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设计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设计型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久弘[2](2020)在《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枪弹是各类武器中应用最广,消耗最多的一种弹药,同时也是武器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枪弹设计不单单是一个工程设计过程,而是一个包括论证、设计、实验在内的研制过程。目前我国对枪弹的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人工试凑法,设计效率低且周期长,制约了我国新型弹形的研制。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枪弹设计效率,对新型8.6mm枪弹展开研究,借助于某轻武器研究所和兵工厂的枪弹设计专家的设计知识,利用面向对象C#语言开发了枪弹智能设计系统。本文对枪弹弹形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把弹头分为顶部、弧形部、圆柱部、底部四个部分,整理出了智能设计系统需要用到的每个部分的设计规则,将规则集存进知识库中。本文对空中枪弹性能校核展开分析,将复杂的性能校核部分简化成可计算的稳定性、强度和威力三部分;对于性能校核不合格的弹形,基于不合格部分进行弹形修改;直至达到理想弹形。本文基于面向对象C#语言,面向用户实现弹形设计,计算校核,弹形修改功能,完成枪弹智能设计与计算分析系统的开发。本系统的开发将枪弹专家大量的枪弹设计知识应用到智能设计上,并将计算分析与修改弹形统一起来,提升了枪弹设计的创新性和研发效率。本文的枪弹智能设计与计算分析系统已经完成专家系统和修改方案的设计,并已试运行供相关合作单位使用。

李肖婧[3](2019)在《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出现,工程活动的复杂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均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体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程体验”的本质在于通过个体与客观工程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反思,加强个体对工程专业实践的认知,形成工程专业实践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本科工程教育界已率先做出改革以增强“工程体验”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尚未形成该项意识,现行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一味重视对显性的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初步应用,却弱化对隐性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现状亟待改变。基于此,探讨“本科工程教育应如何开展‘工程体验’以培养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需求的未来工程师”成为亟需学科探讨和解决的复杂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问题给予系统性考量,亦未深入应用有效理论以指导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理论诉求,本研究以“如何构建并运行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简称体验模式),从而强化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地位与实施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所需的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研究问题,并由此展开4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识别;(2)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维度识别;(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4)我国情境下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通过充分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同行专家研讨,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借助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形成如下四项结论:(1)全面解析21世纪工程背景下“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提出“工程体验”的本质,并指出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标准为:是否涉及亲身经历、是否涉及理论知识应用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体验”的广义范畴和核心范畴。21世纪工程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是:一方面朝着系统性组织各类工程体验活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工程体验活动本身的完整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重视那些属于工程体验核心范畴的体验活动。(2)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大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六项维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师资队伍、支撑环境)、三组关系(模式构成维度间结构关系、体验模式与整体工程教育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3)通过文献识别、案例补充、同行专家研讨、实证检验,最终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所包含的36个构成要素,以构成要素特征命名体验模式的六大构成维度——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并验证通过六大构成维度与工程体验成效间的正相关关系。(4)综合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维度以及结构关系,构建形成完整的体验模式,并运用隐性知识观和体验式学习观,深入本科工程教育的具体情境,探析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中介性、交互性、协同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以指导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具体理论贡献包括:(1)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视角,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指导方法,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案例和实证检验,识别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构成维度;(3)构建完整的工程体验教育模式并深入挖掘体验模式的内在特征。除上述理论贡献外,本研究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面向政府、产业、社会机构、工科院校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参与主体,从(1)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2)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3)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4)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5)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6)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确保体验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汪青[4](2019)在《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饲料加工的生产安全现状,结合饲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特点的总结,在软件开发和运行中运用协议解析算法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在知识表示中运用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在知识库的建立上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规则来获取知识,最后对专家系统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诊断型、解释型、决策型和管理型专家系统系统进行了实现,并针对饲料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异常情况,给出了系统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对饲料加工过程和专家系统领域所用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其中包括专家系统的类型、特点及专家系统在饲料工业领域中的应用;2)对本系统的实现所用到的计算机理论和实施方法进行说明,全面展示本系统的软硬件实现;3)依据饲料生产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对饲料加工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途径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数据库查询和新增功能都得已实现;4)对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进行了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分类的知识库内容进行了初步搭建;5)阐述了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知识获取和表达技术、系统推理技术和数据库设计;6)对系统软硬件应用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连接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以及GPRS通讯的部分实现等。本系统初步探讨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中去,使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实现自主学习、组织和适应等更智能化、网络化。

冷宜轩[5](2019)在《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与美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建筑物中的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复杂性、综合性,使得质量控制越发困难,管线冲突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充分实现。近年来,项目各参与方加强了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程度明显不足,质量失控问题频发。即使部分项目参与方重视了施工质量控制,但由于质量作为一种定性要求,难以像进度、成本一样,可制定合理的定量计划加以有效控制,所以质量控制的有效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探寻提高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成为了一道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环节要求和其施工的技术特点与难点出发,针对施工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提出了设计并运行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观点,以达到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基础上,预控质量控制常见问题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紧密结合所有项目参与者,衔接各阶段工作,提升项目整体价值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亮点,在PDCA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BIM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并尝试运行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平台。项目各参与方应用该平台,可有效解决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指导;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平台的设计与运行顺应了 BIM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施工企业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在试点工程中应用BIM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逐步建立质量控制基础数据库,构建与其适应的组织结构与员工培训机制,为BIM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全面应用提供组织与人员保障;最后,通过浑南国际医院医技中心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证了本文研究的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流程与方法能够可靠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许琦[6](2015)在《超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在石油化工、能源及国防等领域,空分装备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重要工业生产对复杂空分成套设备的重大战略需求,空分装备正由大型化向超大型化发展,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空分装备的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空分机组转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故障,影响整体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因此,研究超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科研人员已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针对超大型空分的多故障、耦合故障、轻微故障、早期故障动力学行为研究,利用这些故障行为特性对机组的故障进行定量诊断和运行稳定性评估,分析故障个数、类型、位置,以及故障严重程度,据此建立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裕度评价体系,提供机组实时稳定性监控并指导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裕度评价体系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超大型空分的复杂结构结合降维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求解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法,研究其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的多故障、耦合故障动力学行为,分析了故障参数对故障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初步建立故障参数/故障动力学行为-故障严重程度的映射关系。(2)针对超大型空分的实时监测诊断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理论和谐波平衡理论的旋转机械多跨转子系统多故障、耦合故障定量诊断方法,将故障位置定位在“点”上,并能够识别微弱故障的位置;分析支承刚度、噪声信号等因素对诊断方法的影响;仿真和实验证明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针对超大型空分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故障转子动力学、智能故障诊断技术为基础,通过模糊理论建立转子系统振动特征-运行稳定性的映射关系,结合故障参数/故障动力学行为-故障严重程度映射关系,建立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裕度评价体系,为机组提供实时运行稳定裕度参考、并通过响应预测指导产品设计;以工程故障检测维护实例为例,验证运行稳定裕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编制超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运行稳定裕度评价软件。(4)针对稳定运行的要求开发超大型空分装备多机组同步稳定评价专家系统,采用协同式专家系统和模糊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大型综合协同式专家系统解决多机组同步稳定的评价问题。(5)提出针对不平衡振动过大的多跨转子系统不平衡动力学匹配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不平衡振动,提高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丰富转子系统平衡技术。

王家宁[7](2014)在《基于知识工程的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MEMS产品,尤其是引信用MEMS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工艺创新方面做出了大量成果。但是,与引信用MEMS产品的大量开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计技术的滞后发展。目前引信领域内MEMS新产品的设计基本沿用与传统机械产品类似的设计流程。研究针对如何将知识工程引入引信MEMS机构智能化设计而展开,为引信MEMS机构的设计提供更加便利的工具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基于知识工程的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基本功能,确定了系统功能模块和子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2)研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基本构成,确定了引信用MEMS机构虚拟设计专家子系统构建方案。设计了组织结构类知识、规则类知识和计算类知识在系统中的表示方法。构建了系统实例库,设计了基于层级的实例表示和数据存储方案。论述了综合数据库的功能,并对其进行了用户管理功能的开发。提出了基于知识和基于实例两种推理机制。(3)根据引信用MEMS机构模型库的基本功能需求设计系统结构。通过ASP.NET与ADO.NET技术的运用,结合SQL语言实现了模型库的基本查询和管理功能。利用UG二次开发,实现模型库系统在服务器端的参数化建模与自动装配功能。(4)实现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的仿真集成子系统构建。以ANSYS二次开发工具APDL为核心技术,完成了基本仿真模块的开发,实现了仿真流程的自动化。利用Isight多学科优化软件结合参数化建模和仿真流程定制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参数自动优化功能,完善了仿真集成子系统。初步搭建引信用MEMS机构工艺库子系统,提出了MEMS工艺库中材料数据库和工艺信息库两个基本组成模块,对其内容和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

宁志强[8](2013)在《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实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起重机CAD系统主要采用传统程序设计方法实现。传统CAD技术适用于设计数值计算类的程序,并不很适用于设计符号推理和不确定性推理类型的程序。本文研究了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和功能,提出了几种不同类型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一一尝试,具体实现内容如下:1)传统的符号推理设计专家系统2)基于实例的设计专家系统3)非主流的计算专家系统4)模糊设计专家系统本文研究了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专家系统工具CLIPS语言。CLIPS是一种专家系统开发语言。本文讨论了CLIPS和VC++的交互方法,分析了文本文件作为CLIPS和VC++交互中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的交互方法。本文以实例详细介绍了开发各种桥式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实现过程。几种桥式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实例均以VC++作为主要的开发平台,同时结合采用专家系统工具CLIPS来实现。首先,文中分析了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传动系统的构造特点,经过适当的推导、整理和归纳,给出了典型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桥式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基于符号推理的桥式起重机设计专家系统、基于实例的桥式起重机设计专家系统及应用优化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模糊设计专家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此外,还研究了以专家系统工具CLIPS来实现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方法。最后,将前述几种起重机设计专家系统应用于实例,分别进行型式方案的设计,参数的计算以及零部件的选取。文末附带的具体的设计实例用以证明理论和程序的正确性,证明了专家系统的效果和实用价值,专家系统有望提升产品的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姚智勇[9](2012)在《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20多年来,专家系统获得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来强大,专家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对军工产品研发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将智能设计领域的专家系统理论运用到引信虚拟试验中,把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理论和设计经验程序化,辅助引信虚拟样机设计,为引信虚拟试验提供完整、合理的虚拟样机,不仅可以缩短引信研制周期,提高引信设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引信虚拟样机设计者提供快速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研究工作针对如何实现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而展开,以引信设计经验为依据,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实现手段,利用UG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几何模型建立,为现代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式。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体系架构。根据引信机构的特点,设计了层级实例库和“规则—过程—框架”结构的知识库;构建了以实例库应用为前提,知识库使用为补充设计,综合数据库使用为辅助的知识体系;又根据这一知识体系的特点,设计多级分层的推理机制。(2)建立引信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生成模块。利用UG二次开发技术在UG环境中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参数化建模。并且,通过约束关系的创建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虚拟装配。(3)完成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基于Net Framework 2.0平台,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开发,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管理软件,利用ASP.NET技术设计了系统前台界面,利用C#语言开发了后台程序。

罗振钦[10](2007)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专家系统在国内许多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工程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过国内海洋平台设计方面的专家系统还未被研究和开发。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按照专家系统的原理,并结合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特点,对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和开发。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数据库软件构建知识库,并采用Visual Basic 6.0建立本系统的用户界面,开发出可以智能化确定自升式钻井平台主尺度的专家系统。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分析阶段:通过对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本系统对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思路。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构建阶段:分析了一般专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结合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特点,确定了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着重介绍了数据库(知识库和综合数据库)和推理机的设计方法。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程序设计阶段: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数据库软件建立系统的知识库和综合数据库;并采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Visual Basic 6.0编译系统的界面,利用ADO控件实现对知识库和综合数据库的操作,设计出友好简单的用户操作界面。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是海洋平台设计与专家系统相结合走出的第一步。本系统可以智能化实现自升式平台主尺度的确定,随着系统知识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系统的求解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强。同时,研究为将来深海平台的专家系统设计打下基础,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设计型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计型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支撑支持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
        2.2.2 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2.3 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系统的支撑技术
        2.3.1 Visual Studio2013 编程技术
        2.3.2 Mysql8.0 数据库
        2.3.3 Mysql与 Visual Studio2013 的连接
        2.3.4 枪弹弹形参数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枪弹设计规则的归纳与总结
    3.1 设计规则表示及组织
    3.2 枪弹结构特征参数的选取
    3.3 枪弹顶部设计分析
        3.3.1 枪弹受阻分析
        3.3.2 枪弹顶部设计规则的组织
    3.4 枪弹弧形部设计分析
        3.4.1 选择弹形的目的
        3.4.2 枪弹弧形部母线形状
        3.4.3 弧形部的钝化
        3.4.4 弧形部设计规则的组织
    3.5 枪弹弹头圆柱部设计分析
        3.5.1 圆柱部长度
        3.5.2 圆柱部端径
    3.6 枪弹底部设计分析
    3.7 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
        3.7.1 枪弹智能设计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3.7.2 知识库的实现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枪弹性能校核计算分析及设计修改
    4.1 引言
    4.2 弹丸稳定性分析
        4.2.1 旋转稳定弹的稳定性计算
        4.2.2 旋转稳定弹的动力平衡角
    4.3 弹丸威力分析
        4.3.1 弹丸的威力指标
        4.3.2 弹丸威力指标的确定
        4.3.3 威力计算
    4.4 弹丸强度分析
        4.4.1 弹体强度分析
        4.4.2 弹底强度分析
    4.5 基于计算分析的弹形设计修改规则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本章引论
    5.2 设计型专家系统
        5.2.1 设计型专家系统介绍
        5.2.2 设计型专家系统结构
        5.2.3 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
    5.3 枪弹初步设计模块
    5.4 枪弹性能校核计算分析模块
        5.4.1 发射强度计算分析模块
        5.4.2 飞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模块
        5.4.3 威力计算分析模块
    5.5 枪弹弹形修改设计模块
    5.6 设计结果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21世纪工程发展和工程师培养的迫切需求
        1.1.2 国外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1.3 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的内在驱动
    1.2 理论背景
    1.3 问题提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框架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章节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综述
        2.1.1 体验的概念与工程体验的本质
        2.1.2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体验的实施阶段
        2.1.3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
        2.1.4 21世纪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
        2.1.5 本节述评
    2.2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研究现状综述
        2.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可视化分析
        2.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焦点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视角
        2.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2.5 本节述评
    2.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体验开展的内在驱动:隐性知识观
        2.3.2 体验的具体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观
        2.3.3 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与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2.3.4 本节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识别
    3.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
        3.1.1 培养目标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2 课程体系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3 教学方法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4 学习评价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5 师资队伍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6 支撑环境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2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成效指标
    3.3 本章小结
4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多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1.1 案例研究目的
        4.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4.1.3 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交叉整合型”体验
        4.2.1 背景简介
        4.2.2 教育愿景
        4.2.3 教育过程
        4.2.4 支撑条件
        4.2.5 个案小结
    4.3 奥尔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问题导向型”体验
        4.3.1 背景简介
        4.3.2 教育愿景
        4.3.3 教育过程
        4.3.4 支撑条件
        4.3.5 个案小结
    4.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于设计周期型”体验
        4.4.1 背景简介
        4.4.2 教育愿景
        4.4.3 教育过程
        4.4.4 支撑条件
        4.4.5 个案小结
    4.5 欧林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型”体验
        4.5.1 背景简介
        4.5.2 教育愿景
        4.5.3 教育过程
        4.5.4 支撑条件
        4.5.5 个案小结
    4.6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四维设计型”体验
        4.6.1 背景简介
        4.6.2 教育愿景
        4.6.3 教育过程
        4.6.4 支撑条件
        4.6.5 个案小结
    4.7 案例中本科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开展的相关经验
        4.7.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4.7.2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框架及研究假设
        5.1.1 构成要素框架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5.2.2 数据收集
        5.2.3 统计方法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基本信息
        5.3.2 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问题检验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
    6.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1.1 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6.1.2 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
        6.1.3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
        6.1.4 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
        6.1.5 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
        6.1.6 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
        6.1.7 模式构建的三组结构关系
        6.1.8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2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
        6.2.1 内在特征一:中介性
        6.2.2 内在特征二:交互性
        6.2.3 内在特征三:协同性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
    7.1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
    7.2 对策一: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
    7.3 对策二: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
    7.4 对策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7.5 对策四: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
    7.6 对策五: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
    7.7 对策六: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国外案例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4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5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研究者版)
附录6 :国内调研访谈记录(摘要)
作者简介

(4)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专家系统概述
    1.3 专家系统在饲料工业领域应用
    1.4 国内外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研究发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2.1 硬件的选择
        2.1.1 工业控制计算机
        2.1.2 变频器
        2.1.3 中央控制器
        2.1.4 运动控制器
    2.2 软件体系结构和系统框架
    2.3 饲料加工专家系统的构建
        2.3.1 构建专家系统核心
        2.3.2 原型机的开发与试验
    2.4 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与推理
    3.1 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
    3.2 饲料加工专家系统的初步分类
    3.3 知识的获取
        3.3.1 基于专家知识的获取
        3.3.2 基于文献数据库知识的获取
    3.4 数据库实现技术
    3.5 小结
第四章 知识库内容的初步搭建
    4.1 诊断型专家系统模块
        4.1.1 粉碎机产量异常
        4.1.2 制粒常见故障与排除
    4.2 设计型专家系统模块
    4.3 解释型专家系统模块
        4.3.1 制粒机自动控制系统
        4.3.2 制粒调质自动补水系统
    4.4 决策型专家系统模块
        4.4.1 锅炉选型专家系统
        4.4.2 叉车选型专家系统
        4.4.3 机械手自动码垛系统
    4.5 规划型专家系统模块
第五章 知识获取机制
    5.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介绍
    5.2 设计知识获取系统
    5.3 小结
第六章 应用平台设计
    6.1 软件平台设计
    6.2 硬件接口设计
    6.3 系统功能的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与解决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BIM理论
        2.1.1 BIM的基本内涵
        2.1.2 BIM的应用现状
        2.1.3 BIM的发展方向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理论
        2.2.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内涵
        2.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2.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2.3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2.3.1 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2.3.2 质量控制资料分类与采集
        2.3.3 现场质量检查与检验
    2.4 本章小结
3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3.1 质量控制技术特点与难点
        3.1.1 技术特点
        3.1.2 技术难点
    3.2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产生原因
        3.2.1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3.2.2 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产生原因
    3.3 基于BIM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用亮点
        3.3.1 施工方案优化
        3.3.2 碰撞检查
        3.3.3 质量检查对比
        3.3.4 技术交底
        3.3.5 高效沟通机制
        3.3.6 收集整理现场质量数据
        3.3.7 实时动态跟踪
    3.4 BIM技术应用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BIM质量控制方法设计与运行
    4.1 方法运用目标与原则
        4.1.1 方法运用目标
        4.1.2 方法运用原则
    4.2 方法运用条件
        4.2.1 BIM施工质量控制组织
        4.2.2 设计BIM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4.2.3 构建机电管线BIM模型
        4.2.4 机电管线综合
    4.3 方法设计过程
        4.3.1 框架设计
        4.3.2 功能设计
        4.3.3 BIM质量控制支撑环境条件
    4.4 预期运行效果
        4.4.1 管线综合
        4.4.2 计划控制
        4.4.3 实施检查控制
        4.4.4 处置控制
        4.4.5 文件查询
    4.5 本章小结
5 应用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概况
        5.1.2 现场施工条件
        5.1.3 项目施工重点与难点
    5.2 BIM质量控制方法模拟运用过程
        5.2.1 管线碰撞预警及处理
        5.2.2 PDCA控制
        5.2.3 质量控制资料控制
    5.3 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超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转子运行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1.3 故障转子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3.1 故障机理研究现状
        1.3.2 故障转子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4 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多故障、耦合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2.1 概述
    2.2 油膜力作用的不对中-不平衡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2.1 力学模型
        2.2.2 系统参数
        2.2.3 外激励表达式
        2.2.4 油膜力作用的不对中-不平衡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2.5 油膜力作用下不对中-不平衡转子故障特征
    2.3 不对中-间隙气流激振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3.1 外激励表达式
        2.3.2 不对中-间隙气流激振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3.3 不对中-间隙气流激振转子故障特征
    2.4 不对中-碰摩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4.1 外激励表达式
        2.4.2 不对中-碰摩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4.3 不对中-碰摩转子故障特征
    2.5 不对中-不平衡-间隙气流激振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5.1 不对中-不平衡-间隙气流激振故障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
        2.5.2 不对中-不平衡-间隙气流激振转子故障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跨转子系统多故障、耦合故障定量诊断方法
    3.1 概述
    3.2 理论推导
    3.3 数值模拟
        3.3.1 简单多跨转子系统模型
        3.3.2 仿真结果
        3.3.3 诊断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3.3.4 超大型空分压缩机-汽轮机转子实例模拟
    3.4 实验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设备
        3.4.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4.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裕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4.1 概述
    4.2 运行稳定裕度的概念及多机组同步稳定表征方式
    4.3 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
        4.3.1 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4.3.2 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性评价分级标准
        4.3.3 运行稳定性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及模糊关系矩阵
        4.3.4 加权系数向量(故障关联度)
        4.3.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4.3.6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析原则
    4.4 运行稳定性评价实例验证暨工程应用
        4.4.1 实例1:机组多故障运行稳定性评价及稳定裕度计算
        4.4.2 实例2:机组单故障及多机组同步稳定运行分析
    4.5 超大型空分机组系统运行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5.1 负载波动
        4.5.2 结构参数
        4.5.3 故障参数
    4.6 超大型空分机组运行稳定裕度实时评价软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机组同步稳定专家系统的研制
    5.1 概述
    5.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
        5.2.1 基于逻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2.2 基于规则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3 模糊专家系统的开发
        5.3.1 指定问题并定义语言变量
        5.3.2 定义模糊集
        5.3.3 抽取并构造模糊规则
        5.3.4 多故障时的模糊规则
    5.4 多机组同步稳定专家系统的实现
        5.4.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5.4.2 模糊专家系统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不平衡动力学匹配
    6.1 概述
    6.2 大型空分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6.3 不平衡动力学匹配
        6.3.1 优化数学模型
        6.3.2 优化方法
        6.3.3 优化匹配结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等项
    A.1 发表的论着
    A.2 获奖情况
    A.3 专利
附录B: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B.1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B.2 作者学习经历简介

(7)基于知识工程的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EMS技术及其在引信领域的应用
        1.2.2 知识工程
        1.2.3 智能设计系统
        1.2.4 MEMS智能设计技术
    1.3 本文研究工作
2 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总体方案和实现技术
    2.1 系统整体功能结构
    2.2 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
    2.3 系统开发技术
        2.3.1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2.3.2 ASP.NET技术
        2.3.3 C#开发语言
        2.3.4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2.3.5 UG二次开发技术
        2.3.6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引信用MEMS机构虚拟设计专家子系统
    3.1 虚拟设计专家系统结构
    3.2 知识库构建及知识表示
        3.2.1 知识库基本要求
        3.2.2 知识的获取与表示
    3.3 实例库构建及实例表示
        3.3.1 层级实例库结构
        3.3.2 实例数据的表示
    3.4 综合数据库
        3.4.1 设计数据存储功能
        3.4.2 安全和用户管理功能
    3.5 推理机制
        3.5.1 基于实例的推理方法
        3.5.2 基于知识的推理方法
        3.5.3 冲突消解机制
    3.6 虚拟设计专家系统工作流程
    3.7 本章小结
4 引信用MEMS机构模型库子系统
    4.1 模型库系统构成及原理
    4.2 模型库系统功能需求
    4.3 模型库系统查询和管理功能实现方式
        4.3.1 零部件查询
        4.3.2 零部件管理
    4.4 零部件模型生成与装配功能实现方式
        4.4.1 参数化建模机制总体设计
        4.4.2 UG二次开发参数化建模方案
        4.4.3 机构自动装配
    4.5 本章小结
5 引信用MEMS机构仿真集成子系统与工艺库子系统
    5.1 仿真集成子系统
        5.1.1 基本仿真模块开发
        5.1.2 基于Isight的优化设计模块
    5.2 工艺库子系统
        5.2.1 材料数据库
        5.2.2 工艺信息库
    5.3 本章小结
6 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运行示例
    6.1 系统部署方式
    6.2 系统运行示例
        6.2.1 虚拟设计专家子系统运行示例
        6.2.2 模型库系统运行示例
        6.2.3 仿真集成子系统运行示例
        6.2.4 工艺库子系统运行示例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创新点
    7.3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专家系统概述
    1.2 专家系统在起重机械领域的应用
    1.3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特点
    2.1 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特点
    2.2 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类型
第三章 设计型专家系统的实现方法
    3.1 传统的符号推理专家系统
        3.1.1 设计中选型树的构建
        3.1.2 设计选型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3.1.3 专家系统的推理机
    3.2 基于实例的设计型专家系统
        3.2.1 实例的表达
        3.2.2 实例的检索
    3.3 非主流的计算专家系统
        3.3.1 外推法,黄金分割法,坐标轮换法优化简介
        3.3.2 以坐标轮换法实现计算关系的随意调整
    3.4 模糊设计专家系统
第四章 CLIPS 简介及其与 VC++的接口技术
    4.1 专家系统工具 CLIPS 简介
    4.2 CLIPS 和 VC++的交互方法
        4.2.1 文本文件作为交互中介对树节点搜索的局限性
        4.2.2 改进的 CLIPS 与 VC++事实交互方法
第五章 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实现示例
    5.1 起升机构原理及设计计算模型
        5.1.1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选择
        5.1.2 起升机构工作原理分析
        5.1.3 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
    5.2 起重机设计选型专家系统的实现
    5.3 起重机案例检索型设计专家系统实现
    5.4 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
        5.4.1 参数随意调整
        5.4.2 用模糊逻辑选取零部件
        5.4.3 用条件测试同时选取多个相关零部件
    5.5 知识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5.1 起重机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的需求分析
        5.5.2 知识库逻辑设计
        5.5.3 知识库物理设计
    5.6 程序应用实例
        5.6.1 桥式起重机案例检索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5.6.2 桥式起重机机构选型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5.6.3 起重机起升机构设计型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引信虚拟试验技术
        1.2.2 专家系统技术应用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设计型专家系统技术原理
    2.1 设计型专家系统特点
    2.2 知识的概述
        2.2.1 知识的表示
        2.2.2 知识的分类
    2.3 推理机概述
        2.3.1 推理方法分类
        2.3.2 基于实例的推理策略
        2.3.3 基于规则的推理策略
    2.4 本章小结
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3.1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3.2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结构
    3.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构建
        3.3.1 规则类知识处理
        3.3.2 设计类知识处理
        3.3.3 框架知识的处理
    3.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实例库构建
        3.4.1 实例库接口技术
        3.4.2 层级实例库设计
    3.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综合数据库构建
        3.5.1 数据库数据安全及权限管理
        3.5.2 综合数据库功能模块及概念结构设计
    3.6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推理机制构建
        3.6.1 推理机制设计准则
        3.6.2 基于实例的推理策略
        3.6.3 知识库控制策略
        3.6.4 冲突消解策略
        3.6.5 多级分层的推理机制
    3.7 本章小结
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模型生成模块设计
    4.1 参数化建模接口技术
    4.2 建模机制总体设计
    4.3 参数化建模模块设计
        4.3.1 参数化模块设计方法
        4.3.2 参数化后台数据库的访问
    4.4 零部件虚拟装配模块设计
        4.4.1 引信机构零部件部件的装入
        4.4.2 引信机构零部件部件约束关系创建
    4.5 本章小结
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
    5.1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登录模块
        5.1.1 登录模块实现
        5.1.2 运行示例
    5.2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设计求解模块
        5.2.1 系统设计求解模块实现
        5.2.2 运行示例
    5.3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辅助设计模块
        5.3.1 查表法对比法
        5.3.2 穷举法
        5.3.3 运行示例
    5.4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信息查询模块
        5.4.1 系统信息模块实现
        5.4.2 运行示例
    5.5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建模模块
        5.5.1 参数化建模实现
        5.5.2 虚拟装配实现
        5.5.3 运行示例
    5.6 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维护模块
    5.7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
    1.2 专家系统的发展状况
    1.3 专家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
    2.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专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2.2.1 专家系统的功能
        2.2.2 专家系统的结构
    2.3 专家系统的分类
    2.4 专家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2.5 专家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2.6 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三章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分析
    3.1 移动式平台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3.1.1 设计方法
        3.1.2 设计要求
    3.2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特点
        3.2.1 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
        3.2.2 自升式平台结构型式选择
        3.2.3 自升式钻井平台排水量的确定
        3.2.4 自升式平台主尺度的确定
    3.3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技术
    4.1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数据库
        4.1.1 知识库
        4.1.2 综合数据库
    4.2 数据库技术
        4.2.1 数据库体系的组成
        4.2.2 数据库的创建
        4.2.3 数据库的连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构建
    5.1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构成
    5.2 知识的表示
        5.2.1 知识的分类
        5.2.2 知识的表示方法
        5.2.3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知识的表示法
    5.3 知识库的产生
        5.3.1 实例库的产生
        5.3.2 规则库的产生
        5.3.2.1 规则库的分类
        5.3.2.2 产生式规则的组织形式
    5.4 推理机
        5.4.1 推理策略
        5.4.2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推理流程
        5.4.3 系统的规则匹配过程
    5.5 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5.5.1 综合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5.5.2 创建表
    5.6 用户界面
        5.6.1 解释机制
        5.6.2 人机界面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程序设计
    6.1 VISUAL BASIC 6.0 介绍
        6.1.1 Vsiual Basic数据库访问技术
        6.1.2 Visual Basic与专家系统
    6.2 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的程序模块结构设计
    6.3 代码设计
    6.4 程序界面设计
    6.5 设计举例
    6.6 展望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设计型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枪弹智能设计及计算分析[D]. 李久弘.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 李肖婧. 浙江大学, 2019(02)
  • [4]饲料加工过程专家系统的设计与构建[D]. 汪青.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BIM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冷宜轩.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超大型空分机组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D]. 许琦. 东北大学, 2015(07)
  • [7]基于知识工程的引信用MEMS机构智能设计系统研究[D]. 王家宁.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8]起重机设计型专家系统实现方法研究[D]. 宁志强. 太原科技大学, 2013(09)
  • [9]引信机构虚拟样机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 姚智勇.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10]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 罗振钦.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设计专家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