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和实践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知识讲座(一)(论文文献综述)
韩建昌[1](2016)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源于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创造,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指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以自由飞行为特征的通用航空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通用航空事业之所以不够发达,航空文化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用航空文化在当代中国刚刚兴起,通用航空发展正在成为热点。通用航空文化是通用航空的灵魂,与通用航空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软件与硬件、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自由飞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探索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规律,寻找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就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目的、内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对选题的缘起、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作了一个概要的说明。第二章,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航空文化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是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本文后续理论架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第二章还界定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价值观文化层面对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第三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回顾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对航空文化的起源以及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行了考察;分析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对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及价值构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该具有的精神特征,并将其概括为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本精神、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用航空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了交通变革、科技发展以及飞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自由飞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国民航空意识、建设航空强国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论述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分析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气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以及文化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第六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构建和系统推进。提出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建设先进航空文化的系列途径。构建了通过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和开发航空文化产品,加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考察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的特点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构起通用航空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内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通用航空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了当代先进文化的研究范围。二是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产业及人的生活改变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航空文化建设找到了基本的路径依据。研究通用航空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对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从而提供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上述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为分析框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实践层面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并对其进行了反馈验证。
张笑非[2](2014)在《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员工帮扶计划(EAP)研究》文中提出依照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强调了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如何切实有效落实企业稳定、快速、高效发展这个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和挑战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其中,在众多国有企业中,石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健康发展与否同国家能源战略、国家能源安全息息相关,也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基石。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如何做到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将其与现代员工帮扶计划(EAP)体系进行有机结合,思考与分析了当前中国国情下,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EAP的理论应用与体系建设问题,旨在为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中的石油企业提供一种符合企业现实发展规律的,行之有效的员工帮扶体系,对员工心理健康隐患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达到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优化企业员工素养,提升企业员工绩效,提高企业有效利润的作用,最终实现推动我国改革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本文认为,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协同开展EAP计划是我国石油企业应对国内外挑战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一种具有历史经验的组织手段,能够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企业员工辅助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EAP在我国石油企业的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对EAP方法的应用提出约束与指导,因此,必须通过制度策略、技术扩展和心理沟通等措施来进行拓展应用,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钱慧[3](2013)在《LN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1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的价值判断。以往关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教育模式的研究和理论的演绎,而忽视实证研究。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时,应重视大学生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突出学生价值主体地位,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筛选的。首先是从理论出发,重点介绍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其中分别从高校学生群体特征、心理健康的意义、高校学生心理行为环境以及社会条件进行理论研究;然后通过笔者的调查问卷实际走访,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在LN高校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理论研究创立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LN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然后,回归问题,分别从大学生生活环境、学校方面、家庭影响三个角度对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深入研究。在文章的最后对整个行文归纳总结,并且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策略的新思路。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4](2012)在《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文中提出根据《关于开展康复医疗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中社康字【2011】第07号)、《关于举办"第八次全国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的通知》(中社康工委字【2012】第08号)文件精神,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领导同意,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会和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决定在举
谭慧[5](2011)在《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湖南图书出版事业进入全面繁荣的启动时期。这一时期,湖南图书出版事业蒸蒸日上,出版界人才济济,并形成了极具创造性、对湖南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起了根本性作用的出版人才群体,为打造享誉至今的“出版湘军”夯实了基础。该人才群体大体上由图书出版党政管理人才群体、图书出版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和图书出版先进人物人才群体这三部分组成,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优化。出版界战略家胡真、图书出版的复合型人才李冰封、学者型编辑钟叔河、湖南图书设计队伍的领军人物郭天民、出版职业道德楷模黄起衰等人是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凭着自身的才华和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为湖南出版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升了湖南图书出版的光辉.形象。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可知该人才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第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为该人才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契机;第二,社会阅读需求的突然爆发是其直接诱因;第三,国家出版政策的转向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利条件;第四,湖湘文化的长期熏陶是形成该群体的根本条件;第五,出版精英的带领和激励是该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人才群体有着鲜明的特征:第一,在图书选题策划、出版技术及发行体制创新等方面体现出独到的创新精神;第二,在出版图书、改革出版体制、用人等方面体现其有胆有识的一面;第三,多专家、学者型编辑;第四,具有大视野、大气魄;第五,具有学术文化情怀,对促进湖南的学术出版,传承、积累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人才群体对湖南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某些方面甚至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其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所出版的图书精品迭出,湘版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图书评比获奖率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在全国率先明确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出版方针,恢复和建立地方专业出版社,在出版系统内实行“一条龙”管理模式等出版改革措施影响深远;最后,为新一代图书出版工作者留下了丰富的出版经验,例如出版社须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要广泛开展图书宣传工作等等。另外,这个优秀的人才群体也留下了一些教训和遗憾,比如缺乏在政治上走钢丝的艺术,与《走向未来丛书》失之交臂,没有成立译文出版社等等,给后来的图书出版人以有益的启示。
董小玉[6](2001)在《论新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学习和实践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知识讲座(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和实践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知识讲座(一)(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1.1.1 问题的缘起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析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2.1.1 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
2.1.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 |
2.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
2.2.1 人的本质 |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2.2.3 文化与自由的关系 |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
2.3.1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3.2 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 |
2.3.3 通用航空实践与文化生产力 |
2.3.4 文化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2.4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 |
2.4.1 航空文化、民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的关系 |
2.4.2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
2.4.3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
2.4.4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
第3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1 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 |
3.1.1 航空文化的最早起源——古代人类的飞行向往 |
3.1.2 西方近代航空文化的实践探索 |
3.1.3 现代航空文化的形成 |
3.1.4 世界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繁荣 |
3.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和机遇 |
3.2.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回顾 |
3.2.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发展的机遇 |
3.3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通用航空产业难以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
3.3.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
3.4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
3.4.1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
3.4.2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需要 |
3.4.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
第4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构建 |
4.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具有的精神特征 |
4.1.1 自由精神 |
4.1.2 探索精神 |
4.1.3 创新精神 |
4.1.4 人本精神 |
4.1.5 开放精神 |
4.1.6 公共服务精神 |
4.1.7 法治精神 |
4.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价值构建 |
4.2.1 通用航空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
4.2.2 通用航空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4.2.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共享中国梦 |
4.2.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
第5章 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 |
5.1 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
5.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5.1.2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
5.1.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态 |
5.2 通用航空产业体现航空文化的精神内涵 |
5.2.1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天然的文化气质 |
5.2.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培育航空文化 |
5.2.3 以通用航空为手段,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
5.3 通用航空企业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3.1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通用航空特性 |
5.3.2 通过社会责任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3.3 通过品牌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5.4 两种类型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5.4.1 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5.4.2 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
第6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 |
6.1 协同推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6.1.1 强化政府的航空意识及服务观念 |
6.1.2 激发国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 |
6.1.3 发挥通用航空企业的能动作用 |
6.1.4 发挥航空学会的桥梁作用 |
6.1.5 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
6.1.6 发挥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应 |
6.1.7 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
6.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
6.2.1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观念 |
6.2.2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 |
6.3 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开发航空文化产品 |
6.3.1 举办航展 |
6.3.2 开展主题飞行活动 |
6.3.3 举办知识讲座 |
6.3.4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
6.3.5 运用新闻事件及名人效应 |
6.3.6 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 |
6.3.7 制作书籍、影视及网络产品 |
第7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7.1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
7.1.1 构建价值理念,塑造发展通用航空的灵魂 |
7.1.2 实现知行合一,用发展通用航空的理念引导员工行为 |
7.1.3 融入企业管理,建设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子文化 |
7.1.4 建设文化阵地,打牢文化建设的基础 |
7.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 |
7.2.1 举办通用航空活动,普及通用航空文化 |
7.2.2 发挥新闻媒介传播作用,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
7.2.3 发展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传播航空文化 |
7.2.4 开发航空文化产品,拓宽通用航空文化传播途径 |
7.3 文化建设实践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员工帮扶计划(EA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思想政治工作及EAP的相关概述 |
2.1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
2.1.1 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
2.1.2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
2.1.3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
2.2 EAP的内涵 |
2.2.1 EAP的含义及特征 |
2.2.2 EAP方法的基本内容 |
2.2.3 EAP的发展阶段 |
2.2.4 EAP的发展现状 |
2.3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EAP方法的关系 |
2.3.1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EAP方法的差别 |
2.3.2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EAP方法的联系 |
2.3.3 思想政治工作对EAP方法的作用 |
第3章 EAP项目在石油企业应用的现状及困境 |
3.1 EAP在石油企业的应用现状 |
3.1.1 EAP在石油企业的早期应用 |
3.1.2 EAP在石油企业的应用成效 |
3.1.3 在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EAP的意义 |
3.2 当前石油企业应用EAP存在的问题 |
3.2.1 对EAP项目理解不到位 |
3.2.2 EAP项目应用方法不恰当 |
3.2.3 EAP应用效果不明显 |
3.3 当前石油企业应用EAP项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认知上生搬硬套国外经验 |
3.3.2 方法上局限于单纯运用狭隘的心理学知识 |
3.3.3 制度上缺乏常态化的保障机制 |
3.3.4 人力资源上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
第4章 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应用EAP项目的对策研究 |
4.1 项目应用的基本原则 |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1.2 和谐原则 |
4.1.3 发展原则 |
4.2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EAP中的应用 |
4.2.1 建立EAP组织架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4.2.2 加强心理咨询和测评,注重心理沟通 |
4.2.3 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建立激励机制 |
4.2.4 关注员工切身利益,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 |
4.3 建立EAP的保障机制 |
4.3.1 构建EAP项目应用的制度体系 |
4.3.2 加强EAP项目的队伍建设 |
4.3.3 建立EAP项目应用的常态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LN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心理健康相关概念 |
2.1.1 心理健康概念 |
2.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
2.1.3 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
2.2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
3.1 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 |
3.1.1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特征 |
3.1.2 高校学生群体自身状况 |
3.1.3 高校学生群体社会环境特征 |
3.2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
3.2.1 高校学生群体的生理特征 |
3.2.2 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 |
3.2.3 高校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 |
3.3 心理健康在高校教育系统的应用以及意义 |
3.3.1 心理健康在高校教育系统的应用 |
3.3.2 心理健康在高校教育系统的意义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及问卷设计 |
4.1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 |
4.2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学生因素 |
4.2.2 学校因素 |
4.2.3 教师因素 |
4.3 问卷设计 |
4.3.1 设计原则 |
4.3.2 问卷主要内容分析 |
4.3.3 问卷测试及修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N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5.1 学校概况 |
5.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5.2.1 发放途径 |
5.2.2 发放的数量及回收数量 |
5.2.3 回收数据统计 |
5.3 调查问卷可信度分析 |
5.3.1 问卷信度分析 |
5.3.2 问卷效度分析 |
5.4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
5.4.1 主成分分析法 |
5.4.2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设计 |
5.4.3 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计算 |
5.4.4 评价结果分析 |
5.5 LN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
5.5.1 人际交往障碍 |
5.5.2 大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
5.5.3 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 |
5.5.4 恋爱问题 |
5.5.5. 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
5.6 LN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意见 |
5.6.1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
5.6.2 内外环境有机结合,调控学习压力 |
5.6.3 加强入学教育,尽快适应校园环境 |
5.6.4 优化教育监管,树立正确恋爱观 |
5.6.5 教学改革创新,缓解就业压力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的兴盛 |
第一节 人才与人才群体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组成 |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杰出代表 |
一、出版界战略家——胡真 |
二、图书出版的复合型人才——李冰封 |
三、学者型编辑——钟叔河 |
四、湖南图书设计队伍的领军人物——郭天民 |
五、出版职业道德楷模——黄起衰 |
六、图书发行界的杰出代表——唐俊荣、刘本仁 |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形成的原因 |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大潮是契机 |
第二节 社会阅读需求的爆发是直接诱因 |
第三节 国家出版政策的转向是有利条件 |
第四节 湖湘文化的长期熏陶是根本条件 |
第五节 出版精英的带领和激励是重要推动力 |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基本特征 |
第一节 具有创新精神 |
一、创新图书选题,填补全国图书空白 |
二、创新出版技术,推动出版事业迅猛发展 |
第二节 有胆有识 |
一、出版图书不甘平庸,敢于冒险 |
二、敢于挑战传统出版体制、方针 |
三、兼备识才之智和用才之胆 |
第三节 多专家、学者型编辑 |
第四节 具有大视野、大气魄 |
一、丛书出版如火如荼 |
二、跨省、跨国合作出版方兴未艾 |
三、外出考察开阔视野 |
第五节 具有学术文化情怀 |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主要贡献 |
第一节 出版图书精品迭出 |
第二节 出版改革影响深远 |
第三节 出版经验惠及当下 |
一、改革与创新是图书出版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轮两翼 |
二、干图书出版事业需要足够的闯劲 |
三、出版事业的繁荣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
四、出版社须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 |
五、图书出版人要广泛开展图书宣传工作 |
六、要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 |
第六章 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的教训与遗憾 |
第一节 在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方面仍存在偏差 |
第二节 与《走向未来丛书》失之交臂 |
第三节 没有成立湖南译文出版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四、“学习和实践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知识讲座(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D]. 韩建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2]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石油企业员工帮扶计划(EAP)研究[D]. 张笑非.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2)
- [3]LN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 钱慧.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4]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A].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 《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5周年庆典及表彰活动纪念文集, 2012
- [5]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研究[D]. 谭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6]论新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发展[J]. 董小玉. 理论与创作,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