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罗俊霞,赵建波,张刚,梁爽,申战宾,段鹿梅,宋晓爽,张启成,马蕾,潘玲[1](2021)在《鳞茎类蔬菜农药残留色谱质谱分析中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鳞茎类蔬菜因其所含硫化物导致其农药残留的色谱质谱法检测受到较大干扰。为了开发出高通量的鳞茎类蔬菜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本文将有关鳞茎类蔬菜农药残留的色谱质谱法检测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根据现有文献,认为钝化酶的方法在制样时考虑样品的整体使用量和样品的特点,将样品切大段(葱、韭菜、蒜薹等)或去除表皮(蒜、洋葱等)并整体进行加热处理后进行破碎,以解决准确称量的问题。溶剂转移技术同QuEchERS方法进行对接,将实现鳞茎类蔬菜中农药残留高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农药回收率的偏差可以根据不同的基质进行校正。
刘金[2](2020)在《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蔬菜农药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Fe3O4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位点多及吸附特异性高等特点,为农药残留样品的前处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净化策略。本论文以单一的Fe3O4纳米粒子为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的净化材料,乙腈为洗脱溶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建立了生菜、胡萝卜、甘蓝、黄瓜、番茄、辣椒、葱、菜心等8种蔬菜基质中30种代表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添加回收率、定量限(LOQ)、线性方程、相对标准偏差(RSD)、基质效应等的考察对方法进行了确证,并对洗脱溶剂的种类、洗脱溶剂的用量、Fe3O4纳米粒子的用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本方法将样品与Fe3O4纳米粒子充分研磨后转移柱中,以乙腈多次洗脱,收集洗脱液,旋蒸超声后利用UHPLC-MS/MS技术检测。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大部分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0-110%,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3.5%。丙硫菌唑在某些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较低,不高于48.8%,在0.01-1 mg/L的线性范围内,30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R2≥0.9832)其中29种农药的LOQ为0.01 mg/kg,呋虫胺为0.1mg/kg。同时,比较了以Fe3O4纳米粒子和传统吸附剂PSA为吸附剂时各农药的添加回收率,30种农药的回收率均高于72.1%(72.1-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1.4%-11.8%。本论文研究成功将开发的方法应用与南宁生菜、胡萝卜、甘蓝、黄瓜、番茄、辣椒、葱、菜心等蔬菜市场样品的检测,虽然8种蔬菜基质样品均有部分农药检出,但是大部分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未超过欧盟的MRL值,超标率不超过6%。本论文研究结果证明基于Fe3O4纳米粒子开发的蔬菜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需要,并可用于蔬菜市场实际样品的检测,同时Fe3O4纳米粒子可以作为PSA等净化材料的替代品用于农药残留检测。
李广领[3](2020)在《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环境行为及残留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对精吡氟禾草灵现有文献系统综述的基础上,为系统了解其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和残留特性,分别开展了精吡氟禾草灵的水解、光解和规范化的田间残留试验,并对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不同反应温度和缓冲液p H值对精吡氟禾草灵水解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精吡氟禾草灵水解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和介质p H值均呈正相关,其中精吡氟禾草灵在p H 4.0、7.0和9.0三种缓冲液中和25℃条件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6931.47、1732.87和28.88h,50℃条件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0.49、693.15和16.50 h。计算得的温度效应系数和反应活化能揭示了精吡氟禾草灵水解反应受介质p H值和反应温度影响的规律,即在碱性反应缓冲液中,温度的变化对精吡氟禾草灵水解反应速率影响最小,而在酸性缓冲液中则最大,且碱性条件是精吡氟禾草灵发生水解反应的有利条件。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部分:水解》,精吡氟禾草灵在碱性p H缓冲体系中表现为易降解,而在酸性缓冲体系中为难降解;考虑到参地土壤为p H 5.5~6.2的偏酸性“人工合成土”,推断精吡氟禾草灵在参地土壤中发生水解反应的速率慢于普通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的水解速率。对精吡氟禾草灵的系列碱水解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从鉴定得的7个水解产物推断精吡氟禾草灵的碱水解反应过程包含酯水解、羟基化、分子重排、醚键断裂和互变异构等化学过程。2、25℃下、不同p H值缓冲液中的紫外光解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精吡氟禾草灵的光解速率与光解反应缓冲液的p H值呈正相关关系,精吡氟禾草灵在p H 4.0、7.0和9.0缓冲液中的紫外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0.77、22.36和13.33 min,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3部分:光解》,精吡氟禾草灵在紫外光照光下属易光解农药;纳米二氧化钛介导的精吡氟禾草灵光催化降解试验表明,在低压汞灯(主发射波长为254 nm)和氙灯(全波段光谱)照光下,纳米二氧化钛对精吡氟禾草灵光解均能发挥有效的光敏化作用,尽管精吡氟禾草灵在氙灯照光下的光解速率远低于低压汞灯下的光解速率,但氙灯照光下纳米二氧化钛对精吡氟禾草灵光解的光敏化率约是低压汞灯下的8.8倍,该部分研究为寻求低成本和加速环境中精吡氟禾草灵降解、减少其残留危害的方法或途径提供了思路。同时通过对分离、鉴定到的12种光催化降解产物的系统分析,推断了纳米二氧化钛介导精吡氟禾草灵光催化降解的基本途径;精吡氟禾草灵分别在风干的和60%含水量参地土壤表面的模拟太阳光解试验结果表明,排除微生物降解因素,参地土壤表层精吡氟禾草灵的降解有60%以上是由水解贡献的,而光解贡献率不足30%。为弄清参地土壤所含主要特色元素、腐殖质成分和常用生物农药在精吡氟禾草灵光解过程中的影响而设计的系列光解试验表明,Li+和Co2+对精吡氟禾草灵紫外光降解起猝灭作用,低浓度VO3+和Mo6+敏化精吡氟禾草灵的紫外光降解,Sn+和Mn2+强烈敏化精吡氟禾草灵紫外光降解,腐殖酸、多抗霉素和宁南霉素对精吡氟禾草灵紫外光解均起猝灭作用。3、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常规吸附材料(PSA、C18和GCB)一起引入Qu ECh ERS样品前处理程序,建立了鲜参、干参、人参植株和参地土壤中精吡氟禾草灵及其毒理学意义代谢物(吡氟禾草灵酸和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简易、高效样品前处理程序和H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显示,优化的HPLC–MS/MS条件下,5~1000μg/L的精吡氟禾草灵、吡氟禾草灵酸和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分别在四种样品基质中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R2>0.9980),添加回收率为75.8~97.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精吡氟禾草灵在四种样品基质中的检测限为2.0~8.6μg/kg,吡氟禾草灵酸为3.9~5.7μg/kg,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为3.5~11.3μg/kg。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参、人参植株和参地土壤样品中精吡氟禾草灵及其毒理学意义代谢物的冷储稳定性,结果表明,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人参植株和参地土壤样品中的冷储稳定期至少可以达到9个月,而代谢物吡氟禾草灵酸和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在人参、人参植株和参地土壤样品中的冷储稳定期至少可以达到12个月,该方面数据为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栽培上的登记工作积累了数据资料。4、两年两地的精吡氟禾草灵参地规范化残留试验表明,两地人参植株中精吡氟禾草灵的残留半衰期比较一致,均约为3 d,精吡氟禾草灵代谢物吡氟禾草灵酸的残留半衰期均约在1个月左右;参地土壤中精吡氟禾草灵的残留半衰期均约为1周,而代谢物吡氟禾草灵酸的残留半衰期均约为2~3周;代谢物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在参地土壤中的检测量是人参植株中的2倍左右,但人参植株中检出的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究竟来源于人参植株还是参地土壤代谢系统暂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是参地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代谢产物。根据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上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将精吡氟禾草灵两种代谢物吡氟禾草灵酸和2–羟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最终残留值与精吡氟禾草灵的最终残留值一起折算入总残留(表达为总吡氟禾草灵酸),统计出的残留中值和最高残留值分别为0.20 mg/kg和0.27 mg/kg;将人参纳入中药材保健食品进行精吡氟禾草灵的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得精吡氟禾草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11mg/(kg?bw?d)、风险概率为2.01%、每日实际摄入量与每日理论摄入量之比为6.40%,表明精吡氟禾草灵以150 g ai/ha茎叶喷雾处理防控阔叶作物田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生产的相关农产品通常不会对一般食用人群产生不可接受的健康风险,且欧盟推荐的精吡氟禾草灵在鲜人参上4 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可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谭锦萍[4](2019)在《GC和GC-MS/MS法高通量检测果蔬中农药多残留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但滥用农药易导致农残超标,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我国作为农产品大国,对果蔬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也日益加大。农残检测项目日益增多,农残限量要求日益苛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作强度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本论文分别对有机磷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和多农残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的前处理、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同时将新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对广东省某市销售领域和餐饮领域的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和调查分析中,以期为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双塔双柱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蔬菜水果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试验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净化方法、色谱柱选择和色谱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探讨分析果蔬中3种样品基质对色谱峰形以及信号强度的影响,从而建立基质匹配标准的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分别经DB-1701、DB-5毛细管柱分离,双柱定性,并选择DB-1701色谱柱为定量色谱柱,经FP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0种有机磷农药在4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810.9998之间。塘蒿、甜椒、草莓3种蔬菜、水果样品基质在0.05mg/kg、0.1 mg/kg、0.5 mg/kg三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6116.0%,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0.319.1%,检出限0.01mg/kg0.05mg/kg。与我国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本方法具有更好的方法性能指标,更可靠、快速、简便,可实现高通量检测蔬菜、水果中50种有机磷农药。2、建立了改良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高通量测定果蔬中7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试验对QuEChERS方法中的常用基质净化剂PAS、GCB、C18以及MgSO4的选择和用量进行优化,研究基质效应对色谱峰形、响应值和标准线性的影响,建立用基质匹配标准进行准确定量,经TR-PESTICIDEⅡ毛细管柱分离后,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SRM)模式下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8种农药除对氧磷、亚胺硫磷、皮蝇磷线性较差,其余75种农药在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20.9999之间,78种农药的定量限统一为0.01mg/kg。在0.01mg/kg、0.1 mg/kg、0.5 mg/kg三添加水平下,除乙酰甲胺磷、百菌清、氧乐果的回收率比较差,其余75种农药化合物的添加回收率在60.0%12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1%19.8%。通过与国标方法比较分析,本方法更简单,定性、定量更准确,适用于日常果蔬农药多残留高通量的检测。3、将新建立的两个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样品检测中,对广东省某市销售领域的965批次蔬菜样品、242批次水果样品以及餐饮领域的265批次蔬菜样品、120批次水果样品进行检测。其中销售领域中检出7批次不合格蔬菜样品2批次不合格水果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9.3%和99.2%。餐饮领域中检出1批次不合格蔬菜样品,合格率为99.6%。其中检出残留量较高的农药种类有:毒死蜱、水胺硫磷、氧乐果、乐果、丙溴磷、三唑磷、氯氰菊酯、腐霉利、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通过对大批量果蔬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证眀本方法的可行性,具操作简单,定性、定量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各类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检测。
陈志军[5](2019)在《基于监测大数据的蔬菜中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控制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我国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工作,获取了大量有效监测数据,为实施农药残留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数据关联应用度低、定量安全性评价方法缺失等问题阻碍着农药残留风险决策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论文围绕我国农药残留评估与管理需求,以蔬菜中农药残留为例,应用关联大数据开展了基于最大残留限量和基于改进内梅罗指数的安全性评价,系统分析了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布状况与主要风险来源,并提出了农药残留风险的5级评价制;此外,本论文采用整合概率评估方法,选择甲胺磷为参照农药,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累积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定量分析了我国10个消费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水平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总体合格率为96.77%,总体残留水平较低,且呈现逐年缓慢向好的态势。(2)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布水平不均,主要的风险隐患集中在少数“产品+农药”组合中,如豆类、茄果类蔬菜中的克百威,叶菜类蔬菜中的乐果、氟虫腈等,控制好这些不合格率相对较高的蔬菜与农药组合的残留水平,对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整体水平具有显着意义。(3)从监测环节上看,后端批发市场、超市的合格率低于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各环节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与农药降解预期相反,这一方面反映出风险监测的抽样工作中还存在样品覆盖面不足、样品代表性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比例仍然较低,大量来源于分散性生产方式的产品流入后端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端的风险控制。(4)基于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构建的农药残留风险指数在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上与基于最大残留限量的评价结果一致,但在风险源与风险大小的识别能力上更加灵敏,并且该评价结果是无量纲的定量数值,更加有利于风险交流的开展。(5)包含儿童在内的我国10个消费人群,在P99.9和P97.5暴露水平下,食用蔬菜产生的19种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累积暴露量都没有超过急性参考剂量ARfD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与主要发达国家已有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居民的暴露量相对较低。本论文提出的农药残留指数及其5级评价制、多残留累积风险概率评估方法,满足了农药残留的定量安全性评价需求,弥补了原有定性评估方法的一些不足。这些方法并没有对产品的适用性进行限定,可快速推广到其他种类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工作中,为相关风险管理与决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张煜卓[6](2019)在《QuEChERS联合GC-MS/MS对坚果与水果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东北的特色产品,东北坚果(榛子、松子、山核桃、杏仁等)和水果(南国梨、山葡萄、樱桃等)凭借其优质品质及独特风味获得各地消费者广泛青睐,为地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坚果或水果在生长阶段容易被各种病虫害侵害,因此必须使用农药确保其品质,这些产品中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农药残留的隐患。可见,创建简单、有效、灵敏、实用的农药残留测定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QuEChERS方法联合GC-MS/MS技术,建立了坚果中70种农药残留以及水果中105种农药残留的多残留同时分析方法,并选择特征样品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QuEChERS联合GC-MS/MS测定坚果中70种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溶剂提取,PSA及C18吸附剂净化,再经GC-MS/MS测定。70种农药在5μg/L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S/N=3)范围是0.001μg/kg1.604μg/kg,定量限(S/N=10)范围是0.003μg/kg5.348μg/kg。以15μg/kg、30μg/kg、75μg/kg三个浓度添加水平对五种坚果类样品进行了回收实验,榛子中70种农药在回收率为68.17%109.33%,RSD为0.16%11.37%;松子中70种农药回收率为66.77%113.33%,RSD为0.10%12.16%;核桃中70种农药在回收率为66.89%105.60%,RSD为0.59%10.80%;杏仁中70种农药在回收率为68.00%120.00%,RSD为0.10%10.55%;花生中70种农药在回收率为67.60%119.83%,RSD为0.13%12.42%。2.建立了QuEChERS联合GC-MS/MS测定水果中105种农药多残留的分析方法。梨、苹果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采用PSA净化,经GC-MS/MS测定;葡萄、樱桃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PSA和GCB吸附净化,经GC-MS/MS测定。105种农药在5μg/L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S/N=3)范围是0.05μg/kg1.50μg/kg,定量限(S/N=10)范围是0.18μg/kg5.00μg/kg。以10μg/kg、20μg/kg、50μg/kg三个浓度添加水平对四种水果类样品进行了回收实验,回收率均在77.23%116.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7.89%。
陈婷婷[7](2018)在《气相色谱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检测机构对蔬菜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进行定量检测分析都是采用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方法,在实际检测中发现该方法采用丙酮溶剂配制农药标准溶液对样品进行定量,忽略了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另外在实际检测中该方法容易对一些热不稳定性及水溶性农药造成回收率偏低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对蔬菜中十二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变影响不同性质农药回收率的条件,对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有利于提高监管部门人员的检测水平,从而间接起到控制农药残留量的作用,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增强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基质配制标准溶液与丙酮纯溶剂标准溶液上机检测并对比气相色谱图,总结基质效应对农药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改变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试验前处理过程中的水浴温度和提取试剂量与样品量比值,对比改变条件前后水溶性农药和热不稳定农药的回收率变化,选出最佳条件对前处理试验条件改进并进行验证;通过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市售不同品种的蔬菜进行农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总结容易超标的蔬菜种类以及原因。结果表明:(1)采用与待测样品相匹配的空白基质配制标准溶液对样品进行定量,能够补偿基质效应的影响,将前处理水浴温度由80℃降低为65℃、提取试剂量与样品量的比值由2:1增加为2.5:1,能够提高热不稳定农药和水溶性农药的回收率,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在四种不同的蔬菜基质中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方法准确性,十二种有机磷农药在三个添加水平下(六平行)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0.0%-119.3%,表明该方法定量准确;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12.4%,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灵敏准确,符合农药检测方法要求,适用于蔬菜中十二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含量的分析。(3)随机抽取检测市售蔬菜样品200份,检测结果显示绿叶菜类的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均为最高,且存在禁用农药,提示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监测重点,进一步加强管理。
陈君义,王毅谦,孙慧宇,陆慧媛,殷冉,高玲,王伟,王云飞[8](2018)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输印尼大蒜中5种农药残留》文中研究指明印尼颁发的农业部长4号令对我国大蒜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改进的QuEChERS技术为前处理方法,优化了净化吸附剂的用量,建立了输印尼大蒜中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中加入无水乙酸钠和正己烷饱和的乙腈(含0.1%乙酸)溶液,振荡后过滤,滤液经旋转蒸干,色谱纯乙腈洗脱、PSA-C18吸附剂组合净化,过滤膜后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在(0.11500)μg/L范围内,5种农药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仪器的检出限为(0.1100)ng/m L,方法的定量限为(0.02525)μg/kg。5种农药在各自3个添加水平下,在大蒜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4.3%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7%。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输印尼大蒜进行分析,满足输入国的要求。
林静,张顺,蔡挺,曹慧,刘鹏,荀凯,乐元洁[9](2018)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残留》文中认为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多残留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500 mg)除水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500 mg)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500 mg)净化,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Waters 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10种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0.800μg·kg-1,定量限在0.0672.670μg·kg-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73.4%109.0%,相对标准偏差在1.2%9.8%。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
韩永涛[10](2017)在《高粱酿酒过程中农药残留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高粱是酿制白酒的主要原粮,其在田间生长过程中,由于病虫草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地喷施化学农药;而在仓储过程中,又经常使用熏蒸剂来降低仓储害虫的危害,这均造成高粱中农药残留情况的发生,进而对白酒产生潜在的风险。目前尚缺少谷物中农药残留的基础性数据,缺少系统性研究白酒酿制过程中农药残留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缺少风险评估的基础数据和结果。因此,进行酿酒原粮及白酒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进行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农药残留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论文根据酿酒原粮上农药登记情况,建立了酿酒原粮(高粱、大米、小麦、玉米)、白酒及稻壳中124种农药多残留检测的滤过性快速净化方法。结果表明,除嘧菌环胺、吡氟草胺和丙硫菌唑回收率较低外,其它121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1~121%范围内,RSDs均低于17%;在10~1000 μg/L线性范围内,R2均大于0.9901;检出限(LOD)在0.03~1.5[ig/kg之间,定量限(LOQ)在0.1~5.0μg/kg。运用该方法在2014-2015年对采自北京、贵州、四川、山西、江苏、山东、陕西、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河北12个省市的白酒、高粱、大米、小麦、玉米及稻壳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酿酒原粮及稻壳中农药的检出率高,残留严重,白酒中检出的农药残留主要集中在1~10 μg/kg之间。根据酿酒高粱上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及农药登记使用情况,结合中国白酒酿造的传统工艺,通过实验室添加的方法对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5种仓储农药和8种常用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田间试验对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6种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酒酿造过程中所有农药的加工因子(Pf)在0.021~0.99之间,说明供试农药的残留水平随着白酒酿造加工进程而不断降低。润糁过程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与农药本身的蒸汽压有关,蒸汽压越高,去除效果就越明显,其对敌敌畏和甲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和91%;蒸糁过程持续的高温进一步使农药残留降低22%~83%,这可能是由于农药的挥发或者热降解;发酵过程中每种农药的降解率在36%~76%之间;溴氰菊酯、甲拌磷、腐霉利、戊唑醇、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在蒸馏后全部被去除,表明蒸馏能有效降低白酒中的农药残留。杀螟硫磷、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莠去津、异丙甲草胺、毒死蜱和三唑酮在整个白酒加工过程的加工因子在0.002~0.015之间,其由原粮向白酒的迁移率在0.034%~0.39%之间,迁移风险较低,说明白酒酿造工艺能显着降低原粮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基于我国人均高粱和白酒膳食摄入量,对酿酒高粱及白酒中检出的农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酿酒高粱及白酒中检出农药的NEDI值小于其ADI值,慢性风险商RQ。小于0.52%,说明酿酒高粱和白酒中检出的农药残留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中仅占很小的比例:酿酒高粱和白酒中检出农药的NESTI值小于其ARfD值,急性风险商RQ。小于8.4%,说明高粱和白酒中检出的农药残留对人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也是可以接受的。总之,本论文建立了酿酒原粮和白酒中124种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可用于日常监管和品质保障;对酿酒原料及白酒样品中农药残留进行筛查,为膳食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选取典型农药,研究其在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为白酒企业提供生产指导作用;评价了酿酒高粱及白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风险。
二、大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鳞茎类蔬菜农药残留色谱质谱分析中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钝化酶处理方法 |
(一)加热处理 |
(二)磷酸处理 |
(三)低温冷冻 |
(四)硫酸磺化 |
二、常规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
(一)样品提取 |
(二)样品净化 |
三、其他前处理方法的应用 |
四、总结与展望 |
(2)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蔬菜农药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 |
1.1.1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简介 |
1.1.2 基质固相分散前处理方法 |
1.1.2.1 基质固相分散原理 |
1.1.2.2 基质固相分散的优势 |
1.1.2.3 MSPD前处理过程 |
1.1.2.4 MSPD的影响因素 |
1.1.2.5 MSPD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1.2 Fe_3O_4纳米粒子在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的应用 |
1.2.1 Fe_3O_4纳米粒子在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
1.2.2 Fe_3O_4纳米粒子在磁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
1.2.3 Fe_3O_4纳米粒子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
1.2.4 纳米材料在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应用 |
1.2.5 Fe_3O_4纳米粒子前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
1.3.1 立题依据 |
1.3.2 研究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试剂和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蔬菜代表性基质的选择 |
2.2.2 供试农药的选择 |
2.2.3 农药标准储备液与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置 |
2.2.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液的配置 |
2.2.5 样品前处理方法 |
2.2.5.1 洗脱溶剂的选择 |
2.2.5.2 洗脱溶剂用量的确定 |
2.2.5.3 净化材料用量的确定 |
2.2.6 色谱-质谱方法 |
2.2.7 方法的确证 |
2.2.7.1 基质效应(ME) |
2.2.7.2 线性与定量限 |
2.2.7.3 精密度和平均添加回收率 |
2.2.8 FNPs与常用吸附剂PSA净化效果对比 |
2.2.9 蔬菜样品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MSPD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1.1 洗脱溶剂种类的选取 |
3.1.2 洗脱溶剂乙腈用量的确定 |
3.1.3 净化材料FNPs用量的确定 |
3.2 方法的确证 |
3.2.1 基质效应 |
3.2.2 线性与定量限 |
3.2.3 精密度和平均添加回收率 |
3.3 FNPs与常用吸附剂PSA净化效果对比 |
3.4 蔬菜样品检测 |
4 讨论 |
4.1 部分农药回收率低的原因以及方法改进探讨 |
4.2 基于Fe_3O_4纳米粒子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开发前景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3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环境行为及残留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精吡氟禾草灵简介 |
1.2 人参基本情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精吡氟禾草灵的水解行为 |
第一节 精吡氟禾草灵的水解动力学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反应温度对水解速率的影响 |
2.1.4 介质pH值对水解速率的影响 |
2.1.5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精吡氟禾草灵的碱水解产物及降解途径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精吡氟禾草灵的光解行为 |
第一节 精吡氟禾草灵在水中的光解动力学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精吡氟禾草灵在参地土壤表面的光解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精吡氟禾草灵光解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纳米二氧化钛介导精吡氟禾草灵的光催化降解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结果与分析 |
4.1.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参地土壤主要特色元素对精吡氟禾草灵光解的影响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腐殖酸对精吡氟禾草灵光解的影响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参地常用生物农药对精吡氟禾草灵光解的影响 |
4.4.1 材料与方法 |
4.4.2 结果与分析 |
4.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
第一节 人参和参地土壤精吡氟禾草灵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分析方法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结果与分析 |
5.1.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人参、人参植株和参地土壤样品中精吡氟禾草灵的冷储稳定性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的残留规律及膳食风险评估 |
5.3.1 材料与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3.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之处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GC和GC-MS/MS法高通量检测果蔬中农药多残留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介绍 |
1.2 农残检测相关方法 |
1.2.1 快速检测方法 |
1.2.2 气相色谱技术 |
1.2.3 液相色谱技术 |
1.2.4 色谱串联质谱法 |
1.3 农药多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1 多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1.3.2 国家标准在农残仪器检测方法应用现状 |
1.4 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论文的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双塔双柱气相色谱法检测果蔬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标准溶液配制 |
2.2.5 样品前处理 |
2.2.6 仪器分析条件 |
2.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
2.3.3 复杂基质样品的净化处理 |
2.3.4 双色谱柱的选择 |
2.3.5 基质效应 |
2.3.6 方法验证 |
2.3.7 与国内通用方法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果蔬中78种农药残留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标准溶液配制 |
3.2.5 样品前处理 |
3.2.6 仪器分析条件 |
3.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农药种类的选择 |
3.3.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3.3 基质效应 |
3.3.4 方法验证 |
3.3.5 与国标方法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C和 GC-MS/MS改良法的应用与评价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GC改良法 |
4.2.2 GC-MS/MS改良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GC改良法的应用与评价 |
4.3.2 GC-MS/MS改良法的应用及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监测大数据的蔬菜中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1.2 国内外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
1.2.1 欧美的农药残留监测情况 |
1.2.2 我国的农药残留监测情况 |
1.2.3 我国的农药残留风险监测体系与业务流程 |
1.3 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
1.3.1 农药毒性评价 |
1.3.2 农药残留风险的累积性 |
1.3.3 整合概率评估方法 |
1.3.4 评估模型研发与应用 |
1.4 研究趋势与展望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限量标准的农药残留安全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蔬菜监测品种 |
2.1.2 农药残留 |
2.1.3 判定标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总体合格率 |
2.2.2 各监测环节的总体合格率 |
2.2.3 各产品类别的总体合格率 |
2.2.4 各农药残留的总体合格率 |
2.2.5 “地区-监测环节”不合格率分析 |
2.2.6 “地区-品种”不合格率分析 |
2.2.7 “地区-农药残留”不合格率分析 |
2.2.8 “监测环节-品种”不合格率分析 |
2.2.9 “监测环节-农药残留”不合格率分析 |
2.2.10 “品种-农药残留”不合格率分析 |
2.2.11 “农药残留-品种”不合格率分析 |
2.2.12 “风险事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内梅罗指数的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数据来源 |
3.1.2 农药残留指数综合评价体系 |
3.1.3 内梅罗指数 |
3.1.4 农药残留分指数 |
3.1.5 农药残留指数与累积指数 |
3.1.6 农药残留综合指数 |
3.1.7 五级评价制 |
3.1.8 百分制指数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五级评价阈值 |
3.2.2 百分制指数 |
3.2.3 各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污染水平 |
3.2.4 各监测环节的农药残留水平 |
3.2.5 农药残留的特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蔬菜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累积性风险评估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调查数据 |
4.1.2 食品消费数据 |
4.1.3 农药毒理学数据 |
4.1.4 累积暴露量的估计与风险表征 |
4.1.5 不确定性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我国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多残留状况 |
4.2.2 相对效能因子 |
4.2.3 累积暴露量及其风险评估 |
4.2.4 评估结果中的不确定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QuEChERS联合GC-MS/MS对坚果与水果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东北坚果和水果品概况 |
1.2 农药概述 |
1.2.1 农药的种类 |
1.2.2 坚果和水果中农药使用概况 |
1.3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 |
1.3.1 QuEChERS |
1.3.2 固相萃取 |
1.3.3 固相微萃取 |
1.3.4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
1.3.5 凝胶渗透色谱法 |
1.3.6 加速溶剂萃取 |
1.3.7 微波辅助萃取 |
1.3.8 超临界流体萃取 |
1.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
1.4.1 免疫分析法 |
1.4.2 酶抑制法 |
1.4.3 生物传感器 |
1.4.4 光谱法 |
1.4.5 色谱法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
2.1.3 实验标准品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2 制样 |
2.2.3 样品前处理 |
2.2.4 GC-MS/MS分析条件 |
2.2.5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三章 QuEChERS-GC-MS/MS检测坚果中70 种农药多残留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取样量的选择 |
3.2.2 加水量的选择 |
3.2.3 除水剂的选择及用量 |
3.2.4 提取溶剂的选择及用量 |
3.2.5 吸附剂的选择及用量 |
3.3 方法学讨论 |
3.3.1 基质效应 |
3.3.2 标准曲线、检出限和定量限 |
3.3.3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3.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QuEChERS-GC-MS/MS检测水果中105 种农药多残留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提取条件的选择 |
4.2.2 净化条件的选择 |
4.2.3 缓冲盐体系的选择 |
4.3 方法学讨论 |
4.3.1 标准曲线、检出限和定量限 |
4.3.2 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 |
4.3.3 实际样品检测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气相色谱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有机磷类农药的特性和危害 |
1.3 我国蔬菜生产中农药残留情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光谱分析法 |
1.4.2 色谱分析法 |
1.4.3 免疫分析法 |
1.4.4 毛细管电泳法 |
1.5 我国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标准 |
1.6 本论文的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器材 |
2.1.2 试剂 |
2.1.3 农药标准溶液 |
2.1.4 试验蔬菜种类 |
2.2 试验方法 |
2.2.1 检测内容 |
2.2.2 农药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3 样品前处理步骤 |
2.2.4 气相色谱仪操作条件 |
2.2.5 农药残留含量结果计算 |
2.2.6 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及计算方法 |
2.2.7 农药残留量评定标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丙酮配制标准溶液和基质配制标准溶液的对比试验 |
3.2 蔬菜中十二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加标回收试验 |
3.3 水浴温度对十二种农药回收率的影响 |
3.4 改变提取试剂量与样品量比值对十二种农药回收率的影响 |
3.5 验证改进后的方法 |
3.6 改进后的检测方法与NY/T761标准方法测定结果的对比 |
3.7 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市售蔬菜进行检测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基质效应对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 |
4.1.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
4.1.3 市售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 |
4.2 结论 |
5 本论文创新点与展望 |
5.1 本论文创新点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输印尼大蒜中5种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试剂与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标准溶液配制 |
1.3.2 样品前处理 |
1.3.3 仪器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质谱条件的优化 |
2.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 吸附剂的用量 |
2.4 基质效应 |
2.5 方法的线性及检出限 |
2.6 结果计算 |
2.7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2.8 方法的稳健性和适用性 |
3 结论 |
(9)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仪器工作条件 |
1.3 样品前处理 |
1.3.1 提取 |
1.3.2 净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1.1 色谱柱的选择 |
2.1.2 流动相的选择 |
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
2.3 前处理的优化 |
2.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2 净化方式的选择 |
2.4 基质效应 |
2.5 方法学验证 |
2.5.1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
2.5.2 回收率和精密度 |
2.6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 小结 |
(10)高粱酿酒过程中农药残留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中国白酒简介 |
1.2 高粱及酿酒工艺简介 |
1.3 酿酒原料及白酒中农药残留及分析 |
1.4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量的变化 |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酿酒原粮及白酒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酿酒原粮及白酒中农药残留检测与结果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农药残留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研究 |
4.1 引言 |
4.2 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5种仓储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研究 |
4.3 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莠去津等8种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研究 |
4.4 田间条件下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三唑酮等6种农药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研究 |
4.5 结论 |
第五章 高粱及白酒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 |
5.1 引言 |
5.2 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的计算 |
5.3 高粱及白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酿酒原粮及白酒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6.2 酿酒原粮及白酒中农药残留检测与结果分析 |
6.3 高粱酿制白酒过程中农药残留的迁移规律及加工因子研究 |
6.4 高粱及白酒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 |
6.5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大蒜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鳞茎类蔬菜农药残留色谱质谱分析中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罗俊霞,赵建波,张刚,梁爽,申战宾,段鹿梅,宋晓爽,张启成,马蕾,潘玲.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05)
- [2]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蔬菜农药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D]. 刘金. 广西大学, 2020(02)
- [3]精吡氟禾草灵在人参种植体系中环境行为及残留特性研究[D]. 李广领.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4]GC和GC-MS/MS法高通量检测果蔬中农药多残留及其应用研究[D]. 谭锦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基于监测大数据的蔬菜中农药残留安全性评价[D]. 陈志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1)
- [6]QuEChERS联合GC-MS/MS对坚果与水果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张煜卓. 沈阳师范大学, 2019(09)
- [7]气相色谱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研究[D]. 陈婷婷.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8]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输印尼大蒜中5种农药残留[J]. 陈君义,王毅谦,孙慧宇,陆慧媛,殷冉,高玲,王伟,王云飞. 食品科技, 2018(03)
- [9]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残留[J]. 林静,张顺,蔡挺,曹慧,刘鹏,荀凯,乐元洁.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1)
- [10]高粱酿酒过程中农药残留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研究[D]. 韩永涛.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