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绒山羊业及山羊绒国家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赵孟丽[1](2021)在《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山羊绒是高档纺织原料,为了挖掘影响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基因,探索山羊绒的生长发育机制,本研究选取子午岭黑山羊(低产绒量)和辽宁绒山羊(高产绒量)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等方法,探究了绒山羊皮肤组织的表达谱特征,并分析了3个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keratin association protein genes,KRTAPs)对羊绒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样转录组分析筛选,共得到66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40个在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上调,328个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中与绒纤维性能存在关联的KRTAPs基因及KRTAP-like基因表达量均下调。GO和KEGG富集发现,差异上调基因主要出现在胞外基质中,与免疫、细胞迁移及细胞因子受体间相互作用和造血相关。下调表达基因主要出现在色素颗粒及中间丝细胞骨架中,与酶活性及黑色素代谢相关。(2)采用PCR-SSCP技术在375只子午岭黑山羊中研究差异表达基因KRTAP15-1序列变异对羊绒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该基因中检测到6个变异体(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15-1*A-CAPHI-KRTAP15-1*F)和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其中5个SNPs是非同义突变,导致了对应氨基酸的变化。关联分析发现,KRTAP15-1基因的变异影响羊绒的平均纤维直径,变异体A的存在与平均纤维直径的减少相关,且这种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变异体C被发现与平均纤维直径的增加相关,但其影响是隐性的。在育种工作中,若增加变异体A而减少变异体C的含量,可降低绒纤维的直径。(3)在鉴定山羊KRTAP27-1基因的基础上,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变异,发现3个序列变异体(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27-1*ACAPHI-KRTAP27-1*C)。这些序列与人类KRTAP27-1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该基因编码序列中共检测到2个SNPs,其中1个是非同义SNP(c.413C/T;p.Ala138Val),即引起了对应氨基酸种类的改变;另一个是同义SNP(c.495C/T)。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体B的存在会造成羊绒纤维直径变粗,基因型AB和BB的平均纤维直径高于AA基因型山羊,但AB和BB基因型的平均纤维直径无差异。这表明在育种工作中,减少变异体B在山羊群体中的含量,可降低羊绒纤维的直径。(4)在鉴定山羊基因组中KRTAP1-2基因的基础上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在该基因中发现了6个序列变异(分别命名为CAPHI-KRTAP1-2*ACAPHI-KRTAP1-2*F)。这些序列与绵羊KRTAP1-2序列同源性最高。在该基因编码序列中发现一个60-bp的缺失和一个15-bp的插入,还发现了5个SNPs,其中包括2个非同义SNPs。山羊KRTAP1-2基因在子午岭黑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在辽宁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山羊KRTAP1-2的变异与羊绒纤维重量有关,与纤维直径和长度无关。当变异体B存在时可显着降低羊绒纤维的重量,在育种中,减少变异体B在山羊群体中的含量,可提高羊绒纤维的产量。综上可见,本研究获得了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筛选了与绒品质密切相关候选基因KRTAP15-1,分析发现该基因核苷酸的变异对绒纤维直径产生影响。而新鉴定的山羊KRTAP27-1基因和KRTAP1-2基因也可作为改良绒纤维直径和重量的标记基因。
付雪峰[2](2021)在《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数据筛选西藏绒山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调控因子》文中研究表明西藏绒山羊是我国着名的绒用山羊品种,其羊绒纤维直径在国内绒山羊品种中较细,属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天然动物纤维,但近几年随着国内畜牧业饲养方式的转变和羊肉价格的冲击基层育种工作出现了懈怠现象,致使羊绒纤维直径有变粗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羊绒品质,给农牧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目前对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研究较少,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开展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从遗传学的角度究竟是哪些因子对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形成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呢?鉴于此,本研究以不同羊绒纤维直径的西藏绒山羊为实验材料,运用RNA-seq、Label-free、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开展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研究,筛选调控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关键调控因子,为阐明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和细绒型新品系的培育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1.基于DE lncRNA和DE mRNA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转录因子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4只细绒组(F)和4只粗绒组(C)西藏绒山羊肩胛部皮肤组织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70个lncRNAs和29119个mRNAs。筛选到80个DE lncRNAs和384个DE mRNAs。对DE lncRNAs预测靶基因进行GO、KEGG及lncRNA-靶基因互作网络分析,发现lncRNA ENSCHIT00000009853和MSTRG.16794.17的8个预测靶基因与羊绒纤维直径相关。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FOSB、CXCL10、COL4A3BP、CXCL9、FOS、KRT85、KRT33A、CXCL11、NOTCH2、NOTCH3等参与皮肤和毛囊的分化和发育过程。对DEGs构建互作网络发现PMSD3、PMSD11、PMSD14、SRC处于核心节点。随机挑选6个DE lncRNAs和6个DE mRNAs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数据趋势一致,说明lncRNA和mRNA测序结果可信。2.基于DE miRNA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转录因子利用转录组技术对4只F组和4只C组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miRNA测序分析,共检测到545个miRNAs,其中包括426个已知miRNA和119个未知miRNA。对筛选到的12个DE miRNAs预测靶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靶基因显着富集到多细胞生物发育、动物器官发育、轴突发育等生物学过程(p<0.05)。KEGG分析显示靶基因显着富集到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毛囊发育相关信号通路(p<0.05)。通过构建DE miRNA预测靶基因-KEGG网络发现,8个DE miRNAs的11个预测靶基因注释到NOTCH、MAPK、PI3K-Akt、WNT、TGF-β等5个与皮肤形成、毛囊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上。随机挑选5个miRNAs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数据趋势一致,说明miRNA测序结果可信。3.基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蛋白利用非标记定量(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对3只F组和3只C组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4327个唯一肽段和7162种蛋白。鉴定到29个DEPs中包括20个已知蛋白,9个未知蛋白,相对于C组,5个蛋白在F组表达上调,24个表达下调。对DEPs进行GO分析发现DEPs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的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酒精代谢过程、细胞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等GO条目中;KEGG分析发现DEPs主要富集溶酶体、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粘附斑信号通路中。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GC、VTN、APOH和CPB2等4个蛋白处于互作网络核心节点,推测这4个蛋白对羊绒纤维直径性状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随机挑选3个DEPs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进行蛋白表达量验证,结果VTN、GLB1和AEBP1在C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高于F组,与Label-free数据趋势一致,说明蛋白组测序数据可靠。4.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与chi-mi R-105a功能验证基于lncRNA-DEG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lncRNA MSTRG.17532.2与NOTCH2和NOTCH3基因表达水平高度相关。基于LncRNA-DEG-miRNA互作网络分析,发现2个DE lncRNAs、4个DE miRNAs和11个DEGs被构建在网络中;其中chi-mi R-105a与预测靶基因ETV6和PIP5K1B为负调控关系;chimi R-767与lncRNA ENSCHIT00000009853存在共同靶基因SELE。基于DEGDEP互作网络分析,发现13个DEPs和49个DEGs被构建在网络中,15个DEGs与DEPs存在直接互作关系,其中CALD1、GLB1和IMPA1蛋白有较多直接互作基因,推测这3个蛋白在互作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过表达和干扰的方法,发现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中chi-mi R-105a能够负调控预测靶基因ETV6的表达,说明chi-mi R-105a可能是转录因子ETV6基因潜在的对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总之,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到14个候选基因(FOSB、CXCL10、COL4A3BP、CXCL9、FOS、KRT85、KRT33A、CXCL11、NOTCH2、NOTCH3、PMSD3、PMSD11、PMSD14、SRC)、4个重要的非编码RNAs(lncRNA ENSCHIT00000009853、MSTRG.16794.17、MSTRG.17532.2、chi-mi R-105a)和7个关键蛋白(GC、VTN、APOH、CPB2、CALD1、GLB1、IMPA1)与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上验证发现chi-mi R-105a可以负调控预测靶基因ETV6的表达,推测chi-mi R-105a可作为转录因子ETV6基因潜在的调控因子。上述研究结果将为阐明西藏绒山羊羊绒纤维直径性状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也为西藏绒山羊细绒型新品系的培育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重要的调控因子。
乔贤[3](2020)在《绒山羊SNP芯片设计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基因分型技术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高通量SNP芯片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基因芯片技术的日益更新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依托基因芯片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的高通量分子遗传标记,建立参考群,可进行准确的基因组育种值估计,为将来精准的基因组选择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蒙古绒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出的绒肉兼用型优良地方畜种,因其高产绒量、优质的绒毛品质、稳定的遗传性能而闻名。绒毛品质性状是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力较低,测量繁琐,很难通过传统的育种值估计选育的方法进行快速的选育提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将利用SNP芯片基因分型测序所得SNP与细度性状记录相结合,旨在探索山羊绒细度变异的遗传机理,开发与超细绒性状密切相关的SNP和基因,充分发掘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和发掘一批与绒毛性状相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遗传资源信息,为我国绒山羊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为超细绒山羊的改良和培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因组遗传资源。本研究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着名的地方品种(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山羊品种的38个个体的基因组数据,首次使用目标富集策略设计动物SNP芯片,成功获得了山羊66K捕获芯片。为检验芯片对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研究上的效力,对内蒙古绒山羊(二狼山型)进行了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获得的候选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功能注释和生物学功能挖掘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着名绒山羊品种73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所有样品共检测到5.52 M单核苷酸变异(SNPs)和710,60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约有87.25%SNP为新发现的遗传变异。通过对这些高质量SNP遗传标记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后续绒山羊SNP芯片的遗传标记的开发。2.利用绒山羊的重测序数据及国、内外其他山羊品种的38个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基于全基因组捕获测序策略,进行绒山羊66K SNP芯片设计,并建立起一套基于液相杂交技术的芯片设计的思路技术流程,可供其它物种SNP芯片设计借鉴。3.建立了 SNP捕获型芯片通用分析流程,成功利用绒山羊66K SNP芯片实现了低成本全基因组捕获测序,并获得来自423个体的161,125高质量SNP数据集,可用于后续的GWAS研究。4.针对内蒙古绒山羊(二狼山型)羊绒细度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对筛选得到的排名前26位SNP位点进行KEGG分析,筛选出4个SNP位点所在基因AKT1、ALX4、HK1、NT-3可作为绒毛细度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MALDI-TOF-MS检测GWAS结果中随机筛选48个SNP位点,结果显示,其中1个SNP位点与细度性状显着相关,可以佐证说明GWAS结果较为可靠,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研究。
李晓聪[4](2020)在《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检测及该基因对绒毛生长促进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羊绒是重要的高端纺织品原材料,随着世界范围内羊绒市场的日益扩大,对羊绒产量及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绒山羊作为我国优良的畜种,其羊绒品质优良,但多年来在绒山羊选育中为了提高羊绒产量盲目进行杂交,造成山羊平均产绒量和羊绒质量降低、传统良种和改良品种所占比例不高等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绒山羊进行分子育种是今后绒山羊育种的重要方向。胸腺素β4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对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已在很多研究中被证实,但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基础上,对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进行鉴定及健康状况评价,观察Tβ4基因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影响,利用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进行扩繁并对后代进行检测,进一步结合转录组学及蛋白组学分析探究Tβ4基因促进绒毛生长的机制,为今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绒山羊提供理论依据。一、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检测1、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鉴定及健康状况评价本研究在利用CRISPR/Cas9结合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Tβ4基因在CCR5位点定点整合绒山羊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编辑绒山羊进行了southern blot检测、Real-time PCR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我们获得的绒山羊实现了Tβ4基因在CCR5位点的定点整合。另外,对基因编辑绒山羊的安全问题及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脱靶分析、插入位点CCR5基因邻近基因mRNA水平的检测、生长状况监测及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到的潜在脱靶位点中未出现脱靶现象,CCR5邻近基因的表达也未受到影响,绒山羊的生长状况及血液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着差异。说明Tβ4基因的定点整合并未影响整合位点周围内源基因的表达,且获得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生长状况及健康状况良好。2、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产绒性能的检测对绒山羊的产绒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绒纤维强伸度、细度、绒与毛的质量比及产绒量,检测结果表明,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绒纤维强伸度及细度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绒与毛的质量比与对照相比显着提高,产绒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4.5%。同时,还对绒山羊的皮肤组织进行了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的比(S/P)及次级毛囊处Tβ4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显着提高。说明Tβ4基因主要作用于次级毛囊,并通过增加次级毛囊的数量进而提高产绒量。3、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扩繁及后代的检测对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共获得20个2-8细胞期的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移入4只受体羊中,共得到7只后代,其中有3只后代出生后不久死亡,经PCR鉴定,死亡的3只羔羊中有2只实现了Tβ4基因定点整合,存活的4只羔羊中有3只实现Tβ4基因定点整合。对4只存活羔羊的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及Tβ4基因的qPCR检测,发现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表现出了更密集的次级毛囊分布及更高的S/P,并且Tβ4基因在次级毛囊处的表达量显着提高。对3只死亡羔羊进行解剖,取各内脏器官检测Tβ4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只羔羊各脏器组织中Tβ4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表明Tβ4基因的定点整合只会使其在皮肤组织中高表达而不会影响该基因在其它脏器中的表达,且利用基因编辑获得的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可以将其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给后代。二、Tβ4基因促进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制研究1、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转录组学分析将对照绒山羊与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皮肤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到差异基因1076个,其中上调基因463个,下调基因613个。上调差异基因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富集在肽酶活性的负调控、皮肤屏障的建立、皮肤失水的调节;在实现的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下调差异基因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富集在多细胞生物过程的调控、细胞粘着;在实现的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钙离子的结合。差异基因在KEGG富集分析中显着富集在了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肾素分泌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信号通路。对差异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筛选了关键的差异基因,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间的连接,调节细胞间的运动并影响血管生成、血管舒张、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及血管稳定性的维持等。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相符。说明Tβ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间的连接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运动,同时还影响了毛囊周围血管的生成及血管的舒张等,最终达到了促进绒毛生长的作用。2、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蛋白组学分析及关联分析利用iTRAQ技术,分析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与对照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共筛选到875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666个,下调蛋白209个。上调的差异蛋白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富集在离子跨膜运输;在实现的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有机阴离子跨膜转运体活性。下调的差异蛋白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富集在醛生物合成的过程和组蛋白mRNA代谢过程;在实现的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锂离子结合和碱金属离子结合。在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显着富集在囊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及TRP通道炎症介质调控信号通路,筛选了关键的差异蛋白包括MAPK、CAMK、PKC等。将蛋白组学分析与转录组学分析进行关联,发现共同上调或下调的差异基因/蛋白,结合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Tβ4的过表达使TIMPs的表达降低,进而MMPs的表达升高,促进了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释放出了与蛋白多糖以非共价键连接的VEGF,VEGF与VEGFR-2结合后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另外,Tβ4也激活了PKC信号通路。说明Tβ4通过MAPK及PKC信号通路影响肌动蛋白的组装,影响细胞的迁移、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最终促进了毛发的生长。
张莹[5](2015)在《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羊绒产业发展迅速,绒山羊饲养规模和羊绒产量不断增长,羊绒加工能力显着提升,羊绒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羊绒产业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提高、流通市场紊乱、加工国际竞争优势减弱、企业利润摊薄等问题日渐突出。基于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状况意义重大。此外,虽然目前中国羊绒产业链较为完整,但产业链联接不畅,各环节之间的纵向协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从当前情况看,完善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优化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整链效益,帮助我国羊绒产业真正做大做强。羊绒产业链涉及绒山羊养殖、羊绒生产、销售流通、加工染整等多个过程,羊绒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依靠产业链的整体协作与发展。为对羊绒产业链进行整体研究,本文引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系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纵向协作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重点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三大环节和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以及农牧户纵向协作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标,思路及方法等;第二章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引述理论基础;第三至五章分别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全面分析了羊毛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研究,之后还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下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做论证铺垫;第六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然后运用典型案例总结了羊绒产业链的纵向协作模式,最后运用博弈论对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机制进行探讨;第七章对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纵向协作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牧户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文章归纳总结中国羊绒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特点、纵向协作模式和农牧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户居多,区域集中度较高,进入与退出壁垒在提高;(2)促进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转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合作社/协会+养殖户”模式是目前促进中国羊绒生产环节提高绩效水平的主要途径:(3)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市场集中度、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贩子收购交易模式中羊绒流通成本最高,工牧直交模式流通成本最低,远期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流通成本居中;(4)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低,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成本利润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依然较低:(5)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可分为市场交易、合同/口头协议、合作社/协会和纵向一体化四种模式,目前以市场交易模式为主:(6)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交易成本特征和人际关系特征相关变量中,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年龄、养殖年限对农牧户选择合作社模式有负向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正向影响,兼业化程度、养殖年限、信息可获得性对农牧户选择契约协议模式有负向影响,收购者是熟人或亲戚的重要性有正向影响。
张帆[6](2013)在《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羊绒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大,创汇能力高,有“软黄金”的美称。长期以来,绒山羊养殖已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山羊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作为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良地方品种辽宁绒山羊,具有产绒量大、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着等特点,已推广到我国所有的绒山羊养殖区,在我国绒山羊产业中处于特殊地位。在我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辽宁绒山羊列需要重点保护的各类羊之首,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禁止出境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恶化、外来品种的引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辽宁绒山羊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与品牌建设等方面,亟待需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以辽宁绒山羊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以辽宁绒山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主线,拟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想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起源、选育历程、种质特性、饲养管理、产业开发等现状分析研究,探索辽宁绒山羊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农业产业化开发利用的路径和模式,为区域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政策建议。
陶卫东[7](2012)在《新疆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山羊绒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我国绒山羊数量和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南疆绒山羊是我区优秀的绒山羊品种,为了准确估计育种值,本文研究了非遗传因素对新疆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估计了遗传参数,为种羊选择、育种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1.对2006—2010年间南疆绒山羊941条记录(产绒量941条、初生重453条,断乳重682条,绒纤维直径和绒纤维直径离散940条)进行分析,选择了五个主要性状和两个非遗传因素进行分析,性状主要包括: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和绒纤维直径离散。非遗传因素包括性别和年度。结果发现:产绒量、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应考虑的非遗传因素为:性别和年度。初生重需考虑的非遗传因素为年度。可以将互作效应显着的性别和年度合并。2.对南疆绒山羊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进行了研究,估计性状遗传参数分析性状包括五个经济性状,分别为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对所有性状皆考虑了性别和年度2个非遗传因素。估计出南疆绒山羊的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和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力分别为0.36、0.26、0.63、0.18和0.11,产绒量、断乳重的遗传力都属于高遗传力(h2≥0.3),初生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力为中等遗传力(0.1<h2<0.3)。产绒量与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11、0.76、-0.56;初生重与断乳重、绒纤维直径、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相关为0.20、0.59、0.28;断乳重与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相关为0.78和0.14;而绒纤维直径与绒纤维直径离散的遗传相关为-0.23。其中,只有绒纤维直径离散与产绒量、绒纤维直径为负的遗传相关,其余的性状,每两个性状间皆为的正遗传相关。
庄玉,呼格吉乐图[8](2010)在《中国绒山羊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提出绒山羊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我国有着丰富的绒山羊品种资源,随着国内外对绒山羊制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绒山羊业的发展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目前中国绒山羊的发展现状及产销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绒山羊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孙晓萍,刘建斌,杨博辉,郎侠[9](2010)在《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分析与发展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河西绒山羊不同生产区育种核心群和生产群的各项生产性能,并对各生产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河西绒山羊作为一个原始古老的品种,应加大该品种的选育幅度,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保护好该品种的遗传资源。
斯日古楞[10](2010)在《阿尔巴斯苏木牧户绒山羊成本收益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绒山羊是我国主要草食家畜之一,羊绒产品又是我国主要的畜产品出口品种。绒山羊也是阿尔巴斯苏木牧区牧户的主要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现在的绒山羊大部分以牧户为单位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饲养绒山羊的目的不再单单是为了供给自己的生活资料,而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近20年羊绒产业的发展给政府、羊绒企业、饲养绒山羊的牧户都带来了各方面的利益,但是羊绒产业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化,羊绒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有以下几种对策:舍饲圈养使传统放养方式转变,可以解决养殖绒山羊造成的环境破坏;提高羊绒企业的门槛,让羊绒企业建设羊绒原料基地,统一收购,统一管理,保证原绒的供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降低饲养绒山羊成本并增加其收益,提高牧民收入,这样才能提高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因此,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牧户绒山羊成本收益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绒山羊成本构成项目、牧户间成本收益差异、绒山羊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对羊绒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56个牧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当地饲养绒山羊基本情况、草场变化、绒山羊改良效益、牧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情况、饲养绒山羊投入产出等方面。调查的牧户分成4组,分别对4组牧户的绒山羊成本构成项目、饲养绒山羊成本、产值、收益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并与休牧前进行了比较分析。现饲养每只绒山羊的饲养成本由休牧前的79.93元提高到151.01元,自家劳动力成本由休牧前的57.75元/只提高到116.50元/只,纯收益由休牧前的42.82元/只降低为-61.44元/只。如今无项目不种饲料地牧户的总成本为267.51元/只,在三组牧户中最高,纯收益为-61.44/只,在三组牧户中最低;种饲料地牧户的总成本为240.24元/只,在三组牧户中最低,纯收益为-25.45元/只,三组牧户中最高。以上比较分析表明,饲养绒山羊成本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政策因素;价格波动、供给变化等市场因素;改良效益、经营方式、承包草场面积与质量、草场生态环境成本因素等其它相关因素。从而提出保护草原生态、加大对草场建设投入;完善政府职能、强化企业责任,建立政府、企业、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良品种保护等对策建议。
二、中国绒山羊业及山羊绒国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绒山羊业及山羊绒国家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主要缩略词 |
主要氨基酸缩写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山羊绒的发展与现状 |
2 羊绒结构及影响产绒性能的因素 |
2.1 毛囊的发育、生长及相关生物学途径 |
2.1.1 毛囊的结构 |
2.1.2 毛囊的发育与周期性生长 |
2.2 羊绒纤维的结构 |
2.3 影响产绒性能的因素 |
2.3.1 遗传因素 |
2.3.2 非遗传因素 |
3 绒山羊皮肤转录组研究进展 |
4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4.1 研究背景 |
4.2 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转录组特征分析 |
2.1.1 总RNA的提取及质检 |
2.1.2 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
2.1.3 转录组测序数据处理 |
2.1.3.1 原始数据的质控、过滤及序列比对 |
2.1.3.2 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分析 |
2.1.4 RT-qPCR法验证测序结果 |
2.1.4.1 总RNA的提取 |
2.1.4.2 cDNA的合成 |
2.1.4.3 RT-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2.2 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2.2.3 SSCP分析 |
2.2.3.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2.2.3.2 银染显色 |
2.2.4 变异体核苷酸的序列测定 |
2.2.5 遗传特征分析 |
2.2.5.1 序列多态性分析 |
2.2.5.2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2.2.5.3 有效等位基因数及遗传杂合度 |
2.2.5.4 群体多态信息含量 |
2.2.5.5 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
2.2.6 基因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分析 |
2.2.7 KRTAP基因的表达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转录组特征分析结果 |
1.1 Total RNA提取结果 |
1.2 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 |
1.3 基因表达水平及差异分析 |
1.3.1 表达基因的分析 |
1.3.2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1.4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1.4.1 GO富集分析 |
1.4.2 KEGG富集分析 |
1.5 RT-q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2.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1 KRTAP15-1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1.1 KRTAP15-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分析 |
2.1.2 KRTAP15-1 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 |
2.1.3 KRTAP15-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2.2 两个KRTAP基因的鉴定 |
2.2.1 山羊KRTAP27-1 基因的鉴定 |
2.2.2 山羊KRTAP1-2 基因的鉴定 |
2.3 两个新鉴定的KRTAP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3.1 KRTAP27-1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3.2 KRTAP1-2 基因遗传特征分析 |
2.4 新鉴定的KRTAP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
2.4.1 KRTAP27-1 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
2.4.2 KRTAP1-2 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中的表达特性 |
2.5 新鉴定的KRTA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2.5.1 KRTAP27-1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2.5.2 KRTAP1-2 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皮肤转录组特征 |
1.1 转录组测序结果 |
1.2 基因表达分析 |
1.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1.4 功能富集表达分析 |
2 KRTAP基因遗传特征 |
2.1 KRTAP15-1 基因 |
2.2 KRTAP27-1 基因 |
2.3 KRTAP1-2 基因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创新性和展望 |
1 创新性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一) |
导师简介(二) |
(2)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数据筛选西藏绒山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调控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绒山羊品种及生产性能 |
1.1 世界绒山羊 |
1.2 国内主要绒山羊 |
1.3 西藏绒山羊 |
2 转录组学介绍 |
2.1 mRNA |
2.2 lncRNA |
2.3 miRNA |
3 绒毛性状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3.1 毛囊发育相关研究进展 |
3.2 次级毛囊周期循环研究进展 |
3.3 绒毛品质性状相关研究 |
4 蛋白质组学技术介绍及应用 |
4.1 蛋白质组学在羊研究中的应用 |
4.2 蛋白组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5 研究的目的意义 |
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6.1 研究内容 |
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DE lncRNA和 DE mRNA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转录因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样品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羊绒纤维直径测定 |
2.2 总RNA提取与质检 |
2.3 mRNA和 lncRNA文库构建 |
2.4 lncRNA测序及分析 |
2.5 lncRNA和 mRNA测序结果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纤维直径测定及分析 |
3.2 实验羊只的选取 |
3.3 lncRNA和 mRNA测序数据质控 |
3.4 lncRNA和 mRNA的基因组特征比较 |
3.5 lncRNA和 mRNA差异表达分析 |
3.6 DE lncRNA靶基因功能分析 |
3.7 DE lncRNA及其靶基因功能网络构建 |
3.8 DEG功能分析 |
3.9 DEG互作网络构建 |
3.10 lncRNA和 mRNA q RT-PCR验证 |
4 讨论 |
4.1 lncRNA和 mRNA基因组特征比较分析 |
4.2 绒毛纤维直径相关lncRNA分析 |
4.3 纤维直径相关mRNA分析 |
4.4 DE mRNA互作分析 |
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E miRNA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转录因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样品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总RNA提取与质检 |
2.2 miRNA文库构建 |
2.3 miRNA文库测序 |
2.4 miRNA测序数据分析 |
2.5 miRNA q RT-PCR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西藏绒山羊皮肤组织小RNA测序数据统计 |
3.2 小RNA注释与鉴定 |
3.3 DE miRNA筛选 |
3.4 DE miRNA靶基因功能分析 |
3.5 DE miRNA靶基因-KEGG调控网络构建 |
3.6 miRNA q RT-PCR验证 |
4 讨论 |
4.1 DE miRNA分析 |
4.2 DE miRNA靶基因富集分析 |
4.3 DE miRNA靶基因-KEGG网络分析 |
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筛选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蛋白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样品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蛋白质提取与检测 |
2.2 数据库检索和蛋白质鉴定及定量 |
2.3 蛋白功能分析 |
2.4 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2.5 蛋白组学结果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白质浓度测定 |
3.2 蛋白质鉴定结果统计 |
3.3 DEP筛选与鉴定 |
3.4 DEP功能分析 |
3.5 DEP互作网络构建 |
3.6 蛋白测序结果验证 |
4 讨论 |
4.1 DEP功能分析 |
4.2 DEP互作分析 |
5 小结 |
第五章 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与mi R-105a功能验证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LncRNA/miRNA-DEG-DEP联合分析 |
2.2 miRNA关键靶基因验证 |
2.3 miRNA对关键靶基因的作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lncRNA-DEG联合分析 |
3.2 LncRNA-DEG-miRNA联合分析 |
3.3 DEG-DEP互作网络构建 |
3.4 mi R-105a靶基因功能验证 |
3.5 mi R-105a的过表达和抑制表达效果 |
4 讨论 |
4.1 转录组联合分析 |
4.2 DEG-DEP联合分析 |
4.3 mi R-105a靶基因验证分析 |
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1 本研究的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值得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3)绒山羊SNP芯片设计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绒山羊育种概述 |
1.1.1 绒山羊概况 |
1.1.2 绒山羊育种现状 |
1.1.3 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
1.2 基因芯片的研究进展 |
1.2.1 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概况 |
1.2.2 基因芯片发展概况 |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1.3.1 GWAS研究概述 |
1.3.2 GWAS的统计分析方法 |
1.3.3 GWAS在畜禽中的应用 |
1.3.4 GWAS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一 山羊全基因组重测序 |
2.1 前言 |
2.2 材料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仪器 |
2.2.3 主要试剂 |
2.3 方法 |
2.3.1 血液DNA提取 |
2.3.2 文库的构建 |
2.3.3 基因组测序 |
2.3.4 测序数据过滤与质控 |
2.3.5 基因组遗传变异检测 |
2.3.6 遗传多样性分析 |
2.4 结果 |
2.4.1 DNA文库及质检 |
2.4.2 测序结果 |
2.4.3 遗传变异数据集 |
2.4.4 群体杂合度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3 研究二 山羊66K SNP捕获芯片的开发与测试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3 方法 |
3.3.1 原始SNP数据集的获取 |
3.3.2 原始数据初步分析 |
3.3.3 CG测序方法 |
3.3.4 统计与分析 |
3.3.5 SNP检测提取 |
3.3.6 样品测序报告的生成 |
3.4 结果 |
3.4.1 SNP筛选 |
3.4.2 叠瓦式探针设计 |
3.4.3 探针测试结果分析 |
3.5 讨论 |
3.5.1 叠瓦式探针设计的选择 |
3.5.2 捕获效果的检测 |
3.5.3 SNP数据集的优势 |
3.6 小结 |
4 研究三 基于绒山羊66K SNP芯片的捕获测序 |
4.1 前言 |
4.2 材料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 |
4.2.3 主要试剂 |
4.3 方法 |
4.3.1 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4.3.2 CG平台建库方法 |
4.3.3 测序质量评估 |
4.3.4 测序FASTQ文件初步过滤 |
4.3.5 序列比对与去重复 |
4.3.6 遗传变异检测 |
4.4 结果 |
4.4.1 测序平台比较与流程优化 |
4.4.2 测序平台对比 |
4.4.3 分析流程优化探索 |
4.4.4 目标捕获与测序结果 |
4.4.5 SNPs |
4.5 讨论 |
4.6 小结 |
5 研究四 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 |
5.3 方法 |
5.3.1 羊绒纤维细度测量分析 |
5.3.2 群体结构分析 |
5.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5.3.4 候选基因定位 |
5.3.5 候选SNP位点的飞行质谱基因分型 |
5.4 结果 |
5.4.1 表型数据的校正与统计 |
5.4.2 群体结构分析 |
5.4.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5.4.4 DNA质检结果 |
5.4.5 Sequenom SNP分型结果 |
5.4.6 统计分析结果 |
5.5 讨论 |
5.5.1 绒山羊66KSNP芯片与山羊52K SNP芯片的应用范围比较 |
5.5.2 羊绒细度相关的Top 26SNP位点 |
5.5.3 候选SNP位点的飞行质谱基因分型 |
5.6 小结 |
6 结论 |
7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检测及该基因对绒毛生长促进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Tβ4基因促进毛发生长的研究进展 |
1.1 Tβ4的分子和生化特性 |
1.2 Tβ4在细胞内的定位 |
1.3 Tβ4的功能研究进展 |
1.3.1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
1.3.2 角膜修复及抗炎 |
1.3.3 加速皮肤伤口愈合 |
1.4 Tβ4促进毛发生长的研究进展 |
1.4.1 Tβ4通过激活毛囊干细胞促进毛发生长 |
1.4.2 过表达Tβ4促进牙齿异常发育及促进毛发生长 |
1.4.3 Tβ4 激活P38/ERK/AKT信号通路促进毛发生长 |
1.4.4 Tβ4 激活Wnt/β-catenin/ Lef-1 信号通路 |
1.4.5 Tβ4过表达增加绒山羊次级毛囊个数 |
1.5 结语 |
第二章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检测 |
前言 |
第一节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鉴定及健康状况评价 |
2.1 实验材料 |
2.1.1 仪器设备 |
2.1.2 试剂耗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Southern blot检测 |
2.2.2 Real-time PCR检测 |
2.2.3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
2.2.4 脱靶分析 |
2.2.5 基因位点检测 |
2.2.6 生长状况监测 |
2.2.7 血常规检测 |
2.3 结果 |
2.3.1 Southern blot检测 |
2.3.2 Real-time PCR检测 |
2.3.3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
2.3.4 脱靶分析 |
2.3.5 基因位点检测 |
2.3.6 生长状况监测 |
2.3.7 血常规检测 |
2.4 讨论 |
第二节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产绒性能的检测 |
3.1 实验材料 |
3.1.1 仪器设备 |
3.1.2 试剂耗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3.2.2 免疫组织化学 |
3.2.3 绒样检测 |
3.3 结果 |
3.3.1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3.3.2 免疫组织化学 |
3.3.3 绒样检测 |
3.4 讨论 |
第三节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扩繁及后代的检测 |
4.1 实验材料 |
4.1.1 仪器设备 |
4.1.2 试剂耗材 |
4.2 实验方法 |
4.2.1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超数排卵 |
4.2.2 胚胎移植 |
4.2.3 子一代PCR检测 |
4.2.4 子一代Real-time PCR检测 |
4.2.5 皮肤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4.2.6 免疫组化 |
4.2.7 绒山羊各组织器官Tβ4 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4.2.8 血常规检测 |
4.3 结果 |
4.3.1 超数排卵 |
4.3.2 胚胎移植 |
4.3.3 子一代PCR检测 |
4.3.4 子一代Real-time PCR检测 |
4.3.5 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4.3.6 免疫组化 |
4.3.7 绒山羊各组织器官Tβ4 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4.3.8 血常规检测 |
4.4 讨论 |
第三章 Tβ4基因促进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转录组学分析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绒山羊皮肤样本RNA的提取 |
5.2.2 质控数据统计 |
5.2.3 序列比对分析 |
5.2.4 转录组质量评估 |
5.2.5 转录本组装 |
5.2.6 转录组功能注释 |
5.2.7 表达量分析 |
5.2.8 表达量差异统计 |
5.3 结果 |
5.3.1 绒山羊皮肤样本RNA的提取 |
5.3.2 质控数据统计 |
5.3.3 序列比对分析 |
5.3.4 转录组质量评估 |
5.3.5 转录本组装 |
5.3.6 表达量差异统计 |
5.3.7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5.3.8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
5.4 讨论 |
第二节 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蛋白组学分析及关联分析 |
6.1 实验材料 |
6.1.1 仪器设备 |
6.1.2 试剂耗材 |
6.2 实验方法 |
6.2.1 皮肤组织总蛋白提取 |
6.2.2 总蛋白质浓度测定 |
6.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6.2.4 还原烷基化和酶解 |
6.2.5 iTRAQ标记 |
6.2.6 高p HUPLC第一维分离 |
6.2.7 液相串联质谱 |
6.2.8 数据质控评估 |
6.2.9 全蛋白功能注释 |
6.2.10 差异蛋白分析 |
6.2.11 蛋白组与转录组关联分析 |
6.2.12 关联分析的验证 |
6.3 结果 |
6.3.1 蛋白浓度测定 |
6.3.2 数据质控评估 |
6.3.3 差异蛋白统计 |
6.3.4 差异蛋白分析 |
6.3.5 蛋白组与转录组关联分析 |
6.3.6 关联分析的验证 |
6.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
(5)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全文框架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主要理论回顾 |
第三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的SCP分析 |
3.1 中国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3.2 羊绒生产环节市场行为分析 |
3.3 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3.4 我国羊绒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的SCP分析 |
4.1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4.2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
4.3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4.4 目前中国羊绒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的SCP分析 |
5.1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
5.2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
5.3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
5.4 羊绒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分析 |
6.1 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分析 |
6.2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分析 |
6.3 中国羊绒产业链相关参与主体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
6.4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
7.1 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分析 |
7.2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
7.3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现状 |
1.2.1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
1.2.2 品种资源消失的原因 |
1.2.3 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措施 |
1.2.4 绒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措施 |
1.3 国内外绒山羊品种资源概况 |
1.3.1 世界绒山羊的基本概况 |
1.3.2 我国绒山羊的基本概况 |
1.3.3 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特征 |
2.1 品种分布情况 |
2.2 品种形态特征 |
2.2.1 外貌特征 |
2.2.2 体尺及体重 |
2.3 环境适应性能 |
2.4 品种生产性能 |
2.4.1 产绒性能 |
2.4.2 产肉性能 |
2.4.3 繁殖性能 |
2.5 改良低产绒山羊和培育地方新品种效果分析 |
2.5.1 低产绒山羊改良 |
2.5.2 地方新品种培育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辽宁绒山羊经济效益分析 |
3.1 效益分析 |
3.2 经济效益分析 |
3.2.1 生产成本分析 |
3.2.2 产品产值分析 |
3.2.3 经济效益计算 |
3.2.4 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
3.3 生态效益分析 |
3.3.1 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3.3.2 舍饲养殖的优越性 |
3.4 社会效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
4.1 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
4.2 品种选育历程 |
4.2.1 品种选育初级阶段 |
4.2.2 品种选育提高阶段 |
4.2.3 优质高产新品系选育阶段 |
4.2.4 高产系和优质系选育阶段 |
4.2.5 建立品系阶段 |
4.2.6 多绒品系选育阶段 |
4.3 品种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
4.3.1 政策措施 |
4.3.2 技术措施 |
4.4 取得的主要成效 |
4.4.1 建立了三级信息网络体系 |
4.4.2 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 |
4.4.3 原种羊生命力增强 |
4.4.4 抵抗养殖风险能力提高 |
4.4.5 初步建立了种羊繁育和调运基地 |
4.4.6 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
4.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辽宁绒山羊资源利用的发展现状 |
5.1 资源利用的发展现状 |
5.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绒山羊舍饲管理技术的水平落后 |
5.2.2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
5.2.3 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完整 |
5.2.4 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监管不到位 |
5.2.5 品牌意识淡薄 |
5.3 解决措施 |
5.3.0 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
5.3.1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 |
5.3.2 加强绒山羊产业体系建设 |
5.3.3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
5.3.4 创立品牌,创新营销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2.1 广泛推广舍饲饲养经验 |
6.2.2 对羊绒产品进行科技创新 |
6.2.3 继续对绒山羊品种进行良种补贴 |
6.2.4 对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 |
6.2.5 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新疆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绒山羊概况 |
1.1.1 绒山羊饲养情况 |
1.1.2 国内主要绒山羊品种 |
1.2 山羊绒的特点 |
1.2.2 影响山羊绒性状的因素 |
1.2.3 山羊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遗传参数估计的方法 |
1.3.1 方差分析法(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
1.3.2 HENDERSON 方法 |
1.3.3 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和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 |
1.3.4 最大似然法(ML)和约化最大似然法(REML) |
1.3.5 贝叶斯法 |
1.3.6 R 法 |
1.4 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
第2章 影响南疆绒山羊主要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性能测定方法 |
2.1.3 绒纤维直径的测定 |
2.1.4 性状及其非遗传因素 |
2.1.5 环境条件 |
2.1.6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各性状的统计量分析 |
2.2.2 影响性状的主要非遗传因素 |
2.2.3 性状的多重比较 |
2.2.4 绒纤维直径与绒纤维直径离散 |
2.3 讨论 |
2.3.1 性状的平均水平 |
2.3.2 变异系数对性状的影响 |
2.3.3 性别对性状的影响 |
2.3.4 年度对性状的影响 |
2.3.5 绒纤维直径与绒纤维离散的相关关系 |
2.4 结论 |
第3章 遗传参数的估计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数据来源 |
3.1.2 数据整理 |
3.1.3 SAS 统计分析 |
3.1.4 统计分析模型与遗传参数估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遗传力的估计结果 |
2.2.2 遗传相关的估计结果 |
2.2.3 遗传相关的估计结果 |
3.3 讨论 |
3.3.1 遗传力 |
3.3.1.1 产绒量 |
3.3.1.2 体重 |
3.3.1.3 绒纤维直径 |
3.3.1.4 绒纤维直径离散 |
3.3.2 遗传相关 |
3.4 结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中国绒山羊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绒山羊业的发展概况 |
2 我国绒山羊的品种及分布特征 |
2.1 品种 |
2.2 分布及产地特征 |
3 我国山羊绒的资源优势及销售情况 |
3.1 我国山羊绒的资源优势 |
3.2 我国羊绒与羊绒制品发展和销售情况 |
3.2.1 羊绒及羊绒制品的销售情况: |
3.2.2 我国山羊绒出口量及价格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
4 我国绒山羊业的发展趋势 |
4.1 羊绒市场的前景分析 |
4.2 羊绒制品的前景分析 |
(9)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分析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河西绒山羊的分布及数量 |
2 河西绒山羊的外貌特征 |
3 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 |
3.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河西绒山羊的体重、产绒性能 |
3.2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河西绒山羊的主要生产性能 |
3.3 天祝藏族自治县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 |
3.4 河西绒山羊的产肉性能 |
3.5 河西绒山羊的繁殖性能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加强河西绒山羊品种选育, 以期细度和长度达到理想的要求 |
4.2 提高产肉性能 |
4.3 实施良种工程把数量型绒山羊业转向质量效益型 |
4.4 强化传统的饲养模式, 调整畜群结构 |
4.5 加强羊绒标准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 发展精品羊绒业 |
4.6 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积极推进羊绒产业化建设 |
(10)阿尔巴斯苏木牧户绒山羊成本收益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和目的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 |
二、阿尔巴斯苏木牧户调查总体情况 |
(一) 阿尔巴斯苏木基本情况 |
(二) 牧户调查样本总体情况 |
(三) 牧户绒山羊改良情况 |
(四) 三个月休牧对饲养绒山羊及草场的影响 |
(五) 牧户原绒的积压、销售及其羊绒收入的比重情况 |
(六) 牧户的贷款情况 |
三、阿尔巴斯苏木绒山羊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
(一) 饲养绒山羊成本的构成项目及其含义 |
(二) 绒山羊产品产值构成 |
(三) 牧户绒山羊成本收益分析 |
四、对策建议 |
(一) 保护草原生态,加大对草场建设投入 |
(二) 完善政府和企业的职能,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
(三) 加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良品种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国绒山羊业及山羊绒国家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绒山羊皮肤组织转录组分析及KRTAP基因对绒品质的影响[D]. 赵孟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数据筛选西藏绒山羊绒纤维直径性状相关调控因子[D]. 付雪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3]绒山羊SNP芯片设计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D]. 乔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4]Tβ4基因定点整合绒山羊的检测及该基因对绒毛生长促进作用的机制研究[D]. 李晓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D]. 张莹.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6]辽宁绒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D].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7]新疆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D]. 陶卫东. 新疆农业大学, 2012(01)
- [8]中国绒山羊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庄玉,呼格吉乐图.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Z2)
- [9]河西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分析与发展策略[J]. 孙晓萍,刘建斌,杨博辉,郎侠.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 [10]阿尔巴斯苏木牧户绒山羊成本收益的调查研究[D]. 斯日古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