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ALSTOM机组下机架及推力/下导轴承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李欢欢[1](2021)在《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电力低碳转型大背景下,水轮发电机组(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作为稳定灵活性资源将消纳更多风光可再生能源。受电力负荷峰谷差与自身水-机-电耦合特性的双重影响,水轮发电机组将面临更为频繁的过渡过程,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指标参数剧烈变化,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本文以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与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为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水轮发电机组动态安全评价新框架,并将水轮发电机组动态调节特性纳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的现实情景下,进一步优化机组互补性能与互补效益,取得以下三方面研究成果。1.围绕揭示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复杂水-机-电耦合关联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轴系模型或抽蓄电动机模型不能全面描述机组水-机-电耦合特性的缺陷,探究子系统耦合切入点,建立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水-机-电耦合模型并深入研究机组动态稳定性。主要包括:(1)针对一管两机常规水轮发电机组,由水轮机力矩推求转轮水力不平衡力,以水力不平衡力为切入点耦连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阻尼力、碰摩力及水导轴承非线性油膜力,使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紧密联系,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引水管-尾水管传递函数、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轴系受力方程,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模型,将可靠性验证后的耦合统一模型应用于开机稳定性分析,研究主要运行或结构参数对机组振动特性影响规律,优化主要参数取值,从而使机组能够以最经济、操作最简便的优化方式提高过渡过程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子振幅与自调节系数关系可用二次方程近似描述,转子振幅与转轮进出口直径比关系可用五次方程近似描述;轴承离心率对开机振动失去响应的临界数量级趋近于1×10-6,转轮进出口直径比最优取值趋近于0.8,自调节系数最优取值趋近于3。(2)针对一管两机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将其抽水调相运行时水压扰动等异常变化等效为高斯随机型或阶跃型外部激励,以“外部激励影响有功输出,有功输出影响无功特性”为切入点耦连水力系统与机电耦合系统,利用特征线法求解复杂管道传递函数并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耦合励磁装置及抽蓄电动机模型,建立完整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多机调相仿真模型。利用可靠性验证后的仿真模型研究外部激励作用下进相与迟相转化机制及多机间无功流动特性,并结合工程案例提供调相机跳机情景下的风险缓解建议。结果表明:一台机组受到外部激励时,易导致并行机组进相深度减小甚至转迟相运行;阶跃激励比高斯随机激励对进相与迟相转化行为影响更大;阶跃激励较大时,励磁电流辅助调节作用可适当缓解调相不稳定性。2.围绕解析多指标参数复杂波动变化背后潜在风险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克服子系统耦合复杂性造成风险特征提取和风险表现归类困难问题,提出利用动态风险量化方法深入挖掘两类机组过渡过程指标参数间及与运行风险间关联规律的新思路。(1)为准确界定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且缓解推荐运行区风险问题,基于理论修正的顶盖振动、导轴承摆度及尾水压力等动平衡实验关键指标参数,利用动态熵改进模糊集评价方法与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提出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与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不推荐运行区与推荐运行区关键指标参数潜在风险规律,以概率形式量化机组实时风险度,提取高风险指标参数并对危险度排序。结果表明: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可从0 MW~121 MW缩减至0 MW~100 MW,将为灵活性调度增加21 MW可调容量。推荐运行区内不同水头下指标参数危险度排序存在明显差异,证明不同运行水头下定位的高风险部件将各有侧重。(2)为缓解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运行风险,考虑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两种方式,利用训练数据和相应风险判别准则改进传统Fisher判别法,提出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挖掘甩负荷过程水轮机流量、转速、尾水压力及蜗壳压力等关键指标参数风险演化特征,量化各工况点下机组运行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导叶直线关闭和球阀-导叶联动关闭方式下机组不稳定运行概率分别为0.23和0.16,说明导叶直线关闭方式下机组甩负荷后会出现包括水锤压力在内的严重稳定性问题,若不优化导叶关闭方式,长期运行将造成部件疲劳损伤;两种关闭方式下机组风险演化特征均呈现双峰特性,其中第1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初期,而第2波峰发生于甩负荷后期;球阀辅助关闭的加入对机组第1波峰运行风险缓解作用极小,但可显着降低第2波峰风险概率。3.围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入网严重威胁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调能效果这一现实情景,克服现有经济目标函数缺乏对灵活性水电机组调节成本量化的缺陷,构建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及响应峰值等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指标以衡量PID控制参数、能源配比及传输线路布置优化对水光互补系统稳定运行优化作用。进一步地,以水风互补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高敏感性超调量指标量化水电机组动态调节成本,综合考虑电能损失成本、投入成本及售电利润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费用因子,提出以成本-利润为目标函数的水风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风速类型、容量配比及市场电价波动对互补发电效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风电接入比例超54.5%时,最不利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效益将反超水力发电效益;分时电价每天捕获的互补系统总发电效益比固定电价效益要高出1万元左右。
王鸿振[2](2019)在《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耦合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水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和额定水头逐渐增大,水电站厂房中水力荷载、电磁荷载和机械荷载的作用相应增强,水电站厂房的结构振动现象愈发突出。国内外多个水电站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振动安全问题。本文从水电站机组与厂房结构的耦合关系、不同振源荷载对厂房结构振动的贡献程度、多机组间厂房结构振动的影响等问题出发,通过原型观测、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仿真等手段,对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的耦合振动特性开展系统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机组与厂房结构的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系统研究一高水头水电站机组与厂房结构的耦合振动特性。通过模型响应与实测振动校核,验证了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基于耦合模态分析和响应计算发现机组和厂房结构的第一阶振型表现为发电机转子、上机架、定子机架和风洞围墙的联合水平振动,自振频率为8.4Hz;机组和厂房结构各节点在水平向的相互耦合作用比较显着,呈现分层耦合的特点。基于荷载和结构刚度开展敏感性分析,发现了机组轴系及厂房结构的竖向振动对实测水力荷载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性差异;研究了轴承刚度和磁拉力刚度等参数对机组和厂房结构振动的不同影响。(2)基于原型观测分析,结合信息熵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对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的振动特性开展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水电站厂房结构进行振动测试,分析了不同结构测点的振动规律。基于长时间低频监测数据的信息熵特征,研究了不同厂房结构与机组振动的相关性差异,量化分析了不同荷载对厂房结构振动的贡献程度,发现水力荷载在振动剧烈的低负荷工况下作用最显着,单独贡献占比达到76.7%。最后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极限工况水力荷载作用下的厂房结构振动进行研究,得到不同结构振动强度的分布规律。(3)综合运用现场实测、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在机组间的传播问题开展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机组间结构振动的传播公式,揭示了不同方向和不同频率振动在多机组段间的传播规律。研究发现横河向振动在相邻机组间的振动传播比例为17%到25%左右,强于顺河向振动和竖向振动;低频水力荷载与转频荷载引起结构振动的传播比例基本相当。最后应用有限元模型得以验证。
吴祖平[3](2017)在《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不断投产发电,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居世界首位,水力发电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机组容量、尺寸的不断增大,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采用,机组的振动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机组在部分负荷区运行时,部分部件振动过大,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隐患。本文对龙滩水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开展振动测试试验,研究机组振动特性,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结合机组特点,研究了机组振动测试的测试系统、测点布置、传感器选择及信号电缆布置等工作,制定了测试方案。2、在不同水头下开展机组空转、不同转速、不同励磁及不同负荷试验,通过28个固定部件振动测量传感器、6个转动部件振动(摆度)测量传感器及7个压力脉动测量传感器获得各部位振动数据,通过研究振动数据,获得机组振动特性,得出适合机组运行的安全运行区域。3、研究了发电机斜立筋定子机座、斜立筋上机架对机组振动(摆度)的影响,分析了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尾水压力脉动的特点。4、通过对振动数据的频谱分析,研究了机械、水力、电磁力对机组各部件振动的影响,分析、查找出了引起机组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杜晓康,李志祥,陈钢,胡军,胡德昌[4](2016)在《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应用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振摆监测系统作为重要的机组稳定性监测系统在水电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面对复杂的信号,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指导检修决策的制定则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本文介绍了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结构与功能、测点布置与传感器选型,对利用振摆监测系统开展的诊断分析案例从机械、电磁、水力、基础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类介绍,同时对开展的相关试验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简要描述,以期水电同行能加深对该系统的认识,提高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能力。
吴广秀[5](2013)在《蒲石河电站首台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安装》文中研究指明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1#机组是由哈尔滨电机厂供货,该厂吸收和借鉴阿尔斯通技术,首次实现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1#机组历经一年多的平稳运行,进一步证明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产化机组"试验田"取得丰硕成果。本文针对1#机组安装施工过程中和工艺改造进行重点阐述,总结抽水蓄能机组安装工艺以供借鉴和参考。
阎宗国[6](2013)在《基于动载荷识别和数值计算的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全世界水电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近年来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和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投产,使机组的稳定运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水轮发电机组关键结构部件动载荷的大小是影响机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研究了水轮发电机组重要受力部件的轴向和径向动载荷反演识别技术。通过电站实测与有限元计算等手段从正向研究激励可能引发的系统响应,以动载荷识别手段从反向研究响应对应的激励特性,提出了反演识别水轮发电机组轴向和径向动载荷的新方法,为水轮发电机组的振源识别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实际电站的具体问题,展开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研究并发展了快速确定水轮发电机组转子不平衡质量点相位的新方法,并首次应用动载荷识别技术通过实测和有限元计算反演出了机组下机架受到的径向质量不平衡力,估算出了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大小,为配重块加载提供了依据,减少了配重实验次数。对某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进行了动平衡试验,准确判断出了转子不平衡质量点的相位,并估算出了合理的不平衡质量,通过配重,极大地改善了机组的振动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针对某电站水力激励力引起的水轮发电机组上机架共振问题,首次通过实测振动数据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机组上机架推力轴承受到的轴向水推力进行了反演计算,为振源识别提供了依据。根据共振分析结果,提出了顶盖加压补气的减振方案,通过补气改变了水轮机流道内特殊压力脉动的频率,使其避开了机组上机架结构的共振频率,为解决水力激励力引起的机组共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了迷宫间隙压力脉动对抽水蓄能机组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机组水导摆度、顶盖垂直和水平振动与迷宫间隙压力脉动的频率特性具有强相干性;获得了迷宫间隙内压力脉动的分布规律和主要频率特性,即叶片通过频率及其倍频是其关键频率;采用动载荷识别技术对顶盖受到的轴向力进行了反演计算,并与流动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流动特性与振动响应之间的传递关系,进一步认识了迷宫间隙压力脉动对抽水蓄能机组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林太举[7](2013)在《向家坝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特点及安装》文中提出阐述了向家坝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特点,并吸收了国内外许多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经验教训,论述一些重要技术问题,作为抛砖引玉,供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工程人员参考。
杨开黎,罗建华[8](2012)在《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推力轴承设计》文中认为蒲石河发电电动机发电工况额定容量为334MVA,电动工况额定输出轴功率为322MW,额定转速333.3r/min,是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首次作为主承包方,与ALSTOM联合设计的抽水蓄能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发电电动机推力轴承的基本特性和结构设计。
朱洪雷[9](2012)在《三峡右岸水电站700MW级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安装》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哈电三峡右岸电站水轮机发电机的结构及安装。
肖建平[10](2011)在《三峡哈电700MW机组下机架及推导联合轴承安装工艺》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哈电700MW机组下机架及推导联合轴承安装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施工难度大,该文是结合三峡左、右岸及三峡地下电站安装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安装工艺,实践证明安装质量良好,可为其它类似巨型机组安装提供借鉴。
二、三峡ALSTOM机组下机架及推力/下导轴承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ALSTOM机组下机架及推力/下导轴承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 |
1.3 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综述 |
1.3.1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2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
1.3.3 两类水轮发电机组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1.4 水风光多能互补性优化及经济效益评估综述 |
1.4.1 多能互补性优化 |
1.4.2 多能互补经济效益评价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过渡过程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机特性 |
2.3 水轮发电机组基本模型 |
2.3.1 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 |
2.3.2 轴系模型 |
2.4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统一新模型 |
2.4.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耦合模型的建立 |
2.4.2 参数设置 |
2.4.3 模型验证 |
2.5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开机稳定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抽水调相工况特性 |
3.3 抽水调相运行理论 |
3.3.1 抽水调相运行迟相与进相基本理论 |
3.3.2 多机进相运行稳定性理论 |
3.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仿真模型 |
3.4.1 多机系统抽水调相模型的建立 |
3.4.2 模型验证 |
3.5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1 励磁电流作用下多机调相运行稳定性分析 |
3.5.2 外部激励作用下迟相与进相运行转化机制分析 |
3.6 抽水调相风险情景下的运行建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轮发电机组典型过渡过程运行风险分析 |
4.1 引言 |
4.2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不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2.1 试验机组参数设置与运行区初步界定 |
4.2.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2.3 动态熵-模糊集风险评价方法 |
4.2.4 不推荐运行区优化与动态风险分析 |
4.3 常规水轮发电机组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3.1 试验机组概况与运行水头设置 |
4.3.2 动平衡实验与初步分析 |
4.3.3 灰-熵关联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3.4 推荐运行区动态风险分析 |
4.4 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工况甩负荷过渡过程风险分析 |
4.4.1 甩负荷过渡过程导叶及球阀-导叶联动关闭规律 |
4.4.2 数据来源 |
4.4.3 基于Fisher判别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 |
4.4.4 考虑导叶-球阀联动关闭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风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与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光混合系统互补性能优化研究 |
5.2.1 动态调节性能指标 |
5.2.2 水光互补发电模型 |
5.2.3 算例分析 |
5.3 水风混合系统互补发电效益优化研究 |
5.3.1 基于成本-利润的互补发电效益评价方法 |
5.3.2 水风互补发电仿真模型 |
5.3.3 互补性验证 |
5.3.4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其他指标隶属度函数 |
附录 B 参数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耦合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电站机组振动研究 |
1.2.2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研究 |
1.2.3 机组与厂房耦合振动研究 |
1.2.4 机组间振动影响及传播研究 |
1.2.5 现有研究不足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电站机组与厂房结构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
2.1 引言 |
2.2 耦合振动结构体系的概化 |
2.2.1 耦合振动结构体系竖直方向概化 |
2.2.2 耦合振动结构体系水平方向概化 |
2.3 耦合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2.3.1 竖直方向耦合振动微分方程 |
2.3.2 水平方向耦合振动微分方程 |
2.4 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结构参数分析和计算 |
2.5 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荷载参数分析和计算 |
2.5.1 水力荷载 |
2.5.2 电磁荷载 |
2.5.3 机械荷载 |
2.6 耦合振动响应计算及校核 |
2.6.1 响应计算 |
2.6.2 实测校核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电站机组与厂房结构耦合振动模态及响应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耦合振动模态分析 |
3.3 不同荷载要素与耦合振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
3.3.1 荷载幅值大小 |
3.3.2 荷载频率成分 |
3.3.3 荷载相位差 |
3.4 不同部位刚度与耦合振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
3.4.1 竖向刚度 |
3.4.2 水平刚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特性实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厂房结构振动现场测试分析 |
4.2.1 测试概况 |
4.2.2 振动位移强度分析 |
4.2.3 振动位移频域特性分析 |
4.3 厂房结构振动与机组振动的相关性研究 |
4.3.1 机组结构振动规律分析 |
4.3.2 信息熵方法 |
4.3.3 不同测点厂房结构振动与机组振动的相关性分析 |
4.4 不同荷载对厂房结构振动的贡献程度分析 |
4.5 厂房结构振动安全数值模拟研究 |
4.5.1 模态分析及共振校核 |
4.5.2 极限水力荷载下的结构振动响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组间厂房结构振动传播研究 |
5.1 引言 |
5.2 厂房结构振动现场测试 |
5.2.1 现场测试概况 |
5.2.2 初步测试结果分析 |
5.2.3 实测振动传播规律 |
5.3 机组间厂房结构振动传播机理 |
5.3.1 结构简化 |
5.3.2 振动传播模型的构建 |
5.3.3 传播规律分析 |
5.4 数值模拟和验证 |
5.4.1 多机组段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5.4.2 模型计算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6.1.1 主要结论 |
6.1.2 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方法及现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引起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的因素 |
2.2.1 机械振动 |
2.2.2 电磁振动 |
2.2.3 水力振动 |
2.3 频谱分析理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测试 |
3.1 引言 |
3.2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结构特点 |
3.2.1 水轮机结构特点 |
3.2.2 发电机结构特点 |
3.3 测试系统及测点布置 |
3.3.1 测点布置 |
3.3.2 信号电缆布置 |
3.4 试验内容 |
3.5 试验过程 |
3.5.1 机组空转试验 |
3.5.1.1 试验目的 |
3.5.1.2 试验方法 |
3.5.2 机组不同转速试验 |
3.5.2.1 试验目的 |
3.5.2.2 试验方法 |
3.5.3 机组不同励磁试验 |
3.5.3.1 试验目的 |
3.5.3.2 试验方法 |
3.5.4 机组不同负荷试验 |
3.5.4.1 试验目的 |
3.5.4.2 试验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龙滩700MW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定子机座振动特性分析 |
4.2.1 机组不同转速 |
4.2.2 机组不同励磁 |
4.2.3 机组不同负荷 |
4.2.4 定子机座振动频谱分析 |
4.3 轴振动(摆度)特性分析 |
4.3.1 不同转速试验 |
4.3.2 不同励磁试验 |
4.3.3 不同负荷试验 |
4.3.4 轴振动(摆度)频谱分析 |
4.4 顶盖振动特性分析 |
4.4.1 机组不同转速 |
4.4.2 机组不同励磁 |
4.4.3 机组不同负荷 |
4.4.4 顶盖振动频谱分析 |
4.5 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
4.5.1 不同转速试验 |
4.5.2 不同励磁试验 |
4.5.3 不同负荷试验 |
4.5.4 压力脉动频谱分析 |
4.6 机组整体振动特性分析 |
4.7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介绍 |
2 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结构与测点布置 |
3 振摆监测系统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3.1 水力因素导致机组振动案例分析 |
3.1.1 水轮机转轮叶片、固定导叶卡门涡共振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处理过程及效果 |
3.1.2 机组座环导流板撕裂导致水力不平衡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检查结果及处理效果 |
3.1.3 伸缩节导流板撕裂导致水力不平衡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检查结果及处理效果 |
3.1.4 机组转轮上止漏环脱落导致水力自激振动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检查结果及处理效果 |
3.2 电磁因素导致机组振动案例分析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处理过程及效果 |
3.3 机械因素导致机组振动案例分析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 |
3)处理过程及效果 |
3.4 基础结构振动导致机组振动案例分析 |
3.4.1 2008年5·12汶川地震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及危害评估 |
3.4.2 2014年3·27秭归地震 |
1)现象描述 |
2)信号分析及危害评估 |
4 振摆监测系统在机组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 |
4.1 三峡电站升水位机组稳定性试验 |
4.1.1 试验简介 |
4.1.2 试验目的及方法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方法 |
4.1.3 试验成果 |
4.2 三峡电站低水头机组稳定性试验 |
4.2.1 试验简介 |
4.2.2 试验目的及方法 |
1)试验目的 |
2)试验方法 |
4.2.3 试验成果 |
5 结论 |
(5)蒲石河电站首台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水泵水轮机安装描述 |
2.1 蜗壳座环安装 |
2.2 蜗壳水压试验 |
2.3 座环加工研磨 |
2.4 锥管安装 |
2.5 顶盖组装和安装 |
3 发电电动机安装描述 |
3.1 定子机座组装 |
3.2 定子铁芯 |
3.3 定子绕组 |
3.4 转子组装 |
3.5 推力轴承安装 |
4 机组中心调整 |
5 国产化技术的消化吸收 |
5.1 非同步导叶技术改造 |
5.2 导叶端面间隙调整 |
5.3 1#机组导叶总间隙偏小技术处理 |
5.4 定子穿心螺杆绝缘套管改造 |
5.5 定子下线技术特点 |
5.6 试运行过程中的推力瓦调整 |
5.7 机组滑环产生的碳粉降低机组绝缘技术改进 |
6 经验和建议 |
7 结语 |
(6)基于动载荷识别和数值计算的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轮发电机组数值模拟与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1.3 动态载荷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4 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水轮机数值计算及测试信号分析理论 |
2.1 水轮机流动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2.2 水轮机动力特性分析基本理论 |
2.3 水轮机稳定性信号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轮发电机组时域动载荷识别技术研究 |
3.1 时域动载荷识别理论 |
3.2 水电机组关键部件动载荷识别技术 |
3.3 水轮发电机组主要部件动载荷反演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平衡试验中的相位识别及质量不平衡力反演研究 |
4.1 水轮发电机组的不平衡力 |
4.2 转子动平衡试验中的相位识别方法 |
4.3 配重块加载位置对动平衡效果的影响 |
4.4 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动平衡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动载荷识别的水轮机振动分析及补气减振研究 |
5.1 水轮机水力稳定性问题 |
5.2 上机架共振分析及轴向水推力反演计算 |
5.3 上机架顶盖加压补气减振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迷宫间隙流动对抽水蓄能机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6.1 抽水蓄能机组稳定性试验及结果分析 |
6.2 抽水蓄能机组顶盖轴向动载荷反演计算 |
6.3 考虑迷宫间隙的抽水蓄能机组全流道数值模拟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获奖情况 |
参与的研究项目 |
(7)向家坝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特点及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向家坝水轮发电机组特点 |
1.1 容量特大 |
1.2 向家坝左右岸机组参数 (见表2) |
1.3 左右岸机组结构特点 |
2 若干重要技术问题 |
2.1 防止叶道涡、卡门涡对水轮机部件的破坏 |
2.2 减少转轮焊接残余应力和减缓转轮空蚀破坏 |
2.3 防止水导轴承烧瓦事故 |
2.4 防止过速停机过程中发生水力共振 |
2.5 导叶端面、立面间隙的调整 |
2.6 防止发电机定子铁芯振动过大及噪音 |
2.7 防止发电机定子磁化试验时发生共振 |
2.8 防止发电机上下导轴承、推力轴承烧瓦 |
2.9 防止发电机定子线棒耐压试验时发生闪络放电 |
2.10 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的监控 |
3 结语 |
(8)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推力轴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机组主要参数 |
2 总体结构 |
3 推力及下导轴承 |
3.1 下机架 |
3.2 推力轴承瓦 |
3.3 下导轴承瓦 |
3.4 辅助部件 |
3.5 润滑系统 |
3.6 高压油顶起系统 |
3.7 轴承运行参数 (首台机组实际运行参数) |
4 结束语 |
(9)三峡右岸水电站700MW级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发电机设计总体结构 |
3 各分装配的结构设计与安装特点 |
3.1 定子 |
3.2 转子 |
3.3 推力及上下导轴承 |
3.4 上、下机架 |
3.5 轴系结构 |
4 机组总装及盘车程序 |
5 结束语 |
(10)三峡哈电700MW机组下机架及推导联合轴承安装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下机架安装工艺 |
2.1 下机架组焊 |
2.2 下机架预装 |
2.3 下机架正式安装 |
3 推导轴承安装工艺 |
3.1 推力轴承系统安装 |
3.2 下导轴承系统安装 |
4 结语 |
四、三峡ALSTOM机组下机架及推力/下导轴承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评价及其调节特性对互补发电效益影响研究[D]. 李欢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耦合振动特性研究[D]. 王鸿振. 天津大学, 2019(06)
- [3]龙滩水电站700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特性的研究[D]. 吴祖平. 广西大学, 2017(05)
- [4]三峡电厂振摆监测系统应用分析[J]. 杜晓康,李志祥,陈钢,胡军,胡德昌. 水力发电学报, 2016(10)
- [5]蒲石河电站首台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安装[J]. 吴广秀.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S1)
- [6]基于动载荷识别和数值计算的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研究[D]. 阎宗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7]向家坝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特点及安装[J]. 林太举.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3(01)
- [8]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发电电动机推力轴承设计[J]. 杨开黎,罗建华. 大电机技术, 2012(05)
- [9]三峡右岸水电站700MW级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安装[J]. 朱洪雷. 电工文摘, 2012(02)
- [10]三峡哈电700MW机组下机架及推导联合轴承安装工艺[J]. 肖建平. 广东水利水电,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