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5万头奶牛和一条产业链(论文文献综述)
石博文[1](2020)在《杜尔伯特养牛农户的经济人类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显着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化、市场化的推进,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稳定的、科学的过渡到现代化是各界学者关心的话题。本文以经济人类学中的“关系嵌入”为理论工具,通过对杜尔伯特养牛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田野研究,讨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杜尔伯特畜牧业的发展脉络以及养牛农户在变迁的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和改变,并借助养牛农户的生产生活实践反思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国家政策与市场和农户结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解和思考。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历史悠久。2000年,杜尔伯特政府引进伊利乳品企业后,组成的“农户—奶站—伊利乳企”生产链,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养牛农户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矛盾逐渐显露,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奶牛牧场应运而生;新的生产模式“奶牛牧场—伊利乳企”要求农户与牧场合作,共同成为伊利乳企的主要供奶源。本应是双赢的合作,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且激化了双方的矛盾,甚至影响了杜尔伯特畜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释养牛农户在适应畜牧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迁和选择,以及对养牛农户与牧场合作事件的分析,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杜尔伯特畜牧业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养牛农户所表现出的文化特点以及畜牧业对农户的影响和面临的发展困境;第二,在市场经济面前,养牛农户从依附奶站到依附牧场的逻辑和意义;第三,农户视角下双方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养牛农户依靠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畜牧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做的选择和创新。杜尔伯特畜牧业转型是在一定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关系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依附性是农户的本质特性,面对日益现代化的畜牧业,处于市场边缘的农户,依附于更大的经济体是保证长期稳定收入的有效途径。依附奶站的成功经验让农户相信,依附牧场同样能够在伊利的庇护下获得利润。但是在新的生产结构中,农户的主体地位被模糊,由直接依附于伊利转变为依附于牧场。农户将牛托养或寄养在牧场不久,一场“口蹄疫”使农户和牧场损失惨重,二者关系因此恶化,产生信任危机。农村社区内这种紧张的关系网络让农户与牧场的合作难以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畜牧业发展。因此,在杜尔伯特农村社区内,社会关系的信任程度是经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前提。
李丁玲[2](2020)在《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众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及需求也悄然发生改变,人们不再一味的追求温饱,而是更多的注重营养和膳食均衡。而牛肉的营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同时以低脂肪的成分,是一种包含人体所需的铁、氨基酸等高营养价值的肉类,更好的迎合了消费者们高品质化的消费观念,因此广受人们的欢迎。随着牛肉在人们饮食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滋生出的牛肉产业也蓬勃发展。中国的牛肉产业有着很大的前景和优势。首先人口众多的中国为肉牛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其次宽广的土地和草原为肉牛的养殖提供了资源保障,最后庞大的劳动力特别是适合肉牛养殖的农民数量也是中国特有的优势。虽然中国的肉牛产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但由于受到市场竞争和本身机制等的种种限制,无法进一步发展,与国外的优良肉牛产业抗衡。目前在我国的肉牛产业中,延边黄牛位居行业的前列,是五大地方良种之一,延边黄牛素来以鲜嫩,膻味少着称,因此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延边黄牛作为延边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不仅是延边的民族特色招牌,也带动着延边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延边黄牛产业却受到行业的桎梏,发展受到限制。由于受到国家政策、行业限制、机制不完善等等因素的限制,延边黄牛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少,导致延边黄牛产业不仅产量大大减少,品质也大打折扣,而价格居高不下。因此,解决延边黄牛养殖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延边黄牛养殖效率问题,整理和描述了国内外关于肉牛产业、肉牛产业效率分析和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现状,从多方面全方位的描述延边黄牛养殖现状,充分了解延边黄牛养殖现状的情况和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所在,采用调查法、文献参考法和实证分析法的方法,结合产业经济、投入产区、区域经济等理论进行分析,利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基于大量数据资料和过往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延边州黄牛养殖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并在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黄牛养殖户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并运用DEA模型分析,选取合理的指标作为投入因素,计算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出延边黄牛养殖的整体效率值,并从中得出能够获得最优效率的决策单元因素,最后通过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提出有利于提高黄牛养殖效率并进一步发展黄牛产业的有利举措和建议。
谭泽亮[3](2020)在《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乳品产业是关系农业、食品工业发展和百姓食品安全的重要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工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乳品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黑龙江省自然条件优越,乳业人才、技术储备雄厚,具有发展乳品产业的独特优势,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乳业品牌入驻,同时自身也培育出了飞鹤、完达山等一批知名的乳品企业。北安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乳品产业已经有60余年发展历史,特别是2004年以后,随着完达山乳业、宜品乳业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建成投产和逐步发展壮大,乳品产业已经成为北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北安市乳品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深入到北安市乳品企业和有关部门,开展调研,进行学习交流,实地搜集、整理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有关资料,对相关数据做描述性分析,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链理论、价值链理论阐述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当前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优势,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法梳理总结黑龙江省部分乳品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以及对促进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启示,从而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乳品产业人才支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提升市场营销水平等符合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北安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乳品产业提供参考借鉴。
周杰灵[4](2019)在《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研究(1910-2010)》文中提出一百年来,美国生猪养殖粪污的治理观念、制度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念上,从将生猪粪污当作废弃物到将其视为资产,经历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转变;制度上,从粪肥还田到综合养分管理,经历了种养结合到种养分离,再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综合养分管理的制度转换;治理方式上,从小规模生猪牧养粪肥治理方式到大规模粪污泻湖系统,再到环境优先技术的应用,经历了经济与环境相互平行、相互冲突、以及协调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根据生猪养殖方式的不同,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10-1958年间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养殖时期;1959-1971年间的集约化生猪养殖萌芽时期;1972-1998年间的集约化生猪养殖快速发展时期;1999-2010年间的农工商垂直一体化养殖发展时期。20世纪初,受到资源保护及荒野保护运动的影响,美国人开始从原来那种建立在以“征服自然”为价值导向,以疯狂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为表现形式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中转向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其内在价值的肯定,并试图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崭新关系模式。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在美国生猪牧养阶段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生猪养殖和作物生长都依靠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作物——土地——猪粪尿之间形成密闭的养分循环,能有效防止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战争打破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氛围,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猪养殖方式和粪污治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二战之后的二十多年间,美国军工行业开始大批转向民用,农业领域产生新的分工,农业生产全面进入机械化和化学化阶段。原本在战争期间应用哈伯-博施的大批量工业合成氮素方法制造炸药的化工厂纷纷转向生产农用化肥;同时,二战期间被实验证明可以促进农业增产的杀虫剂和除草剂也开始被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化肥的大量使用割裂了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通过动物粪便还田形成的传统养分循环链条,猪粪被完全当做一种废弃物进行处理。农户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根据《妨害法》由具有物产保护权的农户自行解决,政府很少干涉,监管上几乎是空白。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新的生猪清粪方式也开始出现。1951年,挪威首次发明使用了漏缝地板技术来取代人工清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这种大量节省劳动力的清粪方式被介绍到美国并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的生猪养殖业。漏缝地板技术的出现对于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来说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变革,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也为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9-1971年间,大规模养殖粪污清粪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养殖设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集约化养猪开始萌芽。然而,清粪方式改变后的储粪池管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储粪池随着猪舍建设的扩大而扩大,成为了猪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种替代传统储粪池的泻湖储粪系统开始得到开发和应用。随着集约化生猪养殖的发展,美国养殖污染问题开始显现,美国社会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其以往的价值观念。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从生物学的角度,用自然选择理论阐述农业过度使用化学产品而人为创造“超级昆虫”和“超级细菌”的恶果,批判了“人类中心论”的自大观点——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而不惜与万物竞争,甚至破坏生态系统,成为现代环保运动诞生的导火索。环保运动的推进唤醒了一些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人们更多地提倡与万物协调共生的理念而不是通过诸如消灭不利于人类的物种等利己行为来获得短视的利益。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探索经济制度的新思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和鲍尔丁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环保制度建设的新观念。科斯通过运用“社会成本”这一概念,考虑了受害人和加害人的主客观因素,用控制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分析方法来确定环境污染中的责任比重,希望通过最缜密的制度设计来使得稀缺的自然资源流动到能够最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的人手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每年从工厂、城市居民、和畜禽养殖场排出的大量污水造成河流湖泊的严重污染。1972年美国颁布《清洁水法》,首次在全国层面将养殖粪污作为监管的对象。由于当时大部分污水来自于工厂和城市居民的污水排放,美国政府便将工厂、城市居民的污水连同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按照点源污染进行政策规范和治理。20世纪80年代,尽管美国废水排污点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水体的质量并未发生重大改善,非点源污染代替了点源污染成为美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1982-1997年间,美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农场中只有25%左右的饲料养分转化为动物产品,另外约75%的饲料养分存在于生猪粪污中。这些粪肥被施用在养殖场内部有限的农田后,大约有51%的氮素养分和64%的磷素养分超出其农田需用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污染治理政策的偏差,环境不公现象开始显现,成为环境正义运动关注的焦点。为应对养殖污染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1999年美国农业部和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统一国家战略,并推出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要求规模化养殖场将粪污作为养分还田的管理对象,以减少养殖粪污通过农田径流和氨挥发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的推行将粪污养分管理从养殖业延伸到了种植业,将种植土地的粪肥施用养分管理也纳入了综合养分管理的范围。在美国农业部的督导下,化肥行业率先引入一种全球通用,具有科学开创意义的4R养分管理制度。这种养分管理制度将化肥养分管理又延伸到了粪肥管理领域,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禀赋来不断完善各层面养分管理水平,促使农户采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佳肥料管理实践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初,原来在美国东南部地区被广泛应用的泻湖或露天厌氧化粪池(泻湖)系统,因产生氨气排放、臭味、病原体传播、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与健康问题而广遭诟病。2000年7月,在环境正义运动的影响下,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与北卡罗来纳州政府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同意开发和使用新的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技术来改变原有的储粪系统,集约化养猪环境优先技术(EST)应运而生。环境优先技术是在推行综合养分管理计划过程中所形成的以环境优先为原则的技术系统。它由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养猪实验基地负责开发并被州政府指定为用来淘汰露天厌氧化粪池的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系统。而环境优先或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以环境利益为优先,使主体对环境的保护行为优先于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行为。”在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百年变迁中,资源禀赋与经济因素、社会环境与政策导向、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其中不乏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大国及养殖粪污最多的国家,中国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经验,从观念、制度和技术上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满足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猪养殖粪污治理道路。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最主要是在观念上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即在处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时,坚持以环境利益为先的原则;在制度上要推行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即将养殖业与种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政策规范;在技术上要倡导环境优先技术,实现绿色养殖的目标。
李上[5](2018)在《廊坊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及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奶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是目前农业中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奶牛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试验选择廊坊市等地区不同规模的10个奶牛场的泌乳牛进行抽样调查,研究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并对隐性乳房炎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主要致病菌的类型、抗生素对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廊坊市地区不同泌乳期的黑白花奶牛1500头为实验牛群,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共有618头患有隐性型乳房炎,头患病率为41.2%(618/1500)。检测结果还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胎次和泌乳期的泌乳奶牛,并且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随着泌乳月的延长而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同时发现患牛的日产奶量均较低,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影响奶牛的泌乳量,使日产奶量大大下降。在隐性型乳房炎67份呈阳性反应(++)的乳汁样品中共检出110株细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三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46株,占病原菌总数的41.81%(46/110),链球菌有28株;占病原菌总数的25.15%(28/110),大肠杆菌有17株,占病原菌总数的15.45%(17/110),其它病原菌有19株,占病原菌总数的17.27%(19/110)。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三大类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占82%以上;而单独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较少,多数是由23种病原菌甚至3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同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V、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链球菌对青霉素G、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表现高度耐药。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和治疗廊坊市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
张衡[6](2017)在《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呼和浩特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依然不够平衡和谐,仍然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主要为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以及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等,尽管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时会产生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怎么样彻底、全面的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呼和浩特市农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概念、主要内容、基本模式等相关理论基础,然后通过介绍呼和浩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和“龙头企业”对于农户的带动作用,从企业和农户的发展角度深刻调查了呼市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后通过分析呼和浩特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利益联结机制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呼和浩特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临的关键和核心是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问题,要想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推动,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来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必须的,这样有利于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相对一致的努力方向,从而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密切关系。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需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利益创造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改变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信誉机制,增加利益约束力度;规范合作组织,拓宽利益协调渠道;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利益保障体系。
张宠[7](2017)在《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奶业20强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圆桌会议于2016年8月26日如期召开了。会议吸引了诸多乳制品行业的精英人员,大家一起就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交谈,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对于提升国家乳制品竞争力的看法。各方在商讨的过程中,“全产业链”这个提案得到了各方的普遍认可。据了解,辉山乳业集团(以下简称辉山乳业)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具体涵盖饲草、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一系列过程。类似辉山乳业这样的基于种草开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可谓是真正从源头企业便开始实施把控。本文应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两种方法对辉山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讨。首先对全产业链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界定了全产业链相关概念。然后对国内外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君乐宝乳业、中垦乳业、飞鸽乳业、瑞士雀巢公司乳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乳业等乳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辉山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内涵进行了剖析,将辉山乳业现阶段实施的全产业链模式进行了各方交流,将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开展了总结工作。全面分析了辉山乳业的全产业链模式指出其含有突出竞争力的地方,也将其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汇总。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辉山乳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有所帮助,实现辉山乳业新的发展目标,并为国内其它乳业龙头企业提供借鉴。
刘小龙[8](2017)在《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与东南沿海相比,西藏气候相对较为恶劣,自然环境较差。西藏地理地形以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并且大部分耕地不肥沃,有机物的含量较低。由于农业用地缺乏且质量低、气候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西藏地区通过平整土地,改造土质等措施,促进了西藏农牧业的不断丰收和发展。但是,西藏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还尚未全部挖掘出来,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进一步稳定、发展和改革西藏的农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西藏地区应该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加快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样不但促进西藏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以农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重点选取西藏近10年的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及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问题,对比分析西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即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支持了一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等;同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特色产品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客机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建立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济等具体建议。
杨付德[9](2016)在《湘乡年屠宰50万头牲猪及加工项目可研报告》文中指出湘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全国有名的牲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牲猪202.5万头,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和肉制品加工业,本文提出湘乡市年屠宰50万头牲猪及肉制品深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总投资为24676.60万元。通过对项目厂址选择、平面布置、工艺技术、原辅材料、燃料、动力及水电等各项指标的细致研究,分析项目市场需求、技术、经济、投资和资金筹措等情况,以湘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质量安全保障,结合湘乡市在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力求全力推进湘乡市养殖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变“运猪”为“运肉”,变鲜活产品销售为加工产品销售。经论证分析,建设成年屠宰50万头牲猪及肉制品深加工现代科技化的食品企业,可实现产值104000万元,年新增利润总额8724.62万元,投资回收期6.19年,可向国家上缴税金10070.42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次。项目投产运营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有力推动湖南省牲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王晶莹[10](2015)在《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畜牧业是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重要产业,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的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目前阿城区畜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差、龙头企业带领行业发展能力弱,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不够等。在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的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扶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阿城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提出政府在阿城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分析其成因,积极探索和研究阿城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以加快阿城区畜牧产业提档升级。
二、3.5万头奶牛和一条产业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万头奶牛和一条产业链(论文提纲范文)
(1)杜尔伯特养牛农户的经济人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小农经济行为 |
二、蓄牧业现代化 |
三、杜尔伯特畜牧业 |
四、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田野点介绍和论文框架 |
一、田野点介绍 |
二、论文框架 |
第一章 养牛农户的根源——杜尔伯特畜牧业的变迁 |
第一节 从游牧到半农半牧 |
一、游牧溯源 |
二、农牧互动 |
第二节 “以牧为主” |
一、畜牧业的崛起 |
二、畜牧业的“徘徊” |
第三节 “畜牧强县” |
一、畜牧业的复兴 |
二、畜牧业的式微 |
小结 杜尔伯特畜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二章 养牛农户的依附体——从奶站到牧场 |
第一节 奶站时期的依附关系 |
一、龙头企业“伊利” |
二、农户与伊利的媒介——奶站 |
三、农户的生活节律 |
第二节 奶牛牧场下的依附关系 |
一、新的依附体——奶牛牧场 |
二、尖山子奶牛牧场 |
第三节 依附体的发展困境 |
一、奶牛牧场的经营问题 |
二、奶牛牧场的应对措施 |
小结 农户依附的逻辑和意义 |
第三章 养牛农户的经济行为 |
第一节 农户对资源配置的理性分析 |
一、年计算的收费标准 |
二、日计算的收费标准 |
第二节 从关系网络看经济行为 |
一、关系网络的破裂 |
二、关系网络的紧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第三节 农户的主体力量 |
一、农户日常支出 |
二、从依附到独立自主 |
三、从“卖奶”到“卖肉” |
小结 农户经济行为的内涵和意义 |
结语 杜尔伯特养牛农户经济行为的启示 |
一、历史脉络中的养牛农户 |
二、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经济行为 |
三、反思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肉牛产业的现状研究 |
1.3.2 关于肉牛产业效率分析的研究 |
1.3.3 关于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
1.5.1 技术路线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延边黄牛产业 |
2.1.2 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包络分析 |
2.2.2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
2.2.3 产业经济理论 |
2.2.4 区域经济理论 |
第三章 延边黄牛养殖现状 |
3.1 延边黄牛养殖概况 |
3.1.1 全州延边黄牛养殖总体情况 |
3.1.2 各县市延边黄牛养殖状况对比 |
3.2 延边黄牛养殖特点 |
3.2.1 自然环境优越 |
3.2.2 延边黄牛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
3.2.3 品种不断优化 |
3.3 延边黄牛养殖面临困境 |
3.3.1 延边黄牛总产量降低 |
3.3.2 延边黄牛养殖户减少 |
3.3.3 延边黄牛品质下降 |
第四章 延边黄牛养殖经济效率分析 |
4.1 样本设计和数据获取 |
4.2 对样本和数据的描述 |
4.3 建立DEA模型 |
4.3.1 DEA模型 |
4.3.2 成本结构分析和指标选取 |
4.4 计算和结果分析 |
4.4.1 延边黄牛养殖效率纵向分析 |
4.4.2 延边黄牛养殖效率横向分析 |
4.4.3 综合分析结论 |
4.5 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第五章 延边黄牛产业养殖环节效率提升的对策 |
5.1 提高黄牛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
5.2 科学的规划布局和规模化养殖 |
5.3 加大对肉牛产业的融资力度 |
5.4 加强培育优质的黄牛,提高品牌推广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乳品产业 |
2.1.2 产业链 |
2.1.3 价值链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2 产业链理论 |
2.2.3 价值链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
3.1 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北安市奶牛养殖情况 |
3.1.2 北安市乳产品加工企业情况 |
3.1.3 北安市乳品产业配套服务企业情况 |
3.2 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
3.2.1 自然条件优越 |
3.2.2 校企合作充分 |
3.2.3 有机产品认证优势 |
3.3 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 |
3.3.2 乳品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
3.3.3 产业发展融资难度大 |
3.3.4 高学历人才匮乏 |
3.4 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3.4.1 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
3.4.2 缺乏有针对性的乳品产业扶持政策 |
3.4.3 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
3.4.4 区位因素的限制 |
3.4.5 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 |
3.5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其他地区乳品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
4.1 克东县乳品产业发展经验 |
4.1.1 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生产 |
4.1.2 建设自有优质奶源基地 |
4.1.3 坚持环保优先走生态发展之路 |
4.1.4 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
4.2 安达市乳品产业发展经验 |
4.2.1 依托资源优势打牢发展基础 |
4.2.2 坚持奶牛兴市完善扶持政策 |
4.2.3 发挥品牌效应增强市场影响力 |
4.2.4 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业链条 |
4.3 对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的启示 |
4.3.1 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
4.3.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4.3.3 打造乳品产业全产业链 |
4.4 本章小结 |
5 提高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
5.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5.2 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
5.3 强化乳品产业人才支撑 |
5.4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5.5 引导企业提升市场营销水平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研究(1910-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美国生猪养殖发展背景及历史分期 |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 |
第二节 1910-2010年间美国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阶段的大致分期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1910-1958年间的美国生猪粪污治理 |
第一节 1910-1958年间的美国生猪养殖方式 |
第二节 牧养方式下的粪污治理观念及政策导向 |
第三节 美国早期生猪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959-1971年间的美国生猪粪污治理 |
第一节 集约化生猪养殖方式的动因及初期发展 |
第二节 观念及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三节 粪污治理的具体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1972-1998年间的美国生猪粪污治理 |
第一节 集约化养猪快速发展 |
第二节 社会环境及政策驱动 |
第三节 环境正义追求下的生猪养殖粪污治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999-2010年代的生猪粪污治理(一) |
第一节 生猪养殖的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粪污治理的困境与综合养分管理概念的提出 |
第三节 综合养分管理计划与4R养分管理制度 |
第四节 综合养分管理的变革措施与管理成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1999-2010年代的生猪粪污治理(二) |
第一节 环境优先技术的产生及基本规范 |
第二节 环境优先技术的升级换代 |
第三节 环境优先技术中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
第四节 环境优先技术的应用推广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粪污治理百年变迁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资源禀赋与治理范式 |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与政策导向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驱动 |
第四节 市场环境与经济动因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经验及教训 |
第一节 政策制度层面经验总结 |
第二节 资源化利用层面经验总结 |
第三节 各国/地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方式比较 |
第四节 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失败教训 |
第九章 对中国的启示 |
第一节 价值取向与道德风险的防范 |
第二节 粪污治理方式与环境正义的实现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5)廊坊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及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
1.2 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 |
1.2.1 病原微生物 |
1.2.2 遗传因素 |
1.2.3 管理因素 |
1.2.4 营养因素 |
1.2.5 环境因素 |
1.2.6 药物因素 |
1.2.7 自身因素 |
1.3 奶牛乳腺免疫学机制 |
1.4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
1.4.1 抗菌药物防治 |
1.4.2 中草药治疗 |
1.4.3 疫苗免疫接种疗法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2.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3 讨论 |
2.3.1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 |
2.3.2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3.3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数据来源与说明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相关理论 |
2.1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关概念 |
2.1.1 龙头企业 |
2.1.2 农户 |
2.1.3 利益联结机制 |
2.2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主要内容 |
2.2.1 利益分配机制 |
2.2.2 利益保障机制 |
2.2.3 利益调节机制 |
2.2.4 利益约束机制 |
2.3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基本模式 |
2.3.1 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 |
2.3.2 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 |
2.3.3 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 |
2.3.4 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 |
2.3.5 企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
2.4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论基础 |
2.4.1 交易费用理论 |
2.4.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4.3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现状分析 |
3.1 产业组织模式现状 |
3.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
3.1.2“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农户的组织模式 |
3.2 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与发展——基于农户的调查 |
3.2.1 调查农户的基本状况 |
3.2.2 农户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3.2.3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 |
3.3 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与发展——基于龙头企业的调查 |
3.3.1 企业利益联结机制选择的总体情况 |
3.3.2 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 |
3.3.3 企业选择利益联结机制的过程分析 |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 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基础薄弱 |
4.2 利益联结机制主体地位不对等 |
4.3 利益联结机制约束力不强 |
4.4 利益联结机制规范性不足 |
4.5 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5.1 美国农业一体化经营 |
5.2 日本农业利益共同体 |
5.3 巴西农工综合体 |
5.4 对我国的启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完善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议 |
6.2.1 发展壮大呼和浩特市龙头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
6.2.2 培育一代新型专业农民,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
6.2.3 建立信用约束机制 |
6.2.4 建立农村合作组织利益相关方相互作用机制 |
6.2.5 政策亟待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环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链的定义 |
2.1.2 全产业链的内涵 |
2.1.3 乳业全产业链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链理论 |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3 乳品产业链整合理论 |
3 国内外乳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梳理 |
3.1 国内乳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举例分析 |
3.1.1 君乐宝乳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发展 |
3.1.2 中垦乳业全产业链模式 |
3.1.3 飞鸽乳业全产业链模式 |
3.2 国外乳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举例分析 |
3.2.1 瑞士雀巢公司乳业全产业链模式 |
3.2.2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乳业全产业链模式 |
4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分析 |
4.1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内涵 |
4.2 辉山乳业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状 |
4.2.1 全产业链模式基本发展情况 |
4.2.2 全国布局战略已形成 |
4.2.3 市场地位提升,促进业绩提升 |
4.2.4 推出中国首个乳业O2O品牌 |
4.2.5 全产业链进军华东 |
4.2.6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
4.3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特点 |
4.3.1 优质的奶源 |
4.3.2 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 |
4.3.3 精饲料地理优势 |
4.3.4 生态建设循环经济 |
4.4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竞争力分析 |
4.4.1 掌握源头 |
4.4.2 以消费者为导向 |
4.4.3 再生能源建设 |
4.4.4 各环节协同效应 |
4.4.5 双模式共赢 |
4.4.6 营销模式全面升级 |
4.5 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 |
4.5.1 新项目开展时,与附近居民冲突 |
4.5.2 仍受舆论影响,辉山乳品国内消费人群增长缓慢 |
4.5.3 同行竞争激烈 |
4.5.4 融资租赁仍存在风险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组织专业队伍,做好本土居民思想工作 |
5.2.2 做好正面宣传工作,抓住新生主力军 |
5.2.3 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
5.2.4 科学使用租赁设备,研发奶牛繁殖饲喂技术,降低融资租赁风险 |
5.2.5 聚焦乳业全产业链政策扶持,提升乳业全产业链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相关问题研究概况 |
一、农业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
二、农业产业化研究现状 |
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及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的自然条件 |
一、地理位置 |
二、气候条件 |
三、土地资源 |
四、水资源 |
五、生物资源 |
第二节 农村经济状况及农业发展模式各层次的演变 |
一、农村经济状况 |
二、农业发展模式各层次的演变 |
第三章 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变迁和特征及问题 |
第一节 农业投入要素利用结构演变 |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 |
二、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
三、农业资金利用结构的演变 |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及主要特征 |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
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一、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
二、农牧业生产环境影响大 |
三、农民深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 |
四、科学技术应用率不高 |
五、产业化水平比较落后 |
第四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 |
第四章 西藏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
一、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
二、培育和支持了一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
三、扶持和壮大了一批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 |
四、初创了一批具有西藏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 |
五、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
六、促进了群众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
七、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加强 |
第二节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特色产品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 |
二、科技带动能力不强 |
三、产业关联及聚集不健全 |
四、组织管理能力不佳 |
五、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
六、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小 |
第三节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
一、国家重视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
二、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三、国家推进西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 |
四、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
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六、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清晰定位与宣传 |
第四节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
一、融资渠道单一 |
二、信息交流平台缺乏 |
三、缺乏市场输送渠道 |
四、自然灾害的威胁 |
第五章 西藏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发展趋势 |
一、规模化趋势 |
二、集约化趋势 |
三、生态化趋势 |
四、市场化趋势 |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一、指导思想 |
二、指导原则 |
第三节 发展对策建议 |
一、建立主导产业 |
二、发展规模经济 |
三、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出口 |
四、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 |
五、惠民政策和减免税收 |
六、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
七、加大技术投入 |
八、建立健全科学的分配体系,提高科技含量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湘乡年屠宰50万头牲猪及加工项目可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总论 |
1.1 项目背景与概述 |
1.1.1 项目名称 |
1.1.2 项目建设性质 |
1.1.3 项目提出理由 |
1.2 研究工作概述 |
1.2.1 研究工作的重点 |
1.2.2 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
1.3 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及主要内容 |
1.3.1 编制依据为: |
1.3.2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
1.4 项目建设方案与研究结论 |
1.4.1 建设目标 |
1.4.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
1.4.3 项目建设内容 |
1.4.4 技术、设备和工程方案 |
1.4.5 项目建设的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
1.4.6 项目建设周期 |
1.4.7 项目建设的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 |
1.4.8 项目经济效益 |
1.4.9 项目社会效益 |
1.4.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4.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
2.1 项目背景 |
2.2 项目相关产业关联度及发展方向分析 |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
2.3.1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
2.3.2 有利于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 |
2.3.3 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 |
2.3.4 有利于推动“放心肉”工程,保障食品安全 |
2.3.5 有利于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
2.3.6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
2.3.7 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 |
2.3.8 是适应新出台《牲猪屠宰管理条例》的需要 |
2.3.9 有利于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2.4 世界市场现状分析 |
2.4.1 世界市场总体情况 |
2.5 我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
2.5.1 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 |
2.5.2 我国猪肉进出口主要国家 |
2.5.3 我国猪肉进出口主要省份表 |
2.6 国内市场现状分析 |
2.6.1 我国肉类加工的基本情况 |
2.6.2 猪肉产品结构及消费结构 |
2.6.3 我国肉类加工企业的情况 |
2.7 我国猪肉消费情况 |
2.8 湖南省牲猪资源和肉类市场的现状 |
2.8.1 湖南省猪肉产品国外市场的现状 |
2.8.2 湖南省活猪及猪肉国内市场状况 |
2.8.3 湖南省活猪资源及猪肉市场状况 |
2.8.4 湘乡市牲猪资源和肉类市场的现况 |
2.9 肉类市场的发展趋势 |
2.9.1 未来10年我国牲猪加工的发展空间 |
2.9.2 未来10年我国牲猪加工的发展趋势 |
2.10 营销方案 |
2.10.1 战略定位 |
2.10.2 实施策略 |
2.10.3 品牌策略 |
2.10.4 营销策略 |
2.10.5 价格策略 |
2.10.6 价格体系 |
2.10.7 促销和公关 |
2.10.8 广告策略 |
2.10.9 市场推进策略 |
2.11 项目的发展建议 |
2.11.1 开拓产品市场 |
2.11.2 加强培训,提高管理 |
2.11.3 加强工程建设监督 |
2.11.4 长远,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项目 |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3.1 项目选址 |
3.2 项目实施有利条件 |
3.2.1 独特的政治人文优势 |
3.2.2 完善的配套设施优势 |
3.2.3 优良的政务服务 |
3.3 社会经济条件 |
3.4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
3.4.1 主要障碍因素 |
3.4.2 解决方案 |
3.5 项目建设规模 |
3.6 产品开发设计方案 |
3.7 产品路线 |
3.7.1 冷鲜肉产品开发方案 |
3.7.2 低温肉制品开发方案 |
3.7.3 传统中式肉制品开发方案 |
第四章 工程生产、技术和设备方案 |
4.1 总平面布置 |
4.1.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4.1.2 总平面设计方案 |
4.1.3 道路与出入口 |
4.1.5 场内外运输 |
4.1.6 绿化 |
4.1.7 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指标 |
4.2 工程技术建设项目组成 |
4.3 土建工程 |
4.3.1 建筑设计依据 |
4.3.2 结构设计依据 |
4.3.3 主要建筑物的特殊技术措施 |
4.4 给排水工程 |
4.4.1 全厂用水量和水质、水压要求,如表4-3 |
4.4.2 水源 |
4.4.3 给水系统 |
4.4.4 排水 |
4.5 供电 |
4.5.1 电源设施条件 |
4.5.2 全厂用电负荷 |
4.5.3 变配电所 |
4.5.4 防雷建设 |
4.5.5 主要设备 |
4.6 通风、空调与制冷 |
4.6.1 室外气象参数 |
4.6.2 通风设计 |
4.6.3 空调设计 |
4.6.4 制冷设计 |
4.6.5 通风、空调、制冷主要设备选择 |
4.7 辅助生产设施 |
4.8 原料、产品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
4.9 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 |
4.9.1 生产方法简述 |
4.9.2 工艺流程简图 |
4.9.3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
4.10 设备方案 |
4.10.1 设备选型原则 |
4.10.2 设备选型 |
4.10.3 技术和装备来源及特点 |
4.10.4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
4.10.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 |
第五章 环保卫生与消防 |
5.1 环境与生态现状 |
5.1.1 大气环境现状 |
5.1.2 水环境质量调查 |
5.1.3 声环境 |
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5.2.1 环境保护执行的标准 |
5.2.2 主要污染物 |
5.3 环境保护措施 |
5.3.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5.3.2 化制尾气处理措施 |
5.3.3 猪血喷雾干燥尾气处理措施 |
5.3.4 恶臭气体处理措施 |
5.3.5 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
5.3.6 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
5.3.7 固体废弃物处理 |
5.4 环境监测 |
5.5 劳动安全卫生 |
5.5.1 劳动保护 |
5.5.2 卫生 |
5.6 消防 |
5.6.1 设计依据 |
5.6.2 消防措施 |
第六章 公司资金筹措、建设进度和组织结构分析 |
6.1 估算依据与说明 |
6.1.1 投资估算依据 |
6.1.2 投资估算方法和范围 |
6.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和标准 |
6.2 投资估算 |
6.2.1 项目总投资估算 |
6.2.2 流动资金 |
6.3 资金筹措 |
6.4 项目建设进度 |
6.5 工程招投标 |
6.5.1 招标范围 |
6.5.2 招标组织形式 |
6.6 企业组织机构 |
6.6.1 建设期的组织机构 |
6.6.2 运营期的组织机构 |
6.7 人力资源配置 |
6.7.1 工作制度 |
6.7.2 劳动定员 |
6.8 人员培训 |
第七章 财务、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 |
7.1 评价依据与财务评价说明 |
7.1.1 财务评价依据 |
7.1.2 财务评价说明 |
7.2 销售收入和税金 |
7.2.1 销售收入 |
7.2.2 税金 |
7.3 成本估算 |
7.4 财务效益分析 |
7.4.1 利润及其分配 |
7.4.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7.5 盈亏平衡分析 |
7.6 财务评价结论 |
7.7 社会评价 |
7.7.1 对贯彻落实现代农业产业化政策有重大意义 |
7.7.2 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畜牧业发展 |
7.7.3 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
7.7.4 增加就业机会,保障社会安定 |
7.7.5 增加税收 |
7.7.6 提高了人们科技和文化水平 |
7.7.7 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发力 |
7.8 风险分析 |
7.8.1 市场风险 |
7.8.2 资源风险 |
7.8.3 技术风险 |
7.8.4 工程风险 |
7.8.5 资金风险 |
7.8.6 政策风险 |
7.8.7 社会风险 |
7.8.8 风险对策 |
第八章 项目总体评价 |
8.1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畜牧业及畜牧业发展内涵 |
第一节 畜牧业的基本内涵 |
一、现代畜牧业 |
二、畜牧业类型 |
第二节 畜牧产业化和畜牧发展 |
一、畜牧产业化 |
二、畜牧产业化和畜牧发展的关系 |
第三节 畜牧业发展趋势和模式 |
一、畜牧业发展趋势 |
二、未来畜牧业发展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阿城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
一、阿城区简介 |
二、阿城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
三、阿城区畜禽养殖情况 |
四、阿城区规模养殖与养殖效益水平 |
五、阿城区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
六、阿城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
七、阿城区畜产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二节 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
一、产业化发展缓慢 |
二、技术推广体系薄弱 |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
四、产业发展政府引导和扶持不够 |
五、价格波动剧烈 |
第三节 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产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
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 |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监督不到位 |
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
五、供求失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阿城区政府畜牧业发展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形成产业化发展链条 |
一、充分认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重要性 |
二、推进畜牧业发展标准化进程 |
三、鼓励和支持畜产品精深加工 |
四、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 |
第二节 阿城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一、畜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 |
二、畜产品加工精细化深度化 |
三、休闲畜牧业发展特色化 |
四、畜牧技术推广系统完善化 |
第三节 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体系 |
一、严格审批 |
二、加强药物监测 |
三、加强执法 |
第四节 产业发展保障工作完善化 |
一、人才保障工作 |
二、资金保障工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3.5万头奶牛和一条产业链(论文参考文献)
- [1]杜尔伯特养牛农户的经济人类学分析[D]. 石博文.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D]. 李丁玲. 延边大学, 2020(05)
- [3]北安市乳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谭泽亮.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4]美国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研究(1910-2010)[D]. 周杰灵.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廊坊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及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D]. 李上.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6]呼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 张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4)
- [7]辉山乳业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发展研究[D]. 张宠. 武汉轻工大学, 2017(06)
- [8]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刘小龙. 烟台大学, 2017(02)
- [9]湘乡年屠宰50万头牲猪及加工项目可研报告[D]. 杨付德.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10]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晶莹. 黑龙江大学,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