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皮瓣填塞治疗腹壁残留脓腔

腹直肌皮瓣填塞治疗腹壁残留脓腔

一、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李殿启,赵晓光[1](2018)在《三种方法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效果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观察非手术治疗、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期阑尾脓肿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2例、开放手术组45例、腹腔镜手术组65例。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比较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手术治疗组(需二期治疗)复发率显着高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P<0.05);一期治疗后,非手术治疗组的治愈率非常显着低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P<0.01);开放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全体治愈,其治疗无效率非常显着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开放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着(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活动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显着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显着低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明显优势。

郝建志[2](2011)在《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5%-30%,其病情凶险,表现复杂,合并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对SAP的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及胰腺坏死感染在胰腺炎中的重要性的的认识,以及在药物、重症监护、微创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使SAP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死亡率仍然高居20%-30%。因此如何提高SAP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方驰华等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对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经过多年临床研究,总结出了围胰腺区域微创治疗方案,极大的提高了SAP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围胰腺区域微创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我们进行实验研究,为其临床治疗SAP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推广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一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1.验证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效果2.为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1.材料:(1)牛黄胆酸钠;(2) TNF-α、IL-6 ELISA试剂盒。2.实验对象:SPF级SD雌性大鼠30只,体重200-250克,由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分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4.模型建立方法:逆行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组大鼠;逆行胰管穿刺术建立对照组模型。5.标本采集与检测:两组分别在6h、12h、24h各活杀5只大鼠,检测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血清TNF-α及IL-6;ELISA法测定TNF-α及IL-6;胰腺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模型组存活率80%;对照组无死亡,存活率100%。2.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血清TNF-α及IL-6、病理评分:模型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均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各项指标趋于严重;对照组各时间点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胰管注射法建立的SAP大鼠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模型稳定、重复性好、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用于实验性治疗研究的建模方法。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影响方法:1.材料:(1)牛黄胆酸钠;(2)TNF-α、IL-6、PL-A2 ELISA试剂盒。2.实验对象:SPF级SD雌性大鼠72只,体重180-220克。硕士学位论文3.分组:72只大鼠随机分为自然病程组(SAP组)、常规治疗组(R组)、DDFA组、微创治疗组(W组),每组18只。4.模型建立方法:逆行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溶液法建立SAP模型组大鼠。5.标本采集与检测:4组分别在6h、12h、24h各活杀6只大鼠,检测血、腹水淀粉酶、血白细胞、血清TNF-α、IL-6、PL-A2;ELISA法测定TNF-α、IL-6、PL-A2;胰腺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SAP组存活率(13/18)72.22%;R组存活率(15/18)83.33%;DDFA组存活率(16/18)88.89%;W组存活率为100%。2.各组各时间点间腹腔液淀粉酶含量及血淀粉酶含量、白细胞计数、血清IL-6、TNF-α、PL-A2含量、病理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能显着降低大鼠血白细胞、淀粉酶、IL-6、TNF-α、PL-A2、腹水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是阻止SAP进展的有效方法。三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2.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即予床边两侧腹直肌外缘脐上下3cm处,局麻下切开1.0cm,分离腹壁各层进腹,将两根自制双套管置入胰腺上下缘区域,封闭腹腔,固定双套管。采用5% 5-Fu生理盐水持续滚动腹腔冲洗。同时予DDFA药物方案治疗。3.统计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后第1、3、5、7、14天及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血、尿、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等,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及治疗结果。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平均住院时间36.65±17.78天;所有患者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1-2周后,腹痛、腹胀症状均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稳定;引流液颜色由暗红色逐渐变得清亮。17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1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肠癌术后、前列腺癌术后伴全身骨转移、高血压病3级、肾功能不全”的90岁男性患者和1例65岁女性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但家属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25岁女性患者治疗好转后转下级医院继续治疗,随访结果治愈。2.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值及血、尿、引流液淀粉酶行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后一周、二周、出院时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比值及血、尿、引流液淀粉酶与入院时及微创治疗后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并发症治疗过程中1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6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3例出现假性囊肿,其中2例行囊肿空肠吻合后治愈,另外1例经予药物治疗及囊肿周围5-Fu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后治愈。结论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四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开腹或微创予腹腔感染部位及周围放置若干条单腔引流管和或腹腔双套管,并予经双套管行24小时持续感染部位生理盐水或氟尿嘧啶冲洗液冲洗引流。另根据感染部位脓液或引流液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直至腹部感染症状、体征消除及全身感染症状消除。3.统计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引流术后第7、14天及出院时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4.统计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8例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2.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体温:引流术后第7天、第14天、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引流术后第14天、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能对腹腔感染灶进行充分引流,快速改善重症腹腔感染患者腹部体征及全身症状,及时阻止菌血症、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五CT联合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初步应用探讨目的观察CT联合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研究方法:采用CT联合MI-3DVS制定的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15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评分、分级。2.评分、分级标准:评分标准内容及计分详见正文。1~5分为轻度,6~10分为中度,11~15分为重度。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法”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LSD或者Tamhane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方案治疗,除1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完全治愈后出院。胆道结石患者或者并发假性囊肿者均二次返院治疗。2.住院时间比较轻、中、重三组间住院时间,组间差异为P=0.006。LSD法两两比较提示轻度组和中度组间无显着差异,P=0.467;轻度组和中度组分别与重度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03和0.014。3.并发症轻度组患者未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形成;中度组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者各1例;重度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患者发生假性囊肿形成,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和假性囊肿。因患者例数较少,未能进行三组间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结论CT联合MI-3DVS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评分,充分利用了CT在观察腹部情况的优势外,还充分利用了坏死体积大小这一重要指标,因此该分级方法可能是一种可靠的分级方法,然而其可靠性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对其进行验证。六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目的观察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材料:(1)64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3)高配置计算机;(4)DICOM查看器;(5)ACDSee图片转换软件;(6)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自行研制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7)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及其自带的PHANTOM设备。2.研究对象:患者于某,男性,52岁,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形成。CT提示:胰周假性囊肿形成,大小约10*3cm,压迫胰腺变形、移位。经保守治疗6月后,囊肿大小未见明显改变。3.数据采集:行64排螺旋CT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动脉期、胰腺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将扫描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存储。4.图像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个人计算机,利用DICOM查看器将原始数据的格式转化为JPG格式;利用ACDSee软件调整图片大小并转换为BMP格式;导入自主开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进行程序分割重建,并输出为STL格式;将STL模型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去噪、配色等处理后组合显示。5.三维重建与真实手术的对照:术前仔细研究三维重建结果,并仔细观察假性囊肿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并对内引流手术进行评估;对真实手术进行拍照和录像,将真实手术和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验证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的准确性和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结果:1.三维重建后的立体模型重建的囊肿、胰腺、脾脏、肝脏、胃肠道、腹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门静脉及其属支模型等均显示清楚,形态逼真,立体感强;并能真实反映囊肿的实际大小、形状、空间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脏器的毗邻关系。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可以通过两两显示进一步明确相互间的解剖关系。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放大、缩小、旋转、透视等观察,可以进一步明确囊肿与周围脏器组织的解剖关系。2.可视化仿真手术仿真手术过程形象生动,精确逼真,且有真实的“力”的感受,有如操作真实手术的感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结论:1.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于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2.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术前演练、降低手术并发症、医患沟通、教学等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邓海松[3](2010)在《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分析》文中指出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基层外科临床的重点工作,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我科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3例,其中28例施行了一期阑尾切除术,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白明,乔群[4](2007)在《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胸骨骨髓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归纳总结组织瓣移植修复胸骨骨髓炎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优缺点作出比较。资料来源:共收集中英文两种文献资料。中文检索资料来源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检索词为“胸骨,骨髓炎”,选择摘要为检索项,检索时间为1994~2004年。同时应用Pubmed检索外文文献,检索时限为最近10年,检索词为“sternal osteomyelitis flap surge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所有文献进行整理,挑选治疗手段为各种组织瓣移植方法的信息。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对不同类别的组织瓣移植方法予以归类、总结、精炼。资料提炼: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4篇,其中9篇符合要求,排除5篇,英文相关文献检索到24篇,其中13篇符合要求,排除11篇。此外,根据各文献所列参考文献中再次收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最后选定32篇。资料综合:胸骨骨髓炎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费时费力,且通常不能奏效。组织瓣移植已是目前胸骨骨髓炎的主要手术治疗手段,根据各种组织瓣的不同,可分为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大网膜移植等。各种方法均有其治疗特点,针对合适的病患,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组织瓣移植是治疗胸骨骨髓炎的一种可靠方法,但清创的作用也不容低估。由于各种组织瓣各具优缺点,因此,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只有充分考虑到病变的特点、受区、供区的状况,选择相应的组织瓣,手术才能获得成功。

孙堂卿,张科验,张磊,周玲[5](2007)在《治愈特重度电烧伤合并腹壁穿孔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性,24岁,因接触1万伏高压电全身多处烧伤3 h入院。该患者于2003年8月4日在高压电线旁伐树时被1万伏交流电电击致伤,伤后约有20 min意识不清。被救起后在当地医院及转送我院路途中共输液1500 ml。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06次/min,呼吸21次/

黄自奇,黄军[6](2004)在《谈我院如何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5年收治的阑尾炎治疗体会。结果前15年切口感染率为12.3%,而后10年为8.9%。结论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黄勇强,温敏杰[7](2004)在《48例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2年1月的48例手术治疗的阑尾脓肿病例。结果45例阑尾脓肿行Ⅰ期切除术,3例阑尾脓肿因组织粘连水肿较重,解剖不清,未作切除而改作单纯引流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8例,术后近期无粘连肠梗阻并发症,有1例并发轻微肠瘘,因留置了引流管,经充分引流冲洗治疗,术后半个月自行愈合。结论因此阑尾脓肿行Ⅰ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能够及时消除感染来源,住院时间短、费用低、避免多次复发和阑尾周围炎症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避免了保守治疗者择期手术,引流者再次手术切除阑尾。

李春香[8](2000)在《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文中指出 我站1994年10月~1998年9月收治输卵管结扎术切口下腹壁慢性炎性包块4例,经手术清除病灶用腹直肌瓣填塞残腔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例患者年龄29~34岁,因结扎术后出现下腹疼痛或手术后2月下腹部出现包块伴尿频、尿急而就诊。均保守治疗,因反复发作不能根治,病程达3~5年不等,经检查下腹部原切口愈合佳,切口下触及包块,最大达11.3cm×7.8cm×8.3cm,其次8.0cm×7.0cm×6.5cm,最小5.0cm×4.0cm×3.0cm,质地硬,无明显活动度。经B超腹壁穿刺拟诊为腹壁炎

王荣根[9](1998)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0例》文中研究说明大网膜作为一种新的修复材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外科临床,笔者近年来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2.5岁。20例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脓肿位于肝右叶12例,位于肝

王振海,阴梅云,吴瑞芳,王丽丽[10](1996)在《手术治疗腹式绝育术后膀胱间隙残余脓肿》文中提出 输卵管结扎术是常用的绝育方法,但合并术后伤口深层感染形成膀胱间隙残余脓肿,久治不愈会给妇女带来痛苦。本文将我院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的21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986年5月~1991年5月收治绝育术后膀胱间隙残余脓肿21例。所有病例均在县医院、乡卫生院施术。施术时年龄:25~38岁,平均31岁。发现脓肿时间3个月~4年,脓肿持续存在长达5年之久。绝育术后3~30天伤口感染6例,伤口表层愈合良好15例。21例中16例用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未见明显疗效;5例曾手术3次以上未奏效。

二、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方法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效果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手术治疗
        1.2.2 开放手术
        1.2.3 腹腔镜手术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手术组相关情况比较
3 讨论

(2)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及可行性
    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一种效果确切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围区域性持续滚动冲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T联合MI-3DVS在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初步应用探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3)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3.1 掌握好适应证
    3.2 提高手术技巧
    3.3 加强抗生素的应用
    3.4 预防和处理

(4)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胸骨骨髓炎(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胸骨骨髓炎的发生情况
    1.1 发生率
    1.2 发生胸骨骨髓炎的原因
    1.3 临床特点
2 移植转移修复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
    2.3 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
    2.4 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
    2.5 大网膜移植转移修复
    2.6 各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8)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1. 术前准备
    2. 手术清除脓腔
    3. 腹直肌瓣植取与填塞
    4. 术后治疗
三、讨论

四、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方法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效果对比观察[J]. 李健,李殿启,赵晓光. 人民军医, 2018(07)
  • [2]围胰腺区域性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D]. 郝建志.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 [3]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分析[J]. 邓海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11)
  • [4]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胸骨骨髓炎[J]. 白明,乔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21)
  • [5]治愈特重度电烧伤合并腹壁穿孔一例[J]. 孙堂卿,张科验,张磊,周玲.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7(02)
  • [6]谈我院如何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J]. 黄自奇,黄军.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4(01)
  • [7]48例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 黄勇强,温敏杰. 现代医院, 2004(02)
  • [8]腹直肌瓣填塞法治愈腹壁残余脓腔[J]. 李春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01)
  • [9]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细菌性肝脓肿20例[J]. 王荣根. 浙江实用医学, 1998(05)
  • [10]手术治疗腹式绝育术后膀胱间隙残余脓肿[J]. 王振海,阴梅云,吴瑞芳,王丽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6(05)

标签:;  ;  ;  ;  ;  

腹直肌皮瓣填塞治疗腹壁残留脓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