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材的思想

论体育教材的思想

一、浅谈体育教材的思想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宁[1](2021)在《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新形态教材《全民健身概论》,是主编在本世纪初主持编写的《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学用书基础上的新编本。为适应新时代全民健身发展的新要求,满足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合格的体育专门人才服务,是这本新编教材的基本出发点。为了达成新编教材的目的,编写组汇聚了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专家学者,从教材的框架结构到内容设计进行了原创性探索,且围绕确定的课程思政理念组织有关的材料,遵循知识的逻辑体系来编写相关的内容。新编教材尽可能地结合实际介绍全民健身的新知识、新方法、新动态,力图对标课程在体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本科体育专业其他同类教材相匹配,使教材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整体性进行有机融合。

郭戈[2](2021)在《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记》文中认为1954—1957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根据党中央决策,由教育部组织实施,选调全国200多位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个教材专门机构,主要就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进行了协同攻关,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这次教材会战大致经过了组建领导班子与选调编审人员、制订工作规划和编辑出版计划、组织学习活动与检查现行教材错误、全面开展各学科教材编订、出版发行和使用等阶段,补齐了新中国成立后教材建设的短板,开启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也为今后教材工作专业化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范例。

杨胡灵[3](2021)在《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认为体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文本,是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汲取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中基础教育的体育教材对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网络信息对中小学体育课学习内容有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对当前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编写体育教材将教材适用于学生学习,成为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选编原则、框架结构、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进行梳理,找出教材编写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现今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探明原因,为我国今后体育教材的编写研究及教材的指向性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并未很好的落实,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理解和场域去判断学生的需要,却与学生真实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2.教材内容编写所制定的选编原则在实际编写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今的选编原则与师生之间的需要存在着偏差,没得到师生的认同。3.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和所制定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4.教材所编写学习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和标准与实际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契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得到教师认同。整个研究发现新时代体育教材编写的展望:1.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2.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3.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4.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5.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6.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李辉[4](2021)在《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生命”等与美育相关内容,这说明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元素,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美育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现状、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并通过文献分析对有美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界定了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国内外美育的研究进展。其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科教学美育开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多数生物学教师对美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对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在教学美育开展的途径比较单一,对教材中美育元素认识不足。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但对美的作用认识比较狭隘,学生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对生物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略有不足。再次,将生物学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分为自然美、和谐美、人格美、科学美四类,并对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的美育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有助于生物学教学的美育开展。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包括学校、教师和生物学教学三个层面:学校方面应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建设“求真、求善、求真”的校园文化;教师方面应树立榜样作用,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层面分为课堂和课外两方面,课堂方面包括营造审美情境、开展小组合作、重视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元素、创新教学设计,课外方面包括组织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最后依据策略,进行了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教学对策可有效促进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开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是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姜霞[5](2021)在《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和2.3名,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这充分表明国家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体育做出了计划与部署。另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引领群众科学锻炼,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从培训课程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保证群众科学健身,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和社会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法对山东省2018年和2019年参加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采访,采用归纳总结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经调查发现,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虽逐步完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参加培训学员的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严重、学历层次偏低以及授课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优化等问题,尤其是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结构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目前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根据课程培训对象性别比例失调和授课教师资历单一等问题,建议调整培训对象,增加体育专业学生或具有硕士学位学员的比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2.针对培训课程目标较笼统的问题,建议将培训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细化与更新。3.针对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员发展等问题,建议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差异实施分层次开班教学,及时更新并编排自设内容的课程。4.针对单一的集体面授培训方式,建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5.针对培训结构不合理现象,建议扩大实践课比例,优化培训课程结构。6.针对培训教材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少等问题,建议完善培训课程教材的配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鼓励教师多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7.适当增加考核形式,对毕业学员实施“试用期”制度。8.针对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体育行政部门构建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将培训课程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入档。增加回访追踪环节,组织年会等系列活动。

莫劲松[6](2021)在《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于2018年8月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中提到:“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对大学生‘增负’,增加学业挑战度、提高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篮球普修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否。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金课”、课程建设、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笔者阐述了“金课”的宗旨、“金课”对课程建设各个要素的基本要求,金课建设的意义、篮球课程的特征以及篮球课程的地位,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再者,对广西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的建设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结论:1,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目标制定不够全面、具体,不能实现“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操作性”标准。课程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制定不够精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导向性不足。2,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内容不够完善,未达到“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思想性”标准。课程内容中篮球前沿知识与德育内容涉及较少。3,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能达到“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思辨性”、“互动性”标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用率较低。4,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评价体系欠规范,未实现“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科学性”标准。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课程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模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5,现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未达到“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常态性”、“积极性”要求。师资队伍缺乏青年篮球教师,教师职业培训次数较少,科研成果数量偏少且积极性不高。

刘昕[7](2021)在《语文教材体育主题文本研究 ——以民国初期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能大不如前,因此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许多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决议。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也备受关注,但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能不能仅仅依赖于体育学科。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看到语文学科也可以为青少年的体育贡献一份力量。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教科书中的体育精神而接受体育教育,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思想与方式即是“全人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回看历史,这与民国初期国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五育”思想是有共通之处的,并且在民国初期的国文教材中也有体育精神的踪迹。本论文以语文教材中的体育精神为研究主题,以民国初期国文教材和现行部编本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时期语文教材的体育精神主题以及体育精神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寻求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获得语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的启示,进而提出具体的措施,旨在对当下和今后的语文教育有所助益。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综述、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对教材的发展背景以及出版时间、出版理念等自然情况进行简单地介绍。其次从教材中表现体育精神的文本数量及分布和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两方面来探究教材中体育精神的基本情况。最后对教材文本中体育精神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第三章:通过比较两个时期教材中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及表现特点,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发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获得对于现行语文教材中体育精神表达的启示。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所获得的启示选择一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选文及选文来源和所选学段、教材、单元进行具体说明。结语:此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希望提高教育界对语文教材中体育精神传递与表达的重视,对全人培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视。

谭牮牮[8](2021)在《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屡屡遭遇困境,是在其教育的价值上出现了偏差,违背了培养人的初衷,沦为达成目的的工具。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是其课程所追寻的方向,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都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对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讨论既是丰富体育课程理论内涵的需要,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有研究表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其课程的主体在课程活动之中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自身的需要所进行价值选择时的倾向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是从学科的角度研究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也有梳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还有从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演进与发展规律进行探究的。本研究选题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课程标准的历史研究是立足于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二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三是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有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四是价值取向是课程标准修改应确立的前提与核心。从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未来走向的目的出发,以建国以来颁布的11部体育教学指导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对这些教学指导文件从颁布的时代背景、文本剖析不同大纲(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走向,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由功利性向非功利性发展,即从建国初期的体育课程为劳动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价值取向,再到实施素质时期的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一直到新世纪的体育课程以“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整个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演变特征是由重视运动技能传授——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发展演变的。从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中看出,体育课程由重视国家发展需求一步步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最后到重视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发展方向。分析出现不同阶段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有时政主导价值取向的、“传统养生”价值观念、“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中,功利主义价值观是现实根源;传统养生观念是思想根源;时政格局是社会根源。深入分析现存的价值取向的根源分析有三:体育教学指导文件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其导向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价值取向的走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开放融合,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学指导文件的价值取向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程的理念应与国际接轨;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文化传统的根源。启示我们在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体育课程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未来的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实现整合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内容方面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加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结构上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结构整体。

胡晓菲[9](2021)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语言承载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文化学习的意义重大,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随着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学科的重要价值在于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的地位尤为重要。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选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文化教学的效果。人教版教科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之一,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这套教科书是否符合当下英语教学环境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可以促进编者进一步完善教科书的编写,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使用教科书,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进行文化教学。在研究这套教科书的过程中,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呈现了哪些文化内容?(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哪些长处和不足?(3)针对分析结果,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能从哪些方面对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改进和利用?因此,笔者从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利用拜拉姆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模式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根据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所选取的文化内容基本涵盖了拜拉姆教材文化分类模式中的八个文化。相比以外的教科书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内容丰富,所选择的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同时兼具时代感和思想性。但是相关文化主题的分布不均、文化主题数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化内容缺乏深入性以及缺乏文化对比的内容。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对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师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闫佳伟[10](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提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二、浅谈体育教材的思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体育教材的思想性(论文提纲范文)

(1)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时代背景
二、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意义
    (一)《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顺应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践的需要
    (二)《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适应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三、明确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课程思政理念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思政理念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四、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全民健身的认识,树立服务全民健身的意识
    (二)有助于掌握全民健身的方法,提升服务全民健身的能力
    (三)有助于丰富体育专业的课程,拓展学生的体育专业素养
五、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内容编排构思
    (一)新编课程教材特点
        1.贯穿新的课程思政理念
        2.反映全民健身的新时代特征
        3.突出全民健身的实践创新性
        4.介绍国内外健身休闲体育产业和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新进展
        5.教材编写体例上突出教材的新形态
        6.充分利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教材内容基本结构
六、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坚持传授知识与育人相结合
    (二)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三)坚持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七、结语

(2)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背景
    (一)新中国教育变革需要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材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导首次统编教材会战的总方针
    (三)中央关于重编教材的决定吹响了教材会战的号角
二、人员选调
    (一)来自教育部的人员
    (二)从京沪抽调的人员
    (三)来自其他省市的人员
    (四)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有人员
三、工作计划
    (一)明确了主要任务
    (二)明确了编辑方针
    (三)提出了编审要求
    (四)明确了组织领导
四、编订过程
    (一)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检查现行教材错误
    (二)调查研究,确定教材编辑计划和施工方案
    (三)集体创作,团队作战,多学科交叉
    (四)注重发挥学科专家、一线名师的作用
    (五)社内编修与委托编写相结合
    (六)强化了装帧设计与绘图
    (七)研究和解读教材,创办《编辑工作》
五、审查环节
六、会战成果
    (一)教学大纲
    (二)课本和教参
七、重要意义
    (一)开启了我国教材建设“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二)为后来统编教材和第二次教材会战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为充实国家教材编研、出版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了重要支撑
八、几点启示
    (一)编写高水平的统编教材需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统编教材启动和成功完成的根本保障
    (三)组建“三结合”的编审队伍是编出精品教材的关键环节
    (四)编写高质量的教材需要制定完善的预案和严格的编审制度
结束语

(3)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材
        2.1.3 教科书
        2.1.4 体育教材
    2.2 体育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材在体育史专着、专题中的研究
        2.2.2 体育教材编写研究
        2.2.3 体育教材演变历史分期研究
        2.2.4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
        2.2.5 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
    2.3 相关研究的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德尔菲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特征分析
        4.1.1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指导思想的特征
        4.1.2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特征
        4.1.3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特征
        4.1.4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编写的框架结构特征
        4.1.5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中学习评价的编写特征
    4.2 现阶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
        4.2.1 教师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2.2 学生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3 教材编写与师生实际使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4.3.1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
        4.3.2 教材内容的选编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同
        4.3.3 教材编写框架及其内容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4.3.4 教材中的评价方式教师并未采纳
5 教材编写的展望
    5.1 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
    5.2 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
    5.3 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
    5.4 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
    5.5 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
    5.6 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问卷
附录2:学生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师访谈
附录5:学生访谈
附件6: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7: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8:开放式编码
附录9:相关支撑材料
致谢

(4)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外美育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美育的功能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中美育资源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第四章 济宁市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节 调查结论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原则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对策
第六章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细胞的增值》
    第二节 《DNA的结构》
    第三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归纳总结法
        2.2.4 实地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3.1.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
        3.1.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原则
        3.1.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依据
    3.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2.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2.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3.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分析
        3.3.1 培训对象现状分析
        3.3.2 培训师资现状分析
        3.3.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等现状分析
        3.3.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现状分析
    3.4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分析与对策
        3.4.1 培训对象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2 培训师资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设置等结果与对策分析
        3.4.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员结构有待完善
        4.1.2 师资队伍有待调整
        4.1.3 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4.1.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
    4.2 建议
        4.2.1 关于学员结构优化的建议
        4.2.2 关于师资队伍优化的建议
        4.2.3 关于培训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4.2.4 关于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学员调查问卷
附件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6)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关于“金课”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金课”的研究
    2.4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研究
    2.5 “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的理论探讨
    3.1 “金课”建设的宗旨
    3.2 “金课”建设的标准
        3.2.1 “金课”课程目标的标准
        3.2.2.1 “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
        3.2.1.2 “金课”课程目标的“操作性”
        3.2.2 “金课”课程内容的标准
        3.2.2.1 “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3.2.2.2 “金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3.2.3 “金课”教学方法的标准
        3.2.3.1 “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
        3.2.3.2 “金课”教学方法的“思辨性”
        3.2.3.3 “金课”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3.2.4 “金课”课程评价的标准
        3.2.4.1 “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3.2.4.2 “金课”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3.2.4.3 “金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3.2.5 “金课”师资队伍的要求
        3.2.5.1 “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
        3.2.5.2 “金课”师资队伍的“常态性”
        3.2.5.3 “金课”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3.3 “金课”建设的意义
    3.4 篮球课程的特点
    3.5 篮球普修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地位
4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现状
    4.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5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的建设
    5.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建设
        5.1.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综合性”
        5.1.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操作性”
        5.1.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目标的案例分析
    5.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建设
        5.2.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5.2.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
        5.2.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
    5.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建设
        5.3.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自主性”
        5.3.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思辨性”
        5.3.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互动性”
        5.3.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
    5.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建设
        5.4.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开放性”
        5.4.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5.4.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5.4.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课程评价的案例分析
    5.5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5.5.1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发展性”
        5.5.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常态性”
        5.5.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5.5.4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师资队伍的案例分析
6 “金课”建设的困境
    6.1“金课”建设理念存在分歧
    6.2 教师对“金课”建设动力不足
    6.3 学生对“金课”建设参与意识低
    6.4 社会对“金课”建设支持力度弱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语文教材体育主题文本研究 ——以民国初期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民国初期国文教材中的体育精神
    (一)民国初期国文教材概况
    (二)民国教材中体育精神概况
        1.文本数量及分布
        2.文本中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
    (三)民国教材中体育精神的表现特点
        1.图文并茂
        2.内容有针对性
        3.表达重描述
        4.选材编排科学
    本章小结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体育精神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概况
    (二)部编本中体育精神概况
        1.文本数量及分布
        2.文本中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
    (三)部编本中体育精神的表现特点
        1.图文并茂
        2.文体多样
        3.注重传统文化的熏染
    本章小结
三、相隔百年的语文教材中体育精神表达的异同及启示
    (一)教材中体育精神表达的异同
        1.具体内涵的异同
        2.表现特点的异同
    (二)对当代教材编写的启示
        1.融体育精神于语文学习中
        2.明确相关篇章体育精神的内涵
    本章小结
四、《刘长春: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所选学段和单元
        2.选文
    (二)教学案例
        1.教学对象及材料分析
        2.教学详案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一)刘长春: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
    (二)补充资料
参考文献
致谢

(8)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课程标准的缘起及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核心概念界定
    2.2 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课程标准的发展变迁
        2.2.2 体育课程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历史研究法
        3.2.3 归纳总结法
        3.2.4 比较研究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历史演进分析
        4.1.1 1956 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4.1.2 1961 年《中学体育教材》
        4.1.3 1978 年《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4 1987 年《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5 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1988 大纲、1992 大纲
        4.1.6 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7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4.1.8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
        4.1.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9 年级)课程标准(2011 年版)》
        4.1.10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
    4.2 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文件价值取向分析
        4.2.1 时政主导的价值取向
        4.2.2 “传统养生”的价值观念
        4.2.3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
    4.3 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指导文件的价值取向存在根源分析
        4.3.1 国家意志的体现
        4.3.2 受传统文化影响
        4.3.3 体育课程开放融合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目的与方法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文化意识
        (二) 教科书
    六、分析工具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文化意识的研究
        (一) 关于文化意识的概念研究
        (二)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
        (三) 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二、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研究
        (一)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国外的研究
        (二)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国内的研究
第三章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
        (二) 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 对“文化意识目标的解读”
        (二) 对教科书编写原则的解读
    三、英语教育与文化发展
    四、文化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分析
    一、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身份和社会群体
    二、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互动
    三、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化与生活圈
    四、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文化定势与国家认同
    五、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的信念与行为
    六、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与政治体制
    七、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国家地理
    八、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国家历史
    九、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的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优点
        (一) 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
        (二) 采用了真实的语言素材
        (三) 体现了思想性的原则
        (四) 拥有较强的时代感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的不足
        (一) 文化主题分布不均匀
        (二) 文化内容缺乏深入性
        (三) 文化对比内容不足
    三、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一) 合理分配文化主题
        (二) 重视文化内容的深入性
        (三) 增加文化对比内容
    四、给教师的建议
        (一) 改变对教科书的观念
        (二)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三) 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浅谈体育教材的思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编《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的思考[J]. 陈宁.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09)
  • [2]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记[J].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1(04)
  • [3]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D]. 杨胡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 李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D]. 姜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金课”建设研究[D]. 莫劲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7]语文教材体育主题文本研究 ——以民国初期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为例[D]. 刘昕.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D]. 谭牮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D]. 胡晓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论体育教材的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