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论文文献综述)
严学锋[1](2021)在《许家印:贪“大”成劫》文中研究指明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保持恒久的稳定。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2021年中秋节,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许家印致信全体员工,称公司处于至暗时刻。这个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世界500强"超级明星"企业,正面临债务压顶、业绩下滑、持续负面新闻严重影响潜在购房者信心、交楼困难、股价暴跌等严峻考验……恒大集团遭遇"大劫",关键原因在于贪"大"。
白家峰[2](2018)在《断篇与序章 ——金代山水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代山水画是一个中国美术史里较少为人关注的问题。它作为山水画发展历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延续并发展了中国北方山水的主要风格特征,进而对于元代早期的绘画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传世的几件典型金代山水画作品入手,分析其形式特征、风格来源、典型题材、绘画观念以及后世影响,着重梳理了金代山水画在形式上与北宋山水画的密切关系,阐释了它是如何延续并发展北宋以来文人与山水画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金代山水画以继承、发展北宋时期李成、郭熙传派的山水画风格为主体,并受到了范宽、燕文贵等其他北宋山水画家的一些影响;进而对外交叉吸收了赵令穰、马远、夏圭山水的流行趣味,对内发展了以雪景等为特色的地域风格,从而形成以继承传统为主,略有融合创新的整体面貌。金代画家并不少,但是有确切作品传世的无非武元直、李山等数人而已。此外,北宋时期以苏轼、文同、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参与品鉴、创作绘画的传统,在金代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苏学北行”不仅影响了绘画,更深入到金代汉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王庭筠、赵秉文、元好问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部分金代统治者,如金章宗完颜璟、完颜璹等对于汉族文化的爱好,带动起一种推崇汉化、崇尚继承、强调复古的艺术趣味与文化潮流,这成了金人树立、强化自身“中国观”的有效行为,并为理想象征图式的北宋山水系统,在金代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在全面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从形态学与价值学两个维度相对宏观地阐述金代山水画的面貌,以为这一隐在历史迷雾中的环节提供一个尽可能清晰的剪影。
孟凡扬[3](2017)在《探路者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户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但行业从业者面临法制政策不健全、同质化竞争剧烈、创新不足、商业模式探索转型等诸多问题困扰。如何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户外企业发展之路,促进户外行业走向成熟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北京探路者控股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探路者生态圈战略实施现状为背景,针对探路者转型面临的困境及机遇,运用企业发展战略及户外行业相关理论,推进探路者发展战略的分析及制定。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探路者外部环境,并归纳户外行业经济发展特性。发现用品行业竞争加剧、增速放缓进入调整期,但随着消费升级,个性化、体验式需求发展,未来市场巨大,仍会高速增长。分析探路者资源能力后,发现探路者在品牌、筹资能力、供应链管理、渠道及营销实力方面具有优势,但在高端人才、整合能力、投资管理、研发等方面存在不足。分析探路者业务组合后,对标主流企业发展定位与路径,认为探路者应定位行业赶超者,提供差异化户外运动方案,满足户外群体多样化户外运动及旅行需求。通过功能时尚的产品,良好的运动及旅行服务体验,向户外群体交付“泰然面对外界环境,享受科技与设计带来的快乐”的价值。基于以上判断,提出探路者发展战略规划,重新界定使命愿景,通过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化战略,到2022年成为户外行业最具协同优势和综合实力的企业。探路者应以做大做强户外用品主业为中心,调整既有生态圈战略业务布局,发展与主业联动性较强的运动培训、赛事组织运营、户外场地运营、户外资讯及保险代理等服务领域,退出竞争激烈、利润低、关联度低的赛事传媒、传统旅游服务、机票代理及探梦工厂投资项目。以总体战略规划为指引,制定具体业务实施战略及保障措施。实施战略分为调整期和发展期,设置定性与定量的目标及措施。从文化、组织、人力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助力实施战略落地。本文对探路者制定发展战略有直接参考价值,对同类企业制定战略有借鉴意义。另外,加快本土企业发展,培育着名户外品牌,对我国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邓贤[4](2016)在《五百年来一大千》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少年生死劫1民国五年(1916年)初夏的一天,艳阳普照满眼苍翠,重庆求精中学17岁的天才少年张正权与同学行走在山川如画的返乡小道上,如同置身一座绵延百里的风景画廊。但是不久他们这种好心情就被子弹击碎了——张正权也就是未
聂晓晴[5](2010)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文中指出1998年李鹏委员长在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工作指示讲话中明确指出移民安居已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移民安居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问题,既涉及区域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各个城市范围内移民搬迁后的居住条件、日常生活、就业、邻里关系等方面。就城市而言,承载移民生活的城市居住空间是移民安居的基本保障,并且与就业、日常生活品质、邻里交往有着紧密关联,可以说城市居住空间是移民安居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由此明确了本次研究的对象。1993年启动的三峡工程让“在三峡库区20个县市范围5万多平方公里水陆域面积上,数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因为三峡工程建设而经历一次大变迁和大调整。①”与此同时,影响深远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工业化转型也在进行着,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的分权化改革、住房市场分配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在三峡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经过十几年建设,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新建构起来,形成了中心边缘分化、高收入群体对优美景观的占据、低收入群体聚居在城市边缘、门面住区等特征和规律,也产生了个体移民就业障碍、居住群体之间对社区资源占有差异等矛盾和问题。本文从结构层面因素和能动层面因素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形成作出解释,分析了在结构层面的移民安置制度、住房市场分配制度、工业产业发展、消费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制度框架下城市居住空间重构发生的过程。从能动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市场资本、单位移民、个体移民和中高收入群体在结构层面因素建构的制度框架下,相互协作和相互协调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行为过程。本文认为移民安置制度塑造了三峡库区城市中心边缘分化格局,住房市场分配制度推动了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向中心边缘分化加斑块格局演替的进程。由地方政府搭建的多方利益联盟促成了门面住区、渐变住区等现象的形成。总体来讲,在双重住房分配制度下,有着各自需求的参与主体相互协调和相互协作的行为过程是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主体机制。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产生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心边缘分化的负面效应和对社区资源的占有差异,总体来讲是在各个居住群体之间存在利益享有差异。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利益冲突和利益享有差异不可避免,是客观存在。对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了缩小利益差距,促进利益共享的总体解决思路。由此,也明确了利益共享是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长期目标。
刘丽,胡槿,杜华[6](2009)在《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梅[7](2003)在《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文中研究说明物流是一个泊来词,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百姓的日常起居到企业的商业运做,物流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人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其实,物流并非仅仅是把贷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传统物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基本环节和功能,而现代物流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若想在物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物流信息平台显得尤其重要。那么,让我们看一看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如何利用IT技术来搭建现代物流平台的。
二、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论文提纲范文)
(1)许家印:贪“大”成劫(论文提纲范文)
世界500强风光无限 |
过犹不及酿悲剧 |
不觉就成劫 |
(2)断篇与序章 ——金代山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为何重新发掘金代山水画 |
第一章《溪山无尽图》——我们如何识别一幅金代山水画 |
第一节 《溪山无尽图》与西方中国美术史的早期尝试 |
第二节 图像、文本与历史中的《溪山无尽图》 |
第三节 识别金代山水画的技术标准及其运用 |
第四节 金代历史视野下的《溪山无尽图》 |
第二章 从玉堂到草堂——金代文人与山水画 |
第一节 画史中的金代文人群体 |
第二节 从玉堂出发,从苏轼出发 |
第三节 从玉堂到草堂 |
第三章“赤壁热”与“赤壁图”——一种典型的金代山水母题 |
第一节“赤壁热”与文献中的“赤壁图” |
第二节 同时期的几件《赤壁图》 |
第三节 武元直与他的《赤壁图》 |
第四章 《聘金图》与金人的“中国观” |
第一节 不断推进的《聘金图》研究 |
第二节 《聘金图》背后金人的“中国观” |
第三节 《聘金图》与金代的设色山水 |
第四节 散见的其他金代山水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探路者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
2.1.1 发展战略的定义 |
2.1.2 发展战略主要理论 |
2.1.3 发展战略分析工具 |
2.1.4 发展战略研究过程 |
2.2 户外运动行业发展研究综述 |
2.2.1 户外运动定义与形式 |
2.2.2 户外用品定义与范围 |
2.2.3 户外服务定义与范围 |
2.2.4 国外户外行业研究 |
2.2.5 国内户外行业研究 |
2.2.6 户外行业研究述评 |
第3章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经济特性 |
3.2.1 市场规模与行业发展阶段 |
3.2.2 渠道分析 |
3.2.3 厂商与品牌分析 |
3.2.4 消费特征分析 |
3.2.5 发展趋势 |
3.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3.1 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
3.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3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3.4 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3.3.5 卖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 分析总结 |
3.4.1 PEST分析总结 |
3.4.2 五力模型分析总结 |
3.4.3 行业经济分析总结 |
3.4.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4章 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
4.1 探路者公司简况 |
4.2 有形资源分析 |
4.3 无形资源分析 |
4.4 财务能力分析 |
4.4.1 盈利能力 |
4.4.2 运营能力 |
4.4.3 偿债能力 |
4.4.4 成长能力 |
4.5 研发能力分析 |
4.6 运营管理能力分析 |
4.7 营销能力分析 |
4.8 资本运作能力分析 |
4.9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
4.10 探路者SWOT分析 |
4.10.1 内部优势(Strengths) |
4.10.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
4.10.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
4.10.4 外部威胁(Threats) |
4.10.5 SWOT矩阵 |
第5章 探路者发展战略规划 |
5.1 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 |
5.1.1 探路者户外生态圈战略分析 |
5.1.2 标杆企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
5.1.3 波士顿矩阵分析 |
5.1.4 麦肯锡三层面模型分析 |
5.1.5 探路者集团定位及发展路径 |
5.2 公司使命与愿景 |
5.2.1 探路者使命 |
5.2.2 探路者愿景 |
5.3 集团战略与目标 |
5.4 战略实施方案 |
5.4.1 战略调整期阶段指标 |
5.4.2 战略发展期阶段指标 |
5.4.3 实施措施 |
第6章 保障措施 |
6.1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6.2 企业文化 |
6.3 信息系统 |
6.4 人力资源 |
6.5 研发创新 |
6.6 财务管理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五百年来一大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少年生死劫 |
1 |
2 |
3 |
4 |
第二章百日强盗 |
1 |
2 |
3 |
4 |
第三章扶桑东渡 |
1 |
2 |
3 |
4 |
5 |
第四章百日和尚 |
1 |
2 |
3 |
4 |
5 |
6 |
第五章拜师学艺 |
1 |
2 |
3 |
4 |
5 |
第六章英雄莫问来路 |
1 |
2 |
3 |
4 |
5 |
第七章天生我才 |
1 |
2 |
3 |
4 |
5 |
第八章迷途知返 |
1 |
2 |
3 |
4 |
5 |
6 |
第九章红颜知己 |
1 |
2 |
3 |
4 |
5 |
6 |
第十章京华烟云 |
1 |
2 |
3 |
4 |
5 |
第十一章莫使金樽空对月 |
1 |
2 |
3 |
4 |
5 |
第十二章长兄如父 |
1 |
2 |
3 |
4 |
5 |
第十三章崭露头角 |
1 |
2 |
3 |
4 |
5 |
第十四章天地吾师 |
1 |
2 |
3 |
4 |
5 |
第十五章身陷囹圄 |
1 |
2 |
3 |
4 |
5 |
第十六章虎口脱险 |
1 |
2 |
3 |
4 |
5 |
第十七章千里跋涉 |
1 |
2 |
3 |
4 |
5 |
第十八章兄弟情深 |
1 |
2 |
3 |
4 |
第十九章青城悟道 |
1 |
2 |
3 |
4 |
5 |
第二十章善子之死 |
1 |
2 |
3 |
4 |
5 |
第二十一章大漠探幽 |
1 |
2 |
3 |
4 |
5 |
6 |
第二十二章敦煌面壁 |
1 |
2 |
3 |
4 |
5 |
第二十三章大师归来 |
1 |
2 |
3 |
4 |
5 |
第二十六章东张西毕 |
3 |
4 |
5 |
第三十章人生绝唱 |
2 |
3 |
第三十一章尾声:五百年来第一人 |
1 |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张大千 |
(5)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城市居住空间概念辨析 |
1.2.1 偏重于物质空间属性的城市居住区 |
1.2.2 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的城市社会空间 |
1.2.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再认识 |
1.3 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进展和启示 |
1.3.1 国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和小结 |
1.3.2 国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和小结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目的 |
1.4.2 “重构”的四层含义 |
1.4.3 研究路线框图 |
1.4.4 研究范围和调查 |
本章小结 |
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
2.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
2.1.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群体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 |
2.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
2.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 |
2.2.1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和规模结构分类 |
2.2.2 高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万州 |
2.2.3 中间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云阳、开县 |
2.2.4 低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巴东 |
2.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的特征 |
2.3.1 功能形态特征 |
2.3.2 街巷形态特征 |
2.3.3 景观形态特征 |
2.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
2.4.1 从均质无序到差异有序的演进趋势 |
2.4.2 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
2.4.3 高收入群体在城市优良景观区域聚居 |
2.4.4 低收入群体在城市边缘空间聚居 |
2.4.5 旧城混合住区存在向低收入化演替的趋向 |
2.4.6 个体移民住区外来人口比例由内向外递减 |
本章小结 |
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 |
3.1 移民安置制度对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
3.1.1 移民安置制度的3 个层次及其影响 |
3.1.2 移民住房分配制度产生了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
3.1.3 移民住房建设制度塑造了居住形态空间差异 |
3.1.4 移民资金使用制度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刚性”扩张 |
3.1.5 移民补偿制度加重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
3.2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
3.2.1 城市工业产业空虚化加剧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
3.2.2 城市工业产业复兴与衰退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有差别的“相对”扩张 |
3.3 地方政府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
3.3.1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扩张 |
3.3.2 地方政府塑造了“门面住区” |
3.3.3 地方政府间接引导和直接参与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四个案例 |
3.4 市场资本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
3.4.1 市场资本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演替的主导力量 |
3.4.2 消费社会下市场资本将居住形态空间推向多样化 |
3.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结构-行动机制 |
3.5.1 移民安置制度是中心边缘分化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
3.5.2 住房市场分配制度推动了中心边缘加斑块模式的演变 |
3.5.3 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促成了“门面住区”、“渐变住区”的产生 |
3.5.4 双重住房分配制度下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的行为过程是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主体机制 |
本章小结 |
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效应 |
4.1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
4.1.1 边缘化空间带来的就业困难 |
4.1.2 边缘化空间强化了对社区资源不平等占有 |
4.1.3 边缘化空间带来“规范真空” |
4.1.4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
4.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日常生活行为不匹配 |
4.2.1 模式化设计与日常生活行为独特性的矛盾 |
4.2.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休闲和消费行为不匹配 |
4.2.3 个体移民住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及其启示 |
4.3 差异化空间影响个体移民群体的邻里交往 |
4.3.1 搬迁后个体移民群体邻里交往的基本情况 |
4.3.2 空间分布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
4.3.3 个体移民群体构成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 |
5.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重构的途径 |
5.1.1 迈向多中心城市格局,缓解中心边缘分化的负面影响 |
5.1.2 促进混合居住,避免居住空间隔离加剧 |
5.1.3 推进多维度的后期扶持措施 |
5.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重构的途径 |
5.2.1 整治绿化环境和建筑景观 |
5.2.2 提升个体移民住区公共空间品质 |
5.2.3 更新规划设计参与过程,提高个体移民参与程度 |
5.3 案例分析 |
5.3.1 开县永兴联户自建个体移民住区建设——城市中心混合居住的建设实践 |
5.3.2 奉节宝塔坪片区建设——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建设实践 |
5.3.3 重庆渝中区人民村片区改造——环境整治和居民参与的建设实践 |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语 |
6.1.1 利益共享是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长期目标 |
6.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就是对居住形态空间和居住社会空间进行批判性修正的过程 |
6.1.3 绿地景观重构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
6.2 今后研究方向 |
6.3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B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附录 C 问卷调查 |
附录 D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
四、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论文参考文献)
- [1]许家印:贪“大”成劫[J]. 严学锋. 风流一代, 2021(33)
- [2]断篇与序章 ——金代山水画研究[D]. 白家峰.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3]探路者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孟凡扬. 山东大学, 2017(04)
- [4]五百年来一大千[J]. 邓贤. 当代, 2016(04)
- [5]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D]. 聂晓晴. 重庆大学, 2010(01)
- [6]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9(05)
- [7]现代物流,大梦谁先觉?[J]. 刘梅.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