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安全、环境和健康期刊文献题录(论文文献综述)
宋艳华[1](2020)在《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在对中英文文献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对护理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实践、主要作用、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从护理全方位参与健康管理的视角,学习并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健康管理中护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中英文文献分别进行整理分析,具体包括以下:1.确定检索文献的范围与策略(1)数据库检索范围设定为:①中文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②英文文献来源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等数据库。(2)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2019年12月31日。(3)中文文献以“护理、护士”和“健康管理、健康护理、慢病管理”为检索词,根据检索式在中文数据库进行交叉组合检索;英文文献以“nurs*”AND“health management、health managed care、health care、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为检索词,根据检索式在外文数据库进行交叉组合检索。2.建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检索文献的范围与策略的中英文期刊文献。(2)排除标准:①报纸、专利、硕博论文及会议论文;②无法获取全文链接的文章。3.文献的筛选通过文献初次筛选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中文期刊文献1192篇,英文期刊文献510 篇。4.研究方法对纳入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并按照题目、作者、地域、期刊、关键词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用R语言jiebaR包对相应词条进行同义词合并,同时对词频进行统计。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1.6使用Association strength算法对关键词共现及作者合作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以分析研究热点的分类及时间分布规律。同时使用R语言及ggpubr、ggplot2等程序包对相关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结果:1.文献发表数量及发展趋势分布情况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192篇,英文文献510篇。研究发现中文文献数量从2010年出现较快速增加,并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英文文献在1995年左右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在2000年出现明显下降,2009年到达峰底,2011年之后在中位波动逐渐稳定于平均水平。对比欧美国家,我国健康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护理参与健康管理的实践较为局限,近年来发文数量虽然明显增加,但是论文质量不高。2.文献高产作者、研究团队及合作网络情况分析纳入本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现,国内作者及研究团队间合作尚较少,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网络;英文文献的高产作者和研究团队之间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中文文献的作者以综合医院、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或护理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健康管理的护理实践以配合医疗的治疗性护理和延续护理为主,尚未建立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专业健康管理团队。英文文献的作者来源,以护理学院、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研究中心为主,聚类分析发现团队之间呈现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各类健康管理机构协同发展。以高级实践护士或开业护士为主要组成的团队,在护理门诊、社区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实践。3.文献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分析纳入本研究的中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发现,中文文献主要从疾病管理的角度,重点关注围绕疾病开展的健康管理;英文文献显示护理主导的健康管理真正聚焦人类和健康,并基本实现全人群覆盖。国内护理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主要是配合疾病治疗开展的慢病管理和社区护理。虽然近年来在健康管理中有新的尝试,但是整体的思路和实践都受到制约;欧美国家的健康管理已经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高级实践护士是健康管理组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规范标准的健康管理体系,由高级实践护士或开业护士主导的健康管理,实现了对个体和群体的社区预防、慢病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等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了人群的健康素养;我国护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实践形式还较为局限,更多的依附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护理和延续护理,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论文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健康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建立,应与整体护理服务优化结合起来。通过专科化管理、培训和延伸,护理人员主动从临床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护理实践型,全面提升护理的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和职业价值。通过借鉴欧美国家健康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研究方法,我国健康管理实践领域应加强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协同发展,建立系统、动态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型,实现由护理参与和主导的更专业、更深度、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张元梁[2](2020)在《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育科学技术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是一个既相互牵制,又协同共生的复合大系统。其中,体育科技在促进系统稳固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我国在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借助和依靠体育科技,不断提升对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两者相互关系与融合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并充分利用体育科学研究与开发,力求达到两者之间的有序与和谐,才能最终实现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良性融合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提升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我们对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本研究旨在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科技发展中的体育科学研究特征和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我国体育科技进步进行追踪观测的基础上,探索体育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动态演化系统,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拉动力、体育科技自身创新的推动力以及包括相关政策规范在内的外部环境支持力,两者即是在此三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不断演化发展。(2)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踏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凭借高产和高质的论文成果跻身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行列,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步入了新时代。然而,我国的影响力并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全球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合作论文产出的绝对值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及运动心理学等是我国国际合作频率最高的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合作网络规模上,美国核心圈和外围圈明显大于中国。(3)我国在体育自主创新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着进步,体育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并在数量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专利申请量激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技术还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边缘技术。完善的专利制度、良好的专利保护意识、广阔的国际市场范围、稳固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国外领先国家与核心企业重要的专利技术研发战略。(4)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无论是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的投入等均处于较低水平,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在体育科技人力和经费等方面投入的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扩散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大幅增长。其中,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活动及体育科技创新扩散三个指标对竞技体育产出呈现显着影响。(5)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所实施的竞技体育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制度,逐步形成了运动队、体育院校和科研所、政府体育部门三维一体互动模式,为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科研攻关课题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体育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以非体育专业类院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合作攻关联网络模式,为我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保障。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2)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3)加强有利于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创新机制建设。(4)进一步增强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王成龙[3](2020)在《基于文献计量学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找出主要研究机构和热点人物,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科研人员选题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对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领域相关的期刊文献与博硕士论文中的数据,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描述统计,对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机构合作关系、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该领域研究的活跃学者和活跃机构。本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期刊文献和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发文年代分布和文献被引情况,期刊文献数据的基金资助和期刊分布以及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学位授予单位分布。共现分析:对期刊文献和博硕士论文数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博硕士论文数据的指导教师进行了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对期刊文献和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领域中不同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与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预测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结果:1.该领域发表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纳入研究的论文受到基金资助比较少,期刊文献受基金资助占比7%,博硕论文受基金资助占比0.84%,资助最多的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入研究的期刊文献发文前十名中,仅有核心期刊《针灸临床杂志》和《中国针灸》,发文最多的是《针灸临床杂志》,发文42篇;广州中医大学授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领域博硕士学位最多,达到49个;期刊文献H指数为35,博硕论文H指数为10。2.该领域最主要的研究机构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机构不受地域限制,存在跨地域跨机构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东南和华北地区。3.该领域形成了五大作者合作网络,每个合作网络都有其核心作者团队。4.期刊文献数据与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显示,这些关键词涉及了研究方法,例如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综述等;疾病的分型,例如阳虚寒凝型,淤血阻滞型;量化指标,例如VAS、WOMAC评分法;治疗疾病的中医措施,例如针刀、温针灸、火针和电针等;治疗疾病的西医治疗措施,例如玻璃酸钠注射,臭氧冲洗等;此外还有动物实验研究水平,例如炎症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结论:1.对文献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发文量成增长趋势,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关于该领域论文的发文量较高,对该领域有较多关注,且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果。在发表硕博论文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处于领先地位,并有其特色性。3.期刊文献和博硕论文均受到较少资助,比重占比都非常小,说明该领域受到的资助较少,本领域科研人员申请成功的项目不多。4.由期刊文献和博硕论文的H指数可知,期刊文献质量普遍较高,博硕论文高质量论文相对缺失。5.团队合作方面,福建中医药大学是该领域合作最广泛的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学是比较活跃的机构。6.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洪昆达团队、辽宁中医药大学董宝强团队、湖北中医药大学吴绪平团队、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权伍成团队和河北中医学院李新华团队,以上团队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活跃在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领域。7.针刺方向上针刀、针灸、温针灸将可能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热针、水针刀、耳针、薄氏腹针以及掀针可能将为近五年来新兴的针刺方式;辅助针刺方向上中西医结合将成为热点;阳虚寒凝型可能成为热点证型;科研方法上临床疗效观察、系统评价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将可能成为研究热点。8.对于临床研究,洪昆达等优秀学者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主要机构,都是未来学者寻求合作时的可靠选择;对于动物实验研究,国内对此研究不是很多,吴绪平、葛鸿庆等学者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等机构可供选择。
武华维[4](2020)在《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已经从信息时代逐步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是用自然语言记录的文本数据。而电子公文作为文本数据类型的一种,它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数字形式的文件。历年累积的电子公文归档保存后一般按照内容进行人工主题标引、分类组织或者建立专题数据库以方便检索和开发利用。但人工标引主题方式存在劳动量大、速度慢、标引不一致等弊端,因此需要研究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方法。针对非结构化公文的主题分析和标引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主题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的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方法,与当前存在的主题自动标引方法相比,它将电子公文文档集作为一个整体识别主题,基于主题词表构建外部知识库以实现对识别的主题用规范化的正式主题词和范畴进行统一标引。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主题模型的电子公文主题分析研究。从整体的视角进行电子公文的主题分析,应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转换成文档语料库,采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识别与分析,包括融合主题词表语义特征和通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识别,以及综合共词网络特征和层次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层次结构分析。(2)基于知识图谱的主题词表语义自动转换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建立机器可识别的主题知识库,弥补主题模型方法在非结构化文本的主题标引中存在的背景知识不足问题,以增强主题标引的语义性。在主题词表语义化表示及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传统纸质载体的叙词表进行语义化自动转换的方法,为电子公文主题的标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3)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提出综合应用主题模型和主题词表知识图谱进行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的方法。在应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借助主题词表外部知识来进行主题的标引工作,使用正式主题词及范畴进行规范、控制和统一组织。具体包括基于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基于h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本文创新点和贡献主要有:(1)对电子公文主题标引这一传统实践问题,提出了综合应用主题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自动化标引的方法。将应用主题模型进行文本主题分析的数据类型扩展到电子公文灰色文献类型,应用知识图谱技术建立主题词知识库,为正式主题词标引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标引工具和知识服务。(2)提出从纸质版主题词表到网络知识库的语义化转换的方法。设计了面向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的主题词表SKOS数据模型描述方案及其自动转换算法,设计了RDF/N3主题词表关联数据自动转换成知识图谱算法,并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上述算法。(3)完成《中国档案主题词表》语义转换任务,将其主表和范畴表部分的所有内容从传统纸质媒介形式转换成为图数据库存储的知识图谱形式,为图书、情报和档案学术界和管理实务界贡献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集。本论文包括图40幅,表17个,附录3个
张丽杰[5](2020)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无论是从学校机构数还是在校生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认真梳理、分析总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历程,凝练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特点,这对引导、促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和基础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38166篇期刊论文和11455篇被引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样本办法,根据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相关重要政策文件,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历程,探索划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查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状况,总结凝练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发展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展望。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5年是研究初步兴起时期;20062011年是研究迅猛发展时期;20122018年是研究质量提升时期。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并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的五大总体特征:一是从载文量看进展,经历“增-减-稳”三阶段。二是从核心期刊的形成看进展,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历程,期刊来源趋于稳定,主要集中于四种高职教育的核心期刊,但是其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从研究主体看进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作者群还未形成,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核心发文机构群已经形成。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主体之间联系较少,大多是独立研究,但主体合作有明显逐渐加强的趋势。四是从研究主题看进展,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一直是研究的主题,彰显出人才培养一直是时代命题,校企合作研究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识显着增强。五是从知识基础看进展,知识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知识基础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具体化。通过系统梳理21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本文探索尝试将研究进程划分为初步兴起、迅猛发展和质量提升三个时期。同时,将知识图谱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和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受时间、篇幅等限制,只收集CNKI和CSSCI数据库数据,未来还需拓展到多种数据库,进一步丰富研究数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献全面覆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
冯微微[6](2020)在《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档案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数据技术的推广更是为电子档案研究带来了新方向。近年,电子档案研究发展迅速,对我国电子档案热点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加上可视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电子档案趋势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探究中发现电子档案研究的热点趋势。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的方法,应用SATI、Excel等多种分析工具对我国电子档案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处理。使用词频统计、年发文量、作者合作、文献来源、时间序列、聚类、爆发词等多种分析方法,绘制出能够形象清晰表达国内电子档案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图谱与统计表,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电子档案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平稳增长、快速增长、下降与稳步回升的三个阶段;(2)通过发文机构分析,可直观地了解我国电子档案研究初期以档案局、档案馆为主要代表,中后期以高校、医院、事业单位为主要代表;(3)通过作者合作分析,我国电子档案研究合作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在核心作者区,合作情况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档案管理方面;(4)通过绘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可以发现我国电子档案热点研究向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方向推进,特别是针对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创新管理模式研究由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步向档案知识管理与共享迈进;(5)通过绘制电子档案爆发词时间序列图,发现我国电子档案呈现出大数据、信息化、档案工作三个方面的热点研究趋势。
施佳露[7](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产业是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能够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长三角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创新活力强、人才储备充裕,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劲优势。以长三角文化产业为对象的研究,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基于此,本文以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融入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探讨其中的核心作者、核心机构、重要期刊,揭示研究热点及前沿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对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本研究所需文献数据来源及检索方式,获取1989-2019年间CNKI收录的4338篇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期刊和硕博士论文,以此为样本数据绘制文献产出量年度分布图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划分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文献数量变化特点及背景。使用SATI和Cite Space对作者和机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并基于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等,分析该研究领域的主流学术群体及其合作关系,同时统计期刊文献的来源以此确定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刊物。(二)对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热点内容进行分析。使用Vosviewer、Pajek、Cite Space统计高频关键词并采用共词分析法,绘制高频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结合文献内容发现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有五大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热点的演变状况,依据前文的阶段划分,绘制每个阶段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做到整体性研究和阶段性研究相结合。(三)结合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现状及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状况,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并分析在这些样本文献当中,与设计相关的文献主要讨论的内容。本次研究运用知识图谱的方式进行研究热度变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内容演变等情况进行分析,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丰富了文化产业研究的方式,同时,将研究视角放在长三角这一特定区域,相比于以往同类研究以全国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并发现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明显,具有封闭性,地区之间有一定发展差距。目前已经具备“政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力量,形成五大研究热点。文创产品设计、文化产业集聚区设计以及设计人才培养是该研究领域内与设计相关的三个主要方面。此次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长三角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蒋文毓栋[8](2020)在《绿色建筑研究进展与主题前沿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认为由于全球日渐突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绿色建筑引起了科研学者和从业人员的极大关注,并引发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绿色建筑文献作为绿色建筑工作者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重要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把握国际绿色建筑的研究现状,明晰绿色建筑研究的发展脉络,并深刻认识其前沿热点。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科学的、量化的方法对海量的学科领域文献进行研究成为可能。通过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借助VOSviewer和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本文对国际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主题前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8年绿色建筑文献呈指数增长趋势;涉及有ENERGY AND BUILDING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USTAINABILITY等学术期刊;学科类别集中在建筑施工技术、能源燃料、土木工程和绿色可持续科学技术等;美国、中国和英格兰在绿色建筑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美国处于中心地位;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并且与其他机构有广泛的合作关系;BonGang Hwang、Jian Zuo和Amirhosein Ghaffarianhoseini是该领域较为活跃的学者,Xiaoling Zhang、Martin Skitmore和Jian Zuo等人与其他学者形成了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关系;(2)在知识基础方面,绿色建筑涉及有生命周期评价、建筑环境评估方法、租赁、销售和成本溢价、零能耗/净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碳排放和室内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且每个阶段都有能够表征领域研究前沿的突出文献;(3)该领域的热点主题集中在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生命周期评价方面,绿色建筑将在能源改造、绿色建筑技术、绿色混凝土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研究结果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讨论。
卢军启[9](2019)在《勘察设计企业PMC模式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PMC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承发包模式,是指业主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就选择一家项目管理企业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承包和管理。PMC承包商一般是勘察设计企业,它作为业主管理机构的延伸,代表业主的利益。PMC模式具有精简业主人员组织机构、促进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等优点,近几年开始在水利工程领域开展,但伴随着PMC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国家法律法规欠缺、PMC引入时间过迟、PMC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及PMC合同风险收益不均等问题。本文在以PMC模式为主题的专着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可视化分析法分析了过去10年我国关于PMC模式的文献,并对我国近几年水利工程PMC项目案例进行综合调研分析,总结出勘察设计企业PMC模式水利工程项目在PMC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及流程、工作界面、融资管理、国家法规政策及管理体制、业主资金、业主移民征地、审计结算等方面问题突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出了水利工程PMC模式引入时间、建立PMC三级矩阵式组织架构、PMC管理手册及工作界面等对策,并提出完善国家法规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建议。最后本文利用一个勘察设计企业开展的水利工程PMC模式项目作为案例对解决对策和建议进行验证,得出本文提出的对策可行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可为同领域内其它PMC模式的项目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也为一些经验不足的PMC承包商提供一定的管理思路。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10](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二、国内安全、环境和健康期刊文献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安全、环境和健康期刊文献题录(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健康管理的概念 |
2 国外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
2.1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 |
2.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 |
2.3 德国健康管理模式 |
2.4 日本健康管理模式 |
3 我国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
4 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5 国内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 健康管理的行业标准不规范、机构管理架构不合理 |
5.2 健康管理的服务供需不平衡、健康素养亟待提升 |
5.3 健康管理的形式单一,从业人员专业化有待加强 |
6 护理在我国健康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
6.1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 |
6.2 护理在社区健康管理中优势明显 |
6.3 护理是慢病人群健康管理的主力军 |
第二部分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范围与策略 |
1.1.1 数据库 |
1.1.2 检索时间 |
1.1.3 检索策略 |
1.1.3.1 中文检索策略 |
1.1.3.2 英文检索策略 |
1.2 文献的选择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的筛选方法 |
1.3.1 文献初次筛选 |
1.3.2 文献二次筛选 |
1.4 文献的筛选流程 |
1.5 研究方法 |
1.5.1 数据预处理 |
1.5.2 词频分析法 |
1.5.3 共词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
1.5.4 可视化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中文文献分析结果 |
2.1.1 中文文献发文量情况 |
2.1.2 中文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
2.1.3 中文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区分布情况 |
2.1.4 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情况 |
2.1.5 中文文献高产团队分布情况 |
2.1.6 中文文献发表地域分布情况 |
2.1.7 中文文献关键词研究热点情况 |
2.2 英文文献分析结果 |
2.2.1 英文文献发文量情况 |
2.2.2 英文文献期刊分布及SCI影响因子分布情况 |
2.2.3 英文文献作者及国家分布情况 |
2.2.4 英文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区分布情况 |
2.2.5 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情况 |
2.2.6 英文文献高产团队分布情况 |
2.2.7 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及聚类情况 |
3 讨论 |
3.1 纳入研究文献的发文量比较分析 |
3.2 纳入研究文献的收录期刊情况比较分析 |
3.3 纳入研究文献的研究者、研究团队及合作情况比较分析 |
3.4 纳入研究文献关键词及关注热点比较分析 |
3.5 纳入研究文献关键词年度聚类和热点聚类比较分析 |
3.6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
3.6.1 国外护理参与健康管理中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
3.6.2 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现状 |
3.7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
3.7.1 从健康管理的对象和目的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
3.7.2 从健康管理的模型和内容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
3.7.3 从健康管理的载体和手段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
3.7.4 从健康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 |
3.8 纳入研究文献分析国内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 |
3.8.1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学科相结合 |
3.8.2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专科护士培养相结合 |
3.8.3 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培养与社区慢病管理相结合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和不足 |
2.1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2.2 本论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体育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 |
1.3.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的研究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1.3.4 小结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5.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5.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5.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理论思考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科技、体育科技与体育科技进步 |
2.1.2 竞技体育 |
2.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
2.2.1 体育技术在竞技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
2.2.2 竞技体育竞赛规则对体育技术发展的调节机制 |
2.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
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
2.3.1 竞技体育实践发展需求的拉动力 |
2.3.2 体育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
2.3.3 外部环境的支持力 |
2.4 小结 |
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研究特征 |
3.1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特征分析 |
3.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
3.1.2 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国际影响力的演变特征 |
3.1.3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战略地位演变特征 |
3.1.4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特征 |
3.1.5 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 |
3.1.6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特征 |
3.2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分析—中美两国特征比较 |
3.2.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3.2.2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的整体概况 |
3.2.3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的特征解析 |
3.2.4 社会合作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 |
3.2.5 主要合作国家领域分布的对比分析 |
3.3 小结 |
4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专利技术研发特征 |
4.1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
4.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
4.1.2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的时间分布特征 |
4.1.3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空间分布特征 |
4.2 基于专利质量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
4.2.1 数据检索和处理方法 |
4.2.2 指标选取 |
4.2.3 整体发展对比分析 |
4.2.4 专利质量对比分析 |
4.3 基于专利战略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
4.3.1 数据来源及相关术语说明 |
4.3.2 国家专利战略分析 |
4.3.3 核心企业专利战略分析 |
4.3.4 国外专利战略特征分析 |
4.4 小结 |
5 我囯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
5.1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运行机制 |
5.1.1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范围界定 |
5.1.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内容 |
5.1.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管理模式 |
5.1.4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保障机制 |
5.2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研究特征分析 |
5.2.1 数据检索及研究方法 |
5.2.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5.2.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 |
5.3 小结 |
6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 |
6.1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跟踪观测 |
6.1.1 体育科技创新投入的跟踪观测 |
6.1.2 体育科技创新活动的跟踪观测 |
6.1.3 体育科技扩散活动的跟踪观测 |
6.1.4 体育科技进步总指数与体育产出指数跟踪观测 |
6.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分析 |
6.2.1 数据指标的选择与来源 |
6.2.2 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
6.2.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学习经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
致谢 |
(3)基于文献计量学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近五年来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
综述二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和工具 |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结构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研究现状 |
2.1 主题标引的相关研究 |
2.1.1 主题标引的基本概念 |
2.1.2 主题标引的演进历史 |
2.1.3 主题标引的技术方法 |
2.2 主题模型的相关研究 |
2.2.1 主题模型概述 |
2.2.2 主题模型应用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框架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整体框架 |
3.2.1 自由文本数据和词典数据的预处理 |
3.2.2 电子公文文档集主题识别和分析 |
3.2.3 主题词表语义转换 |
3.2.4 电子公文主题的自动标引 |
3.3 数据集的构建与清洗 |
3.3.1 实证数据 |
3.3.2 验证数据 |
第4章 基于主题模型的电子公文主题分析研究 |
4.1 融合主题词表语言特征和通用主题模型LDA的主题分析 |
4.1.1 研究方法及流程 |
4.1.2 实证研究 |
4.2 融合共词网络特征和层次主题模型hLDA的主题分析 |
4.2.1 层次主题模型及共词网络概述 |
4.2.2 研究方法及流程 |
4.2.3 实证研究 |
4.3 小结 |
第5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主题词表语义自动转换研究 |
5.1 主题词表及语义转化的理论研究 |
5.2 研究方法及流程 |
5.2.1 分析主题词表构成及其语义关系类型 |
5.2.2 构建基于SKOS数据模型的语义转换映射方案 |
5.2.3 主题词表的SKOS语义自动转换 |
5.2.4 SKOS语义化主题词表自动转换知识图谱 |
5.3 实证研究 |
5.3.1 数据来源 |
5.3.2 分析结果 |
5.4 小结 |
第6章 综合应用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1 基于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1.1 方案及流程 |
6.1.2 实证研究 |
6.1.3 有效性分析 |
6.2 基于h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2.1 方法及流程 |
6.2.2 实证研究 |
6.2.3 有效性分析 |
6.3 有效性验证 |
6.4 总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证数据 |
附录2 验证数据 |
附录3 主题词表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回顾与反思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4.1 数据来源 |
1.4.2 研究工具 |
1.4.3 数据处理 |
1.4.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等职业教育 |
2.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2.1.3 知识图谱 |
2.1.4 研究主体 |
2.1.5 研究主题 |
2.1.6 知识基础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教育学 |
2.2.2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
2.2.3 文献计量学 |
2.2.4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2.2.5 信息可视化 |
第3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概况:1998~2018 |
3.1 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
3.2 来源期刊分布 |
3.3 研究主体分析 |
3.3.1 研究作者分析 |
3.3.2 研究机构分析 |
3.4 研究主题分析 |
3.4.1 突出人才培养 |
3.4.2 关注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 |
3.4.3 强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3.4.4 重视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 |
3.4.5 以学生为中心 |
3.5 知识基础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初步兴起:1998~2005 |
4.1 《教育与职业》载文量一枝独秀 |
4.2 研究主体数量较少,缺乏主体合作 |
4.2.1 研究作者分析 |
4.2.2 研究机构分析 |
4.3 研究主题分析 |
4.3.1 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热点 |
4.3.2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4.3.3 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 |
4.3.4 重视毕业生就业 |
4.4 知识基础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迅猛发展:2006~2011 |
5.1 五大期刊载文量过千 |
5.2 研究主体数量增长明显,合作网络有所增大 |
5.2.1 研究作者分析 |
5.2.2 研究机构分析 |
5.3 研究主题分析 |
5.3.1 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
5.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样化的育人途径 |
5.3.3 重视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
5.4 知识基础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质量提升:2012~2018 |
6.1 四大高等职教核心期刊形成 |
6.2 研究主体较为稳定,日益重视合作 |
6.2.1 研究作者分析 |
6.2.2 研究机构分析 |
6.3 研究主题分析 |
6.3.1 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 |
6.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
6.3.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6.3.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受到更多重视 |
6.4 知识基础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三阶段划分 |
7.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阶段性特征 |
7.1.3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部分高职教育政策 |
附录2:科研成果 |
(6)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内容与目的 |
0.2.1 研究内容 |
0.2.2 研究目的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电子档案概念界定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0.3.3 国外选题研究现状 |
0.3.4 研究述评 |
0.4 研究创新点 |
0.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0.5.1 研究方法 |
0.5.2 研究思路 |
0.6 本章小结 |
1 文献数据采集与处理 |
1.1 确定检索词 |
1.2 数据源 |
1.3 数据标准化 |
1.3.1 数据合并 |
1.3.2 数据清洗 |
1.3.3 关键词标准化 |
1.4 本章小结 |
2 我国电子档案研究趋势分析 |
2.1 年发文量分析 |
2.1.1 年发文量整体分析 |
2.1.2 阶段分析 |
2.2 发文机构分析 |
2.2.1 发文单位统计 |
2.2.2 文献来源分析 |
2.3 核心作者分析 |
2.3.1 高频作者分析 |
2.3.2 合着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电子档案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
3.1 词频统计 |
3.1.1 高频词分析 |
3.1.2 高频词时间序列分析 |
3.2 关键词分析 |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3.2.2 中心关键词分析 |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
3.4 爆发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总结与展望 |
4.1 研究总结 |
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基于知识图谱的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理论 |
1.2.1 文化产业 |
1.2.2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
1.2.3 知识图谱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
1.3.3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现状 |
1.3.4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现状 |
1.3.5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文化产业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知识图谱平台及相关技术介绍 |
2.1 样本数据分析工具 |
2.1.1 分析流程 |
2.1.2 工具介绍 |
2.1.3 本文使用各工具的用途及联系 |
2.2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三章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外部特征分析 |
3.1 年度文献产出量分析 |
3.2 研究作者分析 |
3.2.1 高产作者分析 |
3.2.2 作者合作分析 |
3.3 研究机构分析 |
3.3.1 高产机构分析 |
3.3.2 高产机构地域分布分析 |
3.3.3 机构合作分析 |
3.4 文献来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分析 |
4.1 词频统计分析 |
4.2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热点整体分析 |
4.2.1 文化资源开发及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
4.2.2 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
4.2.3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4.2.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
4.2.5 文化产业链及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研究 |
4.3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热点阶段分析 |
4.3.1 各阶段研究热点 |
4.3.2 演变情况分析 |
4.4 文献被引用情况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建议和思考 |
5.1 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的建议 |
5.2 文化产业与设计学 |
5.2.1 文创产品设计 |
5.2.2 文化产业集聚区设计 |
5.2.3 设计人才培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 样本选择针对性有待加强 |
(2) 缺乏引文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绿色建筑研究进展与主题前沿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绿色建筑 |
1.3.2 科学计量在绿色建筑研究中的应用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本研究的内容结构 |
第2章 理论方法与数据采集 |
2.1 科学计量学 |
2.1.1 概述 |
2.1.2 分析原理 |
2.1.3 主要分析方法 |
2.1.4 科学知识图谱工具 |
2.2 数据采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建筑产出分布与合作网络 |
3.1 论文产出的整体趋势 |
3.2 来源期刊与学科类别分布 |
3.2.1 来源期刊分布 |
3.2.2 学科类别分布 |
3.3 国家/地区的产出与合作网络 |
3.3.1 国家/地区的论文产出分布 |
3.3.2 国家/地区的合作网络分析 |
3.4 机构论文的产出与合作网络 |
3.4.1 机构发文的产出分布 |
3.4.2 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 |
3.5 作者产出与合作网络 |
3.5.1 作者的产出分布 |
3.5.2 作者的合作网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绿色建筑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 |
4.1 2009-2013年绿色建筑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 |
4.1.1 2009-2013年绿色建筑知识基础 |
4.1.2 2009-2013年绿色建筑研究前沿 |
4.2 2014-2018年绿色建筑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 |
4.2.1 2014-2018年绿色建筑知识基础 |
4.2.2 2014-2018年绿色建筑研究前沿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绿色建筑研究主题与前沿分析 |
5.1 绿色建筑研究主题的整体分布 |
5.2 绿色建筑研究主题的影响力分析 |
5.3 绿色建筑研究的前沿主题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勘察设计企业PMC模式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1.2.1 国际PMC模式发展历程 |
1.2.2 我国PMC模式发展历程 |
1.2.3 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1.2.4 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章 PMC模式的理论综述 |
2.1 PMC模式的相关理论 |
2.1.1 国内外PMC模式的定义 |
2.1.2 我国PMC模式下的分类 |
2.1.3 我国PMC模式的合同价格形式 |
2.1.4 PMC模式管理范围 |
2.1.5 PMC承包商的组织机构模式 |
2.1.6 PMC模式的管理程序 |
2.2 PMC与其他总承包模式的对比分析 |
2.2.1 PMC模式与DBB模式 |
2.2.2 PMC 模式与EPC 模式 |
2.2.3 PMC模式与DB模式 |
2.2.4 PMC模式与CM模式 |
2.2.5 对比结果 |
2.3 勘察设计企业开展水利工程PMC模式的优势 |
第3章 水利勘察设计企业开展PMC模式的问题分析 |
3.1 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PMC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
3.1.1 文献统计与内容分析 |
3.1.2 数据可视化分析 |
3.1.3 文献分析总体结论 |
3.2 多案例实证分析水利工程PMC模式存在的问题 |
3.2.1 国家法规、政策和建设管理体制的问题 |
3.2.2 勘察设计企业能力问题 |
3.2.3 业主方面的问题 |
3.2.4 其他共性问题 |
3.3 文献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总体结论 |
第4章 水利勘察设计企业开展PMC模式的问题对策 |
4.1 法律法规、建设体制方面的建议 |
4.1.1 对PMC模式进行明确规定 |
4.1.2 将PMC模式纳入当前建设管理体制 |
4.1.3 规范合同中关于审计结算的约定条款 |
4.2 业主层面的建议 |
4.2.1 对PMC承包商要充分授权 |
4.2.2 提前引入PMC承包商 |
4.2.3 将移民征地纳入PMC承包范围 |
4.3 勘察设计企业的改进对策 |
4.3.1 完善PMC管理的组织架构 |
4.3.2 加强PMC管理人员配备 |
4.3.3 制定完善的PMC项目管理体系 |
4.3.4 提升PMC承包商的融资能力 |
4.3.5 加强企业和高校合作 |
4.4 其他方面的建议 |
4.4.1 提前PMC模式的引入时间 |
4.4.2 完善PMC合同的激励和约束条款 |
4.4.3 通过合同、经济手段提升无合同关系参建方的管理效力 |
4.4.4 通过宣传、观摩手段提升PMC认知度 |
第5章 大兴水利枢纽工程PMC模式实例应用 |
5.1 大兴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
5.2 大兴水利枢纽PMC管理的主要内容 |
5.3 大兴水利枢纽PMC管理过程 |
5.4 大兴水利枢纽工程PMC管理成效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基础 |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
二、研究方法 |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
四、辅助软件 |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
附录二 数据索引 |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国内安全、环境和健康期刊文献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参与健康管理实践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 宋艳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D]. 张元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3]基于文献计量学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知识图谱分析[D]. 王成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D]. 武华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01)
- [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D]. 张丽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6]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D]. 冯微微. 辽宁大学, 2020(01)
- [7]基于知识图谱的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D]. 施佳露.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绿色建筑研究进展与主题前沿的“可视化”分析[D]. 蒋文毓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勘察设计企业PMC模式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D]. 卢军启. 天津大学, 2019(01)
- [10]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