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味四君子汤及P物质对脾虚证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活动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昊如[1](2020)在《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方证相关”理论剖析复杂方证关系是目前方剂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网络药理学为研究方证关系的现代内涵提供了新方法。中医学认为衰老与脾虚证关系密切,但目前脾虚与衰老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几未有见,脾虚-衰老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基于方证相关理论,以补中益气汤与脾气虚证高度关联为逻辑依据,从衰老相立论,利用现代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查补中益气汤分子药理网络;进一步根据该方的作用预测,在整体-系统-分子水平上,动态观察脾虚证模型演变过程中衰老相关病理生理及生物分子变化,以及补中益气汤的相关效用机制。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近年“方证相关”的研究进展、脾虚证-衰老相关研究进展及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三方面内容;实验研究主要包括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以及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三部分。研究一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平台,分别检索补中益气汤组方药味(黄芪、白术、升麻、陈皮、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生姜、大枣)活性成分及其关联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建立靶点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利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聚类来提取核心靶点簇后,使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提取主要病/生理功能及生物分子信号通路。结果:①筛选得到补中益气汤活性成分143种,关联靶点162个,其中155个靶点之间存在PPI关系,聚类得到核心簇9个。②富集得到GO条目13组,包括NO生物合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富集得到KEGG条目12组,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结论: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的关联机制内涵可能涉及由AGE-RAGE通路、IL-17通路及松弛素通路主导的,通过介导核转录因子NF-kB来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炎性调节过程。研究二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各1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采用“游泳力竭+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模型。各组大鼠:①隔日观察外观行为评分,每日称量摄食量,每周末观测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于实验第2-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负重游泳时长;实验第3、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游泳速度、潜伏期、平台穿梭次数、目标象限路程比及探索路线。③于实验第14、21、28d灌服D-木糖溶液后收集尿液,ELISA法测定尿D-木糖含量,计算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15、22、29d随机分三批麻醉处杀:取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利用ELISA法测定GAS、MTL、AGEs、BDNF、VIP、IL-1β、IL-6、TNF-α水平,利用生化法测定CRP水平;取海马,利用ELISA法测定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 水平。结果: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①a.实验第2-4周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显着升高(P<0.01);第1-4周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第3、4周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实验第4周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c.实验第4周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第2-4周尿D-木糖排泄率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降低;第3、4周血清GAS水平降低;第4周血清MTL水平降低(P<0.05或0.01)。②a.实验第3、4周空间探索潜伏期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路程比降低(P<0.05),探索路线呈随机策略。b.实验第2-4周海马GABA水平降低;第3、4周海马IL-1β水平显着升高;第4周海马Aβ140、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 或 0.01),海马 AGEs、Aβ1-42/Aβ1-40、glu、IL-6、TNF-α 水平升高(P<0.05或0.01)。c.实验第2周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或0.01);第4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模型演化过程逐渐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脑衰老表现,其分子特征体现为海马毒性蛋白累积、炎性水平升高与递质稳态兴奋性失衡。研究三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效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及各给药组按研究二方法持续造模4周,低、高剂量给药组自第15d至第28d起分别按5.85g/kg/d、17.55g/kg/d灌服补中益气汤水煎液。各组大鼠:①按研究二时间及方法观测外观行为评分、摄食量、体质量及粪便含水率。②按研究二方法,于实验第4周末进行强迫负重游泳实验;第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③实验第28d按研究二方法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于实验第29d麻醉处杀后:取脾脏、胸腺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清,ELISA法测定GAS、MTL、BDNF、VIP、IL-1β、IL-6、TNF-α 水平;取海马,ELISA 法测定 AGEs、Aβ1-40、Aβ1-42、glu、GABA、IL-1β、IL-6、TNF-α、TGF-β1 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 p65NF-kB,Western-blot 测定 p65NF-kB、p-p65NF-kB、RAGE、Iba-1,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NeuN+cleavedcaspase-3、Iba-1+TNF-α、Iba-1+TGF-β1共表达;取下丘脑,免疫组化法测定p65 NF-kB,Western-blot测定p65 NF-kB、p-p65 NF-kB、Iba-1。结果:①较之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a.皮肤毛发、行为状态、活跃程度、睡眠状态积分升高(P<0.05或0.01),体质量、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降低(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显着降低(P<0.01);血清VIP水平显着升高(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增加(P<0.01),穿梭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路程比均降低(P<0.05),空间探索路线呈随机式策略。d.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海马AGEs、Aβ1-42、Aβ1-42/Aβ1-40、RAGE、glu、Iba-1、IL-1β、IL-6、TNF-α 水平上升(P<0.05 或 0.01);p65NF-kB 表达量及活化程度上升(P<0.05或0.01),GABA、TGF-β1水平降低(P<0.05或0.01),NeuN 与 cleaved caspase3、Iba-1 与 TNF-α 共表达数增加(P<0.05 或 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显着上升(P<0.01),GnRH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f.脾脏及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血清IL-1β、TNF-α及TGF-β1水平显着降低(P<0.01)。②较之于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a.一般表征行为积分、体质量、摄食量、粪便含水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b.负重游泳时间显着增加(P<0.01);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MTL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血清VI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空间探索潜伏期显着缩短(P<0.01),空间探索路线呈趋向式策略;高剂量组大鼠穿梭平台次数增加(P<0.05)。d.血清BDNF水平升高(P<0.05);海马NeuN与cleaved caspase3、Iba-1与TNF-α共表达数均降低(P<0.05),Iba-1与TGF-β1共表达数均增加(P<0.05或0.01);p65NF-kB表达量及活化程度均下调(P<0.05 或 0.01);AGEs、Aβ1-42、RAGE、glu、Iba-1、IL-1β 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IL-6与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1)。e.下丘脑Iba-1表达量、p65NF-kB表达量及其活化程度降低(P<0.05或0.01),GnRH表达量均升高(P<0.05)。f.高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均升高(P<0.05 或 0.01),IL-6 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虚大鼠同时存在海马炎性衰老与外循环免疫衰老,AGEs/RAGE/NF-kB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与神经元凋亡可能是脾虚大鼠出现脑衰老表现的潜在机制。补中益气汤具有良好的健脾抗衰效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海马AGEs/RAGE/NF-k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及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来保护神经元。本研究将方证相关理论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手段相结合,以衰老为切入点,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层面系统探察了补中益气汤-脾虚证关联的机制,为探索中医方-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思路。
戴宁[2](2020)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不适、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本病的患病率较高,缺乏特效药物。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有研究表明与脑肠肽密切相关。在辨证论治和病证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中医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作用的机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丰富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内涵。方法理论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古籍及民国图书数字化平台”,整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的中医名词术语,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西医疾病对应的中医病名;同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中医证型;同时,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中医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证型的理论依据。文献研究:对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实验研究阳性药物和疗程的选择奠定基础。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碘乙酰胺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制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胃肠动力情况来评价模型。此后,给予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和多潘立酮进行药物干预,通过上述指标评价药物疗效,反证模型成功。同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的最佳干预条件,评价其对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水平和离体细胞水平两个方面,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检测血清、组织和胃窦平滑肌细胞中脑肠肽(SP,SS,Ghrelin,VIP,GAS,CCK,CGRP)。结果理论研究:(1)中医理论中“痞满”、“嘈杂”、“胃脘痛”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接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邪气、饮食、痰湿、气郁、瘀血等,核心病机为脾气虚弱、中焦气机阻滞,病位在脾,但与心、肝、肺、肾具有一定的关系。(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气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脾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和寒热错杂证,其中脾气虚证的比例最高。在中医病证结合观念的指导下,从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既符合病机特点,也满足辨证论治的要求。因此,具有补脾理脾作用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在理论层面是可行的、科学的。文献研究:对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现香砂六君子汤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论是单独使用香砂六君子汤,还是将香砂六君子汤与常规治疗药物合用,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在纳入的27项研究中,有26项研究比较了有效率。在这26项研究中,不论疗程是14天、28天,还是30天,试验组的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这26项研究中,有16项研究仅使用多潘立酮作为对照药,针对这16项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单独使用香砂六君子汤,还是将香砂六君子汤与多潘立酮联合使用,有效率均高于多潘立酮对照组。这为实验研究的药物选择和疗程提供参考。实验研究:(1)采用碘乙酰胺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成功制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大鼠的毛发疏松不泽、神疲乏力、倦卧怠动,进食量和饮水量增长缓慢,体重显着降低,胃肠动力下降。胃部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胃部均未出现病理改变。(2)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给药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食量、饮水量、体重有所改善,胃肠动力有所恢复,且各组大鼠胃部和下丘脑均未出现病理改变。(3)大鼠整体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胃中SP、GAS、Ghrelin含量均显着降低,SS、VIP、CCK、CGRP含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和中、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增加了大鼠血清和中SP、GAS、Ghrelin含量,多潘立酮和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降低了大鼠血清中SS、VIP和CGRP含量,同时多潘立酮还降低了大鼠胃中VIP、CCK和CGRP的含量,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降低了大鼠胃中SS、VIP和CCK的含量,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降低了大鼠胃中CGRP的含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血清中SP含量显着降低,血清中的CCK和CGRP含量显着升高,三个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中VIP含量均显着高于多潘立酮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 SP mRNA、GAS mRNA、Ghrelin mRNA 表达量显着降低,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显着增加了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 mRNA、GAS mRNA、Ghrelin mRNA表达量,降低了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上调了胃中SP mRNA表达量,上调了胃和下丘脑中GAS mRNA、Ghrelin mRNA表达量,同时下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S mRNA、VIP mRNA、CCK mRNA、CGRP mRNA表达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GAS mRNA和Ghrelin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SS mRNA、VIP mRNA、CCK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SS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和中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显着上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蛋白表达量,同时下调了胃和下丘脑中SS蛋白表达量。与多潘立酮组相比,低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组大鼠胃和下丘脑中SP蛋白表达量和Ghrelin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4)采用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培养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用CCK-8法筛选药物血清干预胃窦平滑肌细胞的最佳条件,发现10%浓度药物血清、干预24h为最佳条件,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可以显着促进细胞增殖。(5)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清中SP、GAS、Ghrelin含量显着降低、SS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中、高剂量的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可以增加胃窦平滑肌细胞上清中SP含量、GAS含量和Ghrelin含量,降低S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SP mRNA含量显着下降,SS mRNA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中、高剂量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均上调胃窦平滑肌细胞SP mRNA表达量,中剂量的的香砂六君子加减方下调胃窦平滑肌细胞SS mRNA表达量。结论(1)《中医内科学》仅依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将其归属于痞满、嘈杂、胃脘痛的范畴,但并没有分析FD的中医病因病机。此外,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不仅将FD归属于痞满、嘈杂、胃脘痛,还将其归属于反胃、厌食、纳呆等范畴,由此可见中医对FD的认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查阅现代文献和工具书,同时梳理古代文献,对FD的定义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中医理论中“痞满”、“嘈杂”、“胃脘痛”与FD较为对应,FD的主要中医病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思虑过度等,病机以脾气虚弱、中焦气机阻滞为核心,病位主要在脾,与肝、心、肺、肾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分型中,脾气虚证位居首位。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理论可行性。(2)临床中,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3)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出现胃肠动力下降,且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表达下降,SS、VIP、CCK、CGRP上升,表明脑肠肽表达异常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给予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后,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胃动力增强,其药物血清可以促进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可以上调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P、GAS、Ghrelin的表达,下调大鼠血清、胃窦和下丘脑中SS、VIP、CCK、CGRP的表达,表明调节脑肠肽异常、恢复胃动力可能是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药效作用机制之一。
李若愚[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为载体,挖掘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为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提高附子类方的临床使用准确率,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间刘铁军教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附子类方诊治的患者。研究选取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皆为原书组成,附子类方包括桂枝加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再造散、附子泻心汤、乌梅丸、大黄附子汤、温脾汤、附子理中丸、黄土汤,病例要求一般资料、初诊记录、四诊信息完整。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于附子类方病例的病名、体征、症状、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由专人负责数据的录入,并由专人监督把关病例质量,非指定人员不得私自修改病例中的任何信息,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加附子汤24例、麻黄细辛附子汤48例、再造散70例、附子泻心汤40例、乌梅丸29例、大黄附子汤35例、温脾汤66例、附子理中丸134例、黄土汤54例,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系统”中的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刘铁军运用以上9种附子类方的基本适应证及其主症、舌脉,方药;利用“数据分析系统-新方分析”模块中的药物聚类功能,总结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使得潜在的合方用药得以明确详细提炼。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具体的应用,总结提炼出导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该类方药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处方特点、临床思路、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附子类方的学术思想内涵,并将其结合中医“扶阳”理论进行相关论述。1桂枝加附子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5种西医类别。主要证型为营卫失调,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纳差、畏寒、四肢凉、心慌。主要药物:大枣、桂枝、白芍、生姜、附子、白术、甘草、黄芪、鹿角霜。次要药物:茯苓、防风、陈皮、山药、炙甘草、党参、麦冬、干姜、黄连。常用合方:桂枝加黄芪汤、炙甘草汤、异功散、白术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木香槟榔丸、痛泻药方。2麻黄细辛附子汤:导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肠型感冒、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炎、胃糜烂、消化道憩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0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寒阳虚。主要症状:畏寒、四肢凉、无汗、纳差、乏力、胃脘喜暖、泄泻。主要药物:麻黄、附子、细辛、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川芎、防风、柴胡。常用合方:玉屏风散、再造散、枳实导滞丸、柴胡疏肝汤、四君子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炙甘草汤、痛泻药方。3再造散:导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胃息肉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感寒邪,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畏寒、纳差、发热、四肢凉、无汗、乏力、腹泻。主要药物:附子、党参、桂枝、细辛、大枣、炙甘草、生姜、防风、川芎。次要药物:黄芪、羌活、大黄、麻黄、白芍、白术、柴胡、当归、三棱、水蛭、甲珠、陈皮。常用合方:柴胡疏肝散、芪归甲蛭方、四物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汤、黄芪建中汤、麻黄人参芍药汤、四君子汤。4附子泻心汤:导师运用附子泻心汤主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阳虚热结,心下痞满。主要症状:四肢凉、胃脘痛、大便黏腻、畏寒、胃脘喜暖、胃胀、嗳腐吞酸。主要药物:大黄、黄芩、附子、黄连、桂枝、甘草、白芍、陈皮、香附、藿香、枳实、佩兰。次要药物:石膏、防风、木香、厚朴、栀子、黄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常用合方:泻黄散、柴胡疏肝散、健脾丸、厚朴温中汤、防风通圣丸、保和丸、桂枝汤。5乌梅丸:导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类别为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10种脾胃病类别。主要证型为中脏虚寒兼郁热(即寒热错杂之厥阴证)。主要症状:腹痛、四肢凉、泄泻、纳差。主要药物:乌梅、黄连、当归、细辛、黄柏、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次要药物:白芍、白术、党参、川芎、茯苓、泽泻。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苓桂术甘汤、四物汤、丁香柿蒂汤、木香槟榔丸。6大黄附子汤:导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脾胃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等8种。主要证型为寒积阻滞。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畏寒。主要药物:细辛、大黄、附子、白芍、川芎、干姜、茯苓、厚朴、黄芪、大枣、白术、香附。次要药物:当归、炙甘草、陈皮、甘松、柴胡、炒枳壳、生姜、泽泻、桂枝。常用合方:厚朴温中汤、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物汤、桂枝汤、保和丸。7温脾汤:导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不完全性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等9种。主要证型为素体阳虚,寒积中阻。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主要药物:枳实、炙甘草、干姜、当归、大黄、芒硝、白术、附子、党参。次要药物:细辛、白芍、柴胡、陈皮、瓜蒌、香附。常用合方:瓜蒌承气汤(自拟方)、柴胡疏肝汤、大承气汤、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保和丸。8附子理中丸:导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呕吐、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16种。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胃脘喜暖、四肢凉、畏寒、胃脘痛、恶心、纳差。主要药物:干姜、炙甘草、附子、党参、炒白术、白芍、桂枝、大枣。次要药物:黄芪、当归、茯苓、陈皮、柴胡、川芎、白术、香附、大黄、枳实、生姜、鹿角霜、防风。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黄芪建中汤、桂枝汤、四物汤。9黄土汤:导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胃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7种。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统摄无权。主要症状:便血、胃脘痛、四肢凉、面色萎黄、乏力。主要药物:生地黄、黄芩、阿胶、赤石脂、附子、炒白术、甘草、黄芪。次要药物:柴胡、白芍、大蓟炭、当归、荆芥穗炭、干姜、桂枝、陈皮。常用合方:四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完带汤、甘草干姜汤、槐花散、柴胡疏肝汤。结论: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特点可归结如下:1经典为纲,临床循迹: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熟悉,以此作为临床用药的基础环节,临床诊疗过程中,尊经论治,察阴阳,别脏腑,活络中医思维,提高辨病准确。同时,对于经典方药的使用,强调勿随意减改,以维持方药间的结构。2未病先防,扶阳祛邪:从运动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扶阳的思想与治未病理论相结合,从阳气充足的角度御(祛)邪与外,防治疾病加重。本文涉及的附子类方所致疾病可看做逐渐进阶的,为体外寒邪逐渐侵入人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且不断发展并加重的发展过程。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时候,根据疾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处方,添加合适防止疾病进展的药物。3灵活用方,优化疗效:导师主导在遣方用药时,以合方、对药的模式进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附子类方主方的不足,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原方的原汁原味,故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常常根据患者症状使用不同功效的合方,数量较多、主治不一,疗效甚佳。4注重调护,兼顾情志:导师认为治疗脾胃病是中医的优势:疗效佳病程短。同时导师也认为脾胃病是一种反反复复的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病的关键在于治愈后长期的预防顾护。同时脾胃病与情绪精神关系密切,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影响甚至加重躯体与情志问题,注重精神调畅也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
桑小普[4](2020)在《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文中认为脾虚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脾虚证的致病机理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肠道菌群和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开始应用于脾虚证本质研究,但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学者分别使用iTRAQ技术、16S rDNA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对脾虚证的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和转录组学进行了探索,但是,应用RNA-seq或Small RNA-seq技术进行脾虚证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由于气虚体质是脾虚证的前驱状态,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理解脾虚证的早期发生状态。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从病证结合的角度,研究脾虚证的病理机制。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健康人气虚体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脾虚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脾虚证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前沿的RNA-seq技术和ceRNA理论,从转录组学水平上进行了脾虚证内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综合两部分的研究结果,我们试图从体质、证候、疾病的自然进展方向,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CSG脾虚证和CAG脾虚证内在转录调控机制的相互关联,找到“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或标志网络,以期阐释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有助于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明确脾虚证自身特点及与其他因素(如体质、证候、疾病等)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通过广告或电话进行健康受试者招募,包括健康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和湿热体质。同期进行慢性胃炎患者招募,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患者。采集临床研究受试者外周血,分离白细胞后提取总RNA,分别进行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获得的测序数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进行ceRNA网络构建,获得脾虚证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关系。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JDF-IRB-2016031002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2915393。结果:第一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25例,分别为健康人平和体质13例、气虚体质7例、湿热体质5例。随机选择了健康人平和体质5例、气虚体质5例、湿热体质4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60个、lncRNA76个、miRNA42个。功能分析发现,细胞质膜组成成分和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在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中发现,赖氨酸降解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KEGG富集中出现。3、通过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3182个miRNA-lncRNA对,955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9514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36个GO功能和31个KEGG信号通路。4、从健康人气虚体质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9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11个GO功能和8个KEGG信号通路。第二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70例,分别为CSG脾虚证28例、湿热证21例;CAG脾虚证7例、湿热证14例。随机选择了CSG脾虚证6例、CSG湿热证5例、CAG脾虚证5例,CAG湿热证5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建库和测序。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CS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7个、lncRNA 103个、miRNA4个。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别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KEGG分析中显着富集。通过对CS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 miRNA、mRNA 和 lncRNA 进行 ceRNA 分析,共获得 433 个 miRNA-lncRNA 对,226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548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10个GO功能和11个KEGG信号通路。从CS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66个GO功能和15个KEGG信号通路。3、我们获得了 CA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20个、lncRNA 79个、miRNA 29个。在对CA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和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1028个miRNA-lncRNA对,1123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3625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59个GO功能和34个KEGG信号通路。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13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20个GO功能和28个KEGG信号通路。4、从上述测序结果中进一步挖掘,获得脾虚证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570个、lncRNA2009个、miRNA 303个,这些差异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4个KEGG信号通路。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6个miRNA-lncRNA对,9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4对ceRNA,其中的关键基因CD300H的mRNA水平在气虚体质和脾虚证中显着降低(P=0.03)。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4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18个KEGG信号通路。结论:健康人气虚体质与慢性胃炎脾虚证存在特异的转录组表达谱,且气虚体质与脾虚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体现在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方面。功能分析提示“气虚体质—脾虚证”涉及多种免疫相关功能异常,此外在激素分泌、细胞质膜、信号转导、物质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存在差异。转录组学的联合分析揭示了CD300H基因的ceRNA参与“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转录调控网络。本研究的结果为挖掘脾虚证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昊博[5](2020)在《健脾化痰祛瘀方对脾虚痰浊AS巴马猪肝脏脂质代谢及AQP3、AQP4和p-CREB表达的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大量喂食高脂饲料,建立由饮食不节所致脾虚痰浊AS巴马猪动物模型,以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通过对“健脾化痰祛瘀方”的“全方组”、“益气组”、“益气祛痰组”、“活血化瘀组”及辛伐他汀组使用后的血液内血脂各项指标,肝细胞的受损及恢复情况,AQP3、AQP4及p-CREB在各组用药前后的表达情况,并由此得出降脂效果最佳的药物组。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47只健康SPF级广西巴马小型猪,首先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2周后除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2只分别按照模型组、西药组、全方组、益气组、益气祛痰组、活血化瘀组平均分配,每组7只。随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免疫学内皮损伤法,模仿“饮食不节所致脾虚痰浊证”之形成缘由,建立脾虚痰浊AS动物模型。8周后,除模型组外,其余5组开始进行各自的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给药12周。12周后,取出各组巴马猪的肝脏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如下:1.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肝脏中的TC、TG、LDL-C、HDL-C水平。2.HE染色法观察镜下各组实验动物肝脏组织及细胞内的病理改变情况。3.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法)检测AQP3、AQP4和p-CREB的表达情况。4.本实验所有数据结果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以上各药物组对于降低血液内的TC、TG和LDL-C,提升HDL-C均有效果,其中益气祛痰组对降低TC的效果最佳,全方组降低TG的效果最佳,益气组降低LDL-C的效果最佳,益气祛痰组提升HDL-C的效果最佳。其结果P<0.01或P<0.05,其具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2.以上各药物组对于修复肝脏内组织和细胞损伤,降低肝脏内脂质沉积均有效果,其中益气祛痰组效果最佳。西药组对于肝脏组织和细胞修复,降低脂质沉积也有一定功效,但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3.以上各药物组对于改善AQP3、AQP4和p-CREB的表达情况均有效果,其中益气祛痰组效果更佳,而益气组对于改善p-CREB表达几乎没有效果。结论:1.健脾化痰祛瘀方的“益气祛痰组”降低血清中TC含量效果最显着,“全方组”降低血清中TG含量效果最显着,“益气组”降低血清中LDL-C含量效果最显着,“益气祛痰组”提升血清中抗AS物质HDL-C效果最显着。2.对于修复被脂质破坏的肝细胞,降低肝脏组织内的脂质沉积程度,“益气祛痰组”疗效最佳。3.“益气祛痰组”对于改善AQP3、AQP4、p-CREB的表达效果最佳。
何嫣婷[6](2019)在《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消化机能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在脾虚犬饲粮中添加加味四君子汤,旨在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体征及体质量、生理生化指标、胰腺消化酶活性、小肠形态及其消化吸收功能、小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长抑素(SS)蛋白表达水平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岁龄的比格犬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中药恢复组。对照组犬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犬饲喂基础饲粮并每天以6 mL/kg灌喂番泻叶水煎液,上下午各一次,构建脾虚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脾虚组犬解剖采样,中药恢复组犬饲喂添加加味四君子汤的饲粮(每50 g添加1 mL),自然恢复组犬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间观察各组犬的体征变化。分别在第0,7,14天称量试验犬体重,采血测定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数、淋巴细胞(LYM)数、中性粒细胞(Neut)数、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并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胆红素(TBIL)含量)以及D-木糖含量。第14天,全部犬解剖采集胰腺组织于液氮中,检测胰消化酶活性;采集犬十二指肠、空肠中段、回肠,分成数分保存于多聚甲醛固定液、戊二醛固定液及液氮中,固定液中的组织用于HE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测定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V/C值,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小肠中EGF、SS蛋白的表达以及电镜观察小肠形态,液氮中的组织用于qRT-PCR法检测小肠中EGF、SS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EGF、SS的蛋白表达水平;采集直肠内容物于液氮中用于Illumina测序法进行肠道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第7天,脾虚组犬出现明显脾虚症状。1.第0天时,各组犬各类指标均无显着差异。第7天时,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犬体质量极显着降低(P<0.01);血液中WBC、LYM数量,血清TP含量及胰腺组织中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RBC数量、HGB含量、HCT及血清ALB、GLU、D-木糖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胆红素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2.电镜下观察,脾虚组犬小肠微绒毛稀疏且部分断裂、缺损,细胞器结构损伤。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肠绒毛长度极显着降低(P<0.01),隐窝深度极显着升高(P<0.01),V/C值极显着降低(P<0.01)。3.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小肠各段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蛋白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脾虚组犬小肠各段SS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蛋白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4.1)通过对粪样菌群Alpha多样性(Alphadiversity)进行分析后得出脾虚组犬肠道菌群多样性均低于对照组犬。2)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着下降(P<0.05),梭杆菌门(Fusobact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着升高(P<0.05);拟杆菌纲(Bacteroidia)显着降低(P<0.05),纤毛菌纲(Fusobacteriia)显着升高(P<0.05);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显着降低(P<0.05),梭杆菌目(Fusobacteriales)显着升高(P<0.05);梭杆菌科(Fusobacteriaceae)显着升高(P<0.05),悬钩子科(Paraprevotellaceae)显着降低(P<0.05);梭菌属(Fusobacterium)显着升高(P<0.05),普式菌属(Prevotella)显着降低(P<0.05)。第14天时,脾虚犬经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接近对照组犬水平。试验证实,加味四君子汤能够使脾虚犬的体征及体质量、生理生化指标、小肠形态及其消化吸收功能、EGF、SS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正常,对犬脾虚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李成[7](2019)在《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采用番泻叶复制动物脾虚模型,并给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旨在揭示脾虚证的发病机理以及加味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为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1岁龄健康比格犬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每组6只。用番泻叶药液复制犬脾虚模型。第7天造模成功,脾虚组犬处死采样,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饲喂基础日粮,加味四君子汤组犬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加味四君子汤。试验期14天。第0、7、14天,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在第14天,全部试验犬处死采样,采集脾脏计算脾脏指数,测定脾脏组织中促吞噬肽(Tuftsin)水平,观察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小肠各段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小肠各段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肠各段ERK/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在第7天,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显着升高(P<0.05),IFN-y、IL-2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第14天,自然恢复组犬血清IL-4、IL-6水平略有下降,IFN-y、IL-2水平略有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明显下降,IFN-y、IL-2水平明显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犬差异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自然恢复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显着降低(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3.光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组织结构完整,红髓白髓边界清晰可辨;脾虚组犬脾窦充血,白髓淋巴细胞减少,脾小体萎缩;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电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淋巴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间连接紧密,细胞器较完整;脾虚组犬明显可见脾脏淋巴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线粒体空泡样病变;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仍可见部分细胞存在修复痕迹。4.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sIgA、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5.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IgA、IgG、IgM、ZO-1以及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6.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中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试验证实,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脾脏组织结构受损,且肠道免疫球蛋白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ERK/MAPK通路被抑制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可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修复受损脏器,激活ERK/MAPK通路,提高肠道黏膜免疫,有效改善脾虚犬免疫机能低下的状态。
夏晓冬[8](2019)在《加味四君子汤对犬消化和免疫机能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8味中药制成加味四君子汤,并添加到犬日粮中,旨在研究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长抑素(SS)蛋白表达水平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究不同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对犬消化和免疫机能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取18只一岁龄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1%加味四君子汤组)、C组(2%加味四君子汤组)。A组犬饲喂基础饲粮,B、C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加味四君子汤,试验期14 d。分别在0、7、14 d采集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D-木糖含量和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第14d,全部试验犬处死采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用ELISA法检测胰腺消化酶活性;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小肠各段EGF、SS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肠各段 EGF、SS、IgA、IgG、IgM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第7、14d,与A、B组相比,C组犬血清D-木糖含量显着增加(P<0.05);与A组相比,B组犬血清D-木糖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2.与A、B组相比,C组犬胰腺中三种消化酶活性均显着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犬胰腺中三种消化酶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3.与A组相比,第7 d,C组犬血清中IFN-y、IL-2、IgA、IgM水平显着升高(P<0.05),IgG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第14 d,B组犬血清中IFN-y水平显着升高(P<0.05),C组犬血清中IFN-y、IL-2、IL-6、IgM水平显着升高(P<0.05),IgA、IgG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4.与A组相比,B、C组犬小肠各段EGF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犬十二指肠、空肠EGF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中显着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犬空肠EGF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回肠中极显着升高(P<0.01),C组犬小肠各段EGF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犬十二指肠、空肠EGF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5.与A组相比,B组犬十二指肠SS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回肠中显着降低(P<0.05),C组犬小肠各段SS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犬小肠各段SS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与A组相比,B组犬十二指肠、回肠SS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空肠中显着降低(P<0.05),C组犬小肠各段SS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犬十二指肠SS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降低(P<0.01),空肠、回肠显着降低(P<0.05)。6.与A组相比,B组犬十二指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空肠、回肠中显着升高(P<0.05),C组犬十二指肠、空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中显着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犬空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A组相比,B、C组犬小肠各段IgA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犬十二指肠、回肠段IgA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7.与A组相比,B组犬十二指肠、空肠IgG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C组犬小肠各段IgG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与B组相比,C组犬空肠、回肠IgG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犬十二指肠、空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C组犬十二指肠、空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回肠中显着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犬十二指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能够改善犬肠道吸收和免疫功能,提高胰腺消化酶活性和体液免疫水平,增强犬消化和免疫机能,且2%加味四君子汤对犬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1%加味四君子汤。
黄晓宇[9](2018)在《从四君子汤促进脾虚胃溃疡愈合探索《内经》“脾主卫”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脾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临床资料表明,脾气亏虚与胃溃疡的发生有重要联系,可能与脾气亏虚导致胃粘膜保护机制下降相关。“脾主卫”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但目前对其思想内涵的阐释较少,本研究主要对“脾主卫”思想进行梳理探讨。有鉴于临床实践证实四君子汤在治愈胃溃疡中具有良好作用,但对其疗效目前尚无系统的循证医学评价分析。临床应用以四君子汤为代表的健脾益气法能够促进脾虚证胃溃疡愈合是“脾主卫”思想的体现之一,但目前其机制研究不多。HGF及其受体c-Met具有促进损伤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能促进胃粘膜损伤后粘膜的修复,胃溃疡损伤后的粘膜修复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溃疡愈合。但四君子汤在治疗胃溃疡过程中HGF、c-Met及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尚少研究。基于脑肠轴是构成维持胃肠粘膜完整性、增强胃肠粘膜对损伤的防御能力和促进胃肠粘膜对损伤的修复的关键因素的认识,四君子汤促进脾虚胃溃疡愈合之中枢系统作用机制,尤其是与溃疡愈合相关的EGFR、ERK、SSTR及TFF3在脑内的变化,有待于探索。故本研究拟通过实验方法对四君子汤促进脾虚胃溃疡愈合机制进行探索,意在阐释《内经》“脾主卫”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黄帝内经》“脾主卫”理论进行研究阐发。第二部分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方法,对四君子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评价研究;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的方法从四君子汤对粘膜愈合质量的影响,以及促进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肠粘膜保护机制、信号通路及中枢机制的作用进行探索。包括:(1)耗气破气、饥饱失常结合冰醋酸法建立脾虚胃溃疡模型;(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粘膜HGF和c-Met,下丘脑及海马区EGFR、ERK1/2、SSTR2及TFF3的变化;(3)Western-blot方法观察胃PI3K、Akt变化;(4)HE染色法观察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结果:(1)理论研究认为,“脾主卫”的内涵为脾具有护卫机体,防御病邪,已病驱邪,促愈防变,已愈巩固,防病反复的作用,主要依据在于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五脏六腑肢体官窍的滋养,以及“主肌肉四肢”等功能相关。(2)系统综述评价发现,纳入的14项RCT研究中,4项研究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在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方面具有优势,5项研究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在改善临床症状反面具有优势,6项研究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具有优势,3项研究表明加味四君子汤在减少溃疡复发方面具有优势,且加味四君子汤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然而,由于纳入研究的存在高风险偏倚和样本量有限,此结果需更严格的RCT支持。(3)实验研究发现:①四君子汤治疗组与脾虚模型组相比能降低胃溃疡指数(P<0.05)。经四君子汤治疗后,溃疡底部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溃疡愈合质量较高,提示四君子汤能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②脾虚胃溃疡大鼠溃疡边缘胃黏膜HG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5),c-Met表达减少(P<0.05),而四君子汤组HGF及c-Met水平较对照组和模型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提示四君子汤能够通过促进HGF成熟,启动其与受体c-Met结合,发挥促进溃疡部位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加速胃溃疡的愈合的作用。③脾虚胃溃疡大鼠溃疡局部PI3K表达升高(P<0.05),p-Akt表达显着增加(P<0.05),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后PI3K及p-Akt含量均降低,且PI3K含量与模型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提示四君子汤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促进溃疡愈合过程的调节作用。④模型组海马CA1区和下丘脑腹侧核EGFR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四君子汤组海马CA1区及下丘脑腹侧核EGFR表达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表明四君子治疗可纠正脾胃胃溃疡大鼠海马CA1区和下丘脑腹侧核EGFR的高表达。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和下丘脑腹侧核SSTR2表达显着减少(P<0.05),四君子汤组海马CA1区SSTR2表达较模型组显着增加(P<0.05),下丘脑腹侧核SSTR2表达亦增加。表明经四君子治疗可提高脾胃胃溃疡大鼠脑内SSTR2表达。⑥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TFF3表达显着减少(P<0.05),四君子汤组较模型组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下丘脑腹侧核TFF3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四君子汤组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四君子汤对脾虚胃溃疡大鼠脑内TFF3调节不明显。⑦模型组海马CA1区ERK1/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四君子汤较模型组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下丘脑腹侧核ERK1/2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四君子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表明四君子汤可调节脾虚胃溃疡大鼠下丘脑腹侧核ERK1/2高表达。结果提示四君子汤促进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通过对中枢系统内EGFR、SSTR2、TFF3及ERK信号通路发挥了调节作用,进而维持胃肠粘膜完整性和促进胃肠粘膜对损伤的修复。结论:(1)“脾主卫”思想主要是脾具有护卫机体,防御病邪入侵,已病有助于驱邪,促进胃溃疡愈和防变,已愈则有有利于疗效巩固,防止该病症反复发作的机制,源于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津液对五脏六腑肢体官窍的滋养,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护卫机体而免受外邪侵袭及疾病内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2)临床系统评价研究证实与西药相比,加味四君子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减少复发方面存在优势,且相对安全,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严格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3)实验研究表明四君子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是促进溃疡边缘HGF、c-Met表达,加速胃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促进胃溃疡愈合的作用。(4)四君子汤促进溃疡愈合过程中引起脑部相关信号因子、信号通路发生改变,通过其对脑肠肽的调节,而促进胃肠粘膜对损伤的修复,提示“脾主卫”的生物学机制除与机体免疫和局部胃粘膜保护相关外,还与脑肠轴及脑肠肽相关。
王瑞君[10](2017)在《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复方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主治脾气虚证。前期研究表明四君子汤的功效不完全依赖于小分子类化合物,其调节免疫的作用可能与含量较高的水溶性多糖相关。研究显示,复方多糖对损伤免疫系统具有不同程度恢复功能,特别是与肠粘膜免疫直接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四君子汤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先对四君子汤组成单味药的白术多糖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开展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系列研究,采用免疫-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三联效应”指标法筛选活性多糖组分,对活性组分进行进一步纯化获得均一活性多糖,并进行结构表征、模拟人胃肠道代谢研究,探索四君子汤均一活性多糖的体外代谢过程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四君子汤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探讨提供依据。1.白术水煎液中分离得到均一白术多糖,发现白术多糖在改善脾虚大鼠证状的同时,对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结构(ERIC-PCR图谱法)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利于恢复肠道菌平衡。从白术水煎液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一白术多糖(PAM),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是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0.03:0.25:0.15:0.41:0.15,红外检测显示400-4000cm-1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观形貌发现多糖糖链是曲折盘绕而呈球状分布;多个球状多糖互相聚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PAM能够在胃肠液中产生还原糖,同时改善番泻叶致脾虚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2.从四君子汤水煎液中分离纯化获得四君子汤多糖的主要组分,明确三个主要多糖组分理化性质。四君子汤汤剂经提取分离,粗糖得率1.2%。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三个多糖组分S-1,S-2,S-3,得率分别是36.5%,11.9%,20.9%。三个组分总糖含量分别是99.0%,87.5%和67.5%,糖醛酸含量为0.5%,1.7%和10%,蛋白含量为0.2%,3.4%和11.2%。三个多糖组分均为杂多糖,单糖组成和摩尔比分别是S-1为Ara:Man:Glc:Gal=0.8:4.4:93.1:1.6,S-2由五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ha:Ara:Man:Glc:Gal=1.4:5.3:1.6:83.5:8.1,S-3多糖组分由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ha:Ara:Xyl:Man:Glc:Gal=7.3:10.1:2.6:5.2:55.6:19.1。3.基于免疫-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三联效应”指标筛选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其中S-3组分对利血平引起的脾虚证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采用利血平致脾虚大鼠模型,以免疫、肠道菌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为综合指标,考察四君子汤多糖组分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S-3组分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升高利血平造模后的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含量,同时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CD4+/CD8+比值,缓解肠道炎症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IL-2和IFN-γ分泌,使肠道维持正常的状态。4.活性组分S-3经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并结构表征,体外活性验证发现均一多糖具有免疫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3制备工艺,其得率可达24.9%。对S-3进行分子筛柱层析制备,获得均一性良好的水溶性多糖S-3-1和S-3-2。抗补体实验证明S-3-1具有免疫活性。进一步考察发现S-3-1对巨噬细胞RAW264.7不具有细胞毒性,并且高浓度S-3-1能够促进巨噬细胞NO和TNF-α分泌。对活性均一多糖S-3-1进行结构表征发现,均一多糖S-3-1分子量为13.5×104Da,单糖组成Rha,Ara,Xyl,Man,Glc,Gal=0.35:0.37:1.4:0.31:3:0.8,总糖含量99.64%,未检测到蛋白,含有少量糖醛酸1.03%,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为Glycerol:Erythritol:Mannose:Galactose=5.57:0.82:0.60:0.28,甲基化以及核磁结果显示S-3-1是以Rha,Glc,Xyl为末端连连,1→3,6 Man和1→4,6 Gal为支链,主链结构为1→6 Gal,1→4Glc和1→2 Man。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S-3-1不同浓度下的表观形貌存在差异。通过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S-3-1为具有抗补体及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四君子汤复方均一多糖。5.四君子汤均一活性多糖S-3-1体外胃肠代谢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发现,均一多糖在人工胃肠液中均有代谢,同时人源肠道菌厌氧孵育结果表明,多糖影响菌群短链脂肪酸的代谢,降低孵育液pH,促进孵育液中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采用DNS法检测多糖S-3-1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变化,结果显示还原糖的含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孵育时间2 h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多糖在人工胃液及肠液中均有还原糖产生。采用16S rDNA DGGE-PCR技术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S-3-1多糖对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GC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变化,pH计测定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引起的孵育液酸碱度变化。结果显示,预先经过胃肠液孵育再经肠道菌液孵育的多糖能促进肠道菌代谢乙酸,降低肠道的pH值,维持肠道酸性环境。通过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发现,经过胃液和肠液的消化后的多糖较原型多糖,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如柔嫩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毛螺菌属)的生长繁殖,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水平,改善了肠道的酸性环境。因此推测多糖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可能与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以及分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有关。
二、加味四君子汤及P物质对脾虚证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活动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四君子汤及P物质对脾虚证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活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方证相关”研究进展 |
前言 |
1 方证相关的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 |
2 方证相关的临床应用 |
3 方证相关的实验探索 |
4 方证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脾虚证与衰老相关的研究进展 |
1 脾虚与衰老关系的中医学认识 |
2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
3 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进展 |
1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
2 补中益气汤药理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脾虚证分子内涵与补中益气汤作用相关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数据库及软件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脾虚证演变与衰老相关的探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从衰老探察脾虚证现代内涵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立论背景及研究思路 |
2 脾虚模型大鼠的衰老样变及其生物学表征 |
3 脾虚证脑衰老样变的炎性损伤机制 |
4 补中益气汤的抗衰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5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 |
4.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研究 |
5. 小结 |
综述二 脑肠肽的研究进展 |
1. 脑肠肽的概念 |
2. 相关脑肠肽的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理论研究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名 |
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认识 |
3.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结论 |
理论研究二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理论研究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2.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理论与文献依据 |
3. 结论 |
文献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二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疗效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三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四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五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条件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六 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药物血清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大鼠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库的建立 |
3 数据挖掘 |
二、研究结果 |
1 桂枝加附子汤证治规律 |
2 桂枝加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桂枝加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桂枝加附子汤适应证 |
3 桂枝加附子汤症状规律 |
4 桂枝加附子汤药物规律 |
5 桂枝加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治规律 |
2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麻黄细辛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麻黄细辛附子汤适应证 |
3 麻黄细辛附子汤状规律 |
4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物规律 |
5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再造散证治规律 |
2 再造散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再造散一般情况分析 |
2 再造散适应证 |
3 再造散症状规律 |
4 再造散药物规律 |
5 再造散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附子泻心汤证治规律 |
2 附子泻心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附子泻心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附子泻心汤适应证 |
3 附子泻心汤症状规律 |
4 附子泻心汤药物规律 |
5 附子泻心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乌梅丸证治规律 |
2 乌梅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乌梅丸一般情况分析 |
2 乌梅丸适应证 |
3 乌梅丸症状规律 |
4 乌梅丸药物规律 |
5 乌梅丸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大黄附子汤证治规律 |
三、讨论 |
1 大黄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大黄附子汤适应证 |
3 大黄附子汤症状规律 |
4 大黄附子汤药物规律 |
四、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温脾汤证治规律 |
2 温脾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温脾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温脾汤适应证 |
3 温脾汤症状规律 |
4 温脾汤药物规律 |
5 温脾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附子理中丸证治规律 |
2 附子理中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附子理中丸一般情况分析 |
2 附子理中丸适应证 |
3 附子理中丸症状规律 |
4 附子理中丸药物规律 |
5 附子理中丸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第九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 黄土汤证治规律 |
2 黄土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
三、讨论 |
1 黄土汤一般情况分析 |
2 黄土汤适应证 |
3 黄土汤症状规律 |
4 黄土汤药物规律 |
5 黄土汤常用病证比较 |
四、小结 |
总体讨论 |
1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比较分析 |
2 附子类方方证对比 |
3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病证关系 |
4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4)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脾虚证内涵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 |
一、前言 |
二、脾虚证的中医概念形成源流 |
三、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
四、总结与展望 |
五、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转录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
一、前言 |
二、转录组学及其检测技术概况 |
三、转录组学与中医证候 |
四、总结与展望 |
五、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
一、背景与目的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
一、背景与目的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结语和展望 |
一、脾虚证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对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健脾化痰祛瘀方对脾虚痰浊AS巴马猪肝脏脂质代谢及AQP3、AQP4和p-CREB表达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动物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及制备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的饲养 |
2.2 实验步骤 |
3.确定结果 |
3.1 统计学分析 |
3.2 确定最佳方药组 |
实验结果 |
1.各组痰瘀脾虚AS巴马猪血清血脂变化情况 |
2.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 |
3.AQP3、AQP4和p-CREB的相关表达情况 |
3.1 AQP3和AQP4 的相关表达情况 |
3.2 p-CREB的相关表达情况 |
讨论 |
1 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 |
1.1 脾虚症动物模型建立的历史沿革 |
1.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立的历史沿革 |
2.相关蛋白因子的选取 |
2.1 AQP3和AQP4的选取 |
2.2 p-CREB的选取 |
3.相关方药的选取与探讨 |
3.1 四君子汤的相关探讨 |
3.2 部分单味药选用相关探讨 |
4.实验结果的相关探讨 |
4.1 各组实验动物血脂内各项指标结果的探讨 |
4.2 HE染色结果相关探讨 |
4.3 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探讨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的病因治疗理论和药物及治法研究的相关进展 |
1.中医对血脂异常相关理论的研究 |
1.1 “由脾论治”相关理论的研究 |
1.2 “由肝肾论治”相关理论的研究 |
1.3 “由痰论治”相关理论的研究 |
2.中药对高脂血症临床治疗的研究分析 |
3.针灸对高脂血症临床治疗的研究分析 |
4.降血脂相关方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
5.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消化机能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3 犬饲粮组成 |
1.4 中药制备 |
1.4.1 番泻叶制备 |
1.4.2 加味四君子汤制备 |
1.5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
1.6 样本采集 |
1.6.1 采血与血清制备 |
1.6.2 肠道组织与胰腺组织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
1.7 试验犬体征变化的观察与测定 |
1.8 试验犬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1.9 D-木糖及胰腺消化酶的测定 |
1.9.1 血清中D木糖含量测定 |
1.9.2 胰腺消化酶水平测定 |
1.10 电镜观察试验犬空肠形态学以及HE染色观察小肠形态学的变化 |
1.10.1 HE染色观察小肠形态学的变化 |
1.10.2 电镜观察试验犬空肠形态学 |
1.11 试验犬EGF及SSmRNA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
1.11.1 引物设计 |
1.11.2 小肠组织RNA提取 |
1.11.3 EGF及SS的基因反转录 |
1.11.4 qPCR扩增 |
1.11.5 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计算 |
1.12 试验犬EGF及S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1.12.1 试剂的配置 |
1.12.2 准备样品 |
1.12.3 蛋白表达测定 |
1.13 试验犬EGF及SS的免疫组化 |
1.13.1 一抗的配置 |
1.13.2 一抗的保存 |
1.13.3 染色 |
1.14 试验犬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1.14.1 样品检测 |
1.14.2 16SrDNA V4区PCR反应 |
1.14.3 MetaVx~(TM)文库构建和Illunima MiSeq测序 |
1.14.4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分析 |
1.15 数据处理及图片制作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体征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体征变化的影响 |
2.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体重变化的影响 |
2.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中D-木糖含量的影响 |
2.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胰腺消化酶水平的影响 |
2.6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形态的影响 |
2.6.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粘膜的影响 |
2.6.2 HE染色观察试验犬小肠形态学 |
2.6.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绒毛长度的影响 |
2.6.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 |
2.6.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V/C值的影响 |
2.6.6 电镜观察试验犬空肠形态学 |
2.7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EGF及SSmRNA相对表达量的的影响 |
2.7.1 EGFmRNA相对表达量 |
2.7.2 SSmRNA相对表达量 |
2.8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EGF及S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2.8.1 EGF蛋白表达量 |
2.8.2 SS蛋白表达量 |
2.9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EGF及SS蛋白表达的影响 |
2.9.1 EGF蛋白表达 |
2.9.2 SS蛋白表达 |
2.10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肠道菌群的影响 |
2.10.1 样品OTU水平分析 |
2.10.2 物种累积曲线分析 |
2.10.3 肠道菌群多样性 |
2.10.4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
3 讨论 |
3.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胰腺消化酶的影响 |
3.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D-木糖含量及小肠形态学酶的影响 |
3.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EGF及SS的影响 |
3.4.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EGF的影响 |
3.4.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SS的影响 |
3.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3 溶液配制 |
1.4 番泻叶药液与加味四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
1.5 试验犬饲养管理及分组 |
1.6 基础日粮组成 |
1.7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7.1 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 |
1.7.2 脾脏组织采集及保存 |
1.7.3 小肠组织采集及保存 |
1.8 试验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
1.9 计算试验犬脾脏指数、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
1.9.1 计算脾脏指数 |
1.9.2 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
1.10 HE染色观察试验犬脾脏病理变化 |
1.10.1 常规组织包埋及切片 |
1.10.2 HE染色及摄片 |
1.11 电镜观察试验犬脾脏微观结构 |
1.11.1 组织包埋 |
1.11.2 切片及摄片 |
1.12 qRT-PCR法测定试验犬小肠IgA、IgG、IgM、ZO-1、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 |
1.12.1 样品总RNA提取 |
1.12.2 反转录 |
1.12.3 qRT-PCR扩增 |
1.12.4 引物设计合成 |
1.13 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
1.13.1 免疫组化检测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
1.13.2 确定一抗最佳稀释浓度 |
1.13.3 免疫组化程序 |
1.14 Western blot法测定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以及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1.14.1 小肠组织蛋白的提取 |
1.14.2 小肠组织蛋白浓度的测定 |
1.14.3 Western blot检测 |
1.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的影响 |
2.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2水平的影响 |
2.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影响 |
2.1.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的影响 |
2.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指数的影响 |
2.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Tuftsin水平的影响 |
2.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2.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微观结构的影响 |
2.6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免疫球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A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G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7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2.8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8.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ZO-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8.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9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的影响 |
2.9.1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阳性表达水平 |
2.9.2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阳性表达水平 |
2.10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免疫机能的影响 |
3.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免疫机能的影响 |
3.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加味四君子汤对犬消化和免疫机能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和主要符号注释表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1.3 加味四君子汤的制备 |
1.4 基础日粮的组成 |
1.5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1.6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1.6.1 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 |
1.6.2 组织采集及保存 |
1.7 D-木糖及胰腺消化酶的测定 |
1.7.1 血清中D-木糖的测定 |
1.7.2 胰腺组织消化酶的测定 |
1.8 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
1.9 小肠组织EGF、SS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 |
1.9.1 试剂配制 |
1.9.2 石蜡切片制作 |
1.9.3 免疫组化程序 |
1.10 小肠组织EGF、SS、IgA、IgG和IgMmRNA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1.10.1 RNA提取 |
1.10.2 反转录 |
1.10.3 qPCR扩增 |
1.11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
2.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3.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NF-γ水平的影响 |
2.3.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L-2水平的影响 |
2.3.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L-4水平的影响 |
2.3.4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L-6水平的影响 |
2.4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
2.4.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gA水平的影响 |
2.4.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gG水平的影响 |
2.4.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IgM水平的影响 |
2.5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EGF、SS和Ig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5.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5.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S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5.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SIg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6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EGF、SS、IgA、IgG、Ig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E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SS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IgA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4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IgG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5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小肠组织Ig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D-木糖的影响 |
3.2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胰腺消化酶的影响 |
3.3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血清中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4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肠道EGF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5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肠道SS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6 加味四君子汤对犬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加味四君子汤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影响 |
附录B 加味四君子汤对肠道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影响 |
附录C 加味四君子汤对肠道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 |
作者简介 |
(9)从四君子汤促进脾虚胃溃疡愈合探索《内经》“脾主卫”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脾主卫”的现代研究进展 |
1“脾主卫”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2 “脾主卫”与胃黏膜保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3 小结 |
综述二 四君子汤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胃溃疡的认识 |
3 四君子汤治疗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
4 HGF、c-Met及PI3K/Akt通路与脑中EGFR、SSTR、TFF3、ERK1/2在胃溃疡中的作用 |
5 脾虚胃溃疡模型研究进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脾主卫”机制的理论研究 |
一 《内经》“脾主卫”思想 |
1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
2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3 脾胃所生荣养脏腑 |
4 脾胃所生荣养官窍 |
5 脾胃所生荣养肌肉四肢 |
6 小结 |
二 后世对《内经》“脾主卫”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1 脾胃旺盛,人体健康 |
2 脾胃亏虚,百病始生 |
3 脾胃不充,气尽而亡 |
4 顾护脾胃,防病传变 |
5 补益脾胃,驱邪促愈 |
6 饮食调护,养生延年 |
7 小结 |
三 “脾主卫”的理论内涵阐释 |
第二部分 四君子汤治疗胃溃疡的系统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四君子汤对脾虚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四君子汤对脾虚胃溃疡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四君子汤对脾虚胃溃疡大鼠下丘脑及海马区EGFR、SSTR2、TFF3、ERK1/2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绪论 |
1 四君子汤复方的主要药理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 |
2 四君子汤复方及其组成单味药的多糖及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3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及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
4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一章 白术多糖的胃肠代谢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四君子汤多糖的制备与分离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免疫-肠道菌-多糖代谢物“三联效应”综合评价法筛选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
第一节 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S-3制备工艺优化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均一活性多糖的免疫活性验证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三节 均一活性多糖结构表征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五章 四君子汤活性均一多糖体外胃肠代谢及对肠道菌群影响 |
第一节 活性均一多糖体外胃肠道代谢研究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活性均一多糖对人源肠道菌群代谢及结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撰写情况 |
四、加味四君子汤及P物质对脾虚证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活动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衰老分子机制探讨脾虚证-补中益气汤相关的生物学基础[D]. 朱昊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证候及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的作用机理研究[D]. 戴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D]. 李若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D]. 桑小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健脾化痰祛瘀方对脾虚痰浊AS巴马猪肝脏脂质代谢及AQP3、AQP4和p-CREB表达的干预[D]. 王昊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消化机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 何嫣婷.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 李成.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8]加味四君子汤对犬消化和免疫机能的作用研究[D]. 夏晓冬.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9]从四君子汤促进脾虚胃溃疡愈合探索《内经》“脾主卫”机制[D]. 黄晓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D]. 王瑞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