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止血夹在预防内镜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出血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鹤[1](2021)在《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药管理及其术后出血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被广泛应用。随着手术越来越复杂,其并发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术后出血(postprocedural bleeding,PPB)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均将内镜切除术列为出血高或极高风险操作,因此,对PPB的预防和管理尤为重要。抗凝药被认为是内镜切除术发生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最主要的代表是华法林和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其中DOACs由于其稳定的药效动力学,日渐受到青睐,然而,也有研究表明,DOACs可能明显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目前已有多个临床研究比较DOACs和华法林对内镜切除术PPB的影响,但这些文献的结果存在争议,关于两者对内镜切除术PPB的影响孰优孰劣,尚需循证医学研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DOACs和华法林在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具体管理策略,例如是否需要停药,是否需要进行肝素桥接(heparin bridge,HB),各个国家和地区消化内镜学会发布的指南尚不统一,因此,亟需针对抗凝药围手术期具体管理策略方面的循证医学研究,帮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为指南制定专家提供证据。综合上述背景,本研究提出了如下的临床问题:1.服用DOACs的患者内镜切除术的PPB发生风险是否低于华法林?2.围手术期这两种抗凝药物不同的管理策略对PPB有什么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了循证医学方法学的手段,对现阶段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检索,分析文献特征,总结文献规律,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质量。同时,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对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合并,以比较DOACs和华法林内镜切除术的PPB风险和血栓栓塞的风险。并使用累积Meta和趋势检验,以分析结果随发表年份和样本量的累积而产生的趋势。同时针对不同的内镜切除术、病变部位、DOACs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对于抗凝药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分别使用传统Meta以及基于Bayesian框架下的网状Meta,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增强证据的强度,同时使用排序概率图对抗凝药管理策略的PPB风险进行排序,筛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分别使用敏感性分析、Meta回归、漏斗图对前述结果的异质性、稳定性、混杂因素及偏倚进行分析,评价证据的可信性。应用上述的方法,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1.经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共纳入30篇文献。分析文献特征,90.00%的研究出自日本学者,73.33%研究发表于2018年以后。各个研究使用的围手术期抗凝药管理策略不尽相同,只有5篇明确提到了遵循日本消化内镜学会发布的指南。NOS质量评价总得分范围为5-8分,平均6.67分。说明纳入的文献质量是可以接受的。2.通过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发现,DOACs组有586例患者发生PPB,华法林组有1782例患者发生PPB。合并结果后DOACs组的PPB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OR=0.867,95%CI:0.771-0.975;P=0.017,I2=1.6%)。在排除了低质量研究、非日本的研究、小样本研究后,结果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亚组分析显示,对于ESD,DOACs的PPB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OR=0.786;95%CI:0.633-0.976;P=0.029,I2=0%)。而对于其他内镜切除方式、病变部位、DOACs的种类,两者的PPB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3.随着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的累积,DOACs的内镜切除术PPB发生率具有明显低于华法林的趋势。4.对于抗凝药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头对头的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均发现,HB能够明显增加华法林的PPB发生率(传统Meta:OR=1.918;95%CI:0.132-3.250;P=0.016,I2=6.9%;网状Meta:OR=0.44,95%CI:0.15-0.86)。但对于停药组、继续用药组,DOACs和华法林的PPB率没有显着性差异,HB也未能增加DOACs的PPB发生率。排序概率图显示,华法林术前停药不进行HB的策略最有可能成为PPB发生率最低的策略(61.75%)。5.敏感性分析提示上述结果是稳定的,具有中度异质性的亚组均找到了异质性来源。Meta回归分析显示发表时间、病变大小、研究设计类型均未对结果产生影响。综上,本研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学对文献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论:1.DOACs组的总PPB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尤其在ESD术后。两者的PPB风险在其他内镜切除方式、病变部位、DOACs种类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着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的积累,DOACs的PPB发生率具有明显低于华法林的趋势;3.对于抗凝药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HB能够明显增加华法林PPB的风险。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首次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药及其管理策略对PPB的影响进行分析;2.使用了累积Meta等方法学手段,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为临床研究的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持;3.针对不同抗凝药的管理策略进行了传统Meta和网状Meta的对比,增加了证据的可信性。总之,该研究为临床决策和指南制定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其结论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刘涛,华传曾,胡文海,王桂周[2](2021)在《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于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是否行预防性止血夹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常规药物及止血夹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止血情况、术后迟发性出血率、大便潜血转阴及出院时间、术后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浓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4 h及48 h较术后12 h收缩压升高、心率下降,术后48 h较术后24 h收缩压升高、心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24、48 h较术后12 h舒张压升高,术后48 h较术后24 h舒张压升高,而对照组术后48 h舒张压高于术后12、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5 d血红蛋白较术后1 d升高,术后5 d较术后3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 h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3、5 d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胃息肉切除术中采取预防性止血夹可有效止血,预防迟发性出血发生。
刘畅[3](2020)在《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出血是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通过meta分析,评价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B)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纳入文献。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手术切除;试验组术后仅预防性留置钛夹闭合创面,对照组未闭合手术创面且未额外行其他预防出血操作;研究报道了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使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软件进行效应量合并计算和亚组分析。选择比值比作为效应量。采用I2检验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使用Stata软件制作漏斗图并用Egger法评价发表偏倚。通过讨论单项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9篇随机对照研究被纳入此meta分析。总体DPB发生率钛夹组(69/3821,1.8%)低于无钛夹组(107/3959,2.7%),且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0.65,95%CI:0.48-0.88,P:0.006,I2:38%)。息肉EMR术后留置钛夹可减少DPB的发生(合并OR:0.47,95%CI:0.30-0.75,P:0.001,I2:0%)。预防性留置钛夹,可降低直径≥20mm息肉(合并OR:0.52,95%CI:0.33-0.82,P:0.005,I2:0%),非有蒂息肉(合并OR:0.44,95%CI:0.30-0.65,P<0.0001,I2:0%)和位于近端结肠息肉(合并OR:0.50,95%CI:0.32-0.80,P:0.004,I2:37%)的DPB发生率。而对直径<20mm息肉(合并OR:0.81,95%CI:0.53-1.25,P:0.34,I2:33%)和有蒂息肉(合并OR:1.62,95%CI:0.86-3.06,P:0.14,I2:0%)的DPB发生率并无影响。研究间没有明显异质性,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法检验漏斗图对称性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预防性留置钛夹可减少结直肠息肉DPB的发生。当息肉直径≥20mm、非有蒂、位于近端结肠或以上特征相组合时,预防性留置钛夹可能更有意义。
安学兰[4](2020)在《结直肠小息肉镜下机械切除与高频电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内镜下机械切除与高频电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安全有效的小息肉切除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门诊经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小息肉(息肉≤10mm)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内镜下采用NICE分型评估性质,除外癌变,随机分为机械切除组(≤5mm息肉采用冷钳除法,6-10mm息肉采用冷圈套法)和高频电切组(≤5mm息肉采用热钳除法,6-10mm热圈套法)进行切除,每组60例,术后创缘活检判断切除彻底性,部分病例钛夹夹闭创面,一个月复查肠镜,观察钛夹保留情况,并评估息肉切除彻底性。比较两组息肉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探讨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简便性和经济性。结果:≤5mm息肉,冷钳除组与热钳除组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93%vs 9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迟发型出血、穿孔,在术中出血方面4.7%vs 2.6%(P>0.05);息肉切除时间2.14±0.87min vs 3.02±0.66min(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前者花费更少,160元vs 1000元。6-10mm息肉,冷圈套组与热圈套组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92.5%vs9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但无蒂型息肉(山田1型和2型)的完全切除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84.2%,95.0%,P=0.342);两组均无迟发型出血、穿孔,在术中出血方面7.5%vs 0%(P>0.05);花费时间:前者用时更短,3.15±0.66min vs5.47±0.11min(P<0.05);治疗费用:前者花费更少(500元vs 1000元)。1个月后复查钛夹存留率为62.5%(15/24),NICE分型评估息肉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2%,90.7%,93.3%。结论:1、机械切除与高频电切除均可有效的治疗结直肠小息肉,前者更简便、更快捷、更经济、更安全。2、NICE分型可较准确评估结肠小息肉的性质,有效指导息肉切除方法的选择。3.钛夹具有治疗和预防出血、穿孔的作用,同时可作为短期标记,追踪息肉的预后及复发情况。
杨洪彬,方莹,任晓侠,和水祥[5](2019)在《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79例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79例患儿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共计36例(9.1%),包括发热6例(1.6%),出血30例(7.9%),无一例发生肠穿孔。在30例出血患儿中26例(6.9%)为少量出血,4例(1.1%)为大出血,后经急诊内镜成功止血,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持续时间、息肉位置、是否有蒂、切除方式和术后制动与术后并发症显着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时间越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高,OR值为1.08[95%CI为(1.03,2.14),P=0.003];非直肠部位息肉(包括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直肠息肉患者的18.88倍[95%CI为(2.23,159.74),P=0.007];有蒂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无蒂患者的11.424倍[95%CI为(2.42,53.91),P=0.002]。结论儿童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便血时间越长、息肉的位置离肛门越远、有蒂的息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大。金属钛夹的使用、术后严格的制动、软化大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胡克乾[6](2019)在《止血夹预防结肠粗蒂息肉内镜下切除时出血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探讨止血夹在结肠粗蒂息肉内镜切除术中预防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实施内镜切除结肠粗蒂息肉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应用止血夹止血,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结肠粗蒂息肉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切除息肉组织,创面理想,未出现消化道出血、肠壁穿孔等不良情况,术后康复出院。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增生性息肉14例、腺瘤性息肉66例。结论内镜下切除结肠粗蒂息肉时应用止血夹可有助于预防出血,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出血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刘宇虎[7](2017)在《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实施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内镜下使用新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止血及止血药物,对照组使用一般止血夹及止血药物,对比2组止血率、大便潜血转阴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分析2组治疗后48h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即时止血率100%、有效止血率93%、彻底止血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87%、73%、67%(P<0.05);观察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肠鸣音复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h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再出血率7%低于对照组27%(P<0.05),2组外科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应用于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止血有效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出血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毅[8](2017)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正确评价其治疗优势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结肠息肉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415例,分成A、B、C三个治疗组,其中A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单纯氩离子凝固术处理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47人,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3180岁,其中60岁以下85人,60岁及以上62人;B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3人,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3584岁,其中60岁以下76人,60岁及以上57人;C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5人,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3379岁,其中60岁以下72人,60岁及以上63人。采用SPSSX2检验方法对41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腹胀、腹痛、穿孔率和出血率,并对随访的三组患者观察治愈率及复发率,结合临床资料对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15例患者,三组所有病例术中术后穿孔率均为0,A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21.8%;B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5.8%;C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2.6%。C组腹胀、腹痛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4.388,p=0.111,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8.16%,B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3.01%,C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2.22%,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6.791,p=0.0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A组与C组出血并发症,X2=4.932,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中出现出血的患者,使用急诊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对出血创面再次处理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后,三组患者中A组32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12.50%;B组26例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30.77%;C组45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通过X2检验三组结果,X2=6.33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低,一次性切除率高,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大肠息肉治疗中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可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有效及不易复发等临床特点。
王菲[9](2017)在《钛夹及尼龙绳预防结直肠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效果评价及出血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出血是息肉切除常见的并发症,钛夹和尼龙绳是很关键的止血方法。在切除带蒂息肉时,钛夹和尼龙绳可预先结扎蒂部来预防术中及迟发出血。钛夹也用于息肉创面的闭合来预防迟发出血。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了大样本量的息肉切除病例的信息,对钛夹及尼龙绳的止血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本中心2003年1月-2016年3月行息肉切除的病例,息肉直径均大于等于10mm。按切除方式,将病例分为切除前预先夹闭蒂部组及预先未夹闭组,预先夹闭蒂部组分为A组:预先用钛夹夹闭息肉蒂部,B组:预先用尼龙绳结扎息肉蒂部。预先未夹闭组分为C组:切除后用钛夹夹闭创面,D组:切除后未用钛夹夹闭创面。分析比较每组病例的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不同因素对息肉切除后出血的影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五年的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共2006例息肉纳入分析。预先结扎带蒂息肉共279例,其中使用钛夹预先结扎蒂部共147例,平均直径21.8mm,术中出血率3.4%(5/147),迟发出血率6.1%(9/147);预先用尼龙绳结扎蒂部共132例,平均直径27.5mm,术中出血率3.8%(5/132),迟发出血率7.6%(10/132)。两组的术中及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不同直径组的息肉,钛夹及尼龙绳预防术中及迟发出血的作用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出血的病例均经内镜成功止血。以上病例无一例发生穿孔。在影响迟发出血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息肉直径、部位、组织学类型、异型性、术前是否出血、术中是否出血、结扎方式均对息肉切除后出血无明显影响(P>0.05)。未预先结扎的息肉共1727例。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夹闭创面的共888例,息肉平均直径18.13mm,迟发出血率3.2%(28/888)。未用钛夹夹闭创面的息肉共839例,息肉平均直径17.11mm,迟发出血率1.9%(16/839)。两组的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不同形态组及不同直径组的息肉,术后应用钛夹组及未应用钛夹组的迟发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出血的病例均经内镜成功止血。以上病例无一例发生穿孔。在影响迟发出血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及是否有蒂为影响息肉迟发出血的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较大(OR=0.972,P=0.021)及息肉生长在右半结肠(OR=0.333,P=0.031)为息肉切除后迟发出血的保护因素。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出6篇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大多数研究表明,钛夹或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的止血方式。结论对于带蒂息肉,预先使用钛夹或尼龙绳夹闭蒂部的止血作用相同。对于未预先结扎的息肉切除后,钛夹夹闭创面并未降低迟发出血率。
陈亚飞[10](2017)在《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文献回顾、经验借鉴及现状调查的结果,尝试构建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消化内镜护士的培训提供系统的方案和内容,同时为我国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统一提供参考。方法:1.成立研究小组,对文献进行回顾,并通过访谈2名消化内镜医生、2名消化内镜高年资护士和2名消化内镜护士长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的现状和不足,形成知识条目池,提炼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模块,调查168名消化内镜护士的培训需求,细化知识条目,形成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初稿。2.应用德尔菲法分别于2016年7月和2016年10月对符合选取条件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通过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不断修改和筛选体系条目,最终确定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3.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培训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利用概论乘法的原理,计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评价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结果:1.所选取的函询专家共15名,来自于三个不同的省份,分别从事消化内镜临床护理、临床医学、护理管理、医学教育等相关工作,专家的判断系数为0.9333,熟悉系数为0.8963,权威系数为0.9148。2.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6.6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56和0.171。3.第一轮专家函询中,`X<4的条目有14项,S>1的条目有2项,CV>20%的条目有15项,专家意见涉及到25项指标。第二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X、S以及CV均符合指标纳入条件,专家意见涉及到1项指标。4.最终确立的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142个三级指标。5.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如下: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为0.200、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为0.200、消化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为0.194、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安全为0.124、消化内镜护理辅助知识为0.076、消化内镜诊疗的护患沟通为0.076、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发展为0.050、消化内镜护理基础为0.050、消化内镜护理概论为0.029。结论:1.本研究所选取的函询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具有代表性,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2.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包括消化内镜护理概论、消化内镜护理基础、消化内镜护理辅助知识、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消化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安全、消化内镜护士的职业发展以及消化内镜诊疗的护患沟通9个方面的内容,权重设置较为合理,具有可行性和系统性。
二、金属止血夹在预防内镜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出血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止血夹在预防内镜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出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药管理及其术后出血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
1.1.1 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概况 |
1.1.2 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
1.1.3 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
1.1.4 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介入时机 |
1.2 抗凝药对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 |
1.2.1 抗凝药对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概况 |
1.2.2 华法林 |
1.2.3 直接口服抗凝药 |
1.3 循证医学在该领域的重要作用 |
1.4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
第2章 本课题应用的循证医学方法学内容 |
2.1 研究方案的注册和同行审议 |
2.2 文献的检索策略 |
2.3 研究筛选 |
2.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5 数据提取 |
2.6 亚组的设定 |
2.7 质量评价 |
2.8 数据统计 |
2.8.1 文献系统评价部分 |
2.8.2 传统Meta分析 |
2.8.3 累积Meta分析 |
2.8.4 网状Meta分析 |
2.8.5 Meta回归 |
2.8.6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检测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系统评价 |
3.1.1 文献检索结果 |
3.1.2 纳入文献的特征 |
3.1.3 质量评价 |
3.1.4 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和样本量统计 |
3.2 DOACs和华法林对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 |
3.2.1 DOACs和华法林对术后出血发生率的总体影响 |
3.2.2 DOACs和华法林对术后出血发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 |
3.2.3 DOACs和华法林对内镜切除术后出血影响的亚组分析 |
3.3 不同抗凝药管理策略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3.3.1 传统Meta分析结果 |
3.3.2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4 DOACs和华法林对内镜切除术后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 |
3.5 Meta回归分析结果 |
3.6 敏感性分析及异质性评价 |
3.7 发表偏倚的评价 |
第4章 讨论 |
4.1 文献系统评价结果的讨论 |
4.2 DOACs和华法林对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 |
4.3 围手术期抗凝药管理策略及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4.4 该研究的局限性 |
4.5 本研究的优势和创新点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术中止血率及止血治疗时间比较 |
2.3 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常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技术及术后并发症 |
2.1 大肠息肉的分类 |
2.2 常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技术 |
2.2.1 氩气凝固术 |
2.2.2 活检钳及圈套器切除 |
2.2.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2.2.4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
2.3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 |
2.3.1 出血 |
2.3.2 穿孔 |
2.3.3 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 |
2.4 结语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检索策略 |
3.2 文献筛选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数据提取 |
3.6 质量评价 |
3.7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检索结果 |
4.2 文献特征 |
4.3 研究质量 |
4.4 meta分析数据 |
4.4.1 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DPB的影响 |
4.4.2 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EMR术 DPB的影响 |
4.4.3 留置钛夹对不同大小结直肠息肉DPB的影响 |
4.4.4 留置钛夹对不同形态结直肠息肉DPB的影响 |
4.4.5 留置钛夹对近端结肠息肉DPB的影响 |
4.5 敏感性分析 |
4.6 发表偏倚评价 |
第5章 讨论 |
5.1 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DPB的影响 |
5.2 敏感性及发表偏倚评价 |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5.4 meta分析的局限性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结直肠小息肉镜下机械切除与高频电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器械 |
1.3.3 手术方式 |
1.3.4 术后处理 |
1.4 并发症的评估及处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
2.2 手术 |
2.3 并发症 |
2.4 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止血夹预防结肠粗蒂息肉内镜下切除时出血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止血率比较: |
2.2 2组手术近期预后指标比较: |
2.3 2组治疗后48h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比较: |
2.4 2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2.1 操作设备及药物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注意事项 |
3.评价指标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大肠息肉内镜下诊断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钛夹及尼龙绳预防结直肠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效果评价及出血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术前应用钛夹及尼龙绳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出血的作用比较及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章 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及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章 钛夹及尼龙绳预防结直肠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文献回顾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10)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2.1 内镜护士 |
1.2.2 知识体系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3.1 澳大利亚 |
1.3.2 美国 |
1.3.3 欧洲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回顾 |
2.1.2 经验借鉴 |
2.1.3 现状调查 |
2.1.4 Delphi专家函询 |
2.2 研究步骤 |
2.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2 确定函询专家 |
2.2.3 发放专家函询表 |
2.3 统计学方法 |
2.3.1 指标筛选方法 |
2.3.2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3.1.1 专家的一般资料 |
3.1.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1.3 专家的积极程度 |
3.2 专家函询指标的分析及修订(第一轮) |
3.2.1 一级指标 |
3.2.2 二级指标 |
3.2.3 三级指标 |
3.3 专家函询指标的分析及修订(第二轮) |
3.4 专家意见的总体评价 |
3.4.1 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
3.4.2 协调程度 |
3.5 指标权重设置 |
3.5.1 一级指标 |
3.5.2 二级指标 |
3.5.3 三级指标 |
3.5.4 组合权重设置 |
第4章 讨论 |
4.1 前期准备情况分析 |
4.1.1 文献回顾分析 |
4.1.2 经验借鉴分析 |
4.1.3 现状调查分析 |
4.2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4.3 指标筛选情况分析 |
4.4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内容 |
4.5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特点 |
4.5.1 在专业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 |
4.5.2 基础性知识与实用性知识相结合 |
4.5.3 注重职业安全防护与自我发展 |
4.6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 |
4.7 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实施建议 |
4.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金属止血夹在预防内镜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出血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切除术围手术期抗凝药管理及其术后出血的循证医学研究[D]. 朱鹤. 吉林大学, 2021(01)
- [2]预防性止血夹预防胃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J]. 刘涛,华传曾,胡文海,王桂周.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1)
- [3]预防性留置钛夹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D]. 刘畅. 吉林大学, 2020(08)
- [4]结直肠小息肉镜下机械切除与高频电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D]. 安学兰.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 杨洪彬,方莹,任晓侠,和水祥.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08)
- [6]止血夹预防结肠粗蒂息肉内镜下切除时出血的临床价值[J]. 胡克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1)
- [7]内镜下可反复开闭金属夹在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陈碧茹,陈桂权,陈晓春,刘宇虎. 山西医药杂志, 2017(24)
- [8]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D]. 刘毅.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9]钛夹及尼龙绳预防结直肠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效果评价及出血相关因素分析[D]. 王菲.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10]消化内镜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陈亚飞. 吉林大学,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