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黛安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冰铭,陆启滨[1](2021)在《中医脏腑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医学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称之为"妇女经断前后诸证",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如烘热汗出、失眠多梦、心烦焦虑、胸闷心慌、头痛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阴道干涩、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躯体或精神心理症状。患者年龄多分布于45~55岁。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工作生活,且会对处于该阶段女性造成许多潜在的健康隐患,如导致高血压型、2型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等。西医治疗本病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因其常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整体观念,协调脏腑功能,相比西药毒副作用轻微,适宜患者长期服用,且疗效显着,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中医脏腑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得出,多数学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以肾虚为主,并与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各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论治,以补肾为中心,兼顾宁心、疏肝、健脾等,从一脏入手,或多脏兼治,汤药从经方、古方化裁,或结合自身经验自拟方药,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望能以此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
占思颖,王恒和[2](2021)在《中医药防治更年期心悸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更年期心悸病机有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肾亏虚,肝气郁滞;精血亏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阳亢;肾阴阳俱虚。中医治法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滋补肝肾,养血理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调理冲任,平衡阴阳。目前,更年期心悸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辨证分型无统一标准;其次,中医药对更年期心悸治疗大多局限于经验总结和个案报道,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结果很难被广泛认同;第三,对主观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但近年鲜有以生活质量为疗效指标的报道。因此,可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理念,开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制定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建立包括生活质量量表在内的多维结局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相关机制探讨。
张宁[3](2021)在《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本课题通过对文献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对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2)通过对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规律,确认其治疗法则,从而指导临床辨证,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一定借鉴。研究方法(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RCT研究。纳入文献后由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后通过建立数据库,提取资料后导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中药复方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资料,对数据进行规范清洗和处理后,用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5.0进行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对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1)Meta分析:本次纳入文献研究11篇,治疗患者总数达888例,其中中药组456例,对照组432例。高质量文献1篇,余均为低质量文献。文献检验具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显示有发表偏倚。总有效率Meta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1,95%CI[2.08,7.72],P<0.05);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3,95%CI[-3.78,-1.48],P<0.05);SPIEGEL 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2.37,2.09],P>0.05);不良反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49,I2=0%,提示各研究间没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5,95%CI[0.02,0.11],P<0.05)。(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纳入45篇文献。去除重复方药后,共纳入38个复方。统计各复方使用药物后,使用频次大于10的中药分别是:白芍、酸枣仁、山茱萸、甘草、柴胡、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夜交藤、合欢皮、茯苓、知母、牡丹皮、郁金、龙骨、女贞子、山药。常用药类为补虚药、安神药及清热药;药物四气较高的是寒性药物,其次是平性、温性。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多;苦味药物使用频次次之;咸味药物使用最少。药物入肝经者最多,其次为肾经、心经。使用关联规则分析后,药对白芍-酸枣仁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药组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支持度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后可将核心药组归为5大类。研究结论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临床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时,常使用白芍、酸枣仁、熟地等中药,核心组方常使用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加减配合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之品。
毕忠月[4](2020)在《自拟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课题主要研究自拟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治疗组实施口服自拟养经方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坤泰胶囊中药成药,主要收集治疗前有关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职业、病程)、收集符合标准病例的中医症候积分的情况、激素采集后的结果(FSH、LH)的比较,还有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激素结果(FSH、LH)的比较,所收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评价本次观察的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道路。方法:本次课题主要收集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楼妇科门诊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的诊断标椎收集,严格遵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及脱落标准,进行整理病例,原计划收集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两组,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30例;为防止观察过程中病例脱落,增加20%,两组各36例,因主观和和客观原因,每组剔除病例2例,实际观察病例68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养经方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坤泰胶囊成剂,与患者沟通好此次观察原因,再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同时口服治疗3个月后,然后观察并统计中医症候改善后积分以及激素恢复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组间在中医主症总积分、部分单个中医症候积分、激素常规(FSH、LH)方面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治疗烘热汗出、两胁胀痛、口苦咽干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两组激素FSH、L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的激素改善情况。结论:自拟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在激素方面、中医具体单证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梁艺馨,陈国芳,刘雯[5](2018)在《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文中提出更年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然而单纯的雌激素替代疗法不良反应明显,且不适宜长期使用。本病的治疗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以补肾为主,调理心、肝、脾三脏为辅的基本治疗原则,标本兼顾,紧扣病因病机,立足整体,通过辨证分型以治疗本病。同时贯彻"中西医结合,内治与外治并重"的方针,使用自拟特色中药汤剂内服,佐以耳穴贴压、心理疏导联合西药等对症治疗,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董美玲[6](2018)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更年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又称“绝经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PMS)”。20世纪60年代后,中医妇科教材将此类病命名为“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面浮肢肿,精神倦怠,或尿频失禁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1]。这些症状作用到全身,会间接的引起睡眠障碍这一全身症状,而睡眠障碍又会反过来加深其他症状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更年期妇女的痛苦。现如今睡眠障碍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对更年期睡眠障碍的研究甚少,现代医学缺乏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法,且服用安眠药、抗抑郁药对肝肾功能损伤很大,不为广大人民接受。马堃研究员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指出“肾虚血瘀,心肾不交”是导致更年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2]。中医药疗法例如中药汤药、针灸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且形式多样,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广大患者易于信服。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活血安神方与针刺疗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对更年期典型症状、PSQI睡眠指数、肾虚血瘀中医证候的影响,证明补肾活血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补肾活血法治疗更年期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方案,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配到中药组和针刺组。患者入组前查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心电图,观察性指标:血清FSH、LH、E2,凝血四项,并且填写PSQI睡眠量表、改良kupperman睡眠量表、中医证状量表,两组均于就诊之日起分别予补肾活血中药和针刺治疗。治疗1月、2月、3月后均完成以上量表的填写,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查安全性指标和观察指标。最后观察两组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以及对FSH、LH、E2和凝血四项的影响。研究结果:1.中药组与针刺组都能缓解睡眠障碍情况、改善中医证候、改善Kupperman更年期症状,组间比较中药组和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0.05)。PSQI睡眠指数疗效:中药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40%,愈显率分别为22%、15%,组间比较中药组和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中药组、针刺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愈显率分别为0%、5%,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中药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35%,愈显率均为0%,组间比较中药组优于针刺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均不理想。2.中药组和针刺组都不能明显降低血清FSH水平(P>0.05),中药组与针刺组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组和针刺组均不能明显降低血清LH水平(P>0.05),中药组与针刺组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组能提高患者血清E2平均水平,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不能减少或提高血清E2水平(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药组能明显提升PT时间(P<0.05),针刺组也能明显提升PT时间(P<0.01),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AP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AP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治疗后能显着延长TT(P<0.05),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二者差异显着(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中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两组患者前后2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1.补肾活血安神方和针刺均能显着减轻肾虚血瘀型更年期睡眠障碍症状,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中医证候。2.补肾活血安神方和针刺均不能显着降低血清FSH、LH水平,中药增加血清E2水平不显着,尚需探讨其他改善症状的有效机制。3.补肾活血安神方能延长PT时间,使外源性凝血时间延长;针刺组能延长PT时间、TT时间,总体凝血时间延长。中药组和针刺组均能从某一方面提高凝血时间,发挥活血的功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发挥作用的原理。
王晨昕[7](2018)在《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滋肾宁心胶囊对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中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女性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对该药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门诊就诊病患。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运用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运用坤泰胶囊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后内分泌促黄体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睾酮(T)及睾酮/雌二醇(T/E2)比值的变化情况,国内改良Kupperman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将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42%和80.00%;用药后两组患者国内改良Kupperman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两组内治疗前后对比,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除治疗组情志异常、眩晕耳鸣积分下降差异不显着(P>0.05)。用药后治疗组在烘热汗出、心烦不宁、失眠、腰膝酸软各单项积分减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症状两组改善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含量较之前高,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含量较之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滋肾宁心胶囊组优于坤泰胶囊组;治疗后两组血清睾酮(T)较前虽有上升,黄体生成激素(LH)及睾酮/雌二醇(T/E2)比值较前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观察对象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也未出现异常。结论运用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尤其在改善烘热汗出、心烦不宁、失眠以及腰膝酸软等中医症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使实验室指标-血清性激素: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降低、雌二醇(E2)水平升高。
师维[8](2017)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电针与手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不同针刺刺激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提供可靠的临床研究依据,促进针灸治疗该病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电针组及手针组,主穴选取三阴交(双侧)、关元、百会、安眠(双侧)、神门(双侧)、太溪(双侧)、太冲(双侧);治疗期为4周,每周3次,共治疗12次,每次治疗30分钟。主要结局指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于入组时、入组第4周、入组第8周各评价一次;次要结局指标: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绝经症状评分量表(MRS),于入组时、入组第4周、入组第8周各评价一次。不良事件情况随时记录,于入组第8周,即观察周期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1.两组纳入与脱落剔除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两组受试者的人口学情况及各项疗效指标等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主要指标: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PQSI总评分及各成分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两组PQSI总评分与基线期相比仍有所下降(P<0.05),电针组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评分与基线期相比降低(P<0.05),手针组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与基线期相比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针组的PQSI总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低于手针组(P<0.05);随访期两组的PQS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睡眠效率评分低于手针组(P<0.05)。3、次要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AIS评分、MRS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均有显着下降(P<0.05);随访期电针组AIS、MRS总评分及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及泌尿生殖维度评分与基线期相比仍有所下降(P<0.05),手针组的AIS评分、MRS总评分及躯体症状维度与基线期相比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AIS评分、MRS总评分及各维度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研究初步表明,两组均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安全性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1、电针和手针均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并能同时缓解其他围绝经期伴随症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治疗效应。电针对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可能较有优势。2、电针及手针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患者对于电针的满意度较高于手针,电针能更好地进行临床推广。
张永焕,周胜红[9](2013)在《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刺补肾法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章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针刺从肾论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王庆[10](2012)在《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运用以调补阴阳,宁心安神立法组成的更年安神胶囊,系统观察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影响,有无不良反应,以期证明更年安神胶囊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58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服用以调补阴阳、宁心安神立法之更年安神胶囊,对照组服用以温肾养阴、调补阴阳立法之更年宁心胶囊,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改良Kupperman评分,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证据。结果:更年安神胶囊及更年宁心胶囊均能改善MPS患者更年期症状,且更年安神胶囊优于更年宁心胶囊(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及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安神胶囊在提高血E2水平、降低血FSH水平方面优于更年宁心胶囊(P<0.05)。结论:调补阴阳,宁心安神是肾阴阳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更年安神胶囊能通过改善体内雌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二、黛安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黛安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脏腑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脏(肾)论治 |
1.1 肾阴虚 |
1.2 肾阴阳两虚 |
2 两脏兼治 |
2.1 从肝肾论治 |
2.1.1 肝肾阴虚 |
2.1.2 肝郁肾虚 |
2.2 从心肾论治 |
3 三脏合治 |
3.1 从心肝肾论治 |
3.2 从肝脾肾论治 |
4 小 结 |
(2)中医药防治更年期心悸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更年期心悸源流 |
2 更年期心悸病机 |
2.1 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
2.2 肝肾亏虚,肝气郁滞 |
2.3 精血亏虚,气滞血瘀 |
2.4 心脾两虚,阴虚阳亢 |
2.5 肾阴阳俱虚 |
3 辨治特色 |
3.1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
3.2 滋补肝肾,养血理气 |
3.3 滋阴养血,活血化瘀 |
3.4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3.5 调理冲任,平衡阴阳 |
4 小结 |
(3)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与治疗 |
1. 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 |
2.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辨证 |
3.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
1. 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机制研究 |
2. 围绝经期失眠的西医治疗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检索策略 |
1.5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6 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2.3 纳入文献评估 |
2.4 临床疗效评价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从文献的异质性、敏感性及偏倚风险分析 |
3.2 Meta结果分析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4 中医从肝肾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复方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
1.2 数据清洗和录入 |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2.2 药物频次统计 |
2.3 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
2.4 药物四气统计 |
2.5 药物五味统计分析 |
2.6 药物归经统计分析 |
2.7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 |
2.8 聚类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主要药物分析 |
3.2 药物关联规律分析 |
3.3 聚类规则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自拟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综合论述 |
1.1 古籍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辨证施治 |
1.4 治疗 |
2 西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综合论述 |
2.1 发病机制 |
2.2 激素治疗 |
2.3 激素治疗的远期观测 |
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资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中医症候评分表 |
1.5 病情分级 |
1.6 对照方法 |
1.7 中止观察 |
2 试验方法及疗效评定 |
2.1 分组方式 |
2.2 两组治疗方式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指标判定 |
3 数据对比及结果 |
3.1 统计方式 |
3.2 数据分析及结论 |
4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中医理论依据分析 |
2.自拟养经方方解和药理作用分析 |
2.1 药物组成 |
2.2 拟方方解分析 |
2.3 药理分析 |
3.结果分析 |
3.1 总体比较 |
3.2 单个症状分析 |
3.3 激素对比 |
4.存在问题与展望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展望 |
5.研究体会 |
结语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病因是基础 |
二、辨证论治是关键 |
1. 肾阴虚或阴虚阳亢型: |
2. 肝肾亏虚、冲任衰竭型: |
3. 肾阳虚或阴阳两虚型: |
4. 肝郁气滞型: |
三、中西医结合是特色 |
四、提高生活质量是宗旨 |
(6)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更年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更年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1 更年期睡眠障碍的基本概念 |
2 更年期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 |
3 更年期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1 正常睡眠的生理 |
2 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
3 睡眠障碍的诊断 |
4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 |
5 更年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
6 更年期特有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
7 更年期睡眠障碍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评分标准 |
1.4 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病例筛选 |
2.2 知情同意书 |
2.3 入组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合并用药 |
2.6 结局指标 |
2.7 疗效判定 |
2.8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
3 数据收集与管理 |
4 统计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6 结果 |
6.1 两组基线资料 |
6.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
6.3 安全性评价 |
6.4 不良事件的观察 |
7 随访结果记录 |
8 讨论 |
8.1 立论依据 |
8.2 研究结果分析 |
8.3 中药组组方原则及单味药分析 |
8.4 针刺组处方原则及选穴分析 |
8.5 展望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1.2.5 安全性检测及处理方法 |
1.2.6 病例管理及脱落处理 |
1.2.7 评定方法 |
1.2.8 疗效评定标准 |
1.2.9 统计方法 |
1.2.10 治疗方案 |
1.3 治疗前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
1.4 结果 |
1.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1.4.2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积分对比 |
1.4.3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1.4.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 |
1.4.5 治疗前后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1.4.6 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对比 |
1.5 安全性分析 |
1.6 讨论 |
1.6.1 本题立论依据 |
1.6.2 治法分析 |
1.6.3 方药分析 |
1.6.4 临床结果研究分析 |
1.7 结论 |
1.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研究进展 |
2.1 绝经前后诸证疾病名称演变 |
2.2 绝经前后诸证古代文献记载 |
2.3 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 |
2.3.1 肾虚 |
2.3.2 心肾不交 |
2.3.3 肝失疏泄、肝气郁滞 |
2.3.4 脾胃虚弱 |
2.3.5 冲任失调 |
2.3.6 情志致病 |
2.4 绝经前后诸证辨证分型 |
2.5 治法治则 |
2.5.1 补肾 |
2.5.2 交通心肾 |
2.5.3 疏肝 |
2.5.4 健脾 |
2.5.5 清虚热 |
2.5.6 其他治疗方法 |
2.6 小结 |
综述二 西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探究进程 |
2.7 西医定义 |
2.8 发病机制 |
2.8.1 神经内分泌因素 |
2.8.2 血管收缩因子 |
2.8.3 中枢神经系统 |
2.8.4 免疫系统 |
2.8.5 自由基 |
2.8.6 血清抑制素 |
2.8.7 其他 |
2.9 临床表现 |
2.9.1 近期症状 |
2.9.2 远期症状 |
2.10 治疗方法 |
2.10.1 一般治疗 |
2.10.2 激素补充治疗(HRT) |
2.11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表 |
附录B 中医证候记分量表 |
附录C 辅助检查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
1.2.5 研究中止原则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试验类型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随机方法 |
2.4 盲法设计及实施 |
2.5 对照 |
2.6 治疗方案 |
2.6.1 治疗分组 |
2.6.2 取穴 |
2.6.3 穴位定位 |
2.6.4 试验器具及操作方法 |
2.6.5 研究周期 |
2.6.6 观察指标 |
2.6.7 安全性和患者接受性评价 |
2.7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
2.7.1 不良事件 |
2.7.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8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 |
2.9 质量控制 |
2.9.1 研究培训 |
2.9.2 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措施 |
2.9.3 质量保证及数据管理 |
2.10 统计分析 |
2.10.1 统计分析内容 |
2.10.2 统计分析方法 |
2.11 伦理学要求 |
2.12 试验流程图 |
3 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比较 |
3.2.1 一般情况基线比较 |
3.2.2 临床疗效指标基线比较 |
3.3 临床疗效评价 |
3.3.1 主要结局指标 |
3.3.2 次要结局指标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患者满意度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方法 |
1.3.1 药物治疗 |
1.3.2 非药物治疗 |
2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
2.3.1 中药辨证治疗 |
2.3.2 经方加减 |
2.3.3 自拟方 |
3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
3.1 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 |
3.2 针灸治疗本病的选穴 |
3.2.1 辨证选穴 |
3.2.2 局部选穴 |
3.3 针灸治疗本病的干预措施 |
3.3.1 毫针疗法 |
3.3.2 电针疗法 |
3.3.3 其他疗法 |
3.3.4 毫针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
4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作用机制 |
4.1 针刺调节内分泌 |
4.2 针刺调节神经递质 |
4.3 针刺调节血管舒缩 |
5 本试验方案的设计 |
5.1 试验方案的选择 |
5.2 选穴依据的选择 |
5.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经络穴位 |
5.2.2 睡眠障碍的常用经络穴位 |
5.2.3 穴位的选择 |
5.3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6 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
6.1 试验基线分析 |
6.2 临床疗效分析 |
6.2.1 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
6.2.2 次要结局指标分析 |
6.3 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附件3 阿森斯失眠量表 |
附件4 绝经症状评价量表 |
附件5 病例筛选表 |
附件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特点 |
2 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
3 针刺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
4 针刺治疗肾阴阳俱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
5 结语 |
(10)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
改良Kupperman评分表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试验技术路线 |
1.6 观察方法 |
1.7 安全性检测指标 |
1.8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MPS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的可比性分析 |
2.2 疗效分析 |
2.3 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
2.4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 |
3 结论 |
4 讨论 |
4.1 有关绝经及更年期综合症名词定义 |
4.2 西医学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 |
4.3 西医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
4.4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4.5 更年安神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一、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
二、中医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黛安神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脏腑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 张冰铭,陆启滨. 中医研究, 2021(11)
- [2]中医药防治更年期心悸述评[J]. 占思颖,王恒和. 河南中医, 2021(10)
- [3]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有效性评价及中医复方用药规律探析[D]. 张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自拟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D]. 毕忠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 梁艺馨,陈国芳,刘雯.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8(02)
- [6]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更年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 董美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滋肾宁心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D]. 王晨昕.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8]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师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 张永焕,周胜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3)
- [10]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