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梅,郭苗苗,何星[1](2021)在《基于96270A射频参考源的频谱仪检定装置重复性试验探讨》文中认为在建立频谱仪检定装置时,完成传统的检定或校准结果重复性试验通常选用一台性能稳定的频谱仪作为被测对象,而对于高精度的频谱仪检定装置,该试验方案往往不能评定出装置的更好的测量能力。基于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一类基于96270A射频参考源的高精度频谱仪检定装置重复性试验策略,选取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同轴小功率标准装置和衰减检定装置三项计量标准作为被测对象进行测量重复性试验。并与传统的重复性试验实例进行了比较,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地评定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提供参考。
陈沈理[2](2021)在《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校准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作为超声探伤仪检定/校准使用的主要标准器,在超声探伤仪的计量中广泛应用。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实际是由带猝发音的信号发生器部分和衰减器组成,信号发生器和衰减器都有相应的检定规程可以进行检定/校准,而组成的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的校准却没有统一的方法和相关规范。该文充分参考了相关检定规程提出一种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的校准方法,并通过校准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计算,得出一种较为合理的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的校准方法。
张洋[3](2020)在《低浓度粉尘计量标准检定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粉尘测量仪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以及工业扬尘监测中,粉尘空气质量监测仪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环保部门公布的大气污染情况,及评价环保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研制能作为计量标准的粉尘浓度检测仪计量标准系统,是对我国大气环境环境监测和工业扬尘治理有力的技术保障,国内针对粉尘测量仪表的计量检定校准,大多都是以采样流量为主要测量参数的采样器计量标准,此类计量标准采用的量值溯源技术为采样流量溯源,该技术仅能反应粉尘采样流量性能,缺乏对粉尘测量的质量浓度的可靠性溯源。本文以选取0-1000mg/m3浓度范围内的低粉尘浓度测量仪计量检定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型计量器具及其计量标准装置的起源及发展背景,并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奠定理论基础,阐述了该类型低浓度粉尘计量标准器的结构与原理,简单分析了多种溯源方法。在测试环境模拟方面根据发尘浓度的不同分别设计了基于流化床和雾化喷射的两种不同粉尘浓度范围的发尘及气溶胶制备装置,设计了相应的PID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喷射气流与流化床和雾化器的通过流量,为整套装置提供了稳定的粉尘扩散初速度。通过对粉尘颗粒在风流场中的受力分析,研究了粉尘在测试风筒中的运动轨迹,针对(0-50 mg/m3)的超低浓度和(50-1000mg/m3)的低浓度粉尘环境设计了水平风流扩散和垂直重力扩散两种粉尘扩散装置。创新性设计了动态粉尘发尘系统与粉尘传感阵列均匀度检测系统,解决了在粉尘扩散阶段均匀性分布的问题,减少了在标准不确定度计算中因粉尘扩散均匀度所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在计量标准检测段,基于直接溯源法的重要性,介绍了两种溯源的方式,并利用对比分析和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选择了更适合的质量体积溯源方式。同时对两种气溶胶制备方式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浓度范围采取不同的气溶胶制备方式以使计量标准装置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计量校准检测。成功发出气溶胶颗粒后,可以通过粉尘收集风筒的设计,让粉尘颗粒均匀运动,均匀性控制在6%以内,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控制在10%以内。在测试面形成稳定均匀的粉尘环境。在稳定的测试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采样滤膜前后的质量差与采样流量体积的计算,得出标准粉尘浓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测,得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8%。该装置测试精度高,发尘均匀稳定,检测自动化程度高,可满足国内外大部分粉尘浓度测量仪的计量标准检定工作,为我国粉尘浓度测量仪表的溯源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该论文有图38幅,表8个,参考文献93篇。
李剑平[4](2020)在《一种飞机加油车流量计在线自动检定系统》文中认为民用飞机管线加油车流量计检定目前多是以人工启停法的方式检定,人工启停检定方法没有依据规程进行检定,影响了流量计的计量准确性。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民用飞机管线加油车流量计在线自动检定系统,通过脉冲信号采集处理器实现定时采集和处理数据,使用Micro850中央处理器改进PID流量调控模式进行流速调节,实现了管线加油车流量计在线自动化检定。
王梓鉴[5](2019)在《电针治疗仪溯源方法研究及校准装置研制》文中指出电针治疗仪是一种输出微弱差分脉冲信号,通过针灸作用于穴位,给患者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医疗仪器。电针治疗仪的关键参数为:电压峰峰值、输出闭锁、直流分量、外壳漏电流、连续波频率及治疗时间,其关键量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国外内电针治疗仪的安全检测体系缺乏统一评价标准,无法评估电针治疗仪整体装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导致仪器的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本课题对电针治疗仪溯源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JJF(浙)1123-2015《电针治疗仪校准规范》,研制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最后对该校准装置进行标定及溯源实验设计和性能测试,具体内容如下:(1)对电针治疗仪溯源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电针治疗仪校准规范》明确电针治疗仪各关键参数的校准方法,采用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将关键量值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建立基本的电针治疗仪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2)研制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设计机箱外壳及电源散热模块。设计硬件处理电路,具体包括:继电器控制电路、信号处理模块电路、电源模块电路、STM32F103最小系统模块电路。编写软件程序,具体包括:微弱信号转换及实时显示程序、继电器控制程序、人机交互界面程序、上位机显示程序。(3)对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进行标定、溯源与性能测试实验。对校准装置的各个关键参数校准模块设计标定与溯源实验,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校准装置指标要求。采用校准装置对电针治疗仪输出的关键参数进行校准,评价装置性能。
张俊玮,罗丹,朱亮,温和[6](2019)在《面向R46的电能表检定装置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颁布的R46国际建议对电能表提出了方波与尖顶波影响试验和高次谐波影响试验要求,这3种测试波形更加符合电能表运行时的现场情况,目前国内没有相应的R46电能表检定装置,因此设计了满足R46谐波试验要求的谐波发生器。欧盟MID认证中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具有要求,结合R46国际建议以及JJG 597-2005要求,详细阐述并分析R46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给出R46电能表基本误差试验下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得出基本误差试验下功率因数为1、0.5L、0.8C的展伸不确定度为0.14%、0.15%、0.15%,符合欧盟MID不确定度认证要求。
徐洪霞[7](2019)在《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文中提出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中应用广泛。随着涡轮流量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使用环境日益复杂,对其准确性和使用寿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耐久性试验装置和检定装置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标准表法检定装置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高压工况下的气体涡轮流量计耐久性试验与检定装置,实现了高压耐久性试验和高压环境下涡轮流量计误差检定的一体化,适用于流量计生产厂家对涡轮流量计进行高压耐久性试验和误差检定。(1)根据涡轮流量计的使用要求,设计了该装置的机械结构。(2)对装置提炼数学模型并且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得到装置的温度与速度分布云图,结果表明该设计合理。(3)设计了以C8051F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流量脉冲采集电路模块,实现了流量信号的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对温度、压力等信号的采集。(4)编写了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的传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5)根据装置的计算模型对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得到准确度满足要求。该装置可对流量为400m3/h以内、工作压力为3.2MPa以内、准确度1.5级及以下的涡轮流量计进行耐久性试验和检定。
罗丹[8](2019)在《基于R46的电能计量误差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电能交易的公平公正。依据现有的电能表检定规程,对电能表的计量性能进行实验时,仅考虑某单一影响量单独作用在电能表上时的计量误差。然而电能表实际运行工况属于多影响量并存的情况,现有方法无法评估电能表的实际计量误差性能。基于此,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了R46国际建议,提出了一种评估电能表综合计量性能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R46国际建议中相关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了更加适应于现场工况、改进的电能表综合误差评估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不同结构与类型的电能表计量原理;分析电能表计量误差来源;对比IEC62052标准、GB/T17215标准以及R46国际建议在电能表计量误差检定实验与电能表计量误差评估方法上的异同。2.根据R46国际建议提出的尖顶波影响量实验要求,首先采用基于迭代滤波的谐波检测算法对尖顶波信号进行电能误差理论分析,然后进行尖顶波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影响实验;针对R46国际建议提出的交流电流回路间谐波影响量实验要求,进行间谐波影响下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同时还开展了电压闪变信号条件下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从理论上揭示动态变化的信号使电能表产生计量误差的机理,为建立电能表综合误差评估模型提供理论依据。3.根据R46国际建议提出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搭建基于此评估模型的电能表计量综合误差实验平台,并开展了电能表的综合误差实验,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模型中的电压波动与三相系统中零序、正序和负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电压波动和三相负载不平衡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由此导致的电能表综合误差重复计算的分量,进而改进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模型。4.首先搭建改进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实验平台,然后设计电能表基本误差、单一影响量以及改进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的实验方案,并分别展开实验研究,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数据更加贴近电能表在计及多个影响量下的综合计量性能,最后对电能表的基本误差实验数据进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电能表综合最大允许误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李轩,董永乐,张鑫,余佳,刘宇鹏[9](2019)在《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粗大误差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提出对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中出现的粗大误差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输出信号源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检测依据和试验要求,分析造成试验粗大误差现象的干扰路径,并提出在光电脉冲线路、电源线及网线上缠绕磁环的措施,保证电能表与检定装置有效隔离,确保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试验结果准确、可靠。采用改进措施后,快速脉冲群试验结果不再出现粗大误差,改进效果良好。
邓小云[10](2018)在《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测量输出电平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变得四通八达,行业中迎来了更广阔的进步发展的空间。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人们对于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有了新认识和新要求,促使输出电平的不确定度评定准确性更高。在文章中,笔者将立足于时代的发展角度,针对人们对于不确定度评定准确度的要求,提出更优越的评定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二、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96270A射频参考源的频谱仪检定装置重复性试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
1.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含义 |
1.2 重复性试验的被测量 |
1.3 重复性试验被测对象的选择 |
2 重复性试验实例 |
2.1 被测对象为频谱仪的重复性试验 |
2.2 被测对象为计量标准装置的重复性试验 |
2.2.1 频率测量 |
2.2.2 功率测量 |
2.2.3 相对电平测量 |
2.3 重复性试验实例比较 |
3 结语 |
(2)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校准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的工作原理 |
2 校准方法 |
2.1 频率稳定度的校准 |
2.2 频率准确度的校准 |
2.3 衰减器衰减量误差校准 |
3 衰减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
3.1 数学模型、方差与传播系数 |
3.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3.2.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
3.2.2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
3.2.2.1标准器的不确定度分量uB |
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3.3.1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如表2所示) |
3.3.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
3.3.3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
3.4 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衰减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
4 结论 |
(3)低浓度粉尘计量标准检定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2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及其计量检定标准的原理分析 |
2.1 光散射粉尘浓度测量仪基本测量原理 |
2.2 光散射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结构 |
2.3 粉尘浓度测量仪计量检定装置的原理 |
2.4 粉尘浓度测量仪计量检定装置的结构原理 |
2.5 粉尘浓度测量仪计量检定装置的控制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的硬件设计 |
3.1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整体结构的设计 |
3.2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发尘模块的设计 |
3.3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的电气原理设计 |
3.4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流量电源控制模块的设计 |
3.5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标准电源保护模块的设计 |
3.6 动态粉尘产生系统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软件系统设计 |
4.1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软件界面设计 |
4.2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操作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5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器选取及其计量性能实验 |
5.1 粉尘浓度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的主要组成及仪器选择 |
5.2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样机的均匀性实验 |
5.3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样机的重复性实验 |
5.4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样机的不确定度分析(PM2.5 粒径) |
5.5 粉尘浓度测量仪器计量检定标准样机的不确定度分析(全粒径)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一种飞机加油车流量计在线自动检定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检定系统 |
1.1 检定介质储罐 |
1.2 管线式飞机加油车流量计与检定系统的连接 |
1.3 比对流量计 |
1.4 非车载式流量计在线检定 |
1.5 安全泄压 |
1.6 系统放空 |
1.7 脉冲信号采集处理器 |
1.8 中央处理器 |
1.9 流量计脉冲发生器 |
2 自动控制系统 |
2.1 系统工作原理 |
2.2 控制系统 |
2.3 软件系统 |
2.3.1 实时数据采集 |
2.3.2 检定流程控制 |
2.3.3 故障保护 |
2.3.4 实时数据监管处理 |
2.3.5 人机界面 |
2.3.6 历史趋势查询及数据查询 |
2.3.7 数据归档 |
2.3.8 数据报表和证书生成 |
3 标准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3.1 标准流量计的测量A类标准不确定度u1 |
3.2 时间间隔引入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u2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u3 |
3.3 标准流量计不带配套仪表检定引起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u4 |
3.4 流体条件引起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u5 |
3.5 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及通讯不确定度所引起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u6 |
3.6 检定标准流量计的标准装置合成不确定度u7 |
3.7 对流量计检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4 结束语 |
(5)电针治疗仪溯源方法研究及校准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针治疗仪关键参数溯源方法研究 |
2.1 电针治疗仪关键参数计量特性 |
2.2 电针治疗仪量值溯源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研制 |
3.1 系统技术指标 |
3.2 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
3.3 机械结构设计 |
3.4 硬件电路设计 |
3.4.1 电压峰峰值校准模块电路设计 |
3.4.2 输出闭锁校准模块电路设计 |
3.4.3 直流分量校准模块电路设计 |
3.4.4 外壳漏电流校准模块电路设计 |
3.4.5 连续波频率校准模块电路设计 |
3.4.6 电源模块设计 |
3.4.7 功能选择模块设计 |
3.5 软件设计 |
3.5.1 信号处理模块程序设计 |
3.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3.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4.1 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1 电压峰峰值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2 输出闭锁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3 直流分量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4 外壳漏电流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5 连续波频率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1.6 治疗时间校准模块标定及溯源实验 |
4.2 电针治疗仪校准装置性能测试实验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论文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面向R46的电能表检定装置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面向R46的检定装置谐波发生器设计 |
1.1 谐波信号产生的原理 |
1.2 谐波信号实验 |
2 电能表基本误差下的不确定度评定 |
2.1 不确定度评定条件 |
2.2 电能计量误差计算 |
2.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1)A类不确定度评定 |
2)B类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
(1)电能表检定装置测量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2 |
(2)测量结果的数据化整修约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u3 |
(3)标准表和被检表同名端电位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4 |
(4)由电能表检定装置上级传递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5 |
(5)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6 |
2.4 合成不确定度分析 |
3 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
4 结 论 |
(7)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流量计耐久性装置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2 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整体设计方案 |
2.1 涡轮流量计的检定 |
2.2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分类 |
2.3 装置检定方法选取 |
2.4 装置工作原理 |
2.5 装置总体结构 |
2.6 装置管路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3 检定与耐久性装置可行性分析 |
3.1 稳压气罐容积计算 |
3.2 仿真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硬件设计 |
4.1 标准表的选择 |
4.2 流量计脉冲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4.2.1 核心控制器的设计 |
4.2.2 电源模块设计 |
4.2.3 电气隔离及硬件波形处理 |
4.2.4 串行通讯模块 |
4.3 温度压力信号采集 |
4.4 本章小结 |
5 软件设计 |
5.1 数据采集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5.1.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5.1.2 软件设计思想 |
5.1.3 程序流程框图 |
5.1.4 I/O口配置 |
5.1.5 参数设置模块 |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 串行通信模块 |
5.4 采集数据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6 装置不确定度评定 |
6.1 装置测量模型 |
6.2 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
6.2.1 标准表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
6.2.2 压力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2.3 温度测量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2.4 空气压缩系数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 |
6.3 装置不确定度合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电路图 |
作者简介 |
(8)基于R46的电能计量误差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能表计量误差的研究现状 |
1.2.2 电能表检定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电能表计量误差分析 |
2.1 电能计量原理 |
2.1.1 感应式电能计量原理 |
2.1.2 电子式电能计量原理 |
2.1.3 数字式电能计量原理 |
2.2 电能计量误差来源 |
2.2.1 电能表内部元器件 |
2.2.2 环境温湿度 |
2.2.3 其他因素 |
2.3 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方法 |
2.3.1 基于IEC62052 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方法 |
2.3.2 基于GB/T17215 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方法 |
2.3.3 基于R46 的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号动态变化下计量误差影响研究 |
3.1 谐波计量误差影响分析 |
3.1.1 谐波简介 |
3.1.2 谐波背景下的电能计量模型 |
3.1.3 基于迭代滤波算法的谐波检测算法 |
3.1.4 R46 谐波下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3.2 间谐波计量误差影响分析 |
3.2.1 间谐波简介 |
3.2.2 间谐波下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3.3 电压闪变计量误差影响分析 |
3.3.1 电压闪变简介 |
3.3.2 电压闪变下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能表综合误差模型研究 |
4.1 R46 电能表综合误差评估方法 |
4.1.1 电能表综合误差评估模型 |
4.1.2 电能表综合误差实验 |
4.2 改进R46 电能表综合误差评估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1 基本误差实验分析 |
5.1.1 基本误差实验方法 |
5.1.2 基本误差实验与数据分析 |
5.2 单一影响量实验误差分析 |
5.2.1 电压变化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5.2.2 频率变化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5.2.3 温度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5.2.4 三相负载不平衡对电能表计量误差实验分析 |
5.3 改进模型实验与数据分析 |
5.3.1 实验平台搭建 |
5.3.2 改进模型实验方案设计与数据分析 |
5.3.3 改进模型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9)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粗大误差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要求 |
1.1 检测及判别依据 |
1.2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
1.3 试验要点 |
2 试验粗大误差结果分析 |
2.1 试验粗大误差结果 |
2.2 脉冲群信号不确定度分析 |
2.2.1 脉冲电压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
2.2.1. 1 脉冲电压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1rel |
2.2.1. 2 测量用仪器设备允许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B1rel |
2.2.2 试验重复频率f的不确定度评定 |
2.2.2. 1 重复频率f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2rel |
2.2.2. 2 测量用仪器设备允许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B2rel |
2.2.3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
2.3 粗大误差原因分析 |
3 改进措施 |
4 改进后试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10)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测量输出电平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信号发生器不确定度评定的现状 |
2.1 不符合准确性 |
2.2 不符合针对性 |
3 信号发生器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 |
3.1 运用直流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
3.2 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 |
3.3 严格审定评定设计 |
3.4 比较与误差的异同 |
4 信号发生器不确定度评定的意义 |
4.1 减少测量不确定度 |
4.2 表述更加准确 |
4.3 提高合理性 |
结束语 |
四、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96270A射频参考源的频谱仪检定装置重复性试验探讨[J]. 秦梅,郭苗苗,何星. 自动化应用, 2021(09)
- [2]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校准方法的探讨[J]. 陈沈理. 电子质量, 2021(07)
- [3]低浓度粉尘计量标准检定装置的研究[D]. 张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一种飞机加油车流量计在线自动检定系统[J]. 李剑平. 工业计量, 2020(02)
- [5]电针治疗仪溯源方法研究及校准装置研制[D]. 王梓鉴.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6]面向R46的电能表检定装置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J]. 张俊玮,罗丹,朱亮,温和. 电子测量技术, 2019(16)
- [7]气体涡轮流量计检定与耐久性试验装置研究[D]. 徐洪霞.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8]基于R46的电能计量误差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D]. 罗丹. 湖南大学, 2019(06)
- [9]智能电能表快速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粗大误差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J]. 李轩,董永乐,张鑫,余佳,刘宇鹏.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9(01)
- [10]信号发生器检定装置测量输出电平的不确定度评定[J]. 邓小云. 中国标准化,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