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硒──V_E对猪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论文文献综述)
李祯[1](2021)在《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性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减抗替抗工作的开展,开发能够替代抗生素的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众多研究发现天然绿色植物尤其是食药同源类植物对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显着效果。动物生产中诸多因素都会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导致生物膜损伤,阻碍正常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成分,以此提高动物脂质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经过实验室前期筛选,本研究选取食药同源类植物枸杞和黄芪的提取物——枸芪粗提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地方猪种川藏黑猪为实验对象,研究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具体从川藏黑猪背最长肌的脂质含量、抗氧化指标两方面探究脂质抗氧化性能与肉品质、生长性能之间的联系。为此,本试验选取175日龄体重为(70±2)kg的健康川藏黑猪5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添加0.1%的枸芪粗提物。饲养期90天后屠宰,于胴体左侧倒数第三和第四肋骨间取背最长肌检测猪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试验组出栏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着提高(P<0.05),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06倍、1.19倍、1.13倍。(2)猪肉品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比对照组显着提高19%和52%(P<0.05);试验组维生素E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3倍和1.1倍(P<0.05);试验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是对照组的1.9倍(P<0.05)。(3)猪肉脂质抗氧化指标:试验组CAT活力、GPX活力分别是对照组的1.1倍和1.3倍(P<0.05);试验组GSH含量是对照组的1.5倍(P<0.05),GSH/GSSG比值是对照组的1.6倍(P<0.05),对照组GSSG含量是试验组的1.1倍(P<0.05)。试验组LPO含量、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LPO含量、MDA含量分别是试验组的1.4倍和1.1倍(P<0.05)。(4)猪肉高通量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GCLC、GSS、GPX4、CAT、LOX等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有显着变化,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中。通过ELISA检测发现,试验组GCLC、GSS、GPX4的含量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12%、8%和16%(P<0.05)。结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枸芪粗提物可以改善谷胱甘肽代谢,增强脂质抗氧化能力,促进川藏黑猪健康生长,提高其猪肉品质。
徐安乐[2](2021)在《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维生素E对大部分水产动物而言,是一种必须营养素,在机体中不能自主合成,必需通过外源补充。研究表明,饲料配方中维生素E缺乏或过量均会对某些鱼造成不利的影响。研究水产动物维生素E的需求量在水产动物健康可持续养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研究对象,从生理生化、组织学观察以及转录组学水平分析了维生素E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方面所起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1)设计了6个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饲料(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测VE值:12.10,32.15,45.17,75.72,135.78,263.37 mg/kg)开展84天的养殖试验(后简称养殖试验),得出:135.78 mg/kg左右的维生素E能显着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初重:20.48±0.20 g)增重率、存活率、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改善肌肉品质;可维持肝脏、肌肉以及血清中维生素E含量的动态平衡,供应机体生长需求,同时能降低血脂含量,维持机体健康;可以提高血清、头肾、脾脏和肝脏的免疫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提高肠道和肝脏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照组和135.78 mg/kg试验组在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上存有显着性差异。与此同时,与其他组织相比,在消化性能上,肝脏和前肠对维生素E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在免疫方面,头肾对维生素E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以增重率为评估指标做拟合曲线分析维生素E的最适添加量为130.13 mg/kg。(2)135.78 mg/kg的维生素E能维持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稳定,促进肠道组织生长和维持其完整性,促进头肾分泌免疫相关的物质来提高机体免疫,通过调节脾脏的淋巴细胞数量,促进鱼类非特异性免疫。(3)开展哈维氏弧菌感染试验(后简称细菌感染试验)。设置对照组和最适维生素E添加量组饲料(VE实际含量分别为10.38和132.15 mg/kg)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重:80.48±3.30 g),周期70天,随后,用半致死剂量哈维氏弧菌(8.86×106CFU/ml)注射感染石斑鱼,观察7天,比较细菌感染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肝脏、头肾和脾脏上的免疫和抗氧化方面的变化,得出维生素E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组织学观察进一步得出维生素E在保护肝脏、头肾和脾脏抗细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养殖试验mRN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诱导肝脏、前肠和头肾分别产生了366、69和9023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肝脏中主要可富集到与细胞凋亡,肝组织代谢和肝组织免疫相关的通路上,在前肠组织中,则主要富集到了与代谢相关的通路上,在头肾组织中,主要富集到了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上。(5)细菌感染试验的mRNA分析结果显示,鱼摄食适量的维生素E能通过提高肝脏中的代谢补偿以抵抗哈维氏弧菌的侵袭,而缺乏维生素E的鱼,在哈维氏弧菌侵袭后,其炎症和病变会进一步加剧;摄食适量维生素E的鱼在经过哈维氏弧菌侵袭后,其头肾免疫相关通路被高度激活,在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维生素E摄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在受哈维氏弧菌侵袭后,头肾会出现病理性引诱某些酶类分泌和某些基因上调。(6)养殖试验的miRN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可能主要通过调节mi R-34-x来影响肝脏组织的代谢和免疫;通过调节mi R-122-x和mi R-735-x来维持肠道健康,为肠道正常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提供良好的内环境;通过调节mi R-1357-x和miRNA-31-x来影响头肾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细菌感染试验的miRN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可能通过调节mi R-1246-x、mi R-1260-x、mi R-7133-x(和y)、mi R-29-x(和y)以及mi R-122-x等的差异表达来影响头肾免疫能力。(7)养殖试验的miRNA-mRN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可调控mi R-551-x、mi R-3604-x和mi R-193-y的上调以及mi R-883-y、novel-m0222-3p和mi R-34-x的下调来维持肝脏细胞功能,提高肝脏代谢能力和免疫能力;通过调节mi R-31-x、mi R-735-x和mi R-1357-x等(均下调)影响头肾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同时也会调控一些novel miRNA如novel-m0200-5p、novel-m0183-3p和novel-m0184-5p(均下调)等影响免疫过程。细菌感染试验的miRNA-mRNA关联分析得出,维生素E可能主要通过影响mi R-1260-x、mi R-7133-x(和y)和mi R-1246-x等的上调以及mi R-129-x、mi R-122-x和mi R-735-x等的下调来调控头肾抗哈维氏弧菌的感染。综上,维生素E在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方面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维生素E的促生长和提高免疫的功能实质以及丰富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物信息学资料。
王忠[3](2020)在《肠道菌群对猪行为性状初情期启动及免疫性状疫苗抗体产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种类,而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肠道菌群具有影响猪饲料利用效率、脂肪沉积等多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巨大潜力。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与性激素相互作用,诱发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诸多性激素紊乱相关疾病。初情期是后备母猪非常重要的繁殖性状,初情期启动失败多由类固醇性激素分泌障碍引起。目前尚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否会通过影响性激素而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启动。此外,疫苗是猪场疾病预防的重要工具,猪群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在个体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猪群抗体整齐度差会给猪场疾病预防带来风险。前期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会导致宿主流感疫苗抗体的显着降低,表明肠道菌群对于疫苗抗体反应的重要性。肠道菌群是否影响猪只疫苗抗体产生,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本研究探索了肠道菌群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和疫苗抗体产生两个复杂性状的影响。在第一部分实验中,鉴别了与初情期启动失败显着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类别,研究了后备母猪发情周期四个阶段肠道菌群变化的规律,并基于预测宏基因组功能通路初步探索了肠道菌群引起母猪初情期启动失败的可能原因。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通过肠道菌群与猪场常用疫苗抗体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评估了肠道菌群对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并鉴别了肠道菌群中可能参与疫苗抗体形成关联的菌属。具体结果如下:本论文通过对908头后备母猪的发情行为持续跟踪观察,获得73头至9.5月龄仍未观察到发情的后备母猪样本,选取90头正常发情的全同胞或半同胞作为对照组。对其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两组母猪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发现普氏菌属、密螺旋体属、Faecalibacterium、Oribacterium、琥珀酸弧菌属和厌氧弧菌属在正常发情的母猪肠道中丰度显着更高,而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和颤螺菌属则富集在初情期启动失败的后备母猪中。对肠道菌群功能预测发现视黄醇代谢通路显着富集在正常发情的后备母猪中,表明特定的肠道共生菌可能对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启动具有重要作用,视黄醇代谢障碍可能是情期启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观察了22头正常发情后备母猪的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四个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通过构建肠道菌群的共发生网络,发现以Sphaerochaeta和密螺旋体属菌为主的共发生网络模块与母猪发情周期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所采集的母猪样品,本论文选取了198头后备母猪,开展肠道菌群影响疫苗抗体水平的研究。于197日龄左右采集血液样品,测定所有母猪的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其中49头还测定了伪狂犬、猪乙型脑炎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疫苗的抗体水平。同时,采集了所有猪只的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注释获得菌群分类学信息。通过Two-part模型鉴定与抗体水平显着关联的菌属。结果发现,本试验猪群5种疫苗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个体间存在显着差异,肠道菌群能解释个体间抗体水平差异的比例为1.11%~9.35%。与抗体水平关联的肠道微生物菌属中,瘤胃菌科、毛螺菌科、颤螺菌属以及普氏菌属与4种或5种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显着相关。此外,我们还对猪瘟及乙脑病毒抗体阳性和阴性个体进行了组间共丰度簇的比较,发现以普氏菌属为主的共丰度簇CAG11和乳酸杆菌属为主的CAG12富集在猪瘟抗体阳性组个体的肠道菌群中,CAG15则富集在猪瘟抗体阴性个体的肠道菌群中。而密螺旋体属为主的CAG28显着富集于乙脑抗体阴性组。我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相关,肠道微生态的失调可能可通过干扰视黄醇代谢引起后备母猪情期启动失败。这加深了对母猪乏情机制的认识,为通过益生菌/益生元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还发现肠道菌群与疫苗抗体水平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这对于猪用疫苗的设计、肠道菌群作为内源性免疫佐剂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翠羽[4](2020)在《奶牛泌乳早期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围产期奶牛因生产应激和泌乳应激多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免疫力下降导致易发多种疾病。此阶段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非常关键。维生素E是重要的断链型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细胞膜和脂蛋白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来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奶牛繁殖性能。然而,由于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早期快速检测方法,临床上难以及时被发现,使得奶牛围产期和泌乳早期易发免疫抑制和氧化应激及其所致的疾病,现已成为危害奶牛健康的大问题。因此,本研究应用代谢组学中LC/MS和NMR组合技术检测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症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浆样本,以探究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代谢谱和特征性生物标示物,为今后奶牛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症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黑龙江某大型集约化牛场进行,随机选取年龄、胎次、体况等背景信息相近的高产奶牛为试验动物,在分娩当天至产后30天内根据血浆维生素E含量分为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组(V E含量23μg/mL)和正常组(V E含量4μg/mL以上)各40头,再根据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或患病等信息,每组挑选14头能量代谢、肝功、维生素、氧化应激等指标差异性最小的奶牛进行代谢组学的LC/MS和NMR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差异代谢物,结合代谢通路分析研究差异代谢物与奶牛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与作用。结果显示:(1)VE亚临床缺乏组奶牛血浆中NEFA、AST、MDA、LDL、CEHE显着升高(p<0.05),ALB、T-AOC、HDL显着降低(p<0.05),表明围产期VE亚临床缺乏奶牛呈现能量负平衡、二型酮病、氧化应激和肝损伤等血液病理学特征。(2)应用1H-NMR技术获得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30种,均升高,分别是乳酸、谷氨酸、甘氨酸、柠檬酸、丙酮酸、磷酸胆碱、LDL、丙酮、3-羟基丁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等。主要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柠檬酸盐循环(TCA循环)、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等代谢。(3)应用LC-MS技术获得维生素E缺乏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17种,其中邻氨基苯甲酸、十四烷酸、苯丙酮酸等3种降低;其余14种升高,分别是参与糖代谢的木酮糖、木糖醇和葡糖醛酸;参与脂类代谢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1-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鞘磷脂、4-D-羟基鞘氨醇、L-棕榈酰肉碱、(15Z)-四烯酸、(9Z)-十八碳烯酸和十四烷酸以及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的羟(基)脯氨酸、D-丝氨酸、邻氨基苯甲酸和苯丙酮酸。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有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4)两种组学的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奶牛VE缺乏与能量负平衡、二型酮病、氧化应激和肝损伤等有关。结论:本试验利用1H NMR和LC/MS技术获得了围产期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47种,全景式地阐明了围产期VE亚临床缺乏时机体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等代谢变化,为今后深入探究围产期VE亚临床缺乏发生机理和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李凯旋[5](2020)在《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题组前期研究了饲用不同硒源(亚硒酸钠、酵母硒、甲硒氨酸)及其水平对肉种母鸡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种鸡饲喂甲硒氨酸(SM)和酵母硒(SY)能显着提高肉种鸡产蛋率、孵化率及种蛋的硒含量,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亚硒酸钠(SS),且SM同比SS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其中SM最佳剂量为0.15 mg Se/kg。为此,本论文在建立鸡胚和肝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比较SM和SS两种硒源对鸡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两者差异化调控肝细胞氧化应激相关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作用靶点以及对抗氧化硒蛋白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深入探讨了 SM上述营养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1.1建立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在种蛋孵化后期第17 d注射0、10、25、50、75μg敌草快(Diquat,DIQ),24 h后引起鸡胚表观现象明显变化:尿囊绒毛膜出现发红、充血等症状。随着Diquat注射剂量加大,鸡胚死亡数上升,两者间呈显着正相关。其中,25 μg Diquat即可导致鸡胚死亡,检测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上升。由此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了 Diquat诱导的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损伤模型,Diquat适宜注射剂量为25 μg。1.2母源甲硒氨酸对敌草快诱导急性氧化应激鸡胚的保护作用应用上述构建的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采用3×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即3种硒源:基础日粮(硒水平0.04 mg/kg)、基础日粮+0.15 mg Se/kg SS、基础日粮+0.15 mg Se/kg SM;2种Diquat水平:0和25 μg。试验选用40周龄梅黄4号种母鸡180只,随机分为三组,试验期12周(预试验4周,正式试验8周)。各硒源种蛋于孵化期第17 d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无菌水或Diquat注射,分为CON(基础日粮+无菌水注射)、SS(SS+无菌水注射)、SM(SM+无菌水注射)、CON-DIQ(基础日粮+Diquat 注射)、SS-DIQ(SS+Diquat 注射)、SM-DIQ(SM+Diquat注射)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孵化第18d解剖取样分析,第21 d出雏期统计死胚率,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Diquat注射显着提高了鸡胚死亡率和肝细胞凋亡率,降低了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高了自由基(NO)及其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水平;组织切片H E染色显微观察显示肝细胞出现空泡化现象;电镜观察显示肝细胞电子密度降低、内质网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内脊肿胀或消失现象。2)母源日粮加硒处理显着降低了鸡胚死亡率和肝细胞凋亡率,提高了鸡胚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氧化酶(GPx,TrxR,CAT,γ-GCS)和氧化酶(MPO,XOD,MAO)及二相解毒酶(HO-1、NQO1)活性,降低了自由基(ROS,NO)及其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MDA)水平,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高抗凋亡蛋白Bcl-2而减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由此表明,母源硒明显缓解了种蛋孵化后期Diquat诱导的急性氧化应激反应而降低鸡胚死亡率,SM总体效果明显强于SS。试验二: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母源SM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1)母源硒处理显着上调了肝细胞Nrf2 mRNA丰度、Nrf2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并促进Nrf2蛋白核转位;2)母源SM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了鸡胚肝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了主要抗氧化硒酶(GPx1,TrxR)、二相解毒酶(NQO1,HQ1)mRNA丰度及其蛋白表达量。SM的上述总体效果明显优于SS。由此说明,SM能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Nrf2基因表达及其蛋白磷酸化,同时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提高下游基因抗氧化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试验三: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的保护效果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体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鸡肝LMH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进一步验证SM对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及Keap 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3.1建立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模型1)通过H2O2处理LMH细胞系24 h的实验结果表明:在0-1000μmol/L浓度内,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LMH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渐增,而细胞存活率渐降,两者呈显着的相关性。其中,1000 μmol/LH2O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在50%左右,可满足后续实验需求。2)在10-100ng/ml浓度范围内,SS或SM同时处理24 h显着提高了 LMH细胞存活率和GPx活性;1000 ng/ml SS处理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而SM没有这一现象。其中,100 ng/ml硒添加具有最优效果,可满足后续实验要求。由此成功建立了 H2O2诱导的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模型,H2O2适宜处理浓度为1000 μmol/ml,硒处理的最佳剂量为100ng/ml。3.2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的保护效果在实验3.1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H2O2处理增加了 LMH细胞ROS、NO和MDA含量,增强了 Ca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提高了 LMH细胞死亡率。2)SM处理能提高LMH细胞T-SOD活性及T-AOC水平,抑制ROS、NO和MDA的生成,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spase-3水平和细胞死亡率。由此证实,SM明显缓解了由H2O2诱导的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反应,SM总体效果明显强于SS。3.3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试验3.2的基础上,同时探究了 SM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SM处理能显着上调LMH细胞Nrf2 mRNA丰度,下调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GPx、TrxR、HO-1 mRNA丰度,以及GPx活性和TrxR含量。上述总体效果明显优于SS。由此进一步证实,SM能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调控抗氧化硒酶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缓解氧化应激的作用。3.4甲硒氨酸对LMH细胞抗氧化硒酶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在实验3.1和3.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硒处理显着提高了 LMH细胞Keap2-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主要含硒酶(GPx、TrxR、SEPP)mRNA稳定性和蛋白合成速率,SM总体效果强于SS。由此提示,SM高效增强了主要抗氧化含硒酶的基因表达效率。综上所述,母源SM能通过高效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Nrf2基因表达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促进下游主要抗氧化含硒酶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增强鸡胚抗氧化功能而缓解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损伤,达到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作用效果。
黄钦成[6](2019)在《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需要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C、E,养殖多鳞鱚幼鱼8周,确定多鳞鱚对三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脱维酪蛋白和脱脂白鱼粉为蛋白源,鱼油和大豆磷脂油为脂肪源,配制维生素A水平分别为362、751、1141、2202、4335、8230、18932 IU/kg的7组实验饲料,投喂多鳞鱚幼鱼(2.02±0.15 g)8周。通过考察维生素A对多鳞鱚生长、免疫、抗氧化、生化、消化指标、肝脏维生素A沉积的影响,确定其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维生素A提高了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肝体比(HSI),降低了饲料系数(FCR)(P<0.05);提高了肝脏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肠道LZM、ACP活性(P<0.05);提高了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了肝脏的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提高了肠道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钠钾ATP酶(Na+-K+ATP)活性(P<0.05)。以WG、Na+-K+ATP、肝脏T-AOC、维生素A含量为判据,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A需要量为2437、2202、4685、4564 IU/kg。2、以蒸汽鱼粉、脱维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玉米油、鱼油、大豆磷脂油为脂肪源,配制出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5、16、27、65、122、233 mg/kg的6组实验饲料,投喂多鳞鱚幼鱼(2.33±0.02 g)8周。考察维生素C对多鳞鱚生长、免疫、抗氧化力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维生素C提高了WG、SGR、摄食量(FI)、PER,降低了HSI(P<0.05);提高了肝脏总免疫球蛋白(IgM)、补体C3、补体C4含量及AKP活性(P<0.05);提高了肝脏及肠道T-AOC、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CAT、GPx活性,提高肝脏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降低了MDA、过氧化脂质(LPO)含量(P<0.05);上调了肝脏和肠道Nrf2、Keap1、CAT、GST、GPx、GR、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表达(P<0.05)。以PER、肝脏IgM、肠道CuZnSOD活性、肝脏维生素C含量为判据,多鳞鱚幼鱼(2.33±0.02 g)对维生素C需要量为98.33、139.03、104.23、143.69 mg/kg。3、以脱脂白鱼粉、脱维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玉米油、鱼油、大豆磷脂油为油源,配制出维生素E含量为4、14、22、47、95、198 mg/kg的6组实验饲料,投喂多鳞鱚幼鱼(2.14±0.02 g)8周。考察维生素E对多鳞鱚生长、免疫、抗氧化及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维生素E提高了WG、SGR、FI、PER,降低了FCR(P<0.05);提高了肝脏IgM、AKP、LZM(P<0.05)活性;提高了肝脏和肠道CuZnSOD、CAT、GPx、GST活性,提高了肠道T-AOC,降低了肝脏LPO、MDA含量(P<0.05)。上调了肝脏和肠道Nrf2、Keap1、CAT、GST、GPx、GR、CuZnSOD、MnSOD基因表达(P<0.05)。以WG、肝脏IgM、MDA为判据,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E需要量为100.37、116.37、114.9 mg/kg。
令狐克川[7](2019)在《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均会随蛋鸡日龄的延长而下降,因此提高此阶段蛋鸡的产蛋率及蛋品质有利于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尚缺少其对蛋鸡产蛋后期影响的相关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天然维生素E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及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试验由三部分组成:试验一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70只66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蛋鸡的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4.13%和3.01%(P>0.05)。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肝脏中的沉积量(P<0.05);与添加100 mg/kg天然维生素E相比,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血清中的沉积量(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空肠脂肪酶、胰腺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着提高蛋鸡空肠的相对长度(P<0.05)。试一验二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G、IgM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降低其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着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提高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和GSH-Px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显着提高了蛋鸡空肠黏膜Nrf2、GSH-Px1和Cu/Zn-SOD mRNA的水平(P<0.05)。试验三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21 d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壳厚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组的鸡蛋保存14 d后蛋白高度较高(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鸡蛋保存不同时间的失重率无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蛋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并提高蛋鸡产蛋后期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沉积量、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蛋品质。此外,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日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对改善蛋品质和提高蛋鸡抗氧化功能的作用效果比100 mg/kg更好。
鞠耿越[8](2019)在《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硒是硒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抗氧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硒被公认为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目前饲料中普遍使用的硒源为亚硒酸钠,其存在吸收率低、过氧化作用及潜在的污染等问题,而有机硒生物活性及利用率高,且不会产生过氧化物,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胫骨生长、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和VE含量以及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有机硒在肉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8日龄江南白鹅公鹅3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采用2硒源(有机硒和无机硒)×3硒水平(0.20、0.30、0.40mg/kg)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30、0.40 mg/kg的硒代蛋氨酸(SM,以硒计),D、E、F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30、0.40mg/kg的亚硒酸钠(SS,以硒计)。试验期42d。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生长性能和胫骨发育的影响:(1)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且无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2)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血清蛋白和白球比无显着影响(P>0.05);SM处理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显着高于SS处理,SM处理鹅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浓度及AST/ALT极显着低于SS处理(P<0.01)。(3)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血清钙(Ca)、磷(P)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不同硒源对胫骨灰分和磷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SM处理鹅的胫骨钙含量和胫骨强度显着高于SS处理(P<0.05)。2.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抗氧化性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1)SS处理鹅的胸肌失水率极显着高于SM处理(P<0.01),SM处理鹅的胸肌pH24h显着高于SS处理(P<0.05);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鹅胸肌剪切力、pH24h、pH45mim以及肉色值无显着影响(P>0.05)。(2)SM处理鹅的肝脏和血浆GSH-Px、CAT、SOD活性和T-AOC显着高于SS处理(P<0.05),肝脏和血浆MDA含量极显着低于SS处理(P<0.01);不同硒水平对肝脏和血浆GSH-Px、SOD活性、T-AOC和MDA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血浆CAT活性随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着升高(P<0.05);硒源和硒水平之间的互作对肝脏和血浆抗氧化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3)SM处理鹅的胸肌VE含量极显着高于SS处理(P<0.01),且胸肌VE含量随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0.30 mg/kg处理组与0.40 mg/kg处理组的VE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4)SM处理鹅的肝脏、肌肉和胫骨的硒沉积极显着高于SS处理(P<0.01);SM处理鹅的肝脏和肌肉硒沉积随硒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差异极显着(P<0.01),但硒水平对SS处理鹅的肌肉和胫骨中的硒沉积影响不显着(P>0.05)。SM处理鹅的肝脏和肌肉中的铜含量极显着低于SS处理(P<0.01),不同硒源对胫骨铜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不同硒水平对肝脏和肌肉铜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不同硒水平对胫骨铜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肝脏、胸肌和胫骨锌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SM处理鹅的腿肌锌含量显着高于SS处理(P<0.05)。SM处理鹅的肝脏铁含量显着高于SS处理(P<0.05),不同硒源对胫骨铁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不同硒水平对肝脏和胫骨铁含量无显着影响,且硒源和硒水平之间无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综上分析,硒添加水平在0.20~0.40 mg/kg时,有机硒在提高仔鹅生长性能方面虽没有显着作用,但在促进胫骨生长、减少对肝脏的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性能、改善肉品质以及维持微量元素平衡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且添加0.20 mg/kg的有机硒即可达到添加0.30~0.40 mg/kg无机硒的效果,因此在鹅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可以考虑用低剂量的有机硒代替无机硒。
蔡良佳[9](2018)在《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观察功能性添加剂1号(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吡啶甲酸铬、有机硒等)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经产的大白母猪30头,按照胎次接近的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5头,试验组妊娠母猪喂给添加0.15%功能性添加剂1号的日粮,对照组妊娠母猪喂给基础日粮,试验预饲期7天,正饲期60天。试验期从母猪配上种至分娩结束,记录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出生重,计算成活率有无差别。在母猪妊娠60天和产前1周,每组选取10头母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分别测定2组共20头受试母猪的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瘟抗体水平,并同时进行孕激素、血常规、尿素氮和肌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对产仔数、活仔数、出生重、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再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组平均产仔数为10.20头,平均活仔数为9.70头,平均成活率为95.04%,平均出生重为1.53kg;对照组平均产仔数为9.90头,平均活仔数为8.00头,平均成活率为82.75%,平均出生重为1.50k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仔数3.03%(P>0.05),差异不显着,提高活仔数21.25%(P<0.05),差异显着,提高成活率14.85%(P<0.05),差异显着,提高出生重2.00%(P>0.05),差异不显着。对母猪血清中的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用正向间接血凝法测定妊娠母猪的口蹄疫、猪瘟抗体水平,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伪狂犬抗体水平。妊娠60天,试验组母猪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0%、90%、100%,对照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0%、70%、70%,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0%、20%、30%。产前1周,试验组母猪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90%、100%,对照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0%、80%、80%,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10%、20%。妊娠60天和产前1周,试验组母猪口蹄疫、伪狂犬、猪瘟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90%、100%,对照组母猪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0%、75%、75%,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5%、15%、25%。对母猪血常规项目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使用美国雅培I1000R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母猪血清孕激素含量,配合使用仪器专用试剂。妊娠60天,试验组母猪平均孕激素水平为30.45μg/L,对照组为32.17μg/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5.35%(P>0.05),差异不显着。产前1周,试验组母猪平均孕激素水平为9.00μg/L,对照组为10.73μg/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16.12%(P<0.05),差异显着。使用SysmexK-10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指标。妊娠60天,试验组母猪平均白细胞数目为17.53×109/L,对照组为15.47×109/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3.32%(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红细胞数目为5.51×1012/L,对照组为5.38×1012/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42%(P>0.05),差异不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为15.46%,对照组为16.41%,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5.79%(P>0.05),差异不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103.48g/L,对照组为103.37 g/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11%(P>0.05),差异不显着。产前1周,试验组母猪平均白细胞数目为14.42×109/L,对照组为12.50X 109/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5.36%(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红细胞数目为4.55×1012/L,对照组为3.73×1012/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1.98%(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为15.12%,对照组为17.38%,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13.00%(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85.53g/L,对照组为84.07g/L,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50%(P>0.05),差异不显着。其他指标虽然差异均不显着,但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用日立767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肌酐成分,配合使用仪器专用试剂。妊娠60天,试验组母猪平均尿素氮含量为3.99mmol/L,对照组为5.01mmol/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20.36%(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肌酐含量为197.32μmol/L,对照组为199.97μmol/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1.33%(P>0.05),差异不显着。产前1周,试验组母猪平均尿素氮含量为3.25mmol/L,对照组为4.88mmol/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33.40%(P<0.05),差异显着;试验组母猪平均肌酐含量为203.71μmol/L,对照组为205.03μmol/L,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0.64%(P>0.05),差异不显着。结论:日粮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剂1号可以提高母猪产活仔数和产仔成活率;功能性添加剂1号可以增强母猪对口蹄疫、伪狂犬和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功能性添加剂1号可以显着提高母猪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说明可以改善母猪的免疫水平。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5kg/T饲料。
梁建斌[10](2016)在《硒缺乏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文中指出选取1日龄SPF雏鸡12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n=60),通过人工复制雏鸡硒缺乏模型,并分别于第7、21、35日龄剖杀取样,研究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HE染色方法检测空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应用紫外比色法检测空肠黏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通过ABST显色法检测组织总抗氧化能力、通过NBT显色反应检测SOD活性以及通过比色法检测组织MDA含量;应用DNA ladder以及TUNEL检测方法对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对空肠黏膜中的BCL-2、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旨在初步揭示硒调控雏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肠黏膜上皮细胞数量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第21日龄和35日龄极显着降低(p<0.01)。(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7日龄GSH-Px活性、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及SOD活性显着降低(p<0.05),MDA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第21日龄及35日龄时,GSH-Px活性、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及SOD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雏鸡空肠黏膜在35日龄时DNA ladder检测结果出现DNA片段化降解,在7、21和35日龄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升高(p<0.0.1)。(4)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7日龄时空肠黏膜中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21日龄时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1),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0.05),35日龄时BCL-2与Caspase-3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只在21日龄及35日龄时有表达。综上所述,硒缺乏影响雏鸡空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导致上皮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降低,促使雏鸡空肠黏膜中BCL-2和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最终促使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增加。
二、硒──V_E对猪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硒──V_E对猪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论文提纲范文)
(1)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脂质过氧化与危害 |
1.2 机体中的抗氧化物质 |
1.3 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 |
1.4 天然植物对动物抗氧化性能的促进作用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机制的调控 |
4.1 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2)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维生素E的性质与功能简介 |
1.1.1 维生素E的本质特征 |
1.1.2 维生素E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
1.1.3 维生素E在动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
1.1.4 水产领域维生素E研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1.2 珍珠龙胆石斑鱼研究文献综述 |
1.2.1 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起源、分类以及生物学特征 |
1.2.2 珍珠龙胆石斑鱼育种学研究 |
1.2.3 珍珠龙胆石斑鱼营养学研究 |
1.2.4 珍珠龙胆石斑鱼病害学研究 |
1.2.5 珍珠龙胆石斑鱼转录水平研究 |
1.2.6 其他研究 |
1.2.7 存在的问题 |
1.3 转录组学研究 |
1.3.1 转录组学研究方法概述 |
1.3.2 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3 转录组测序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4.1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4.4 研究意义 |
1.4.5 创新点 |
第2章 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
2.1 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2.4 小结 |
第3章 维生素E最适添加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抗病力的影响 |
3.1 哈维氏弧菌半致死试验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果 |
3.1.3 讨论 |
3.1.4 小结 |
3.2 维生素E最适添加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抗病力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小结 |
3.3 哈维氏弧菌和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3.3.1 材料和方法 |
3.3.2 结果 |
3.3.3 讨论 |
3.3.4 小结 |
第4章 mRNA测序分析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
4.1 养殖试验样品的mRNA测序及分析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试验方法 |
4.1.3 结果 |
4.1.4 讨论 |
4.1.5 小结 |
4.2 细菌感染试验样品的mRNA测序及分析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 |
4.2.3 讨论 |
4.2.4 小结 |
第5章 miRNA测序分析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
5.1 养殖试验样品的miRNA测序及分析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试验方法 |
5.1.3 结果 |
5.1.4 讨论 |
5.1.5 小结 |
5.2 细菌感染试验样品的miRNA测序及分析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 |
5.2.3 讨论 |
5.2.4 小结 |
第6章 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调控的miRNA-mRNA分析 |
6.1 养殖试验样品的miRNA-mRNA关联分析 |
6.1.1 材料与方法 |
6.1.2 结果 |
6.1.3 讨论 |
6.1.4 小结 |
6.2 细菌感染试验样品的miRNA-mRNA关联分析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 |
6.2.3 讨论 |
6.2.4 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肠道菌群对猪行为性状初情期启动及免疫性状疫苗抗体产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肠道菌群概述 |
1.1 肠道菌群影响猪健康和经济性状 |
1.2 影响肠道菌群因素 |
1.3 肠道菌群的互作网络 |
2 肠道菌群与母猪初情期启动失败关系的研究进展 |
2.1 母猪初情期启动失败 |
2.2 影响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因素 |
2.3 肠道菌群与类固醇激素的相互作用 |
3 肠道菌群对疫苗抗体产生的影响 |
3.1 动物肠道免疫系统概述 |
3.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
3.3 疫苗抗体水平的个体间差异 |
3.4 疫苗抗体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 |
3.5 肠道菌群影响疫苗抗体反应的作用机制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意义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肠道菌群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影响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表型测定和样品收集 |
2.2 粪便微生物DNA的提取和16 S rRNA基因测序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后备母猪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
3.2 初情期启动失败母猪与正常发情母猪肠道菌群共丰度簇差异的比较 |
3.3 与初情期启动失败关联的肠道菌群类别鉴定 |
3.4 初情期启动失败母猪肠道菌群功能的改变 |
3.5 后备母猪发情周期四个发情阶段肠道菌群共发生网络的变化 |
3.6 发情周期中各发情阶段富集微生物种类的鉴定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猪肠道菌群对宿主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和样品收集 |
2.2 疫苗接种和特异性抗体测定 |
2.3 粪便微生物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测序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试验后备母猪疫苗抗体的产生情况 |
3.2 后备母猪个体间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 |
3.3 鉴别影响疫苗抗体水平的肠道微生物类别 |
3.4 影响多种疫苗抗体水平的肠道微生物类别 |
3.5 肠道菌群对抗体水平个体间差异的影响程度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奶牛泌乳早期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
1.1.1 维生素E的来源、吸收、转运与代谢 |
1.1.2 维生素E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1.1.3 维生素E与奶牛健康 |
1.2 奶牛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
1.2.1 代谢组学简介 |
1.2.2 ~1H NMR和 LC/MS技术介绍 |
1.2.3 代谢组学在奶牛疾病方面的应用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部分 |
2.1 试验奶牛血液临床病理学分析 |
2.1.1 试验材料 |
2.1.1.1 试验动物 |
2.1.1.2 试验奶牛选择和分组 |
2.1.1.3 主要试验仪器 |
2.1.1.4 主要软件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背景信息和血液样品采集 |
2.1.2.2 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 |
2.1.2.3 数据统计 |
2.1.3 试验结果 |
2.1.3.1 试验奶牛基本临床信息 |
2.1.3.2 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基于~1H-NMR技术的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
2.2.1 试验材料 |
2.2.1.1 试验动物 |
2.2.1.2 主要试验试剂与软件 |
2.2.1.3 主要试验仪器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血浆样品预处理 |
2.2.2.2 ~1H NMR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 |
2.2.2.3 差异代谢物筛选与多元统计分析 |
2.2.2.4 代谢通路分析 |
2.2.3 试验结果 |
2.2.3.1 血浆样品的~1H NMR谱 |
2.2.3.2 多元统计分析 |
2.2.3.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
2.2.3.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
2.2.4 讨论 |
2.2.4.1 维生素E缺乏与脂代谢 |
2.2.4.2 维生素E缺乏与糖代谢 |
2.2.4.3 维生素E缺乏与氨基酸代谢 |
2.2.5 小结 |
2.3 基于LC/MS技术的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奶牛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
2.3.1 试验材料 |
2.3.1.1 试验动物 |
2.3.1.2 主要仪器 |
2.3.1.3 主要试剂 |
2.3.1.4 试验相关软件及数据库 |
2.3.2 试验方法 |
2.3.2.1 血浆样品预处理 |
2.3.2.2 上机检测 |
2.3.2.3 数据处理 |
2.3.2.4 差异代谢物筛选与多元统计分析 |
2.3.3 试验结果 |
2.3.3.1 多元统计分析 |
2.3.3.2 差异代谢物筛选 |
2.3.3.3 代谢通路分析 |
2.3.4 讨论 |
2.3.4.1 维生素E缺乏与糖代谢异常 |
2.3.4.2 维生素E缺乏与脂类物质代谢异常 |
2.3.4.3 维生素E缺乏与氨基酸代谢异常 |
2.3.4.4 维生素E缺乏与其他代谢异常 |
2.3.5 小结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硒的概况 |
1.1 硒的存在形式与生物学功能 |
1.2 硒与硒蛋白 |
1.3 甲硒氨酸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母体效应 |
2.1 母体效应简介 |
2.2 禽类母体效应相关研究进展 |
2.3 硒的母体效应 |
第三节 种蛋孵化和氧化应激 |
3.1 鸡胚发育过程 |
3.2 种蛋孵化与氧化应激 |
3.3 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 |
3.4 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 |
3.5 应对氧化应激的措施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一节 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构建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母源甲硒氨酸对急性氧化应激鸡胚的保护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1.1 材料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第一节 鸡肝LMH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构建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调控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抗氧化硒酶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全文讨论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1.1 主要结论 |
1.2 创新点 |
1.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6)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需要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多鳞鱚的研究进展 |
1.2 维生素A、C、E的研究概况 |
1.2.1 维生素A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1.2.2 维生素C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1.2.3 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1.2.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A需要量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设计与饲料制作 |
2.1.2 养殖管理 |
2.1.3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
2.1.4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维生素A沉积的影响 |
2.2.2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 |
2.2.3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4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肠道消化酶活的影响 |
2.2.6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 |
2.3 讨论 |
2.3.1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维生素A沉积的影响 |
2.3.2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 |
2.3.3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4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料维生素A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6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A需要量 |
2.4 小结 |
3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设计与饲料的制作 |
3.1.2 养殖管理 |
3.1.3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
3.1.3.1 肝脏及肠道指标测定 |
3.1.3.2 实时荧光定量反应(qRT-PCR) |
3.1.4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维生素C沉积的影响 |
3.2.2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 |
3.2.3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4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Nrf2/keap1 信号通路及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5 相关性分析和维生素C需要量评价 |
3.3 讨论 |
3.3.1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维生素C沉积的影响 |
3.3.2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3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4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Nrf2/keap1 信号通路及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5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 |
3.4 小结 |
4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E需要量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设计与饲料的制作 |
4.1.2 养殖管理 |
4.1.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4.1.4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
4.2 结果 |
4.2.1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及肝脏维生素E沉积的影响 |
4.2.2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 |
4.2.3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4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Nrf2/keap1 信号通路及相关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5 相关性分析和维生素E需要量评价 |
4.3 讨论 |
4.3.1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生长性能和肝脏维生素E沉积的影响 |
4.3.2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免疫指标的影响 |
4.3.3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4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多鳞鱚幼鱼肝脏和肠道Nrf2/keap1 信号通路及相关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5 多鳞鱚幼鱼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 |
4.4 小结 |
5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7)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维生素E的结构及性质 |
1.1 维生素E的结构 |
1.2 维生素E的性质 |
2 天然维生素E的来源及应用 |
2.1 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 |
2.2 天然维生素E的制备 |
2.3 维生素E的应用 |
2.4 天然维生素E的应用前景 |
3 天然维生素E的合成及利用机制 |
3.1 维生素E的合成 |
3.2 维生素E的吸收 |
3.3 维生素E的转运 |
3.4 维生素E的代谢 |
4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4.1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
4.2 维生素E的免疫作用 |
4.3 维生素E的促繁殖性能作用 |
4.4 维生素E的抗应激作用 |
4.5 维生素E与动物产品质量 |
4.6 动物的维生素E缺乏症 |
5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及蛋品质的影响因素 |
5.1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 |
5.2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
5.3 影响蛋品质的因素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维生素E沉积的影响 |
3.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抗氧化功能及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鸡蛋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硒的概况 |
1.1 硒的发现 |
1.2 硒的存在形式 |
1.3 硒的吸收代谢途径 |
1.4 硒的生物学功能 |
1.4.1 促生长作用 |
1.4.2 抗氧化作用 |
1.4.3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1.4.4 影响动物繁殖性能 |
1.4.5 影响微量元素利用率 |
1.5 硒缺乏与硒中毒 |
2 硒源的研究现状 |
2.1 硒源在家畜上的研究进展 |
2.2 硒源在家禽上的研究进展 |
3 江南白鹅的概况 |
3.1 江南白鹅的品种来源 |
3.2 江南白鹅的品种特点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生长性能和胫骨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1.5 饲养管理 |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2.4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5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胫骨发育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胫骨发育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抗氧化性能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1.5 饲养管理 |
1.6 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70日龄仔鹅肉品质的影响 |
2.2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胸肌VE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70日龄仔鹅肉品质的影响 |
3.2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胸肌VE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仔鹅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维生素A概述 |
1.1.1 维生素A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1.2 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 |
1.1.3 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 |
1.1.4 维生素A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2 25-羟基维生素D_3概述 |
1.2.1 25-羟基维生素D_3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2.2 25-羟基维生素D_3的吸收和利用 |
1.2.3 25-羟基维生素D_3的生理作用 |
1.2.4 25-羟基维生素D_3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3 维生素E概述 |
1.3.1 维生素E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3.2 维生素E的吸收和利用 |
1.3.3 维生素E的生理作用 |
1.3.4 维生素E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4 β-胡萝卜素概述 |
1.4.1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4.2 β-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 |
1.4.3 β-胡萝卜素的生理作用 |
1.4.4 β-胡萝卜素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5 吡啶甲酸铬概述 |
1.5.1 吡啶甲酸铬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5.2 吡啶甲酸铬的吸收和利用 |
1.5.3 吡啶甲酸铬的生理作用 |
1.5.4 吡啶甲酸铬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6 有机硒概述 |
1.6.1 有机硒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6.2 有机硒的吸收和利用 |
1.6.3 有机硒的生理作用 |
1.6.4 有机硒在母猪生产上的作用 |
1.7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功能性添加剂1号和载体 |
2.1.2 试验动物 |
2.1.3 试验基础日粮 |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5 主要试剂和材料 |
2.1.6 主要溶液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饲养管理 |
2.2.3 称重及采血方法 |
2.2.4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
2.2.5 血液指标测定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
3.3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1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孕激素含量的影响 |
3.3.2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血常规的影响 |
3.3.3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
4.3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1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母猪孕激素含量的影响 |
4.3.2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母猪血常规的影响 |
4.3.3 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母猪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生产指标统计结果 |
附表2 免疫指标统计结果 |
附表3 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 |
感谢词 |
(10)硒缺乏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硒元素的研究进展 |
1.1.1 硒的科学史 |
1.1.2 硒的理化性质及自然分布 |
1.1.3 硒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
1.1.4 硒的生物学功能 |
1.1.5 硒缺乏症 |
1.1.6 硒与肠黏膜免疫 |
1.2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2.1 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
1.2.2 细胞凋亡机制 |
1.2.3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
1.3 硒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硒缺乏雏鸡模型的复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试验结果 |
2.2.1 临床表现 |
2.2.2 剖检结果 |
2.2.3 雏鸡血液及空肠黏膜硒含量测定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章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形态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 |
3.2.1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
3.2.2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试验结果 |
4.2.1 DNA ladder结果 |
4.2.2 TUNEL检测结果 |
4.2.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4.2.4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5.1 硒缺乏雏鸡模型的复制 |
5.2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
5.3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以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5.4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5.5 硒缺乏对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5.5.1 硒缺乏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5.5.2 硒缺乏对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量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硒──V_E对猪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论文参考文献)
- [1]枸芪粗提物对川藏黑猪脂质抗氧化性的影响[D]. 李祯.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2]维生素E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徐安乐. 集美大学, 2021(01)
- [3]肠道菌群对猪行为性状初情期启动及免疫性状疫苗抗体产生的影响[D]. 王忠.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4]奶牛泌乳早期亚临床维生素E缺乏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D]. 张翠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5]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D]. 李凯旋. 浙江大学, 2020(01)
- [6]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需要量的研究[D]. 黄钦成.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7]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令狐克川.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仔鹅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D]. 鞠耿越. 扬州大学, 2019
- [9]功能性添加剂1号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与免疫功能影响研究[D]. 蔡良佳. 广西大学, 2018(06)
- [10]硒缺乏雏鸡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D]. 梁建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