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GSM网络HLR/AU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

江苏移动GSM网络HLR/AU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

一、江苏移动GSM网中HLR/AUC设备的容灾备份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崔昀[1](2019)在《南京移动-LTE核心网演进策略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和不断升级,为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传统无线网络的核心网分组域存在业务支撑能力较弱、网络层次较多、数据路由转发效率较低等缺点,采用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EPC核心网的结构更加合理清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能应对移动数据流量的激增,支持异构网络的融合。论文结合南京移动现网部署实际工程案例,深入全面地研究了LTE核心网络部署及演进策略。论文首先简述了LTE核心网原理,包括EPC网络架构、网元及网络特性、网络关键技术及信令流程。然后,论文深入讨论了TD-LTE核心网融合及演进策略,包括MME与SGSN融合,SAE-GW与GGSN融合,HSS与HLR融合等方案。论文详细讨论了LTE语音解决方案,分析比较了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劣。论文最后结合中国移动5G网络部署总体需求,以及江苏移动核心网融合改造方案,分析给出了5G网络演进部署策略及应用场景。

钱华[2](2014)在《诺西HLRN+X容灾备份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用户的需求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着提升网络质量及用户感知、迎接多家运营商的竞争局面,从适应通信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如何解决上海移动诺西HLR N+1容灾备份网络的实时性差问题已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首先从诺西HLR设备结构入手,着重分析了诺西HLR设备组成、接口及诺西HLR原N+1容灾备份网络情况,针对原N+1备份网络实时性差且不利于网络维护和用户体验的问题,分析和比较了N+1容灾备份网络向其他几种容灾备份网络改造方式,结合当前的实际网络,提出N+X容灾网络改造方式最为合适,然后研究和分析了诺基亚HLR N+X容灾网络演进方案,并围绕新旧容灾网络各方面的优劣性进行对比。最后,进一步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诺基亚HLR N+X备份网络的实时特性,解决了原有N+1容灾备份网络中的问题,为用户在移动网络中能顺畅的使用各项业务提供了全面的安全保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进一步对N+X容灾机制的后续分析评估、维护手段规范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对诺基亚HLR N+X容灾网络维护和推广提供参考和标准。

赵兴强[3](2014)在《铁路GSM-R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不断建设发展,铁路GSM-R通信网络覆盖里程及用户数量大量增加,组网规模日益扩大,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此外,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GSM-R网络还承载了CTCS-3级列车控制、机车同步操控等重要系统的车-地信息传输业务,是列车行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然会对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铁路GSM-R网络现有的设备性能、承载的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区别于传统公共移动网络的铁路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随后深入分析了GSM-R网络结构、组网方式等方面来对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GSM-R网络各个基本网元构成以及各个子系统在网络中的功能。在全方面的介绍了网络的网元功能后,重点对GSM-R核心网重点设备(MSC、SGSN)的冗余备份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对。在关注核心网的安全性的同时,本文也对GSM-R无线网络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最后还结合铁路应用的特殊性,对几种网络安全策略进行了分析。

汪玉春[4](2012)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容灾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核心网位置归属寄存器(HLR)的安全和稳定性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设备。传统的软硬件备份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建立完善的HLR容灾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在各种HLR容灾技术中,HLR设备级的容灾方式由于其良好的保障性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特别是N+1容灾方式因其经济性和可扩容性成为了移动运营商的首选。论文结合甘肃移动实际工程,研究了HLR容灾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首先介绍了容灾技术原理和主要技术。其次,全面介绍了移动核心网HLR技术及其容灾,包括1+1、N+1和N+M等各种HLR容灾技术的优缺点对比。论文分析给出了HLR容灾的设计和设计方案,并结合甘肃移动实际网络,分析给出了具体的HLR容灾实现机制。

唐声波[5](2012)在《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HLR/AUC设备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需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起HLR/AUC设备的数据和业务安全备份机制,保证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网络服务的相对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提升中国移动的网络服务等级和品牌形象,突出服务领先优势。在满足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的前提下,推进HLR N+1数据备份方案,使业务恢复时间达到分钟级,同时对用户服务质量影响最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的新业务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业务应用和超大规模的用户群体背后,带来的是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各种新型通信设备的不断引入、通信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给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障中国移动核心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移动集团提出了启动中国移动核心网元容灾备份建设项目,项目中对中国移动核心网中提供基础通信业务和重要业务的网元进行容灾备份,这其中HLR/AUC设备的容灾应急为其中重要的部分。本文针对上述需求,分析设计了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本文首先对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整理出对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的HLR容灾数据配置、数据同步、容灾倒换管理、日志管理、安全管理等需求,并对每项的需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的功能架构模型。对涉及的系统功能架构中各个主要功能模块,在文中均对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基中包括功能模块中的详细功能组成,并举例对功能实现流程进行详细介绍。目前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并完成了对江苏全部HLR/AUC设备的纳入、容灾调度、管理相关人员的推广使用工作。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故障情况下HLR/AUC设备应急调度以及容灾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网络维护工作的工作量,保障了移动通信业务的畅通。

彭丽珺[6](2012)在《GSM网络中基站控制器容灾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安全工作是电信运营企业正常运营的核心,是保证网络品质和保障客户利益的基础。用户对于移动网络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从原先的语音业务,发展到现在的数据业务,用户对于移动网络的需求是无时无刻的。GSM网络中基站控制器的容灾方案以“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确保恢复”为原则,努力提高无线网络容灾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无线网络容灾保障工作的目标是建立本地无线网络冗灾保障预案、流程,组织无线网络容灾保障演练,提高对无线网络重大通信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GSM网络中基站控制器是重要节点之一,要做好基站控制器的容灾,必须先熟练掌握基础技术,如:GSM网络系统构架、基站控制器的构成和作用、数据备份技术、IP承载网的高可靠性技术等。本文基于以上的基础技术在上海移动网络的综合应用和实践,并根据移动网络端到端容灾建设的思路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GSM网络容灾的标准和规范》,搭建了安全的GSM基站控制器容灾网络。GSM网络各国运行至今,对基站控制器的容灾虽无统一标准,但各有其独特性和可借鉴性。本论文通过对铁路通信GSM-R(GSMfor Railway)网络的容灾方案和巴基斯坦移动GSM网络的容灾方案的研究,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已能成熟应用的方案,并从中吸取精华,用以在上海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构建新的容灾方案。在上海移动网络中,通过客户满意度评级,制定了容灾指标专用公式,通过该公式的计算,对阿尔卡特基站控制器三种不同容灾方案的测试和比较,最终选定了基于上海移动IP承载网的控制器容灾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具体操作和演练,证实该方案的确有效可行,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坤[7](2012)在《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演进,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主题,固定和移动的融合(FMC)更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各运营商面前的是如何有效融合现有网络,提升现有网络价值,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体验需求,并使其适应未来下一代网络的发展。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IMS进一步发扬了软交换结构中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比软交换进行了更充分的网络解聚,网络结构更加清晰合理。网络各个层次的不断解聚是电信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网络的解聚使得垂直业务模式被打破,有利于业务的发展;另外,不同类型网络的解聚也为网络在不同层次上的重新聚合创造了条件。IMS全面考虑了会话控制、业务提供、业务触发、移动性、计费、寻址方式等特性之外,还考虑了QoS、安全、NAT穿透、与PSTN和PLMN网络互通、固定移动融合等问题。IMS是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可运营、可管理、可增值的一种完整解决方案。作者作为IMS项目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方案规划、理论设计及现网运营工作。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测试,最终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解决方案。在此方案经过各方论证可行的基础上,已付诸实施。

谢璋[8](2012)在《移动软交换MSC POOL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移动通信全面进入3G时代的今天,现有软交换网络构架已经实现了2/3G网络的完美融合。但是由于网元特性能力以及网络架构的限制,移动软交换仍存在着不少瓶颈和问题亟待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有二:1、设备资源利用率不均,用户数、话务量无法实现动态调整(潮汐现象);2、缺乏切实、高效的网络容灾方案。3GPP在R5 TS 23.236文稿中提出了MSC POOL的建网思路,成为各大运营商关注的热点。论文首先分析了软交换网络的现网状况和瓶颈问题,从技术角度分析各种解决办法,然后重点阐述MSC POOL的概念,通过介绍R5 TS 23.236文稿内容,详细阐述MSC POOL的技术原理、组网方式、操作流程,以及解决网络瓶颈和容灾保障的实现过程。论文的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作者在南京参与搭建试验MSC POOL网络的工程实践活动,包涵了作者为此网络建设进行的需求分析、工程规划、工程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论文的最后,作者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验证了MSC POOL技术在提高投资利用率、节省信令开销、提高网络性能、提高容灾能力等方面的优越特性。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论文论证了MSC POOL网络建设模式在现行软交换网络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全网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网络维护经验。

翁武俊[9](2011)在《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异常迅速,代表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1]已成为人们日常通信交流的最重要载体。如今,国内外各设备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都在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2](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方案)紧锣密鼓地搭建实验网,进行各项软件硬件的开发和调测工作,预计在2013年将全网推广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网最为核心的数据库HLR[3](Home Location Register),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的一部分,更多面向客户、面向企业的移动业务也将接踵而至,无疑对HLR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数据处理效率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HLR设备的核心子系统,OA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维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当代移动核心网的技术特点和网络结构、移动核心网数据库HLR系统在网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功能进行描述;通过对采用CORBA[4]作为客户端服务器端中间件,运用基于X500[5]标准的LDAP[6](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访问目录协议)与XML[7]来建立数据模型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的优势进行研究分析;通过UML[8]工具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建模;通过对ODB[9(]Operation Determind Barring,运营商限制闭锁)服务设计、N+1容灾备份服务[10]设计与实现,得出了新一代运维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能够充分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这一结论。总的来说,本文的贡献和创新点有如下几点:(1)设计实现了满足移动通信发展需求的运维子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用户数据的处理和访问接口,提供更多的外部设备对用户数据的维护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2)实现了适用于LTE网络的3GPP规范中对于ODB业务的需求定义;实现了在HLR层面任意控制不同类别用户所能得到的网络服务范围;实现了对于用户主叫的限制功能、用户特服号码的限制功能、对被叫用户的限制功能、用户的漫游限制功能、对移动用户的补充业务的使用功能等,增强了运营商对用户数据的管理能力。(3)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同时满足来自其他网元、来自用户手机、来自各移动营业厅等更多更频繁的用户数据处理,相比之前的指令执行速度,提高了50%。(4)为了应对不断推陈出新的移动业务,运维子系统OAM需提供一个易配置、易维护的架构,便于增加和更新HLR所支持的业务种类。(5)设计实现了N+1容灾备份方案,凭借低成本、零宕机时间、易操作的优势,为运营商保护用户数据提供了全新的备份方案,相比原先的备份方案以及分布式备份方案,有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这些贡献解决了传统HLR无法满足未来通信网络技术在数据处理性能、数据容灾保障、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核心部件归属位置寄存器运维模块的总体架构分析,对内部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对它与周边通信功能实体交互联系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移动通信网核心网部分的体系结构,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建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志英[10](2011)在《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文中提出移动通信发展日新月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3G技术被推上历史舞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中国联通诞生于中国电信改革之际,经历了从步移动GSM后尘,到唯一一家综合性运营商,到第一家CDMA运营商,2009年与网通融合后获得WCDMA牌照,3G建设成为各运营商2009年的首要任务,核心网规模将达354万户,无线容量将达55905Erl。因此,进行必要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优化的探讨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从绍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开始,详细讲述了UTRAN的结构、功能、UTRAN的接口Iub、Iur、Iu,详细讲述了核心网CS域的组成,以及它们的接口协议模型和核心网的版本3GPP R99、R4、R5版本的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了R4版本的核心网网元功能实体,介绍了R5版本核心网结构。各版本有其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在核心网版本的选择上,应从提供的业务能力和未来演进趋势来选择,WCDMA移动核心网络演进呈现如下三种趋势:网络结构分层化,网络承载呈现IP化,分组域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保持了设备形态和设备功能的稳定性、延续性,提供了设备平滑演进的基础。WCDMA R4版本核心网的信令网分成两个部分,可采用TDM承载和IP承载。接下来,结合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要求,介绍WCDMA网络规划设计,就核心网CS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太原WCDMA网络设计总体结构:网元分配、话路网网络组织、信令网网络组织、以及核心网备份冗灾方案。在理论指导和设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网研究设计。在核心网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了主要网元的建设方案,讨论了WCDMA网络优化的新挑战、新趋势、新特点,并结合网络建成初期常见的网络问题进行优化探讨。通过WCDMA核心网的网络规划、工程实践和网络优化,对WCDMA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太原WCDMA核心网的建设和优化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建设和优化经验。

二、江苏移动GSM网中HLR/AUC设备的容灾备份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移动GSM网中HLR/AUC设备的容灾备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移动-LTE核心网演进策略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概述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论文架构安排
第二章 LTE核心网基本原理
    2.1 EPC网络架构
    2.2 EPC网元及功能
    2.3 EPC网络特性
    2.4 EPC网络关键技术
        2.4.1 临时用户标识
        2.4.2 跟踪区
        2.4.3 EPS承载
        2.4.4 EPS状态管理
    2.5 EPC信令流程
        2.5.1 附着流程
        2.5.2 专用承载激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LTE核心网融合及演进方案
    3.1 MME与 SGSN融合
    3.2 SAE-GW与 GGSN融合
    3.3 HSS与 HLR融合方案
        3.3.1 爱立信私有过渡方案(爱立信CP60HLR)
        3.3.2 省内HLR/HSS分设临时方案
        3.3.3 HLR与 HSS分设阶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TE语音解决方案
    4.1 CSFB
        4.1.1 CSFB架构
        4.1.2 移动性管理
        4.1.3 SGs接口
        4.1.4 CSFB关键技术点
    4.2 VoLTE
        4.2.1 VoLTE架构
        4.2.2 新增设备功能
        4.2.3 新增Sv接口
        4.2.4 VoLTE的 QoS保障
        4.2.5 IMS APN
        4.2.6 VoLTE基本流程
        4.2.7 语音呼叫连续性(VCC)
        4.2.8 VoLTE网络改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5G网络演进策略
    5.1 5G网络演进总体思路
        5.1.1 4/5G网间互操作
        5.1.2 5G部分新引入
        5.1.3 5G核心网融合架构
        5.1.4 5G策略控制
    5.2 5G语音方案(标准方案)
        5.2.1 SA(独立组网)场景
        5.2.2 NSA(非独立组网)场景
        5.2.3 5G NSA核心网功能改造
    5.3 5G用户数据部署方案分析
    5.4 5G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布局
        5.4.1 功能软件化
        5.4.2 服务化架构(SBA)
        5.4.3 核心网新协议体系
        5.4.4 C/U分离
        5.4.5 计算与数据分离(C/D分离)
        5.4.6 多样化的连接管理
        5.4.7 网络切片
        5.4.8 边缘计算及典型场景
    5.5 中国移动5G整体试点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诺西HLRN+X容灾备份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意义及背景综述
    1.2 相关计划研究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HLR概述
    2.1 什么是HLR
    2.2 HLR功能
    2.3 业务种类
    2.4 HLR主要涉及到的接口协议
    2.5 HLR MAP消息分类
        2.5.1 移动性业务
        2.5.2 操作与维护业务
        2.5.3 GPRS上下文激活业务
        2.5.4 短消息业务管理业务
        2.5.5 与补充业务相关的业务
        2.5.6 呼叫处理业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N+1容灾备份网络分析
    3.1 HLR N+1容灾备份网络组网
    3.2 N+1容灾备份网络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N+1容灾备份网络改造研究
    4.1 N+1容灾备份网络改造方式分析
        4.1.1 “1+1”容灾备份方式
        4.1.2 “N+X”容灾备份方式
        4.1.3 分布式容灾方式
        4.1.4 方式讨论结论
    4.2 “N+1”向“N+X”组网演进研究
        4.2.1 N+X组网调整需求
        4.2.2 N+X容灾备份网络组网规划
        4.2.3 N+X现网实测情况分析
        4.2.4 N+X备份网络监控连接方式
        4.2.5 N+X方案关键问题分析
    4.3 N+X容灾备份网络优势分析
        4.3.1 动态数据传送
        4.3.2 实时用户数据备份
        4.3.3 远端备份服务器支持
        4.3.4 多个备份HLR服务一个备份系统
        4.3.5 容量大
        4.3.6 易操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N+X容灾备份网络应用评估
    5.1 日常应用
        5.1.1 现网HLR数据同步
        5.1.2 N+X服务器的网络监控
    5.2 HLR N+X用户数据一致性比对
        5.2.1 用户数据比对时间周期及准备工作
        5.2.2 数据比对操作步骤
        5.2.3 测试验证
        5.2.4 业务影响
    5.3 N+X网络容灾功能评估
        5.3.1 HLR倒换启动条件
        5.3.2 诺西HLR N+X倒换机制
        5.3.3 容灾条件准备
        5.3.4 倒换实施步骤
        5.3.5 倒回操作步骤
    5.4 N+X网络极端情况应急能力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铁路GSM-R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通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3 GSM-R 的安全性要求
    1.4 课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2 GSM-R 技术概述及主要业务
    2.1 GSM-R 网络的频段资源
    2.2 GSM-R 业务模型
        2.2.1 GSM-R 基础业务
        2.2.2 高级语音呼叫业务(ASCI)
        2.2.3 铁路应用业务
3 GSM-R 基本网络结构
    3.1 GSM-R 基本网元构成及功能
        3.1.1 系统结构
        3.1.2 系统功能
4 GSM-R 核心网组网安全性研究
    4.1 GSM-R 核心网组网现状分析
        4.1.1 GSM-R 核心网组网现状
        4.1.2 铁路 GSM-R 网络组网
        4.1.3 GSM-R 核心网的容灾备份设置
    4.2 MSC 冗余备份方案研究
        4.2.1 基于“MSC pool”的冗余备份
        4.2.2 基于“双归属”的冗余备份
        4.2.3 MSC pool 容灾与双归属的比较分析
        4.2.4 基于 A 接口电路割接的 MSC 冗余备份
    4.3 SGSN 冗余备份方案研究
        4.3.1 SGSN pool 容灾方案研究
        4.3.2 Gb 接口 N+1 电路割接容灾方案
5 GSM-R 无线网络安全性研究
    5.1 GSM-R 无线接入网络的冗余保护
        5.1.1 基站设备自身的板卡级冗余保护
        5.1.2 Abis 接口的环形组网
    5.2 无线网络的冗余保护与干扰问题分析
        5.2.1 GSM-R 的无线网络覆盖方式
        5.2.2 GSM-R 无线网络干扰问题分析
6 GSM-R 网络安全策略
    6.1 GSM-R 网络安全威胁
    6.2 GSM-R 网络安全机制
        6.2.1 基于业务分类的安全策略分析
        6.2.2 基于业务的呼叫限制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样式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详细摘要

(4)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容灾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容灾技术的原理
    2.1 容灾的定义
    2.2 容灾的评价指标
    2.3 容灾技术分类
    2.4 容灾分类
        2.4.1 容灾等级的划分
        2.4.2 容灾技术的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核心网 HLR 容灾技术
    3.1 移动核心网容灾技术
        3.1.1 移动核心网
        3.1.2 核心网容灾技术
    3.2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3.2.1 HLR 的功能
        3.2.2 HLR 网络和结构
        3.2.3 HLR 的相关协议
        3.2.4 HLR 业务的分类
    3.3 HLR 容灾技术
        3.3.1 HLR 容灾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3.3.2 HLR 的数据容灾技术
        3.3.3 HLR 的业务容灾技术
        3.3.4 HLR 容灾方式
        3.3.5 HLR 容灾方式比较
    3.4 HLR 业务容灾配置原则
    3.5 业务容灾数据同步方式
    3.6 HLR 容灾的实施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LR 容灾的实现方法
    4.1 运营需求分析
    4.2 容灾 HLR 建设分析
    4.3 容灾 HLR 数据收集
    4.4 容灾 HLR 路由的设计
        4.4.1 容灾 IP 路由设计
        4.4.2 容灾信令路由设计
    4.5 容灾 HLR 的测试
    4.6 容灾 HLR 的验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甘肃移动 HLR(N+1)容灾技术的应用
    5.1 项目背景
    5.2 上海贝尔 N+1 备份方案
        5.2.1 N+1 实时备份
        5.2.2 N+1 非实时备份
        5.2.3 N+1 实时和非实时的比较:
        5.2.4 HFS 服务器的功能
    5.3 甘肃移动容灾 HLR(N+1)项目的建设
        5.3.1 甘肃移动 N+1 容灾方案论证
        5.3.2 上海贝尔 N+1 实时容灾 HLR 方案的探讨
        5.3.3 上海贝尔 N+1 实时容灾 HLR 实施成效
        5.3.4 上海贝尔 N+1 容灾 HLR 的倒换机制
    5.4 上海贝尔 N+1 HLR 容灾中心案例分析
        5.4.1 问题描述
        5.4.2 解决方案
        5.4.3 经验总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承担的工作
    1.3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基础
    2.1 2G/3G网络知识
        2.1.1 GSM网络
        2.1.2 GPRS网络
        2.1.3 TD-SCDMA网络
        2.1.4 业务网络
        2.1.5 七号信令网
        2.1.6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2.2 通信网络设备局数据基础知识
        2.2.1 数据分类
        2.2.2 移动网络数据设置原则
    2.3 数据库技术
        2.3.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2.3.2 数据库系统结构
        2.3.3 数据库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2 业务需求
    3.3 用户需求
    3.4 功能需求
        3.4.1 容灾数据配置管理
        3.4.2 数据同步功能
        3.4.3 容灾倒换接管功能
        3.4.4 系统安全管理功能
        3.4.5 日志管理功能
    3.5 系统需求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架构及模块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模块设计
        4.2.1 数据同步管理功能
        4.2.2 容灾数据配置管理功能
        4.2.3 容灾倒换接管功能
        4.2.4 其他功能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及测试
    5.1 系统开发
    5.2 主要功能模块
        5.2.1 登录及鉴权
        5.2.2 容灾数据配置查询
        5.2.3 容灾应急调度功能
    5.3 系统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GSM网络中基站控制器容灾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基站控制器容灾方法
    2.1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网元容灾标准定义
        2.1.1 网络容灾目标
        2.1.2 网络容灾原则
        2.1.3 全网络容灾思路研究
        2.1.4 网络容灾实施建议
    2.2 国内外现有容灾方案的相关研究
        2.2.1 铁路通信 GSM-R( GSM forRailway)网络的容灾方案
        2.2.2 巴基斯坦移动 GSM 网络的容灾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SM 网络中基站控制器容灾技术
    3.1 GSM 网络中基站控制器的简介
        3.1.1 GSM网络的体系结构
        3.1.2 基站控制器的平台结构
        3.1.3 基站控制器的作用
    3.2 数据备份技术
        3.2.1 灾难备份
        3.2.2 远程灾难备份实现原理
        3.2.3 远程主机技术
        3.2.4 两种技术实现比较
    3.3 IP 承载网的高可靠性技术
        3.3.1 网元设备的高可靠性技术与部署
        3.3.2 网络的高可靠性和快速收敛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移动 IP 承载网的基站控制器容灾方法
    4.1 阿尔卡特 A9130 BSC 的整体结构
        4.1.1 阿尔卡特 A9130 BSC 的硬件构成
        4.1.2 阿尔卡特 A9130 BSC 的软件结构
    4.2 容灾方案的评价标准
        4.2.1 KPI的概念
        4.2.2 对重大故障中客户满意度的研究
        4.2.3 容灾方案 KPI 要素和公式定义
    4.3 根据容灾 KPI 计算选定容灾方案
        4.3.1 同一网络模型下三种容灾方案介绍
        4.3.2 三种容灾方案对比和选择理由
        4.3.3 最终方案 C 的创新点和选择原因
    4.4 容灾方案的网络部署
    4.5 容灾方案的启动流程
    4.6 容灾方案的具体测试
        4.6.1 硬件准备
        4.6.2 软件准备
        4.6.3 IP路由互联互通
        4.6.4 容灾 BSC 软件装载和启动
    4.7 容灾方案功能测试的评估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数据备份镜像生成具体步骤(附录 1)
容灾 BSC 软件安装和启动具体步骤(附录 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主要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3.1 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解决方案部署原则
        1.3.2 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组网方案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IMS前景分析
        2.1.1 现有网络现状
        2.1.2 IMS网络业务提供能力
        2.1.3 用户及业务需求研究
    2.2 IMS技术简介
        2.2.1 IMS背景知识-3GPP协议发展
        2.2.2 IMS背景知识-SIP协议
        2.2.3 IMS网络结构
        2.2.4 IMS各网元功能
        2.2.5 IMS接口和协议
第三章 IMS多网融合的解决方案研究
    3.1 组网模型研究
        3.1.1 VOBB组网
        3.1.2 融合Centrex组网
        3.1.3 融合会议组网
        3.1.4 固网网改组网
    3.2 多网融合解决方案
        3.2.1 与PSTN/PLMN网络融合互通
        3.2.2 与其他分组网络融合互通
        3.2.3 与TD-SCDMA网络融合互通
第四章 江苏移动IMS组网方案设计及优化
    4.1 江苏移动IMS组网方案设计原则
        4.1.1 标准符合度
        4.1.2 核心网网元部署原则
        4.1.3 容灾设计原则
    4.2 逻辑组网
    4.3 核心网络建设方案
    4.4 承载网络方案
    4.5 网路互通方案
        4.5.1 IMS与移动CS域互通
        4.5.2 IMS与铁通或其他运营商网络互通
        4.5.3 IMS与信令网互通原则
    4.6 寻址与路由方案
        4.6.1 IMS网内的路由
        4.6.2 SBC的发现
        4.6.3 语音类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6.4 IMS用户呼叫中国移动PLMN用户
        4.6.5 IMS用户呼叫他网用户(以铁通为例)
        4.6.6 中国移动PLMN用户呼叫IMS用户
        4.6.7 他网用户PSTN用户呼叫IMS用户(以铁通为例)
        4.6.8 消息类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6.9 视频类网间互通路由原则
    4.7 网络冗灾与备份
        4.7.1 P-CSCF负荷分担冗灾
        4.7.2 I-CSCF负荷分担冗灾
        4.7.3 S-CSCF负荷分担冗灾
        4.7.4 HSS 2+1静态备份
        4.7.5 SLF 1+1静态备份
        4.7.6 MGCF 1+1负荷分担冗灾
    4.8 接入场景说明
        4.8.1 PON接入
        4.8.2 AG/DSLAM接入
        4.8.3 PBX的接入
    4.9 QoS解决方案
        4.9.1 E2E QoS总体方案
        4.9.2 上行业务的QOS
        4.9.3 下行业务的QOS
        4.9.4 接入网QoS方案
        4.9.5 OLT QoS策略
        4.9.6 ONU QoS策略
        4.9.7 eSpace业务QOS方案
        4.9.8 数通QOS方案
        4.9.9 SBC QoS方案
        4.9.10 安全解决方案
    4.10 支撑系统方案
        4.10.1 网络管理系统(NMS)
        4.10.2 计费系统(BOSS)
        4.10.3 业务发放系统(BOSS)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8)移动软交换MSC POOL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介绍
    2.1 软交换网络技术体系
        2.1.1 软交换网络结构
        2.1.2 移动软交换组网变化
        2.1.3 移动软交换功能实体
        2.1.4 移动软交换技术特征
    2.2 软交换核心网接口和协议
    2.3 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2.4 软交换在国内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C POOL技术介绍
    3.1 MSC POOL技术产生的背景
    3.2 MSC POOL组网模式的变化
    3.3 MSC POOL技术的基本概念
    3.4 MSC POOL关键技术
        3.4.1 负载均衡
        3.4.2 容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移动现网演进MSC POOL工程
    4.1 MSC POOL工程的规划与实施
        4.1.1 工程背景
        4.1.2 工程方案制定与实施
        4.1.3 网元配置指令简介
    4.2 典型故障处理
        4.2.1 漫出POOL位置更新失败
        4.2.2 POOL改造后语音MOS值下降
    4.3 MSC POOL组网性能指标检验
        4.3.1 MSC POOL组网普通指标验证
        4.3.2 MSC POOL组网优势指标验证
    4.4 MSC POOL组网特性功能验证
        4.4.1 用户迁移功能验证
        4.4.2 被叫恢复功能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下一阶段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本文的结构
2 HLR 运维子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2.1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LTE
    2.2 移动通信网络与HLR
        2.2.1 HLR 功能
        2.2.2 HLR 网络环境
        2.2.3 HLR 系统介绍
    2.3 CORBA 技术
    2.4 LDAP 与XML
        2.4.1 LDAP 目录
    2.5 容灾备份服务
    2.6 本章小结
3 HLR 运维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移动通信业务的基本概念
        3.1.1 基本呼叫处理业务
        3.1.2 补充业务
        3.1.3 短消息支持业务
        3.1.4 数据业务
        3.1.5 移动智能业务(CAMEL)
    3.2 移动业务运营维护过程
        3.2.1 接口类型
        3.2.2 数据流图
    3.3 运维子系统功能分析
        3.3.1 用户基本业务
        3.3.2 用户补充业务
        3.3.3 用户短消息业务
        3.3.4 用户数据业务
        3.3.5 用户智能业务
        3.3.6 单个增加、查询、删除鉴权信息
        3.3.7 单个和批量用户开户以及检索功能
        3.3.8 账号接入控制
        3.3.9 容灾备份服务
        3.3.10 批量用户信息处理
    3.4 运营和维护系统的需求用例
        3.4.1 运维子系统图形化界面用例
        3.4.2 运维子系统补充业务服务用例
        3.4.3 运维子系统容灾备份服务用例
    3.5 本章小结
4 HLR 运维子系统的设计实现
    4.1 运维子系统框架设计
    4.2 运维子系统业务数据模型设计
        4.2.1 LDAP 应用
        4.2.2 OAM 数据模型总揽
    4.3 数据处理框架
        4.3.1 GDMI API
        4.3.2 数据库与数据模型的映射
        4.3.3 关系模型
        4.3.4 数据组成
    4.4 XML Syntax
        4.4.1 结构介绍
        4.4.2 数据类型介绍
        4.4.3 逻辑
    4.5 运维子系统 ODB 服务设计
        4.5.1 ODB 服务数据模型设计
        4.5.2 ODB 服务类图设计
        4.5.3 ODB 服务与其他服务交互类图设计
    4.6 ODB 服务处理流程
        4.6.1 ODB 业务的创建
        4.6.2 ODB 业务的修改
        4.6.3 ODB 业务的删除
        4.6.4 ODB 业务处理流程
    4.7 运维子系统容灾备份服务设计
        4.7.1 主用与备用HLR 数据同步流程
        4.7.2 备用HLR 上系统数据修改流程
        4.7.3 主用HLR 数据修导入流程
        4.7.4 备用HLR 倒回到主用HLR 流程
    4.8 系统测试
        4.8.1 运维子系统功能测试
        4.8.2 运维子系统性能测试
        4.8.3 衰退性能测试
        4.8.4 容灾备份方案演示
    4.9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10)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选题意义
        1.1.1 移动技术发展
        1.1.2 论文选题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COMA系统的网络结构
    2.1 WCDMA介绍
    2.2. UTRAN的结构
        2.2.1 UMTS系统结构
        2.2.2 UTRAN的结构
        2.2.3 UTRAN的功能
    2.3 UTRAN的接口及协议
        2.3.1 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3.2 lub接口及协议
        2.3.3 lur接口及协议
        2.3.4 lu接口及协议
    2.4 WCDMA核心网络概述
        2.4.1 核心网络
        2.4.2 核心网络版本的选择
        2.4.3 核心网络的演进
    2.5 WCDMA信令网概述
        2.5.1 WCDMA信令网的网络结构
        2.5.2 R4版本信令网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总体设计
    3.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需求分析
        3.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分析
        3.1.2 太原联通WCDMA网业务发展分析
        3.1.3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性能目标分析
    3.2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核心网络设计原则和内容
        3.2.2 核心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
        3.2.3 核心网络电路域(CS)的设计
        3.2.4 核心网络数据域(PS)的设计
        3.2.5 核心网络组网原则
    3.3 太原WCDMA网络核心网总体设计
        3.3.1 联通太原WCDMA系统版本选择
        3.3.2 核心网建设方案选择
        3.3.3 话路网组织
        3.3.4 信令网组织
        3.3.5 网络备份安全方案
第四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核心网CS域工程实践
    4.1.设备选型和局址选择
    4.2.核心网网元建设
        4.2.1 MSC Server建设
        4.2.2 MGW建设
        4.2.3 HLR建设
        4.2.4 中继电路及信令链路建设
        4.2.5 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
第五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测试与优化
    5.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情况
        5.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统计
    5.2 3G时代移动网络优化需求变化分析
        5.2.1 3G网络优化面临挑战
        5.2.2 3G网络优化新趋势
    5.3 3G网络优化内容
        5.3.1 3G网络优化工作内容
        5.3.2 3G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
    5.4 3G网络优化案例
        5.4.1 关于PS异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差问题的优化
        5.4.2 西门子HLR下的预付费用户漫游无法拨打长途电话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江苏移动GSM网中HLR/AUC设备的容灾备份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移动-LTE核心网演进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 崔昀.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2]诺西HLRN+X容灾备份网络研究[D]. 钱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3]铁路GSM-R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研究[D]. 赵兴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4(03)
  • [4]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容灾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 汪玉春.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
  • [5]HLR/AUC设备容灾管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声波.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
  • [6]GSM网络中基站控制器容灾的研究与实现[D]. 彭丽珺.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7]基于IMS的多网融合演进的研究[D]. 杨坤.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8]移动软交换MSC POOL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谢璋.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9]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翁武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10]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D]. 刘志英.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江苏移动GSM网络HLR/AUC设备容灾备份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