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电通信中心PLC科技项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论文文献综述)
杨哲[1](2020)在《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防爆电气环境下使用无线通信会带来一些隐患,因此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最理想的通信方式。基于低压电力网的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能有效地将各生产厂家的自动化防爆电气设备进行联网,是实现通过电力载波通信系统平台对各种防爆电器设备进行管理、监控和安全防范的基础。电力线信道特性包括噪声特性、阻抗特性和衰减特性,三者兼顾是实现低压电力线可靠通信的前提。从配电变压器到车间的低压干线长度较长(几百米以上),会造成信号的衰减,同时车间内一些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噪声干扰。这些问题是建立载波通信的难点,也是本文重点要解决的。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内容:首先,设计了电力线信道噪声特性、衰减特性、阻抗特性的测量方法,运用电磁场仿真工具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办法,精确获取了四芯电力线的单位长度参数,建立了低压干线的四芯线缆模型,并通过实际测量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对实验室环境和工业环境下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500k Hz以上频率作为通信频段能兼顾噪声、阻抗和衰减的影响。根据此结论,本文运用多载波和混频等多种技术设计了载波通信样机,并进行了实地测试。现场的通信测试结果证明了样机有很好的通信效果,能实现20kbps以上的通信速率。最后,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以及循环谱分析方法对信道的噪声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噪声呈现出来的相关性和周期性,运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对噪声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滤波效果。
施沩[2](2019)在《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高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低压电力线载波(Low Voltage Power Line Carrier,LVPLC)通信是指利用低压配电线路(380/220V用户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低压电力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分布范围极广。如果将现有低压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且不易受到破坏。因此,高速稳定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首先,论文介绍了配电网载波传输背景应用以及其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宽带载波技术功耗过大、成本过高以及无法兼容原有窄带载波相位识别功能等不足,无法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进行大规模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基于电力线载波传输理论,主要研究1MHz30MHz频段范围内的低压配电线信道的阻抗特性、信号衰减特性、噪声特性等。模拟现场供电线路,研究宽频段下供电线路自身的线路阻抗的信号频率衰减特性,并通过实验室测试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概述噪声分类,对其分解独立分析,研究噪声测量方法,并测量实际低压配电网信道噪声。第三,介绍研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关键技术,制定了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终端的研制方案。分析宽带载波产品产生功耗的组成,找出产生主要功耗部分。根据通信芯片特性分析产生功耗的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功耗的方案。分析并通过测试验证现有宽带载波通信距离近的原因,结合低压配电网环境分析现场对于通信距离的需求,制定远距离技术方案。第四,重点研究宽带载波通信实验室和现场性能测试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系统的智能化,为加快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最后,结合农村、城镇以及市区等台区现场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刘金萍[3](2013)在《《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依据作者在实习翻译公司统一数位翻译(上海)有限公司承接的有关国家电网公司的翻译项目而撰写的项目翻译实习报告。近年来,电网投资规模较大,为拓宽融资渠道,国家电网公司需要对外宣传公司,在外资领域进行招商引资。因此,对国家电网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进行汉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通过阅读英文版本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外资企业、银行等外资机构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国家电网公司,进而能够对是否购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债券做出正确的决定。作者首先对该实习翻译项目进行了概述,包括项目翻译的职责,翻译项目的背景等。其次对翻译项目的译前准备,和涉及一些翻译难点,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翻译实施过程进行了论述。然后作者阐述了资深译员、客户以及实习译员对该翻译项目及自身的评价。最后作者通过讨论实习期间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翻译硕士培养的反思作为其实习项目报告的总结。在本报告中的重要部分——翻译实施中,作者首先谈论了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翻译难点,然后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讨论其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目的论能有效地指导应用翻译,因为目的论是以读者为中心或以目的与文化为导向的。外宣资料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种类型,旨在提供与中国有关的一些信息,从译文读者那里得到某种预期回应,所以外宣资料翻译也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从这方面来看,目的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指导中—英外宣资料翻译。作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对实习期间的翻译经历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同时使其他翻译硕士专业的学生认识到翻译实践和实习的重要性。
张锋[4](2011)在《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脉冲噪声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具有异常丰富的噪声,尤其是脉冲噪声,对电力线通信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本文实际测试了各类电器的开关动作所产生的脉冲噪声以及电力线通信信道中存在的脉冲噪声,详细研究了脉冲噪声的时域特性,并利用Middleton模型对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脉冲噪声建模,同时利用EM算法估计了有关参数。电力线通信系统中脉冲噪声的存在,会使电力线通信信道呈现出有限记忆性,即马尔可夫性。根据电力线通信信道的特点,提出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建模。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合适和有效的。为验证所提出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实际通信信道的建模能力,本文还对电力线通信系统的两种典型应用环境实测了四种典型调制方式下信道的无误串分布,分析了4种典型调制方式下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特性,所得到的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相一致,佐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以及方法理论是切实可行并且是符合实际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情况的。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5](2009)在《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告》文中指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于2009年1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审核批准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共117项。现将拟授奖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名单公布如下。根据有关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拟授奖项目提出书面异议,逾期不予受理。书面
张辉[6](2008)在《电力线通信技术推广应用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主流PLC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进行了比较,针对当前PLC技术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分析了PLC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市场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7](2008)在《200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文中认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于2008年1月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评定出200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116项。现将各获奖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名单公布如下。根据有关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
胡荣玉[8](2007)在《基于PL3105的电力线MODEM设计》文中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利用配电网线路作为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PLC芯片技术的发展,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具有不用布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等显着优势,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的核心是低压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主要作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介绍了常用的电力线通信技术,并着重介绍了扩频通信技术,为后面的电力线MODEM设计打下理论基础。2、针对我国低压电力线的特点,结合本课题的实际需要,采用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序扩频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专用芯片PL3105作为电力线Modem的核心器件。3、完成了电力线Modem的软、硬件设计。硬件方面包括主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接收电路、耦合电路等,给出了抗干扰措施。软件方面,根据功能要求,设计了各模块间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各模块的程序设计。4、对电力线Modem进行了硬件和通信可靠性测试。
罗雪军,曾京文[9](2006)在《关于“十一五”规划中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通信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最终目的。文章简要对电力通信网的技术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十一五”通信技术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研究课题设立的背景、意义等方面做了说明。
李祥珍[10](2006)在《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未来》文中提出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PLC)在电力系统通信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首先对该项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我国PLC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果和国内外PLC关键技术发展情况(包括信道模型、噪声特性、信道容量、调制技术及MAC层协议等)、标准的进展情况以及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PLC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二、国电通信中心PLC科技项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电通信中心PLC科技项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论文提纲范文)
(1)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信道特性测量设计与信道建模 |
2.1 噪声特性测量设计 |
2.2 衰减特性测量设计 |
2.3 阻抗特性测量设计 |
2.4 四芯线缆的传输模型 |
2.4.1 建模方法 |
2.4.2 模型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通信方案设计 |
3.1 信道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
3.1.1 噪声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
3.1.2 衰减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
3.1.3 阻抗特性测量结果分析 |
3.1.4 总结 |
3.2 样机设计 |
3.3 通信效果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噪声分析与抑制 |
4.1 循环谱分析 |
4.2 噪声特性分析 |
4.2.1 相-零噪声的循环谱分析 |
4.2.2 相-相噪声的循环谱分析 |
4.2.3 总结 |
4.3 噪声的相关性分析 |
4.4 自适应滤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高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水平综述 |
1.2.3 存在问题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低压配电网宽频信道特性的分析与测试 |
2.1 低压配电网的结构 |
2.2 低压电力线路输入阻抗特性 |
2.2.1 输入阻抗分析 |
2.2.2 输入阻抗仿真测试 |
2.3 供电线路的信号频率衰减特性 |
2.3.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衰减特性模型 |
2.3.2 信号衰减测量 |
2.3.3 实验室模拟测试 |
2.4 低压配电网的信道噪声特性 |
2.5 噪声的测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适用于低压配电网复杂环境的宽带载波技术方案研究 |
3.1 物理层关键技术 |
3.1.1 OFDM技术 |
3.1.2 优化物理层参数 |
3.1.3 ROBO模式提升系统稳定性 |
3.1.4 选用最优前向纠错码 |
3.2 数据链路层关键技术 |
3.2.1 信道访问和带宽管理技术 |
3.2.2 自动快速组网技术 |
3.2.3 多网络自动协调技术 |
3.3 系统设计方案 |
3.4 具体实施方案 |
3.5 终端研制方案 |
3.5.1 技术方案框图 |
3.5.2 终端组成 |
3.6 低功耗技术方案 |
3.6.1 宽带载波产品功耗组成 |
3.6.2 宽带载波产品功耗降低方案 |
3.7 远距离技术方案 |
3.7.1 影响载波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 |
3.7.2 改善通信距离的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实验室和现场性能测试方法 |
4.1 宽带载波实验室测试方法 |
4.1.1 测试环境 |
4.1.2 基本通信性能测试方法 |
4.1.3 互换性测试 |
4.1.4 互联互通测试 |
4.2 宽带载波现场性能测试方法 |
4.2.1 现场测试内容 |
4.2.2 现场测试方案 |
4.2.3 现场测试情况 |
4.3 试点台区应用测试情况 |
4.3.1 安装数量及基本运行情况 |
4.3.2 应用测试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Overview of the Internship Project |
1.1 Responsibilities of Project Translators |
1.2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ship Translation Company |
1.2.2 Project Name and Number |
1.2.3 Details of the Project |
1.2.4 Target Group |
1.2.5 Requirements of the Client |
1.3 Main Contents of the Internship Report Chapter 2 Preparation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ranslator's Needs for Translation Task |
2.2 Translation Plans |
2.2.1 Schedule Development |
2.2.2 Materials Collection |
2.3 Related Resources and Tools |
2.3.1 Establishment and Usage of Termbase |
2.3.2 Usage of Auxiliary Tools Chapter 3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
3.1 Speed Control |
3.2 Quality Control |
3.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3.3.1 Translation of Titles of National Polic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
3.3.2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Phrases Related to Bonds, Power Grid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
3.3.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3.3.4 Translation of Long Chinese Sentences of "Bamboo" Structure |
3.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aling with C-E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Skopostheorie |
3.4.1 Theoretical Basis—Skopostheorie |
3.4.2 The Strategy Dealing with Linguistic Difficulties: Domestication |
3.4.2.1 Diction |
3.4.2.2 Conversion |
3.4.2.3 Omission |
3.4.2.4 Division |
3.4.3 The Strategy Dealing with Culture-Loaded Words: Foreignization |
3.4.3.1 Literal Translation |
3.4.3.2 Amplification |
3.5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hapter 4 Translation Assessment |
4.1 The Senior Translator's Revision and Evaluation |
4.2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Client |
4.3 Self-Evalu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as an Intern Proj ect Translator |
5.1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Project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
5.1.1 Temporary Additional Translation Task |
5.1.2 Minor Errors Occurred in SDL Trados |
5.2 Unsettled Problems and Relevant Reflection |
5.2.1 Unsettled Problems |
5.2.2 Reflections on China's MTI Training |
5.3 Society Calling for High-Levele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alents |
5.3.1 Demand and Recruitment Intentions of Translation Companies |
5.3.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MTI Students Not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Tables and Figures Appendix Ⅳ Internship Agreement and Certificate Acknowledgements 详细摘要 |
(4)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脉冲噪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PLC的优缺点 |
1.4 PLC技术的研究方向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脉冲噪声测试 |
2.1 噪声特性概述 |
2.1.1 噪声分类 |
2.1.2 噪声分析 |
2.2 信道特性软件测试系统 |
2.2.1 电力线信道模型 |
2.2.2 电力线以太网桥 |
2.2.3 DELPHI简介 |
2.2.4 数据的纪录与查询 |
2.2.5 实际信道测试 |
2.3 单个脉冲噪声源 |
2.4 实测信号及其脉冲噪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脉冲噪声建模 |
3.1 脉冲噪声模型 |
3.2 MIDDLETON模型类型 |
3.3 模型参数估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脉冲噪声信道的马尔可夫模型 |
4.1 有限状态马尔可夫链 |
4.2 离散记忆信道的马尔可夫模型 |
4.2.1 两状态模型 |
4.2.2 N状态马尔科夫模型 |
4.2.3 一阶马尔可夫过程 |
4.2.4 平稳性 |
4.2.5 马尔可夫模型仿真 |
4.3 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估计 |
4.3.3 实际测量数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7)200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8)基于PL3105的电力线MODEM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LC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PLC研究背景 |
1.1.2 PLC研究的意义 |
1.2 PLC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1.3 PLC的优缺点 |
1.4 PLC技术的研究方向 |
1.5 本文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
第二章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
2.1 电力线载波信号传输特性分析 |
2.2 常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
2.3 扩频通信技术 |
2.3.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
2.3.2 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
2.3.3 扩频通信的基本类型 |
2.3.4 扩频通信的特点 |
2.4 直序扩频通信技术 |
第三章 电力线Modem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PL3105的特点 |
3.2 PL3105的结构 |
3.3 硬件整体结构 |
3.4 电力线Modem主电路 |
3.5 功率放大电路 |
3.6 载波接收电路 |
3.7 耦合电路 |
3.8 硬件抗干扰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线Modem的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2 通信协议 |
4.3 电力线Modem主程序设计 |
4.4 子程序设计 |
4.4.1 系统初始化 |
4.4.2 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程序设计 |
4.4.3 串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程序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线Modem的测试和总结 |
5.1 电力线Modem的测试 |
5.1.1 硬件测试 |
5.1.2 载波通讯可靠性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 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 |
1.2 应用情况 |
1.3 技术标准 |
1.4 发展趋势 |
2 PLC的关键技术 |
2.1 信道模型、噪声特性以及信道容量 |
2.2 调制技术 |
2.3 MAC层协议 |
3 我国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3.1 基本情况 |
3.2 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 |
3.3 实际应用 |
3.4 技术标准的进展 |
3.5 基本评价 |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5 结束语 |
四、国电通信中心PLC科技项目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压电力干线载波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杨哲. 华北电力大学, 2020(02)
- [2]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高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 施沩. 东南大学, 2019(01)
- [3]《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二期企业债券募集说明书》(第九条—第十三条)项目翻译实习报告[D]. 刘金萍. 中南大学, 2013(03)
- [4]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脉冲噪声特性研究[D]. 张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5]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公告[J].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中国电力, 2009(02)
- [6]电力线通信技术推广应用探讨[A]. 张辉. 200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会议论文集, 2008
- [7]2007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J].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中国电力, 2008(02)
- [8]基于PL3105的电力线MODEM设计[D]. 胡荣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9]关于“十一五”规划中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J]. 罗雪军,曾京文. 电力系统通信, 2006(10)
- [10]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未来[J]. 李祥珍. 电力系统通信,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