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一、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肖博心[1](2021)在《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文中指出文创产品通过对文化元素、精神、符号等的可视化表达,赋予产品功能之外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金属3D打印除了提供自由的造型可能和定制化的技术渠道,还具有非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材料质感,非常适合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应用。目前,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修改方案工作量大、方案单一以及个性化定制成本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参数化建模方法自动生成具有复杂镂空特征的金属文创产品,提出一种利用算法生成产品纹样并符合金属3D打印激光选区熔化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工艺要求的参数化建模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含以下几点:1)针对复杂结构文创产品建模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问题,本论文基于Grasshopper可视化参数建模平台,利用不同算法研究了自动生成复杂镂空纹样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修改时只需在输入框调整参数即可调整产品预览并输出模型;2)针对SLM工艺现有的工艺局限及加支撑问题,本论文同样基于Grasshopper平台开发对生成模型添加支撑的功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可得该方法生成的支撑结构满足使用需求。将该功能融入建模工具中可以更好衔接产品方案产出与3D打印生产,提高设计到实体化的流程效率;3)在设计实践中,本论文介绍了笔者采用参数化建模设计的三款具有代表性的金属3D打印文创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在线上平台发售。结果表明,本文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研究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创产品设计造型,更高效适配金属3D打印生产,减少设计工作量,设计案例得到客户及市场认可。

孙明明[2](2021)在《基于感性工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使人变得麻木,缺少情感上的慰藉,以至于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而购买产品,反而更加注重产品的情感需求。为了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人们希望产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智能便捷,但现今市场上的智能家电大同小异,很多产品功能和外形上都极其相似,在创新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缺陷,用户面对这些大众化产品缺少了购买欲。基于这种背景下,为了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对现有的家电产品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和审美的产品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首先分析了感性工学与CMF设计的研究现状,对感性工学理论及CMF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依据感性与CMF的研究方法对CMF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然后通过用户研究建立用户理想模型,运用感性工学实施程序对空气净化器进行研究分析,收集空气净化器的感性意象词汇,使用KJ法与专家论证法对感性意象词汇进行筛选,得到感性意象词汇库,对感性意象词汇库进行反向配对建立感性意象空间。同时分析现有空气净化器产品CMF设计的研究趋势,并结合其他领域的CMF设计应用,建立空气净化器CMF实验样本数据库。运用语义差分表对样本进行评价试验,将实验数据进行SPSS定量分析,得到感性意向词汇与CMF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挑选设计要素对空气净化器进行设计创新。最后,对本次设计的空气净化器产品进行设计评估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文章以感性工学理论为基础,从CMF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用户情感需求与CMF设计要素之间的联系。以智能家电产品中的空气净化器作为研究对象,将得到的感性数据应用到空气净化器的产品设计中,目的是通过这种新型的创新方式推动智能产品的外观设计创新,避免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加重,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以此促进智能机械化产业的发展。

常汉[3](2021)在《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和应用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技术及装备对提高果品附加值、减少损耗、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水果内部信息获取难度高、信噪比低等问题,水果内部品质尤其是深层内部病害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难度大。苹果作为我国主要种植的水果品种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园林水果的前列。然而由于气候、营养元素等因素的影响,水心病作为一种发生于苹果维管束和果核周围的内部生理性病害,在苹果的主产区陕西和新疆等地均有发生,对苹果的仓储和商品化流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水心病苹果因其独特的口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商业上又被称为冰糖心苹果。本研究针对苹果水心病的内源性、无明显光谱特征、在线检测受苹果大小和姿态影响大及水心病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检测难度大等问题开展试验,探究可见/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Vis/NIR)光谱技术在线检测苹果水心程度(Watercore Severity Index,WSI)及水心病苹果SSC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测技术和分级装备开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心病苹果WSI和SSC在线精确检测方法,并设计开发一种新的适合于苹果内部品质和内部病害检测的输送系统与检测机构,为推进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装备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针对苹果水心病及SSC在线检测需求,研究了水心病苹果的光学特性,利用浙江大学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研发团队(IBE团队)开发的自由托盘式水果分选设备,并采用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半透射检测系统,开展了苹果水心病无损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同样大小的水心病苹果的透射光强谱峰值高于正常苹果,且随着WSI的增大,光强峰值逐渐增大。随机分布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水心组织改变了苹果的光透性,使苹果光谱产生了明显地随WSI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这可能是导致水心病苹果不同检测位置的光谱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也导致SSC预测效果变差。在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二分类判别中,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 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四种算法识别准确率均在95%以上,该结果表明利用Vis/NIR光谱技术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进行无损检测分类是可行的。在不同程度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的k NN二分类判别中,轻微水心苹果和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差(68%),而中等或严重水心苹果与正常苹果的判别准确率较高(91%、100%)。WSI和SSC的预测结果也反映出水心组织对水心病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影响。(2)针对上述研究中苹果不同大小和分布的水心组织对WSI和SSC检测影响大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学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苹果水心病和SSC无损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苹果大小对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使用Light Tools软件进行的光学仿真研究结果可知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获取到的苹果光谱能够携带更多的苹果内部信息。样本为同样大小的苹果采用平均光谱建立的模型性能优异。同样大小苹果的SSC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预测模型中,较优的建模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34?Brix和0.37?Brix,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达到3.78。采用PLSR算法进行WSI预测的模型的较优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2.00%、1.82%和1.69。在双光源对射式和四光源仿环形两种光源布局下,不同大小苹果的SSC和WSI预测中,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要优于双光源对射式光源布局的检测效果,尤其是SSC的预测,其在四光源仿环形光源布局下采用PLSR算法的较优RMSEC和RMSEP分别能够达到0.35?Brix和0.43?Brix,RPD值为3.58。该试验结果验证了光学仿真的结论,提出了四光源仿环形较优光源布局,评估了不同大小苹果对检测的影响。(3)针对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开发了以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为核心的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样机。针对自由托盘分选线中托盘定位难、装备复杂,而传统滚子输送式分选线中双锥式滚子不利于进行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检测等问题,开发了采用链传动的多功能果杯,能够满足水果全透射或半透射模式光谱检测需求,并具备准球形水果输送、称重、侧翻分级以及果杯自复位等功能。针对水果大小对光谱检测的影响,在光源布局优化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水果大小自适应的光源调整机构,能够实现不同大小水果光谱的有效获取。在开发多功能果杯和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机结构设计与研发。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作为控制中心,以表指令为核心开发了样机的控制系统,并在电路系统中设计了强电动力电路和弱电控制电路,建立了强弱电隔离、PLC负载隔离、光谱仪触发信号隔离的稳定电路系统总成,实现了样机的正常运行以及水果光谱检测和分级功能。使用苹果和参比对样机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速度下测试对象的光谱特性,确定了样机进行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分级的可行性。(4)在完成苹果分选装备样机研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和SSC在线检测的影响。在样机上综合考虑了三种可能的苹果检测姿态(姿态一:果梗朝上,姿态二: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平行,姿态三:果梗-果萼轴线与输送方向垂直),并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姿态二和姿态三相比,在姿态一情况下使用PLSR建模算法对SSC的预测可以获取较好的预测效果(RMSEC 0.45?Brix、RMSEP 0.49?Brix和RPD 2.91),能够满足苹果SSC在线检测要求。而在水心病有无判别中,在姿态一放置条件下,SVM方法和姿态二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判别准确率一致,均为96%,但SVM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98%、83%)更加均衡,反映出SVM模型对水心病苹果和正常苹果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果梗朝上(姿态一)的输送方式在样机上对苹果水心病和SSC的检测均具备一定的优势。(5)针对不同大小的苹果在固定光源下受光区域相对位置不一致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的不同大小苹果的光谱修正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修正前后的模型效果。将不同大小苹果分成4组,在光谱检测中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根据苹果大小按组调整高度,保证光源照射到苹果上的相对高度一致,从而获取相对光程基本一致的光谱并进行光谱修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结合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和相对光程长度的修正光谱模型中,使用PLSR算法能够获取到较优SSC预测模型,其RMSEC、RMSEP和RPD分别为0.44?Brix、0.47?Brix和2.19。对比修正前的光谱,该模型能够获得更低的RMSEP和相对接近的RPD值。经过大小修正的光谱在PLS-DA算法下不同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为81%,尽管模型判别准确率要低于同样大小苹果的水心病判别结果,然而对比未进行光源高度调整以及未进行光谱修正的模型,具有更加均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更高的水心病判别准确率。

孟祥宇[4](2021)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参数化机械设计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而参数化设计数据是下一时代机械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对象。参数化设计利用定义机械产品参数、尺寸、特征和关系的优势提供给机械设计行业更流程化、更标准化的设计概论。但是参数化设计应用在当今时代使用的并不理想,极大的制约了机械设计数据应用的发展。为解决机械设计行业中各模块在设计中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高效率的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二次开发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对Creo参数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参数化的机械设计在数据提取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机械设计数据使用率低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机械设计参数提取与应用技术应用在实际的设计流程中,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使用率。以Creo参数化设计数据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二次开发思想,即通过基于数据驱动的开发思想,参数化技术不仅作为模型的设计工具,更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以及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和软件技术创建的软件开发模式。基于数据驱动的有效需求分析方法,即创建系统数据流图,收集系统可能输入和生成的数据,以构成系统需求信息。数据流图可用于创建结构化分析模型,创建流程化体系以及划分子系统。通过二次开发的设计软件输出设计约束之间建立的参数关系,并以设计软件的形式输出,以灵活地控制计算机模型。通过算法对图形数据的计算,图形引擎可以从设计软件的参数化设计中将参数单独分离开,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查看模型的设计结果,并可以通过性能评价模块,依据设计参数对零件进行性能分析。通过对Creo提供的API二次开发研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以Visual Studio2010为工具,以Creo 2.0为平台,使用C++语言进行代码编写,实现了两套完整的机械产品设计系统。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二次开发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标准化的截齿排布算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几何计算能力,实现产品设计的参数化、流程化、模块化、简单化,实现了软件系统参数与设计模型有效结合,对机械设计行业具有很大的意义。

张丙可[5](2021)在《改善横向IGBT电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转换和传输的关键技术,推动着电动汽车、高铁等绿色产业和产品的快速发展。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凭借着高输入阻抗和低导通压降的特点,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功率器件。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不断追求,IGBT已成为功率器件中最重要的核心器件之一。为实现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研究人员提出了将功率器件外围电路,即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集成在单个芯片的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 power intergrated circuit,SPIC)。SPIC不仅可以实现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还可以极大减小单片功率器件在封装过程中引入的寄生效应。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横向功率半导体器件成为SPIC中极具吸引力的选择。然而,由于横向功率器件的电流是横向分布在器件表面,占用较大面积,造成了横向功率器件相比纵向器件电流密度低、导通压降高的缺点。为实现横向功率器件更大电流密度、更低导通损耗,使智能功率模块向着低损耗、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陈星弼教授关于功率器件的理论研究,结合现有的器件理论与技术,为横向功率器件的优化提出了指导方向和思路,并给出了实际的器件结构设计,利用TCAD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主要对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lateral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LIGBT)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为:1.提出了一种为纵向和横向器件高压侧提供可调低压正电源的方案。该方案利用纵向器件和横向器件的结终端技术,结合陈星弼教授关于高压侧低压负电源的专利,利用电荷搬运的原理实现了高压侧4 V到13 V不同电压值的低压电源设计。横向功率器件研究中为改善器件性能需要在阳极侧引入低压电路,为了实现高压侧低压电路电源在智能功率模块中的集成,本设计通过采用简单的结构,提供了一种高压侧可实现不同电压值的稳定低压电源。2.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的阴极侧电子注入的新型LIGBT。该结构利用晶闸管大电流的能力,使器件在导通时漂移区的电导调制效应得以加强;同时,阴极侧采用了双极型晶体管为器件提供电子电流,使得器件可以在低的阳极空穴注入效率下实现低的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另外,由于采用了二极管电压钳位的原理,阴极侧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电位被钳位,确保了器件的电流饱和能力。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LIGBT相比,在相同的导通压降1.42 V下,提出结构的关断损耗可降低87.5%;而与具有自电导调制效应(self-adjust conductivity modulation)的SCM-LIGBT相比,本章提出的结构在导通压降为1.25 V时,关断损耗降低了34%。3.提出了一种无密勒平台的LIGBT结构。该结构通过增加为LIGBT提供开启电流的MOS管的栅氧厚度,减小了器件的密勒电容。同时利用晶闸管的正反馈作用减小了器件的厄尔利电压,使得传统LIGBT在开关过程中的密勒平台被完全消除,改善了栅极电阻对LIGBT开启时di/dt的控制能力,相比于同样采用增强型电导调制效应的SCM-LIGBT提高了49%。另外,该结构的饱和电流密度相比于采用二极管钳位的SCM-LIGBT结构减小了55%,使得器件的短路安全工作时间提高了374%。而且新结构中采用的槽栅MOS仅用于提供器件的开启电流,槽栅的工艺偏差并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4.提出了一种阳极具有可调电阻的可逆导型IGBT(reverse-conducting-LIGBT,RC-LIGBT)。首先分析了实现RC-LIGBT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阳极侧可变电阻的设计对RC-LIGBT电学性能的影响。随后提出一种阳极侧采用P型槽栅实现可调电阻的新型RC-IGBT。该器件在正向导通时,可变电阻在低的阳极电压下具有足够大的值,从而消除了RC-LIGBT的电压折回现象;当阳极电压足够大时,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器件的LDMOS模式开启,器件的电流能力下降而获得良好的短路性能。通过TCAD仿真表明,提出的RC-LIGBT完全消除了电压折回现象,相比于分离阳极短路LIGBT(separated-shorted-anode LIGBT,SSA-LIGBT),器件的面积大为减小,器件的短路工作时间提高了158.8%,关断损耗和关断时间分别减小了53%和53.5%。

张璇[6](2020)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汽车仪表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的普及使更多人享受到了交通工具的升级带来的便利和效益,近年来随着全球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各国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同时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和显示技术等领域不断的发展,对汽车行业也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驾驶人员与汽车进行交互的重要窗口,仪表盘的发展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仪表盘不仅难以承载新的功能需求,而且难以满足用户的意识情感等心里层面的需求。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场的多样性,用户审美的提升,消费能力的提升等,这些因素都迫使设计师不断寻找着新的机会点,设计出更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汽车仪表盘。基于上述背景发展趋势,文章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车仪表盘的发展现状,对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确定研究的方向。其次概述了TRIZ理论和产品语义学理论基本的概念、内容,建立了设计目标语义模型,描述了产品语义的提取流程,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然后采取了纵向、横向的研究方式,分别对汽车仪表盘的发展和某些知名汽车品牌具有代表性的仪表盘产品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设计研究和分析,同时探究了当前环境下的设计趋势。接着根据语义提取流程探索用户需求,并且结合TRIZ理论总结了产品的设计要素,拟出设计过程中各技术矛盾可能的解的集合,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策略,总结出设计原则。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指导一款汽车仪表盘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实践中,对汽车仪表盘的信息架构、功能定义、交互方式等因素进行了深度剖析,然后根据低保真原型进行界面的高保真设计,最后完成整体造型的视觉设计。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的产品语义学和TRIZ理论结合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将感性研究与理性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实践,使其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更有优势,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期望。

王腾[7](2020)在《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关乎国防安全的航天工业部门亟需国产化且能够自主可控的三维CAD结构设计软件工具。本文以当前航天弹箭体型号研制过程中使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及其数据格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了目前工程实践中三维设计面临的如下问题: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工具在型号研制当中出现的诸如在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工具之间进行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时丢失模型的设计信息、建模历史信息、无法记录并传递三维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等问题,以及非国产软件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工具存在安全性问题,国外商软停止更新维护及商软公司倒闭等原因可能导致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存在风险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在数据交换时出现的信息丢失及无建模历史、无法交换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的解决方案,调研国内外对结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的研究,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类。基于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特点,以本体理论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进行了表达和描述,定义了层次式的航天弹箭体本体模型,提出了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对航天弹箭体的结构、管路、电缆等使用层次式本体表达方法实现了统一描述。研究以Creo为代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的表达原理,基于面向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统一描述方法和Creo对结构三维模型的表达原理,实现了专用于航天弹箭体结构长期存储与模型恢复的自动读取接口模块和结构三维模型的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开发,并在运载火箭的贮箱和尾段等结构上验证了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方法、信息自动读取接口模块以及三维模型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有效性、实用性。在实现航天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的基础上,实现了航天管路系统和电缆系统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应用研究。其中,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方式,从几何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管路系统两个任意位置端口的快速设计。以航天管路系统设计中最常被设计师关注的管路两端端面平行度公差问题为例,基于统一描述方法实现了公差信息的三维复现以及管路系统连接精度快速校核及结果数据输出,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基于设计值对管路连接精度进行预测并达到了反向指导设计师对公差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箭上电缆的布局方式,从样条曲线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几何设计,实现了箭上电缆系统的快速布局设计。

岳玲[8](2020)在《微型激光雕刻机的智能化工业设计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制造成为当今工业革命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力,工业设计也逐步以智能化设计为方向。微型激光雕刻机以便携式和高效率的优点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加工设备之一,对其智能化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更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论文以智能化工业设计和产品语义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和设计实践,对微型激光雕刻机智能化工业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智能化工业设计方法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产品语义学的智能化工业设计方法,分析了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的系统层次、设计流程和构建原则。其次,根据用户功能需求建立了功能技术矩阵及设计的关键模块,将微型激光雕刻机的工业设计分为功能性、外观性、指示性和象征性设计,进行了不同语义元素的分析。再次,基于系统功能定位和层次结构,构建了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框架;基于主体内容框架和用户设计流程,设计了系统原型。最后,结合语义库对金属激光雕刻机进行了实例验证,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表明,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可以促进制造行业领域新设备的发展,系统的构建涉及的知识较多,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以满足新设备发展的需要。

陈维奇[9](2020)在《乘用车座椅参数化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乘用车座椅是构成乘用车内饰的必要部件之一,同时也是车里占重量较大的零部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富的产品造型带来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受到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及研究者人员开始以参数化设计的方式展开乘用车部件造型及轻量化设计研究,本文结合新能源乘用车座椅现状分析并将参数化设计进行概念设计应用,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寻求乘用车座椅轻量化及座椅透气性的概念设计方法,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归纳参数化设计的现状及乘用车座椅各部件的现状和人机尺寸要求,并结合目前乘用车的发展趋势及具有代表性的车企发布的座椅概念设计及设计的趋势,确定本次研究的设计应用定位,通过设计定位梳理用户差异性分析,总结新能源乘用车座椅的用户需求,便于后续进行相关需求问题的解决。使用Rhino软件中的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插件,对目前常见的参数化设计逻辑特征进行图像化的描述,并且利用其独特的模型处理方式构建多个结构特征,并以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的方式筛选出最优的结构进行设计应用,结合乘员乘坐时座椅的压力及热力分布图进行参数化设计元素应用,使座椅具有个性化及更加良好的乘用体验。利用问卷筛选法对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座椅造型进行解构、筛选及重组,并构建概念设计新能源乘用车座椅造型进行设计应用。最后以仿真分析法作为设计辅助工具对设计进行验证,并验证了通过参数化设计构建复杂单元结构来提高整个产品的结构稳定性特征,验证了在未来增材制造技术背景下的可行性。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为乘用车座椅的轻量化提供了一个设计概念思路,并且提供了一套人机仿真座椅舒适度验证的方法。

张高美[10](2020)在《基于Pro/E的三维动态仿真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工业设计过程中,传统的三维动态仿真大多是基于3ds Max、FLASH之类软件,这类软件虽然在可视性等方面较强,但是无法判断产品在运动状态下的干涉情况或者产品的运动轨迹是否合理等实际问题。文章基于Pro/E软件,将三维动态仿真技术融入工业设计过程中。主要解决工业设计过程中无法检测产品各模块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涉的问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使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

二、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金属文创产品
        1.2.2 参数化建模
        1.2.3 SLM(Selective laser melting)激光选区熔化工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传统金属工艺及金属文创产品工艺研究
    2.1 金属工艺的发展
        2.1.1 传统金属材料成形工艺
        2.1.2 现代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2.2 金属文创产品工艺
        2.2.1 手工艺金属文创产品
        2.2.2 现代工艺生产的金属文创产品
    2.3 本章小结
3 参数化建模综述及设计研究
    3.1 参数化建模概念及发展
    3.2 参数化建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2.1 常见3D建模软件及建模方式的比较
        3.2.2 参数化建模在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和局限
        3.2.3 参数化建模平台比较
    3.3 视觉编程参数化建模平台
        3.3.1 数据处理和数据结构
        3.3.2 算法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文创产品参数化建模工具的实现
    4.1 镂空纹理
        4.1.1 冰裂纹建模
        4.1.2 叶脉纹建模
    4.2 面向金属增材制造设计
        4.2.1 SLM的设计限制
        4.2.2 金属3D打印生产调研
    4.3 SLM技术添加支撑
        4.3.1 筛选支撑位置
        4.3.2 生成支撑结构
        4.3.3 支撑方向
        4.3.4 支撑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文创产品参数化建模工具设计实践
    5.1 SLM增材制造成形设备及成形材料
        5.1.1 SLM增材制造成形设备
        5.1.2 实验成形材料选择
    5.2 设计实践
        5.2.1 设计实践1——冰裂纹镂空纹理签字笔/钢笔
        5.2.2 设计实践2——叶脉镂空茶勺
        5.2.3 设计实践3——“秦岭”山形摆件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感性工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空气净化器的销售趋势分析
        1.1.2 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的研究价值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感性工学研究现状
        1.3.2 CMF设计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第2章 感性工学与CMF设计研究
    2.1 感性工学与CMF设计理论研究
        2.1.1 感性工学理论研究
        2.1.2 CMF设计理论研究
    2.2 感性工学与CMF设计之间的联系
        2.2.1 色彩与感性工学的联系
        2.2.2 材料与感性工学的联系
        2.2.3 工艺与感性工学的联系
    2.3 感性工学与CMF设计研究方法
        2.3.1 产品CMF设计常用研究方法
        2.3.2 产品CMF设计研究方法分析
        2.3.3 产品CMF设计的感性测量分析
        2.3.4 产品CMF设计感性分析方法
    2.4 感性工学与CMF设计趋势研究分析
        2.4.1 色彩趋势分析
        2.4.2 材料趋势分析
        2.4.3 加工工艺趋势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构建智能空气净化器CMF实验样本数据库
    3.1 构建用户模型
        3.1.1 目标人群定位
        3.1.2 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3.1.3 用户模型确定
    3.2 构建感性意象空间
        3.2.1 感性形容词汇搜集及筛选
        3.2.2 感性意象形容词确定
    3.3 构建CMF实验样本数据库
        3.3.1 CMF样本数据库搜集
        3.3.2 CMF样本数据库补充
        3.3.3 CMF样本数据库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
    4.1 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感性评价实验
        4.1.1 建立语义空间差分表
        4.1.2 样本感性实验评价
    4.2 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感性实验数据分析
        4.2.1 感性数据的定量分析
        4.2.2 感性实验结果
    4.3 智能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形态设计
        4.3.1 空气净化器移动功能需求分析
        4.3.2 空气净化器移动设计
        4.3.3 空气净化器形态设计
    4.4 智能空气净化器交互界面设计
        4.4.1 智能空气净化器交互需求分析
        4.4.2 智能空气净化器交互界面的用户体验
    4.5 智能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方案详述
        4.5.1 草图与模型设计
        4.5.2 智能空气净化器设计展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空气净化器CMF设计评估
    5.1 设计评估
    5.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1 智能空气净化器外观用户偏好调研问卷
附录2 感性词库搜集
附录3 空气净化器的搜集样本
附录4 实验样本感性评价表

(3)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苹果产业概述
        1.1.1 苹果产业现状
        1.1.2 苹果品质检测指标及检测技术
    1.2 苹果水心病
        1.2.1 苹果水心病简介
        1.2.2 苹果水心病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1.2.3 苹果水心病的危害
        1.2.4 苹果水心病的检测方法
    1.3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1 技术原理及特点
        1.3.2 光谱采集方式
        1.3.3 检测影响因素
        1.3.4 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3.5 存在的问题
    1.4 苹果内部品质Vis/NIR光谱检测装备研究现状
        1.4.1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装备产业现状
        1.4.2 苹果内部品质检测输送分级装备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2.1 引言
    2.2 主要实验仪器
        2.2.1 QE65PRO微型光谱仪
        2.2.2 PR-201α数字折光仪
        2.2.3 图像采集系统
    2.3 实验材料
    2.4 软件介绍
        2.4.1 光谱采集软件
        2.4.2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2.4.3 机、电、控制及结构仿真软件
        2.4.4 光学仿真软件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5.1 光谱预处理方法
        2.5.2 样本集划分方法
        2.5.3 数据建模方法
        2.5.4 模型评价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苹果水心病Vis/NIR光谱特性及无损检测可行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苹果样本
        3.2.2 Vis/NIR光谱采集系统
        3.2.3 水心程度测量
        3.2.4 不同组织光透性测试
        3.2.5 SSC测量中的取样方法研究
    3.3 结果和讨论
        3.3.1 SSC分布和取样方法分析
        3.3.2 样本特征分析
        3.3.3 水心苹果Vis/NIR光谱特性
        3.3.4 水心病苹果SSC预测研究
        3.3.5 苹果水心病检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源布局及苹果大小对苹果水心病检测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苹果样本
        4.2.2 LightTools光源系统仿真设置
        4.2.3 不同光源布局无损检测系统
        4.2.4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本特征分析
        4.3.2 LightTools仿真结果分析
        4.3.3 光谱特征分析
        4.3.4 双光源系统建模研究
        4.3.5 不同光源布局建模研究
        4.3.6 特征波长挑选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Vis/NIR光谱技术的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装备研发
    5.1 引言
    5.2 多功能果杯的设计研发
        5.2.1 多功能果杯结构设计
        5.2.2 果杯功能仿真验证
    5.3 自适应光源系统的设计研发
        5.3.1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结构设计
        5.3.2 自适应光源调整机构仿真验证
    5.4 输送分级系统设计研发
        5.4.1 输送分级系统各组件设计
        5.4.2 输送分级防损伤设计
    5.5 电路及控制系统设计
        5.5.1 控制系统及程序设计
        5.5.2 电路系统设计
    5.6 整机工作流程
    5.7 在线检测装备光谱检测性能验证
        5.7.1 测试样本
        5.7.2 测试条件
        5.7.3 在线检测装备静态性能测试
        5.7.4 在线检测装备动态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苹果姿态对苹果水心病在线检测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苹果样本
        6.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6.2.3 苹果尺寸、SSC和 WSI测量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样本特征分析
        6.3.2 不同姿态下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6.3.3 不同姿态下SSC和WSI预测模型研究
        6.3.4 水心病判别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自适应光源系统的不同大小苹果光谱修正方法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苹果样本
        7.2.2 光谱检测设备简介
        7.2.3 苹果大小、SSC和WSI测量
        7.2.4 大小修正方法研究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样本特征分析
        7.3.2 不同大小苹果光谱特征分析
        7.3.3 基于大小修正的SSC预测模型研究
        7.3.4 水心判别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后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Creo软件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Creo软件发展历程
        1.3.2 Creo软件应用现状
        1.3.3 Creo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1.4.1 论文的结构
        1.4.2 论文的内容
2 二次开发技术
    2.1 Creo简介
        2.1.1 Creo在设计领域的优势
        2.1.2 参数化设计
        2.1.3 二次开发技术
    2.2 Pro/Toolkit的应用
        2.2.1 Pro/Toolkit开发环境配置
        2.2.2 配置测试
        2.2.3 Pro/Toolkit中 API的简单介绍
    2.3 Matlab和 C++的混合编程
        2.3.1 Matlab简介
        2.3.2 混合编程的优势
        2.3.3 混合编程环境的搭建
    2.4 BIM简介
        2.4.1 BIM的优势
        2.4.2 BIM的标准
        2.4.3 BIM的二次开发
        2.4.4 连通性测试
    2.5 其他辅助工具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二次开发思想
    3.1 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
        3.1.1 基于数据驱动的需求分析
        3.1.2 软件工程中的参数化设计理念
    3.2 参数化设计算法
        3.2.1 主齿排布计算
        3.2.2 边刀排布计算
        3.2.3 抛料板排布计算
        3.2.4 BIM构件数据提取
    3.3 数据流的处理
        3.3.1 CAD对参数的处理
        3.3.2 针对参数化设计的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截割头设计系统
        4.1.1 齿尖轮廓线设计
        4.1.2 截齿座尺寸设计
        4.1.3 截齿座排布设计
        4.1.4 水孔、凸台及导料板设计
        4.1.5 切削效果仿真
        4.1.6 效率及受力计算
        4.1.7 动态受力计算模块
    4.2 铣刨鼓设计系统
        4.2.1 主齿排布设计
        4.2.2 边刀排布设计
        4.2.3 切削形貌模拟
        4.2.4 干涉磨损分析
        4.2.5 载荷谱仿真模拟
    4.3 Matlab图形引擎
        4.3.1 Matlab图形引擎概述
        4.3.2 图形引擎的工作流程
        4.3.3 基于图形引擎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案例分析
    5.1 截割头设计流程
        5.1.1 掘进机截割头概述
        5.1.2 截割头设计
    5.2 截割头性能评价
        5.2.1 截割头切削效果仿真
        5.2.2 动态受力计算
        5.2.3 生成设计报告
    5.3 铣刨鼓设计流程
        5.3.1 铣刨机铣刨鼓概述
        5.3.2 铣刨鼓设计
    5.4 铣刨鼓性能评价
        5.4.1 铣刨鼓切削形貌模拟
        5.4.2 截齿座干涉磨损分析
        5.4.3 载荷谱仿真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改善横向IGBT电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能源发展的背景
        1.1.1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
    1.2 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优化的关键技术
        1.2.1 改善器件阻断耐压的结构优化技术
        1.2.2 改善器件导通压降的结构优化技术
        1.2.3 改善器件瞬态特性的技术
    1.3 智能功率模块与横向IGBT器件
    1.4 本章小结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一种功率器件高压侧低压正电源的设计
    2.1 一种功率器件产生高压侧低压正电源的设计
        2.1.1 产生高压侧低压正电源的结构和原理
        2.1.2 产生高压侧稳定低压正电源的结构和原理
        2.1.3 高压侧稳定低压正电源电压值的设计
    2.2 功率器件高压侧低压正电源的设计与仿真
        2.2.1 OPTVLD终端侧低压负电源及IGBT元胞的设计和仿真
        2.2.2 高压侧低压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2.2.3 高压侧稳定低压正电源的设计和仿真
        2.2.4 实现高压侧稳定低压正电源不同电压值的的设计和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具有增强型电导调制效应的LIGBT设计
    3.1 改善LIGBT器件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折中关系的理论分析
        3.1.1 双极型PNP晶体管导通压降的分析
        3.1.2 LIGBT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折中关系的分析
    3.2 增强型电导调制效应SOI-LIGBT的设计与分析
    3.3 增强型电导调制效应SOI-LIGBT的特性仿真
        3.3.1 器件稳态特性分析
        3.3.2 器件关断特性分析
        3.3.3 工艺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无密勒平台的LIGBT设计
    4.1 改善LIGBT瞬态特性的理论分析
        4.1.1 密勒电容对器件开启特性的影响
        4.1.2 器件短路能力的分析
    4.2 一种无密勒平台的SOI-LIGBT
        4.2.1 器件的结构和原理
        4.2.2 器件的仿真分析
        4.2.2.1 器件的耐压特性分析
        4.2.2.2 器件稳态导通时的特性分析
        4.2.2.3 器件开启特性分析
        4.2.2.4 工艺误差对器件稳态和开启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种新型可反向导通的SOI-LIGBT的研究
    5.1 RC-LIGBT的原理
        5.1.1 RC-LIGBT的设计原理和理论指导
        5.1.2 RC-LIGBT阳极侧可变电阻的选择和设计
    5.2 一种阳极侧具有自偏置电阻的RC-LIGBT
        5.2.1 器件的结构和原理分析
        5.2.2 器件的仿真分析
        5.2.2.1 器件的耐压特性
        5.2.2.2 器件的正向稳态导通特性分析
        5.2.2.3 器件的反向稳态导通特性分析
        5.2.2.4 器件的瞬态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汽车仪表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行业发展背景
        1.1.1 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
    1.2 汽车仪表盘设计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
        1.2.2 国外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2.1 TRIZ理论概述
        2.1.1 TRIZ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TRIZ理论常见工具及方法
        2.1.3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流程
    2.2 产品语义学理论概述
        2.2.1 产品语义学的概念及意义
        2.2.2 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2.2.3 语义提取的方法
第3章 汽车仪表盘产品分析研究
    3.1 汽车仪表盘设计的发展历程
    3.2 汽车仪表盘市场产品分析
        3.2.1 特斯拉Model S
        3.2.2 比亚迪秦Pro
        3.2.3 北汽新能源EU
        3.2.4 其他竞争产品
    3.3 仪表盘的分析
        3.3.1 传统汽车仪表盘与新能源汽车仪表盘的差异
        3.3.2 功能架构的分析
        3.3.3 造型风格的分析
        3.3.4 界面视觉分析
        3.3.5 驾驶安全性的分析
    3.4 仪表盘设计趋势
第4章 用户需求的分析与提取
    4.1 研究目的
    4.2 语义提取实验
        4.2.1 用户画像
        4.2.2 用户语义采集——访谈实验
        4.2.3 文本整理及关键词的提取
第5章 TRIZ理论下的设计策略
    5.1 国家标准规范
    5.2 基于TRIZ理论的设计策略分析
    5.3 基于TRIZ理论的汽车仪表盘设计原则
        5.3.1 安全可靠设计原则
        5.3.2 舒适性设计原则
        5.3.3 分离组合设计原则
        5.3.4 功能层级合理设计原则
        5.3.5 界面时尚简洁设计原则
第6章 汽车仪表盘设计方案
    6.1 信息架构及功能定义
        6.1.1 可视化信息重构
        6.1.2 技术支持及人机工程学
        6.1.3 仪表盘功能定义
        6.1.4 结合2019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设计创新
        6.1.5 界面原型设计
    6.2 界面视觉风格设计
        6.2.1 色彩设计探索
        6.2.2 指示灯图标设计
        6.2.3 仪表盘界面设计展示
    6.3 仪表台外观整体造型方案设计
        6.3.1 造型设计方案
        6.3.2 方案评估选择
    6.4 整体设计效果展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数字化三维设计领域面临的问题
        1.2.1 机械领域结构三维设计面临的问题
        1.2.2 航天弹箭体领域结构三维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数字化模型统一描述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三维模型统一描述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数字化模型长期存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电缆快速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1 引言
    3.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
        3.2.1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设计模型的组成特点分析
        3.2.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标注和属性的组成特点分析
    3.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4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的弹箭体复杂结构统一数字化描述
    4.1 引言
    4.2 基于本体的全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框架
    4.3 航天弹箭体产品层结构的统一描述
    4.4 航天弹箭体结构主模块层的统一描述
    4.5 航天弹箭体结构部件/单机层的统一描述
    4.6 航天弹箭体结构零件层的统一描述
    4.7 航天弹箭体结构特征层的统一描述
    4.8 航天弹箭体贮箱结构统一描述的本体表达实例
    4.9 本章小结
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架构
    5.1 引言
    5.2 三维模型设计信息转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5.3 前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3.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表达机理
        5.3.2 航天弹箭体结构产品设计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设计
    5.4 后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4.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表达机理
        5.4.2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方法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应用
    6.1 引言
    6.2 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设计
    6.3 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功能系统开发
        6.3.1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识别与提取功能开发原理
        6.3.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实例
    6.4 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自动复现功能的开发
        6.4.1 航天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判读及三维复现功能的开发原理
        6.4.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三维表达实例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航天弹箭典型设计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航天弹箭体管路布局设计应用研究
        7.2.1 运载火箭管路布局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2.2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法研究
        7.2.3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例验证
        7.2.4 管路装配中考虑公差的统一描述应用研究
    7.3 航天弹箭体电缆铺设设计应用研究
        7.3.1 运载火箭电缆自动铺设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3.2 电缆自动铺设算法研究
        7.3.3 电缆自动布局系统的算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论文术语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微型激光雕刻机的智能化工业设计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微型激光雕刻机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论文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论文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化工业设计基本理论
    2.1 智能化工业设计
        2.1.1 智能化工业设计概念
        2.1.2 智能化工业设计类型
        2.1.3 智能化工业设计研究现状
    2.2 产品语义学理论研究
        2.2.1 产品语义学的概念
        2.2.2 产品功能性语义
        2.2.3 产品外观性语义
        2.2.4 产品指示性语义
        2.2.5 产品象征性语义
    2.3 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
        2.3.1 系统层次架构
        2.3.2 系统设计流程
        2.3.3 系统构建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型激光雕刻机的工业设计
    3.1 微型激光雕刻机基本知识
        3.1.1 微型激光雕刻机工作原理
        3.1.2 微型激光雕刻机的分类及应用
    3.2 主要设计功能模块选取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产品基本结构
        3.2.3 主要功能模块的确定
    3.3 微型激光雕刻机功能性设计
        3.3.1 激光器模块
        3.3.2 红光定位器模块
        3.3.3 电机模块
        3.3.4 导轨模块
    3.4 微型激光雕刻机外观性设计
        3.4.1 造型模块语义
        3.4.2 色彩模块语义
        3.4.3 材质模块及语义
    3.5 微型激光雕刻机指示性设计
        3.5.1 防尘门模块语义
        3.5.2 控制面板模块语义
    3.6 微型激光雕刻机象征性设计
        3.6.1 整体风格语义
        3.6.2 企业文化语义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化工业设计系统原型构建
    4.1 系统构建思路及定位
        4.1.1 系统构建思路
        4.1.2 系统定位
    4.2 系统设计内容
        4.2.1 系统层次设计
        4.2.2 用户流程设计
        4.2.3 系统框架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软件选择
        4.3.2 据库内容设计
    4.4 系统原型设计及介绍
        4.4.1 系统界面设计规范
        4.4.2 登录注册界面
        4.4.3 主要功能界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型金属激光雕刻机设计实例
    5.1 项目背景
        5.1.1 产品原始结构
        5.1.2 用户需求
    5.2 微型金属激光雕刻机设计
        5.2.1 造型设计
        5.2.2 色彩设计
        5.2.3 材质设计
        5.2.4 散热孔设计
        5.2.5 控制面板设计
        5.2.6 标识设计
    5.3 设计方案展示
    5.4 人机工程学分析
    5.5 设计方案评价
        5.5.1 评价方法选择
        5.5.2 评价过程
        5.5.3 评价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A 微型激光雕刻机用户需求问卷
附录 B 微型激光雕刻机整体风格语义样本
附录 C 微型激光雕刻机整体风格语义调查问卷(部分)
附录 D 微型激光雕刻机设计方案形态评价问卷

(9)乘用车座椅参数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乘用车座椅研究现状
        1.2.2 参数化设计应用现状
        1.2.3 个性化产品现状
        1.2.4 产品轻量化现状
        1.2.5 生产制造技术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参数化设计技术与应用
    2.1 参数化设计综述
        2.1.1 参数化设计概念
        2.1.2 参数化设计发展
        2.1.3 参数化设计理论
        2.1.4 参数化设计平台
    2.2 常见的参数化设计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乘用车座椅用户体验的因素
    3.1 乘用车座椅的组成部件
        3.1.1 座椅头枕分类及分析
        3.1.2 座椅靠背分类及分析
        3.1.3 座椅坐垫分类及分析
        3.1.4 座椅骨架简介
    3.2 乘用车座椅机械设计因素概述
    3.3 乘用车座椅设计美学因素概述
    3.4 乘用车座椅人机工程学因素概述
        3.4.1 座椅靠背人机尺寸分析
        3.4.2 座椅头枕人机尺寸分析
        3.4.3 座椅坐垫人机尺寸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参数化设计在乘用车座椅中的应用及分析
    4.1 设计应用定位
        4.1.1 设计应用分析
        4.1.2 用户体验需求差异性分析
    4.2 新能源乘用车座椅造型特征分析及解构重组
        4.2.1 新能源车型座椅造型特征现状及分析
        4.2.2 座椅造型特征解构
        4.2.3 造型特征重组
        4.2.4 重组样本评估
        4.2.5 座椅造型原型设计
    4.3 参数化设计座椅模型构建及评估
        4.3.1 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元素提取
        4.3.2 座椅参数化设计元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设计应用实践及验证
    5.1 设计实践
        5.1.1 乘用车座椅设计尺寸依据
        5.1.2 乘用车座椅参数化设计应用
    5.2 设计验证
        5.2.1 部分结构件仿真验证
        5.2.2 人体尺寸功能修正
        5.2.3 人机验证
        5.2.4 验证结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能源乘用车座椅造型风格问卷调研表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基于Pro/E的三维动态仿真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三、基于Pro/E实现工业设计中三维动态仿真的过程
    (一)实体建模
    (二)零件装配
    (三)Pro/E机构运动仿真
四、总结

四、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LM技术的金属文创产品参数化设计[D]. 肖博心.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感性工学的智能空气净化器CMF设计研究[D]. 孙明明.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3]水心病苹果水心程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线无损检测方法与分级装备研究[D]. 常汉. 浙江大学, 2021(01)
  • [4]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软件二次开发的研究与实现[D]. 孟祥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改善横向IGBT电学性能的研究[D]. 张丙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新能源发展趋势下的汽车仪表盘设计研究[D]. 张璇.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7]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 王腾.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0(01)
  • [8]微型激光雕刻机的智能化工业设计及方法研究[D]. 岳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乘用车座椅参数化设计与研究[D]. 陈维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基于Pro/E的三维动态仿真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J]. 张高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5)

标签:;  ;  ;  ;  

Pro/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