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再说说“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一、再谈“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的量度”(论文文献综述)

徐楠[1](2021)在《基于文化智力视角的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演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背景下,中国将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加强国内和国外贸易的对接。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那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当前,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响,给全球的经济贸易业务造成不小程度的冲击。不仅如此,一些海外国家对中国公民提高了入境的条件,对我国境外劳务合作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景下,对外派管理者和外派务工人员的甄选、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跨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异质的文化环境要求外派经理具备更高的跨文化能力。在团队层面,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是企业有效运营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下,如何提高外派团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绩效成为外派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文化智力视角,构建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这为控制和降低外派失败风险。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研究首先根据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和有关变量。通过文献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研究所涉及的主变量进行概念界定与衡量,并对相关研究进行阐述,给本文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为了验证假设并构建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在本研究中,选择云南省典型的中国企业外派团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后回收问卷,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在论证假设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资企业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文化智力越高的外派经理对团队任务绩效的贡献更加显着。第二,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在外派经理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三,外派经理的经验开放性正向调节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的关系。因此,基于文化智力视角,本文的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得以实现。当前在外派领域,对机会识别能力在文化智力和团队任务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见,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文化智力对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机制,同时拓展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对团队任务绩效的效能探索,推动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发展,为外派过程中提高团队任务绩效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为跨国组织管理提供一个更匹配和更科学的模型与方法。最后,本研究结论在外派管理应用上给中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对于云南中资企业外派项目来说,高文化智力的外派经理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省员工的培训成本,节省外派项目的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团队任务绩效。任务绩效是任务完成情况的直接反映,单独研究可以更好地衡量文化智力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本文选择团队任务绩效作为结果变量,进一步丰富了管理者的文化智力与团队绩效的相关研究,为提高跨文化背景下的团队任务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结论打开了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关系的“黑匣子”。关于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在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制,336份有效样本数据证实了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在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关系中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文化智力高的外派经理能够促进更高的团队任务绩效,带来更高的产出,由于经验开放性的调节作用,如果能为文化智力高的外派经理进行高经验开放性培训,这样团队任务绩效才能提高。由上述结论,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影响团队任务绩效的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国际机会识别能力或经验开性来提高团队成员的任务绩效。在实践中,对员工进行跨文化的培训。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在选择人员的时候,可以选择经验开放性强的员工,减少人员在传达指令和接受任务的过程中的角色模糊等等。因此,基于外派经理文化智力的测量,对外派经理的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对于企业选择和管理优秀的外派经理,控制和减少外派风险,提高外派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派管理者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的研究能够促进中国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得到优化。

程秀[2](2020)在《效用错位视角下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生活方式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一种生活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正逐步从国家主导的“政府行动”转向社会主导的“集体行动”,政策效用正逐渐成为实现这种转向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政策制定者与目标群体两类行为主体分离的现实情境下,目标群体对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响应并不理想。绿色生活方式的变革往往表现为单一、强势的政府行动,而目标群体的行动严重滞后,结果导致政策意图落空甚至政策失灵。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政策更多属于制定者视角的政策,而不是目标群体视角的政策。或者说,制定者视角的决策效用与目标群体视角的体验效用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很大的“效用错位”。二者的错位暗含着政府在引导城市居民绿色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微观个体接受意愿层面与政策方向层面的分离,致使相关政策达不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因此,有必要从效用错位的视角剖析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解析政策对绿色生活方式变革的引导效果。论文以政策效用错位为突破口,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学、行为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仿真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效用错位视角下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效用错位理论框架建构。从二元视角解构政策效用,将政策效用错位界定为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的差值;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企业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论述了政策效用错位产生的原因;从组织基础、现实可能性和主观动机三个方面解析了政策效用错位的形成机制;将政策制定者与目标群体两个行为主体纳入同一测量框架,构建了具有可测量特征的政策效用错位度模型;发现了政策效用错位度的异质性、非负性、对象性和内隐性四个基本属性并设计了政策效用错位度的测量流程。(2)政策决策效用评估模型的构建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决策效用的测算。构建了包括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反馈的政策决策效用四维评估模型;设计了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反馈的赋值标准;从中央政府各部委网站、北大法宝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了1991至2019年我国颁布的447条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从颁布年度、政策数量、发布主体、主体间合作和政策类型等方面展示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基于赋值标准完成了对政策文本的量化,采用模糊粗糙集方法计算了四维评估模型中各维度的权重,发现四个维度对政策决策效用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性,影响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策措施(0.304)、政策目标(0.292)、政策反馈(0.218)和政策力度(0.186);基于四维评估模型计算了1991至2019年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决策效用,实证结果显示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决策效用在波动中呈显着的增加趋势,且2019年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决策效用最高,达到3.79。(3)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的测量及其影响机理理论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在文献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政策体验效用的多维概念框架,将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界定为功能体验效用、成本体验效用、社会体验效用、情感体验效用和绿色体验效用五个维度;将社会互动分解为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关系特征和信息特征四个维度;构建了包括阶层认同、自主学习能力、偏好、象征价值关注度、规范内化、专业知识水平、社会互动等新变量的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利用正式调研数据测量了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并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的均值为3.18;在五个维度上的测量均值具有显着差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色体验效用(均值为3.87)、社会体验效用(均值为3.21)、情感体验效用(均值为3.15)、功能体验效用(均值为2.93)和成本体验效用(均值为2.76);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存在7类主范畴影响因素,且它们之间存在5种典型关系结构,分别为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性,个体因素和群体因素直接作用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个体因素和群体因素通过心理授权感知作用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反作用于心理授权感知,社会互动和推行程度、实施成本等政策因素能够调节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4)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效用错位度的计算与仿真。首先,基于文本量化测算的政策决策效用和问卷调查测量的政策体验效用,计算了1991年以来我国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发现我国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存在显着的政策效用错位,并且政策效用错位度在波动中呈增强态势,近三年的效用错位度约在0.50至0.60之间。其次,依据政策效用错位度测量模型和修正后的政策体验效用影响机理理论模型,利用Matlab2017b软件对情境干预下政策效用错位度的演化进行了仿真。发现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受到社会互动和政策因素等情境变量的影响,表现为社会互动结构特征越高、功能特征越高、关系特征越高、信息特征越高、政策普及程度越高、政策执行效度越高,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越低,均衡性越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货币成本越高、非货币成本越高,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越高,均衡性越差。同时,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与其均衡性还受到互动信息发送方选择方式的影响。在随机关系网络、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中,错位优先方式下居民的政策效用错位度低于随机选择与关系优先方式,关系优先方式下政策效用错位度的均衡性优于随机选择与错位优先方式,且随机选择方式下政策效用错位度最高,均衡性最差。最后,论文提出错位容忍系数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政策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的比值;从社会互动产生规范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两个方面构建了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函数,基于问卷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利用Anylogic 8.3软件探究在社会互动情境下,感知便利性和错位容忍系数对城市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群体决策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错位容忍系数和感知便利性显着促进城市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此外,本研究发现错位容忍系数在低感知便利性情境中呈“钝化”现象,即随着感知便利性的降低,错位容忍系数对城市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小。(5)降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效用错位度的促进政策研究。从目标群体、社会环境、政策本身以及政策执行四个方向,个体与群体因素、心理授权感知、社会互动与政策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政策体验和政策决策六个层面构建了降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效用错位度的政策建议框架,提出了源泉型建议、枢纽型建议、助推型建议、靶向型建议、内促型建议和滋养型建议。论文有图93幅,表121个,参考文献246篇。

王媛[3](2020)在《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网络游戏产品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环境的持续优化,网络文化产品消费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逐渐攀升,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日益丰富,与传统文化产业一致,网络文化产业依然是“内容为王”的产业类型,有价值的产品是稀缺资源,因此,探讨网络文化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消费者感知理论及生活型态理论,在梳理相关文献的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构建出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影响的假设模型,探讨了产品感知质量、感知服务、感知成本、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生活型态对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影响。以网络游戏产品为例,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借助SPSS对研究假设一一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游戏产品感知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产生显着影响。产品感知利得正向影响网络游戏产品消费意愿,且感知利得中的游戏感知质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显着,其次是游戏感知服务;感知利失负向影响网络游戏产品消费意愿,且感知利失中的感知风险的影响效果最为显着,其次是感知成本。游戏感知质量中的效用重要性按照技能道具>美术风格>游戏配乐>社交互动>游戏叙事>游戏难度的顺序,游戏感知服务中的效用重要性按照可靠性>回应性>移情性的顺序,游戏感知风险中的效用重要性按照功能风险>时间风险>时间风险>安全风险的顺序。网络游戏产品感知通过感知价值,进而影响消费意愿,即感知价值在网络游戏产品感知与消费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对于不同生活型态的消费者,网络游戏产品感知价值对消费意愿的影响不同,生活型态对感知价值与消费意愿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未来游戏业者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游戏产品质量、实行“基础免费,增值收费”的商业模式、注重网络安全和防范网络风险以及游戏产品设计与教育功能结合五个方面增加网络游戏产品有效供给。

夏远[4](2020)在《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加强研究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结构体,涉及到人力资本结构的多个维度,具体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是如何形成的?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量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创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3个一级指标,创业动机、创业信心、创新激情等13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其次,基于评价指标设计问卷量表并展开实际调研,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分值较高,其中创新创业能力得分最高,创新精神的分值次之,创业意识的得分最低。再次,通过理论探讨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人力资本生成的内在机理,提出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作用的研究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对创业人力资本产生了显着的正相关作用。最后,在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结果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个体层面和高校层面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研究启示。

蒋柠泽[5](2020)在《何以沉浸:对抖音短视频沉浸体验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传播媒介不断经历由互联网技术革命推动的大转型,已有媒体形态逐步通过自我革新进化,实现与人在主体层面的融合,在传播过程中追求身体的“参与”、“在场”,使身体的舒适感实现最大化,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一新的传播形态——沉浸传播被认为是新的媒介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沉浸理论则专注于对沉浸传播的效果进行考察。沉浸理论认为沉浸体验状态下人们将意识集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并且失去了自我意识,其他不相关的感受和意识都被过滤舍弃,并且这种体验具有可重复感受的特点。向未来“赛博格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与机器(媒介)实现主体性的融合关系,首先必将在心理层面上经历人对媒介的沉浸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近两年,短视频消费出现井喷式的快速增长,不断发展和渗透嵌入人们日常生活,逐步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购物方式和媒介使用行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抖音短视频平台作为短视频应用之一,截至2020年1月抖音国内日活用户突破4亿,相较于2019年1月的2.5亿,增长60%。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传播特点,比如提供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具体的目标、具有较强感官刺激的声音和图像使人注意集中,用户能够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轻松获得沉浸体验。所以从沉浸理论出发对短视频这一较为新兴的热门传播形式进行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现有沉浸理论的研究状况和传播学“具身传播”和“沉浸传播”发展趋势为研究起点,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用户对抖音短视频热门分类——美妆短视频的沉浸体验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深入了解用户媒介使用行为及其发展趋势,关注人与媒介在心理层面上的关系,总结目前影响短视频沉浸体验产生的前置因素和沉浸体验的量度指标,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讨论伴随短视频沉浸体验产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最终试图对短视频应用在提升用户沉浸体验上提出合理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用户使用、互动、消费等行为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阐明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创新之处,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正文,共四章:第二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模型进行搭建,详细界定模型中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第三章主要解决问卷设计的问题,主要是在参考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特点设计问卷,并发放问卷收集样本数据;第四章则是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媒介使用行为以及人与媒介在心理层面上的关系,验证研究假设;第五章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更大的视角上针对性的分析伴随短视频沉浸体验产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和展望。第三部分则是对本研究的梳理与总结。

刘瑞玲[6](2020)在《“漂绿”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学者开始着重关注企业“漂绿”行为,并进行专门的研究。现代管理学认为:完善高效的绿色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通过绿色发展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重要保证。而获得可持续的绿色资源整合能力需要企业不断地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多方面投入,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显然,这与企业的盈利目的南辕北辙。实务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逐渐意识到绿色环保产品是当前销售热点,也是将来大势所趋。因此,企业为了在“绿色消费”浪潮中分得一杯羹而虚假宣传企业具有绿色理念。如果企业仅仅口头承诺而非实际践行其绿色环保理念时,其做法一经曝光,会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影响企业声誉,失去大量消费者的追随,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因而得不偿失。综上所述,要想使企业积极主动践行环保理念,而非说一套做一套,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企业清楚认识到“漂绿”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危害及对其财务绩效的不利影响,进而主动减少企业的“漂绿”行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探索研究“漂绿”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文献比较少。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包含企业“漂绿”行为、企业声誉、顾客忠诚度、内部控制、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财务绩效六个变量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漂绿”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漂绿”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企业声誉和顾客忠诚度受“漂绿”行为的影响继而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二者具有中介作用;内部控制在“漂绿”行为负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则不显着。

梁瑞华[7](2020)在《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组织信任度对联盟战略行动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已有研究显示战略联盟信任度是影响联盟关系重要因素,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信任度其对联盟稳定性、联盟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却忽视了联盟信任度会影响经营者在战略联盟中联盟战略行动的选择。联盟战略行动是指当联盟成立后,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就联盟的活动程序与联盟的资源配置整体等所采取与执行的战略选择,目前联盟信任度与经营者联盟战略行动的选择关系仍然没有被揭示。作为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者的重要媒介,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分销、信息等众多活动,这些众多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环环相扣,并且由于其区别于工业产品的独特性(品种繁多、流通量大、流通范围广、流通增值大、易损坏、时间性强等),决定了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物流运输与技术等方面具有更高要求。因而,供应链参与者与联盟之间的信任度尤其重要,也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交易效率。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与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项流动的松散组织。在战略联盟研究领域,联盟关系是研究的重要焦点,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主要形态之一。相较于工业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有其自身独特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是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流通组织和流通渠道的统称。其中,流通组织是指农产品从生产结束后到消费者享用之前,介乎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类组织;流通渠道是指各个流通组织之间的结构和关系。由于供应链的参与者之间有着多方关系,对于改善和提升供应链体系,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者会根据自身情况产生不同的联盟,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参与者之间大多时候是凭借多年稳固的合作关系以保持产品的供应稳定性与竞争力。国内的参与者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自降成本来追求利润,导致供应链的发展停滞不前。联盟研究表明,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供应链联盟最大的差异在于农产品保存期较短、产品易腐坏,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的时间性更为重要,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与反应度要求更高。所以在成立供应链联盟时,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度被看作为农产品联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高度的联盟信任度下,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交易效率会实现倍数提升。另一方面,在与不同的企业保持联盟关系时,需要对联盟之间的战略行动作出选择,而该选择会受到联盟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度投入影响。在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共同体时,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是如何帮助联盟战略形成的,同样是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目前农产品供应链战略联盟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缺乏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作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二,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的信任度投入影响战略行动的机制尚不清楚;第三,农产品供应链的战略行动的具体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联盟理论为基础,在中国具体情境下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的信任度是否会影响联盟战略行动;第二,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不同维度的信任度与战略行动的关系如何;第三,农产品供应链联盟中信任度影响联盟战略行动选择的机制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农产品供应链中经营者的稳定联盟关系为背景,针对我国1045家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进行问卷发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了检验,回答了在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建设中,经营者在联盟关系中投入的信任度,会如何影响经营者在联盟战略中的行动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分成七章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提出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研究问题、研究路线与方法及篇章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包含五个部分:供应链理论文献、联盟组合文献、联盟管理文献、联盟信任度理论、联盟战略行动文献,联盟战略是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各部分文献综述中讨论最新的理论发展;第三章: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与战略联盟。对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现状、农产品供应链创新模式与农产品供应链战略联盟的论述;第四章: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本文中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战略模型和基本概念的定义做准确界定,参考国内外前沿文献对研究变量进行详细论述和理论支撑,为研究模型中变量关系作出定义;第五章:问卷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参数界定。在进行实证研究前对问卷样本修订、数据的收集方法、小样测试和相关参数界定评价;第六章:实证分析。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对量表进行效度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修正,验证各项研究假设和所有中介变量;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主要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善意信任度正面影响联盟采用适应性战略行动;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能力信任度正面影响联盟采用形成性战略行动。其中,适应性战略是指运用低成本开发,该战略是企业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尝试扩大和利用资源基础的一种战略。形成性战略是指运用新资源开发新的机会,其主要目标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机会;第二,联盟信任度通过影响联盟组织制度设计来影响联盟战略行动选择,即联盟组织制度设计在联盟信任度与联盟战略行动选择间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研究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基于战略联盟理论视角,构建并验证了联盟信任度对联盟战略行动选择的理论框架,丰富和拓展了战略联盟的现有理论。在已有研究中,联盟信任度与联盟战略行动关系还未得到深度研究,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指出当联盟信任度投入后与联盟战略行动产生二元关系效果,本文认为联盟善意信任度投入后,相对应的是采取适应性联盟战略;当联盟能力信任度投入后,相对应的是采取形成性联盟战略;第二,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联盟信任度影响联盟战略行动选择的机制与途径:联盟信任度通过影响联盟组织制度设计来影响联盟战略行动选择;第三,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特殊性,为了增加联盟的竞争力,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应更多采用适应性战略或形成性战略;第四,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农产品供应链作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民生工程与菜篮子工程,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唐珊[8](2019)在《品牌故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心理距离中介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终端的便捷性深入大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从前购物需要进商店,如今随时随地手机一键下单。渠道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创新升级,移动互联网端出现了褚橙、乐纯酸奶、Home facial pro等一批以故事营销为主要传播手段,短时间大获成功的新品牌。一篇讲述创始人故事的推文使褚橙从销售困境逆袭成为网络热销橙子,预定通道打开几分钟,当季橙子便被预购售磐;乐纯酸奶凭借一篇宣扬绿色原材料、健康酸奶、品质生活的推文,8小时截获4000份订单;Home facial pro以故事营销押宝全网流量洼地,从2016年默默无闻到2017年的淘宝护肤品销量Top10,当年营收破7亿。以情怀为卖点的大环境下,故事营销促成了多个成功案例和现象级营销事件。在商业创新的背后,故事营销如何影响消费者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主要从三个问题展开:(1)故事营销是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2)品牌故事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遵循怎样的影响机制?(3)故事营销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三种研究方法。论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品牌故事、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基础上,界定了变量的定义和研究维度,结合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品牌故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以问卷的形式获取研究数据,完成信度效度检验,通过相关性和回归等方法完成数据分析,假设验证。最后得出结论:(1)品牌故事价值感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正相关;(2)品牌故事价值对顾客心理距离负相关,消费者对品牌故事价值感知越明显,心理距离越近;(3)品牌故事价值感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存在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两点:1、目前关于品牌故事的传播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鲜少见定量研究。本文立足于现实案例,从现象级成功的背后,研究内在影响因素和变化机理。2、引入心理距离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故事营销与消费者心理距离的关系,继而深入至购买意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首先为多学科的交叉结合提供启示,也丰富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本研究对企业制定品牌传播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立足移动互联网做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的公司。

畅妍洁[9](2019)在《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对蛋鸡养殖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蛋品质量为中介变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畜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为“蛋鸡安全用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我国鸡蛋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鸡蛋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已经成为当前鸡蛋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而蛋鸡用药的规范与否是影响鸡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蛋鸡养殖企业存在着用药不规范,与蛋鸡相关的诸多疾病较难防御和治疗,已极大的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以提高蛋品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绩效。本研究在充分结合项目企业贵州L蛋鸡养殖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引入蛋品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安全管理主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基于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安全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系统。蛋鸡用药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法,其中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是基于两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的,通过对蛋鸡养殖过程中用药操作进行安全评价,更好地进行用药隐患识别,有效地控制蛋鸡用药过程,有助于提升蛋鸡养殖企业的安全用药水平,降低由于用药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监控管理系统主要构建了蛋鸡管理、疫病治疗、日常保健、质检记录、数据分析处理、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有助于实现对不安全用药行为的提前预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信息查询和追溯的需求,对于蛋鸡养殖过程中用药流程能够起到前期控制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蛋鸡养殖企业的管理水平。构建好相关模型后,本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线上员工微信群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以项目合作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针对回收的163份数据,在对构建的模型建立合理假设的基础上,主要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蛋品质量和蛋鸡养殖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分析、蛋品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和主效应与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等详细的分析,探索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蛋品质量、蛋鸡养殖企业绩效三个重要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对蛋品质量有显着正向影响;(2)蛋品质量对蛋鸡养殖企业的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3)蛋品质量在蛋鸡用药的安全评价体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蛋品质量在蛋鸡用药的监控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四点建议:(1)使用安全评价体系,开展全方位的评价;(2)利用监控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化的管理;(3)着力提高蛋品质量,打造企业鸡蛋品牌;(4)培养养殖从业人员,规范员工用药操作。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局限及可改进之处。

黄江玉[10](2019)在《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PPP模式减贫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公共服务领域推进PPP模式,有利于我国在202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应对2020年后返贫的问题。PPP模式具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治理、多方贡献资源、贯彻采购社会政策功能、追求物有所值目标等特点,使其具有区别于传统模式的长期效果特征,也使其成为我国长效减贫的重要治理工具。可持续生计是减贫领域的发展型政策,具有“列出重点影响因素清单;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重视贫困农户所具有的能力;关注贫困户主动积极参与实现生计目标”等特征,体现减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较好契合PPP模式的长效减贫研究。PPP模式减贫效应研究中,较少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分析PPP模式对贫困户减贫的长效性与精准性。不同于关注PPP模式的宏观效应,本研究侧重从贫困户受益微观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基于PPP减贫理论中的赋权理论、合作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对可持续生计及分析框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评价标准包括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以适用于PPP模式长效、精准减贫效应分析。我国各地积极探索PPP模式促进减贫是研究的实践背景;PPP模式与减贫目标的日益契合是研究政策背景;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减贫长效性方面存在瓶颈,国内外PPP模式减贫研究欠缺是本研究理论背景和研究重要原因。总体而言,当前较少从实证角度及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PPP模式减贫,但研究PPP模式长效减贫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分析PPP模式减贫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在分析实践、政策、理论背景基础上明确研究的问题,即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研究我国PPP模式是否有利于促进长效减贫?是否有利于防返贫?当前我国PPP模式减贫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风险、障碍?实现PPP模式减贫的良法善治应包括哪些保障措施?第二,本文验证我国PPP模式有助于长效、精准减贫。本研究利用专题研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等,通过结构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验证我国PPP模式有利于促进贫困户生计可持续性。并进一步分析PPP模式促进贫困户生计可持续的具体传导路径。其主要结论包括:PPP模式对贫困户生计发展策略、生计结果、生计发展能力产生积极正向影响;PPP模式通过生计策略对生计结果产生正向显着影响;生计资产正向调节PPP模式对生计结果的大小;PPP模式通过生计结果对生计发展能力产生正向显着影响;受PPP影响时间对贫困户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生计发展能力均产生正向显着影响。第三,对比PPP模式促脱贫与防返贫效应。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的群组分析对比PPP模式对于建档立卡的脱贫户与未脱贫户的减贫效应影响。通过比较发现,我国PPP模式对脱贫户与未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均能产生正向影响。根据模型路径结果(标准化系数)比较PPP模式对脱贫户与未脱贫户影响大小发现,我国PPP模式对脱贫户的生计策略、生计结果方面的影响均大于未脱贫户,但PPP模式对脱贫户的生计发展能力影响小于未脱贫户。对此可能的解释包括:其一,我国PPP模式对脱贫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权利保障、利益联结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其二,我国脱贫标准较少从生计可持续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判断,这说明脱贫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三,脱贫户与未脱贫户仍属于脆弱群体,要坚持破除其权利贫困,应重视生计发展策略与生计发展能力。第四,对比分析我国PPP模式促进贫困户生计发展及面临障碍。通过国内外PPP减贫发展、文本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阶段、数量等PPP模式对贫困户生计发展影响。生计资本是贫困户生计发展的基础,通过熵值法分析各资本权重及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发现存在的不足及明确PPP项目促进生计发展应进一步努力方向。主要问题与启示包括:应重视产业发展,在产业价值链上使贫困人口受益;综合性强的PPP项目对贫困人口生计影响更明显;应重视在运营阶段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参与机会等;我国有些项目建设阶段绩效考核重视度不够;地方政府应关注项目质量而非项目数量;当前我国PPP项目合同较少考虑减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以提升贫困户的生计资本;我国脱贫标准中较少纳入心理资本等可持续生计因素,存在返贫风险。第五,PPP模式长效、精准减贫的良法善治方面完善建议。基于前述理论分析、实证验证结果、PPP模式减贫对比和问题分析等,我国应立足本国PPP模式促进减贫现状,有选择性地吸收域外经验,通过完善PPP模式宏观政策保障贫困户生计可持续。主要建议包括:促进PPP模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治理效能;通过利用PPP模式采购机制贯彻社会政策促进减贫;重视PPP模式减贫的合同治理;加强PPP模式减贫的有效监督和能力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包括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两大方面。理论方面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揭示PPP模式减贫的本质要求。本研究主要采取合作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权利贫困理论、赋权理论等揭示PPP模式长效减贫的本质。PPP模式减贫是重视各方主体参与扶贫,整合多方资源,使减贫不再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或单个主体,而是借助市场逻辑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使其形成“造血”功能。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方式相比具有长期效果,其通过竞争性的购买机制贯彻有助于贫困户的社会政策,平衡物有所值目标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的社会功能目标。依据赋权理论,PPP模式作为外在的资源投入和投资方式,有利于提升贫困人口对技能、专业知识等掌握,促进贫困户生计发展能力提升。将“权利”、“社会公平正义”、“发展”、“能力”等引入扩大“生计”范畴,关注权利保障、生计可持续发展等,有利于贫困人口从被动接受“扶持”到主动参与“发展”,通过权利保障提升贫困户获取资源的能力和内在效能感。合作治理强调通过多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减贫。新公共服务理论体现PPP模式中公共部门从建设型转向服务型,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被边缘化的贫困户在基本民生领域获得实质性平等权利。第二,丰富和改进可持续生计理论。本研究在原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结合PPP模式理论及PPP模式减贫的基础理论,对现有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分析框架进行改进和完善。基于改进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推导PPP模式实现长效、精准性减贫的假设。基于PPP模式减贫基础理论改进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具体包括:其一,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激发公共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责任。其二,关注赋权理论,以保障贫困人口基本权利。其三,关注合作治理,使多元参与主体基于契约、协商一致基础上,形成善治。其四,由生计维持策略改进为生计发展策略,强调贫困人口发展权,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实现持续性减贫。实践方面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为各地政府和发展中国家通过PPP模式实现可持续减贫提供参考。基于减贫目标的PPP项目,在充分考虑当前贫困户面临的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等,可以按照促进贫困户生计目标进行规划。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研究我国PPP模式减贫效应,为发展中国家利用PPP模式减贫梳理了中国经验。第二,构建有利于PPP模式实现长效、精准减贫宏观政策。良法善治是PPP模式长效减贫的保障。具体包括:其一,促使PPP模式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治理效应;其二,利用PPP采购中贯彻社会政策促进减贫,在PPP模式中协调物有所值目标与其它社会环境目标。通过产业价值链构建贫困人口利益联结。其三,充分利用PPP合同这一激励机制,使私营部门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PPP合同履行阶段贯彻益贫因素实现长效减贫。其四,PPP模式促进减贫的有效监督和能力建设是防风险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限于数据收集难度,本文主要是从理论方面分析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促进减贫的差异,欠缺从实证角度比较二者差别。未来研究将继续跟踪国内外PPP模式减贫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完善可持续生计理论与分析框架,着重研究以实现长效减贫为主要目标的PPP模式。

二、再谈“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的量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的量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化智力视角的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经验学习理论
        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三、特质激活理论
    第二节 文化智力的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与衡量
        二、文化智力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团队任务绩效的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与衡量
        二、团队任务绩效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与衡量
        二、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经验开放性的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与衡量
        二、经验开放性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外派经理文化智力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
    第二节 外派经理文化智力对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外派经理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第五节 经验开放性的调节效应研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问卷设计过程与变量测度
    第一节 问卷设计过程
    第二节 数据收集
        一、典型调查选点
        二、数据收集处理
    第三节 测量工具
        一、文化智力的测量
        二、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测量
        三、经验开放性的测量
        四、团队任务绩效的测量
        五、控制变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信效度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二、信度检验
        三、效度检验
        (一)文化智力的效度检验
        (二)国际机会识别能力的效度检验
        (三)团队任务绩效的效度检验
        (四)经验开放性的效度检验
    第二节 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
        一、外派经理文化智力与团队任务绩效关系模型
        二、外派经理的文化智力与国际机会识别能力关系模型
        三、外派经理的国际机会识别能力与团队任务绩效关系模型
        四、国际机会识别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五、经验开放性调节效应检验
    第三节 结果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效用错位视角下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研究
    2.2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相关研究
    2.3 决策效用的相关研究
    2.4 体验效用的相关研究
    2.5 效用错位的相关研究
    2.6 研究述评
    2.7 本章小结
3 政策效用错位的概念、形成根源与量化模型
    3.1 政策效用错位的概念范畴
    3.2 政策效用错位的产生原因
    3.3 政策效用错位的形成机制
    3.4 政策效用错位量化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决策效用测量
    4.1 决策效用的量化标准与评估模型
    4.2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梳理
    4.3 决策效用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构建
    5.1 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界定
    5.2 影响机理的研究假设提出
    5.3 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阐释
    5.4 本章小结
6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的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6.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6.2 正式量表与样本情况
    6.3 正式量表的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体验效用的测量及影响机理分析
    7.1 体验效用的测量与差异性分析
    7.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7.3 体验效用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4 个体-群体因素对体验效用的影响效果分析
    7.5 心理授权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7.6 体验效用对心理授权感知的影响效果分析
    7.7 社会互动的调节作用检验
    7.8 政策因素的调节作用检验
    7.9 体验效用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修正
    7.10 本章小结
8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的效用错位度与仿真
    8.1 效用错位度的测量
    8.2 情境干预下效用错位度的仿真
    8.3 效用错位对群体决策影响效果的仿真
    8.4 本章小结
9 降低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效用错位度的政策建议
    9.1 源泉型建议
    9.2 枢纽型建议
    9.3 助推型建议
    9.4 靶向型建议
    9.5 内促型建议
    9.6 滋养型建议
    9.7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网络游戏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网络文化产品类型
        1.2.2 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意愿
        1.2.3 网络游戏产品要素
        1.2.4 网络游戏产品消费意愿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感知价值理论
        2.1.1 感知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2.1.2 感知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
    2.2 感知质量理论
        2.2.1 感知质量理论的基本概念
        2.2.2 感知质量理论的相关研究
    2.3 感知风险理论
        2.3.1 感知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
        2.3.2 感知风险理论的相关研究
    2.4 生活型态理论
        2.4.1 生活型态理论的基本概念
        2.4.2 生活型态理论的相关研究
3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3.1 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影响的假设分析
    3.2 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影响的模型构建
    3.3 网络游戏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影响的研究假设
        3.3.1 感知价值与消费意愿的关系假设
        3.3.2 感知利得、感知价值和消费意愿的关系假设
        3.3.3 感知利失、感知价值与消费意愿的关系假设
        3.3.4 生活型态的作用假设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4.1.1 感知质量
        4.1.2 感知服务
        4.1.3 感知成本
        4.1.4 感知风险
        4.1.5 感知价值
        4.1.6 消费意愿
        4.1.7 生活型态
    4.2 问卷设计与收集
        4.2.1 前测问卷设计
        4.2.2 前测结果分析
        4.2.3 调查对象的选择
        4.2.4 问卷发放与收集
        4.2.5 数据分析方法
5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样本基本人口统计特征
        5.1.2 样本游戏使用行为属性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假设检验
        5.3.1 相关分析
        5.3.2 回归分析
        5.3.3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分析
        5.3.4 生活型态的调节效应检验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附录
致谢

(4)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研究型高校
        1.2.2 大学生创业
        1.2.3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
    1.3 研究路径
        1.3.1 研究问题及内容构成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相关研究综述
        2.1.1 研究型大学
        2.1.2 创业教育
        2.1.3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
    2.2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Timmons创业过程理论
        2.3.3 素质冰山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建构
    3.1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要素的筛选
        3.1.1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的关键要素筛选
        3.1.2 通过文献筛选的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要素
        3.1.3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关键要素筛选
        3.1.4 基于德尔菲法筛选的评价指标要素
        3.1.5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指标的构建
    3.2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量表
        3.2.1 量表的设计思路
        3.2.2 评价指标要素分析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4 问卷预测试的基本情况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3.3.1 量表的效度检验与因子提取
        3.3.2 “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量表的信度检验
    3.4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指标重构
    3.5 本章小结
4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水平的评价
    4.1 创业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4.1.1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原理
        4.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4.2 模糊综合评价
        4.2.1 数据来源及抽样方案
        4.2.2 评价过程
        4.2.3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结果分析
    4.3 样本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4.4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主要问题
        4.4.2 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人力资本形成机理
    5.1 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形成的机理
        5.1.1 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逻辑
        5.1.2 专业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
        5.1.3 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机理
    5.2 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关系的检验
        5.2.1 结构方程模型
        5.2.2 专业能力与创业人力资本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5.2.3 模型结果的理论分析
        5.2.4 模型反映的问题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启示
        6.3.1 个体层面
        6.3.2 高校层面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附录B 行为事件访谈提纲和专家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何以沉浸:对抖音短视频沉浸体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二、现实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个案分析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沉浸理论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抖音的研究综述
    第六节 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内容创新
第二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研究模型
        一、三阶段模型介绍与概念界定
        二、三阶段模型的优点与不足
        三、本文研究模型
    第二节 沉浸体验的前置因素与研究假设
        一、感知有用性
        二、感知有趣性
        三、感知易用性
        四、挑战—技能平衡
    第三节 沉浸体验的量度指标
        一、感知享受
        二、感知目的性
        三、感知控制
        四、注意力集中
        五、时间扭曲感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数据收集
        一、收集方法
        二、问卷回收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人口属性特征统计分布
        二、个人行为统计特征
        三、测量问项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分析
        一、个人因素对沉浸体验的影响
        二、用户信任情况对沉浸体验的影响
    第三节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测量题项的信度分析
        二、测量题项的效度分析
    第四节 相关分析
        一、前置因素与沉浸体验相关分析
        二、前置因素与沉浸体验量度指标相关分析
    第五节 回归分析
        一、控制变量与沉浸体验的回归分析
        二、控制变量与沉浸体验量度指标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用户对美妆短视频能够产生区别于上瘾的沉浸体验
        二、年龄是影响用户沉浸体验的重要个人因素
        三、使用时长和使用频率并不显着影响用户沉浸体验
        四、信息传播者的个人特性是影响用户沉浸体验的重要因素
        五、本研究选取的前置因素对沉浸体验的形成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避免过分追求沉浸体验而沦为上瘾
        二、充分发挥信息传播者个人特点,提防沉浸体验过度商业化
        三、针对性改进短视频传播策略,提升用户沉浸体验
    第三节 讨论与不足
        一、沉浸结果阶段未深入探究,模型欠缺完整性
        二、欠缺对前置因素社交性感知的考量
        三、在后续研究中应注重扩宽研究结果适用广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6)“漂绿”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及文献综述
        2.1.1 企业“漂绿”行为
        2.1.2 企业声誉
        2.1.3 顾客忠诚度
        2.1.4 内部控制
        2.1.5 环境不确定性
        2.1.6 企业财务绩效
        2.1.7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2 成本收益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及模型
        3.1.1 “漂绿”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
        3.1.2 “漂绿”行为对中介变量的影响
        3.1.3 中介变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3.1.4 企业声誉与顾客忠诚度的中介作用
        3.1.5 假设汇总和模型构建
    3.2 研究设计
        3.2.1 量表选取
        3.2.2 问卷设计
    3.3 数据收集和处理工具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4.1.1 个人信息
        4.1.2 企业信息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3 相关性分析
    4.4 假设检验
        4.4.1 线性回归分析
        4.4.2 企业声誉、顾客忠诚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4.4.3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4.4.4 假设检验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与建议
        5.2.1 研究启示
        5.2.2 研究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组织信任度对联盟战略行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选题背景
        二、现实意义
        三、理论意义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三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供应链战略理论研究
        一、供应链战略理论综述
        二、供应链战略理论评价
    第二节 联盟组合与联盟信任度文献回顾
        一、联盟组合理论
        二、联盟管理理论
        三、联盟信任度理论
        四、联盟战略行动理论
        五、联盟战略理论评述
第三章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与战略联盟
    第一节 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现状
        一、农产品流通模式
        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特点
        三、农产品供应链流通
    第二节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现状
        一、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二、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
    第三节 农产品供应链创新模式
        一、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理念
        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模式创新
        三、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与联盟战略
第四章 模型概念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概念
        一、联盟理论概念
        二、联盟组织间信任度分类维度
        三、联盟战略行动选择维度
    第二节 本文研究假设
        一、基本模型(路径分析)
        二、相关变量的符号、名称、指标来源或定义
第五章 问卷样本、数据的收集与参数界定
    第一节 问卷样本
    第二节 数据的收集
    第三节 相关参数界定
第六章 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基本资料与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
        三、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问卷信度分析
        一、信度量的信度分析
        二、各变量信度项总计统计
    第三节 效度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效度的解释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第四节 结构方程式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结构方程式简介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基本模型验证
    第五节 中介变量效应分析
        一、中介变量与Bookstrap中介检验判断说明
        二、中心化的中介变量验证性因子与Bookstrap检验分析
        三、专门化的中介变量验证性因子与Bookstrap检验分析
        四、制度化的中介变量验证性因子与Bookstrap检验分析
    第六节 假设检验结果与类别对应关系分析结论
        一、假设检验结果
        二、类别对应关系分析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贡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局限
        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研究变量的测量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8)品牌故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心理距离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共鸣理论
        2.1.2 解释水平理论
    2.2 品牌故事的内涵及现有研究
        2.2.1 品牌故事的内涵
        2.2.2 故事营销
        2.2.3 故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2.2.4 小结
    2.3 心理距离
        2.3.1 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
        2.3.2 心理距离与购买意愿
    2.4 消费者购买意愿
        2.4.1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内涵
        2.4.2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2.4.3 现有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成果
        2.4.4 小结
3 品牌故事价值感知引导消费者购买意愿分析
    3.1 研究假设
        3.1.1 品牌故事价值感知和心理距离
        3.1.2 品牌故事价值感知和消费者购买意愿
        3.1.3 心理距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
    3.2 假设汇总
    3.3 概念模型
4 研究设计
    4.1 调研对象和素材的选择
    4.2 研究量表测量
    4.3 问卷设计
    4.4 问卷结构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预测试
        5.1.1 效度分析
        5.1.2 信度分析
    5.2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5.3 方差分析
        5.3.1 各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5.3.2 各因素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5.3.3 各因素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5.3.4 各因素在不同职业上的差异分析
        5.3.5 各因素在不同月消费金额上的差异分析
        5.3.6 各因素在不同购买水果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5.4 相关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功能价值对心理距离
        5.5.2 情感价值对心理距离
        5.5.3 信任价值对心理距离
        5.5.4 功能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
        5.5.5 情感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
        5.5.6 信任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
        5.5.7 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
        5.5.8 心理距离在品牌故事功能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5.5.9 心理距离在品牌故事情感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5.5.10 心理距离在品牌故事信任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6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及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A 褚橙的品牌故事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对蛋鸡养殖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蛋品质量为中介变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数理统计法
        1.4.3 访谈法
        1.4.4 德尔菲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综述
        2.2.2 关于企业绩效的综述
        2.2.3 安全管理与企业绩效综述
        2.2.4 安全管理与产品质量综述
        2.2.5 产品质量与企业绩效综述
        2.2.6 文献评述
3 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体系
    3.1 蛋鸡用药的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3.1.1 初始评价指标的构建
        3.1.2 第一轮维度构建分析
        3.1.3 第二轮维度构建分析
        3.1.4 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3.2 蛋鸡用药的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
        3.2.1 监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2.2 监控管理系统的模块构建
4 研究假设及方案设计
    4.1 研究模型及假设
        4.1.1 研究模型
        4.1.2 研究假设
    4.2 问卷设计与分析
        4.2.1 量表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2.3 问卷预测试分析
5 实证分析及假设检验
    5.1 信效度分析
        5.1.1 正式问卷信度分析
        5.1.2 正式问卷效度分析
    5.2 相关分析
        5.2.1 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分析
        5.2.2 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与蛋品质量的相关分析
        5.2.3 蛋品质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主效应的回归分析
        5.3.2 中介效应的分析
    5.4 假设检验
6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使用安全评价体系,开展全方位的评价
        6.2.2 利用监控管理系统,实行系统化的管理
        6.2.3 着力提高蛋品质量,打造企业鸡蛋品牌
        6.2.4 培养养殖从业人员,规范员工用药操作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PPP模式减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阐释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五节 研究创新
        一、理论创新
        二、实践创新
第二章 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PPP模式减贫研究综述
    第一节 减贫研究综述
        一、贫困定义、测量等综述
        二、权利贫困理论综述
        三、财政减贫效应研究
        四、经济增长涓滴减贫
        五、减贫基础理论述评
    第二节 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综述
        一、不同机构与学者可持续生计的阐释
        二、可持续生计适用于减贫综述
        三、可持续生计评述
    第三节 PPP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一、以长期绩效为战略导向
        二、风险分担对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三、物有所值和对人价值相结合
        四、PPP模式多元治理和多方资源整合
        五、PPP模式监督保障
        六、PPP模式基础理论述评
    第四节 PPP模式减贫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赋权理论和PPP模式减贫
        二、合作治理和PPP模式减贫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和PPP模式减贫
        四、PPP模式减贫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五、PPP模式减贫基础理论述评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研究特点、不足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可持续生计理论改进和PPP模式减贫假设
    第一节 可持续生计理论改进和适用
        一、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其核心特点
        二、可持续生计理论改进和PPP模式减贫适用
        三、可持续生计的经济学阐释
    第二节 PPP模式促进长效减贫直接效应假设
        一、PPP模式对生计发展策略产生影响
        二、PPP模式对生计发展结果产生影响
        三、PPP模式对生计发展能力的影响
        四、PPP模式对脱贫户与未脱贫户减贫效应比较
        五、受PPP影响时间对可持续生计产生影响
    第三节 PPP模式促进长效减贫间接效应假设
        一、PPP模式通过生计发展策略影响生计结果
        二、生计资产是PPP模式对生计结果产生影响的调节效应
        三、PPP模式通过生计结果影响生计发展能力
    第四节 本章小结:全文假设总结
第四章 PPP模式长效减贫效应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数据来源、问卷设计
        一、数据的来源途径
        二、本研究问卷设计
        三、PPP模式减贫核心指标
    第二节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一、问卷的预调研
        二、问卷正式发放的样本选择
        三、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结果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统计
        一、受访者描述性统计
        二、样本量表部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PPP模式减贫效应信度、效度分析
        一、PPP模式减贫信度分析
        二、PPP减贫效应单一变量效度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P模式长效减贫效应实证检验与发现
    第一节 PPP模式促进减贫直接效应实证分析
        一、PPP模式减贫效应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检验
        二、PPP模式减贫总体结构方程路径系数解释
        三、PPP模式减贫直接效应总体结构方程路径分析
    第二节 PPP模式促进长效减贫间接效应实证分析
        一、PPP模式减贫的中介效应分析
        二、PPP减贫的调节作用验证
        三、PPP模式减贫间接效应分析
    第三节 PPP模式对脱贫户与未脱贫户减贫效应实证分析
        一、群组比较的数据分析说明
        二、PPP模式对脱贫户减贫效应结构方程模型
        三、PPP模式对未脱贫户减贫效应结构方程模型
        四、PPP项目对脱贫户与未脱贫户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第四节 贫困户受PPP项目影响期限与减贫效应分析
        一、受影响时间对生计策略回归
        二、受影响时间对生计结果回归
        三、受影响时间对生计发展能力回归
        四、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研究假设结果
第六章 我国PPP模式减贫效应比较、问题及启示
    第一节 精准扶贫中PPP模式的适用和风险分析
        一、PPP模式适用于精准扶贫对贫困人口权利保障
        二、PPP模式与精准扶贫结合面临的风险分析
    第二节 不同PPP模式减贫效应比较及问题分析
        一、不同类型PPP模式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二、有无产业的PPP项目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三、处于不同阶段PPP项目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四、项目数量对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五、PPP模式不同运作方式的减贫效应比较分析
    第三节 PPP项目合同减贫效应比较和问题分析
        一、PPP项目合同减贫治理的意义与国际经验
        二、不同PPP项目合同的减贫效应比较
        三、我国PPP项目合同减贫治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 贫困户生计资本测量及比较分析
        一、贫困户生计资本总体测量与比较
        二、不同PPP项目类型下贫困户生计资本比较
        三、不同项目数量影响下的贫困户生计资本比较
        四、未脱贫户与脱贫户的生计资本对比
        五、有无产业PPP项目影响下贫困户生计资本比较
        六、运营阶段与建设阶段项目的贫困户生计资本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PPP模式促进减贫的良法善治方面建议
    第一节 PPP模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减贫治理效能
        一、PPP框架立法有利于提升PPP模式减贫的制度执行力
        二、形成PPP模式减贫共识,发挥治理效能
        三、PPP项目减贫的良好实践,促进示范效应
        四、PPP各阶段纳入减贫考量实现长效减贫
        五、PPP物有所值评估和脱贫标准中纳入可持续生计分析
        六、以贫困户权利保障为主线提升PPP模式减贫效能
    第二节 PPP采购贯彻社会政策促进减贫
        一、南非PPP采购社会政策的实施经验
        二、我国PPP采购中不同环节贯彻社会政策
        三、PPP采购制度促进企业社会责任
        四、利用产业价值链发挥PPP减贫效应
    第三节 PPP模式减贫的合同治理
        一、PPP合同治理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二、PPP合同履行中的减贫目标考量
        三、纳入减贫目标的PPP合同管理
    第四节 PPP模式减贫有效监督和能力建设
        一、PPP模式减贫的财政监督
        二、完善PPP减贫的法治监督
        三、PPP模式减贫竞争规制和轻规制
        四、PPP模式各利益主体的能力建设
    第五节 本章小结:基于实证结果的完善建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PPP模式减贫的基础理论
        二、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PPP模式减贫路径
        三、PPP模式对防返贫与促脱贫的减贫效应比较
        四、PPP模式规范运行是减贫基础
        五、PPP项目减贫、贫困户生计资本差异分析
        六、PPP模式可持续减贫的完善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
        一、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不足
        二、PPP模式减贫研究局限性
        三、案例研究有待深入
        四、研究方法不足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一、基于更客观的数据研究
        二、增加多元化研究对象、范围
        三、国内外研究的对比
        四、益贫PPP模式实践与理论研究
附录
    附录一:PPP减贫效应深度访谈、专题研讨
    附录二:PPP模式减贫效应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再谈“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的可靠性的量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化智力视角的外派团队任务绩效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徐楠.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效用错位视角下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政策及仿真研究[D]. 程秀.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网络文化产品感知对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网络游戏产品为例[D]. 王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研究型高校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本评价研究[D]. 夏远.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5]何以沉浸:对抖音短视频沉浸体验的研究[D]. 蒋柠泽.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漂绿”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 刘瑞玲.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7]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组织信任度对联盟战略行动影响研究[D]. 梁瑞华.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8]品牌故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心理距离中介作用[D]. 唐珊.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蛋鸡用药的安全管理对蛋鸡养殖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蛋品质量为中介变量[D]. 畅妍洁.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的PPP模式减贫效应研究[D]. 黄江玉.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再说说“产品的标准化系数可以作为产品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