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ML技术剖析及其查询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邵雷[1](2018)在《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继电保护作为变电站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和改造工程的推进,数字化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变电站中。目前已有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功能上能实现对保护装置的高效率闭环自动测试,虽然整个测试过程闭环高效,人工参与较少,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采用二次开发平台进行装置测试方案的人工编辑开发工作,要求测试人员熟练掌握不同保护装置的功能配置情况、保护原理和测试原理,不仅开发调试周期长,更容易产生缺项漏项风险。本文研究整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的关键技术及开发软件平台,实现测试方案编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描述了数字化保护装置设备数据模型的层次结构和数据对象的特点,研究了设备数据模型的智能分析方法。在分析传统正向最大匹配算法(Forward Maximum Matching,FMM)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继电保护专用的词典机制和基于该词典结构的改进FMM算法,在保证分词准确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匹配成功率和分词效率。通过应用实例对改进算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改进算法能够对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设备数据模型数据对象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计算机对保护装置保护功能配置情况的自动识别。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度优先的测试子模板关键字检索算法。建立了继电保护测试子模板库的XML文档及其有向树模型,鉴于有向树在结构上的特殊性,采用层次编码方案进行节点编码,并将其扩展至三元组的形式,给出了具体的编码规则。以设备数据模型智能分析的关键字序列为查询条件,完成测试子模板的自动检索。然后研究了基于改进编辑距离的测试子模板实例化算法。基于经典Levenshtein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Levenshtein算法。该算法采用改进FMM算法,对源字符串和目标字符串进行分词预处理,利用长度过滤和后缀过滤组合使用的双重过滤-验证机制,过滤去除设备数据模型中不匹配的数据对象。实现保护装置测试子模板实例化过程中数据匹配与数值传递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测试方案开发的效率。最后介绍了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系统的总体设计,描述了软件整体架构和可视化界面框架;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各软件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和程序交互关系;在已有自动测试软件基础上,开发了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系统,取代ATS系统的测试方案开发模块,将测试方案的手动二次开发转变为计算机智能生成,进一步提高自动测试效率。最后以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母线保护装置为例,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软件正确性与实用性。
富雪姣[2](2017)在《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银行管理中,绩效管理所占据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由于绩效考核全面牵涉到了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本身存在的各方面利益,所以唯独公平、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方式途径才能够得到公平的奖励惩罚制度以及最有效的激励。针对当前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业绩效考核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设计,来设计实现交通银行的绩效管理系统。此篇文章力求通过对国内外银行目前的绩效系统进行调研的前提下,再结合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实际需求并进行实地调研,通过J2EE系统模型的先决条件,选择了普及性较强的Struts技术、Spring技术、Hibernate技术和Oracle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以B/S五层架构为基础的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此篇文章的基础工作主要有:结合目前的国内外不同银行的绩效管理系统,对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目前的绩效管理系统的现有情况和各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调研了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的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实现了系统的主要模块,其中涵盖了指标监管系统模块、操作事项监管系统模块、方案策划监管系统模块、搜索项目报表系统模块、奖励惩罚系统机制监管平台模块,以及平台整体监管系统模块。本文所设计的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基本的管理功能;通过在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的有效试用,取得了较好成绩;相对于同类型、同等规模的银行绩效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孙蕾[3](2015)在《研究生招生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的XML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通过自身的校园门户网站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不断的对本校的研究生招生目录进行发布、共享与更新。与传统的纸质版招生目录相比,电子文档版的招生目录内容更加丰富,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能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但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招生目录在信息发布、网络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零散的分布在学校有关信息系统中,信息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管理和利用,对外公布的信息之间缺少联系,各部分信息之间孤立存在,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难度,消耗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进而使得信息利用率不高。本论文为了解决各高校研究生招生目录的信息再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获得结构化数据的方案,便于信息聚合与利用。对各高校现有的研究生招生目录的调查分析,统计研究生招生目录的数据项及现有信息的共享与利用方式、查找可以借鉴的信息结构化输出与聚合模式、编制研招目录Schema、设计全国研招目录XML数据库的索引架构以及分析数据库的运作与利用模式等。在设计研究生招生目录Schema方面,要充分考虑XML架构的包容性与可扩展性,以便将来更好的被其他高校采用。同时,XML架构在设计时也要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使用中文、不增加操作者的工作量等。数据结构化的目的是便于信息聚合,而信息聚合的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再利用。本方案的最终目的是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目录都以统一的XML架构对外发布,并生成全国研招目录XML数据库。基于XML的分布式文本数据库,是使聚合变得简单的可行路线。全国研招目录XML数据库部分完成或全部建立起来后,可直接用于考研门户的数据导入,也可以直接用于按照需求导入关系数据库,然后再进行再利用操作,也可以不导入其它系统直接利用,例如采用XQuery程序做查询操作。
姜永娟[4](2013)在《基于JSP技术的东港市旅游局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课题对东港市旅游局的人事管理方面的功能和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人事管理的实际工作,对东港市旅游局人事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本课题采用B/S结构模式作为系统的结构,并且利用JSP技术进行东港市旅游局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以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在功能上实现人事管理系统的员工信息录入、员工信息查询、出勤考核、年终考核、工资管理等功能,在流程上根据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分析。以人事管理的流程作为主要线索,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将各个功能与流程紧密的结合,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根据人事系统发展趋势,将工资管理这一功能融合进人事管理工作中,适应以后旅游局不断发展的形势。通过对人事管理工作业务的详细分析,对信息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建设,建立起符合旅游局人事需要,满足用户使用的人事管理系统,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东港市旅游局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曾抗[5](2013)在《XML数据库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数据库经历了历史的变革,从较为简单的表格式数据存储,发展到今天需要完成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海量级分布式数据库,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了现代用户评价产品的重要标准,为了使让用户感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很多数据库厂商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客户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户对操作体验的评价。以如何实现客户端的底层驱动为重点,提出了一种以改写现有接口思想为中心的实现方法,在方正XML数据库中设计并实现了客户端系统,以作为方正XML数据库系统呈现给用户的窗口。XQJ是一套基于Xquery查询语言的轻量级XML数据库接口。对于XML数据库来说,XQJ起到的作用就类似于JDBC或ODBC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发挥的作用。以方正XML数据库系统为实例,我们将XQJ改写为C++版本的接口,来实现XML数据库客户端的底层驱动功能,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轻量级的编程接口。这种代码重用的实现方式,方便了日后的开发工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数据库系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实现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从最基本的程序编码,到面向对象原则的遵守,整个系统最终完成实现,不论是功能需求还是性能需求,都能够达到让人满意的高度,满足了最初设计的要求。最后展示方正橙云智睿XML数据库系统客户端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反思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数据库将来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金广[6](2008)在《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各部门根据各自的信息要求和特定的应用开发了基于不同平台和数据源的信息系统。如何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集成数据共享,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统一的集成共享平台,对于数字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异构数据集成这一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集成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介绍了数据集成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常用的数据集成方法和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本体技术以及XML技术,最后提出了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实现方案。为实现以上解决方案,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本体的构建以及模式的转换与集成;二是全局查询与分解;三是局部查询与优化。其中,重点分析研究了异构数据集成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校园数据局部本体和全局本体的构建、关系模式与XML模式间的转换以及XML模式间冲突的解决、XQuery全局查询语句的有效分解、局部查询的解析以及实现等。同时,结合湖南科技学院异构数据集成建设总体目标、要求以及特点,作者提出了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数据集成体系结构,搭建并实现了湖南科技学院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异构数据的集成统一管理和共享查询。本文提出的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不仅对于学校异构数据的集成共享,而且对于政府、企业、公司等部门异构数据集成共享具有借鉴意义。
张静[7](2008)在《Native XM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XML已经成为Internet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事实标准。随着XML格式文档的大量涌现,特别是Native XML数据库的出现,向数据库研究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解决用户高效地从Native XML数据库中提取所需信息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传统的查询算法需要对XML数据的树型结构进行多次扫描,这在拥有大量数据的XML数据库中效率极低,不能满足复杂的处理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以XPath路径表达式为主,研究其查询优化方法,目的是在进行树模式查询之前,尽可能地对树模式进行简化,同时对其查询进行分解,在保证查询结果有效连接的前提下,把复杂查询分解为多个简单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针对Native XM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1)介绍XML的相关技术,比较了XML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法,针对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采用XML的自然存储方式和树方式进行查询。(2)重点研究了路径表达式的处理,针对查询路径表达式自身存在的反向轴问题,为减少待处理轴的类型和实现快速估算查询代价,对反向轴进行重写。对于查询路径表达式存在的冗余结点问题,根据蕴含理论将其最小化,减小路径表达式所对应的模式树的规模,以提高匹配效率。对于复杂路径表达式存在匹配代价过大的问题,结合导航和连接算法的优点,提出将路径表达式按照某些规则进行分解。(3)最后通过技术手段,对提出的的方法进行了测试,并与几种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刘占山[8](2007)在《基于XML搜索引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有的搜索引擎多数是针对静态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而设计的,HTML只是一种简单的显示语言,无法对检索信息做精确定位,从而大大限制了搜索引擎的查准率。目前,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开始采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来描述、存储和交换。XML标记描述了内容的含义,搜索引擎可以依靠标记和内容之间的依存关系,准确找到信息,从而大大减小搜索范围,提高检索精度。本文介绍了XML和搜索引擎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对XML查询语言XQuery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深入研究了查询处理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XML搜索引擎的模型,介绍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并实现了部分模块。对查询处理方法中查询表达式的分解及连接算法进行了优化。本文介绍的分解合并方法,在处理有规则路径表示的XML数据的查询时,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在将动态规划算法用于中间结果集合的合并处理后,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查询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查询效率。
朱亮宇[9](2007)在《基于XML和SPKM的数字证书中心安全数据交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使用PKI提供安全服务的用户出现了指数式的增长,这就要求数字证书中心在部署时有更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为了适应这一应用需求,在数字证书中心开发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数字证书中心各个子系统间的安全数据交换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字证书中心开发过程中利用XML和SPKM对安全数据交换进行了研究。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首先对数字证书中心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数字证书中心各子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特点和在交换过程中对数据安全的需求。2.论文分析和研究了XML的组成和技术特点,对XML在数据交换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XML为中心的星形数据交换模型,定义出用于交换的XML Schema模型和相互转换的映射脚本规则,并对编解码器进行了实现。3.论文通过对SPKM安全协议的分析研究,对SPKM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认证过程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SPKM协议采用的算法和各种令牌的建立及各项功能处理过程进行了实现。本文为解决数字证书中心安全数据交换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XML实现了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使得数字证书中心在部署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通过采用SPKM协议的研究实现确保了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周伟[10](2007)在《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数据交换及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协同设计要求分布在异地的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设计主体,使用不同的设计工具,基于网络进行远程协作设计,在一个共享环境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讨论、修改,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产品设计。它要求相关成员都能及时了解相关的设计方案,能随时了解设计过程的进展状态,能动态获取阶段性设计结果的信息,能方便地共享设计资源,能有效地实现人类智能的协同交流。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模型驱动的异地实时协同设计方法和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0175113)以及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三维模型实时共享方法及实现”(项目编号20040611006)的资助下,对网络协同设计的数据交换和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了一种基于三层B/S结构的网络协同设计体系结构。详细分析该体系结构的功能模块,主要实现跨平台建模、产品数据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库协同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分析该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Web、CORBA、Agent的系统封装技术结构来解决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协同设计互操作问题。②提出了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分析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动态数据交换格式、产品模型数据转换标准STEP和ECA规则;建立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系统结构;提出STEP动态数据交换格式,该数据格式只包含了更新部分实体的STEP数据;定义网络协同设计动态数据交换中的ECA规则,通过事件的复合运算和触发关系表达了动态数据更新中定义的事件间的基本关系;并应用该规则监测和识别模型实体数据的更新,只传输满足条件的更新数据,从而减少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量以及在更新数据中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另外还在该技术中应用一个简单的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机制来解决多用户的交互冲突。③建立了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分析涉及访问控制的要素及多种访问控制机制;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的模型进行了详细概述,分析了RBAC的特点及可用性;在RBAC框架中结合强制访问控制(MAC)机制从保护敏感信息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RBCDSAC,并对模型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建立访问控制矩阵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在网络协同装配设计中,该模型能有效地保护敏感的信息,增加网络协同设计的安全性。④分析协同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研究与开发的途径以及协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重点,建立了一种基于MAS的网络协同设计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研究了MAS的关键技术并讨论了该协同数据库模型的优点;研究协同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处理,建立协同数据库查询处理体系结构,对协同数据库的全局查询分解和全局查询优化作了重点研究,提出全局查询分解算法以及建立查询代价的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并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对其求解并通过比较查询代价与阈值来得到最优查询计划;最后建立基于对象的版本管理模式来解决协同数据库中数据的版本管理问题。⑤开发验证论文研究相关理论的研究实例:建立基于Web的产品协同设计原型系统,通过协同会议、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结构强度分析等功能模块的开发来实现产品的网络协同设计。
二、XML技术剖析及其查询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技术剖析及其查询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改进正向最大匹配算法的继电保护设备数据模型智能分析 |
2.1 引言 |
2.2 传统正向最大匹配算法 |
2.3 改进正向最大匹配算法 |
2.3.1 带最大词长的继电保护专用词典机制 |
2.3.2 动态获取最大词长的改进正向最大匹配算法 |
2.4 算法对比与应用实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广度优先的测试关键字检索算法 |
3.1 引言 |
3.2 保护功能测试子模板数据树模型 |
3.2.1 XML数据模型概述 |
3.2.2 保护功能测试子模板XML文档与有向树建立 |
3.3 XML节点编码方案 |
3.3.1 Dewey编码 |
3.3.2 层次编码 |
3.4 基于广度优先的测试子模板有向树关键字检索算法 |
3.4.1 查询语义 |
3.4.2 匹配度计算 |
3.4.3 算法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编辑距离的测试子模板实例化算法 |
4.1 引言 |
4.2 经典Lenvenshtein算法 |
4.3 改进Lenvenshtein算法 |
4.3.1 基于改进FMM算法的字符串预处理 |
4.3.2 双重过滤-验证机制 |
4.4 算法对比与应用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系统软件开发及验证 |
5.1 引言 |
5.2 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架构设计 |
5.2.2 系统可视化设计 |
5.3 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系统的软件开发 |
5.3.1 设备数据模型智能分析模块 |
5.3.2 测试子模板自动检索模块 |
5.3.3 测试子模板实例化模块 |
5.4 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测试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情况 |
(2)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MVC模式介绍 |
2.2 B/S模式介绍 |
2.3 J2EE技术 |
2.4 Oracle数据库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指标管理功能模块 |
3.2.2 任务管理功能模块 |
3.2.3 方案管理功能模块 |
3.2.4 查询报表功能模块 |
3.2.5 奖惩管理功能模块 |
3.2.6 关于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4.2.1 指标管理功能设计 |
4.2.2 任务管理功能设计 |
4.2.3 方案管理功能设计 |
4.2.4 查询报表管理功能设计 |
4.2.5 奖惩管理功能设计 |
4.2.6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3.1 数据库E-R模型分析 |
4.3.2 数据库信息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开发环境和系统部署 |
5.2 系统用户管理实现 |
5.3 指标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任务管理功能的实现 |
5.5 方案管理功能的实现 |
5.6 查询报表功能的实现 |
5.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系统功能测试 |
6.2 系统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研究生招生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的XML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全文用到的基本概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研究生招生目录发布与利用现状分析 |
2.1 研究生招生目录的数据构成 |
2.2 研究生招生目录发布与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2.2.1 研究生招生目录的生成与发布流程 |
2.2.2 研究生招生目录现有共享方式 |
2.2.3 研究生招生目录利用现状 |
2.3 制约研究生招生目录再利用的因素 |
2.4 消除研究生招生目录再利用障碍的途径 |
2.4.1 研究生招生目录结构化的方法 |
2.4.2 结构化研究生招生目录发布方式 |
2.5 XML 用于研招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3章 研究生招生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的可借鉴模式 |
3.1 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数据供给模式 |
3.1.1 百度数据开放平台 XML 文件的生成过程 |
3.1.2 百度数据开放平台的 XML 检验工具 |
3.1.3 百度数据开放平台接收 XML 文件的实例分析 |
3.2 RSS 源客户端聚合利用模式 |
3.2.1 RSS 源的生成与发现 |
3.2.2 RSS 源推送信息的过程 |
3.2.3 RSS 技术在信息利用方面的优势 |
3.3 百度数据供给模式及 RSS 源聚合模式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4章 研究生招生目录数据源架构设计 |
4.1 高校研招目录 Schema 总体设计 |
4.1.1 编制研招目录 Schema 的开发工具 |
4.1.2 研招目录 Schema 的设计原则 |
4.1.3 研招目录 Schema 的“专业-学院”型信息组织方式 |
4.2 研招目录 Schema 的详细设计 |
4.2.1 定义简单类型的数据项 |
4.2.2 定义全局复杂类型的数据项 |
4.2.3 “招生专业”XML 架构编制 |
4.2.4 “基层招生目录”XML 架构编制 |
4.2.5 “中层招生目录”XML 架构编制 |
4.2.6 “招生简章概要”XML 架构编制 |
4.2.7 “高校招生目录”XML 架构编制 |
4.3 研招目录 XML 模板设计 |
4.3.1 研招目录 XML 模板编制 |
4.3.2 研招目录数据源生成实例 |
4.4 研招目录数据源检验技术 |
第5章 分布式数据库模式的研招目录数据源聚合方法 |
5.1 全国研招目录 XML 数据库的构成 |
5.2 招生目录数据源的分散发布与通报 |
5.3 全国研招目录 XML 数据库索引设计 |
5.3.1 全国研招目录 XML 数据库索引的信息组织形式 |
5.3.2 全国研招目录 XML 数据库索引架构设计 |
5.3.3 招生目录数据源聚合与 RSS 源聚合的区别与联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研招目录数据源生成的两种方案 |
6.1.2 分布式数据库模式的研招目录数据源的聚合方法 |
6.2 研招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方案推广 |
6.3 全国研招目录 XML 数据库再利用 |
6.3.1 用于考研门户及其他系统的数据导入 |
6.3.2 直接采用 XSLT 及 XQuery 做查询、统计等操作 |
6.3.3 研招目录数据源的利用潜力 |
参考文献 |
附件 1:研招目录 Schema 代码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JSP技术的东港市旅游局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发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状况 |
1.4.2 国内研究情况 |
1.4.3 旅游局人事管理系统现状 |
1.5 技术创新与特色 |
1.6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的结构模式及开发工具 |
2.1 B/S 体系结构 |
2.2 SQL Server 数据库 |
2.3 JSP 开发技术 |
第三章 系统分析 |
3.1 系统需求 |
3.2 系统设计目标 |
3.3 功能分析 |
3.4 流程分析 |
3.5 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五章 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用户登录管理 |
5.2 帐户及权限管理 |
5.3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1 员工信息录入的实现 |
5.3.2 员工信息修改的实现 |
5.3.3 员工信息查询 |
5.4 考勤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1 平时出勤考核的实现 |
5.4.2 年终考核的实现 |
5.5 工资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1 工资项目的设定 |
5.5.2 工资计算公式的设定 |
5.5.3 结账管理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原则 |
6.2 测试策略 |
6.3 测试步骤 |
6.4 测试结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XML数据库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可行性分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关键技术分析 |
2.1 XML语言 |
2.2 Xpath/Xquery |
2.3 XqueryApiforJava |
2.4 C++Boost库 |
2.5 本章小结 |
3 客户端需求分析及设计 |
3.1 方正XML数据库整体框架 |
3.2 客户端需求分析 |
3.3 客户端概要设计 |
3.4 客户端详细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客户端的实现及测试 |
4.1 开发环境 |
4.2 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
4.3 客户端功能的实现 |
4.4 系统功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
1.2 数据集成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数据集成概述 |
2.1 数据集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
2.2 XML模式、本体以及常用数据集成方法 |
2.2.1 XML Schema(XML模式) |
2.2.2 本体 |
2.2.3 数据集成方法简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本体的构建以及模式的转换与集成 |
3.1 局部本体的构建和模式的转换 |
3.1.1 元数据字典 |
3.1.2 局部本体的构建 |
3.1.3 模式映射文件的定义 |
3.1.4 模式转换及实例分析 |
3.2 全局本体的构建和XML模式集成 |
3.2.1 模式差异 |
3.2.2 XML模式间差异的消除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局查询与查询分解 |
4.1 XQuery及规范化处理 |
4.2 XQuery查询分解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局部查询与查询优化 |
5.1 局部查询处理过程 |
5.2 查询解析 |
5.2.1 XQGM(XML Query Graph Model)简介 |
5.2.2 XQuery解析 |
5.3 查询优化与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据集成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
6.1 “湖南科技学院数字校园”建设目标任务 |
6.2 数据集成平台设计 |
6.3 数据集成系统平台关键技术及代码实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 |
7.2 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Native XM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二章 XML相关理论与研究 |
2.1 XML简介 |
2.1.1 XML的特点 |
2.1.2 XML的相关标准 |
2.2 XML相关术语 |
2.3 XML数据存储 |
2.4 XML数据查询 |
2.4.1 路径查询 |
2.4.2 树查询 |
2.4.3 图查询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路径表达式及其查询优化技术 |
3.1 XPath路径表达式 |
3.1.1 定位路径 |
3.1.2 基本表达式 |
3.1.3 匹配规则 |
3.2 XML查询优化 |
3.2.1 逻辑优化 |
3.2.2 物理优化 |
3.3 结构化连接算法 |
3.3.1 包含关系的结构连接算法 |
3.3.2 文档位置关系的结构连接算法 |
3.4 导航操作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路径表达式的处理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查询重写 |
4.3 路径表达式的最小化 |
4.3.1 相关概念 |
4.3.2 基于匹配的最小化方法 |
4.3.3 算法分析 |
4.4 路径表达式的分解 |
4.4.1 分解规则 |
4.4.2 分解算法 |
4.4.3 算法分析 |
4.5 实例分析 |
4.5.1 测试文档 |
4.5.2 逻辑匹配 |
4.5.3 物理匹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查询模型的设计 |
5.1 数据查询模型 |
5.1.1 模块功能分析 |
5.1.2 核心类的设计 |
5.2 实验环境 |
5.3 性能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XML搜索引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XML 搜索引擎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知识研究 |
2.1 XML |
2.1.1 XML 简介 |
2.1.2 XML 的特点 |
2.1.3 XML 的结构 |
2.1.4 XML 文档解析 |
2.2 搜索引擎 |
2.2.1 搜索引擎概述 |
2.2.2 搜索引擎分类 |
2.2.3 搜索引擎的原理 |
2.2.4 搜索引擎主要技术 |
2.2.5 搜索引擎发展方向 |
第三章 基于XML 的搜索引擎 |
3.1 传统搜索引擎的不足 |
3.2 XML 搜索引擎的优点 |
3.3 设计思想及模型 |
3.4 各模块的具体实现 |
3.4.1 网络蜘蛛模块 |
3.4.1.1 网络蜘蛛基本原理 |
3.4.1.2 网站和网络蜘蛛 |
3.4.2 转换模块 |
3.4.2.1 转换的基本原理 |
3.4.2.2 转换的主要方法 |
3.4.2.3 转换的常见工具 |
3.4.3 解析模块 |
3.4.3.1 基本结构 |
3.4.3.2 XML 节点编码方式 |
3.4.3.3 具体实现思想 |
3.4.4 索引模块 |
3.4.4.1 B+树简介 |
3.4.4.2 索引的设计 |
3.4.5 查询模块 |
第四章 搜索引擎的查询模块 |
4.1 XML 查询语言的发展 |
4.2 XQuery 语言 |
4.3 XML 查询研究现状 |
4.4 查询处理方法 |
4.4.1 传统的查询处理方法 |
4.4.2 查询表达式的分解与连接算法 |
4.5 XML 数据的查询优化 |
4.5.1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及求解步骤 |
4.5.2 算法中间结果的连接合并 |
第五章 结论和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基于XML和SPKM的数字证书中心安全数据交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证书中心的数据交换 |
2.1 数字证书中心模型 |
2.2 数字证书的格式与内容 |
2.3 数字证书中心数据交换分析 |
2.3.1 各子系统管理数据的的分析 |
2.3.2 业务处理中数据交换的分析 |
2.3.3 数字证书中心交换数据的特点 |
2.4 数字证书中心对新的交换形式的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XML的数字证书中心数据交换设计与实现 |
3.1 XML简介 |
3.2 XML适用于数据交换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
3.2.1 XML适用于数据交换的特点 |
3.2.2 XML在数据交换领域的研究现状 |
3.3 XML应用于数字证书中心数据交换面临的问题 |
3.4 XML在数字证书中心数据交换的应用 |
3.4.1 XML的星状数据交换模型 |
3.4.2 XML模式的选择 |
3.4.3 XML编程接口的选择 |
3.4.4 数据模式的定义 |
3.4.5 交换数据到XML模式转换脚本的定义 |
3.5 数字证书中心中数据交换编解器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PKM的数字证书中心安全通信实现 |
4.1 SPKM简介 |
4.2 SPKM的工作过程 |
4.2.1 SPKM的认证过程 |
4.2.2 SPKM的安全通信 |
4.2.3 算法和令牌的分析和使用 |
4.3 数字证书中心安全通信模块实现 |
4.3.1 模块、数据类型的定义 |
4.3.2 预连接处理及协商处理 |
4.3.3 输入/输出及错误处理 |
4.4 安全分析 |
4.4.1 SPKM认证过程安全分析 |
4.4.2 SPKM通信过程安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10)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数据交换及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网络协同设计概论 |
1.2.1 网络协同设计的研究背景 |
1.2.2 网络协同设计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课题来源、选题意义 |
1.4.1 论文课题来源 |
1.4.2 课题选题意义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的总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结构模型 |
2.1 引言 |
2.2 网络环境下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设计 |
2.2.1 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描述 |
2.2.2 系统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分解 |
2.2.3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 |
2.3 网络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 |
2.3.1 多服务器管理系统 |
2.3.2 基于Web、CORBA、Agent 的系统封装 |
2.3.3 基于XML 的技术文档共享模型 |
2.3.4 STEP 动态数据交换 |
2.3.5 访问控制模型 |
2.3.6 协同数据库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 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 |
3.1 引言 |
3.2 网络协同设计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特点 |
3.2.1 分布式企业环境下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 |
3.2.2 基于网络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要求 |
3.3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关键技术 |
3.3.1 动态数据交换 |
3.3.2 产品模型数据转换标准STEP |
3.3.3 ECA 规则 |
3.4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 |
3.4.1 基于ECA 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系统结构 |
3.4.2 动态数据交换中的ECA 规则定义 |
3.5 网络协同设计动态数据交换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
4.1 引言 |
4.2 访问控制模型简介 |
4.2.1 自主访问控制 |
4.2.2 强制访问控制 |
4.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4.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概述 |
4.3.1 RBAC 的基本概念 |
4.3.2 RBAC96 模型 |
4.3.3 ARBAC97 模型 |
4.3.4 RBAC 的特点及可用性 |
4.4 基于角色的协同设计系统访问控制模型 |
4.4.1 模型概述 |
4.4.2 访问控制的实现 |
4.4.3 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网络协同设计的协同数据库模型 |
5.1 引言 |
5.2 协同数据库概念 |
5.2.1 CSCW 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 |
5.2.2 协同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 |
5.2.3 协同数据库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可能途径 |
5.2.4 协同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重点 |
5.3 网络协同设计的协同数据库模型 |
5.3.1 基于MAS 的协同数据库模型 |
5.3.2 MAS 的关键技术 |
5.3.3 基于MAS 的协同数据库模型的优点 |
5.4 协同数据库的查询处理 |
5.4.1 协同数据库查询处理概述 |
5.4.2 协同数据库全局查询分解 |
5.4.3 协同数据库查询优化 |
5.5 协同数据库中数据的版本管理 |
5.5.1 版本管理模式 |
5.5.2 版本提取 |
5.5.3 版本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6 应用实例:基于 Web 的产品协同设计原型系统 |
6.1 引言 |
6.2 产品协同设计过程 |
6.3 基于Web 的产品协同设计原型系统 |
6.3.1 系统结构及特点 |
6.3.2 系统的功能 |
6.4 运行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XML技术剖析及其查询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案智能生成技术研究[D]. 邵雷. 东南大学, 2018(05)
- [2]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富雪姣.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3]研究生招生目录数据源生成与聚合的XML方法[D]. 孙蕾. 吉林大学, 2015(10)
- [4]基于JSP技术的东港市旅游局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姜永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5]XML数据库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曾抗.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6]基于本体和XML模式的异构数据集成研究[D]. 金广. 中南大学, 2008(01)
- [7]Native XML数据库的查询优化研究[D]. 张静.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8]基于XML搜索引擎的研究[D]. 刘占山. 吉林大学, 2007(05)
- [9]基于XML和SPKM的数字证书中心安全数据交换研究[D]. 朱亮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10]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数据交换及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周伟. 重庆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