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家综合症

十大新家综合症

一、新居10大综合症(论文文献综述)

张霄宇[1](2017)在《成都市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新都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卫星城、全面建设“六个新都”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都区虽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针对新都本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还较欠缺,本文以期通过总结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分析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规律,找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新都区城乡差距,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新三最”城市、确保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撑。本文首先总结了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区域特征,总结出了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经验,系统阐述了“漫花庄园模式”、“花香果居模式”、“玲珑锦苑模式”等新都区关于三农问题的探索模式。同时阐明了新都区今后五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并结合目标与任务找准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定量分析及釆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我国国情、农情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国内以及美国、日本、法国农村建设的特点,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特点,对它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好思路、好做法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创新,以他山之石,攻新都区新农村建设之玉。系统阐述了加快推进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及措施,包括总体思路、应坚持的原则及对策措施,如建立机制保障、坚持科学规划,建设特色乡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等。

陈岩[2](2016)在《地铁站情景空间建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情景空间”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作为地铁站室内环境设计范畴中的内容,“情景空间”的最终目的是为乘客创造特定的空间环境,使他们能够身在其中产生一种“有意义”的感觉,将乘坐地铁变成一种舒适的享受。在本文中“情景空间”既包含涉及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人景”维度——“情境”;也包含涉及建筑学和类型学的“物景”维度——“样态”;还包含涉及社会学、文化学和环境美学的“场景”维度——“景域”。对于地铁站而言,“情景空间”既是一种物质空间(指“物景”维度:“样态”);也是一种精神空间(指“人景”维度:“情境”);还是一种空间的“特性”(指“场景”维度:“景域”)。“情景空间”理论因为自身所带有的文化色彩,决定了其关注点既囊括了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主观的精神世界,又提供了理解民族和地域的方式,它帮助设计师将平淡的地下空间环境转化为具有人文关怀的地铁站室内空间场所。当前,面对我国地铁站室内环境设计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全球化、复杂化的趋势,以及“意义”流失和“去精神化”的倾向,有必要强化“情景空间”理论,及其“地铁站应有精神层面内容”的主张。论文主体研究框架分为“情境——样态——景域”三个部分,分别对应“情景空间”理论中的“人景”、“物景”和“场景”三个维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以社会学的视角解读“情景空间”,并尝试着在开放的理论系统下审视和澄清当代地铁站室内环境设计中出现的“去精神化”问题。通过对情景空间理论的全面解析,从观念、认知和技术层面展开对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的案例分析与验证,阐述了表象繁荣背后隐潜的困境与悖论。并进一步从情境、样态、景域三个层面,对以“情景空间”方法论为主导的多途径探索进行归纳,总结出了地铁站情景空间的构建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地铁站情景空间的建构策略,分别是:“人景”维度的“情”——“境”关联策略、事件参与策略、多维感知调动策略;“物景”维度的空间引导策略、艺术转换策略、主题塑造策略;以及“场景”维度的精神认知归一策略、空间印象塑造策略、多元文化融合策略。这三个维度的情景空间建构策略可以为当前中国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实践提供一种相对可操控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张国昕[3](2017)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西北宁陕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和生态文明理念视野下,生态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前亟需开展研究的领域。本文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面临的实际问题,选择建国以来移民历史最长的宁夏西海固山区和移民规模最大的陕南秦巴山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域5个市、11个县(区)、13个镇(乡)、16个移民点开展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态学、系统学、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理论、历史、实践、技术四个层面开展了西北宁陕地区生态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研究,形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重点探讨生态移民宜居环境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开发规划优化、宜居建筑设计理念更新、社会融合和社会成本分析等问题,意欲为优化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推动移民安置工作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针对移民搬迁安置过程面临的各种挑战,本文首先开展了移民宜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通过移民宜居环境空间内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剖析,归纳和分析了移民人居环境空间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移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人类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现代和传统、全球和本土、有序和无序、传承和创新六对关系的分析,从哲学、历史学和动力学三个维度解读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了移民生态文明建设三维结构优化调控体系。三维结构包括:由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调控目标维,由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构成的调控对象维,由观念转变、制度保障、技术更新构成的调控任务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回顾和研究区域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案例分析,开展了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历史的研究。在开展传统村落依山傍水而建的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凤堰明清古梯田农耕模式;在开展传统建筑特征分析基础上,总结了生土建筑结构与营建技术的本土化特色;在开展宁夏吊庄四代移民建筑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吊庄移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典型案例分析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地域文化传承的历史启迪。通过调查移民规划实施过程在观念转变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主要障碍,开展移民宜居环境空间开发规划实践的研究。通过开展研究区域移民安置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环境影响分析、移民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收入分析、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分析、以及移民安置成本和社会融合分析,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展开技术经济评价和故障分析,尝试建立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实践综合评价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以满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包括规划3个阶段、9项生态文明制度、29项具体指标构成的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优化全过程控制的“3929”制度保障体系,并通过移民宜居环境空间开发规划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针对研究区域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移民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开发实践过程反映的技术需求,开展了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优化和建筑设计理念更新的技术研究。重点针对研究区域传统文化传承及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持续发展等问题,探索构建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包括三大空间组团设计、生态农业产业化设计、本土化建筑设计、整体性设计和分类指导设计等5项策略和27项技术措施组成的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设计更新的技术策略体系,并通过分散安置移民传统民居建筑更新工程和集中安置移民新村设计更新工程的案例分析,为技术策略体系应用提供工程示范。

李谭芳,刘玲玲[4](2014)在《室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城市居民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而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通常是室外污染浓度的2到5倍。近年来,关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投诉和新闻报道屡屡出现,这些事件客观反映出目前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严重性。本文主要针对室内空气来源、危害及如何有效防止进行阐述。

曲云[5](2012)在《空气保卫战》文中研究说明很多时候,生活中太多具象的东西凝聚了我们的注意力.比如工作、房子、车子,同时,生活的压力也常常疲惫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暇去顾忌到那些相对抽象的生活组成部分。久而久之的思维惯性让我们觉得,房子车子就是生活品质的保证,殊不知日益被污染和忽视的空气已经向我们的健康发起了挑战。

张凯靖[6](2012)在《西安市家庭装修过程中典型污染物的动态分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室内家居装修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室内环境问题是是当今社会又一新的污染现象。本课题旨在研究家居装修过程中及装修结束后一段时间的污染物动态分布,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情况和污染来源的分析,对今后人们在装修过程各个工期应使用的材料和应防范的污染来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课题选取了西安市长安区的两户新装修住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功能甲醛、氨检测仪和FirstCheck+5000便携气体检测仪以现场测量的方式,对各采样点从装修开始到结束后半年各进行了为期约九个月的持续检测,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氨、TVOC和苯四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检测;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四种所选污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检测的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法和灰色统计决策对每次检测时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大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污染物的认识状况。通过以上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甲醛、氨、TVOC和苯装修过程和装修半年后的整个阶段均存在至少有一种污染物超标的情况。绝对清洁的环境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不存在,整个阶段的污染率达90%以上,重污染率为在60%左右,污染状况比较严重。(2)在整个装修期间,各污染物浓度随着装修阶段的不同呈现较大的波动。甲醛的浓度值在木工阶段和家具入驻后均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在墙面处理粉刷阶段和木工结束后会急剧增加;TVOC和苯的浓度在壁纸黏贴后和家具入驻时快速上升。(3)甲醛和氨的污染在整个装修环节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苯和TVOC的污染防治应引起广大居民的注意。从两个监测点的灰色统计决策法评价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中来看,苯已成为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最大因素,TVOC次之。(4)装修季节对室内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选择在春夏季装修居室内由于装修时气温较高,室内污染物释放速度较快,且由于开窗时间较长,空气流通频繁;在装修结束后,北方会有供暖期,室内空气在装修开始到结束后半年这个时间段内经历两次高温过程,污染物释放速度更快。室内空气中的单个污染物含量要低于选择在秋冬季装修的居室。(5)西安市广大居民的防治污染意识比较强,在选取装修产品时均注重国家的质量标准和绿色标准,但是由于市场的产品状况和除污效果不佳的原因,导致在装修结束后入住时仍有身体不适的状况,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6)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建议国家加大对建材装修行业的监管,加大宣传绿色装修的理念;广大建材生产厂商应加快低成本无污染建材产品的研发;业主和装修从业者应减少在施工现场的停留,并在装修结束后采用积极措施加快室内污染物的扩散,采用植物去污染的方法来达到清洁室内环境的目的。

厉骞[7](2011)在《新居家养老模式下旧住宅适老性改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城市老年人居住矛盾日益凸显,改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价值观念、养老传统及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居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单靠政府出资开设的社会养老机构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此外,我国养老市场化程度发展缓慢,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现今社会有效养老出现一个“空白期”,敦促着我们探寻解决途径。我国目前存在大量上世纪70~90年代旧住宅,这些住宅结构良好,但户型落伍、内部设施陈旧、内部空间及功能分区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此外,我国年轻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今后一段时期,一对子女要面临赡养四位以上老人的局面,发展其他养老模式的同时,增强现有住宅的养老功能和社区服务,使住宅满足老年人需求,不仅能有效减轻国家和年轻人的养老压力,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养老环境的提升亦有积极意义。首先,文章明确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将研究的重点限定为居家养老模式,同时文章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特征及需求,为具体的改造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其次,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特点和基本需求出发,以现有住宅与老年人需求矛盾为切入点,对旧住宅内部空间、公共空间等多方面进行改造探索,找出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改造方法。接着,文章还针对目前传统居家养老功能的退化,从智能化和新居家养老服务拓展了传统住宅居家养老功能,赋予新功能的旧住宅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便利及安全。最后,文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改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针对改造中存在的法规和经验的不足等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孟家松[8](2011)在《家居环境中保健植物的配置与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对家居环境的特点以及保健植物的功效进行分析,针对家庭居室不同空间中保健植物的选择和布置提出了一些看法,为室内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徐江岑,王丽萍[9](2011)在《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检测明确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与甲醛浓度的影响因素。普通居民住宅内甲醛污染状况严重,在9套普通居民住宅中测定的26个房间样本,甲醛合格率仅为30.8%。在校园4个公共活动区测定的10个样本中,合格率为90.0%,污染状况较轻微。结果表明,室内甲醛浓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量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其次是装修完工时间和通风换气量及频次。同时甲醛浓度与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其他因素有关。

李晓蕾,刘婷,牛钰[10](2009)在《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现今,室内空气污染已严重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室内空气污染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二、新居10大综合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居10大综合症(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1.2.1 国内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的研究动态
        1.2.2 国外关于农村发展和建设研究动态
        1.2.3 关于新农村建设内容和重点的研究综述
        1.2.4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的研究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2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城乡二元经济转变理论
        2.2.2 城乡联系理论
        2.2.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2.4 统筹城乡理论
        2.2.5 科学发展观理论
3 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现状
    3.1 新都区破解“三农”问题的探索
        3.1.1 漫花庄园模式——“土地业主承包集中开发”模式
        3.1.2 花香果居模式——土地特色经营+村容整治模式
        3.1.3 玲珑锦苑模式——农民新村集中建设模式
        3.1.4 新都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经验总结
    3.2 新都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3.2.1 新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3.2.2 新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
    3.3 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3.3.1 优化了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了现代农业
        3.3.2 加快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3.3.3 加快了全产业链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3.4 推进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4 新都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新农村的资金缺口较大,区县投入差异大
    4.2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
    4.3 产业缺规模,特色不明显
    4.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尚需完善
    4.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4.6 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堪忧
    4.7 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
    4.8 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仍需创新
5 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5.1 美国:以大农业为基础的农村发展模式
        5.1.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5.1.2 美国发达的农业产业化体
        5.1.3 美国农业对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5.2 日本:小型精耕细作化的衣村发展模式
        5.2.1 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
        5.2.2 精细而专业化分工
        5.2.3 重视农业教育事业和农业科研技术的推广
    5.3 法国:土地、劳动力适中型的农村发展模式
        5.3.1 进行农业制度变革
        5.3.2 高度重视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5.3.3 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6 加快推进成都市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6.1 总体思路
    6.2 对策措施
        6.2.1 建立相应机制保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6.2.2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
        6.2.3 坚持科学规划,建设特色乡村
        6.2.4 强化产业发展,促进产村相融
        6.2.5 强化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6.2.6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6.2.7 扎实抓好新村文化保护和文明村风培育
        6.2.8 整合资金,合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2)地铁站情景空间建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对问题的一点澄清
    1.2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2.1 国内外地铁发展概述
        1.2.2 情景空间的研究现状
        1.2.3 地铁站的研究现状
        1.2.4 地铁站设计领域对情景空间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对象和角度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角度
    1.6 研究的方法
        1.6.1 综合分析研究法
        1.6.2 对比、比较研究法
        1.6.3 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法
        1.6.4 图片认知研究法
        1.6.5 情景分析研究法
        1.6.6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7 论文研究框架
2 情景空间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地铁站情景空间的相关学科及理论
        2.1.1 现象学(Phenomenology)
        2.1.2 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2.1.3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1.4 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
        2.1.5 地下建筑学(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2.1.6 环境美学(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2.2 情景空间概念的厘清
        2.2.1 情景的模糊性与情景空间的复杂性
        2.2.2 情景空间概念的定义
        2.2.3 情景空间概念的辩证观
    2.3 情景空间理论构架分析
        2.3.1 情景空间理论的基础
        2.3.2 情景空间理论的核心
        2.3.3 情景空间理论的人景因素——“情境”
        2.3.4 情景空间理论的物景因素——“样态”
        2.3.5 情景空间理论的场景因素——“景域”
    2.4 情景空间理论的整体评价
        2.4.1 情景空间的理论逻辑
        2.4.2 情景空间理论的价值取向
        2.4.3 情景空间与场所精神的联系和区别
        2.4.4 情景空间理论的现实困境
        2.4.5 情景空间理论在当代地铁站设计研究中的定位
    2.5 情景空间理论的方法论意蕴——以“情景空间”为核心的开放式理论系统建构
    2.6 小结
    第二章 研究路线图
3 情景空间的人景因素
    3.1 人景与“情境”感知
        3.1.1 “情境”的概念
        3.1.2 感知、感觉与知觉
        3.1.3 情境与个体感知
        3.1.4 情境与人景空间
    3.2 “情境”感知的表达机制
        3.2.1 情境感知的过程
        3.2.2 情境感知的途径
        3.2.3 情境感知的艺术维度
        3.2.4 情境感知的叠加效应
    3.3 地铁站人景空间的特性
        3.3.1 地铁站情境感知的相对性
        3.3.2 地铁站情境体验的“定势性”
        3.3.3 地铁站情境体验的“联觉性”
    3.4 “情境”创设——地铁站人景空间的构建模式
        3.4.1 知觉体验模式
        3.4.2 意义解读模式
        3.4.3 情感互动模式
    3.5 地铁站人景空间的建构策略
        3.5.1 “情”——“境”关联策略
        3.5.2 事件参与策略
        3.5.3 多维感知调动策略
    3.6 小结
    第三章研究路线图
4 情景空间的物景因素
    4.1 物景与“样态”
        4.1.1 “样态”的概念
        4.1.2 室内空间样态
        4.1.3 空间样态的“理性”与“感性”
        4.1.4 物景空间的构成元素——形、光、色
    4.2 地铁站的“理性”空间样态特性
        4.2.1 理性空间中的“形”样态
        4.2.2 理性空间中的“光”样态
        4.2.3 理性空间中的“色”样态
    4.3 地铁站的“感性”空间样态特性
        4.3.1 感性空间中的“形”样态
        4.3.2 感性空间中的“光”样态
        4.3.3 感性空间中的“色”样态
    4.4 “样态”创设——地铁站物景空间的构建模式
        4.4.1 空间感知模式
        4.4.2 节奏均衡模式
        4.4.3 主题发掘模式
    4.5 地铁站物景空间的建构策略
        4.5.1 空间引导策略
        4.5.2 艺术转换策略
        4.5.3 主题塑造策略
    4.6 小结
    第四章 研究路线图
5 情景空间的场景因素
    5.1 场景与“景域”
        5.1.1 “景域”的概念
        5.1.2 群体认同的概念
        5.1.3 景域与场景空间
    5.2 “景域”的认同特征
        5.2.1 时代性与多元化
        5.2.2 地域性与差异化
        5.2.3 文化性与有机化
        5.2.4 文脉性与延续化
    5.3 地铁站场景空间的功能作用
        5.3.1 定位功能
        5.3.2 叙事功能
        5.3.3 识别功能
        5.3.4 演进功能
    5.4 “景域”创设——地铁站场景空间的构建模式
        5.4.1 情感认同模式
        5.4.2 环境认同模式
        5.4.3 文化认同模式
    5.5 地铁站场景空间的建构策略
        5.5.1 精神认知归一策略
        5.5.2 空间印象塑造策略
        5.5.3 多元文化融合策略
    5.6 小结
    第五章 研究路线图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及学术贡献
    6.3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6.3.1 技术进步的两面性:当代地铁站室内环境面临的新问题
        6.3.2 情景空间研究的困惑
        6.3.3 面向未来的哲学思考:开放系统的延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世界各城市地铁信息汇总表
附录B
    地铁站情景空间调查问卷
    地铁站情景空间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附录C 人名索引(中外文对照)
附录D 图表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生态文明理念下西北宁陕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缘起和发展
        1.1.2 当前生态移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态势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启示
    1.3 项目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典型案例选择
    2.1 研究区域选择
        2.1.1 生态移民概念界定
        2.1.2 研究区域和研究范围选择
    2.2 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2.2.1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特征
        2.2.2 陕西省生态环境特征
    2.3 研究区域生态移民规划
        2.3.1 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
        2.3.2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4 典型案例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生态移民宜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
    3.1 移民宜居环境空间内涵和行为主体
        3.1.1 移民宜居环境空间内涵和功能定位
        3.1.2 移民宜居环境空间行为主体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3.2.1“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念
        3.2.2“体国经野”的宜居环境系统规划理念
        3.2.3“师法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
    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3.3.1“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观
        3.3.2 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的生态学原理
        3.3.3 建筑设计理念更新的生态学原理
    3.4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内涵解读
        3.4.1 生态文明的哲学思考
        3.4.2 文明冲突的历史思考
        3.4.3 生态文明的动力学思考
        3.4.4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内涵解读
    3.5 移民宜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调控体系构建
        3.5.1 移民宜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调控体系构建原则
        3.5.2 移民宜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调控体系构建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区域移民居住环境空间开发历史的研究
    4.1 移民居住环境空间的历史演变
        4.1.1 中国历史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变化和人口迁徙
        4.1.2 宁夏西海固山区移民人口迁徙和空间开发的历史回顾
        4.1.3 陕南秦巴山区移民人口迁徙和空间开发的历史回顾
    4.2 研究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4.2.1 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保护
        4.2.2 宁夏西海固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4.2.3 陕南秦巴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4.3 研究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其文化传承内涵
        4.3.1 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保护
        4.3.2 宁夏西海固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4.3.3 陕南秦巴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4.4 宁夏吊庄移民居住环境建设的历史回顾
        4.4.1 宁夏吊庄移民的历史背景
        4.4.2 银川市月牙湖吊庄移民居住环境建设案例分析
    4.5 宁陕生态脆弱山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启示
        4.5.1 对爱辉——腾冲直线的重新认识
        4.5.2 凤堰明清古梯田的生态文明启示
        4.5.3 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启示
        4.5.4 宁夏吊庄移民“四代建筑”的历史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区域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实践的研究
    5.1 宁夏地区“十二五”规划实施现状分析
        5.1.1 银川市移民安置区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现状分析
        5.1.2 彭阳县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现状分析
    5.2 陕南地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实施现状案例分析
        5.2.1 陕南地区“十二五”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
        5.2.2 安康市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建设案例分析
        5.2.3 陕南地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现状
    5.3 研究区域生态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实践综合评价
        5.3.1 安置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空间开发环境影响分析
        5.3.2 迁出区生态空间修复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5.3.3 生态移民经济收入统计分析
        5.3.4 生态移民住宅建筑满意度分析
        5.3.5 生态移民安置社会成本和社会融合分析
    5.4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5.4.1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再认识
        5.4.2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区域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技术策略研究和工程实践
    6.1 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技术策略选择原则
        6.1.1 技术策略选择基础
        6.1.2 技术研究的主要领域
        6.1.3 技术策略选择原则——“一优先三结合”原则
    6.2 研究区域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技术策略体系构建
        6.2.1 生态优先特色的三大空间组团设计技术策略
        6.2.2 满足资源条件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策略
        6.2.3 符合当地人文特色的本土化建筑设计适宜技术策略
        6.2.4 结合系统控制的整合性设计技术策略
        6.2.5 按照安置模式特点分类指导的设计技术策略
    6.3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工程实践
        6.3.1 分散安置移民传统民居建筑改造更新工程
        6.3.2 集中安置移民新村宜居环境建设设计更新工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论文总结—对移民宜居环境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7.1.1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7.1.2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历史的研究
        7.1.3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实践的研究
        7.1.4 移民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优化和建筑设计更新的技术研究
    7.2 主要结论——论文的创新点
    7.3 建议——对移民宜居环境建设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7.4 展望——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4)室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2 乔迁新居如有以下症状需警惕
3 呼市地区空气质量现状
4 如何有效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4.1 选购环保型装饰材料进行房屋装修
    4.2 房屋装修后要保持通风, 有针对性摆放植物。
    4.3 注意室内有害气体的检测。

(5)空气保卫战(论文提纲范文)

空气“拉响”健康警报
危害来自何方
    室内装饰
    厨房油烟
    电器
    卫生间
    家具
空气净化器面面观
任重道远
产品推荐三星Paper系列空气净化器
    将空气一页一页净化
    独特美观的设计
    一步到位的健康
    做消费者信任的品牌
产品推荐飞利浦空气净化器AC4076
    引领健康新居系列
产品推荐TCL空气净化新品亮相
    PM2.5祛除率高达99.97%

(6)西安市家庭装修过程中典型污染物的动态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室内污染的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
第二章 研究材料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污染物因子的选择
    2.3 室内污染物因子的特点
        2.3.1 甲醛
        2.3.2 氨
        2.3.3 TVOC
        2.3.4 苯
第三章 空气中甲醛、氨、TVOC、苯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3.1 采样点的设计
    3.2 监测时间的设计
    3.3 甲醛、氨、TVOC、苯的测量
        3.3.1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3.3.2 甲醛的测量
        3.3.3 氨的测量
        3.3.4 TVOC的测量
        3.3.5 苯的测量
    3.4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3.4.1 单因子评价法
        3.4.2 综合指数评价法
        3.4.3 灰色统计决策法
第四章 室内空气甲醛、氨、苯、TVOC浓度时空分布
    4.1 室内污染物实测数据的标准化
    4.2 不同时段甲醛、氨、苯、TVOC浓度的分布特征
        4.2.1 监测点1室内空气中醛、氨、TVOC和苯浓度的变化
        4.2.2 监测点2室内空气中醛、氨、TVOC和苯浓度的变化
    4.3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
    4.4 两监测点空气中甲醛、氨、TVOC、苯浓度变化差异分析
    4.5 不同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及污染的防治
    5.1 基于单因子指数法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5.2 基于综合指数法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5.3 基于灰色统计决策评价法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5.4 综合评价结果
    5.5 西安市居民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认识状况
    5.6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建议
第六章 认识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新居家养老模式下旧住宅适老性改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老龄化发展态势
        1.1.2 人口老龄化与居住需求
        1.1.3 我国现存的养老模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范围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4 国内外理论研究及现状
        1.4.1 国内外理论研究
        1.4.2 国内外现状
    1.5 基本概念及关键词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2章 老年人居住特征及改造需求调查
    2.1 老年人居住特征
        2.1.1 老年人生理特征
        2.1.2 老年人心理特征
        2.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老年人居住需求
        2.1.4 我国老年人居住需求金字塔
    2.2 老年人居住及改造需求调查
        2.2.1 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2.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旧住宅适老性改建
    3.1 旧住宅分析
    3.2 改造的原则
        3.2.1 结构不变原则
        3.2.2 经济性原则
        3.2.3 弹性设计原则
        3.2.4 可参与性原则
        3.2.5 安全性原则
    3.3 改造的标准
    3.4 住宅内部空间改造及案例分析
        3.4.1 住宅内部空间调整及案例分析
        3.4.2 套型间横向空间互换及案例分析
        3.4.3 竖向空间互换及案例分析
        3.4.4 扩展加建及案例分析
        3.4.5 局部搭建及案例分析
        3.4.6 增层改造及案例分析
        3.4.7 套型分合及案例分析
    3.5 公共空间适老性改建
        3.5.1 加建电梯
        3.5.2 楼梯的适老性改建
        3.5.3 单元入口的适老性改建
    3.6 室内主要空间的适老性改建
        3.6.1 起居室
        3.6.2 卧室
        3.6.3 厨房
        3.6.4 卫生间
        3.6.5 阳台
        3.6.6 其他空间及设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旧住宅养老功能扩展研究
    4.1 智能化改造
        4.1.1 智能化改造的原则
        4.1.2 旧住宅智能化改造
    4.2 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4.2.1 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4.2.2 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淄博某医家属区适老性改建可行性探索
    5.1 淄博某医院家属区背景材料
        5.1.1 家属区概述
        5.1.2 旧住宅基础资料
    5.2 旧住宅现状问题总结
    5.3 旧住宅适老性改建措施及方案
        5.3.1 旧住宅内部空间调整方案
        5.3.2 旧住宅加建电梯方案
        5.3.3 旧住宅智能改造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感谢
附件

(8)家居环境中保健植物的配置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保健植物的定义
2 室内保健植物的功能
    2.1 改善室内环境
        2.1.1 清除有毒挥发性有机物质。
        2.1.2 减少室内粉尘量。
        2.1.3 切断有害电磁波。
        2.1.4 固碳释氧、增湿降温。
        2.1.5 补充室内空气负离子。
    2.2 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
    2.3 观赏功能
3 室内保健植物选择的原则
    3.1 根据室内环境特点选择植物
    3.2 根据室内房间功能选择植物
    3.3根据美学的原则选配植物
4 家庭居室中不同空间室内保健植物的选择
    4.1 客厅
    4.2 卧室
    4.3 书房
    4.4 厨房及餐厅
    4.5 卫生间
5 小结

(9)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内容与方法
    1.1 问卷调查
    1.2 检测与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2 检测结果
    2.3 检测结果分析
        2.3.1 建筑装饰材料对甲醛浓度的影响
        2.3.2 装修完工时间对甲醛浓度的影响
        2.3.3 通风换气对甲醛浓度的影响
        2.3.4 其他因素对甲醛浓度的影响
3 结论

(10)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 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二) 国内研究进展
        1. 制定全面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 污染源控制。
        3. 各种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4.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
        5. 建筑物综合症。
        6.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
        7. 协同效应研究。
        8. 放射性污染。
二、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一) 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二) 国外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进展
        1. 相关研究成果。
        2. 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庭用品管理的相关法律。
三、结语

四、新居10大综合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 张霄宇.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2]地铁站情景空间建构策略研究[D]. 陈岩.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1)
  • [3]生态文明理念下西北宁陕地区移民宜居环境建设研究[D]. 张国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4]室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J]. 李谭芳,刘玲玲.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1)
  • [5]空气保卫战[J]. 曲云. 家用电器, 2012(11)
  • [6]西安市家庭装修过程中典型污染物的动态分布研究[D]. 张凯靖.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2)
  • [7]新居家养老模式下旧住宅适老性改建研究[D]. 厉骞. 青岛理工大学, 2011(04)
  • [8]家居环境中保健植物的配置与选择[J]. 孟家松.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5)
  • [9]某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与分析[J]. 徐江岑,王丽萍.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01)
  • [10]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J]. 李晓蕾,刘婷,牛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8)

标签:;  ;  

十大新家综合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