渗透时机
        6.3.1 深刻研读课标教材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6.3.2 理清数与形的内在关联性,找准渗透时机
    6.4 增加数形结合练习设计,拓宽向课下延伸的思维
        6.4.1 设计数形结合相关练习,巧用导学单与作业单
        6.4.2 拓宽向课下延伸的思维,提升课下练习的重视程度
    6.5 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增加积极与多样性的教学评价
        6.5.1 关注发展过程,增加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积极评价
        6.5.2 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6.6 提升教学研究兴趣,课后注重对数学思想的反思
        6.6.1 提升研究渗透数形结合的兴趣,设置反思目标
        6.6.2 课后注重对数学思想方面的反思,及时回顾与梳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与数学文化
        (一)文化
        (二)数学文化
        1、数学文化的内涵
        2、数学文化的外延
    二、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成果
        (二)国内的研究情况
        1、数学文化的价值研究
        2、数学文化的调查研究
        3、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4、数学文化的案例分析
        5、综述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依据
    一、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的统一性
        (一)弗莱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的理念
        (二)人本主义教育的观点
        (三)建构主义教育的观点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可行性——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情况分析
        (一)栏目的分布
        (二)内容的选择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需性——高考试卷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情况分析
第四章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基于教师视角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二、基于学生视角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三、调查综述与缺因分析
        (一)教师的主观因素
        (二)教学资料难以满足需求
        (三)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影响
        (四)外部因素的制约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观
        (二)全面理解数学文化内涵
        (三)扩展了解数学文化渠道
    二、教学资源的深入剖析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二)整合多种辅助资料
        (三)增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四)对相关资源的进一步完善
    三、完善多层面评价体系
        (一)日常习题、测试紧跟高考“文化步伐”
        (二)对教师的评价趋向“多元化”
        (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发展性”
    四、外界因素的导向作用
        (一)学校方面
        (二)社会方面
    五、促进文化的具体渗透
        (一)使渗透内容更多元化
        (二)使渗透方法更多样化
        (三)使教学设计更多变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问卷
附录2 —学生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数学科普读物的系统整理
        1.4.2 着名数学科普读物的个案分析
        1.4.3 对数学科普作家的研究
        1.4.4 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1.7 研究思路
第2章 民国时期翻译、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2.1 翻译引入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2.1.1 分类统计
        2.1.2 部分译者简介
        2.1.3 翻译引入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影响
    2.2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统计分析
        2.2.1 分类统计
        2.2.2 部分作者简介
        2.2.3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的特点及影响
第3章 在中国流传的外国数学科普着作之特例分析
    3.1 劳斯·贝尔的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
        3.1.1 作者简介
        3.1.2 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简介
        3.1.3 Mathematical Recreation and Essays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3.2 普诺·斯罗普的Riddles in Mathematics
        3.2.1 作者简介
        3.2.2 Riddles in Mathematics简介
        3.2.3 Riddles in Mathematics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3.3 林鹤一的数学科普着作
        3.3.1 林鹤一简介
        3.3.2 林鹤一数学科普译着简介
        3.3.3 林鹤一的数学科普着作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第4章 国人自编数学科普着作之特例分析
    4.1 中国传统古算学题材以许莼舫的《古算趣味》为例
        4.1.1 作者简介
        4.1.2 《古算趣味》内容简介
        4.1.3 《古算趣味》的特点分析
        4.1.4 《古算趣味》的历史地位
        4.1.5 《古算趣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4.2 国外数学科普中国化——以陈怀书的《数学游戏大观》为例
        4.2.1 作者简介
        4.2.2 《数学游戏大观》内容简介
        4.2.3 《数学游戏大观》特点分析
        4.2.4 《数学游戏大观》的历史地位
        4.2.5 《数学游戏大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附录1 翻译引入的数学科普着作
附录2 国人自编的数学科普着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数学思维和数学动态思维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理论建构
    一、数学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动态思维和数学动态思维
    三、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现状
    四、数学动态思维的影响因素
    五、不同课型下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方式
第四章 高中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一、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问卷调查(教师)
    二、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访谈分析
    三、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培养的问卷调查(学生)
第五章 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从学习习惯出发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
    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
    三、从教师影响层面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
    四、从家庭影响层面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
    五、从社会影响层面培养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
第六章 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例析
    一、高中数学新授课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例析
    二、高中数学习题课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例析
    三、高中数学复习课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例析
第七章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8)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改带来的启示
        1.1.2 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1.1.3 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研究
        2.1.1 数学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
        2.1.2 数学教学方法落实立德树人
    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数学教学立德树人构成要素研究
3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德
        3.1.2 立德树人
        3.1.3 教学策略
        3.1.4 数学教学策略
    3.2 理论基础
        3.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3.2.3 多元智能理论
        3.2.4 党的教育方针
4 落实立德树人的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1 构成要素水平现状统计分析
        4.2.2 相关教学环节的统计分析
    4.3 调查结果反馈
5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5.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提炼的策略
    5.2 教学设计环节的策略
        5.2.1 紧扣数学的逻辑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5.2.2 追寻数学的发展历程,陶冶爱国主义情怀
        5.2.3 利用数学的合作精神,建立集体责任意识
        5.2.4 挖掘数学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5.2.5 激发数学的趣味性,奠定信心、耐心、恒心
        5.2.6 挖掘数学的美学元素,打开发现美的眼睛
    5.3 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5.3.1 注重反馈语的输出,保证师生间有效交流
        5.3.2 追求行为的真实感,加强学生情感信念渗透
    5.4 作业、评价的策略
        5.4.1 根据学生能力,丰富作业设计
        5.4.2 结合学生情况,创新作业评价
6 应用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数学教学落实“立德树人”评价测试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2、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1.数学学科的性质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2.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3.教学相长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时代的需要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改的需要
        6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学校的科研基础保证
        4、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2、研究内容
        3、课题研究重点与难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假设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步骤
        八研究思路
        九技术路线
        十课题研究成果:
        十一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中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联系生活实际, 体验运用的价值。
        (二) 开展数学活动, 激发应用的兴趣。
        (三) 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四) 加强课外实践, 拓宽应用的渠道。
        (五) 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应用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浅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新课程标准对加强数学应用的体现
        二、新课标下的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探究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2、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3、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收集数学应用的实例, 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2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描述客观现象,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分析。
        4重视生活实践,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D]. 孙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H小学为例[D]. 储冬生. 延边大学, 2020(05)
  • [3]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D]. 王素彦. 苏州大学, 2020(02)
  • [4]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研究 ——以Q市A小学为例[D]. 张钰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5]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民国时期数学科普着作之研究[D]. 于金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生数学动态思维的培养策略[D]. 徐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高中数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研究[D]. 兰晨曦.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9]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A]. 王薇,陈菊,庞怡,余波,罗君,岑兰,郭燕飞,杨琴. 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 2017
  • [10]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A]. 龙正兵,邓玉德,莫大庄,张义兵,潘政华,石晓莉.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 2017

标签:;  ;  ;  ;  ;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创新世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