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王欣[2](2019)在《RNAscope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PD-1和PD-L1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蛋白和m RNA的表达,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探讨PD-1、PD-L1m RNA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经临床病理确诊的50例GIST患者组织石蜡标本,另收集正常胃肠粘膜8例、平滑肌瘤4例、神经鞘瘤4例及侵袭性纤维瘤4例共20例良性胃肠病变作为对照。采用m RNA原位杂交(RNAscope)技术检测50例GIST病例及20例对照组织石蜡标本中PD-1、PD-L1m RN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GIST病例及20例对照组织石蜡标本中PD-1、PD-L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50例GIST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中位年龄57岁(4574岁)。肿瘤发病部位:原发胃22例(44.0%),原发于胃外的28例,包括小肠22例(44.0%)、直肠3例(6.0%)、十二指肠2例(4.0%)及腹腔1例(2.0%)。在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1、PD-L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4.0%(22/50)和60.0%(30/50),对照组织中PD-1/PD-L1蛋白阳性率均为5.0%(1/20),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1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05)。PD-1蛋白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物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PD-1蛋白在非胃部GIST患者中阳性率(57.1%,16/28)高于发生于胃部GIST患者(27.3%,6/22),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47);在肿物大小分组中,肿物较大者阳性率高于肿物较小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01)。PD-1蛋白在核分裂象计数较多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Ki-67大于8%的GIST患者中阳性率(70.0%,14/20)高于Ki-67小于8%患者(26.7%,8/30),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2);在危险度分级分组中,危险度越高的GIST患者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L1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05)。PD-L1蛋白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物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PD-L1蛋白在非胃部GIST患者中阳性率(92.9%,26/28)高于发生于胃部GIST患者(18.2%,4/22),统计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肿物大小分组中,肿物较大者阳性率高于肿物较小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01)。PD-L1蛋白在核分裂象计数较多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Ki-67大于8%的GIST患者中阳性率(100%,20/20)高于Ki-67小于8%患者(33.3%,10/30),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危险度分级分组中,危险度越高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1、PD-L1m 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0%(26/50)和68.0%(34/50),而在对照组织中PD-1/PD-L1m RNA阳性率均为10.0%(2/20),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1m R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PD-1m RNA在非胃部GIST患者中阳性率(78.6%,22/28)高于发生于胃部GIST患者(18.2%,4/22),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肿物大小分组中,肿物较大者阳性率高于肿物较小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17)。PD-1m RNA在核分裂象计数较多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19);在Ki-67大于8%的GIST患者中阳性率(80.0%,16/20)高于发生于Ki-67小于8%患者(33.3%,10/30),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危险度分级分组中,危险度越高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在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PD-L1m R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PD-L1m RNA在非胃部GIST患者中阳性率(85.7%,24/28)高于发生于胃部GIST患者(45.5%,10/22),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2)。PD-L1m RNA在核分裂象计数较多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14);在Ki-67大于8%的GIST患者阳性率(90.0%,18/20)高于发生于Ki-67小于8%患者(53.3%,16/30),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6);在危险度分级分组中,危险度越高的GIST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更高,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01)。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NAscope技术检测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D-1的表达情况,19例均为阳性,21例均为阴性,有3例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而RNAscope技术检测为阴性,有7例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而RNAscope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602表示一致性一般。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NAscope技术检测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26例均为阳性,12例均为阴性,有4例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而RNAscope技术检测为阴性,有8例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而RNAscope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483表示一致性一般。结论1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D-1/PD-L1蛋白、m R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织(包括:正常胃肠黏膜、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侵袭性纤维瘤)。2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D-1蛋白、PD-1m 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05),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物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3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PD-L1蛋白、PD-L1m 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05),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物大小、核分裂象计数、Ki-67指数及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4免疫组织化学及RNAscope技术检测PD-1/PD-L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着性差异,二者的一致性一般。RNAscope技术检测GIST病例的PD-1、PD-L1m RNA是否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PD-L1蛋白更精准,有待更多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图7幅;表9个;参41篇。
范振龙[3](2018)在《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医疗改革的推进,新的机遇和挑战席卷而来。河北平安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河北平安健康集团”)是河北省民营医疗机构集团,集医院投资、医院经营管理、健康管理、养老投资及服务、药品的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股份制集团公司。在新境况下,精确把握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推动河北平安健康集团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持续、健康、精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论文以河北省平安健康集团为案例,通过座谈、现场调研、对比、统计、文献调查等方法,运用PEST分析法从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河北平安健康集团面临的外部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河北平安健康集团的产业竞争状况;同时对该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概况、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据此,运用SWOT分析法从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剖析确定有助于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的扩张型发展战略定位;最后,在确定的战略基础上从组织领导、资金、制度、人才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该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其他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唐宏峰[4](2019)在《A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营医疗机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快速成长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公立医院在市场化竞争手段、资源配置的权利等多方面受制于其公益属性而无法开展市场竞争。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加强战略管理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公立医院应对新医改的必由之路。本文先是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根据其研究内容,来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如何更好地融入市场机制,如何在复杂的背景下制定出更多的便民、惠民的措施,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转变发展观念,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其次,通过对医院战略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来论述战略管理的理论意义及目前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我国进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先是在企业管理领域,之后才引用到医院管理中,从简单的对外宣传到注重诊疗水平,从注重患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到加强医院的人文建设、走差异化管理道路。将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方案时所运用的战略管理工具引入医疗行业,对医院管理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再次,本文对A公立医院进行了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医院的简介和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各项政策的出台,给该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应看到医改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给予的同时也分流了不少病源,行业内的显性、隐性竞争都给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利用SWOT矩阵来制定A公立医院的战略规划,提出总体发展战略和具体目标。通过对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方面分别进行剖析,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以上分析,找出A公立医院在各个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找出化解之道,以此运用到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中。紧接着是对于A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制定分为总体发展战略和战略制定的具体目标。总体战略的制定要在遵循医院整体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以医疗为基础,以科研为目标,明确发展的内涵与责任。发展战略具体目标的制定主要从短期战略、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来制定。之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最后,是主要贡献与展望,通过通篇分析,得出医院要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要尊寻大环境的要求,要适应政策,要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认清机遇与挑战,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去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剖析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本文可能不具备参考价值,对于A公立医院也只是提出了建议等,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为医院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建军[5](2008)在《抢抓改革开放机遇 谋求医院跨越发展》文中指出
张辉[6](2008)在《肿瘤早期检测中的红外热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方法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更因其在无损伤性和经济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深受重视。众所周知,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挽救众多患者的生命,肿瘤早期诊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种廉价而无损的早期诊断方法被普遍推广,并在许多医院中广泛应用。然而,制约红外热成像方法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其精度和准确度问题;同时,将红外热成像方法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时,由于乳腺结构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传热机制尚未明确,导致此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受到制约。本文着重依托动物实验,研究乳腺癌肿瘤生长机制,并借助远红外热成像设备,对其早期红外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的通过理论分析,找出肿瘤生长与其红外热图的相关关系。最后,在研究肿瘤早期诊断红外热图方法及肿瘤体外培养基础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1.实验研究各项影响红外精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化远红外成像系统。2.对远红外成像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高效红外成像方法。3.搭建生物细胞实验间,实现肿瘤细胞的体外及生物体内培养。4.基于红外热成像方法揭示小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热图特征及其诊断学意义。5.提出麻醉剂注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并用红外热成像方法予以评估。
孔金平[7](2006)在《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自孔子以来有作为的学问家们,历来强调学以志道、学以致用。我们今天搞行政管理研究,也有一个“志道”与“致用”的问题。其“道”,应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规律;其“用”,则是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活力服务,为建设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服务。这一“道”一“用”就是我们行政管理研究的主攻方向。行政管理学者要为政府当好智囊,发挥好咨询参谋作用。因此,我们既要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在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深入开展研究;也要正确预测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趋势,注意并超前研究那些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想政府之所未想,急政府之所未急。东北振兴就是这样一个事关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久攻不下的难点问题、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也有许多尚不被人们重视而又可能引发多种事变的冷点问题,具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二)振兴东北是一项涉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政府。关于政府改革问题的研究有多种视角。“行政生态学”就是一个特别有用的分析框架。行政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以及公共行政对该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必须遵循行政生态规律。行政管理与社会环境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管理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又负有改造环境的重大使命。“研究公共行政,必须研究它的生态问题。”行政生态学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其含义主要来自生态学(Ecology)。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生态学的思想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John M.Gaus)提出,并经里格斯(Fred W.Riggs)的大力提倡而流行于世。里格斯的研究在行政学理论领域发生重大影响,使行政生态学成为一门新的、系统的学科,并且标志着只在行政系统内部研究行政管理的时代的结束。行政生态研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行政生态学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和吸收的行政理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中都要注意研究行政管理与其外部环境、经济基础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寻求行政管理规律,增强行政行为的有效性。行政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社会系统理论,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结构-功能主义。行政生态学从整个社会系统的高度来研究公共行政,将公共行政视为社会系统结构的一部分。认为只有将行政置于社会环境(Context)之中,联系到社会的其他部分,我们才能弄清行政的真正面貌,才能弄清行政面貌发生的内在原因。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如何,取决于行政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文化、社会、经济等)各自的状况及其结合状况;反之,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特征又限定公共行政的状况。换言之,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这就是行政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而根据社会的性质和状态来理解公共行政,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整、改革公共行政,是行政生态学的基本研究途径。行政生态学的研究宗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探讨行政系统应(是)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革和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被称作为“行政发展”研究。另一个方面的研究是探求行政系统应(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能力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个方面的研究也被称作为“发展行政”研究。行政生态研究是公共行政学者将生态学(更进一步讲,是系统思想)运用到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杰出范例。相对于主流行政学,行政生态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扩展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使行政学家从行政系统(尤其是官僚组织)内部抬起头来,开始注视官僚组织以外的世界,开始了解行政系统与复杂世界的关系。(2)提供了成熟的研究方法。行政生态学运用的结构-功能研究法,为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该研究法虽然由于其保守主义、决定主义等遭到批评,但是,对于研究那些身处相对稳定环境中的公共行政来说,仍具有相当大的作用。(3)提出了有洞察力的见解。行政生态研究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得力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预见性和解释力的观点。尤其是里格斯关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的研究,为我们解释了一些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现象为何能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一起;它也为我们预测了发展中国家行政将来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在行政环境发生重大变迁的条件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也在二者的互动中进行着调整。就政府一方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应当及时予以变革和调整;否则,就难以在转型社会以及转型后的社会中实施有效的管理。(三)目前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加紧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造,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的行政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行政环境的变迁必然要影响到政府的行政发展,东北振兴是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里格斯将经济要素列为影响一国行政的第一位要素,认为一个国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是由该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因此,要进行东北地方政府的转型,必须首先要认识东北的行政环境,特别是要了解东北的经济发展历程、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以及振兴的基础条件和战略思路,了解经济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政府的要求与期望,这样才能找准政府改革的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有利于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防安全。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的措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调整改造中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工作基础。经过一段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东北三省制定了有关专项规划和振兴总体规划,并已得到正式批复。从这些规划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北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感知东北振兴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增强自觉服务振兴目标的使命感和加紧进行政府转型、提升政府能力的紧迫感。综合来看,三省的振兴规划既全面又细致,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仅就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而言,主要有以下四大目标:一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三是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四是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四)振兴东北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体制的全面调整和转型;既需要依靠市场手段,以市场为基础,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放任市场自然调节,而必须正确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这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启动阶段和前期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行为集中表现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及时出台符合振兴需要的各项政策,为东北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促进东北振兴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基础性的因素,是实现东北振兴各项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持保障手段。对于东北的政府改革,中央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这为东北地区的政府转型指明了方向,即由传统的全能政府、管制行政转向有限政府、服务行政,一言以蔽之,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好行政关系,提升行政能力,这是实现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必由之路。在东北振兴的进程中,政府要当好四大员,即“引航员”、“保安员”、“裁判员”、“服务员”;要运用互补性错位机制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合作互补、共同治理;在具备社会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社会平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整合能力之外,需要不断强化社会适应能力和制约腐败的能力。政府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政府能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创造和制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新制度和新政策的能力。东北经济转型需要的政策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促进就业、项目投资、人才支持、环境保障五个方面。这些政策对于东北的经济振兴社会转型是必需的,甚至是一些必要的条件。东北各级政府应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情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创新政策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保障作用,营造能够促进东北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制约腐败的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意愿的改变,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的能力。近年来东北腐败大案要案频发,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净化经济环境,恢复公众信任与信心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五)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城市经济发展滞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四矿问题”(矿山、矿业、矿城、矿工)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经济总量均占东北三省的很大比重。资源型城市的困境是东北问题的缩影,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复兴是东北振兴的突破口。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又以煤矿城市为甚。辽宁省阜新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因资源枯竭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最突出、最严重的一个城市,在东北和全国的资源型城市中有很强的代表性,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惟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为东北和全国同类型城市探索经济转型复兴之路。阜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为转型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阜新市的经济转型是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进行的,作出的规划目标很宏伟、措施也很具体,运行几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果。阜新市是在资源枯竭条件下被迫进行经济转型的城市,它在转型方向上把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产业化农业放在突出位置的做法不一定具有典型意义进行推广,它对其他资源型城市最大的借鉴意义就是一定要未雨绸缪。
邵国富,李慧[8](2005)在《轿车赠人才 ——鞍山市第四医院魏克壮院长的人才观》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省鞍山市第四医院是以治疗肿瘤为主的市级专科医院,1980年建院,承担着鞍山地区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科研、康复等工作。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医院没能相应地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致使医院出现了床位利用率下降,收支入不抵出,群众情绪低下,医院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面
徐江雁[9](2004)在《北京御医学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京御医学派研究旨在对北京宫廷医学发展源流溯考的基础上,比较宫廷医学同御医学派学术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清末御医及其学术传人生平、成就与影响、治学特点、学术思想,构建御医学派的学术特色与其核心学术思想,论证北京御医学派的存在价值。拟从新的角度探讨研究北京御医学派发展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开创北京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新领域。 研究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数理统计学和口述史学方法。首先,以二十四史有关医学史料和现存文献稽考为切入点,从内史和外史两个方面,考证御医学派学术发展的源流,确定纳入学派的医家群体,初步归纳学派医家学术思想。其次,设计数理统计研究方案,采用群体样本,选取御医学派医家和北京地方医家、东南地区医家、西南地区医家医案1188个,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御医学派医家的用药特点;运用口述史学方法收集、整理口述史料,佐证与充实文献研究结果。同时,对中医学术流派划分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对大量文字史料、中医文献、口述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是:北京御医学派不同于北京宫廷医学,是对宫廷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御医学派的学术思想具有:突出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强调脏腑气血发病内因,注重脏腑气血的病理机转并运用各种辨证方法整体调理、内治与外治有机结合治疗原则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形成了四诊合参、以脉为主的诊断思想和组方严谨、平妥轻灵、药少力宏、力求无毒的组方用药特点等,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八纲假说为其核心学术思想;“核心分类模式”是划分御医学派的新型模式,并对于划分与评价其他中医学术流派具有适用性;口述史对整理与总结医家学术思想,继承与发掘中医学术有重要意义;御医学派因其独特而庞大的医家群体、特色的诊疗技术与学术思想而成为北京中医学术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继承并发展了北京宫廷医学,丰富了中医学术内涵。 北京御医学派,是民国时期,以清末北京御医及御医传人为代表,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继承与发展具有宫廷特色的中医学术为主旨,强调脏腑气血异常是其主因,脏腑气血病理变化是其关键,四诊合参、以脉为主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整体调理、内外并治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法度严谨、平妥轻灵、药少力宏、力求无毒是其组方用药理念,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八纲假说为其核心学术思想的综合性学术流派。其在北京中医教育、医疗和学术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至中医学术界的一定领域。
吴长鸿[10](2000)在《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文中认为
二、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RNAscope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PD-1和PD-L1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仪器 |
1.1.2 实验试剂 |
1.1.3 实验方法 |
1.1.4 实验步骤 |
1.1.5 结果判读 |
1.1.6 统计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50 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
1.2.2 胃肠道间质瘤PD-1/PD-L1 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2.3 胃肠道间质瘤PD-1/PD-L1 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2.4 胃肠道间质瘤PD-1/PD-L1 免疫组织化学与RNAscop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
1.3 讨论 |
1.3.1 PD-1/PD-L1 的生物学特性 |
1.3.2 PD-1/PD-L1 蛋白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3.3 PD-1/PD-L1mRNA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
1.3.4 RNAscope技术与其它检测方法一致性比较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PD-1/PD-L1 在实体肿瘤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
2.1 PD-1/PD-L1 相关免疫治疗 |
2.2 PD-1/PD-L1 的表达及其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
2.2.1 肺癌 |
2.2.2 乳腺癌 |
2.2.3 胃癌 |
2.2.4 胶质瘤 |
2.2.5 结直肠癌 |
2.2.6 甲状腺癌 |
2.2.7 淋巴瘤 |
2.2.8 尿路上皮癌 |
2.2.9 胃肠道间质瘤 |
2.3 PD-1/PD-L1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 |
2.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综述 |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
2.2 战略管理过程 |
2.3 战略管理工具模型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竞争五力分析模型 |
2.3.3 SWOT矩阵分析 |
2.4 医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 |
第三章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因素分析 |
3.2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产业竞争状况分析 |
3.2.1 行业现有竞争者的分析 |
3.2.2 潜在的进入者 |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5 替代品的威胁 |
第四章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4.1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企业概况 |
4.1.1 企业机构设置 |
4.1.2 企业分支机构简介 |
4.2 企业特色经营状况分析 |
4.2.1 企业运营管理分析 |
4.2.2 企业服务能力分析 |
4.3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4.4 企业品牌发展状况分析 |
第五章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战略选择与制定 |
5.1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2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战略的选择 |
5.2.1 SWOT矩阵分析 |
5.2.2 备选战略的评价与确定 |
5.3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 |
5.3.1 战略目标 |
5.3.2 指导思想 |
5.3.3 发展战略 |
第六章 河北平安健康集团战略实施及保障 |
6.1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
6.1.1 集中内部管理机制 |
6.1.2 建立健全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 |
6.1.3 落实企业差别化管理 |
6.2 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 |
6.2.1 组织领导保障 |
6.2.2 制度保障 |
6.2.3 资金保障 |
6.2.4 人才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4)A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一、战略 |
二、战略管理 |
三、医院战略管理 |
第二节 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概述 |
第三章 A公立医院战略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医院外部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三、医院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二节 医院内部环境分析 |
一、医疗业务分析 |
二、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三、医院规模和装备分析 |
四、管理组织现状分析 |
五、信息化管理分析 |
六、医保政策分析 |
七、医院内部环境小结 |
第四章 A公立医院SWOT矩阵分析 |
第一节 优势分析 |
一、A公立医院简介 |
二、地理位置优越 |
三、医院历史悠久 |
四、医联体建设启动较早 |
五、医教研协同发展 |
六、专业化业务优势 |
七、文化建设相对完善 |
第二节 劣势分析 |
一、医院高层次人才较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二、医院处于基本建设阶段,财务运营状况较差 |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落后,办公模式较原始 |
四、人才断层问题严重,人才梯队建设不完整 |
第三节 机会分析 |
一、安徽省新医改政策带来发展良机 |
二、人口结构改变带来较多病源 |
三、居民就医意识的改变增加了就诊次数 |
四、医保体系的完善解决了“看病贵”问题 |
第四节 威胁分析 |
一、国家严控公立医院债务规模,限制了医院发展 |
二、新医改政策要求分级诊疗,减少了病源 |
三、医院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
四、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
第五节 A公立医院SWOT战略分析 |
一、SO战略 |
二、WO战略 |
三、ST战略 |
四、WT战略 |
第五章 A公立医院战略的制定 |
第一节 A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制定的必要性 |
一、A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 |
二、A公立医院实施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
第二节 A公立医院战略的制定 |
一、总体发展战略 |
二、具体发展战略 |
第三节 A公立医院战略的实施 |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
二、努力建成二级专科 |
三、积极鼓励科研创新 |
四、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
五、注重精细化管理模式 |
六、严格质量控制监管力度 |
七、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效用 |
八、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
九、开创新型办院模式 |
十、开展特色医疗服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抢抓改革开放机遇 谋求医院跨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 |
1.1 医疗设备总值成倍增加 |
1.2 高科技人才比例成几何级数增长 |
1.3 学科建设布局向深层次拓展 |
2 机动卫勤保障能力显着提升 |
2.1 保障装备世界领先 |
2.2 保障能力显着提高 |
2.3 训练成绩令人鼓舞 |
3 患者就医条件大幅度改善 |
3.1 就医环境根本好转 |
3.2 后勤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
(6)肿瘤早期检测中的红外热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肿瘤早期影像学诊断的地位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1.2.1 肿瘤早期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
1.2.2 国内外肿瘤早期影像学诊断的研究动态及前景 |
1.3 红外热图成像的研究现状 |
1.3.1 近红外医学成像发展历史 |
1.3.2 远红外医学热图发展历史 |
1.3.3 远红外成像系统核心部分发展概况 |
1.4 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1 乳腺癌肿瘤的发病原因 |
1.4.2 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历史 |
1.4.3 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现况 |
1.5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影响远红外热成像的外界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颜色对于远红外热图成像的影响 |
2.2.1 原理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步骤 |
2.2.4 实验结果 |
2.2.5 原理分析 |
2.2.6 结论 |
2.3 温度对于远红外成像的影响 |
2.3.1 实验设计 |
2.3.2 实验步骤 |
2.3.3 实验结果 |
2.3.4 理论分析 |
2.3.5 结论 |
2.4 风速对于远红外成像的影响 |
2.4.1 实验设计 |
2.4.2 实验步骤 |
2.4.3 实验结果 |
2.4.4 小结 |
2.5 光线对于远红外成像的影响 |
2.5.1 实验设计 |
2.5.2 实验步骤 |
2.5.3 实验结果 |
2.5.4 小结 |
2.6 标准化远红外热图成像系统构成 |
2.6.1 引言 |
2.6.2 大型标准化成像系统 |
2.6.3 微型化标准化红外成像系统 |
2.6.4 贴附式红外成像系统 |
2.6.5 小结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效远红外成像方法的研究 |
3.1 冷却方式对于远红外热图成像精度的影响 |
3.1.1 引言 |
3.1.2 红外探测器成像中的温度效应 |
3.1.3 早期或深部肿瘤诱发的体表温度特征 |
3.1.4 不同制冷幅度下的红外成像特征 |
3.1.5 小结 |
3.2 注射纳米颗粒提升远红外测量性能的研究 |
3.2.1 实验目的、原理 |
3.2.2 实验设备、材料 |
3.2.3 实验方法 |
3.2.4 实验步骤 |
3.2.5 实验现象 |
3.2.6 结果分析 |
3.2.7 小结 |
3.3 人体蒸发、汗液量对于远红外热图成像的影响 |
3.3.1 引言 |
3.3.2 理论模型 |
3.3.3 概念性实验 |
3.3.4 实验结论 |
3.3.5 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肿瘤细胞的体外及生物体内培养技术 |
4.1 引言 |
4.2 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
4.2.1 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
4.2.2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方法 |
4.2.3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
4.3 肿瘤细胞的动物体内培养 |
4.3.1 小鼠体内移植组织培养乳腺癌细胞的方法 |
4.3.2 生物体肿瘤组织活体传代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远红外热图特征及其诊断学意义 |
5.1 引言 |
5.2 动物活体实验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方法 |
5.2.3 试验结果 |
5.3 理论分析及模型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远红外热图成像的肿瘤治疗新方法研究 |
6.1 引言 |
6.2 肿瘤治疗新方法的依据原理 |
6.3 动物活体实验 |
6.3.1 试验材料 |
6.3.2 试验方法 |
6.3.3 试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
7.1 全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振兴东北是转型期中国的重大课题 |
1.1 选题缘起 |
1.1.1 东北现象 |
1.1.2 新东北现象 |
1.1.3 “四矿”问题 |
1.1.4 东北振兴战略 |
1.2 选题意义 |
1.2.1 选题的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研究概况 |
1.3.2 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1 论题界定 |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1.4.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分析框架: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互动理论 |
2.1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的一般关系 |
2.1.1 行政生态学理论简介 |
2.1.2 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
2.2 转型社会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
2.2.1 社会转型界说 |
2.2.2 社会转型的内容 |
2.3 当代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发展 |
2.3.1 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 |
2.3.2 社会转型要求行政发展 |
2.3.3 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行政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东北振兴:政府转型的制导性环境 |
3.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历程 |
3.1.1 东北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历史发展 |
3.1.2 改革开放前东北的发展与地位 |
3.1.3 改革开放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衰退态势 |
3.1.4 对21 世纪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判断 |
3.2 东北振兴的战略意义与基础条件 |
3.2.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3.2.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条件 |
3.3 东北经济振兴的目标定位及战略思路 |
3.3.1 把东北建成中国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 |
3.3.2 把东北建成中国绿色农业及绿色食品基地 |
3.3.3 把东北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 |
3.3.4 把东北建成中国石化生产和石油储备基地 |
3.4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及初步成果 |
3.4.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历程 |
3.4.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初步成果 |
3.4.3 东北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第4章 政府转型:东北振兴的基础性因素 |
4.1 东北振兴呼唤政府转型 |
4.1.1 政府转型对东北振兴的重大影响 |
4.1.2 有效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
4.1.3 必须要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中心和重点 |
4.2 东北振兴进程中政府转型的目标选择 |
4.2.1 政府转型的总体方向 |
4.2.2 政府转型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
4.3 东北地方政府转型的实现途径 |
4.3.1 切入点:政府角色定位 |
4.3.2 着力点:行政关系调整 |
4.3.3 落脚点:政府能力提升 |
4.4 东北振兴进程中的政策工具创新 |
4.4.1 政策手段的内涵、特征及其重要性 |
4.4.2 社会保障政策 |
4.4.3 就业促进政策 |
4.4.4 项目与投资政策 |
4.4.5 人才政策 |
4.4.6 转型环境保障政策 |
第5章 阜新个案:互动过程的实证研究 |
5.1 资源型城市转型概述 |
5.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转型的必然性 |
5.1.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 |
5.1.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选择 |
5.2 阜新的基本市情及其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
5.2.1 阜新的基本市情 |
5.2.2 阜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
5.3 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历程 |
5.3.1 阜新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 |
5.3.2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特征 |
5.4 阜新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作为 |
5.4.1 转变观念,科学编制转型规划 |
5.4.2 转变行为方式,保障转型规划的实施 |
5.5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及初步成果 |
5.5.1 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经验 |
5.5.2 阜新经济转型的初步成果 |
第6章 结语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北京御医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上篇 北京御医学派源流考 |
1 宫廷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
1.1 宫廷医学萌芽时期 |
1.2 宫廷医学的形成时期 |
1.3 宫廷医学的发展时期 |
2 北京宫廷医学及其特点 |
2.1 北京宫廷医学发展概况 |
2.2 北京宫廷医学的特点 |
3 北京御医学派的产生与形成 |
3.1 清末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
3.2 京城百姓的医疗需求 |
3.3 宫廷御医的努力 |
3.4 宫廷学术研究的开展 |
3.5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
4 北京御医学派的命名 |
5 小结 |
上篇 参考文献 |
下篇 北京御医学派的学术特点及其影响 |
1 北京御医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
1.1 脏腑病因病机思想 |
1.2 脉诊思想 |
1.3 辨证思想 |
1.4 组方用药思想 |
1.5 正骨八法 |
1.6 经穴按摩 |
2 御医学派医家与地方医家用药特点的统计学分析 |
2.1 统计分析数据集 |
2.2 统计分析软件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3 御医学派主要医家专题研究 |
3.1 袁鹤侪 |
3.2 韩一斋 |
3.3 刘奉五 |
3.4 赵文魁 |
3.5 赵绍琴 |
3.6 瞿文楼 |
3.7 佟阔泉 |
3.8 房芝萱 |
3.9 钱伯煊 |
3.10 金厚如 |
3.11 刘寿山 |
3.12 曹锡珍 |
3.13 韦文贵 |
4 北京御医学派的影响 |
4.1 在中医教育方面的影响 |
4.2 在医疗方面的影响 |
4.3 在学术方面的影响 |
5 小结 |
下篇 参考文献 |
附篇Ⅰ 口述史与中医学术发展研究 |
附篇Ⅱ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
附篇Ⅲ 二十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研究述略 |
附篇Ⅳ 各类统计附表 |
附篇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RNAscope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PD-1和PD-L1检测的临床意义[D]. 王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范振龙.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4]A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研究[D]. 唐宏峰.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2)
- [5]抢抓改革开放机遇 谋求医院跨越发展[J]. 刘建军. 华北国防医药, 2008(06)
- [6]肿瘤早期检测中的红外热成像方法研究与应用[D]. 张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8(10)
- [7]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 孔金平. 中国人民大学, 2006(05)
- [8]轿车赠人才 ——鞍山市第四医院魏克壮院长的人才观[J]. 邵国富,李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05(01)
- [9]北京御医学派研究[D].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10]唐山市成立立体定向放疗专家会诊中心[J]. 吴长鸿. 中国肿瘤,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