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塘水库浆砌石重力坝安全鉴定中的渗流、结构复核(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东,董丽丽[1](2017)在《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头道湖水库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文中对头道湖水库浆砌石坝体现状进行了稳定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为不满足规范要求,为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使其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方案比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解决坝体稳定问题,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也节约了投资,缩短了施工工期。
孙章平[2](2013)在《锦江水库重力坝应力及稳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浆砌石重力坝具有就地取材、水化热低、造价小、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在筑坝史上拥有很长历史。在我国我国已建水库中,50%以上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地质勘查、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水平的限制,工程质量较差。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许多水库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因此如何准确、科学地评价水库运行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力坝的应力分析和抗滑稳定分析一直都是判断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目前阶段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材料力学法和刚体极限法,其计算简单,有完整的规范与之对应,但由于该理论对实际问题做了一些假设,计算结果比较粗略。有限元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理论的不足,该理论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结构内部各点应力、位移分布规律,找出应力集中部位和抗滑系数较小的危险滑动面。然而该理论往往在应力集中处出现的结果失真,且尚没有相应的规范对其明确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材料力学法、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并分别采用该理论对锦江水库重力坝应力、抗滑稳定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不同计算理论其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性,但其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与地基刚度有很大关系,距坝基越远,应力与分布规律越相似。通过两种理论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重力坝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可以分别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全面地分析,以了解该工程真实运行情况。
曾文生[3](2011)在《常宁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措施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常宁市中小型水库大坝常见的防洪标准、大坝渗漏、缺少观测设施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上述病险问题的除险加固工程措施以及为促进该项工程建设所采取的对策。
叶青[4](2011)在《基于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的土石坝风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石坝是我国一种最常见的坝体形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40%以上的土石坝存在各种病险隐患。加强土石坝风险分析,不仅能指导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而且为大坝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更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风险分析依赖于专家对未确知信息的判断,本文将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与网络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未确知网络分析法。将建立的土石坝风险分析未确知网络分析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验证了该法在土石坝风险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具体成果如下:1、运用未确知数学知识将专家系统不确定性结论的合成问题转化为未确知有理数或盲数的运算问题,综合了专家组对定性指标的评价。2、运用网络分析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充分考虑了土石坝风险指标间的相关性。3、将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与网络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由未确知测度函数求出定量和定性指标满足“归一性”和“可加性”的单指标测度,并将单指标测度与网络分析法求得的权重相结合得多指标综合测度,最后按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土石坝工程进行风险评价。4、应用未确知网络分析法对后寺河水库大坝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与实际
许尚杰[5](2010)在《土坝的耐久性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土坝的特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土坝的质量评价改为质量与使用寿命评价并举,把盲数理论与土坝安全耐久性分析有机结合,建立了适合土坝特点的耐久性评价体系、坝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渗透稳定性可信度评价分析、以浑水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浑水防渗措施等有关土坝的安全耐久性评价方法及工程应用,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果:1、系统的论述了不确定性的分类,工程中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及其特点,有关不确定性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并阐述了盲信息和盲数理论,为盲数在土坝安全耐久性评价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搜集了国内外溃坝数据,详细分析了溃坝的原因,并以山东省土坝为基础对病害类型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认识到溃坝的规律和特点,对土坝的老化现状、病害类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建立适合山东水库特点的土坝安全耐久性评价体系提供了基础资料。3、提出了以土坝的耐久性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该法以层次分析法原理为基础,以渐进性老化状况过程为评价依据,建立了老化系数与耐久性的关系,确立了土坝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指标量化,客观化,减少了人为的主观行为,得到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比性。该法能较为客观地分析大坝的现状和未来的状态,并给出了耐久性评价值,便于工程的横向比较,为工程的质量评价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4、系统分析评价坝坡稳定的各种计算方法和特点,根据库水位骤降过程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非饱和土范围的变化对土体的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采用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圆弧滑动法对坝坡稳定进行分析,该法比较真实的反应滑面的应力状态,根据抗滑理论能容易建立起可靠度功能函数,把土坝边坡稳定的定值分析和可靠度分析有机结合,更易于坝坡稳定的评价分析。5、分析了基质吸力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建立了BP神经网络推求吸力内摩擦角的方法;采用盲数理论对抗剪强度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即可提供丰富的试验数据,也避免了以往统计方法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为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提供基本数据。6、采用盲数理论对土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不但能清楚地知道渗透稳定性的安全程度,并且可知评判结果的可信程度,避免了平均意义的判断结果,使结论更加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把可信度理论渗透稳定性判定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评价了坝基管涌、坝后流土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结论的可信程度,并用观测资料分析和反演计算两种方法预测了高水位的渗透稳定性,为土坝的渗透稳定评判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可以说盲数理论为我们进行土坝渗透稳定性不确定性评价分析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7、从防渗措施的耐久性出发,详细论述了国内外防渗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浑水理论的浑水淤积层防渗措施。系统地分析了黄河泥沙物质组成的稳定性、下游引水的泥沙含量、颗粒组成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了浑水淤积层的防渗性能。利用浑水渗流理论对库坝的渗漏量、浸润线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证明利用引黄河浑水能形成一定厚度的淤积层作为库坝防渗的措施不仅能满足土坝的防渗要求且耐久性好,浑水防渗措施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罗恒,张健民,王敏[6](2009)在《贵州省砌石坝安全鉴定揭示的问题及建议》文中指出介绍了大坝安全鉴定所揭示的几座砌石坝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砌石坝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从大坝安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对改进砌石坝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以提高砌石坝运行的安全度,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刘晶[7](2008)在《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修建拱坝,而砌石拱坝这种坝型尤其广受欢迎。至20世纪末,在全国坝高低于70m的中低拱坝中,砌石拱坝约占90%。砌石拱坝发挥了巨大的兴利除害作用,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发展。然而,这些砌石拱坝至今大多数已连续运行了二三十年,很多大坝都处于不同程度的老化状态,有的甚至威胁到大坝的安全运行,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而在该类坝型的老化病害评价方法方面,现有的确定性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行规范与工程实际,建立一套能综合考虑筑坝材料、施工工艺、运行状态及地质结构等诸多影响因素,同时又能准确评价砌石拱坝老化病害状况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对我国砌石拱坝发展状况、运行现状以及已有的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方法等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砌石拱坝裂缝、渗漏、坝肩稳定性、砂浆溶蚀、混凝土老化等方面来分析老化病害机理的思路,据此确定了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因素集。(2)特别提出了将渗流稳定评价和结构安全评价这两个判断因素于砌石拱坝的老化评价指标中,丰富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从外观质量的老化到内部渗流应力的变化,从表象到本质,更为科学合理的反映砌石拱坝老化情况。(3)研究并提出了砌石拱坝老化病害的评价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指标体系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对重要程度,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采用模糊数学理论,量化了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中的定性指标,据此建立了一套综合的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工程实际验证了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李良英[8](2006)在《北江水电站大坝安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北江水电站大坝由于在长期的运行中,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涉及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因素,为了及时对大坝进行除陷加固,对大坝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坝进行加固,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针对北江水电站大坝的现状,依据国家规范,浅谈大坝安全鉴定中应采用的方法和主要的问题。
李龙国,舒仲英,曹叔尤[9](2006)在《复杂坝型的稳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水库的安全运行,需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确定其安全级别。通过对滩子口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分析了在进行复杂坝型稳定计算时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法,对组成枢纽工程的土坝、拱坝、重力坝、重力墩的结构稳定性和整个大坝的安全级别给予了评价,为该工程的安全管理、除害兴利、整治设计等提供了必要的资料。最后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讨论了在大坝安全鉴定中要注意的问题和病害处理措施。
马福恒[10](2006)在《病险水库大坝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病险水库大坝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作为大坝安全管理的延续和加强,包括一系列的分析、评价和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病险水库大坝隐患病害模式挖掘、风险分析、预警系统的架构、警兆辨识模型、降险减灾及应急预案等。丰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分析了病险水库大坝隐患病害模式的机理及成因,对可能失事的病害模式进行识别,挖掘出病险水库大坝的实用失事模式集。并采用诺埃曼风险率的模型,提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确定大坝风险率融合方法。 (2)提出用ISODATA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专家权重进行修正,估算了大坝风险度。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可接受风险研究成果,从个人、社会、经济和环境四方面研究了病险水库大坝的可接受风险,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接受风险指标。 (3)构建了基于Web GIS的病险水库大坝预警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预警指标的分类、预警指标筛选的条件和原则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4)研究了大坝风险预警系统中的警兆指标体系和确定方法,提出了土石坝和混凝土坝的警兆指标体系,拟定了相应警兆指标,并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修正模型,利用实测资料,研究了病险水库大坝的警兆辨识模型。 (5)研究了考虑结构风险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调度方法,构建了基于Web GIS技术的病险水库灾情动态评估系统和大坝应急预案框架。该框架有利于开展收集灾情造成的损失数据等、有效减少下游损失具有重要价值。
二、湖塘水库浆砌石重力坝安全鉴定中的渗流、结构复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塘水库浆砌石重力坝安全鉴定中的渗流、结构复核(论文提纲范文)
(1)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头道湖水库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条件 |
3 坝体抗滑稳定复核计算 |
4 除险加固工程处理措施 |
4.1 加固方案比选 |
4.1.1 技术可行性 |
4.1.2 经济性 |
4.1.3 施工难易程度 |
4.2 加固处理措施 |
4.2.1 迎水面防渗体处理措施 |
4.2.2 坝体稳定处理措施 |
4.2.3 加固后坝体稳定计算成果 |
5 结语 |
(2)锦江水库重力坝应力及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重力坝概述 |
1.1.1 重力坝分类 |
1.1.2 重力坝的特点 |
1.2 重力坝应力分析发展状况 |
1.2.1 材料力学法 |
1.2.2 弹性理论法 |
1.2.3 有限元法 |
1.3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发展状况 |
1.3.1 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 |
1.3.2 有限元法抗滑稳定分析 |
1.3.3 模型实验法 |
1.4 抗震分析发展状况 |
1.4.1 拟静力法 |
1.4.2 反应谱法 |
1.4.3 时程分析法 |
1.4.4 动力模型试验法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文主要的工作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有限元法静动力分析基本原理 |
2.1 弹性力学基础 |
2.1.1 弹性力学中物理量 |
2.1.2 空间问题中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2.2 静力有限元法求解基本过程 |
2.2.1 结构离散 |
2.2.2 单元分析 |
2.2.3 整体分析 |
2.2.4 等效节点荷载计算 |
2.2.5 约束处理 |
2.2.6 求解线性方程组 |
2.2.7 计算单元内任一点应变应力 |
2.2.8 结果处理分析 |
2.3 动力有限元分析 |
2.3.1 动力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
2.3.2 有限元法动力分析中的模态分析 |
2.3.3 有限元法动力分析中的谱反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力坝材料力学法应力分析 |
3.1 工程概述 |
3.2 工程基本资料 |
3.2.1 工程地质 |
3.2.2 水文气象特征 |
3.2.3 材料计算参数 |
3.2.4 特征水位 |
3.2.5 工程规模等级 |
3.2.6 地震烈度 |
3.2.7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
3.3 荷载计算 |
3.3.1 坝体自重 |
3.3.2 静水压力 |
3.3.3 淤沙压力 |
3.3.4 扬压力 |
3.3.5 浪压力 |
3.3.6 地震荷载 |
3.4 水利工程 PC-1500 软件简介 |
3.4.1 水利工程 PC-1500 软件概述 |
3.4.2 计算原理 |
3.4.3 该程序操作步骤 |
3.5 对最大坝段剖面进行应力分析 |
3.5.1 工况 1 结构分析结果 |
3.5.2 工况 2 结构分析结果 |
3.5.3 工况 3 结构分析结果 |
3.5.4 工况 4 结构分析结果 |
3.5.5 各工况静力分析结果综合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
4.1 坐标系的选择 |
4.2 计算范围选取 |
4.3 三维模型建立 |
4.4 结构离散 |
4.5 边界条件及基本假定 |
4.6 坝体静力分析 |
4.6.1 静力条件下位移分析结果 |
4.6.2 静力条件下应力分析结果 |
4.7 重力坝动力分析 |
4.7.1 重力坝自振特性分析 |
4.7.2 重力坝反应谱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
5.1 刚体极限平衡法抗滑稳定分析 |
5.1.1 刚体极限平衡法常用公式 |
5.1.2 计算断面和计算工况的选取 |
5.1.3 计算参数及安全系数的确定 |
5.1.4 计算成果及分析 |
5.2 有限元法抗滑稳定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常宁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措施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病险问题与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
1.1 防洪标准问题 |
1.2 土坝稳定问题 |
1.2.1 大坝断面不够的除险加固措施 |
1.2.2 坝体填筑质量差的除险加固措施 |
1.3 大坝渗漏问题 |
1.3.1 渗漏问题成因 |
1.3.1. 1 坝体渗漏 |
1.3.1. 2 坝基及绕坝渗漏 |
1.3.1. 3 穿坝建筑物接触渗漏 |
1.3.2 渗漏处理的措施 |
1.3.2. 1 粘土冲抓回填 |
1.3.2. 2 劈裂灌浆 |
1.3.2. 3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
1.3.2. 4 高喷防渗墙 |
1.3.3 穿坝建筑物接触渗漏处理 |
1.4 大坝观测设施问题 |
1.5 白蚁危害问题 |
2 促进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对策 |
(4)基于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的土石坝风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大坝风险分析现状 |
1.2.2 中国大坝风险分析发展及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本理论 |
2.1 未确知信息 |
2.2 未确知数学知识 |
2.2.1 未确知有理数 |
2.2.2 盲数 |
2.3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 |
2.3.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 |
2.3.2 多指标综合测度 |
2.3.3 置信度识别准则 |
2.4 网络分析法基本原理 |
2.4.1 ANP结构原理 |
2.4.2 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的构造 |
2.4.3 极限相对排序向量计算原理 |
3 土石坝风险分析的未确知网络分析模型 |
3.1 土石坝风险分析的指标体系 |
3.2 单指标测度确定 |
3.2.1 定量指标未确知测度确定 |
3.2.2 定性指标未确知测度确定 |
3.3 土石坝风险分析的指标权重计算 |
3.3.1 超级决策软件Super Decisions简介 |
3.3.2 土石坝风险分析指标权重计算模型 |
3.3.3 元素超矩阵 |
3.3.4 元素组权矩阵 |
3.3.5 加权超级矩阵和极限相对排序向量 |
3.4 土石坝风险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实例分析 |
4.1 后寺河水库大坝概况 |
4.2 基于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的后寺河水库大坝风险分析 |
4.2.1 后寺河水库大坝的单指标测度 |
4.2.2 后寺河水库大坝风险指标权重计算 |
4.2.3 后寺河水库大坝风险综合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 |
致谢 |
(5)土坝的耐久性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溃坝异常原因分析及安全评价的特殊性 |
1.2.1 溃坝异常原因分析 |
1.2.2 工程安全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
1.3 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综述 |
1.3.1 土坝耐久性评价发展现状 |
1.3.2 坝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1.3.3 渗透变形评价研究现状 |
1.3.4 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目标 |
1.5.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土坝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及盲数理论 |
2.1 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分类 |
2.2 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特点 |
2.2.1 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 |
2.2.2 孔隙水压力的多样性 |
2.2.3 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 |
2.2.4 几何尺寸的不确定性 |
2.2.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 |
2.2.6 计算方法的不确定性 |
2.3 土坝不确定性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
2.4 盲信息和盲数理论 |
2.4.1 盲信息理论的应用现状 |
2.4.2 土坝安全评价中的盲信息分析 |
2.4.3 盲数理论 |
2.5 小结 |
3 溃坝原因分析及土坝病害调查 |
3.1 中国土石坝发展概述 |
3.1.1 大坝的建设历程 |
3.1.2 水库的安全管理发展 |
3.2 溃坝原因分析 |
3.2.1 国内外溃坝情况概况 |
3.2.2 中国大坝溃坝规律及原因分析 |
3.3 山东省水库溃坝情况 |
3.4 山东省土坝的病害现状调查分析 |
3.5 小结 |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坝耐久性评价体系研究 |
4.1 现有的评价方法及特点 |
4.1.1 现有的评价方法 |
4.1.2 现有方法的特点 |
4.2 土坝耐久性的表示方法 |
4.2.1 土坝老化的特点 |
4.2.2 耐久性的表示 |
4.3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原则 |
4.3.1 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
4.3.2 评价模型建立的原则 |
4.3.3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1 评价体系的建立 |
4.4.2 评语集的确定 |
4.4.3 权重的确定方法和原则 |
4.5 主要的评价指标标准 |
4.5.1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
4.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6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4.7 耐久性评价值的确定 |
4.8 工程实例 |
4.8.1 工程概况 |
4.8.2 东坝结构体老化指标检测评价 |
4.8.3 综合评价 |
4.9 小结 |
5 基于有限元的土坝边坡稳定性盲数可靠度分析 |
5.1 影响土坝坝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
5.2 稳定计算的理论基础 |
5.2.1 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 |
5.2.2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 |
5.2.3 土坝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方法 |
5.2.4 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 |
5.3 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 |
5.4 吸力内摩擦角的确定方法 |
5.4.1 φ~b的试验确定方法 |
5.4.2 影响φ~b的主要因素 |
5.4.3 神经网络在φ~b预测中的应用 |
5.5 抗剪强度参数的统计分析 |
5.5.1 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分析 |
5.5.2 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分析 |
5.5.3 指标相关性转化计算 |
5.6 土坝稳定的确定性分析计算 |
5.6.1 基本资料 |
5.6.2 水位骤降渗流计算 |
5.6.3 水位降落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 |
5.6.4 基质吸力对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
5.6.5 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与极限平衡法比较 |
5.7 土坝稳定的可靠度分析 |
5.7.1 可靠度计算 |
5.7.2 抗剪强度的变异系数对于可靠度p的影响 |
5.7.3 C、tgφ的相关系数对可靠度β的影响 |
5.8 小结 |
6 土坝渗透稳定性的盲数可信度评价分析 |
6.1 概述 |
6.2 渗透稳定的盲数可信度模型 |
6.3 渗透坡降值的计算方法 |
6.3.1 渗流模型实验法 |
6.3.2 计算分析法 |
6.3.3 原位观测法 |
6.3.4渗透坡降值的盲数表达 |
6.4 临界坡降值的确定 |
6.4.1 流土临界坡降的计算方法 |
6.4.2 管涌临界坡降的确定方法 |
6.5 工程应用 |
6.5.1 工程概况 |
6.5.2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
6.5.3 水平渗透稳定性分析 |
6.5.4 垂直渗透稳定判断 |
6.5.5 有限元渗流计算分析 |
6.6 结论 |
7 土坝的耐久性及坝前浑水淤积防渗可行性研究 |
7.1 概况 |
7.2 国内外主要的土坝防渗措施 |
7.2.1 坝体常见防渗透破坏类型 |
7.2.2 渗透破坏控制措施 |
7.2.3 防渗措施的耐久性分析 |
7.3 浑水防渗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7.3.1 浑水防渗的提出 |
7.3.2 浑水淤积层防渗的特点 |
7.3.3 浑水入渗理论 |
7.4 黄河浑水的泥沙特性 |
7.4.1 含沙量的分布特性 |
7.4.2 泥沙的特性 |
7.4.3 淤积层的渗透性 |
7.5 浑水渗流室内试验 |
7.6 工程应用 |
7.6.1 工程概况 |
7.6.2 引浑水设计 |
7.6.3 淤积层防渗效果评价 |
7.7 结论 |
8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贵州省砌石坝安全鉴定揭示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贵州省大坝安全鉴定中砌石坝存在的问题 |
2 导致砌石坝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研究分析 |
2.1 设计因素 |
2.2 施工因素 |
2.3 运行管理因素 |
2.4 运行环境变化因素 |
3 对砌石坝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
3.1 设计方面的建议 |
3.2 施工方面的建议 |
3.3 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 |
3.4 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 |
4 结束语 |
(7)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砌石拱坝老化病害机理及其成因分析 |
2.1 概述 |
2.2 砌石拱坝老化现状分析 |
2.3 砌石拱坝老化病害机理及其成因分析 |
2.3.1 砌石拱坝裂缝 |
2.3.2 砌石拱坝渗漏 |
2.3.3 砌石拱坝坝肩稳定性问题 |
2.3.4 砂浆溶蚀 |
2.3.5 混凝土防渗面板的老化 |
2.4 小结 |
第3章 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方法研究 |
3.1 概述 |
3.2 模糊数学 |
3.2.1 模糊 |
3.2.2 模糊集 |
3.3 砌石拱坝老化病害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
3.3.1 确立因素集 |
3.3.2 确立权重集 |
3.3.3 确立评价级 |
3.3.4 单因素模糊评判 |
3.3.5 模糊综合评判 |
3.3.6 隶属函数的选择 |
3.3.7 评判指标的处理 |
3.4 砌石拱坝老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
3.4.1 主观赋权法 |
3.4.2 客观赋权法 |
3.5 小结 |
第4章 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概述 |
4.2 指标的确定原则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1 评估准则 |
4.3.2 大坝老化评价集的选择 |
4.4 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函数的选择 |
4.4.1 工程质量评价 |
4.4.2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
4.4.3 渗流稳定评价 |
4.4.4 结构安全评价 |
4.5 小结 |
第5章 工程应用 |
5.1 井冈冲大坝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存在的问题 |
5.2 井冈冲大坝老化病害评价分析 |
5.2.1 工程质量评价 |
5.2.2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
5.2.3 渗流稳定评价 |
5.2.4 结构安全评价 |
5.2.5 井冈冲大坝老化病害综合评价 |
5.3 龙源口大坝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
5.3.1 工程概况 |
5.3.2 工程存在的问题 |
5.4 龙源口大坝老化病害评价分析 |
5.4.1 工程质量评价 |
5.4.2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
5.4.3 渗流稳定评价 |
5.4.4 结构安全评价 |
5.4.5 龙源口大坝老化病害综合评价 |
5.5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复杂坝型的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土坝渗流及稳定分析 |
2.1 土坝的渗流分析 |
2.2 土坝的稳定分析 |
2.3 结果分析 |
3 浆砌石重力坝段稳定及应力计算分析 |
3.1 稳定计算分析 |
3.2 应力计算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4 浆砌石拱坝段的应力分析 |
4.1 应力计算 |
4.2 结果分析 |
5 重力墩稳定及应力分析 |
5.1 稳定分析 |
5.2 应力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6 结语及工程整治措施 |
6.1 结 语 |
6.2 工程整治措施 |
(10)病险水库大坝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病险水库大坝病害模式和运行风险率 |
2.1 概述 |
2.2 大坝病害模式分析 |
2.3 大坝病害模式挖掘 |
2.4 大坝运行风险率确定 |
2.5 实例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病险水库大坝风险分析方法 |
3.1 概述 |
3.2 失事后果的计算 |
3.3 大坝风险度估算 |
3.4 大坝可接受风险指标 |
3.5 实例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病险水库大坝风险预警系统架构 |
4.1 概述 |
4.2 预警系统的组成 |
4.3 风险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 |
4.4 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功能 |
4.5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4.6 小结 |
第五章 病险水库大坝警兆指标和辨识模型 |
5.1 概述 |
5.2 风险预警系统中的警兆指标 |
5.3 土石坝警兆指标拟定 |
5.4 混凝土坝警兆指标拟定 |
5.5 基于实测资料的大坝警兆辨识模型 |
5.6 小结 |
第六章 病险水库降险减灾与应急预案 |
6.1 概述 |
6.2 基于结构风险的病险水库汛限水位动态调度 |
6.3 基于Web GIS技术的病险水库灾情动态评估 |
6.4 基于Web GIS的病险水库大坝应急预案框架 |
6.5 汛限水位的动态调度实例分析 |
6.6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湖塘水库浆砌石重力坝安全鉴定中的渗流、结构复核(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头道湖水库加固中的应用[J]. 孙亚东,董丽丽. 东北水利水电, 2017(12)
- [2]锦江水库重力坝应力及稳定分析[D]. 孙章平.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3]常宁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措施与对策[J]. 曾文生. 湖南水利水电, 2011(05)
- [4]基于未确知网络分析法的土石坝风险分析研究[D]. 叶青. 郑州大学, 2011(04)
- [5]土坝的耐久性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 许尚杰.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0)
- [6]贵州省砌石坝安全鉴定揭示的问题及建议[J]. 罗恒,张健民,王敏. 贵州水力发电, 2009(06)
- [7]砌石拱坝老化病害评价方法研究[D]. 刘晶. 南昌大学, 2008(05)
- [8]北江水电站大坝安全评价[A]. 李良英.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6
- [9]复杂坝型的稳定分析[J]. 李龙国,舒仲英,曹叔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06)
- [10]病险水库大坝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D]. 马福恒. 河海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